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云制造服务平台体系

云制造服务平台体系

云制造服务平台体系
云制造服务平台体系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体系解析

本文为了给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和共享社会制造资源、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提供重要支撑手段,分析了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特点, 建立了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体系框架, 阐述了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主要核心理论和技术、平台标准和规范、平台体系架构、平台共性引擎和共性管理工具、平台服务和运行模式、平台应用体系架构等共性技术方面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为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开展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研究、开发、实施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协作能力低下等严峻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利用先进制造模式及相关技术,快速整合社会制造资源,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推进网络化制造、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ASP)平台等先进制造模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但由于在服务和运营模式、制造资源共享与分配机制、标准规范、安全控制、平台个性化支持和服务能力、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制约了网络化制造、ASP平台等先进制造模式的深入应用及推广,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仍然不高,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瓶颈。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一种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云制造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基于云制造服务模式的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将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和共享制造资源,提升产品设计、经营管理和生产制造能力,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手段,也是当前我国先进制造领域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内涵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是在网络化制造和ASP服务平台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云制造服务模式和中小企业特点,综合应用云计算、云安全、物联网等技术建立的新型网络化制造服务平台,它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基于网络的制造资源共享和协同。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与已有的ASP服务平台和网络化制造平台相比,拥有参与资源的广域性、参与资源的多维性、制造服务的深入性、服务交易的可靠性、资源使用的便捷性、平台运维的市场性等特点,

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面的、便捷的、深入的、可靠的、按需定制和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服务。

(1)参与资源的广域性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将分散在各地的制造资源进行虚拟化描述、封装、发布和集中存储,可消除地域空间限制,实现需求、信息和资源的有序积聚,同时“多对多”的运行服务模式使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较网络化制造平台具有更加广阔的推广和应用范围。

(2)参与资源的多维性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可支持中小企业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模型、软件和领域知识等软制造资源标准化接入共享;可实现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计算设备等硬制造资源的网络化集成运行、加工运行过程实时监测和远程维修维护等服务;可促进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所需设计、生产、实验和管理等能力资源的共享。

(3)制造服务的深入性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能支持资源共享、资源使用全过程及其与制造过程相融合的优化利用,如智能生产线的构建、机床再制造、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决策、数控程序协同优化编制等服务业务,从而实现云制造服务与中小企业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

(4)服务交易的可靠性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将针对服务交易类型分别建立标准的、可靠的信用评估机制,确保用户需求和资源的信息安全性以及交易可靠性。

(5)资源使用的便捷性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可通过服务引擎与管理工具集,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需求的动态快速发布、服务供需能力的动态优化匹配、服务交易的在线协同、交易过程的安全防护,支持社会制造资源从产生到耗散全生命周期业务过程的快速高效运行,为用户提供按需供给、按量计价、便捷高效的制造资源与服务。

(6)平台运维的市场性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可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实现平台中资源服务的提供方、使用方、平台运营方、服务集成方等多方业务主体的自激励,支持云制造服务平台运维构成要素的动态更新及可持续发展。

2、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体系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开发、实施和应用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许多亟

需攻克的共性关键技术。结合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内涵,本文建立了一种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平台核心理论和技术、标准与规范、平台体系结构、共性引擎和工具、服务和运行模式、平台应用研究等。

2.1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核心理论和技术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是一个崭新的概念,要系统和深入地开展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研究、开发、实施和应用,首先需要围绕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突破有关的核心理论和技术,包括云制造服务分类与组织方法、云制造服务供需能力模型、云制造服务描述方法、云制造服务语义标注方法、云制造服务组织发布和虚拟展示技术、制造能力供需智能匹配与交易技术、服务业务信用评估与分析技术、行业知识聚集与管理技术、服务管理中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技术等。平台核心理论和技术的研究逻辑如图2所示。

(1)云制造服务分类与组织方法

云制造服务的概念和分类,是解决云制造服务资源主体问题的源头。结合中小企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求,可将云制造服务分为资源(R服务)和服务(S服务)两类。R服务是指单个产品或者设备的简单买卖/租赁契约关系,与服务提供/消费者的企业内部不产生或者产生较少的业务交互; S服务是指企业间协作意义下的复杂协同契约关系,服务供需双方存在业务逻辑依存关系和信息交互需求。其中, R服务可采用标准的工业分类组织方法;S服务可采用Web服务的领域分类方法。

(2)云制造服务供需能力模型

云制造服务供需能力模型主要包括云制造服务能力模型和云制造服务需求模型。云制造服务供需能力模型的描述包括供需双方对R服务和S服务本身的供需描述和供需双方的企业整体能力描述。由于R服务和S服务所涉及的概念、关系和语义有不同内涵,其能力模型的具体构成要素也有所不同。

(3)云制造服务的描述方法

云制造服务的描述方法包括本体描述方法和工作流描述方法。本体描述方法包括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RDF)和Web本体语言(Web Ontology Language, OWL)。对R服务,可采用基于知识框架的表达方法,具体体现为RDF;对S服务,可采用基于Web 服务的OWL表达方法;对服务流程的工作流描述,可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格式的Petri网标记语言。通过以上的服务描述,可规范和指导云制造服务的建模、组织和管理。

(4)云制造服务语义标注方法

针对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特别是S服务,按照服务的开发、描述、发布、发现、组合与执行等生命周期对语义描述的需求,可将云制造服务语义分为功能语义、数据语义、服务质量语义和执行语义等四种类型。

1)功能语义(functional semantics),是指服务的实际功能描述,功能语义通过功能本体(function alontology )来表达,标注在Web服务描述语言(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 WSDL)文档中的操作上。

2)数据语义(data semantics),是指服务的输入/输出参数集合的语义表达,数据语义标注在WSDL文档中的操作上。标准的词汇表或分类表,例如ebXML Core Component Dictionary 或RosettaNet Technical Dictionary等,均可以用来表达Web服务中的输入/输出数据。

3)服务质量语义(QoS semantics),是指服务的众多质量性能的语义表达,在WSDL文档中可以进行单独的服务质量语义标注。包括领域无关(domain independent )的QoS和领域相关(domain specific)的QoS。

4)执行语义(execution semantics),是指与服务执行相关的消息序列、任务流程、服务调用的前提条件/结果等语义信息,在WSDL文档中可以进行单独的服务过程执行语义标注。

(5)云制造服务组织发布技术和虚拟展示技术

通过建立云制造服务的本体概念体系,可实现企业本体、R服务和S服务的上层本体描述,进而通过实例化工具进行实例化。针对企业本体和R服务,可采用目录管理方式进行发布;针对S服务,可采用Web服务方式,注册到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 UDDI)协议服务器中进行发布。对于云制造服务的检索和虚拟展示,可利用富互联网应用(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 RIA)技术,通过建立虚拟服务浏览器来实现。

(6)云制造服务搜索、智能匹配、服务选择与组合

采用云制造服务搜索技术,可集成实现关键字搜索、结构搜索、语义搜索等功能。在智能语义匹配时,可依次进行四种语义匹配,逐步求精,同时需要采用多种语义的匹配度算法,以及单个服务匹配和服务间的语义匹配方法。在服务选择与组合时,可采用相应的服务导引策略和服务推荐算法,以及可参数化配置的加权综合评判方法来实现服务选择;选择服务后,可结合服务流程描述Petri网可扩展标记语言(Petri Net Markup Language, PNML)和业务过程执行语言(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BPEL)来实现服务组合。

(7)云制造服务管理与协同的支撑技术

包括制造能力供需智能匹配与交易技术、服务业务信用评估与分析技术、行业知识聚集与管理技术、服务管理中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技术等。在突破以上技术的基础上,可开发出构建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所需的一系列共性引擎和共性管理工具。

2.2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标准与规范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运行将涉及大量的需求和资源信息,同时平台运营需处理多种服务交易,这些信息的无序化和异构化都将阻碍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共享,因此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是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实现推广应用的关键。本文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如图3所示的一种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标准和规范总体框架结构,包括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体系架构、制造资源、运行服务、互操作和接口、安全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2.3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体系架构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体系架构是从服务实现的角度对平台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等进行梳理和规划,构建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架构蓝图。结合网络化制造服务平台现有研究成果和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内涵,本文建立了一种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如图4所示。

(1)基础支撑层提供云服务平台的数据库、网络等基础支撑环境。

(2)平台集成运行环境提供平台运行的安全、监控与管理基础环境。

(3)平台工具层提供一系列的工具集,支持制造资源与需求的方便注册、发布、搜索匹配、交易,以及业务管理、供需双方信用评价和知识社区创建等。

(4)制造资源层包括各种R服务资源和S服务资源,各制造资源通过统一注册发布工具,形成标准接口的云构件,以供不同需求方的匹配调用;对于数控加工设备、仪器仪表等硬件服务资源,可采用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新型的云端接入方式,实现方便接入云端形成云构件,以供不同需求用户匹配使用;对于一些服务资源,可通过系统知识工具集形成知识构件,以促成行业知识的聚集。

(5)平台服务构件层存储并管理各类粗细粒度不等的服务构件,供不同服务需求调用。

(6)服务组件层服务组件层为业务模型层与服务构件层的中间转换层,通过不同的服务构件组合可以形成粗细粒度不同的业务类型,供不同的业务模型调用。

(7)业务模型层面向客户需求方的业务需求的业务流程定义层,可调用不同的服务组件响应不同的业务需求。

(8)交易层为用户需求提供搜索匹配,并引导云需求与云资源的交易,记录管理交易过程,并作出信用评价。

(9)用户层负责各种制造需求的发布,参与服务业务开展全过程,发布行业知识经验等。

2.4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引擎和共性管理工具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构建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为提高平台的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降低平台开发风险和开发成本,以及提高平台的标准化程度和平台的集成性,需要在突破以上平台核心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遵从平台的标准规范和体系结构,开发一系列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引擎套件和管理工具集。

(1)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共性引擎套件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共性引擎主要为平台开发、应用和推广提供基础逻辑和服务支撑,包括交易主体信用评估引擎、智能匹配引擎、交易协同逻辑引擎、业务逻辑管理引擎和知识聚合与分类引擎等。

1)交易主体信用评估引擎基于云制造服务平台的主体信用评价指标,采用面向云制造服务平台的主体信用反馈机制和主体信用评价算法,实现主体交易信用信息管理、主体信用评价、主体信用综合查询分析。

2)智能匹配引擎采用制造服务搜索算法,通过关键字、结构、语义等方式实现制造服务的快速搜索,然后针对制造服务的功能、数据、服务质量和执行等方面,采用智能语义匹配算法实现制造服务供需的智能匹配。

3)交易协同逻辑引擎通过云制造能力交易描述语言和管理方法,对整个交易过程进行静态描述,实现交易实例的创建、运行、监控、异常处理及评价记录。

4)业务逻辑管理引擎通过对中小企业云制造能力交易过程的多层次、多维度综合建模,结合过程挖掘算法、相似性度量算法以及过程模型检索算法,采用相应的仿真分析技术,对交易过程的结构合理性、行为合规性、活动可调度性和过程成功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实现交易过程的在线演化和管理。

5)知识聚合与分类引擎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行业知识聚合与分类算法,采用网络爬虫、N LP(nonlinear progr amming )等算法实现技术,建立制造行业知识库、语义分析、语义搜索和查询。

(2)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管理工具集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共性管理工具集主要为平台用户提供友好人机交互应用工具,实现平台的易操作性和功能的便捷性,包括统一用户管理、业务管理系统工具、系统管理工具和资源虚拟化工具等。

1)统一用户管理支持交叉分类、行业分类选择,支持单点登录,满足安全性、统一性和

可扩充性的需求。

2)业务管理系统工具为多主体协同的可定制业务外包交易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包括外包业务模板的定义、管理、智能推荐、分析、仿真和改进等,支持外包业务实例的部署、执行、监控、诊断、演化和优化等。

3)系统管理工具为搭建支持多租户、大容量、高并发、高可用的服务平台提供各项管理功能。

4)资源虚拟化工具实现主流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制造资源等物理软硬件资源的虚拟化集中管理和监控。

2.5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服务和运行模式

如何针对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业务特点和制造服务资源特性等研究和建立可行的运行服务模式,是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实现制造资源的集成和共享需要突破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结合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业务提供方式、云制造服务资源类型、云制造参与角色构成方式、云制造服务商务和盈利模型,围绕分散资源集中使用,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云制造思想,本文建立了一套如图5所示的“222+2”的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和运行模式总体框架和组合思路, [ ]表示可任取其中元素组合; i , j 取1或2。

图5中, “222”包括:①纯在线云制造服务(ON模式)、在线和离线相结合云制造服务(ON& OFF模式)两种典型的云制造服务业务提供方式;②R服务资源和S服务资源两种典型的云制造服务资源类型;③三方(指资源提供方、资源需求方、平台运营方三方)云制造服务和四方

(指资源提供方、资源需求方、资源集成服务方、平台运营方四方)云制造服务两种典型的云制造参与角色构成方式。“+ 2”是指以上典型云制造服务模式可采取基于核心技术支持工具收费模式和会员制收费模式两种典型商务和盈利模式。

以上组合思路需根据具体云制造服务业务特点、平台方核心技术拥有情况、制造资源特性等具体情况进一步个性化组合和配置,以指导相应的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开发、实施和商业化运营。

2.6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应用体系架构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开发和运营商,在确定其服务领域后,可结合具体云制造服务的类型和特点,利用以上核心理论、标准规范、体系架构、共性引擎、共性管理工具、服务和运行模式等共性关键技术成果,开发和实施各具特色的面向行业和面向区域的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功能一般可包括统一用户管理、制造资源注册发布、制造需求发布、制造服务注册中心、制造服务撮合系统、制造服务交易管理、制造服务业务管理、业务信用评估与分析、行业性知识聚集与服务网络化社区、服务平台系统管理等功能。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应用的一种参考体系架构如图6所示。

从图6可看出,在平台的支撑下,可实现中小企业制造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如企业有富余生产能力的设计服务、生产加工服务、实验仿真服务、经营管理服务等资源可通过平台进行虚拟化云端接入,基于网络提供云制造服务;同时广大有服务需求的中小企业通过平台需求发布、供需匹配寻找到所需服务资源。

3、结束语

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将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和共享制造资源,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手段,也是当前我国先进制造领域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由于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还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其相关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在国际上也属研究前沿。为促进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研究、开发、实施和应用,本文建立了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体系框架,阐述了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7大主要核心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思路,建立了一种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标准和规范的总体框架结构,并建立了一种具有9层结构的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体系架构,提出了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5类共性引擎和4类共性管理工具的研究内容,建立了一套“222+ 2”的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模式总体框架和组合思路,并建立了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应用的一种参考体系架

构。

广东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服务券奖补工作方案(2019).doc

广东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服务券 奖补工作方案(2019)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粤府〔2018〕23号),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支持1万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利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排放、优化产业协同等;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落地,以用促建、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体系,培育200家技术、产品、模式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供应商,形成20家具备较强实力、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工作重点 (一)重点面向中小工业企业。重点面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引导企业提高数字经济转型升级意识,提升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的信心和能力,培育新的产业链协同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二)重点普及初级应用阶段。重点满足行业、领域内多数企业的关键共性需求,支持企业通过使用“小而精”的应用服务产品,首先普及业务可视化、管理透明化、以及基于经验的优化,逐步提升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

(三)重点针对生产制造环节。重点针对生产制造环节“订单”、“交期”、“成本”和“质量” 等核心要素,抓住关键痛点、细化应用场景,兼顾应用产品的有效性和普适性,帮助企业切实提升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相关定义 服务券:广东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服务券(简称服务券),是指企业购买工业互联网应用产品的财政奖补凭证。 工业SaaS:面向特定行业或特定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精准解决某类问题的新型工业软件,符合以下特征: ——低成本: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降低企业使用成本和供应商服务成本,采用按使用付费、按效果付费等模式降低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和风险; ——快部署:产品化程度高,现场实施追求对正常生产的干扰最低化;软件采用多租户SaaS或单租户应用的容器分发部署,以功能配置为主; ——重服务:深入挖掘企业需求,面向企业用户易操作,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持续改善,为企业创造业务价值; ——可集成:应用开源工具或提供数据接口,较易集成当前主流的企业管理软件; ——强安全:有效保障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 四、服务券发放对象、奖补方式和标准 (一)发放对象

云平台建设思路

云平台 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方案 1、配置满足当前(2014)年度,硬件投入需求 2、一定的扩展能力,10台4路,10台2路可迁移系统 3、应用包括(DB、中间件;开发、测试、验收和上线环境)移动平台 1、规则引擎数据库、 中间件 健康险平台2、统计分析中间件 能力提升年,提高信息系统支持能力;影像系统3、OA中间件、数据库 1、计算投资管理系统 2、存储稽核审计系统 3、网络GPS查勘调度系统 资金管理系统 方案对比:费控系统 硬件对比人力资源系统 软件对比:vmware、Huawei FusionCompute 河南农户电子 档案 非车险承保理赔系统改造 第一类系统(即短时间中断会造成重大社会影 响或影响保险机构关键业务功能,并造成重大 经济损失的信息系统)包括核心系统及相关子 系统。具体有:核心业务(含影像资料)、规 则引擎、农险电子档案、保协车险共享平台、 广域网络专线和96999客服专线。 第二类系统(即短时间中断会造成较大社会影 响或影响保险机构部分关键业务功能,并造成 较大经济损失的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 支撑平台。具体有:统计分析、精友车型数据、 保单自助查询、短信平台。 第三类系统(即间接支持关键业务功能或保险 机构对系统中断具有一定容忍度的信息系统) 包括OA办公自动化、邮件、网站、GIS系统、 移动查勘等。 云平台建设方案 (讨论稿) 信息化经历了T-S模式(终端-主机)、C-S模式(PC时代客户机-服务器)、B-S模式(互联网时代浏览器-服务器);新时代以服务的方式被发布和访问的“云计算”模式;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减少公司信息化硬件重复投资,增强数据中心的运维和安全管理,构建高可用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我们将云平台建设纳入议事日程。 201X年公司面临再一次的职场搬迁,有了2012年职场搬迁网络实现无缝切换的经验,我部将以新职场中心机房建设为契机,构建云计算架构的数据中心,在保障业务平滑迁移的基础上,以实现IT 资源的大整合、数据中心的大集中。 根据私有云建设的规律,我们将云平台建设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落地云设备,实现计算资源虚拟化、存储资源虚拟化和网络资源虚拟化,建设周期2~3个月; 第二阶段:落地云平台,对现有业务环境进行梳理,在云平台上部署轻量级数据库、中间件环境,实现部分业务系统的迁移,建设周期1~2个月; 第三阶段:建设云平台的灾备系统,具体建设时间根据新职场搬迁计划等实际情况待定。 本次建设方案为第一二阶段。 第一阶段:落地云设备 实现计算资源虚拟化、存储资源虚拟化和网络资源虚拟化 第二阶段:落地云平台 对现有业务环境进行梳理,在云平台上部署轻量级数据库、中间件环境,实现部分业务系统的迁移

上海“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实施方案

上海“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实施方案 (2014—2016年) “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提升发展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作为全国十六个“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省市之一,为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以及《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上海“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机遇,以“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为契机,以创新信息化服务模式和加强共享资源服务为主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需求导向、市场运作,远近结合、循序渐进,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原则,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助推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和“四新”经济培育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工作推进,支持一批服务特定领域、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工业云”平台,聚合一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云服务资源,制定发布相关技术服务标准与规范,探索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打造上海“工业云”创新服务品牌,力争在未来三年实现“聚合百家资源,服务万家企业”的工作目标,支撑上海“智造”中心建设。

三、推进思路 未来三年,上海“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将聚焦汽车、民用航空、机电设备、钢铁四大重点产业和研发(创意)、维修检测(设备健康)、物流、管理、能源、商务六大重点领域,建设完善上海“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实施上海“工业云”三大重点工程,即基础设施工程、信息安全工程和环境建设工程,为上海“工业云”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上海“工业云”四大保障措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有效整合上海“工业云”服务资源,探索运营模式,制定标准规范,推广先进经验。(框架体系示意图如下) 四、推进重点

工业云平台解决方案

中国xxxx工业云平台解决方案 xxxx xxxx

产品解决方案 目录 1.政策背景 (2) 2.建设意义 (2) 2.1.工业云能更好地促进xxxx市两化深度融合 (2) 2.2.为实现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3) 2.3.为建设智能制造新生态系统提供平台 (3) 2.4.降低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 (3) 2.5.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3) 2.6.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创新 (4) 3.解决方案 (4) 3.1.整体架构 (5) 3.2.技术架构 (6) 3.3.数据架构 (7) 3.4.xxxx工业云平台 (9) 3.4.1.资源聚集平台 (9) 3.4.2.能力协同平台 (10) 3.4.3.增值服务平台 (13) 3.4.4.创新创业平台 (15) 3.4.5.企业互联平台 (16) 3.4.6.工业数据平台 (17) 3.5.行业产业云设计 (17) 3.6.xxxx服务云 (19) 3.7.配套服务云 (21) 3.7.1.高效物流板块 (21) 3.7.2.金融服务板块 (22) 3.8.集成设计方案 (24) 4.商务模式与资费参考 (26) 4.1.商务模式及操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云服务租用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资费参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成功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2015年11月

目录

云平台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 ?先进性 云中心的建设采用业界主流的云计算理念,广泛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应用模式,并与银行具体业务相结合,确保先进技术与模式应用的有效与适用。 ?可扩展性 云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需要根据业务应用工作负荷的需求进行伸缩。在系统进行容量扩展时,只需增加相应数量的硬件设备,并在其上部署、配置相应的资源调度管理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即可实现系统扩展。 ?成熟性 云中心建设,要考虑采用成熟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各种功能,保证云计算中心的良好运行,满足业务需要。 ?开放性与兼容性 云平台采用开放性架构体系,能够兼容业界通用的设备及主流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应用程序,从而使得云平台大大降低开发、运营、维护等成本。 ?可靠性 云平台需提供可靠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系统需要在硬件、网络、软件等方面考虑适当冗余,避免单点故障,保证云平台的可靠运行。 ?安全性 云平台根据业务需求与多个网络分别连接,必须防范网络入侵攻击、病毒感染;同时,云平台资源共享给不同的系统使用,必须保证它们之间不会发生数据泄漏。因此,云平台应该在各个层面进行完善的安全防护,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私密性。 ?多业务性 云平台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需要支撑多用户、多业务的特征,保证基础资源在不同的应用和用户间根据需求自动动态调度的同时,使得不同的业务能够彼此隔离,保证多种业务的同时良好运行。 ?自主可控 云平台建设在产品选型中,优先选择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一方面保证整个云计算中心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本地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 支撑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图支撑平台技术架构 支撑平台总体技术架构设计如上,整个架构从下往上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云计算平台资源层、云计算业务数据层、云计算管理层和云计算服务层。其中: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云计算中心的物理机房环境; ?云计算平台资源层:在云计算中心安全的物理环境基础上,采用虚拟化、分布 式存储等云计算技术,实现服务器、网络、存储的虚拟化,构建计算资源池、 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实现基础设施即服务。

智能制造装备专项工程

附件1 项目指南 一、“大规模集成电路”专项工程 (一)集成电路设计 1.超级计算机、服务器等高端通用芯片; 2.数字电视关键芯片; 3.平板显示及驱动芯片; 4.面向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的芯片; 5.移动通信芯片; 6.高压芯片; 7.金融卡芯片; 8.信息安全关键芯片。 (二)集成电路制造 1.45及以下先进工艺的基础工艺、标准成套工艺、产品工艺; 2.汽车电子工艺; 3工艺; 4.高压工艺; 5.面向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射频工艺; 6.面向产品工艺的及建库技术。 (三)集成电路装备 1.先进刻蚀和薄膜设备; 2.高端光刻机; 3.镀铜设备; 4.无应力抛光设备;

5.12英寸晶圆清洗设备; 6.高精度聚焦离子束光学检测设备。 (四)集成电路材料 1.大尺寸抛光片、外延片、片; 2.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3.集成电路用高性能铜及铜合金材料; 4.超净高纯电子化学品; 5.特种气体; 6.高纯金属及其高性能靶材。 (五)公共服务平台 1.共性(特色)工艺技术开发; 2.关键核/库建设; 3.先进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二、“新型显示”专项工程 (一)领域 1.高功率、高性能外延、芯片制造和高端封装、模组及测试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2.灯具光效110流明/瓦及以上功能性照明系统、高密度显示系统的产业化 3.蓝宝石图形衬底、硅衬底技术等新型半导体衬底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4.半导体照明驱动及控制芯片 (二)领域 1.新型显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2、氧化物、有机()等新型基板技术及产业化 3显示驱动、彩色滤光膜、玻璃基板等核心配套产品产

业化 (三)领域 1驱动、蒸镀、封装等核心工艺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2配套材料、专用芯片、装备及相关产品产业化 (四)激光显示领域 1.激光光源、激光器、光机、显示芯片、菲涅尔屏、超短焦光学系统、自由曲面镜等激光显示关键模组及系统产业化 2.激光显示微型投影模块、产品及超大尺寸激光显示产品产业化 3.激光电视用高功率激光光源开发、照明光路设计、投影光路设计以及相关产品及系统产业化 (五)3D立体显示等其他新兴显示领域 1.3D立体显示等新一代显示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2.新型触控面板等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3.其他新型显示核心配套产品产业化 (六)综合示范应用 具有产业带动效应,具有一定产业影响力,拥有一定知识产权,产品技术水平领先的新型显示产品在各领域的示范应用。 (七)公共服务平台 面向新型显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测试认证、专利、标准、产业政策研究等综合服务及支持。 三、“下一代网络(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专项工程 (一)无线网络

云平台项目技术方案

中嘉华诚业务云平台项目技术方案 2011年6月

目录 1总体描述 (3) 1.1项目背景概述 (3) 1.2Applogic的优势 (3) 1.3实施效果 (4) 2系统详细建设方案 (7) 2.1总体架构 (7) 2.2 组网建设方案 (8) 2.2.1 组网方案 (8) 2.2.2 资源配置 (10) 2.2.3 组网方案特点 (10) 2.3 应用拓扑建设方案 (11) 2.3.1应用设计需求 (11) 2.3.2应用拓扑设计 (12) 2.4 云计算能力升级扩展方案 (19) 2.4.1 网络带宽资源升级 (19) 2.4.2 计算资源池(CPU池内存池存储池)扩展流程 (19) 3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21) 3.1软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21) 3.2硬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21)

1 总体描述 1.1 项目背景概述 中嘉华诚决定面向广大全国计算机用户提供免费的操作系统内核级别的安全加固软件,同时提供开放式版本升级下载等服务。 由于市场宣传效果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安全事件的突发性,其后台提供网络服务的计算资源面临严重挑战:公司不可能一次性采购很多server,但又担心后期网络服务的计算资源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造成负面影响。 除此以外,随着后期服务器设备添置的数量越来越多,必定加重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如何快速、高效的进行系统搭建、系统运营、系统备份等诸多运维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在网络实效性服务应用行业中,存在二八现象,通常20%的时间里,提供80%的网络服务,也就意味着随着市场业务的拓展,有更多的服务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闲置资源状态。而且这些服务器是无法关闭的,负责在突发的业务高峰到来时,网络服务资源必将捉衿见肘。 同时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节能减排、绿色计算的理念在企业管理层得到广泛认同,可否在低碳的前提下开展此项网络服务业务,也被提到了项目意向当中来。 通过市场调查和多方比较,最终选中了Appplogic 云平台解决方案。 Applogic云平台软件,是能够整合、并灵活分配x86架构下的计算资源,利用主流的操作系统上的各类应用为客户提供稳定、高效的网络服务,同时和谐的与原有的管理系统进行对接的一款优秀的软件产品。 1.2 Applogic的优势 ◆快速部署,实施周期短,成本回收快 ◆内置90%常用网络服务功能模板,方便管理升级扩容 ◆弹性资源划分精细,差异化迁移,迁移无硬件兼容制约 ◆关注业务实施,瞄准应用环节,庞大应用控件模板可用 软件成本低廉,所有功能全部开通,不必层层收费

工业云服务平台合作框架协议书

工业云服务平台合作框架协议书 甲方: 乙方: 鉴于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目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第一条双方基本情况 (一)甲方 (二)乙方 第二条合作原则 (一)平等原则。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前提下签署本协议,协议内容经过双方充分协商。 (二)长期、稳定合作原则。双方的合作基于彼此充分信任,着眼于长期利益,双方致力于长期、稳定的合作。 (三)共同发展原则。本协议旨在利用各自的资源和条件开展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四)诚实守信、市场化原则。双方恪守本协议中所作之承诺,确保双方的共同利益,具体合作事项应按市场化方式运作。 第三条合作内容、方式 (一) 工业云平台开发 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乙方负责开发甲方的工业云平台。 第四条合作机制

(一)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甲方及时向乙方提供相应资料或文档。乙方向甲方提供云平 台设计及进度等。 (二)双方各自指定具体牵头机构或个人,负责日常协调、传达、布置、汇总、反馈和跟踪有关事宜。甲乙双方约定定期会晤以说明项目进度,问题及反馈意见。 第五条附则 (一)本协议有效期为___年,自___年__月__日起到____年__月__日为本协议商定合作 方案的执行期限 (二)双方约定:本协议内容,以及在双方具体合作过程中可能相互需要提供专有的具 有价值的保密信息,未取得提供方事先书面同意前提下,须各自遵守保密义务, 不以任何理由或目的向第三方披露(各自的咨询顾问、代理人除外)。法律、法规 另有规定除外 (三)甲乙任何一方如提前终止协议,需提前一个月通知另一方;如一方擅自终止协议, 另一方将保留对违约方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 (四)本协议正本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法律效力均等。 (五)本协议为合作框架协议,合作项目中具体事宜需在工业云平台需求说明书中进一 步予以明确。框架协议与正式合作合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甲乙双方合作 的法律文件 (六)本协议期满时,双方应优先考虑与对方续约合作 甲方:乙方: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盖章:盖章: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

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17-10-20T13:55:29.2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作者:顾大虎[导读] 云制造作为一种基于知识、面向服务、高效低碳的网络化智能制造新模式。 山东省聊城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前,制造服务正成为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云制造———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是2010年初科技部提出的设想,它融合了现有信息化制造技术及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等技术,为制造业由生产型成功转型为服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云制造;服务平台;构架;设计 1.前言 云制造作为一种基于知识、面向服务、高效低碳的网络化智能制造新模式,强调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类制造资源的整合与高度共享,已经引起学术界、科技界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2.云制造服务平台概述 云制造的概念起源于云计算,但两者存在显著的不同。云计算是一种利用大规模低成本运算单元、通过IP网络相连而组成的运算系统,它提供各种运算服务,其核心价值是节流、竞争和开源。云计算对制造行业的节流与开源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云计算服务模型的局限性,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制造行业的矛盾。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云制造应运而生。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高效低能和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智能制造新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分散资源集中使用,集中资源分散服务”。这种新模式实现了制造过程的社会资源整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企业资源的消耗,为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换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云制造已开展了一些相关的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2000年,美国建立的网络平台MFG.com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交易平台,为全球的制造业合作伙伴快捷高效的合作提供服务;美国越野赛车厂Local-Motors.com平台则采用服务众包的方式,将所有的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个性化设计与制造过程众包给中小企业;此外,欧盟第七框架于2010年8月启动了在一套软件即服务应用支持下为用户提供可配置制造能力服务的制造云项目。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生产型向服务型、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正在培育新型制造服务模式,以满足制造企业最短的上市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最清洁的环境和基于知识的创新需求,支撑绿色和低碳制造。自20世纪末,我国相关研究机构针对计算机集成制造、制造网格、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等相关课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预见,云制造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将是下一阶段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盘活社会制造资源存量,针对规模大、产业链长、组织结构复杂多样、企业整体协作性差等特点进行研究,以企业群体依托云制造服务平台,实现便捷的访问、知识的聚合与共享、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企业间的协同管理与交易。 3.制造云服务按需供应模式的架构 制造云服务按需供应模式的架构从整体上对云服务的各类供应模式及其层次、要素、关系进行了规范。针对制造云服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提出的云服务按需供应模式的架构其包含的要素及特点如下: 3.1客户需求分离点 客户需求分离点指云制造服务平台中由基于资源供给、市场预测和使用记录进行资源组织和服务开发转向直接响应用户需求进行资源组织和服务开发的转换点。云服务的供应过程中,CDDP上游的活动是云制造服务平台“推”的过程,CDDP下游的活动是用户需求“拉”的过程。 3.2制造云服务按需供应模式的分类 按照CDDP在云服务供应过程中的位置不同,将云服务的按需供应模式分为按需求提供、按需求组合、按需求设计和按需求研发四种子模式。 (1)按需求提供 在PTD模式中,用户直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在云制造平台中主动查找或推送来发现和获取所需服务(这里的服务包括平台上已发布的原子服务、静态组合服务和组合服务模板),调用匹配的服务,并支付相应费用。例如模具企业需要热处理企业提供某种零件的常规热处理服务。 (2)按需求组合 平台或用户根据需求,利用平台中已有的服务装配成满足需求的服务组合的供应方式。CTD是一种面向用户需求的动态服务组合模式。例如,模具企业根据订单要求,组合原料和配件采购、热处理、加工外协、装配和试验等服务,其中的各种服务都是平台中现成的。 (3)按需求设计 在ETD模式中,平台接到用户的需求描述后,根据已有的资源和服务,重新设计所需服务的行为、结构和质量,并进行相关资源的重新封装,以及服务模块的配置和变型,在此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新的云服务。例如,用户提出某种汽车油箱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需求,平台运营方根据用户需求,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服务配置并重新设计平台中的相关服务,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4)按需求研发 在RTD模式中,平台中现有的资源和服务无法提供满足用户特殊需求的服务(如平台缺乏用户所需的某种热处理方法和某种加工设备),可采用众包的模式,针对特殊需求服务的研发进行招投标,以引进外部新的资源和服务进行服务创新,扩大云制造服务平台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例如,针对模具的再制造服务需求,模具企业发现平台中缺少模腔表面激光涂覆服务,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企业的资源,并需要对再制造服务的流程进行研发。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特殊需求的复杂服务而言,面向用户的整体服务往往需要以RTD和ETD模式供应,但组成整体服务的组件服务却可以CTD和PTD模式获取。

(完整word版)云平台运维建设方案

xxx 区国土资源 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 基础支撑平台与运维保障平台





目录
1 项目概述 ................................................................................................................................... 2
1.1 项目背景 ................................................................................................................................. 2 1.2 项目目标 ................................................................................................................................. 2 1.3 建设内容 ................................................................................................................................. 2
2 现状及需求分析 ........................................................................................................................ 3
2.1 信息化现状 ............................................................................................................................. 3 2.2 存在的问题 ............................................................................................................................. 4
2.2.1 运维保障面临主要问题 ................................................................................................. 4 2.2.2 现有保障手段不能满足需求 ......................................................................................... 4 2.2.3 管理运维问题 ................................................................................................................. 5
3 方案总体设计............................................................................................................................6
3.1 设计原则 ................................................................................................................................. 6 3.2 总体架构设计 ......................................................................................................................... 7 3.3 实施思路 ................................................................................................................................. 7
4 虚拟桌面技术方案设计 .......................................................................................................... 10
5 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设计 .......................................................................................................... 11
6 业务系统运维保障设计 .......................................................................................................... 13
6.1 架构设计 ............................................................................................................................... 13 6.2 业务系统应急 ....................................................................................................................... 14 6.3 数据保障 ............................................................................................................................... 15 6.4 运维迁移 ............................................................................................................................... 15
7 项目实施计划.......................................................................................................................... 16
8 项目组织保障.......................................................................................................................... 17
8.1 工作领导小组 ....................................................................................................................... 17 8.2 项目专家小组 ....................................................................................................................... 17 8.3 项目技术小组 ....................................................................................................................... 17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能够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能够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

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能够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都分布在各个服务器上,流量模型从纵向流量转换成复杂的多维度混合的方式,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和处理能力,满足PB级别的数据处理请求,具备对突发流量的承受能力。 6、开放接口 为保证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能够被云平台良好的调度与管理,要求系统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云计算运行管理平台能够经过API接口、命令行脚本实现对设备的配置与策略下发。

工业云服务

中小型企业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时往往要面临工业计算软件及平台搭建、系统模型建立和仿真、高端研发人员的培养等诸多问题,导致不能有效利用计算仿真等工业计算手段降低设计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基于软件即服务模式的云计算服务,工业用户可通过各种客户端设备的瘦客户界面(如网页浏览器、基于网页的电子邮件)使用上述工业应用软件;工业用户也可同时基于平台即服务模式,采用工业云计算运营商支持的编程语言和工具编写好自己的工业应用程序,然后放到云计算平台上去运行。在提升企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方面,工业用户可以基于软件即服务模式获得低廉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服务。基于上述服务,工业用户可进行快速有效的仿真模拟,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从而大幅缩短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周期、提高产品性能、提升企业信息化能力、大幅提升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推动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和内涵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当前,抓住云计算发展的战略机遇,以云计算推动工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是一条希望之路。 云计算泛指云计算服务、支撑云计算服务的云计算平台和相关云计算构架技术,是计算机科 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云计算开创了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等全新 IT 服务模式,其中 SaaS 模式提供低廉的在线软件租用服务, PaaS 模式提供快速的从技术开发到服务运维的能力,IaaS 模式提供低成本和高可靠的基础设施托管服务,上述云计算服务模式不光给信息产业带来深刻变革,催生全球 IT 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同时也深刻影响到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工业云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仿真技术、云存储、网页浏览、云查杀病毒、工业软件云服务 以及面向移动终端的云监控等技术。目前,虚拟化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例如企业桌面虚拟化技术将企业生产运营相关的所有数据全部存放于企业内部或

云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云平台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 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 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 active-active 方式工作。关 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 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 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 的 STP+VRRP 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 IRF/VSS、TRILL 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从工业云平台到工业大脑+

马铁宝 (Matt Ma) 阿里云解决方案总监 Solution Director, Alibaba Cloud

4.0 智慧互联网 3.0 能力互联网 2.0 商品互联网 1.0 信息互联网 知识空间 人机融合 AI->Hybrid AI 人机智能/创意体 制造生态 协同制造 F2C->C2M 人工智能/行业模型 电商平台 商品交易 B2C->C2C 云计算/大数据 门户网站 信息在线 PGC->UGC TCP/IP

垂直工业云平台 =行业数据 + 经验模型 + 应用服务 Industrial Cloud Platform = Industrial Data + Experience Model + App Service 农产品生产云平台 Agriculture Cloud 能源开采云平台 Energy Cloud 机械制造云平台 Manufacturing Cloud 工业垂直云平台N Other Vertical Cloud 工业通用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Generic Industrial Cloud 机械制造大脑 机械制造大数据 机械制造PaaS 能源开采大脑 能源开采大数据 能源开采PaaS 农产品生产大脑 农产品生产 大数据 农产品生产PaaS 工业大脑N 工业大数据N 工业PaaS N

工业云计算平台(阿里云) Industrial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工业物联网平台 IOT Platform 大数据及AI 平台 Big Data and AI 工业设备连接 MQ 数据存储(DRDS) 实时处理(ARMS) 大数据平台 MaxCompute 业务大盘 DataV 生产制造应用 MES 资源计划应用 ERP 质量管理应用 LIMS 仓储物流应用 WMS 供应链管理应用 SCM 订单应用 OMS 安全?设备协议及工业标准支持 Security, Protocol, Standard 领域合作伙伴咨询服务 Business Partner Consulting Services 应用中间件平台MiddleWare 企业级互联网架构 Aliware 共享服务中心 Shared Service Center 工艺分析 供应链 产品设计 第三方服务 3rd Party Services Predix 工业微服务 智能企业应用 Intelligent Ent. Apps 工业PAAS 订单驱动 透明物流 产线调度 设备控制 计划排程 能源管理 过程管控 物联网套件(IOT) 行业相关的第三方服务 核心能力开放平台 CS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