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发表时间:2018-10-26T14:41:48.3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侯正利

[导读] 文章介绍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特点、检测原理和临床诊断意义。

(长沙市第四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文章介绍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特点、检测原理和临床诊断意义。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临床诊断

一、引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能加快体内丙氨酸氨基转化为谷氨酸。正常情况下,ALT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中,以肝脏细胞中最多,血清中的活性很低,当某些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细胞破坏时,ALT可从细胞中大量释放到血液,使血清中的浓度明显升高。ALT是反映肝实质损害最常用的敏感指标,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1]。

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

血清中ALT的正常含量参考值是:男9-55U/L,女8-36U/L(各医院的测试方法不同,参考值不完全相同)[2],且在接触化学品如四氯化碳、重金属、砒霜后,以及劳累、运动和喝酒后等情况下采血化验都能造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所以患者在采血检验ALT时一定避开这些时间。

在ALT催化下,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发生氨基转移反应,其反应式如下:

(1)

基于上述反应,临床检验常用的ALT检测方法有赖氏比色法、速率法和丙酮酸氧化酶法三种[3],式中的生成物丙酮酸通过不同方法显色,再用分光光度法检测ALT的浓度和活性。

1、赖氏比色法

利用2,4-二硝基苯肼与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羰基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暗红色的2,4-二硝基苯腙,通过比色卡进行判定浓度,也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445nm处检测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对照法计算出丙酮酸的生成量,进而计算酶的活性。此法具有操作误差较小,线性范围较宽,结果较为准确的优点。

2、速率法

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LDH)的作用下还原成成L-乳酸,同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被氧化成为NAD+,NADH在340 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速率和ALT 的酶活力呈正比,由下降速率可测出ALT活性。

3、丙酮酸氧化酶法

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在丙酮酸氧化酶的作用下通过氧气氧化成过氧化氢,通过过氧化氢氧化显色剂显色来间接测量ALT的活性,颜色越深则说明生成过氧化氢越多,即ALT活性越高。这种方法测量速度快,但过氧化氢极易分解,且检测过程中易受到其它还原物质的影响,会使ALT检测结果偏小。

三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速率法是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和国家卫计委推荐的方法,目前临床检验应用较多。不同方法检测ALT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检测试剂优化和方法改进等方面已有一些研究[4-6],检测ALT的方法将更科学,结果也更精确。

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临床诊断意义

血清ALT单项指标增高,不能确诊为肝炎,需依据其他检验指标,并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来综合判断。如果ALT值超过正常上限2-3倍,并持续两周以上,表明有肝胆疾病存在的可能,当乙肝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到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时,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转氨酶水平越高,说明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越活跃,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也就越好。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LT水平升高不仅是肝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小组发现AL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也是慢性系统性炎症的良好标志物,代谢综合征患者这两项指标显著升高[7],即ALT还与代谢综合征有关,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8],ALT 水平较高的人群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也相对较高,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需关注ALT水平,并与其他指标相结合正确评价代谢综合征。

综上所述,血清ALT水平与肝病相关性大,同时也与综合性疾病密切相关,血清ALT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病的重要指标,也可能成为代谢性疾病风险预测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程锦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学特征与miRNAs标志物的筛选研究[D].浙江大学,2017.

[2] 杨宏云,李海霞,王学晶,等.健康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区间初步调查[J].检验医学,2010,25(10):761-764.

[3] 陈惠民,吴丽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种方法检验结果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382-383.

[4] 张建忠,沈春燕.辅酶磷酸吡哆醛的存在对三种生化检测系统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可比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1,22(2):108-110.

[5] 高朝贤,朱玉兰,陈钰婷,等.微板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2841-2842.

[6] 汪静,郭健,陈文祥,等.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酶学参考方法测定血清ALT活性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计量,2009(9):75-78.

[7] 荣海钦.代谢综合征还是慢性炎症综合征[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1):3-5.

[8] 许敏锐,周义红,狄旭东,等.血清谷丙转氨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5):600-603.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一、组成: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 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测定及医学意义(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552963229.html,) 【正常参考值】72~182 U/L 【临床意义】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 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1.正常参考值 速率法(LDH-L法):100~240 U/L 比色法:190~310 U/L 2.临床意义: 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肿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 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⑥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 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由于测定LD的特异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多同时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测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来判断其组织来源,用于心肌梗塞、肿瘤、肝病等的诊断。 四、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三磷酸腺苷(ATP)的再生有关,此酶的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浓度。它的催化作用是可逆的,即将高能磷酸键从磷酸肌酸转移至二磷酸腺苷(ADP)上或从三磷酸腺苷上将高能磷酸键转移至肌酸,形成磷酸肌酸。 CK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CK-BB,CK-MM,CK-MB三种同工酶,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CK-Mt。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等器官,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和心肌,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而CK-BB极少。 1.正常参考值:

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实验十九 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原理】 L-丙氨酸 + α-酮戊二酸 α-丙酮酸 + L-谷氨酸 α-丙酮酸 + 2,4-二硝基苯肼 2,4-二硝基苯腙 (红棕色,λ=505nm ) 利用比色分析原理将样品显色与丙酮酸标准品配制成的系列标准液比较,求出样品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活性。 【试剂】 1.0.1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 称取KH 2PO 4 13.61g ,溶解于蒸馏水中,加水至1 000ml ,4℃保存。 2.0.1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 称取Na 2HPO 414.22g ,溶解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 000ml ,4℃保存。 3.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7.4) 取420ml 0.1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和80ml 0.1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匀,即为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加氯仿数滴,4℃保存。 4.基质缓冲液 精确称取D-L-丙氨酸1.79g ,α-酮戊二酸29.2mg ,先溶于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约50ml 中,用1mol/L NaOH 调pH 至7.4,再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4~6℃保存,该溶液可稳定2w 。每升底物缓冲液中可加入麝香草酚0.9g 或加氯仿防腐,4℃保存。配成200mmol/L 丙氨酸与2.0mmol/Lα-酮戊二酸基质缓冲液。 5.1.0mmol/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称取2,4-二硝基苯肼(AR )19.8mg ,溶于1.0mol/L 盐酸100ml ,置棕色玻璃瓶中,室温中保存,若冰箱保存可稳定2个月。若有结晶析出,应重新配制。 6.0.4mol/L NaOH 溶液 称取NaOH 1.6g 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加蒸馏水至100ml ,置具塞塑料试剂瓶内,室温中可长期稳定。 7.2.0mmol/L 丙酮酸标准液 准确称取丙酮酸钠(AR )22.0mg ,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0.05mol/L 硫酸至刻度。此液不稳定,应临用前配制。丙酮酸不稳定,开封后易变质(聚合),相互聚合为多聚丙酮酸,需干燥后使用。 8.待测标本 病人血清或质控血清。 【操作步骤】 1.ALT 校正曲线绘制: (1)按表19-1向各管加入相应试剂。 表19-1 ALT 各标准管的配制方法 加入物(ml ) 1 2 3 4 5 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 0.1 0.1 0.1 0.1 0.1 2.0mmol/L 丙酮酸标准液 0 0.05 0.10 0.15 0.20 基质缓冲液 0.50 0.45 0.40 0.35 0.30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5 0.5 0.5 0.5 0.5 混匀,37℃水浴20min ??→?ALT ???→?碱性条件下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值偏高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值偏高的原因 导语:可能大家对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还是不太熟悉的吧,其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我们体内参与蛋白质代谢的一种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值是比较固定 可能大家对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还是不太熟悉的吧,其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我们体内参与蛋白质代谢的一种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值是比较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值来知道我们肝脏的功能,如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值偏高或者偏低我们就应该引起重视才行。 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意义就在于对急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HBV 携带者、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肝癌等一系列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析,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谷丙转氨酶转氨酶升高。 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谷丙转氨酶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时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都会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时表现出来。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的症状并不一定是肝炎引起的,应及时确定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建议检查乙肝两对半明确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8-06-27T14:28:15.0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作者:刘密[导读] 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率,对鉴别AMI和非AMI性胸痛有重要价值。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的急性胸痛的患者161例,所有患者均联合检测肌钙蛋白I(cTnⅠ)、心肌酶谱,确诊为AMI患者5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3.9%。肌钙蛋白I阳性为52例,敏感性为92.9%。其余109例非AMI患者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0.8%,肌钙蛋白I阳性3例,特异性为94.6%。结论::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率,对鉴别AMI和非AMI性胸痛有重要价值。【关键词】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病情严重的心脏病,其病死率可达10%-38%,统计结果显示,约25%的AMI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典型症状[1],这也对AMI的早期诊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AM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是患者早期治疗的关键。单独使用心电图(EC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早期时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2]。AMI的发生和进展与血清心肌酶坏死标志物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的异常变化关系密切[3]。我们对急性胸痛的患者常规检测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161例,其中经症状诊断、实验室检查(均采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联合检查法)、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AMI诊断标准共临床确诊AMI患者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发病到就诊时间:3~30 h,平均(6.5±1.6)h。 1.2 检测方法采集全部受试者的血标本并立即做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测定,肌钙蛋白I检测采用金标免疫法,心肌酶谱采用酶法检测,应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⑴检测阳性:心肌酶谱包括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值范围;CK,30-60U/L;CK-MB,0-25U/L ;肌钙蛋白I,正常值0-0.3μg/L。单项检测若心肌酶谱中的2项及以上升高且超过正常值范围或肌钙蛋白I结果异常则判断为阳性;⑵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最终确诊结果作金标准,敏感性=确诊阳性例数/确诊AMI总例数×100%;特异性=排除阳性例数/排除AMI总例数×100%;准确性=确诊阳性例数/阳性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结果对比显示AMI患者CK、CK-MB、肌钙蛋白I的性率显著高于非AMI的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确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3.9%,准确性8 2.5%。肌钙蛋白I阳性为52例,敏感性为92.9%,准确性94.5%。其余109例非AMI患者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0.8%,肌钙蛋白I阳性3例,特异性为94.6%。联合检查对于AMI诊断部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心肌酶谱检测。 3讨论 急性心梗为冠心病严重类型,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由于心肌缺血较为严重且持久而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现象。对于AMI需尽早诊断与治疗,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属临床常见AMI诊断方法,然而, AMI患者早期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冠动脉造影具有操作复杂、要求苛刻、费用昂贵等特点,二者均难以满足基层医院急救要求。肌钙蛋白是一个参与横纹肌收缩钙激活调节过程的蛋白复合物,在濒死的心肌细胞释放出来的一种物质。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在诸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生化指标中,CK-MB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多年。以往被认为较好的两项指标CK和CK- MB,虽然对AMI 与非心肌梗死性胸痛及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其特异性仍不理想,在骨骼肌损伤、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情况下亦可升高[4]。随着对心肌肌钙蛋白(cTn)深入研究,无论是对心肌的特异性还是诊断敏感性,CK-MB的地位都受到了严重挑战。cTn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标志物,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AMI的诊断“金标准”。 cTnⅠ以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其中小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内,为可溶性;大部分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原纤维上,为不溶性。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状态下,cTnⅠ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故健康人血液内不含或含极低量的cTnⅠ;当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细胞膜破损时,游离的cTnⅠ可迅速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流,而结合的cTnⅠ能逐渐分解出来。成为游离的cTnⅠ。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时,cTnⅠ可较早出现于血中4~6小时,并持续较长时间7~10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发生后,cTnⅠ能很快释放入血,3小时内即可增高,峰值在11~24小时,其峰值可超过正常参考值40倍以上,持续可达7~10天。评估心肌梗死面积:急性心梗后,评估心肌梗死面积对治疗和预后的估计很重要。以往根据CK活性升高来计算梗塞区面积具有一定困难,且在外周血中只维持2~3天。而cTnⅠ在血中维持时间长达7~10天。研究指出,cTnⅠ峰值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且相关性优于CK-MB,与CK-MB相比,对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面积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因此心肌肌钙蛋白成为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检测目的 用于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或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 2.检测原理 IFCC速率法:谷丙转氨酶催化L-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与NADH在LDH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乳酸和NAD+。NADH在340nm处有特异吸收峰,其被氧化的速率与血清中ALT的活性成正比,在340nm处测定NADH下降速率,即可测出ALT活性。 ALT L-丙氨酸+ a-酮戊二酸---------- 丙酮酸+ L-谷氨酸 LDH NADH + 丙酮酸+ H+---------- L-乳酸+ NAD+ 3.适用范围 血清,或用肝素抗凝的血浆 4.试剂 1.试剂品 迈瑞公司ALT试剂盒,为液体双试剂,各组分如下:

由迈瑞公司提供的校准液,在更换试剂批号或出现质控漂移;仪器进行保养;仪器重要零件更换后进行校准。 3.质控品 由迈瑞公司提供的定值质控血清,在每一批标本测定前做质控血清一次,采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规则,如出现失控情况,按室内质控标准操作程序采取各种有效的纠正措施及时纠正,在确认重新恢复控制状态后开始标本检测。 4.仪器 迈瑞BS-800型号仪器 5.操作步骤 装载试剂—→进行校准—→进行质控—→输入标本检测项目—→加载标本—→标本测定—→结果复核—→报告 6.注意事项 1.不能测试严重溶血、脂浊、黄疸的标本, 血浆标本可用肝素抗凝,待测样品室 温不超过24小时,可于2℃-8℃保存72小时。 2.不能使用过期的试剂,2℃-8℃保存。 3.定标液,质控液应在冰冻保存。 7.结果计算 ΔA/min×V t×1000 ALT(U/L) = ----------------------------- e×V s×d 式中:ΔA/min——每分钟吸光度变化率; e —— 6.3 摩尔吸光系数; V t——反应液总体积(ml); d —— 1 比色杯光径(cm); 1000——变化因数; V s——标本体积(m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偏高日常饮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偏高日常饮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是0-40,所以一旦升高以后,就会严重破坏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自己的肝脏,损伤更严重,所以当自己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升高以后,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视,下面就详细介绍了出现这种症状的日常饮食,你可以全面了解一下。 谷丙转氨酶高的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应注意综合营养,合理搭配,防止偏食。每日要摄取足量的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荤素相间,尽可能少食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避免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每天坚持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二到三两精瘦肉,一块豆腐,每天两种蔬菜交换搭配,吃两个水果。另外要尽可能避免食用麻辣火锅、海鲜发物、油炸油煎、动物内脏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同时,要禁酒戒烟。 水果

谷丙转氨酶高的患者在饮食上宜食用一些酸性的蔬菜和水果,例如山楂、杏肉、酸枣、西红柿等。另外,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含有较为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对于加强肝病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十分有益。绿色食品是保肝养肝的最佳选择,对于新鲜的蔬菜,患者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煮汤,每日交换食用。 个性化饮食 对于谷丙转氨酶高吃什么好,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患者还应根据自己病情的轻重缓急,遵循个性化的饮食原则。例如肝硬化患者的谷丙转氨酶高,则饮食以软、凉、易消化食物为主。需要提醒谷丙转氨酶高的患者的是,转氨酶高的患者不能只关注吃什么好,饮食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治疗,只对降低转氨酶起促进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忽视了针对病因的治疗。否则肝纤维化的风险依然存在,肝病就还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比如对于谷丙转氨酶高的乙肝患者,除了降酶治疗,还要进行抗病毒、抗纤维化、恢复肝功能等综合治疗。 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疾病,通过日常的饮食调理,都能更好的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偏高,通过日常的饮食,也能更好的有一个大的治疗和改善,所以以上介绍的一些日常饮食,一定要引起很多患者的重视,可以尽快的选择让自己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丙氨酸底物法)产品技术要求beihuakangtai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丙氨酸底物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 1.1包装规格: 试剂1:10ml×10(干粉复溶后的体积);试剂2:100ml×1。 1.2组成成份: 试剂1:α-酮戊二酸15mmol/L,乳酸脱氢酶≥1200U/L,L-丙氨 酸500mmol/L,NADH 0.18mmol/L; 试剂2:Tris 缓冲液100mmol/L。 2.1外观:试剂1为干燥粉末,试剂2为澄清溶液,外包装完整。 2.2 净含量:不少于标示值。 2.3 试剂空白 2.3.1试剂空白吸光度:A≥1.0(波长340nm,光径10mm)。 2.3.2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A/min≤0.004(波长340nm,光径10mm)。2.4 分析灵敏度:浓度为100U/L时,吸光度变化率应在-0.2~-0.01范围内。2.5 线性区间 2.5.1线性相关系数:[1,500]U/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 0.9900。 2.5.2线性偏差:[1,100] U/L时,绝对偏差不超过±10U/L;(100, 500] U/L 时,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 重复性:重复测定高、低两个水平浓度的质控血清,变异系数(CV)≤5.0%。 2.6.2批内瓶间差:用高、低两个水平浓度的质控血清重复测试同一批号及同一瓶试剂,CV≤5.0%。

2.6.3批间差:用同一质控血清测试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相对极差≤10%。2.7 准确度:测定国家标准物质,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8 稳定性 2.8.1效期稳定性:试剂盒在2℃~8℃贮存有效期为24个月。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测定,试验结果满足2.1、2.3、2.4、2.5、2.6.1、2.6.2、2.7的要求。 2.8.2复溶稳定性:工作液18℃~25℃可稳定8小时,2℃~8℃可稳定3天。测定结果满足2.5、2.7的要求。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这是一种肝脏组织内重要的酶,对于维持肝脏的代谢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接下来就让小编为您介绍吧。 文章目录 一、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 二、谷丙转氨酶多大算高 三、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危害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 1、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体内重要的转氨酶,在体内各组织中广泛存在,以肝脏活性最高,是细胞内酶,正常人体血清中含量甚微。正常值为5~40U/L。如果既往没有肝病史的话,可以复查一下肝胆超声看看,同时注意是否有饮酒、熬夜等情况。

2、什么是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原名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GPT),是体内重要的转氨酶,在体内各组织中广泛存在,以肝脏活性最高,是细胞内酶,正常人体血清中含量甚微。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原名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GPT),是体内重要的转氨酶,在体内各组织中广泛存在,以肝脏活性最高,是细胞内酶,正常人体血清中含量甚微。

3、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3.1、病毒性肝炎是是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最常见的原因。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PT均可增高,但升高幅度与肝脏损伤程度不成正比,绝不能以CPT数值的高低来判定病情的轻重。 3.2、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也是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和谷草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心脏检查有阳性体征及心电图异常。 3.3、大量或长期饮酒也是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实在,很多肝病都是由于饮酒过度引起的。由于肝脏本身没有神经,因此肝病不会痛,早期的肝病很难发现症状。所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病人不轻易在生病时早期期发现症状。 3.4、其它原因。日常生活中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或者食用辛辣的食品,用一些药刺激肝脏的药等都有可能成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不过这种情况留意休息,留意饮很快就会恢复过来。 谷丙转氨酶多大算高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1 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本试剂以国际临床化学会(IFCC)推荐方法为基础,所采用的反应原理与反应式如下。 ⑴样本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丙氨酸的氨基转换至α-氧代戊二酸,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 ⑵丙酮酸被试剂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还原为L-乳酸的同时还原型辅酶I(NADH+ H+)被氧化为辅酶I(NAD+),而使波长340nm处的吸光度值下降。通过对波长340nm处吸光度值的下降速率进行监测,即可测得样本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 (3)样本中内源性丙酮酸的干扰,可由试剂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在测定的延迟时间内快速、完全地消除,不会对测定产生干扰。

ALT L-丙氨酸 + -酮戊二酸丙酮酸 + L-谷 LDH(乳酸脱氢酶) 氨酸 丙酮酸+ NADH + H+L-乳酸 + NAD+ + H2O 3 标本 3.1病人准备:12小时禁食。 3.2 类型:血清。 3.3. 标本存放:3天内的活性损失:2~8℃保存:<10%;15~ 25℃保存:<17%;标本稳定性:-20℃保存至少可稳定4周。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标本溶血、细菌污染的标本。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ALT试剂盒(沪 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 4.1.1 试剂组成 试剂1 L丙氨酸 600mmol/L 乳酸脱氢酶>1820U/L

(R1): NADH 0.26mmol/ L Tris缓冲液 80mmol/L 试剂2(R2):Tris缓冲 液 80mmol/L α氧代戊二 酸 36mmol/L EDTA 5.0mmo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在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有稳定剂,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和毒性,请勿直接接触皮肤及眼睛。一旦接触,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请勿吞服。 4.2 校准品:使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ALT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起加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转化的作用,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肌肉、骨骼中,以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中最多。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目录 1简介 2正常值 3肝炎相关 4检测意义 5症状 6临床意义 7偏高成因 8怎样治疗 9与AST的区别 10与AST共同判断病情 11治疗ALT增高的药物 12ALT注意事项 12.1 生活注意事项 12.2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13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危害 1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吃什么好 14.1 日常饮食 14.2 水果 14.3 个性化饮食 15常用药物 16传染性 17孕妇alt偏高怎么办 1简介 名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转氨酶)有时也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 英文名称: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相当于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起加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转化的作用,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肌肉.骨骼中,以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最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

血清中ALT的正常含量参考值是:男9---51U/L,女8---41U/L(各医院的测试方法不同,参考值不完全相同)。当人体内各组织器官活动或病变时,就会把其中的ALT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ALT含量增加。例如,肝脏发炎时,转氨酶就会从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肝脏有病,血清转氨酶一定增高,当肝细胞千分之一有炎症时,血清转氨酶含量就会增高一倍以上,因此,血清转氨酶数量是肝脏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2正常值 比色法:0~40U/L; 连续监测法:6~24U/L。 3肝炎相关 很多种因素都能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虽然肝炎时往往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但是其谷丙转氨酶偏高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肝炎。如服用药物、长期饮酒或一次饮用较大剂量时,均能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此外发热、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也可以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1]。 4检测意义 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如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值超过正常上限2-3倍,并持续两周以上,表明有肝胆疾病存在的可能,但须排除嗜酒、化学药物中毒等对肝脏的损害;接触化学物质如四氯化碳、某些重金属、砒霜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及生理状态下,如过度劳累、剧烈活动(乳酸在体内大量生成、积聚,使机体相对缺氧及低血糖,致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转氨酶升高)月经期时等都可能使转氨酶暂时性升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要根据相关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来综合判断。当乙肝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到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时,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转氨酶水平越高,说明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越活跃,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也就越好。此时就是乙肝抗病毒治疗最佳时期。 5症状 偏高 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时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都会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时表现出来。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的症状并不一定是肝炎引起的,应及时确定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建议检查乙肝两对半明确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如果症状重,做对症治疗。 胆道疾病时,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黄疸,临床上检查还可能伴随血胆红素升高。心脏疾病时,症状为胸闷、气短、浮肿、心悸,临床上检查伴有谷草转氨酶升高。 肝脏疾病时,症状为低热、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腹痛腹泻、肝区不适等。 偏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它的正常值是0-40单位之间。当其明显升高或降低时常提示有肝损伤。这个肝损伤只是“结果”,还不能提示肝损伤的病因,更不能武断地认为就是肝炎,还必须进一步追查病因,如有无肝炎病毒、是否嗜酒、身体是否肥胖、有无脂肪肝、有无心脏病、有无化学药物中毒史、有无寄生虫病史等。 对于健康人来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并不意味着肝脏出了问题,因为转移酶本身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检查,转水平都有可能产生波动。早晨有可能会有偏低的情况,一旦有所运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就会有所变化,甚至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1.临床诊断用心肌酶的选择原则 疾病诊断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选择诊断用指标原则: (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2.血清心肌酶诊断心肌梗塞的病理基础 A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受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 酶生理特性不同,如酶在细胞内定位,分子量大小,生物半寿期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3.临床常用的心肌酶 心脏内的细胞酶很多,但须符合上述选择原则,组织特异性并结合其它方面,如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Dm)在心肌中含量很高,但一入血很快就失活。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主要有:AST、LDH、CK和α-HBDH,尤以LDH 和CK-MB同工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应用更广。 (1)、AST LDH CK特异性比较含量:心肌AST是人体各检验地带网组织中最高的,LDH 和CK的含量也占第二位。特异性:CK的脏器特异性最高,除骨骼肌病变(包括肌细胞膜

通透性变化如酒精中毒)和严重脑血管意外,并且红细胞几乎不含CK,故测定不受溶血的影响。 ◆CK诊断效率高,假阳性仅为10~ 15%;其阳性率与心电图ST段异常符合率达95%,高于AST (假阳性高达32%)。肺梗塞,心绞痛,陈旧性梗塞等则CK活性一般不升高。LDH 由于分布广泛而特异性不高。 (2)、AST的同工酶血清ASTm不能提高AMI的诊断特异性,但ASTm因定位于线粒体,故不是很严重的损伤一般难以释放入血,因此测定ASTm对于推测预后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在推测死亡率方面较CK-MB更有价值。(3)、LDH的同工酶LDH在人体内有五种同工酶其分布见附表,其中心肌中以LDH1,LDH2为主。LDH1/LDH2一般在0.45 ~ 0.74之间,由于AMI发生后心肌释放LDH1含量,大于LDH2,故可使血清LDH1/LDH2比值上升,特异性可90.5% LDH酶谱分布 总活力(u/g,逆光度法):肾281,800>心221,600>骨骼肌160,200>肝94,700>肺73,600>红细胞70,500 同工酶类型 1.以LDH1、LDH2为主:心,肾,脑,睾丸,红细胞 2.以LDH5、LDH4为主:肝,骨骼肌,肠粘膜 3.以LDH3为主:肺,脾,淋巴结,内分泌腺,血小板,非妊娠子宫 ▲而其他疾病LDH同工酶谱明显不同,但恶性贫血和肾梗塞病人与AMI相似,需配合其它检查鉴别。对于AMI 的LDH1升高,兼有LDH5升高者,可提示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引起继发性肝损伤。 (4) CK同工酶CK-BB,CK-MB,CK-MM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赖氏法)

授课对象:06级检验1-5班 课时:2学时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赖氏法) 目标:1.掌握赖氏法测血清ALT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2.掌握试剂的配制熟练地制作标准曲线 3.规范地进行ALT测定 4.了解血清ALT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用品:配制试剂用的各种器皿(烧杯、容量瓶、电炉、分析天平等)、37℃水浴箱、721型风光光度计、坐标纸等 原理: 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血ALT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及谷氨酸,在酶反应达到规定时间时,加入2.4-二硝基苯肼-盐酸溶液以终止反应。生成的丙酮酸与入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入2.4二硝基苯腙,苯腙在碱性条件下显红棕色。根据显色之深浅,求得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 试剂: 1. 0.1molPH7.4磷酸盐缓冲液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AR)11.928g,磷酸二氢钾(KH2PO4AR) 2.17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2. ALP基质液称取DL丙氨酸[CHCH(NH)COOH]1.79g,α-酮戊二酸[COOH (COCOOH)29.2mg于烧杯中,加入0.1mol/L PH7.4磷酸盐缓冲液80mL,煮沸溶解后待冷,用摩尔NaOH溶液调节PH至7.4(约加入0.5ml),再用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100mL,混匀,加氯仿数滴,置冰箱保存数周。 3.1mmol/L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 2.4-二硝基苯肼[(NO)CHNHNH AR]19.8mg,用10mol/L HC110mL溶解,然后加蒸馏水至100mL,置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4.0.4mol/L NaOH溶液。 5.2mmol/L丙酮酸标准液精确称取丙酮酸钠[CHCOCOONa AR]22.0mg于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 一、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二、谷丙转氨酶多大算高三、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危害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1、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怎么办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体内重要的转氨酶,在体内各组织中广泛存在,以肝脏活性最高,是细胞内酶,正常人体血清中含量甚微。正常值为5~40U/L。如果既往没有肝病史的话,可以复查一下肝胆超声看看,同时注意是否有饮酒、熬夜等情况。2、什么是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原名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GPT),是体内重要的转氨酶,在体内各组织中广泛存在,以肝脏活性最高,是细胞内酶,正常人体血清中含量甚微。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原名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GPT),是体内重要的转氨酶,在体内各组织中广泛存在,以肝脏活性最高,是细胞内酶,正常人体血清中含量甚微。 3、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3.1、病毒性肝炎是是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最常见的原因。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PT均可增高,但升高幅度与肝脏损伤程度不成正比,绝不能以CPT数值的高低来判定病情的轻重。 3.2、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也是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和谷草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心脏检查有阳性体征及心电图异常。 3.3、大量或长期饮酒也是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实在,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

2014级12班1组201450557 陆丽霞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 实验原理:以丙氨酸和ɑ-酮戊二酸为底物,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丙酮酸产量的多少,即反应酶活性的大小,丙氨酸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棕色,可用比色测定。 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绘制: ⑴取6支试管并编号,按表4-16操作; 表4-16 标准曲线的绘制 试剂对照 1 2 3 4 5 2mmol/L丙酮酸标准液0 0.05 0.10 0.15 0.20 0.25 底物溶液0.50 0.45 0.40 0.35 0.30 0.25 PBS缓冲液0.1 0.1 0.1 0.1 0.1 0.1 混匀,37摄氏度水浴5分钟,然后各管加入2,4—二硝基苯肼 2,4——二硝基苯肼0.5 0.5 0.5 0.5 0.5 0.5 混匀,37摄氏度水浴20分钟,然后各管加入0.4mol/L NaOH 0.4mol/L NaOH 5.0 5.0 5.0 5.0 5.0 5.0 相当于ALT活力单位0 28 57 97 150 200 A5200 0.059 0.107 0.167 0.208 0.249 ⑵将所得6支试管混匀,10min后以对照组调零,用520nm波长 比色并读取吸光度; ⑶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各管相应的转氨酶单位为横坐标,绘制标 准曲线

2.酶活性测定: ⑴取2支试管,编号,按表4-17操作: 表2 ALT活力测定 试剂对照测定 血清——0.1 PBS缓冲液0.1 —— 底物溶液0.5 0.5 混匀,37摄氏度水浴30分钟,然后各管加入2,4——二硝基苯肼2,4—二硝基苯肼0.5 0.5 混匀,37摄氏度水浴20分钟,然后各管加入0.4mol/L NaOH 0.4mol/L NaOH 5.0 5.0 A5200 0.122 ⑵用520nm波长比色,以对照管调零,读取测定管吸光度;实验结果: 由标准曲线方程y=0.0014x,当A520=0.122, 即y=0.122,故x=87 那么测得ALT酶活力单位为87 讨论: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丙氨酸底物法)产品技术要求shouyi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丙氨酸底物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 1.1产品规格 试剂1:3×80ml,试剂2:3×20ml;试剂1:4×60ml,试剂2:4×15ml; 试剂1:6×40ml,试剂2:3×20ml;试剂1:2×80ml,试剂2:2×20ml 1.2产品组成成分 试剂1:L-丙氨酸450mmol/L,α-酮戊二酸18mmol/L。 试剂2:NADH 0.18mmol/L,LDH 1200U/L。 2.1 外观 试剂R Ⅰ为无色透明溶液;试剂R Ⅱ 为无色或略带黄色透明溶液。 2.2 装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应不少于标示值。 2.3 试剂空白 2.3.1试剂空白吸光度 A≥1.0(光径1.0cm,波长340nm)。 2.3.2 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 ΔA/5min≤0.01。 2.4分析灵敏度 测定88.1U/L被测物,吸光度变化率在0.0214/min~0.0308/min范围内。 2.5 准确度 相对偏差在±10%范围内。 2.6 精密度 2.6.1 重复性 变异系数CV≤5%。 2.6.2 批间差 批间相对极差≤6%。 2.7 线性区间 a)线性区间为(0,600]U/L(37℃)。在规定的线性区间内,测定值与样本浓度值的相关系数(r)应≥0.990。

b)(0,80]U/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8U/L;(80,600]U/L 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8稳定性 原装试剂2~8℃避光保存,有效期12个月,有效期满后两个月内测定结果应符合2.3、2.4、2.5、2.6.1、2.7的要求。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发表时间:2018-10-26T14:41:48.3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侯正利 [导读] 文章介绍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特点、检测原理和临床诊断意义。 (长沙市第四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文章介绍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特点、检测原理和临床诊断意义。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临床诊断 一、引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能加快体内丙氨酸氨基转化为谷氨酸。正常情况下,ALT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中,以肝脏细胞中最多,血清中的活性很低,当某些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细胞破坏时,ALT可从细胞中大量释放到血液,使血清中的浓度明显升高。ALT是反映肝实质损害最常用的敏感指标,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1]。 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 血清中ALT的正常含量参考值是:男9-55U/L,女8-36U/L(各医院的测试方法不同,参考值不完全相同)[2],且在接触化学品如四氯化碳、重金属、砒霜后,以及劳累、运动和喝酒后等情况下采血化验都能造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所以患者在采血检验ALT时一定避开这些时间。 在ALT催化下,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发生氨基转移反应,其反应式如下: (1) 基于上述反应,临床检验常用的ALT检测方法有赖氏比色法、速率法和丙酮酸氧化酶法三种[3],式中的生成物丙酮酸通过不同方法显色,再用分光光度法检测ALT的浓度和活性。 1、赖氏比色法 利用2,4-二硝基苯肼与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羰基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暗红色的2,4-二硝基苯腙,通过比色卡进行判定浓度,也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445nm处检测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对照法计算出丙酮酸的生成量,进而计算酶的活性。此法具有操作误差较小,线性范围较宽,结果较为准确的优点。 2、速率法 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LDH)的作用下还原成成L-乳酸,同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被氧化成为NAD+,NADH在340 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速率和ALT 的酶活力呈正比,由下降速率可测出ALT活性。 3、丙酮酸氧化酶法 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在丙酮酸氧化酶的作用下通过氧气氧化成过氧化氢,通过过氧化氢氧化显色剂显色来间接测量ALT的活性,颜色越深则说明生成过氧化氢越多,即ALT活性越高。这种方法测量速度快,但过氧化氢极易分解,且检测过程中易受到其它还原物质的影响,会使ALT检测结果偏小。 三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速率法是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和国家卫计委推荐的方法,目前临床检验应用较多。不同方法检测ALT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检测试剂优化和方法改进等方面已有一些研究[4-6],检测ALT的方法将更科学,结果也更精确。 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临床诊断意义 血清ALT单项指标增高,不能确诊为肝炎,需依据其他检验指标,并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来综合判断。如果ALT值超过正常上限2-3倍,并持续两周以上,表明有肝胆疾病存在的可能,当乙肝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到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时,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转氨酶水平越高,说明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越活跃,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也就越好。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LT水平升高不仅是肝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小组发现AL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也是慢性系统性炎症的良好标志物,代谢综合征患者这两项指标显著升高[7],即ALT还与代谢综合征有关,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8],ALT 水平较高的人群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也相对较高,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需关注ALT水平,并与其他指标相结合正确评价代谢综合征。 综上所述,血清ALT水平与肝病相关性大,同时也与综合性疾病密切相关,血清ALT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病的重要指标,也可能成为代谢性疾病风险预测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程锦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学特征与miRNAs标志物的筛选研究[D].浙江大学,2017. [2] 杨宏云,李海霞,王学晶,等.健康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区间初步调查[J].检验医学,2010,25(10):761-764. [3] 陈惠民,吴丽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种方法检验结果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382-383. [4] 张建忠,沈春燕.辅酶磷酸吡哆醛的存在对三种生化检测系统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可比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1,22(2):108-110. [5] 高朝贤,朱玉兰,陈钰婷,等.微板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2841-2842. [6] 汪静,郭健,陈文祥,等.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酶学参考方法测定血清ALT活性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计量,2009(9):75-78. [7] 荣海钦.代谢综合征还是慢性炎症综合征[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1):3-5. [8] 许敏锐,周义红,狄旭东,等.血清谷丙转氨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5):600-6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