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

1.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碱度为m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

解二:

已知pH=时,α0=,α1=,α2=*10-5,α=;

pH=时,α0=,α1=,α2=*10-4,α=;

解:查表3-3(p110)α1、α2,α=

C T=×=m

当加强酸使pH=,α=,而C T不变时

碱度=/=m

2.ΔA=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K spCdS= 10-27)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保持在L,H2S离解常数K1=*10-8,K2=*10-15)

解:饱和时[H2S]≈L

K H2S=[H+]2[S2-]=10-23 ,且pH=10-23

[S2-]=10-23/ [H+]2 = 10-23/ 10-16 =10-7 mol/L

[Cd2+]= K SP / [S2-] = 10-27 / 10-7 =10-20 mol/L

3.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pH = ,T= 25o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其K A = 0,K B = 10-7 L/(d·mol),K N = d-1, 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解:已知Ka=0,[H+]=,Kn=,Kb=×10-7

Kh=Ka[H+]+Kn+KbKw/[H+]=0++×10-7×=(d-1)

4. 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 = 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 CH4和35% CO2,计算Pe和

E h。

6.某废水中Cu2+含量为mg/L,经EDTA处理后,未络合EDTA为200 mg/L,体系pH = 11,计算后回答反应平衡时,Cu的存在形式。(已知Cu2+ + Y4- = CuY2-, K = 1018, EDTA分子量为372)

7. 已知空气中的CO2含量为%(体积),水在25℃时的蒸汽压是× 105 Pa,CO2的亨利定律常数是× 10-7 mol/(L·Pa)(25oC),求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H2CO3的K a1 = × 107

8. 用Langmuir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吸附作用,假设溶液的平衡浓度为× 10-3 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吸附溶质为× 10-3 mol/L;当平衡浓度降为× 10-3 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吸附溶质为× 10-3 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以吸附溶质的限量G0和常数A是多少

10.已知某耗氧有机物在水体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25C时测得其降解半衰期为10 d,试计算该有机物在25C时降解90%需要多少时间

11.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将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试通过计算说明310 nm的紫外光能否破坏C-H键已知C-H键的键能为KJ/mol,阿佛加德罗常数为1023,普朗克常数为10-34 Js,光速为108 m/s,并进一步说明臭氧层在大气层中的位置和对生物的保护作用。

解:依据:E=N0×hc/λ=×105/λkJ·mol-1

E=×105/300=·mol-1

计算结果说明300nm紫外光的能量大于C-H键的键能,所以能够断裂C-H 键。

O3层位于大气层中平流层的下部,距地面15-35km处,而距地面25km处浓度最大.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紫外线能够破C-H键,所以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时,对生物具有破坏作用,特别是对人类的皮肤。眼睛和免疫系统造成损伤,使皮肤癌患者增多。而臭氧层中的O3分子能够吸收量的紫外线,防止了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从而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所以臭氧层是生物圈天然的保护伞。

12. 在25C条件下,某胶体对持久性有机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当吸附达平衡时该有机物的浓度为g/L时,吸附量为g/g;当吸附达平衡时的硼浓度为g/L时,吸附量为g/g。试求该土壤在实验条件下吸附该有机物的有关常数。

13.某封闭水体碳酸形态的总浓度C T = 10-3 mol/L,试计算pH = 时该水体中的CO2(aq)、HCO3-和CO32-的浓度。已知H2CO3的K a1 = 10-7, K a2 = 10-11

14. 已知某有机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速率常数k = d-1,该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是多少降解75%需要多长时间

15. 在25C条件下,某土壤对硼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当吸附达平衡时的硼浓度为mg/L时,吸附量为mg/kg;当吸附达平衡时的硼浓度为mg/L 时,吸附量为mg/kg。试求该土壤在实验条件下吸附硼的有关常数。

16. 某一土壤样品对某污染物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当吸附达平衡后,平衡液中该污染物浓度为30 mg/L,土壤污染物的吸附量为50 mg/kg;而当平衡液中污染物浓度为10 mg/L,土壤污染物的吸附量为25 mg/kg。

(1)求此土壤对该污染物的最大吸附量。

(2)相似条件下的实验中,另一土壤样品对该污染物的最大吸附量为70 mg/kg,问哪一种土壤更容易受该污染物的污染

17.有一股20C的生活污水,其耗氧反应速率常数k= d-1,求经过3、5和20天后水中有机物剩余量的百分数各为多少

18.已知干空气中CO2的含量为%,25C时水的蒸气压为105Pa,CO2的亨利常数为10-7 mol/(LPa),H2CO3的一级离解常数为10-7,试根据亨利定律和电离平衡估算未受污染的天然雨水的pH值。

19.已知某需氧有机物在自然降解过程中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25℃时,测得降解半衰期为3 d,试计算该有机污染物在25C时,降解80%需要多少时间

20. 某水体pH = ,碱度为× 10-3 mol/L,计算水体中H2CO3、HCO3-、CO32-和OH-的浓度。若水体pH = ,碱度仍为× 10-3 mol/L,上述各形态物质的浓度又是多少假设其它各种形态对碱度的贡献可以忽略。已知碳酸的K a1= × 10-7, K a2= × 10-11。

21. 某一含有mol/L ZnCl2溶液,如果只生成一种羟基配合离子ZnOH+,试计算当溶液出现Zn(OH)2时的pH值。

已知:Zn(OH)2Zn2+ + 2OH-, K sp =

Zn2+ + OH-ZnOH+, K f =

注:为可逆符号。

22. 某水体中Fe2+为56 mg/L,Fe3+为56 μg/L,试求水体的pe值。若与该水体平衡的氧分压为10-10大气压,当水体pH为9和6时,能否将Fe(II)氧化为Fe(III)已知:25C时,Fe3+ + e Fe2+pe = ;

1/4O2(g) + H+ + e 1/2H2O pe =

Fe3++eFe2+ pE0=,按照公式E0=*R*T/F*PE0 ,E0=

pE=pE0+ lg[Fe3+ ]/[ Fe2+ ]=+(-3)=。

负极(1)4Fe3++4e4Fe2+ ,E0=

正极(2)O2+4H++4e=2H2O ,E0=

电池反应就是4Fe2+ +4H+ +O24Fe3+ +2H2O,即溶解氧将Fe(Ⅱ)氧化为Fe(Ⅲ):

E0=,E= E0+4Lg[ Fe2+]^4*[H+]^4*[PO2] /[Fe3+ ]^4

把氧分压和PH代入即可,PH=9,E= <0不能进行; PH=6, E= >0可以进行

初中化学图表型计算题专题训练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图形类计算题 1、 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 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3.3g ,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 已知Na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 2CO 3和NaCl 组成的固体 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 将29.1g 由NaCl 和BaCl 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mL 水中( =1g / cm 3 ),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2%的Na 2SO 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图是所加Na 2SO 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 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 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 2CO 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 2CO 3溶液,加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在加入Na 2CO 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 的溶质除含有CaCl 2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 (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 或SO4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2S - H2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用通式NO 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 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 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CO2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脱气、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环境化学》(A ) 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排放 和过度开发 资源 ;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力 ;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垂直 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水平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传输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稳定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 光 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 多环芳烃 ;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 、 自由基转化和增殖 、 自由基氧化 NO 、 链终止 ;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 吸收紫外线 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 光化学烟雾 。 11.伦敦烟雾也称为 硫酸型烟雾 。 12.当降水的pH 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 ﹤10um 的颗粒物; 14.PAN 是指大气中的 过氧乙酰硝酸酯 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 自养生物 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 甲基汞 。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CO2、H2CO3、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 恢复区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 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K ow=4×105,则该有机物在土壤上的分配系数K 为 1.26×104 (不考虑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p 2.气团的稳定性与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两个因素有关。 3.能引起温室气体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CO、CFCs。 4.腐殖质中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称为腐黑物,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殖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的部分称为富黑酸。 5.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6.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sorption)包括 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 (1)氧的循环: (2)碳的循环:

(3)氮的循环 (4)磷的循环

(5)硫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

2017化学表格计算题

2017化学表格计算题

九年级化学部分知识小结 一、常见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及化学式: 学名俗称化学式学名俗称化学式 氢氯 酸盐酸HCl 碳酸 钙 石灰石、 大理石CaCO3 硫酸H2SO4氯化 钠食盐NaCl 硝酸HNO3碳酸 氢钠小苏打NaHCO3 石灰水Ca(OH)2 水溶液碳酸 钠 纯碱、苏 打(水溶 液呈碱 性) Na2CO3 氢氧化钠火碱、烧 碱、苛性 钠 NaOH氧化 钙生石灰CaO 氢氧化钙熟石灰、 消石灰Ca(OH)2 二氧 化碳干冰CO2 氯酸 钾KClO3甲烷沼气、天 然气CH4 高锰 酸钾KMnO4乙醇酒精C2H5OH 过氧 化氢双氧水H2O2乙酸醋酸CH3COOH 二、几个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 素是铝元素,二者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Al2O3。 2、最轻的气体是:氢气(H2),最理想的能源是氢气(H2) (无污染)。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天然最硬 的物质是金刚石(C);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4、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工业的粮食)、 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三、关于污染和物质的毒性: 1、水污染原因:①工业三废②农药、化肥任意施用 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2、空气污染原因:①粉尘污染②气体污染:有害气 体(SO2、NO2、CO),形成酸雨的是SO2、NO2。 3、CO有剧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4、甲醇(CH3OH)有毒,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所以不 能饮用。 5、甲醛(可作防腐剂)、亚硝酸钠(NaNO2)、硫酸铜 (CuSO4)有毒,不能食用。 四、露置在空气中的物质(或溶液)的质量变化: 1、质量增重的:①浓H2SO4(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但 不能干燥NH3气);②NaOH固体(吸水而潮解并可与CO2反应而变质,可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SO2、SO3、HCl等气体);③生石灰(与H2O与CO2反应,可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SO2、SO3、HCl等气体));④石灰水(与CO2反应)⑤铁粉(与O2和H2O反应而生锈)。 2、质量减轻的:①浓HCl、浓HNO3(易挥发)。 五、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 1、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在烧杯中加水,后把浓硫酸慢慢 加入水中。 2、点燃可燃性的气体(如H2、CO、CH4等)时,应先 检验其纯度,后点燃。 3、加热固体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药品下方加热。 4、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要把导气管移出水面, 后移开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氢气1— —2分钟,后加热;反应完毕,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移开导气管。 6、要得到较纯净的气体,一般先除杂,后干燥。 六、有关物质的颜色: 1、蓝色液体:铜盐溶液[CuSO4、CuCl 2、Cu(NO3)2];蓝色固体:Cu(OH)2、紫色石蕊遇碱。 2、红色:铜Cu、红磷P、铁锈Fe2O 3、紫色石蕊遇酸、无色酚酞遇碱。 3、红褐色沉淀:Fe(OH) 3 ;暗紫色:高锰酸钾KMnO4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

1.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7.0。碱度为1.4 m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6.0? 解二:

已知pH=6.0时,α0=0.6920,α1=0.3080,α2=1.444*10-5,α=3.247;pH=7.0时,α0=0.1834,α1=0.8162,α2=3.828*10-4,α=1.224; 解:查表3-3(p110)α1、α2,α=1.22 C T=1.22×1.4=1.71m mol.L-1 当加强酸使pH=6.0,α=3.25,而C T不变时 碱度=1.71/ 3.25=0.526m mol.L-1 ΔA=1.4-0.526=0.874m mol.L-1

2.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K spCdS= 7.9 ?10-27)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保持在0.1mol/L,H2S离解常数K1=8.9*10-8,K2=1.3*10-15) 解:饱和时[H2S]≈0.1mol/L K H2S=[H+]2[S2-]=1.16?10-23 ,且pH=8.0?10-23 [S2-]=1.16?10-23/ [H+]2 = 1.16?10-23/ 1.0?10-16 =1.16?10-7 mol/L [Cd2+]= K SP / [S2-] = 7.9 ? 10-27 / 1.16?10-7 =6.8?10-20 mol/L 3.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pH = 8.4,T = 25o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其K A = 0,K B = 4.9 ? 10-7 L/(d·mol),K N = 1.6 d-1, 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解:已知Ka=0,[H+]=10-8.4,Kn=1.6,Kb=4.9×10-7 Kh=Ka[H+]+Kn+KbKw/[H+]=0+1.6+4.9×10-7×10-5.6=1.6(d-1) 4. 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 = 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 CH4和35% CO2,计算Pe 和E h。

初三化学计算题--表格题型

【表格题型】 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铁粉和铜粉的均习混合物与某稀硫酸反应,的得数据如下: 甲乙丙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g) 10 10 20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g)100 120 100 反应后过滤得到干燥固体的质量(g) 2 2 12 计算:(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甲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 (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分四次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 2 3 4 取样品质量(g)50.0 50.0 50.0 50.0 取稀硫酸质量(g)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所体质量(g)0.4 0.8 1.0 1.0 试计算:(1)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南充市(课改实验区)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 4 g石灰石样品,把20 g稀盐酸分4次加人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第一次加入5 g 第二次加入5 g 第三次加入5 g 第四次加人5 g 剩余固体的质 3 g 2 g l g 1 g 量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的组成,称取25g假黄金置于烧杯中,用稀硫酸(密度为1.17g/ml)80ml分4次加入,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求: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稀硫酸的体积 20 20 20 20 /ml 残留金属的质量 21.75 18.5 15.25 15.25 /g (1)25g假黄金中锌的质量为g 。 (2)当加入ml稀硫酸时,25g假黄金中的锌恰好完全溶解。 (3)证算第二次实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环境化学 五 计算题

五、计算 1.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加多少碱?(1、07mmol/L,1、08mmol/L) 解:总碱度=K W / [H +] + C T (α1 + 2α2) - [H +] C T =2 121αα+{[总碱度] + [H +] - [OH -]} 令α=2 121αα+ 当pH 在5~9范围内、[碱度]≥10-3mol/L 时, [H +]、[OH -]项可以忽略不计, 得到简化式:C T =α[碱度] 当pH =6、5时,查表得α1=0、5845,α2=8、669×10-5, 则α=1、71,C T =α[碱度]=1、71×1、6=2、736mmol/L 若加入Na 2CO 3将水的pH 升至8、0,查表得α′=1、018。 设加入的Na 2CO 3量为X,则有 C T + X =α′{[碱度] + 2X } 即2、736 +X =1、018{1、6 + 2X } 解得,X =1、069 mmol/L 若加入NaOH 将水的pH 升至8、0,其C T 值并不变化,可得: [碱度] =C T / α′=2、736/1、018=2、688 mmol/L 碱度增加值就就是应加入的NaOH 强碱量: Δ[OH -]=2、688-1、6=1、088 mmol/L 4、具有2、00×10-3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0,请计算 [H 2CO 3*]、[HCO 3-]、 [CO 32-]与[OH -]的浓度各就是多少? 解:当PH=7、00时CO 32-的浓度与HCO 3- 的浓度相比可忽略,PH=7、00时,α=1、224 则[HCO 3-]=[碱度]= 2、00×10-3mol/L, [H+]=[OH -]=1、00×10-7mol/L [H 2CO 3*]=[H+][HCO 3-]/K 1=1、00×10-7×2、00×10-3/(4、45×10-7)=4、49×10-4mol/L [CO 32-]=K 2×[HCO 3-]/[H+]=4、69×10-11×2、00×10-3/(1、00×10-7)=9、83×10-7mol/L 2. 某水体中含有300mg/L 的悬浮颗粒物,其中70%为细颗粒(d<50μm),有机碳含量为10%,其余的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5%。已知苯并[a]芘的K ow 为106,请计算该有机物的分配系数。(K =4、6×104) 解:已知苯并[a]芘 Kow = 106 Koc = 0、63Kow = 0、63×106 = 6、3×105 X S OC :粗沉积物组分有机碳含量0、05 X f OC :细沉积物组分有机碳含量0、10 f:细颗粒的质量分数0、7 Kp = Koc[0、2(1-f)X S OC + fX f OC ] = 6、3×[0、2(1-0、7)×0、05 + 0、70×0、10] = 4、6×104 3. 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至pH =8、4,T =25℃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酸性水解速率常数K a =0,碱性催化水解速率常数K b =4、9×10-7L/(d ·mol),中性水解速率常数K h =1、6d -1,请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解:已知PH=8、4,[H +]=10-8、4,即[OH -]=10-5、6 a w 有机化合物溶解态的分数:1-0、9=0、1 K h =K h +a w {k a [H +]+k b [OH -] =1、6+0、1 ×﹙0+4、9 × 10-7 × 10-5、6﹚

中考化学表格型计算题练习

中考化学计算题(表格型) 1、(广安)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2、(肇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 g石灰石样品,把25.0g 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 请计算: (1)2.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请你继续计算反应生成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3、(10江西)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 g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10南昌)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g 10 20 30 40 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 体的质量/g 0.88 1.76 X 3.52 3.52 的值为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 5、(2010湛江)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湖光岩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讲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 试问答: (1)10.0g 样品与45g 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剩余______ (填“是”或“否”),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2)10.0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6、(衢州)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某同学将鸡蛋壳洗净、充分干燥并捣碎,展开了下列探究。 (1)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配制成10%的稀盐酸,操作步骤为: 步骤1:计算所需浓盐酸和水的体积; 步骤2:根据计算结果,用 分别量取所需的浓盐酸和水; 步骤3:将浓盐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稀盐酸。 (2)测得各自的质量后,将鸡蛋壳置于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使其充分反应,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假设装置中的稀盐酸足量,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0 4.0 1.0 1.0 反应前 鸡蛋壳的质量 16克 装置和稀盐酸的总质量 220克 反应后 装置及其内容物的总质量 231.6克 第3 6

最新环境化学计算题

1、对流层和平流层中臭氧各自特征? 答:①地球上90%的臭氧在平流层,10%在对流层; ②对流层中的臭氧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浓度与纬度、经度、高度和季节变化而变化,北半球比南半球高; ③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了太阳发射到地球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和植物有害的紫外线,为地球提供了防止紫外线辐射的屏障; ④通过观测,平流层臭氧含量减少,对流层增多。由于90%臭氧在平流层,所以总量在减少; ⑤对流层臭氧形成人为来源:NOX 光解反应是它们在大气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大气中臭氧生成的引发反应,也是臭氧唯一的人为来源: 3 2420nm 2O O O O NO h N0→+?? +??→?+<ν 2、2、已知某污染大气中HO2自由基的浓度为:7.56×10-15molcm-3,HO2与SO2反应:HO2+SO2→HO+SO3 反应速率k=9×10-16 cm3个-1s-1,(1)求SO2每小时的转化百分数(氧化速率);(2)若定义SO2氧化到起始浓度的1/e(e=2.7183)所需要的时间为SO2与HO2反应的特征时间τ,计算τ值? 解:(1)根据SO2在单位时间的转化百分数可知 ]SO ][X [k dt ] SO [d 22-= HO 2·与SO 2反应: t ]HO [k 0 2t 22222e ]SO []SO []SO ][HO [k dt ] SO [d -=-= 于是1h 二氧化硫转化的百分数为

% 100)e 1(]SO []SO []SO [t ]HO [k 0 20 21h t 22?-=-- -= 已知k=9×10-16 cm3个-1s-1=6.022×1023×9×10-16cm-3mol-1s-1 =5.4198×108 cm-3mol-1s-1 所以: % 479.1% 100)e 1(% 100)e 1(]SO []SO []SO [3600 1056.7104198.5t ]HO [k 0 20 21h t 215 8 2=?-=?-=-- ????--=- (2) ]SO [e 1 ]SO [e ]SO []SO [22t ]HO [k 02t 22= =-τ k[SO2]t=1 t=1/5.4198×108×7.56×10-15=2.44×105s=67.8h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4、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 mmol/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若用NaOH 强碱,又需要加多少碱? 解: 总碱度 = ][][][2][233+----++H OH CO HCO 总碱度 = ] []/[)2(21++-++H H K c W T αα 令 2 121ααα+= 当pH 在5-9范围内、[碱度]≥10-3 mol/L 时,[H+]、[OH-]项可忽略不计,

环境化学计算题急答案教学提纲

环境化学计算题急答 案

1.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10-3mol/L 的水体中,(1)需要加入多少 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的pH 上升到8.0?(2)若用NaHO 进行碱化,需要加入多少NaHO ? 解:pH=6.5,碱度=1.6×10-3mol/L ;总碱度=C T (α1+2α2)+K ω/[H +]-[H +] =C T /α + K ω/[H +]-[H +] 1.6×10-3=C T /1.71+10-14/10-6.5 -10-6.5 C T = 2.74×10-3mol/L 用强碱碱化至pH=8.0,C T 不变,总碱度=2.74×10-3/1.018 +10-6 -10-8=2.69×10-3 ΔA NaOH =2.69×10-3 – 1.6×10-3=1.09×10-3mol/L 用Na 2CO 3碱化至pH=8.0,设加入Na 2CO 3量为x mol/L ,该过程中,C T → C T + x 总碱度=1.6×10-3 + 2x =(C T + x )/1.018, x Na2CO3=1.07×10-3mol/L 2.具有2.00×10-3 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计算[HCO 3]、[HCO 3-]、[CO 3-2]和 [HO -]的浓度? 解:该条件下,[HCO 3-]= 碱度 = 2.00×10-3 mol/L 在pH=7.00时, [H +] = [HO -] = 1.00×10-7mol/L 根据;K 1 = ] CO [H ]][HCO [H 323-+ = 4.45×10-7、[H +]和[HCO 3-]浓度,求出 [H 2CO 3]= 4.49×10-4 mol/L 据K 2=] [HCO ]][CO [H 323--+ = 4.68×10-11、[H +]、[HCO 3-]浓度,求出 [CO 32-]=9.38×10-7 mol/L 3.水A 的pH 为7.5,其碱度为6.38 m mol/L ,水B 的pH 为9.0,其碱度为0.80 m mol/L ,等体积混合水A 和水B ,计算混合后水体的pH ? 解:水A :碱度=6.38 mmol/L = [HCO 3-]+2[CO 32-]+ [OH -]-[H +] = [HCO 3-] [CO 32-]=K 2[HCO 3-]/[H +]=4.69×10-11 ×6.38/10-7.5 = 9.46×10-3 m mol/L [H 2CO 3*]= [H +] [HCO 3-]/ K 1=10-7.5×6.38/(4.45×10-7)=0.453 m mol/L [OH -]=10-6.5 =3.16×10-7 mol/L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计算题是中考化学考试的一个难点,主要分布在选择题24或25题和最后一个大题。 选择题中的计算一般是技巧型的计算题,一般可以用守恒法、极限、平均值法、差量法、假设数据法来解答。以下,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中考化学史红梅老师一一介绍: 1、中考化学守恒法 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中考化学极限、平均值法 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 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中考化学差量法 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中考化学假设数据法

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中考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 合,难度较大。题目主要分为文字叙述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 1、中考化学文字叙述型计算 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已知,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数”。考题经常将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对学生的题目分析理解能力较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所求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计算出溶液的质量分数。最终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难溶性杂质(反应前混有且不参加反应)-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沉淀或气体)。 2、中考化学表格计算 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表格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解决这类题的办法: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要通过仔细阅读,探 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决问题。通常利用差量法求出反应产生的气体或者沉淀或者减少增加的各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 3、中考化学图像计算 图像计算在于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函数图像直观的表示出来。坐标系中的函数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

环境化学(水环境计算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P195) 4. (1) 查表知pH = 6.5时, α= 1.710 C T = [碱度]×α = 1.6×1.710 mmol/l = 2.736mmol/l 。 设加入的Na 2CO 3为n mmol/l 查表知:当pH = 8.0时, α` = 1.018 C T ` = C T + n ----------(1) C T `= [碱度]`×α` --------(2) [碱度]`= 1.6 +2 n --------(3) 由 (1)、(2)和(3)解得:n = 1.07 mmol/l 。 (2)∵加入NaOH 后C T 不变 L mmol C T /688.2028 .1736.2][=== α 碱度 碱度的增加值就应是加入的NaOH 的量。 △A = [碱度]` - [碱度] = 2.688 - 1.6 = 1.088mmol/l 5. 解:当pH = 7.00时,CO 3-的浓度与 HCO 3-的浓度相比可以忽略,查表pH = 7.00时, α= 1.224, 则[HCO 3-] = [碱度] = 2.00×10-3mol/l/l 。 [H +] = [OH -] = 10-7 mol/l 。 [HCO 3※] = [H +][HCO 3-]/K 1 = 1.00×10-7×2.00×10-3/(4.55×10-7) = 4.49×10-4mol/l 。 [CO 3-] = K 2[HCO 3-]/[H + ] = 4.69×10-11 ×2.00×10-3 /(1.00×10-7 ) = 9.38×10-7 mol/l 。 6.解: 查表 pH = 7.5时, α1 = 1.069, pH = 9.0时, α2 = 0.9592; C T1 = [碱度]×α1 = 6.38×1.069 = 6.82 mmol/l C T2 = [碱度]×α2 = 0.80×0.959 = 0.767 mmol/l; L mmol C C C T T T /79.32 77 .082.62 2 1=+= += 混合后 L mmol /59.32 80 .038.6][=+= 碱度 005.159 .379.3] [== = 碱度T C α 查表知pH = 7.58 7.解:由题意知 [Fe 3+] + [Fe(OH)2+] + [Fe(OH)2+] = 1.00×10-4 mol/l ; (1) [Fe(OH)2+][H +]/[Fe 3+] = 8.9×10-4 (2) [Fe(OH)2+][H +]2/[Fe 3+] = 4.9×10-7 (3) SP W K H K Fe OH Fe ==+ + - + 3 3 333] [] []][[ 查表知Fe(OH)3的K SP = 3.2×10-38 代入(1)得[H +] = 1.9×10-3mol/l (∵pH =2.72) ∴[Fe 3+ ] = 3.2×104 [H +]3 = 3.2×104 ×1.9×10-3×3 = 6.24×10-5 mol/l ; [Fe(OH)2+] = 4.9×10-7[Fe 3+]/[H +]2 = 4.9×10-7 K SP [H +]/ K W 3 = 15.68×10-3×1.9×10-3 = 8.47×10-6 mol/l ; [Fe(OH)2+ ] = 8.9×10-4 [Fe 3+ ]/[H + ] = 8.9×10-4 K SP [H +]2 / K W 3 = 28.48×(1.9×10-3)2 = 2.92×10-5 mol/l 。 19.解:Hg 2+ +2H 2O = 2H + + Hg(OH)2 lg K= -6.3 得: K = 10-6..3 ] [)([][20 2 2+ += Hg OH Hg H K 得 ] )([] [10 ][0 223 .62 OH Hg Hg H +-+= (1)

中考化学表格计算题

1、(广安)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2、(肇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 g石灰石样品,把25.0g质 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 请计算: (1)2.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请你继续计算反应生成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3、(10江西)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 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 g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10南昌)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 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

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的值为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 5、(2010湛江)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湖光岩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讲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 试问答: (1)10.0g 样品与45g 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剩余______ (填“是”或“否”),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2)10.0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6、(衢州)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某同学将鸡蛋壳洗净、充分干燥并捣碎,展开了下列探究。 (1)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配制成10%的稀盐酸,操作步骤为: 步骤1:计算所需浓盐酸和水的体积; 步骤2:根据计算结果,用 分别量取所需的浓盐酸和水; 步骤3:将浓盐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稀盐酸。 (2)测得各自的质量后,将鸡蛋壳置于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使其充分反应,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假设装置中的稀盐酸足量,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7、(10乐山)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g ,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65.0g 稀硫酸,恰好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 97.0g 96.8g (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多少? (2)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8、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 ),它可用来制造电器零件及日用品。小华 利用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将30mL 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10g 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0 4.0 1.0 1.0 反应前 鸡蛋壳的质量 16克 装置和稀盐酸的总质量 220克 反应后 装置及其内容物的总质量 231.6克 第3 6题图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 2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 、链终止。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 <10um 的颗粒物。 14.PAN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COOH、-CHO_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CO2、H2CO3、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 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挥发、 生物降解。 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化学分化和物理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_ 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_ 。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 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 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K ow=4×105,则 该有机物在土壤上的分配系数K p为 1.26×104(不考虑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完整)初中化学图表型计算题+答案.doc

图形类计算题 1、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 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 3.3g ,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 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 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 1 题 2、已知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 2CO3和 NaCl 组成的固体 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 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B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 pH_____7(填>、=、<)。 (2)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第 2 题 3、将 29.1g 由 NaCl 和 B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mL 水中(=1g/ 3 14.2 %的 Na2SO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cm),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 4 下图是所加Na2SO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第 3 题 4、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 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 的 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 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 Na2CO3溶液,加入 Na2CO3溶液的 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在加入 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 的溶质除含有 CaCl2外,还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计算 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第 4 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