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姥姥的剪纸》评课记录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这节课,老师用满含深情的话语带领我们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走进了姥姥的剪纸,共同感受了姥姥精湛的剪纸技艺以及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老师花了不少的心思,有许多创意和亮点值得我细细的咀嚼和品味。

一、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交流

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老师通过让学生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坚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引导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深刻含义,老师先让学生读第六自然段,理解"姥姥的手指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知道姥姥的手指就是剪刀,两者已合二为一了,再叫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话,一切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

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还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

一点一滴总关“情”

———评《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这位教师的课堂以情动人,整堂课学生都沉浸在一种情绪、情境中。教师的情感自然流露,在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几近哽咽,而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变得丰富、细腻起来,情感体验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一、图片展示,趣中品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作用于视觉、听觉的刺激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当视听感官并用时,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因而上课伊始,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出示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惟妙惟肖的窗花,并配上动听的音乐,学生一下子进入那剪纸的情境中。老师抓住贯穿全课的一个“神”字进行教学,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姥姥剪纸“神”的语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相机出示了诸多的剪纸作品:如在教学“祖孙情浓”一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相继出示“A、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B、一头老牛和一只小兔子在地上啃食青草。C、: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乱跳着远去的小兔子。“等剪纸画面,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从而很容易的,孩子们便能体会到剪纸艺术的趣味和神奇,并从中领悟到祖孙之间浓浓的情意。

教师以她深情地投入、动情地语言不断地感染学生,加上恰到好处的剪纸艺术图片的展示、辅助,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主动阅读、主动体验和主动感受。学生徜徉于画面和文字之中,感受到姥姥和“我”的浓浓的祖孙情意,他们的知识、能力、精神同时得到了提升,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完美的结合。

二、画面想象,童梦含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位老师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老牛与小兔子还会构成怎样的温情画面?”,给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并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们纷纷积极地思维,有的构想出了老牛和兔子共同嬉戏图,有的老牛帮小兔子遮挡风雨的图,有的又构想出了“舐犊情深图”等等,这些个性化的回答包含了孩子们许多善良而美好的梦想。此时的学生,心境和梦境也随作者而飞扬,深深的思念之情也随作者在心中流荡。这是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的较好落实。“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教师给学生插上了

想象的翅膀,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这样的坚持训练,会使学生想象丰富,语言

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像这样开放式的想象说话训练也体现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这一教学理念,孩子们在自由想象编造的美好画面中一点一滴的体会“老牛”和“小兔”的脉脉情深。

三、读写结合,切身入情。

整节课教师始终面带微笑,用柔美的充满感情的语调,或问、或读、或描绘、或讲述。在温馨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精妙,领悟语境的美妙,力求达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是本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理解句,教师无不采用了让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的教学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课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正是教者巧妙的进行读写整合之处。《姥姥的剪纸》一文,不仅向我们描述了姥姥剪纸的“神”,而且还让我们品味了姥姥剪纸的“情”,一份对孙儿的“爱”。姥姥的一幅“老牛期待图”让我们每个人都心头一动,“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直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作者最后说“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在这里,教师提出要求,想象“我”的心境梦境,写成信寄给姥姥。随即播放抒情的轻音乐,那柔和的、婉转的曲子更加激起学生们的情感,水到渠成地实现了读者向“我”的角色转换,把“我”对姥姥的思念真挚地、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是此课最大的“亮点”。赞科夫说的一句话:“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课堂上,最纯朴最能打动孩子的不外乎一个词——“真情”!在这里,该教师巧妙的让孩子把虚幻缥缈的“情”化为笔尖字字珠玑,孩子们的情感得到陶冶,不仅发展了学生作文能力,而且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施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现代语文教学,呼唤以人为本,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其自觉学习的能动性。而巧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中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种刺激,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因而正确有效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入情。

对本课的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1、个别字词的教学不够深入。

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但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姥姥就是一个束缚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事实上,姥姥是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牛”和“兔子”,才让我迷上了剪纸,让我缠上了姥姥。那么这样的情,就不是单纯字面上的“拴”,而是联系祖孙两代人的纽带和牵挂。

文中还写到“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这里“缠”也不是无谓的纠缠,而是情深意长

的依恋之缠。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也是对姥姥浓浓爱意的痴缠。

所以,本课的情感目标得到了充分的实现,但同时却似乎有缺失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之嫌,对于关键字词的讲解只是轻描淡写,没有进行有效的解读。

2、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

仔细看完全课,不难发现,教师对于学生的整体关注度不够高。指名交流的时候,总是固定的几个学生发言,而更多的孩子则没有被教师关注到,无形中便缺失了交流、成长的机会。教师应该兼顾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指名回答的时候做到覆盖面尽可能的广泛。

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间匆匆,一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工作勤勉踏实、积极进取,我们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从规范入手,以构建活力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学期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简要小结如下. 有效备课,扎实上课,努力构建活力课堂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我们教研组成员能立足课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研究,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实现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形式与效益的统一。 1、有效备课。充分利用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备课做到“四突出”:突出对教材的理解,务必正确、全面、深刻;突出对方法的选择,既要选择教法,又要选择学法;突出对练习的设计,练在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力求有趣味性、层次性、多样性;突出对班上后进生的关注,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教学设计追求“同中求异”,注重教学后记、教学随笔的实效性。 2、扎实上课。磨课做到:结合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

学习方式的革新;结合课题研究,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结合现代技术,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评课做到: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骨干教师点评。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成员人人都能上好集备研讨课.张晓芳老师作为我校语文教学方面泰斗级的人物首先给我们上了一节骨干展示课,张老师对文本的准确把握,有效取舍;教学设计的独到精要,深入浅出;写作方法的适时渗透,及时小结,都让我们叹为观止,受益匪浅。正是有了张老师这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对我们这些晚辈又总是这样热情提携的前辈,我们教研组的每次研讨总是很热烈,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总是围绕一节课开展“辩课”。 十月份,袁老师上了集备研讨课《姥姥的剪纸》,课前,本教研组的成员一起说课,钻研文本,探讨教法。第一次试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教研组的李芳老师和何雯老师立即给出很多中肯的建议,如要加强朗读的指导等。第二次执教,张晓芳老师又带领本教研组的成员一起评课,议课,指出教学存在的不足,在所有同事的帮助下,第三次执教这课时,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大家不禁感叹:磨课是很有必要的,集体的智慧是不容小窥的。 11月,何雯老师上了集备研讨课《钱学森》,上课前,何老师能深入钻研文本,广泛搜集资料,精心制作课件,第

公开课《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善良勤劳,以及通过剪纸联结着的“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目标预设】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薄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领悟体会文本的表达方式。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把课文读厚,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夸张、反衬、正面描写与反面描写等文章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学会概括段意。 2.领悟文本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它还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 【设计思路】课文内容极富生活化,平实中饱含深情。因此我想以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围绕设计理念把第一课时教学主要分为两大板块。首先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把课文读薄。其间让学生讲述分段的理由,理清脉络。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板书课题)。 2.解题。 ①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学着北方孩子,来叫一声——姥姥。 俗语激情:俗话说“猫恋食,狗恋家,小孩最恋姥姥家。叫亲切一些。齐读。 ②这位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③想欣赏一下姥姥的剪纸吗?课件出示(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

小学教师语文听课心得体会_.doc

小学教师语文听课心得体会_ 小学教师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安继芳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崔云宏老师幽默的语言,郭海瑞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郭海瑞老师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安继芳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崔云红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安老师所执

教的《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安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将少年闰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安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安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安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安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

公开课姥姥的剪纸时教学设计何素舟

公开课姥姥的剪纸时教学设计何素舟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柳江县基隆开发区小学何素舟 【教材简解】:《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善良勤劳,以及通过剪纸联结着的“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目标预设】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薄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领悟体会文本的表达方式。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把课文读厚,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 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夸张、反衬、正面描写与反面描写等文章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学会概括段意。 2.领悟文本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它还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 【设计思路】课文内容极富生活化,平实中饱含深情。因此我想以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围绕设计理念把第一课时教学主要分为两大板块。首先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把课文读薄。其间让学生讲述分段的理由,理清脉络。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板书课题)。 2.解题。

个人绩效评估报告

个人绩效评估报告 1

附表1: 洛南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 个人绩效评估报告 ( ) 姓名 : ___ _ _ 技术职称: ___ _ 所在单位 : _ 联系电话: 填报时间: _ .1.30_ _ 洛南县教育体育局制 一、基本情况 2

3

质教育的理念。因材施教, 变被动培训为主动, 这一原则性变化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 反思教育, 自觉提高的平台。 二、研修计划: 1、多读专题学术研修书刊, 进行读书研修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 学到老,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 在书本中学习, 广泛阅读专题学术研修书刊, 能够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领悟生活化、情境化研训的真谛, 提高自己的研训水平。同时, 注意多钻研、勤思考, 将自己的研训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 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理论和专业水平。 2、利用现代化电教资源, 进行网上研修 进一步研修电脑校本知识, 学习下载资源并整合资源, 并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 以适应将来现代化研训和办公的需要。校本发展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如果我们今天不生活在未来, 那么明天我们将生活在过去。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明天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要以”洛南县西街小学教师博客群网”为平台, 把自己的研训资源上传, 并与其它老师交流和研讨, 积累研训经验, 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自己的研训能力。结合专题学术研修的知识, 利用现代化电教资源, 运用到具体的研训中。 虚心向她人请教,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进行校本研修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多走进电脑室, 积极主动向同仁学习, 虚心向同仁请教, 较快较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资源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三、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各种理论知识, 并做好要点笔录, 同本备课组老师一起讨论教学上的各种案例。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学习, 并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3、认真按时参加学校的团队研修活动----会诊活动, 并认真准备, 积极发言, 积极讨论, 争取每一次团队研修活动都有所收获, 并让老师们也有所收获。 4、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不断地总结经验, 找准不足之处, 写好教学反 4

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

吴忠豪《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 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磨课”成为近年来出现频率极高的教研热词。磨课将教师个人的教研行为变为团队成员的群体研讨,将一次性的听课、评课变为持续跟进的教学研究,其对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要使磨课实效最大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先进教学理论的引领。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之所以长期存有,主要症结是理念陈旧。不改变陈旧理念,再怎么磨课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十多年的教研经历,使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语文教改首先要转变观点。我国语文教学正处于转型期,更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引。我在与14位名师打磨《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的过程中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点。这些案例的执教者,50%以上都是特级教师,80%以上都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其初始教学设计大多已在全国或省地级教研活动中展示过,获得过专家、教师们极大的评价,有些还在全国赛课中获得了极大的奖项。但对照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不难发现,这些“好课”依然存有很多问题,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所以,对这些课进一步打磨,更具有示范引领意义。 是教课文还是用课文来教学生学语文,是检验一节课是否是语文课的基本标志。“课文是例子”,大家都认同,但因为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教课文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

比如一位名师的《将相和》,其第一次确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向人物思想品质,理解蔺相如“有胆有谋”“深明大义”,廉颇“知错就改”。围绕这样的目标组织教学,很容易把语文上成思想品德课。通过磨课,执教教师重新解读文本,将教学重点调整为体会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使用这些方法写一段话。这样,学生收获的是写作方法,提升的是表达技能,同时也感受了廉颇、蔺相如的精神。 再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次设计从审题开始就聚焦“发愤”,然后围绕“发愤”引导学生逐段品读课文,深入理解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最后用司马迁发愤著述的精神生华学生的情感。课文阅读的落脚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经过磨课,第二次设计重新选择教学内容,重点指导学习品词品句的方法,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续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的情景,感受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同时与品词析句结合起来,与写话训练结合起来。这样,学生除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阅读水平、表达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用课文来教学生学习语文,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正如夏能彬老师在磨课体会中说的那样:“教了十几年的书,原来一直走错了方向,深陷于‘教课文’的泥沼。方向不对,教得再多也是无用功;方向对了,教得再少也弥足珍贵。”

姥姥的剪纸教案

备课概述: 备课之前,思考着如何深入解读教材,优化设计,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备课前,我是这样整理出文章的线索的:在乡亲们眼里:剪纸很“神”,深入人心;在我的刁难下展才艺,发现姥姥是因“熟”而巧,因巧而神;剪牛剪兔,亲情融融;剪纸表牵挂,往事成追忆。这样一气呵成的文章是不好随意“打散”开上的,教学设计时,我得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技艺高超”和“浓浓亲情”有机融合,不仅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一个“巧”字,一个“神”,一个“善”字,一个“熟”字,一个“拴”字,一个“缠”字。一个“梦”字。这些,都是表情达意的字眼。品的时候,我从关键字入手,然后到句,到段。作者用词如此精妙,感觉抓字词更容易抓住情感的聚焦之点,而抓句子就容易走向涣散。而一涣散,情感也就容易生出太多的触角,而不容易把握了。读文、想象、体味、感悟,学生随作者笔下的文字展开梦幻般的翅膀,也就激起了灵性的浪花,从而达到语文感觉的细腻敏捷,以促进心灵的诗化。 此外,“工具性”不容忽视。复习词语时将课中词以“词串”形式出现,用简单词句描述剪纸图案,模仿句式进行造段练习,想象村口祖孙俩对话,练笔设计等,给了学生语言实践的空间。这个单元的习作内容正好是观察剪纸想象作文,在上这节课时就可让学生欣赏形象生动、风格各异的剪纸,结合课文感受剪纸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剪纸所表达不仅是“形”,还有浓浓的“情”,那么,在上习作指导课时学生的观察想象就会有自己的独特视角,有富于个性的体验了,我的作前指导应该不会那么费劲了。 课时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 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诵读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心灵手巧无所不能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身心入境熟能生巧

七彩语文,七彩课堂

七彩语文,七彩课堂 七彩语文,七彩课堂 ——小语课堂教学大赛听课心得 靖江市靖城镇越江小学沙小敏 214500 “苏教版小语教材全国课改实验区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在南京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学习活动。我认为要想上好一节课,是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作为教师有一种很好的方法获得教学经验,那就是听课和模仿。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一共听了20位老师的语文课,以及专家高林生的点评。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从这些老师身上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以及一些可取的经验。学到的东西将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贯穿始终,他们的每一个理念都是对我大脑的一种冲洗,听了后让我耳目一新,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多。 上课的教师均属各省市的优秀青年教师,因为年轻,所以有很多新理念;因为是代表,所以有很多特色。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各任教教师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二十节课,每一课都有每一课的长处,每一课有每一课的精彩。眼花缭乱的同时,不禁感叹,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外面的世界,真的有很多我们所要学习的地方。 一、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师的引导 1、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这20节课中,课堂上先后采取了朗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快速读、引读等多种形式,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 2、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文本读薄,找准突破口。小学阅读课是教师指导下的言语实践课,是读书指导课,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在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们都善于让学生抓住重点词,抓内容的

品味;角色情境体验;从拓展来训练;抓住多元的诵读指导。让学生尽情交流自己对词语及文本的体会而且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体验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走进文本轻轻松松地读出人物情感、品出味道、读出感情。其中读透语段的方法多种,抓住重点词;抓住句子的比较,挖掘词语的内涵;抓整合,找准“点”;求拓展。 二、语文课堂展现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泰州市姜堰溱潼试验小学的陈志明老师正是用他那饱含深情地朗读和富有磁性的声音将我们一次次地带入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黄鹤楼,去感受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徐州市铜山县三堡试验小学的滕衍平老师也正是用他那循循善诱的话语引导学生从姥姥的剪纸中体会到的浓浓的祖孙情。云南省昭通市试验小学的吴艳老师也正是用那舔舔的话语和形象的简笔话把我们带进了风景迷人的九寨沟……当我听着老师们的课时我不禁惊 叹:“原来老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语言准确、精炼而不失幽默。她能把学生带进广袤的沙漠,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三、语文课堂突现强烈的语文意识 1、重视字词教学 比如张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对学生说过一句话“读准字音是读通文章的基础”。张老师在教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时让学生对“浅”和“服”左右结构的字进行了比较发现,从而正确书写,做到既美观,又掌握了写字规律。 2、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们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老师们则成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个人绩效评估报告(DOC 107页)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个人绩效评估报告(DOC 107页)

附表1: 洛南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个人绩效评估报告 (2014年度) 姓名:___ _ _ 技术职称: ___ _ 所在单位: _ 联系电话: 填报时间:_ 2015.1.30_ _ 洛南县教育体育局制

一、基本情况 姓 名 性 别 女 2寸近期正面 免冠照片 身份证号 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任教学科 数学 参加工作时间 1999.9 教 龄 15 现任教师职称 二级 任职时间 2005.11.2 9 毕业院校及专业 商州师范 毕业时间 最后学历 本科 学 位 通讯地址 洛南县西街小学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个人电话 校本 研修 年度 计划 简述 主要从研修主题、研修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安排、预期效果、保障措施等方面撰写。(不够可续页) 校 本 研 修 计 划 洛南县西街小学 一、研修目标 以“构建课堂和谐,追求教学实效”为学科研修主题,以校本研修、区域研修校本为主平台,聚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数学学科的本质,追求数学教学的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材施教,变被动培训为主动,这一原则性变化为我们的学

习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反思教育,自觉提高的平台。 二、研修计划: 1、多读专题学术研修书刊,进行读书研修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广泛阅读专题学术研修书刊,可以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研训的真谛,提高自己的研训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研训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不断充实自己,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和专业水平。 2、利用现代化电教资源,进行网上研修 进一步研修电脑校本知识,学习下载资源并整合资源,并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以适应将来现代化研训和办公的需要。校本发展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如果我们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我们将生活在过去。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明天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要以“洛南县西街小学教师博客群网”为平台,把自己的研训资源上传,并与其他老师交流和研讨,积累研训经验,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自己的研训能力。结合专题学术研修的知识,利用现代化电教资源,运用到具体的研训中。 虚心向他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进行校本研修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多走进电脑室,积极主动向同仁学习,虚心向同仁请教,较快较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资源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三、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并做好要点笔录,同本备课组老师一起讨论教学上的各种案例。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学习,并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3、认真按时参加学校的团队研修活动----会诊活动,并认真准备,积极发言,积极讨论,争取每一次团队研修活动都有所收获,并让老师们也有所收获。 4、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准不足之处,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5、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决不松懈。 面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

姥姥的剪纸优秀教案课程

姥姥的剪纸优秀教案课程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姥姥的剪纸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欣赏剪纸导入新课,拴住了学生的心,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圏划、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和姥姥浓浓的亲情。 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及时做出评价,肯定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性。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掌握字词,初步探究课文内容。

2、查资料,了解剪纸。 教师:1、教学课件 2、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情,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检查预习------ 初读感知------ 细读感悟 一、欣赏剪纸,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我们来欣赏一下,细细品味。(媒体出示,欣赏剪纸) 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你能否用一个词来赞美它(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鬼斧神工、出神入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认识作者笑源的姥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提生朗读,集体纠正,并理解意义。 心灵手巧无所不能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身心入境熟能生巧 清清爽爽悦耳至极形象生动无可挑剔 调皮蛋刁难耍赖拴在屋檐下缠着姥姥 2、交流查阅的剪纸的信息。(肯定学生的学习方法) 3、提生朗读(读你感悟最深的一段),检查朗读情况。 三、初读感知(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姥姥的剪纸》评课记录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这节课,老师用满含深情的话语带领我们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走进了姥姥的剪纸,共同感受了姥姥精湛的剪纸技艺以及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老师花了不少的心思,有许多创意和亮点值得我细细的咀嚼和品味。 一、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交流 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老师通过让学生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坚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引导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深刻含义,老师先让学生读第六自然段,理解"姥姥的手指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知道姥姥的手指就是剪刀,两者已合二为一了,再叫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话,一切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 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还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

一点一滴总关“情” ———评《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这位教师的课堂以情动人,整堂课学生都沉浸在一种情绪、情境中。教师的情感自然流露,在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几近哽咽,而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变得丰富、细腻起来,情感体验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一、图片展示,趣中品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作用于视觉、听觉的刺激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当视听感官并用时,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因而上课伊始,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出示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惟妙惟肖的窗花,并配上动听的音乐,学生一下子进入那剪纸的情境中。老师抓住贯穿全课的一个“神”字进行教学,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姥姥剪纸“神”的语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相机出示了诸多的剪纸作品:如在教学“祖孙情浓”一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相继出示“A、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B、一头老牛和一只小兔子在地上啃食青草。C、: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乱跳着远去的小兔子。“等剪纸画面,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从而很容易的,孩子们便能体会到剪纸艺术的趣味和神奇,并从中领悟到祖孙之间浓浓的情意。 教师以她深情地投入、动情地语言不断地感染学生,加上恰到好处的剪纸艺术图片的展示、辅助,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主动阅读、主动体验和主动感受。学生徜徉于画面和文字之中,感受到姥姥和“我”的浓浓的祖孙情意,他们的知识、能力、精神同时得到了提升,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完美的结合。 二、画面想象,童梦含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位老师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老牛与小兔子还会构成怎样的温情画面?”,给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并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们纷纷积极地思维,有的构想出了老牛和兔子共同嬉戏图,有的老牛帮小兔子遮挡风雨的图,有的又构想出了“舐犊情深图”等等,这些个性化的回答包含了孩子们许多善良而美好的梦想。此时的学生,心境和梦境也随作者而飞扬,深深的思念之情也随作者在心中流荡。这是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的较好落实。“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教师给学生插上了 想象的翅膀,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这样的坚持训练,会使学生想象丰富,语言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观课评议

校语文研修组观课评议会议记录 【会议地点】接待室 【会议内容】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观课评议 【参会成员】研修组全体教师 【记录整理】 张净水:老师们,观课评议是我们本次课例研磨的重要环节,姜老师的课上的有声有色。为了更好的落实课例打磨的目标任务,追踪研究问题,我们可以从课堂性质、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等维度来进行评议。那么,姜老师的这节课,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需要改进。下面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王晨:课文的题目是“姥姥的剪纸”。课文中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及祖孙之间的深情。讲课过程中抓住“神”这一词语重点讲解,目标明确。 李静:孙老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一步一步指引着学生理解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指引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感悟重点句子。注重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黄静:我认为,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姜老师的课上学生的学习气氛不够活跃,应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再努力。 张敏:课堂上老师的情感,巧妙地提问都能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老师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难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体会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环节,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感悟。这一点上做的还不够。 孟娟:孙老师的教学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做得很好。 张净水:孙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课文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渗透了写作知识。 王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一堂好课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参与的程度和他们的收获。这节课中学生的参与环节很多,做得很好。 李静:教学中课堂提问运用得当,既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素质,巩固知识。 研修组长总结发言

公开课《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何素舟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柳江县基隆开发区小学何素舟 【教材简解】:《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善良勤劳,以及通过剪纸联结着的“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目标预设】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薄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领悟体会文本的表达方式。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把课文读厚,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容,体会夸、反衬、正面描写与反面描写等文章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学会概括段意。 2.领悟文本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它还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 【设计思路】课文容极富生活化,平实中饱含深情。因此我想以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围绕设计理念把第一课时教学主要分为两大板块。首先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把课文读薄。其间让学生讲述分段的理由,理清脉络。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板书课题)。 2.解题。 ①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学着北方孩子,来叫一声——姥姥。 俗语激情:俗话说“猫恋食,狗恋家,小孩最恋姥姥家。叫亲切一些。齐读。 ②这位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剪纸说课稿(我用)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说明 六街小学马会萍 各位考评组老师好: 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就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12课《姥姥的剪纸》和大家一起探讨我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教六年级语文已9年,这篇课文我也很熟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展示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课文的后两个部分:一是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高超的剪纸技艺,“我”心悦诚服;二是姥姥用剪纸传达与“我”浓浓的亲情,给我留下永恒的美好回忆。 2、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自读自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切思念。同时,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读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边批注自己感悟的学习方法;抓重点词句自学讨论,体会文本。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捕捉爱、学会感恩。 3、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浓浓的爱,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4、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图。 二、学情分析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着和姥姥相处的生活经验,但独生子女的娇惯和现代社会感情的淡漠使得孩子对姥姥的那份情少有感悟和触动。在这里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学会捕捉周围人对他们的关爱、呵护,从而懂得回报,感恩。 三、教学法指导 结合新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现阶段

剪纸喜花评课稿

《剪纸》是三年级上半学期第十七课,既是《对称美,秩序美》的延伸和运用又为下一课《皮影戏》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课语言导入,以教室内精致、细心的剪纸作品布置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剪纸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中,充分的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由此教师揭题。紧接着,教师拿出一张纸就开始随意的剪。在教室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更加充满了对剪纸的好奇和探索心。对照老师手中剪的东西和布置在教师里的剪纸表达对剪纸概念的理解,王老师帮助总结。接下来认识了剪纸工具和使用的注意事项。这些预备工作完成后,王老师正式带领孩子们走进剪纸的艺术世界。ppt播放结合实物欣赏分析,边做边学。分为欣赏剪纸的用途、剪纸的题材、剪纸的特色、剪纸的剪刻方式、示范剪纸、制作剪影、剪纸的花纹和刻法、示范剪纸这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什么是剪纸,王老师运用课堂上营造的艺术氛围,让孩子去感受剪纸,并用语言表达。这是对剪纸的初步感受,也是整节课的预备操。第二个阶段剪纸的用途,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走下座位去看一看教室里的剪纸作品,以及ppt图片上展示的剪纸服装、剪纸镜框来体验剪纸的用途。第三个阶段剪纸的题材,王老师很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剪纸的作用还不知这些呢,以后我们可以慢慢了解”就为上个阶段做了总结,“这些剪纸上都有美丽的图案,那么你们想想这些图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句话直接明了地带领孩子们去寻找ppt图片上的各种内容的剪纸作品,并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概括,让学生知道动物、植物、人、建筑等等都是剪纸创作的题材。第四个阶段剪纸的特色,在以上几个环节的铺垫下,以及欣赏、对比、分析后,剪纸的特色就不难找出了, 学生们认为特色是夸张、细致、简单也很美。第五个阶段剪刻方式,通过实物对照来进行分析,所选剪纸作品在剪刻方式上特征鲜明,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第六个阶段教师示范和学生进行剪影,紧紧相连。教师口述步骤比较清晰。第七个阶段剪纸的花纹和刻法,在学生完成了剪影之后来进行花纹的讲解和剪刻方法的介绍,我认为这个设计很不错,避免了学生盲目地进行操作,针对性更强。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以致用,对学生更好的掌握剪纸艺术有这实际的推动作用。教师还以实物的方式为学生罗列了剪纸艺术中常用的民间花样,带着学生一步步走,扎实的学。 本节课王老师在了解我国民间艺术——剪纸的艺术氛围的营造上花了很大 的功夫,精美的剪纸作品布置满了整个教室,整体、大方、分类清楚。王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剪纸图片制作课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呈现,目的性明确,紧紧抓住孩子的视线。比如说在剪刻方式上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几幅不同剪刻方式,提问:“哪些是需要先折后剪?哪些是不需要的呢?”提问朴素、简洁、目的性明确、语言引导到位,使孩子很快可以明确需要观察的重点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导孩子自我发现、自我实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可见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对学生的学情摸得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复杂且喻义深刻,王老师化繁为简,很好地把枯草的内容变得容易消化。整节课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和的充满童趣的趣味活动,但是流程清晰,一个环节和一个环节之间的 过渡自然清新,层层递进。王老师在每个环节结束的时候都做简单扼要的总结归纳,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加强了美术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我还认为ppt中的图片数量过多,还可以精减一些,列举出更加具有代表性的展示。教师示范过程应该更加直观,比如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或者走到学生中去示范。总体来说,《剪纸》这一课涉及面广,包涵的意义深刻,准备工作复杂,并且是学生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内容,难理解。而王老师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向孩子阐述剪纸的内容,以扎实基本功带领孩子畅游剪纸的艺术世界,实为朴素、自然、饱满的一堂好课。 附录:《剪纸》听课记录 同学们来到教室有没有新的发现和感受?学生发现了所有窗户和黑板上都布置满了窗

姥姥的剪纸公开课教案

姥姥的剪纸 姜堰区实验小学王莉莉 一、复习词语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姥姥的剪纸》,姥姥有一样拿手的绝活,那就是——剪纸!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姥姥的剪纸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2姥姥刷刷刷刷的剪纸声让作者魂牵梦绕,欲罢不能,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这种魂牵梦绕,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 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3齐读这一句,读出你认为应该的重读的词。 过渡:作者的童年生活怎样有声有色呢?我们到课文中慢慢感受! 二、姥姥的剪纸技艺 过渡: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课文中有个字就能很好地形容姥姥的剪纸——“神”。 1.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从哪儿体会到的?请你默读1——3自然段, 划出相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3.“左邻右舍”“都”说明姥姥的剪纸很受欢迎,剪纸技艺高。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作者开心,自豪,赞叹,高兴的心情。 5.姥姥的作品为何如此受欢迎? (1)作品逼真 正面描写: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无所不能。指导朗读,读 出要什么有什么,读出无所不能。 侧面描写: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 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反应了——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

我们也来夸夸姥姥吧! 你姥姥神了,剪桌子像_,剪凳子像_,剪朵花儿能_,剪辆汽车 能_,剪匹骏马能_,剪棵桃树能_,剪……姥姥的简直可以媲美 魔术师啦,你姥姥果然——“神”! 怪不得大家都啧啧称赞,你来夸,你来夸,你也想夸,我们也一起 来夸夸姥姥,齐读这一句。 (2)姥姥的剪纸如此深入人心,除了她剪纸技艺高超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6.除了1—3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语句看出姥姥的剪纸技艺“神”?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无可挑剔。)说说自己的体会。 如果你有一位这样的姥姥,你骄傲吗?指导朗读 7.“喜鹊登枝”这幅剪纸对于姥姥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熟悉到什么程度呢?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比喻句写得很形象,找一找。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两根延长的手指。 8.这个比喻句你读出了什么? 手指灵活,技艺娴熟 9.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什么境界了?你想到哪些四字词语? 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登峰造极 10.姥姥这炉火纯青的剪纸技艺是怎么练成的?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11.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说明姥姥剪的次数多时间长。 12.指导朗读这句话,姥姥剪的次数真多呀!女生读——姥姥剪的时间太长了!男生读——左邻右舍的乡亲随时都会来找姥姥剪,所以姥姥——齐读。 13.姥姥的剪纸之所以能这么“神”,用她朴实的话说就是——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反复读,齐读)你能用你平时积累的俗语来说明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方法:让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句子在个人感悟或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思考、发现、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在关键部分,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准确的指导。 情感价值: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重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一.激情导课 1. 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姥姥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回忆一下,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无所不能、技艺高超、心灵手巧、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2. .明确目标 姥姥的剪纸绝技还能够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3. 预期效果 老师相信,只要你用心的和文本交流,一定会很轻松的完成这节课的目标!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感悟姥姥的“心灵手巧” (1)任务表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课文2-6自然段,看看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 (2)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对应的特点 (3)展示交流 引导一、姥姥的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呢? 明确:A、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说一说你的体会。这里有一个字把姥姥剪纸的技艺说白了,说透了?(神)姥姥的剪纸这么神,她有什么特殊的工具吗?(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是的,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到了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引读)。 姥姥神不神?想不想亲眼瞧瞧那些神奇的剪纸?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一组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和器物的剪纸图片。 看了这些剪纸,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出示)难怪人们说——(引读)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引导二:这是别人的夸奖,那么你想怎样夸夸姥姥呢?能不能仿照着这句话来夸夸姥姥?你姥姥神了,剪______像________,剪______像________,剪个____________,剪个____________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