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教师讲义带答案)资料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教师讲义带答案)资料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教师讲义带答案)资料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教师讲义带答案)资料

直角三角形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则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为30°.

难点:

1.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

2.性质定理及其推论在解题中的应用.

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断

重点: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直角边公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难点:

创建全等条件与三角形中各定理联系解综合问题。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4,

∵ OE是∠AOB的平分线,F是OE上一点,且CF⊥OA于点C,DF⊥OB于点D,∴ CF=DF.

定理的作用:①证明两条线段相等;②用于几何作图问题;

角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定理:

(1)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点的定理: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6,如果AP、BQ、CR分别是△ABC的内角∠BAC、

∠ ABC、∠ACB的平分线,那么:

① AP、BQ、CR相交于一点I;

②若ID、IE、IF分别垂直于BC、CA、AB于点D、E、F,则DI=EI=FI.

定理的作用:①用于证明三角形内的线段相等;②用于实际中的几何作图问题.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位置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即内切圆的圆心).

3.关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作图:

(1)会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会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3)会作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关的简单综合问题的图形.

图4

四、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

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

2

2

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

,则

c

,b =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7.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常见图形:

A

B

C

30°D C B

A A

D

B C

10、互逆命题的概念

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 的线段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1、在Rt △ABC 中,∠C=90°

(1)已知a=6, c=10,求b , (2)已知a=40,b=9,求c ; (3)已知c=25,b=15,求a.

思路点拨: 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 中,∠C=90°,a=6,c=10,b=

(2) 在△ABC 中,∠C=90°,a=40,b=9,c=

(3) 在△ABC 中,∠C=90°,c=25,b=15,a=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B =∠ACD =90°, AD =13,CD =12, BC =3,则AB 的长是多少? 【答案】∵∠ACD =90° AD =13, CD=12 ∴AC 2 =AD 2-CD 2 =132-122 =25 ∴AC =5

又∵∠ABC=90°且BC =3 ∴由勾股定理可得

C

D

A

AB2=AC2-BC2

=52-32

=16

∴AB= 4

∴AB的长是4.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2、如图,已知:在中,,,. 求:BC的长.

思路点拨:由条件,想到构造含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则有

,,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

长.

解析:作于D,则因,

∴(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于P. 求证:.

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而在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

.

又∵(已知),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

∴.

【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解析:延长AD、BC交于E。

∵∠A=∠60°,∠B=90°,∴∠E=30°。

∴AE=2AB=8,CE=2CD=4,

∴BE2=AE2-AB2=82-42=48,BE==。

∵DE2= CE2-CD2=42-22=12,∴DE==。

∴S四边形ABCD=S△ABE-S△CDE=AB·BE-CD·DE=

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一)用勾股定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3、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

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目的地C点。

(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

(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

解析:(1)过B点作BE//AD

∴∠DAB=∠ABE=60°

∵30°+∠CBA+∠ABE=180°

∴∠CBA=90°

即△ABC为直角三角形

由已知可得:BC=500m,AB=

由勾股定理可得:

所以

(2)在Rt△ABC中,

∵BC=500m,AC=1000m

∴∠CAB=30°

∵∠DAB=60°

∴∠DAC=30°

即点C在点A的北偏东30°的方向

举一反三

【变式】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其外形高2.5米,宽1.6米,要开进厂门形状如图的某工厂,问这辆卡车能否通过该工厂的厂门?

【答案】由于厂门宽度是否足够卡车通过,只要看当卡车位于厂门正中间时其高度是否小于CH.如图所示,点D 在离厂门中线0.8米处,且CD⊥AB,与地面交于H.

解:OC=1米(大门宽度一半),

OD=0.8米(卡车宽度一半)

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

CD===0.6米,

CH=0.6+2.3=2.9(米)>2.5(米).

因此高度上有0.4米的余量,所以卡车能通过厂门.

(二)用勾股定理求最短问题

4、国家电力总公司为了改善农村用电电费过高的现状,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进行电网改造,某地有四个村庄A、

B、C、D,且正好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现计划在四个村庄联合架设一条线路,他们设计了四种架设方案,如图实线部分.请你帮助计算一下,哪种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思路是:最省电线就是线路长最短,通过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线路长,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解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图(1)、图(2)中的总线路长分别为

AB+BC+CD=3,AB+BC+CD=3

图(3)中,在Rt△ABC中

同理

∴图(3)中的路线长为

图(4)中,延长EF交BC于H,则FH⊥BC,BH=CH

由∠FBH=及勾股定理得:

EA=ED=FB=FC=

∴EF=1-2FH=1-

∴此图中总线路的长为4EA+EF=

3>2.828>2.732

∴图(4)的连接线路最短,即图(4)的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高AB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

解:

如图,在Rt△ABC中,BC=底面周长的一半=10cm,根据勾股定理得

(提问:勾股定理)

∴AC===≈10.77(cm)(勾股定理).

答:最短路程约为10.77cm.

类型四:利用勾股定理作长为的线段

5、作长为、、的线段。

思路点拨:由勾股定理得,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就等于,直角边为和1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就是,类似地可作。

作法:如图所示

(1)作直角边为1(单位长)的等腰直角△ACB,使AB为斜边;

(2)以AB为一条直角边,作另一直角边为1的直角。斜边为;

(3)顺次这样做下去,最后做到直角三角形,这样斜边、、、的长度就是

、、、。

举一反三【变式】在数轴上表示的点。

解析:可以把看作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为了有利于画图让其他两边的长为整数,

而10又是9和1这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和,得另外两边分别是3和1。

作法:如图所示在数轴上找到A点,使OA=3,作AC⊥OA且截取AC=1,以OC为半径,

以O为圆心做弧,弧与数轴的交点B即为。

类型五:逆命题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6、写出下列原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正确

1.原命题:猫有四只脚.(正确)

2.原命题:对顶角相等(正确)

3.原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正确)

4.原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正确)

思路点拨:掌握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

解析:1. 逆命题:有四只脚的是猫(不正确)

2. 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不正确)

3. 逆命题: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正确)

4. 逆命题: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正确)

总结升华:本题是为了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做准备。

7、如果Δ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a2+b2+c2+50=6a+8b+10c,判断ΔABC的形状。

思路点拨:要判断ΔABC的形状,需要找到a、b、c的关系,而题目中只有条件a2+b2+c2+50=6a+8b+10c,故只有从该条件入手,解决问题。

解析:由a2+b2+c2+50=6a+8b+10c,得:

a2-6a+9+b2-8b+16+c2-10c+25=0,

∴(a-3)2+(b-4)2+(c-5)2=0。

∵(a-3)2≥0, (b-4)2≥0, (c-5)2≥0。

∴a=3,b=4,c=5。

∵32+42=52,

∴a2+b2=c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ΔABC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通过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在证明中也常要用到。

举一反三【变式1】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答案】:连结AC

∵∠B=90°,AB=3,BC=4

∴AC2=AB2+BC2=25(勾股定理)

∴AC=5

∵AC2+CD2=169,AD2=169

∴AC2+CD2=AD2

∴∠ACD=90°(勾股定理逆定理)

【变式2】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m2-n2,2mn,m2+n2(m,n为正整数,且m>n),判断△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分析:本题是利用勾股定理的的逆定理,只要证明:a2+b2=c2即可

证明: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变式3】如图正方形ABCD,E为BC中点,F为AB上一点,且BF=AB。

请问FE与DE是否垂直?请说明。

【答案】答:DE⊥EF。

证明:设BF=a,则BE=EC=2a, AF=3a,AB=4a,

∴EF2=BF2+BE2=a2+4a2=5a2;

DE2=CE2+CD2=4a2+16a2=20a2。

连接DF(如图)

DF2=AF2+AD2=9a2+16a2=25a2。

∴DF2=EF2+DE2,

∴FE⊥DE。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精析

类型一: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基本用法

1、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比是3:4,斜边长是20,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思路点拨: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的比值和第三边的长度,求面积,可以先通过比值设未知数,再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进而求面积。

解析:设此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是3x,4x,根据题意得:

(3x)2+(4x)2=202

化简得x2=16;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3x×4x=6x2=96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边的有关计算中,常常要设未知数,然后用勾股定理列方程(组)求解。

举一反三【变式1】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求它的面积。

【答案】如图,等边△ABC,作AD⊥BC于D

则:BD=B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AB=AC=BC=2(等边三角形各边都相等)

∴BD=1

在直角三角形ABD中,AB2=AD2+BD2,即:AD2=AB2-BD2=4-1=3

∴AD=

S△ABC=BC·AD=

注: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若等边三角形边长为a,则其面积为a。

【变式2】直角三角形周长为12cm,斜边长为5cm,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设此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x,y,根据题意得:

由(1)得:x+y=7,

(x+y)2=49,x2+2xy+y2=49 (3)

(3)-(2),得:xy=12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xy=×12=6(cm2)

【变式3】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n+1,n+2,n+3,求n。

思路点拨:首先要确定斜边(最长的边)长n+3,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n+3,由勾股定理可得:

(n+1)2+(n+2)2=(n+3)2

化简得:n2=4

∴n=±2,但当n=-2时,n+1=-1<0,∴n=2

总结升华:注意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题目没有给出哪条是直角边哪条是斜边的情况下,首先要先确定斜边,直角边。

【变式4】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8,15,17

B、4,5,6

C、5,8,10

D、8,39,40

解析:此题可直接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进行判断,

对数据较大的可以用c2=a2+b2的变形:b2=c2-a2=(c-a)(c+a)来判断。

例如:对于选择D,

∵82≠(40+39)×(40-39),

∴以8,39,40为边长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同理可以判断其它选项。【答案】:A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应用

2、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且∠QPN=30°,点A处有一所中学,AP=160m。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为18km/h,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

思路点拨:(1)要判断拖拉机的噪音是否影响学校A,实质上是看A到公路的距离是否小于100m, 小于100m则受影响,大于100m则不受影响,故作垂线段AB并计算其长度。(2)要求出学校受影响的时间,实质是要求拖拉机对学校A的影响所行驶的路程。因此必须找到拖拉机行至哪一点开始影响学校,行至哪一点后结束影响学校。

解析:作AB⊥MN,垂足为B。

在RtΔABP中,∵∠ABP=90°,∠APB=30°,AP=160,

∴AB=AP=80。(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点A到直线MN的距离小于100m,

∴这所中学会受到噪声的影响。

如图,假设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到点C处学校开始受到影响,那么AC=100(m),

由勾股定理得:BC2=1002-802=3600,∴BC=60。

同理,拖拉机行驶到点D处学校开始脱离影响,那么,AD=100(m),BD=60(m),

∴CD=120(m)。

拖拉机行驶的速度为: 18km/h=5m/s

t=120m÷5m/s=24s。

答: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会受到噪声影响,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24秒。

总结升华:勾股定理是求线段的长度的很重要的方法,若图形缺少直角条件,则可以通过作辅助垂线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利用勾股定理。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园,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而走“捷径”,在花园内走出了一条“路”。

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__步路(假设2步为1m),却踩伤了花草。

解析:他们原来走的路为3+4=7(m)

设走“捷径”的路长为xm,则

故少走的路长为7-5=2(m)

又因为2步为1m,所以他们仅仅少走了4步路。【答案】4

【变式2】如图中的虚线网格我们称之为正三角形网格,它的每一个小三角形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称为单位正三角形。

(1)直接写出单位正三角形的高与面积。

(2)图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含有多少个单位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3)求出图中线段AC的长(可作辅助线)。

【答案】(1)单位正三角形的高为,面积是。

(2)如图可直接得出平行四边形ABCD含有24个单位正三角形,因此其面积。

(3)过A作AK⊥BC于点K(如图所示),则在Rt△ACK中,,

,故

类型三:数学思想方法

(一)转化的思想方法

我们在求三角形的边或角,或进行推理论证时,常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决.3、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 ⊥DF,若BE=12,CF=5.求线段EF的长。

思路点拨:现已知BE、CF,要求EF,但这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所以关键是线段的转化,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中线有特殊的性质,不妨先连接AD.

解:连接AD.

因为∠BAC=90°,AB=AC.又因为AD为△ABC的中线,

所以AD=DC=DB.AD⊥BC.

且∠BAD=∠C=45°.

因为∠EDA+∠ADF=90°.又因为∠CDF+∠ADF=90°.

所以∠EDA=∠CDF.所以△AED≌△CFD(ASA).

所以AE=FC=5.

同理:AF=BE=12.

在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所以EF=13。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通过此题,我们可以了解:当已知的线段和所求的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时,应通过适当的转化把它们放在同一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二)方程的思想方法

4、如图所示,已知△ABC中,∠C=90°,∠A=60°,,求、、的值。

思路点拨:由,再找出、的关系即可求出和的值。

解:在Rt△ABC中,∠A=60°,∠B=90°-∠A=30°,

则,由勾股定理,得。

因为,所以,

,,。

总结升华: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锐角的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F 的长。

解:因为△ADE与△AFE关于AE对称,所以AD=AF,DE=EF。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B=∠C=90°,

在Rt△ABF中,AF=AD=BC=10cm,AB=8cm,

所以。所以。

设,则。

在Rt△ECF中,,即,解得。

即EF的长为5cm。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经典例题透析

例1:已知:如图△ABC中,BD⊥AC,CE⊥AB,BD、CE交于O点,且BD=CE

求证:OB=OC.

分析:欲证OB=OC可证明∠1=∠2,由已知发现,∠1,∠2均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证明△BCE与△CBD全等即可

证明:∵CE⊥AB,BD⊥AC,则∠BEC=∠CDB=90°

∴在Rt △BCE 与Rt △CBD 中?

??==BC BC BD

CE

∴Rt △BCE ≌Rt △CBD(HL)

∴∠1=∠2,∴OB=OC

例2:已知:Rt △ABC 中,∠ACB 是直角,D 是AB 上一点,BD=BC ,过D 作AB 的垂线交AC 于E ,求证:CD ⊥BE

分析:由已知可以得到△DBE 与△BCE 全等

即可证明DE=EC 又BD=BC ,可知B 、E 在线段CD 的中垂线上,故CD ⊥BE 。 证明:∵DE ⊥AB ∴∠BDE=90°,∵∠ACB=90° ∴在Rt △DEB 中与Rt △CEB 中 BD=BC BE=BE

∴Rt △DEB ≌Rt △CEB (HL ) ∴DE=EC 又∵BD=BC

∴E 、B 在CD 的垂直平分线上 即BE ⊥CD.

例3:已知△ABC 中,CD ⊥AB 于D ,过D 作DE ⊥AC ,F 为BC 中点,过F 作FG ⊥DC 求证:DG=EG 。 分析:在Rt △DEC 中,若能够证明G 为DC 中点则有DG=EG

因此此题转化为证明DG 与GC 相等的问题,利用已知的众多条件可以通过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得到。 证明:作FQ ⊥BD 于Q ,∴∠FQB=90° ∵DE ⊥AC ∴∠DEC=90°

∵FG ⊥CD CD ⊥BD ∴BD//FG ,∠BDC=∠FGC=90° ∴QF//CD ∴QF=DG , ∴∠B=∠GFC ∵F 为BC 中点 ∴BF=FC

在Rt △BQF 与Rt △FGC 中??

?

??=∠=∠∠=∠FC BF GFC B FGC BQF

∴△BQF ≌△FGC (AAS )

∴QF=GC ∵QF=DG ∴DG=GC

∴在Rt △DEC 中,∵G 为DC 中点∴DG=EG

例4:已知如图,AC ⊥BC ,AD ⊥BD ,AD=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

CE=DF.

分析:在Rt △ACB 与Rt △ABD 中

??

?==AB

AB AD

BC ∴Rt △ACB ≌Rt △BDF (HL ) ∴∠CAB=∠DBA ,

AC=BD

∴在Rt △CAE 与Rt △BDF 中

??

?

??=∠=∠∠=∠BD AC DBF CAE DFB CEA ∴△CAE ≌△BDF (AAS ) ∴CE=DF.

例5:已知:如图AB ⊥BD ,CD ⊥BD ,AB=DC 求证:

AD//BC.

分析:∵AB ⊥BD CD ⊥BD

∴∠ABD=∠BDC=90°

∴在Rt △ABD 与Rt △CDB 中??

?

??=∠=∠=BD BD BDC ABD DC AB

∴△ABD ≌△CDB (SAS ) ∴∠ADB=∠DBC ∴AD//BC

例6:已知,如图5,在△ABC 中,∠BAC>90°,BD 、CE 分别为AC 、AB 上的高,F 为BC 的中点,求证:

∠FED=∠FDE 。

分析:因为BD 、CE 分别为AC 、AB 上的高, 所以∠BDC=∠BEC=90°。 在Rt △BDC 中DF 为斜边上中线,

所以。

同理在Rt △BEC 中,,

所以DF=EF ,

所以∠FED=∠FDE。

例7:(2015年上海市中考题)已知:如图6,在△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DG⊥CE,G为垂足。

求证:(1)G是CE的中点;(2)∠B=2∠BCE。

分析:(1)E是Rt△ADB斜边上中点,连DE,则

所以DE=DC。

又因为DG⊥CE,所以G为CE的中点。

(2)因为DE=DC,所以∠1=∠2。

因为∠EDB=∠1+∠2,

所以∠EDB=2∠2。

由性质拓展知:∠B=∠EDB,

所以∠B=2∠2,即∠B=2∠BCE。

例8:(201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如图7,在△ABC中,∠C=2∠B,D是BC上的一点,且AD⊥AB,点E 是BD的中点,连AE。求证:(1)∠AEC=∠C;(2)求证:BD=2AC。

分析:(1)因为AE是Rt△BAD斜边BD上中线,由性质拓展可知:

∠AEC=2∠B。

又因为∠C=2∠B,

所以∠AEC=∠C。

(2)由(1)∠AEC=∠C,所以AE=AC,AE是Rt△BAD斜边上中线。由性质可得:

,所以,

故BD=2AC。

例9:(第四届“祖冲之杯”初二竞赛)如图8,在梯形ABCD中,AB∥CD,∠A+∠B=90°,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证:。

分析:延长AD、BC交于G,连GE、GF。

由于∠A+∠B=90°,

所以∠G=90°。

E、F分别为DC、AB中点。

由性质可得:

由性质拓展可得:

∠GDE=∠AGE,∠GAF=∠AGF。

因为CD∥AB,

所以∠GDE=∠GAF,

所以∠AGE=∠AGF,

所以G、E、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

例10:如图9,在四边形ABCD 中,AC ⊥BC ,BD ⊥AD ,且AC=BD ,M 、N 分别是AB 、DC 边上的中点。 求证:MN ⊥DC 。

分析:M 是Rt △ADB 与Rt △ACB 斜边上中点,连DM 、CM ,由性质可得:

所以△DMC 为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N 为CD 的中点, 所以MN ⊥DC 。

经典习题精讲

1、如图所示,已知B E ⊥AC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O 是AC 与BD 的交点且是BD 的中点,求证BE=DF 。

2、如图所示,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ABC=2∠C ,求证:AB+BD=AC 。

C A

B D

E

3、如图所示,在△ABC 中,∠B=900

,∠CAE 和∠ACF 的平分线相交于D ,求∠D 的度数。

4、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ACB=900

,D 为AB 的中点,D E ⊥BC 于E ,求证∠CDE=∠A 。

6、如图所示,AB//CD ,AD=AB=BC ,DC=2AB ,求证B D ⊥BC 。

7、在等腰三角形中,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求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

8、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D A ⊥AC ,∠BAC=1200

,求证BD=2

1

DC 。

9、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BD=BC ,AB=AC ,∠BAC=900

,求∠ABD 的度数。

A

B

C

F

D

C

10、如图所示,D是△ABC的边BC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且BF=CE,求证AD平分∠BAC。

11、如图所示,AD是∠BAC的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 △ACD的高,求证AD垂直平分EF。

12、如图所示,∠B=900,AD=AB=BC,DE⊥AC,求证BE=DC.

13、如图所示,AD//BC,DC⊥AD,AE平分∠BAD,且点E是CD的中点,则AD,BC与AB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14、如图所示,P O⊥MN,PD⊥OA,PE⊥OB,垂足分别为O,D,E,且PD=PE,求证∠AOM=∠BON.

15、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15,b=8,c=17;(2)a=13,b=14,c=15.

16、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点P 为边BC 上一点,且PB=3,PC=7,求AB 2-AP 2

的值。

17、如图所示,AB=4,BC=3,CD=13,AD=12,A B ⊥BC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18、如图所示,有一块边长为24cm 的正方形绿地,在绿地旁边B 处有健身器材, BC=10m 。由于居住在A 处的居民践踏了绿地,小颖想在A 处立一个标牌:

处填上适当的数字吗?

19、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满足4

42222b a c b c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20、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F 为DC 的中点,E 为BC 上一点,且EC=4

1

BC ,求证A F ⊥EF 。

A C

D P B D

A C

E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培优习题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培优习题 一、知识要点填空: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_____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_; (3)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______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是30°.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底角都是_____,且两条直角边相等。等腰直角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是很常见的特殊三角形。 二、练习题 1、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 则则∠1+∠2等于__________. 2、设M表示直角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等边三角形,Q表示 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下列四个图中,能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3、如图,Rt△ABC中,AB⊥AC,AD⊥BC,BE平分∠ABC,交AD于E, EF∥AC,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AB=BF B.AE=ED C.AD=DC D.∠ABE=∠DFE 4、如图,在△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 则AP的长不可能的是() A.3.5 B.4.2 C.5.8 D.7 5、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 于F, 若∠F=30°,DE=1,则EF的长是() A.3 B.2 C.3 D.1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 21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 2 1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5、射影定理(了解)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 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 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CD ⊥AB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

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 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c b a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练习: 一、选择题 1.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长2 cm ,另一直角边长为6 cm ,则它的斜边长为( ) A 、4 cm B 、8 cm C 、10 cm D 、12 cm 2. 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 B 、14 C 、7 D 、7或25 3.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 A 、13 B 、8 C 、25 D 、64 4. 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同一倍数, 得到的三角形是( ) A 、 钝角三角形 B 、 锐角三角形 C 、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它底边上的高为 ( )

八年级二次根式(教师讲义带答案)资料讲解

八年级二次根式(教师讲义带答案)

第五章二次根式 【知识网络】 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是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等是二次根式,而,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 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是一个非负数,即0()。

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 0,所以非负数( )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 0( ),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 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则 a=0,b=0;若 ,则a=0,b=0;若 ,则a=0,b=0。 知识点四:二次根式()的性质 ()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 来应用:若 ,则 ,如: , . 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 1、化简 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 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 本身,即 ;若a 是负数,则等于a 的相反数-a,即 ; 2、中的a 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 取何值, 一定有意义; 3、化简 时,先将它化成 ,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 与 的异同点 1、不同点: 与 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表示一个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 示一个实数a 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 中 ,而 中a 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但 与 都是非负数,即, 。因而它的运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 ,而 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 时, = ; 时, 无意义,而 . 知识点七: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1)运算结果应满足以下两个要求:①应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有理式;②分母中不含根号. (2)注意知道每一步运算的算理; (3)乘法公式的推广: 123123123(0000)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L L L L L L ,,,,

八年级二次根式(教师讲义带答案)

第五章二次根式 【知识网络】 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是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等是二次根式,而,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围 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 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是一个非负数,即0()。 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则a=0,b=0;若,则a=0,b=0;若,则a=0,b=0。 知识点四:二次根式()的性质 ()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则,如:,. 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 1、化简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 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 本身,即;若a 是负数,则等 于a 的相反数-a,即; 2、中的a 的取值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 取何值,一定有意义; 3、化简时,先将它化成,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与的异同点 1、不同点:与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示一个实数a 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 在中,而中a 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但与都是非负数,即,。因而它的运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 ,而 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时,=;时,无意义,而. 知识点七: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1)运算结果应满足以下两个要求:①应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有理式;②分母中不含根号. (2)注意知道每一步运算的算理; (3)乘法公式的推广: 123123(0000)n n n a a a a a a a a a ?=????≥≥≥≥,,,, 2.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类比整式加减运算,明确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实质; 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首先要明确运算的顺序,即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整式、分式的混合运算有很多相似之处,整式、分式中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要点诠释: 怎样快速准确地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明确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原来学过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加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可分解为两个步骤完成,一是进行乘法运算,二是进行加法运算,使难点分散,易于理解和掌握.在运算过程中,对于各个根式不一定要先化简,可以先乘除,进行约分,达到化简的目的,但最后结果一定要化简. 例如+进行化简,使计算繁琐,可以先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乘法运算, 4 3 +=+=+ (2)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如: 2 2 1+-= -=,利用了平方差公式. 所以,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借助乘法公式,会使运算简化. 4.分母有理化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期末复习 新版湘教版

直角三角形 01各个击破命题点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中点,试说明△DEF是等腰三角 形.AB两边上的高,D为BCAC【例1】如图,在△ABC中,BF,CE分别是,【思路点拨】 1=DFBC. 和△BFC是直角三角形,故可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得DE=为∵DBC中点,又△BEC2【解答】 【方法归纳】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可得到边之间的关 系. 1.(北京中考)如图,公路AC,BC互相垂直,公路AB的中点M与点C被湖隔开.若测得AM的长为1.2 km,则M,C两点间的距离为() A.0.5 km B.0.6 km C.0.9 km D.1.2 km 2.在△ABC中,AB=AC,∠A=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B于点E.如果DE=1,求BC的 长.

命题点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例2】如图,已知AB∥CD,PA,PC分别平分∠BAC和∠ACD.试判断△AP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由AB∥CD可得∠BAC+∠ACD=180°.又由PA,PC两条平分线,可证明∠1+∠2=90°,从而得到△APC的形状. 【解答】 由角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只要说明这个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或有两个角互余即可.【方法归纳】 3∶3∶6,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之比是3 1=∠B.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已知:如图,在△ABC中,AD⊥BC,∠4 3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命题点 °,求∠ADC的度数.1,∠A=90AD=2,BC=3,CD=ABCD【例3】如图,四边形,AB=则∠AD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由题意可知,BD的长,△ABD【思路点拨】首先在Rt△BA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是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答案.=45°,再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BCD 【解答】

中考动点问题专题 教师讲义带答案

中考动点型问题专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例1 (2015?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

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 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 (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 (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 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 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 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是定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对应训练 1.(2015?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一年级数学暑期讲义教师版,带答案

目录 第1讲数的点数与比较 (3) 第2讲分分类,找朋友 (15) 第3讲位置关系——上、下、前、后、左、右 (23) 第4讲 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 (30) 第5讲重量的比较 (44) 第6讲立体图形 (53) 第7讲暑假闯关 (53)

儿童诗sh ī 小xi ǎo 鸟ni ǎo 音y īn 符f ú 小xi ǎo 鸟ni ǎo , 小xi ǎo 鸟ni ǎo , 你n ǐ 们m én 为w èi 什sh én 么me 不b ù 坐zu ò 在z ài 高ɡāo 高ɡāo 的de 树sh ù 梢sh āo ? 小xi ǎo 鸟ni ǎo , 小xi ǎo 鸟ni ǎo , 你n ǐ 们m én 为w èi 什sh én 么me 在z ài 电di àn 线xi àn 上sh àn ɡ 来l ái 回hu í 跳ti ào 跃yu è ? 明m ín ɡ 白b ái 了le , 明m ín ɡ 白b ái 了le , 你n ǐ 们m én 错cu ò 把b ǎ 电di àn 线xi àn 当d ān ɡ 成ch én ɡ 五w ǔ 线xi àn 谱p ǔ 了le 。 小xi ǎo 鸟ni ǎo 音y īn 符f ú , 呵h ē , 音y īn 符f ú 小xi ǎo 鸟ni ǎo 多du ō 么me 美m ěi 丽l ì 的de 曲q ǔ 调di ào …… 第一讲 数的点数与比较 1. 单个物品点数;

2.多个物品点数; 3.画图法点数; 4.比多少——一一对应法。 一. 单个物品点数 标记法 小手眼睛配合好; 千万记得按顺序; 拿起小笔做标记; 数数真是太容易。 例题: 数一数、填一填。 西瓜()个 2 梨子()个 3 苹果()个 4 香蕉()个 6 同步练习 1.先数一数,再写数。 ()个 5 ()个7 2.数一数,有几个就圈几。 3.两堆蘑菇应该装进哪个小袋子呢?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教案

1.2.1 勾股定理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合情推理 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取探究结 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 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知识储备 请各个学习小组从网络或书籍上,尽可能多的寻找和了解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填写探究报告。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探究报告》 2、设置悬念引出课题 提问:为什么我国科学家向太空发射勾股图试图与外星人沟通? 为什么把这个图案作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 引出课题《勾股定理》 3、画图实践大胆猜想 沿着先人的足迹,开始勾股定理的探索之旅。

活动一: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1)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什么? 地面 图18.1-1 (2)你能找出图18.1-1中正方形A ,B ,C 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3)图中由正方形A ,B ,C 所围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发现,进一步提问:是否其余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呢?学生们展开活动二: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直角三角形,并分别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一边在三角形外作正方形(四人小组每组成员所画图形相同,派小组代表前边投影展示)。 a.可以怎样求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 b.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c.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有何关系? d.请大胆提出你的猜想。 学生在网格纸上按要求画图,然后回答给出的问题。进一步追问: 是否任意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满足此关系?由学生归纳,得出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 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 22c b a =+。设问:这是个真命题吗? 活动三:现有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请同学们动手拼一拼。 a.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拼成一个正方形; b.请从你拼出的图形中验证:2 22c b a =+。 4、动手拼图定理证明 继续追问:你还有别的方法来验证这个结论吗?(请把你探究报告中了解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八年级直角三角形(答案)

直角三角形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则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为30°. 难点: 1.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 2.性质定理及其推论在解题中的应用. 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断 重点: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直角边公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难点: 创建全等条件与三角形中各定理联系解综合问题。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 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4, ∵ OE是∠AOB的平分线,F是OE上一点,且CF⊥OA于点C,DF⊥OB于点D,∴ CF=DF. 定理的作用:①证明两条线段相等;②用于几何作图问题; 角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图4

2.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定理: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6,如果AP、BQ、CR分别是△ABC 的内角∠BAC、 ∠ ABC、∠ACB的平分线,那么: ① AP、BQ、CR相交于一点I; ②若ID、IE、IF分别垂直于BC、CA、AB于点D、E、F,则DI=EI=FI. 定理的作用:①用于证明三角形内的线段相等;②用于实际中的几何作图问题.(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位置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即内切圆的圆心). 3.关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作图: (1)会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会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3)会作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关的简单综合问题的图形. 四、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222 a b 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 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完整版)新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测试题

直角三角形单元测试题班级:C167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Rt△ABC中,∠C=90°,∠B=54°,则∠A=() A.66° B.36° C.56° D.46° 2.△ABC中,∠A:∠B:∠C=2:3:5,则△ABC是()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3.以下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A.3,4,5 B.5,12,13 C.4,5,6 D.8,15,17 4.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有两条边对应相等 C.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5.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6.等腰三角形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它底边上的高为() A.12 B.7 C.5 D.6 7.如图,Rt△ABC中,∠C=90°,∠B=30°,AD是∠BAC的平分线, AD=10,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A.8 B.5 C.6 D.4 8.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长AC=6 cm,BC=8 cm, 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等于() A. 25 4cm B. 22 3cm C. 7 4cm D. 5 3cm 9.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3米,另一棵高8米,两树相距12米, 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 ). A.8米 B.12米 C.13米 D.14米 10.如图,AB=AC,CD⊥AB于D,BE⊥AC,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对数为()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1.在Rt△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CD=4 cm,则AB=______cm。 12.如图,∠ACB=90°,CD⊥AB于D,AB=2BC,如果CD=2, 则AC= 。 13.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12,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 14.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的度数为。 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则角α= 。 16.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6和8,则斜边上的高为。 17.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树尖部分与树根距离为4米, 这棵大树原来的高度为__________米。 18.在Rt△ABC中,∠ACB=90°,∠A=30°,b=3,则a= 。 19.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则它的面积是。 20.如图,OP=1,过P作PP1⊥OP,使PP1=1;再过P1作P1P2⊥OP1,使P1P2=1; 又过P2作P2P3⊥OP2,使P2P3=1;…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5= . 图4 4米 3米 D C A A B C D E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2题 第15题 第17题 第20题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师讲义带答案)之欧阳语创编

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时间:2021.03.01 创作:欧阳语 一、知识结构图 余角 余角补角 补角 角两线相交对顶角 同位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三线八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尺规作图 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 (一)余角与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 (1)0000 1290(180),1390(180), ∠+∠=∠+∠=则23 ∠=∠(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2)0000 ∠+∠=∠+∠=且14, 1290(180),3490(180), ∠=∠则23 ∠=∠(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证明两角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二)对顶角 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及重要桥梁。 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单元测试

初中数学试卷 直角三角形单元测试 基础部分:1、完全平方公式及平方差公式 (4分) 2、三角形的性质:①有一个角是 ②两个锐角 ③ ④ 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① ② (4分) 4、Rt △ABC 中,CD 是斜边上AB 的中线: ①三条相等的线段为 ②∠1与∠2的关系为 (4分) 5、勾股定理及逆定理(4分) 6、300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及逆定理(4分) 7、据勾股定理填空: (4分) 32+ =52 (122+162 = ) 52+ =132 ( +242 = ) 82+152 = (162+30= ) 12 + =22 (a 2+(3 a) 2 = ) 8、在Rt △ABC 中,∠A=300 , ∠ACB=900 ,AD 是AB 边上的中线,则该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 等边三角形是 。 (2分) 9、在Rt △ABC 中,BC=3 ,AC=4,∠ACB=900 ,AD 是AB 边上的中线, (5分) ①S △ADC = S △BDC = 。 ②用两种方法求斜边AB 上的高CH 的长。 10、HL 定理(2分) 1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4分) A D B C 1 2 A C B

12、一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3、4,则第三边长为 。(2分) 13、一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长为 。(2分) 14、请证明: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4分) 15、一架木梯长25米,斜靠在墙上,底端离墙角7米。(5分) (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 (2)若梯子顶端沿墙面下滑4 16、将下题完成: (5分) 在△ABC 中,AD ⊥BC 于D,AD 与BE 交于H ,且BH=AC ,DH=DC 求∠ABC 。 解:∵AD ⊥BC ∴ = =90° 在Rt △BHD 与Rt △ADC 中, = (两直角边相等) = (两斜边相等) Rt △BHD ≌Rt △ADC ( ) ∴ =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即Rt △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 17、在△ABC 中, ∠C=90°, AC=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E,若AB=6,(6分) ①求S △ABC ②求L △DEB 提高部分:一选择:(10×3分) D C A B D C A B B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docx

初中数学试卷 桑水出品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 单元测试题 (时限:10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几组数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 ( ) A. 4,5,6 B.1,1,2 C. 6,8,11 D. 5,12,23 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16cm ,则它的对角线长为 ( ) A. 4 cm B.42cm C.82 cm D. 6cm 3如图,PD ⊥AB ,PE ⊥AC ,垂足分别为D 、E ,且PD =PE ,则△APD 与△APE 全等的理由是( ) A .SAS B.AAS C. SSS D .HL 4. 三角形内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 以上均不对 5.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 米,13 米长的梯子可以达到该建筑物的高度是( ) A . 12 米 B. 13 米 C. 14 米 D. 15 米 6.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 A.43 B.3 C. 23 D. 3 B A P D E 第3题

7. 如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C =90°,若沿图中虚线 剪去∠C ,则∠1+∠2等于( ) A .315° B .270° C .180° D .135° 8. 在△ABC 中,∠C =90°,角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若BC =32,BD ∶CD =9∶7,则D 点到AB 边的距离为( ) A . 18 B. 16 C. 14 D. 12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1,3,2,则△ABC 是 三角形. 10.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上的高为6,则底边的长为 . 11. 如图,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 是 . 12.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比为2:1,则两锐角的度数分别 为 . 13. 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 面积分别为1S ,2S ,3S 且14S =,28S =, 则3S = ;以Rt ?ABC 的三边向外 作等边三角形,其面积分别为 1S ,2S ,3S , 则1S , 2S ,3S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 14. 如图,△ABC 中,∠C =90°,点D 在BC 上,DE ⊥AB 于E ,且AE=EB ,DE=DC ,则∠B 的度数为 . 15. 如图,△ABC 中,∠C =90°,AC=BC ,AD 平分∠BAC ,BD =3.5,BC =6,则△ABC 的周长是 . 16. 如图,在△ABC 中,∠A =90,BD 是角平分线,若AD =m ,BC =n ,则△BDC 的面积 D C A B 第11题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讲义带答案)

第一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知识要点】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项的次数为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①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代数式必须是整式;(不是整式的化成整式) ②二元一次方程必须含有两个未知数; ③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次”是指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而不是某个未知数的次数。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能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整式方程组成,常用“ ”把这些方程联合在一起; ②整个方程组中含有两个不同的未知数,且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代表同一数量; ③方程组中每个方程经过整理后都是一次方程,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意:方程组的解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而每个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方程组的解。 5.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6.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 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三、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 转化消元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四、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一)、代入法一般步骤:变形——代入——求解——回代——写解 (二)、加减法一般步骤:变形——加减——求解——代入——写解

1.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解方程组 ???=+=+1 523y x y x ※解题方法: ①编号:将方程组进行编号; ②变形:从方程组中选定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用含有x (或y ) 的代数式表示y (或x ),即变成y=ax+b (或x=ay+b )的形式; ③代入:将y=ax+b (或x=ay+b )代入另一个方程(不能代入原变形方程)中, 消去y (或x ),得到一个关于x (或y )的一元一次方程; ④求x (或y ):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 (或y )的值; ⑤求y (或x ):把x (或y )的值代入y=ax+b (或x=ay+b )中,求出y (或x )的值; ⑥联立: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 (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解方程组 ? ??=+=+1523y x y x

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教案

第1章直角三角形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掌握“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定理。 3、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4、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 还具备哪些性质? 二、新授 (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请学生看图形: 1、提问:∠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 2、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 练习1 (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 (2)在Rt△ABC中,∠C=900,∠A -∠B =300,那么∠A= ,∠B= 。 练习2 在△ABC中,∠ACB=90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与∠B互余的角有(2)与∠A相等的角有。(3)与∠B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推理 3、归纳: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练习3:若∠A= 600,∠B =300,那么△ABC是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l)量一量斜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 (3)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4)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 归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巩固训练: 练习4:在△ABC中,∠ACB=90 °,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练习5:已知:∠ABC=∠ADC=90O,E是AC中点。 求证:(1)ED=EB (2)∠EBD=∠EDB (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练习6 已知: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 M是BC的中点。如果连接DE,取DE的中点 O,那么MO 与DE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四、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直角三角形的那两条性质定理和一条判定定理? 五、课后反思:

八年级直角三角形(标准答案)

八年级直角三角形(答案)

————————————————————————————————作者:————————————————————————————————日期: 2

直角三角形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则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为30°. 难点: 1.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 2.性质定理及其推论在解题中的应用. 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断 重点: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直角边公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难点: 创建全等条件与三角形中各定理联系解综合问题。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 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4, ∵ OE是∠AOB的平分线,F是OE上一点,且CF⊥OA于点C,DF⊥OB于点D,∴ CF=DF. 定理的作用:①证明两条线段相等;②用于几何作图问题; 角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图4C D O A B F E

2.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定理: (1)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点的定理: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 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6,如果AP 、BQ 、CR 分别是△ABC 的内角∠BAC 、 ∠ ABC 、∠ACB 的平分线,那么: ① AP 、BQ 、CR 相交于一点I ; ② 若ID 、IE 、IF 分别垂直于BC 、CA 、AB 于点D 、E 、F ,则DI =EI =FI. 定理的作用:①用于证明三角形内的线段相等;②用于实际中的几何作图问题.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位置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即内切圆的圆心). 3.关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作图: (1)会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会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3)会作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关的简单综合问题的图形. 四、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图6 E F D I P R Q B C A

八年级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师讲义带规范标准答案)

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3分)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 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 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考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3-5分)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②如果 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考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6--8分)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 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 系数化为1 考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8分)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7、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解不等式组,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思路点拨:先求出不等式①②的解集,然后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①②的解集,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析:解不等式①,得x≥-;解不等式②,得x<1。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①②的解集如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