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投资理财意识日益增强,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多元化成为必然。文章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特征作出解释,并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对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主观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关于优化居民投资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行为;行为金融学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7年的343元提高到目前的15 781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也不断发展完善,居民理财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学者针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渐渐发现,将传统资产选择理论与经济行为人的有限理性特征相结合,或许能更好地解释金融资产选择行为问题。许多学者创造性地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将有关投资者有限理性、投资者情绪、信任度、预期等行为因素运用到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立足于居民资产选择行为,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阐述居民在金融资产投资选择方面的变化,同时提出一些优化居民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途径,进而为家庭投资者提供决策上的参考,同时也为完善市场规则提供数据支持。

二、研究背景与已有文献

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和决策理论与经典金融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识、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行为金融学否定了传统研究中关于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人的假设,认为投资者存在各种认识偏差、情绪、偏好等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是影响投资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国外关于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起步较早。kelly(1995)提出,居民家庭多数通过基金等方式持有股票,而非直接持有股票,即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有限参与之谜。对于有限参与之谜的解释,现有研究中主要是从投资者偏好、投资者情绪等方面作出相关论证。shefin and statman(1994,2000)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先后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m)和行为资产组合理论(bpt)。hong,kubik and stein(2004)考虑了社会互动,认为家庭在作出资产选择时会受身边其他群体的影响。guiso,sapienza and zingales(2004)用信任来解释家庭的股票投资行为,发现对外界社会、金融机构等信任度高的家庭更情愿投资风险资产。puri and robinson(2005)研究发现对未来持有乐观预期的家庭更多地投资于风险较大的股票。

在国内,行为金融理论在研究金融资产投资选择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李心丹等(2002,2003a,

2003b)从行为金融学角度,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个人投资股市的影响因素。于蓉(2006)考虑到消费者预期、信任度、社会互动、投资者情绪等行为特征对股票市场投资的影响。李涛(2006)采用2004年广东省居民调查数据,发现社会互动和信任同样推动了中国居民参与股市。

从目前国内的实证情况来看,关于居民金融资产的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的理论分析为主,鲜有文献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三、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现状分析及行为金融学解释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以储蓄存款为主,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表现在: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种类在1978年时以储蓄和现金持有为主;现金持有比例已从1978年的45%下降到2011年的12%;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在居民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持续增加,2011年达到35%。理论和经验均表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投资观念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总体上在向多元化格局发展。

(一)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分析

人民银行发布的全国城镇储户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2010年四季度以前,储蓄在居民资产中处于主要地位,但在2010年四季度到2011年二季度之间,居民更多地选择投资于金融产品(股票、基金、债券等),使得投资意向比例一度超过了储蓄。

结合股票市场2009年至2011年的股票指数变化的大体趋势(如图2),不难看出,股票投资意向的变动总是与股市变动不一致。2009年四季度股票指数达到当年最高值,但是居民并没有选择远离金融市场,而是持续投资股市;而当2010年二季度股市下跌,居民却选择回到储蓄而非持续投入股市;2010年四季度至2011年二季度之间,股市经历了之前的稳定涨势后,居民选择大量投资于股市,从而使得居民的投资意愿一度超过了储蓄意愿;而在2011年二季度之后,股市又有所回落时,居民的投资意愿剧减,储蓄再次占据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主导地位。

由此可见,虽然居民金融资产仍然以储蓄为主,但是由于居民收入增加和股市的高回报,使得居民资产大量进入股市。当股市下跌时,居民更倾向于持有储蓄这种低风险的金融资产;而当股市上升时,居民却不能适时地抛出股票赚取收益。

(二)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传统金融学理论的重要基本假设之一便是投资者完全理性,然而现实中投资者往往会由于一些自身因素的限制,不以完全理性的态度作出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有限理性的角度出发,解释了金融市场中特殊现象产生的原因。

1.投资者有限理性

在真正的投资过程中,其决策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未来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以股市为例:在经历长期的牛市行情后人们会产生赌场的钱效应,即赚钱之后更愿意买入风险大的股票;而在经历下跌行情后,投资者会产生尽量返本效应,因此继续投资的冲动不会立即消除。

2.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

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由于对市场新信息的认知偏差或存在惰性思想,对于某些信息产生过激反应或不愿改变原有的投资信念的现象。这些认识偏差在市场信息前景不明朗时尤其明显。当股市上涨时,投资者过度乐观,踊跃进入市场;当股市下跌时又过度悲观,立即立场。

3.社会互动

人们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往往会受到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交流的影响,或者其行为影响其他社会成员,构成行为金融中的社会互动。居民参与投资时的互动方式主要包括:交流投资经验、交换和共享投资信息、有意识地模仿他人的投资行为等。这源于人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在参与股票投资时,人们相互攀比,不甘落后地进入股票市场追求较高收益率,从而出现大量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采取相同的交易方式进行买卖的现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股市高涨时,人们依然继续高价追进。

四、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实证分析

本文的第二部分仅仅从行为金融角度出发,定性解释了居民金融资产选择时的行为特点。在本部分笔者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家庭选择金融资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笔者组织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2012年36月,调查人群为西安市部分居民。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方式,共发放了700份问卷,实收回567份,由于存在误差,最终筛选出427份有效问卷。其中,考察的居民金融资产包括:储蓄、国债、基金、股票、保险、外汇和其他各种资产。由于金融资产包括种类繁多且无法准确度量其风险程度,因此本文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金融资产:储蓄(低风险资产),股票(高

风险资产)。

(一)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持有因素的统计分析

表1从统计的角度分析了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家庭收入因素对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

1.户主性别不同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男性户主和女性户主的共同点是储蓄均占据了家庭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不同点在于女性户主家庭拥有储蓄的比例稍高于男性户主家庭,拥有股票的比例低于男性户主家庭。说明女性户主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金融投资相对保守。

2.户主年龄不同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对于所有年龄段的人来说,持有最多的依旧是储蓄;年龄较小和较大的人群均偏好风险较低的资产,如储蓄,而中青年则偏好风险较高的资产,如股票。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投资者面临的社会分工以及对未来的预期不同,对股票、储蓄等金融资产的参与度也不同,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u型趋势。对于小于30岁的年轻人来说,处于事业起步期,收入相对较低,又面临着买房还贷的压力,预期未来的消费支出可能对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对于3050岁的投资者,往往事业稳定,预期未来收入还将不断上涨,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于是一些风险相对较高的股票、基金等高收益金融产品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对于5060岁的投资者,此时事业有成,也积累了一定的闲余资金和投资经验,因而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股市投资;对于60岁以上的投资者,精力相对有限,且收入不再增长,加之未来养老压力,会回归到选择风险较低的金融资产进行投资。这一结果也在统计意义上对有限参与之谜进行了证实,说明了居民预期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3.户主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总体来看,不同学历家庭金融资产中,储蓄占比仍然最大,但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资产选择方式越倾向于多元化。不同的教育程度,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对金融资产的选择也不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对各种新兴的金融资产还不熟悉,只能将目光集中在风险较低的储蓄资产上;而教育水平高的家庭,拥有较强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更乐意持有收益较高的高风险资产。此外,投资者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金融产品的认知和辨别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成为典型的羊群效应跟随者。

4.家庭收入不同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不同收入的家庭对金融资产的选择中,储蓄资产遥遥领先,尤其在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家庭中,储蓄资产占比最大。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上涨,家庭持有储蓄资产比例不断降低,相应地持有股票资产的比例却不断上升,说明收入越低的人,风险承受能力越低,越偏好于低风险资产,而收入较高的家庭偏好持有高收益的高风险资产。这是因为低收入家庭没有足够的闲余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

可见,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仍然以储蓄为主,投资决策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家庭收入会影响一个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期,进而决定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

(二)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回归分析

上一部分中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本部分将利用log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1.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在借鉴同类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回归模型中假设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结果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家庭投资决策者的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投资者的行为和态度三方面的影响。其中,被访者个人特征包括被访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重点是家庭收入状况;投资者的行为和态度则包括个人投资风险偏好、投资者预期、

信任度以及社会互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上一部分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投资决策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者风险偏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本文中将其归为一类,即投资者的行为和态度。具体变量的选择见表2。

2.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见表3。模型1报告的是居民家庭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家庭是否参与储蓄投资的影响因素有:风险偏好、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对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等的信任度以及社会互动。模型2报告的是居民家庭股票投资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股票资产是相对风险较高的金融资产。其中投资者风险偏好,对未来的预期,对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政府的信任度以及社会互动分别对家庭参与股市投资的行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首先,风险偏好对储蓄投资产生负影响而对股票投资产生正影响,正如传统理论认为,投资者愿意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数量取决于其风险厌恶程度。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比风险偏好型投资者更加不愿持有风险资产。

其次,家庭对未来的预期一定程度地决定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其中,家庭对未来收入和就业的预期与储蓄投资成反比,与股票投资成正比,但是家庭对未来国家经济状况的预期却与储蓄投资成正比,对股票投资无显著影响。这也符合逻辑,对收入和就业形势的预期越消极,表明投资者后期家庭财务、就业情况等不会改善甚至恶化,从而投资者更加偏好于风险更小的储蓄投资。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还不完善,投资者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时通常只着眼于自身承受能力,较少地考虑到国家经济这个大环境,使得投资者对国家经济的预期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无足轻重。

再次,笔者发现,家庭越信任媒体,其投资股票的可能性越小,投资者更加倾向于选择储蓄这种低风险的资产,这可能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监管还不完善,存在着欺诈、内幕交易等行为,媒体对这些侵权行为进行披露较多有关。同时,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却和股票的投资行为正相关,和储蓄投资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投资者缺乏专业理财知识,只能依赖于对金融机构的专业信任作出投资决策。

最后,社会互动对家庭投资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社会互动程度越高,家庭选择股票投资的可能性越小而选择储蓄投资的可能性越大,这说明家庭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容易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羊群效应。

五、结论及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规模和选择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已初步实现了多元化的局面。然而在金融市场中,我们却看到大量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他们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往往会从自身的风险偏好、对未来的预期、信任度以及与社会互动等因素出发,产生投资跟风、市场的钱效应等一系列现象。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对西安市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详细论证了西安市居民金融资产的影响因素。

从样本的统计结果来看,储蓄资产仍然占据西安市居民金融资产中的大部分比例;家庭投资决策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高低均会影响到其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期,进而影响其家庭金融资产的持有结构。

从回归结果来看:投资者风险偏好越高,其持有高风险资产的倾向越高;对未来收入和就业越有信心,越愿意持有高风险资产;对媒体的信任度越低和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越高,其持有高风险金融资产可能性越大;社会互动对投资者持有高风险金融资产具有正向影响。

可见,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旧在于居民自身的行为和态度。针对当前我国居民盲目投资的现象,我们的当务之急在于解决如何从居民角度出发,加强居民理财意识,

完善居民投资环境,规范金融市场业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投资理财教育。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反映了投资者在进行股票等投资时存在短视和跟风等不理性行为,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家庭投资理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家庭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意识和金融投资水平。

2.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投资风险分散的基本策略,但是由于现有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匮乏,使得投资者都将投资目光集中在股票、储蓄、债券等少数金融产品上,造成金融市场的微小波动也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根据客户需求创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便成为广大投资者的迫切需要。

3.加强金融监管,完善资本市场。目前金融市场中的确存在着欺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这些都会降低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信任程度,从而使投资者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投资。因此,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自律水平,尽可能减少市场中的违规行为,以此提高家庭投资的信任度和投资预期,对促进居民多元化投资也是不可或缺的。

金融资产配置 有哪些技巧

金融资产配置有哪些技巧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个人投资者为了满足自身生活和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除了投资房地产以外,越来越注重金融资产的投资和配置。从早期的储蓄、国债、保险到现在的股票、基金、债券、信托计划、外汇、贵金属、期货等,从现金到现金等价物,从货币市场到资本市场,投资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投资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财富机构、P2P模式,具有一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也已经眼花缭乱了。 投资者应当根据家庭的资金实力,按每个家庭流动性管理的需要,评估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于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最终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在投资市场上,投资者需要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投资一直遵循着这样一条“高风险、高收益”准则。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关注的是产品收益,而忽视了金融产品的本质要素:产品的发行体是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是金融机构自营产品还是代理产品,产品的实际投资方向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产品销售机构是否具有法律资格等,这些都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考量的。 一般投资者在做资产配置时首选是把资金存入银行,做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储蓄类产品,作为家庭既安全又流动性最好的资产配置。2015年5月1日,国务院推出了《存款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660号)》,其中第五条明确“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显然银行储蓄也不是绝对安全的金融资产了,投资者需要开始选择安全性高的银行,来分布自己的储蓄存款。 随着银行金融服务的提高,金融市场的活跃,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的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进行金融资产的配置。进入每家银行的官方网站,投资者可以搜索到众多的金融产品,投资者可以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银行的理财产品分为保本理财产品和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收益低于非保本理财产品;银行还获得监管部门认可的代理资格,代理销售保险、基金、代理证券资管计划、信托计划资金收付和推介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品,银行代理的产品都经过一定的准入审批流程,投资者通过银行渠道获取产品信息,直接与发行产品的金融机构签订了法律性文件,明确权利与义务关系,一般都通过银行系统完成投资过程。投资者还可以通过银行渠道投资贵金属。依据国际市场贵金属的价格波动,投资账户贵金属和购买实物贵金属,交易的贵金属品种有黄金、白银和铂金,账户投资有实时交易和挂单交易,实物贵金属的式样也从饰品扩展到礼品,满足了投资者对贵金属的偏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出境旅游和留学,对于外汇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投资者除了使用信用卡来满足消费的需求,也可以依据国际市场汇率的波动,进行外汇投资,按照目前外管局的政策,每人每年换汇额度为等值5万美元。 投资者除了在银行配置金融资产,还可以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投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一行三会批准成立的金融机构,例如: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证券、期货和贵金属交易都通过交易所实现,例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和黄金交易所,每个行业和每种交易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交易规则,投资者很容易地在监管部门官方网站或交易所的官方网站上查到法律法规、操作指南以及代理机构名录,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市场运作体系。

自我剖析—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

自我剖析—职业兴趣、技能和价值观职业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类专业或工作所抱的积极态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职业可能抱有不同的态度;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职业也可能抱有不同的态度。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神贯注、积极热情,富有创造性地努力完成所从事的工作;反之,他即使聪明能干,也可能在本专业或本行业中毫无建树。 然而一个人的职业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个体之间在素质和生活实践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人们的兴趣类型也会表现出很大的个别差异。就拿我来说,我比较热衷于帮助别人,人际交往上更注重和朋友的关系,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等等。这就使我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倾向于找能够满足我亲和需要的工作。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的兴趣爱好以及这对我择业方向的确立,我做了BMTI的人格测试。以下是测试结果分析:我的性格类型倾向为“ISFJ ”(内向实感情感判断) 。沉静,友善,有责任感。能坚定不移地承担责任。做事贯彻始终、不辞劳苦。替人着想,细心;,关心别人的感受,努力创造一个有秩序、和谐的工作和家居环境。 据测试结果显示,我这类型的人忠诚、有奉献精神和同情心,理解别人的感受;意志清醒而有责任心,乐于为人所需;十分务实,喜欢平和谦逊的人;耐心地对待任务的整个阶段,喜欢事情能够清晰明确;而且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所以如果知道自己的行为真正有用时,会对需要完成之事承担责任;具有传统的价值观,十分保守;平和谦

虚、勤奋严肃;温和、圆通,支持朋友和同伴;同时也乐于协助别人,喜欢实际可行地帮助他人,利用个人热情与人交往,在困难中与他人和睦相处;不喜欢表达个人情感,但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的情况和事件都具有强烈的个人反应;关心、保护朋友,愿意为朋友献身,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愿意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测试结果也说明我适合的领域特征不明显,但是较相关的有医护领域、消费类商业、服务业领域。我适合的职业有:内科医生,营养师,图书/档案管理员,顾客服务代表,外科医生,药剂师,医学研究员等等。 而根据我自身的爱好,以及我目前所学的专业来说,把我未来的职业锁定在药剂师上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也比较热衷之类行业。兴趣是我们内心动力和快乐的最终来源,如果我在择业的时候完全不考虑兴趣对职业的影响,为了工作而工作,每日尽是对着对自己来说鼓噪乏味的工作,试问我就怎么热衷于我的职业,怎么在自己的职业中寻求到自己的归属感呢?我们的满足感、幸福感往往来自于从事某种活动,而不是无所事事或单纯的享乐游玩,这也正是工作原本的意义所在。因此,兴趣与工作的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所以我会让我的兴趣和我的职业相吻合。 当然,我也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兴趣,我应该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技能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工作绩效的高低,一个人要是空有一腔对职业的热情而毫无任何本领,那他也将在这个领域被淘汰。对于我来说,我必须在大学四年里把我的专业知识学好,储备更多的技能资产,当然也包括了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等。

中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

货币银行 Financial Industry 2010.04/ZHEJIANG FINANCE 浙江金融过去十年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金融中介迅速发展。与此相对应,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家庭积极参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金融资产的投资。此时,美国金融市场在市场法规完善、机构投资者培育和养老金制度改革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大大提升了金融市场的效率,使大量的家庭金融资产由储蓄等非风险性资产向股票等风险性金融资产转移。家庭金融资产管理的方式也越来越依靠金融中介机构来进行,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呈现规律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随着收入分配主体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家庭金融资产的种类也开始不断增加,股票等风险性金融资产从无到有,在居民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但是,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多元化结构只是出现端倪,尚未形成合理的结构。 一、中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 中美两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非风险性金融资产和风险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的巨大差异、储蓄存款的巨大差异以及股票投资比重和投资方式的差异上。 (一)美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点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消费者金融调查(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CF )数据库是研究美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主要数据来源。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构成(参见表1)表明,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 第一,非风险性金融资产(交易账户、储蓄账户、储蓄性债券和债券)的重要性逐步下降,比重由1992年的35%下降至2007年的20%;以共同基金和退休账户为代表的风险性金融资产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仅两者的比重就由1992年的33.3%上升到2007年的50.5%。 表1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构成 单位:%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SCF 数据库。 第二,共同基金和养老金中延后应税退休账户逐渐成为家庭主要的投资理财工具,美国家庭的金融投资越来越依靠金融中介。1980年,仅有不到6%的美国家庭拥有共同基金,自1990年以后,共同基金占美国 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不断上升,家庭成为共同基金的主要投资者。至 2008年45%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由于家庭投资越来越依靠共同基金等金融中介,家庭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的需求下降,从2004年到 2008年,美国家庭一共购买了2.4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同时卖出价值2.5万亿美元的直接持有股票。 (二)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点 中国居民家庭储蓄存款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其余各项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金融年鉴的金融交易账户资金流量表,从该表得到年度居民金融资产投资增加额数据,然后由此推算出居民持有现金、国债持有量、股票持有量和保险准备金的存量数据。由于居民债券投资以国债为主,对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投资额较小且每年变化额度不大,因此以居民国债持有量来衡量对债券市场的投资。保险准备金是由人寿保险准备金、养老基金的净权益、保险费预付款和未结索赔准备金组成。 表2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构成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金融年鉴(1986-2008),所有数据均为当年价,未做通胀调整。 从我们对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估算的结果来看(参见表2),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情况可以概括为高储蓄下的多元化发展,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非风险性资产(现金、储蓄存款和国债)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很高,历年均超过了80%,风险性资产(股票、保险准备金和外汇存款)比重持续上升,但仍较低,不到20%;第二,在非风险性金融资产中,居民手持现金比重持续下降,储蓄存款比重略有波动,但是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65%以上;第三,在风险性金融资产中,股票 中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 □张海云王聪 资产种类1992年1995年1998年2001年2004年2007年 交易账户17.513.911.411.513.211.0储蓄账户8.0 5.6 4.3 3.1 3.7 4.1储蓄性债券 1.1 1.30.70.70.50.4债券8.4 6.3 4.3 4.6 5.2 4.3股票16.515.622.721.617.617.9共同基金7.612.712.412.214.715.9退休账户25.728.127.628.432.034.6人寿保险折现值 5.97.2 6.4 5.3 3.0 3.2其他托管资产 5.4 5.98.610.68.0 6.5其他金融资产 3.8 3.3 1.7 1.9 2.1 2.1 年份 现金 储蓄存款 国债股票保险准备金 外汇存款 199219.265.7 2.19.20.9 2.9199319.765.5 2.58.00.9 3.3199417.968.4 3.1 6.00.9 3.7199514.872.2 3.9 4.70.9 3.6199613.173.4 5.1 4.20.9 3.3199712.571.5 6.9 4.8 1.2 3.2199811.770.17.7 5.1 1.4 4.0199912.267.58.4 5.3 1.9 4.8200011.964.98.2 6.3 2.9 5.82001 11.265.27.9 6.5 3.6 5.7200210.665.97.1 6.1 5.0 5.3200310.467.1 6.3 5.6 6.2 4.3200410.068.4 5.2 5.47.5 3.520059.769.8 4.5 5.08.6 2.42006 9.6 70.2 4.2 4.7 9.4 2.0 经营管理 33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存款占比超75精编版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存款占比超75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存款占比超75% 家庭金融资产(单位:元) 家庭金融资产构成 和讯银行消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5月13日发布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6.38万元。其中,城市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11.20万元;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3.1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在城乡之间的差异显著,金融资产在家庭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家庭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比例最高,为57.75%;现金其次,占17.93%;股票第三,占15.45%;基金为4.09%;银行理财产品占2.43%。银行存款和现金等无风险资产占比高。 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介绍,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是经过对全国25个省、80个县(市)、320个社区(村),8438份有效样本的科学分析形成的,是我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领域的重大突破。 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提供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家庭金融状况的数据,其中包括: ——家庭储蓄。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 10%的家庭,其储蓄率为60.6%,其储蓄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大量低收入家庭在调查年份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在于没有足够的收入。因此,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减少收入不均。中国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工资增长和GDP増长速度要求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中国的储蓄率。 ——住房资产。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远高于世界平均的60%。其中,城市家庭为85.39%。城市家庭

金融资产考试试题文件

1. 关于金融资产,下列讲法中正确的是( )。 A.衍生工具不能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B.长期股权投资也属于金融资产 C.货币资金不属于金融资产 D.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不属于金融资产 2.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最全然的区不是( )。 A.持有时刻不同 B.投资对象不同 C.投资目的不同 D.投资性质不同

3. 20×8年1月1日,A公司购入甲公司于20×7年1月1日发行的面值为l00万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为6%、每年l2月31日付息的债券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支付购买价款108万元(包括债券利息6万元,交易税费0.2万元)。甲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为( )万元。 A.100 B.101.8 C.102 D.107.8 4. 阳光公司于2010年3月1日从证券市场购入甲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6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每股支付价款13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3元),另支付相关费用5万元,阳光公司取得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5. 甲公司2010年1月1日购入面值为100万元,年利率为4%的A债券;取得时支付价款104万元(含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4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0.5万元,甲公司将该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10年1月5日,收到购买时价款中所含的利息4万元,2010年12月31日,A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06万元,2011年1月5日,收到A债券2010年度的利息4万元;2011年4月20日,甲公司出售A债券售价为108万元。甲

公司从购入到出售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累计损益为()万元。 A.12 B.11.5 C.16 D.15.5 6. 企业购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应为( )。 A.债券面值 B.债券面值加相关交易费用 C.债券公允价值 D.债券公允价值加相关交易费用 7. 企业于20×8年1月1日,支付85 200元(含债券利息)的价款购入面值80 000元、20×6年1月1日发行、票面利率为5%、期限4年、次年1月1日付息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0 ×8年1月1日购入时应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的金额为( )元。 A.5 200 B.4 000 C.2 000 D.1 200 8. 企业持有的下列投资中,投资对象能够是债券而不能是股票的是( )。 A.交易性金融资产 B.持有至到期投资 C.可供出 售金融资产 D.长期股权投资 9. 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成本的摊销应当采纳( )。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 ( )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 Mai;(,2015 (Vo1(29。No(3) 支出增加 n]。资产的变化与消费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 性乜 ,而且 不可预期的资产变动冲击会使得家庭持久收 入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在生命 周期内的消费与储蓄行 为 b]。国内学者主要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两个方面研 究 了资产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如田青 (201 1)认为收入与 习惯是决定居民 消费的主要因素,资产的增加对消费有 正向的促进作用 。然而,易宪容 (2009)提出了高 房价对扩大内需已经产生了挤出效应 ,资产价格的 过度上 涨会使其对消费的作用降低。 b5E2RGbCAP Paiella 等 (2009)指出消费对不同类型资产变 动的反应也是不同 的,通过将家庭资产进行分类, 国内学者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资产变动对家 庭消费 的影响 。解垩 (2012)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 调查的微观数据, 分析了住房资产和金融资产对消 费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资产的消费弹性远 低于住 房资产的消费弹性,而且老年家庭、城镇家庭住房 p1EanqFDPw 的消费弹性分别高于年轻家庭和农村家庭 ]。与他 们的研究结果大致相 同,张五六和赵昕东 (2012) 也认为金融资产对消费支出存在较弱的抑制作 用, 而实物资产虽然长期看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限,但 是短期内有较强的 促进作用随]。 DXDiTa9E3d Modigliani 和 Brumberg(1954)的生命周期假说 认为,消费者在其整 个生命周期中规划其收人与财 产,财产带来的收人作为影响消费的可变因 素 。消 费者通过积累或消耗其财富来平滑生命期内的消费, 当前消费线性 地依赖于当前收人生命期内的平均收入 预期和当前的资产持有量。将家庭收 入划分为劳动收 人和财产收入,得到如下所示的家庭消费函数: RTCrpUDGiT C=aWR+fYL 其中,WR 为财产性收人 ;YL 为劳动收入 ; 参数 a、f 分别表示财产 收入和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 倾向。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资产价格 (房地产价格 与 股票价格)的角度研究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而关 于财产性收入对消费影 响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将根 据以上理论模型,并在测算财产性收人与非财产 性 收入的基础上 ,实证分析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是 否对消费形成了促进 作用。5PCzVD7HxA 二、中国居民收入结构及其与消费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占 GDP 的比例较低 ,通

兴趣与职业选择

你是否做你所爱,爱你所做 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一所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考试结束后,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中国学生在这道9分的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他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后来,他的这位美国同桌写信去向比尔·盖茨请教答案。比尔·盖茨在回信中写了这么一句话: 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兴趣的英文interest,拆开来看是inter-est,以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看,兴趣指人们进入某项活动之后,产生了高峰体验经验。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职业兴趣测验,了解我们的职业兴趣。 假设你有七天假期,打算前往马尔代夫附近一个新开发的岛屿群度假。旅行社的经理向你介绍这个旅游点:“这是我们和当地合作开发的新路路线,一共六个不同风情的岛屿,各有特色。” 了解了六座岛屿的性质后,你觉得在哪些岛上度假最自在扣除来回飞行工一天,你选择在三个岛屿上各停留几天 我最想去的是:_____岛____天 其次是:_____岛____天 最后是:_____岛____天 选择R

金融学05金融资产的种类与特性(参考答案)

第五章金融资产的种类与特性 一、选择题 1、A 2、D 3、B 4、C 5、C 6、C 7、A 8、B 9、D 10、B 11、A 12、A 13、D 14、A 15、C 16、D 17、B 18、B 19、C 20、D 21、D 22、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三、名词解释 1、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用来支付货款和债务的一般等价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金融 资产。 2、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变现的能力。 3、金融资产的可转换性是指一种金融资产可以转换成其它金融资产的能力。 4、金融资产的可逆性指投资于一项金融资产后退出投资换回现金的成本。 5、信用资产是由借贷行为产生而形成的对债务人在未来某个时间收回本金和获取利息收益 的索取权。 6、商业票据是由工商企业发行的无抵押品的短期债务凭证,是对发行企业未来还本付息的 索取权。

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的兴趣在职业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选择职业或岗位时,不仅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还须了解自己的兴趣。有的人对研究自然知识感兴趣;有的人兴趣倾向于情感世界,活跃于人际关系领域;有的人对智力操作感兴趣……不同的职业也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如果硬把他的兴趣转移到书本理论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正是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选择的职业与自己兴趣吻合,那么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就会产生一种动力。如果一个人的兴趣与职业不吻合,那么这个人的工作就始终是被动的,不会有好业绩,更不会有成功的人生。 职业兴趣在人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影响人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开发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探索与创造、增强人的职业适应性和稳定性。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在这方面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

大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评价的途径主要有:兴趣表达、行为观察、知识测验和兴趣测验。 阅读材料:兴趣与就业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职业兴趣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影响职业兴趣的因素所致。以性别角色为例,一般来说,女性长于记忆、运算,直觉思维比较强,言语能力较强,而且感情丰富细腻、耐性好,但力量较弱,人们通常把一些职业划归女性,比如打字员、护士、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纺织工人等;男性长于抽象思维、机械操作,而且敢于冒险,比较理智,有力量,但忍耐性稍差,不够细腻,人们通常把另一些职业划归男性,如技工、建筑工、锅炉工等,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传统,这种传统成为形成职业兴趣差异的一个因素。职业兴趣的差异导致了众多的职业兴趣类型,霍兰德认为可将职业兴趣划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和常规型(Conventional)。每一种类型构想均有相应的操作定义和内容。霍兰德从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观点出发,将职业环境也划分为六种模式,不同的职业兴趣类型有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环境。个人职业兴趣与职业环境特点一致,会导致令人满意的职业决策、职业投入和职业成就,人们终身职业稳定;反之,会导致无法决策、不满意的决策和缺乏成就感,人们现在职业变动。这说明职业兴趣和职业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霍兰德的基本思想是先测量个人的职业兴趣,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特点查找适合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研究_魏先华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研究 魏先华1张越艳1吴卫星2肖帅1 (1.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190;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金融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居民的资产配置问题受到了来自于学术界及政策层面的诸多关注。本文以 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居民家庭的金融 资产配置行为进行了研究,从替代效应、生命周期效应、财富效应以及住房投资的挤出效应等多 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实证结果证明了以上效应在我国均在一 定程度上存在。另外,家庭的资产比收入对金融资产配置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家庭所在区域、居 民对社会的信任度与满意度对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生命周期效应;财富效应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金融行业的日益发展,我国居民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在资产组合中配置金融资产以抵御购买力下降的风险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来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鼓励“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因而,鼓励家庭进行合理积极的金融资产投资,对于优化我国居民家庭的资产组合、优化其收入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的“投资者行为”课题相关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居民家庭资产组合中的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居民家庭资产结构的合理化配置提供微观基础。 文献评述 1、居民家庭投资组合相关理论与实证 (1)生命周期与居民家庭投资组合 生命周期是家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何针对家庭的生命周期特征建立合适的跨期随机投资组合模型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挑战。关于生命周期的实证研究见Yoo[1],Heaton和Lucas[2],Ameriks和Zeldes[3],Bodie 等[4]等。Guiso等[5]对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以及荷兰的家庭资产组合选择的研究都显示,风险资本市场的参与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出“钟型”,与之相对,无风险资产市场的参与比例呈现出“U型”。但是,对于风险资产市场参与者资产组合生命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却没有统一和明显的结论。Bodie等[6]发现劳 收稿日期:2012-02-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043;71331006;70933003);北京奥尔多中心(www.aordo.org)《中国居民风险与风险管理》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魏先华,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越艳,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吴卫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帅,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会会计-第41讲_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负债的分类

第二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重分类 ◇金融资产的分类 ◇金融负债的分类 ◇金融工具的重分类(移入“第四节金融工具的计量”) 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对金融负债进行合理分类。企业对所有金融负债均不得进行重分类。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一)关于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1.业务模式评估 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业务模式决定企业所管理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来源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出售金融资产还是两者兼有。 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应当以企业关键管理人员决定的对金融资产进行管理的特定业务目标为基础确定,应当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得以按照合理预期不会发生的情形为基础确定。 2.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 在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下,企业管理金融资产旨在通过在金融资产存续期内收取合同付款来实现现金流量,而不是通过持有并出售金融资产产生整体回报。 即使企业在金融资产的信风险增加时为减少信用损失而将其出售,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仍然可能是以收取合同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 如果企业能够解释出售的原因并且证明出售并不反映业务模式的改变,出售频率或者出售价值在特定时期内增加不一定与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相矛盾。 【教材例14-1】甲企业购买了一个贷款组合,且该组合中有包含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贷款。如果贷款不能按时偿付,甲企业将通过各类方式尽可能实现合同现金流量,例如通过邮件、电话或其他方法与借款人联系催收。同时,甲企业签订了一项利率互换合同,将贷款组合的利率由浮动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 本例中,甲企业管理该贷款组合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即使甲企业预期无法取全部合同现金流量(部分贷款已发生信用减值),但并不影响其业务模式。此外,该公司签订利率互换合同也不影响贷款组合的业务模式。 3.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 在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下,企业的关键管理人员认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对于实现其管理目标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企业的目标是管理日常流动性需求同时维持特定的收益率,或将金融资产的存续期与相关负债的存续期进行匹配。 【教材例14-2】甲银行持有金融资产组合以满足其每日流动性需求。甲银行为了降低其管理流动性需求的成本,高度关注该金融资产组合的回报。包括收取的合同付款和出售金融资产的利得或损失。 本例中,甲银行管理该金融资产组合的业务模式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 4.其他业务模式 如果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也不是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其目标,该金融资产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关于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金融工具合同约定的、反映相关金融资产经济特征的现金流量属性,企业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应当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相关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的特征)。

中美日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研究

时代经贸 2010 年 12 月 中旬刊 总第190期 中美日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研究 赵 燕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135) 【摘 要】在经济波动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资产价值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是各国家庭不得不直面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对美国、日本和我国家庭实际的金融资产组合配置行为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出各国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和规律,并提出了改善和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家庭储蓄;金融中介 经历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波动,很多家庭开始意识到财富保障的重要性。财富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很容易受到经济起伏的影响,进而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可以满足不同家庭多样的投资需求。居民所持有的家庭资产组合主要包括实物资产(土地、房屋等)和金融资产(现金、储蓄存款、股票、国债、保险和外汇存款)。家庭资产组合理论一直是过去半个世纪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和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本文试图对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家庭实际的金融资产组合配置行为进行比较,并归纳总结出各国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和规律,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我国金融投资工具创新指明方向,并且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当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 (一)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是以储蓄存款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虽然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如果将储蓄存款、现金和国债算作非风险性资产,而将股票、保险和外汇存款视为风险性资产。在中国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中,非风险性资产所占比重超过了80%,风险性资产不超过20%。即使是在储蓄存款“大搬家”、股指最高达到6000多点的2007年,我国家庭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份额两者相加所占的比例也仅为16%。我国城市家庭确实存在十分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而且高收入人群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很明显。这些资金是家庭为自己及其家人未来储备的购买力,所以大部分对市场利率几乎没有弹性。 表1 我国家庭部门的流量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单位:亿元,%) 19982001200420062007现金851(7)874(6)1434(7)2524(7)2741(8) 储蓄存款9257(74)9973(72)15678(74)21284(62)10407(30) 国债1372(11)711(5)-740(-4)410(1)-236(-1) 股票766(6)1114(8)717(3)672(2)2148(6)保险准备金298(2)1156(8)3516(17)4365(13)6221(18)证券投资基金份额1519(4)3438(10)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3416(10)8986(2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0-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 注:从2005年起,中国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的统计指标中增加了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和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两种金融工具类型。 二、美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 Bertaut(2003)和Aizcorbe(2003)根据美国的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认为90%的美国家庭进行不同类型的金融投资,25%的家庭拥有5种以上不同金融资产,持有安全性资产和较安全资产比重较以前没有多大变化,但风险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在上升,持有股票的趋势在不同年龄、收入、教育群体中都有表现。根据美联储2009年发布的消费者金融调查数据库(见表2),可以看到,虽然从2004年到2007年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绝对量在上升,但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下降了1.8个百分点,至33.9%,这一比例从2001年的42.2%水平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各类金融资产的相对份额也有所改变。表2中,美国家庭直接持有股票资产占总金融资产的比例由1998年的22.7%下降到2007年的17.9%(不过,这一比例仍然比中国家庭的要高);债券与其他托管资产所占的百分比有所下降,由退休账户的股份和投资基金组合(Pooled investment funds )比例的上升所抵消。共同基金和退休账户这两类金融资产的比重在2007年达到50.5%。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的投资品种非常发达,房产、基金、股票、债券和外汇等投资方式应有尽有,而对投资大众来说,最普遍的理财方式就是购买共同基金。在共同基金有八十多年年历史的美国市场上,根据美国基金协会的调查,约84%的基金投资者声明其投资目标是为将来退休而进行储蓄金。 表2 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与变化(%) 金融资产类型1998200120042007 交易账户①11.411.413.211可转让定期存单 4.3 3.1 3.7 4.1储蓄债券②7754 债券 4.3 4.5 5.3 4.2 股票22.721.517.617.9投资基金组合(货币市场基金除外)12.412.114.715.9退休账户27.628.93234.6人寿保险账户现金价值 6.4 5.33 3.2其他资产管理账户8.610.58 6.5其他 1.7 1.9 2.1 2.1 总 计100100100100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40.742.235.733.9 资料来源:美联储2009年发布的消费者金融调查数据库(Th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SCF)SCF是由美联储三年一次发起的关于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养老、收入和其他人口特征等的调查。 对于各国居民而言,房屋财富一般占家庭总财富的一个大的组成部分;在2007年,美国居民的房屋财富占家庭总资产的平均水平是31.8%。在2004-07年期间,这一比例整体略有下降。在不同的收入分布中,房屋对于家庭总资产组合的相对重要性的变化很大。一般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房屋财富占家庭总财富的比例变得较小。(资料来源:Th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SCF) 三、日本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 表3 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与变化(单位:兆日元,%) 19982001200420072008金融资产余额1327.71371.11427.11464.51409.3现金30.0(2.2)38.0(2.7)41.7(2.9)43.0(2.9)43.7(3.1)银行存款693.7(52.2)727.3(53.0)730.7(51.2)732.2(49.9)742.7(52.6)股票外证券81.4(6.1)72.2(5.2)73.8(5.1)107.3(7.3)90.2(6.4)股票96.2(7.2)85.3(6.2)133.5(9.3)119.7(8.1)84.5(5.9) 保险、年金准 备金 358.9(27.0)379.0(27.6)382.2(26.7)402.6(27.4)393.3(27.9)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资金循环统计》,http://www.boj.or.jp/theme/research/stat/sj/index.htm 从表3可以看到,日本家庭的金融资产主要集中与银行存款和保险以及年金准备金,两者在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之和甚至接近于80%。日本家庭的资产选择行为模式表明,日本家庭的投资确实是保守的;家庭在金融资产的配置上表现出风险厌恶:家庭过多投资于银行存款和人寿保险。这种资产选择行为模式背后的最主要的经济原因在于:日本在走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后致富之路之后,由政府主导的高经济增长模式日益难以为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在被迫开放市场的同时,实施了一系列政府转型的政策措施,市场风险迅速蔓延,家庭金融资产的安全性面临挑战。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迅速蔓延,引发了日本家

【实用文档】金融工具概述,金融资产的分类

第十四章金融工具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重难点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具的分类、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等。考试题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可单独章节出题(2018年计算题),也可与其他章节(如长期股权投资、差错更正等)结合出综合题(2018年综合题)。 本章基本架构 基本架构(节)能力等级 第1节金融工具概述2 第2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重分类3 第3节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3 第4节金融工具的计量3 第5节金融资产转移3 第6节套期会计3 第7节金融工具的披露2 第一节金融工具概述 知识点框架及历年考情 本节知识点年份/题型考点 1.金融资产---- 2.衍生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提示1】金融工具基于合同(契约)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之上的。非合同的资产和负债不属于金融工具(所有金融工具均由合同确定,非合同权利/义务不是金融工具)。例如,应交所得税是企业按照税收法规规定承担的义务,不是以合同为基础的义务,因此不符合金融工具定义。 【提示2】不是所有金融工具都只能适用金融工具会计(例如,保险合同、长期股权投资等) 一、金融资产(定义) 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其他方的权益工具以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资产: 1.从其他方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例如,企业的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发放的贷款等) 【提示】预付账款不是金融资产,因其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是商品或服务,不是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权利。 2.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例如,企业购入的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等衍生工具)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投资理财意识日益增强,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多元化成为必然。文章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特征作出解释,并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对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主观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关于优化居民投资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行为;行为金融学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7年的343元提高到目前的15 781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也不断发展完善,居民理财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学者针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渐渐发现,将传统资产选择理论与经济行为人的有限理性特征相结合,或许能更好地解释金融资产选择行为问题。许多学者创造性地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将有关投资者有限理性、投资者情绪、信任度、预期等行为因素运用到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立足于居民资产选择行为,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阐述居民在金融资产投资选择方面的变化,同时提出一些优化居民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途径,进而为家庭投资者提供决策上的参考,同时也为完善市场规则提供数据支持。 二、研究背景与已有文献 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和决策理论与经典金融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识、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行为金融学否定了传统研究中关于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人的假设,认为投资者存在各种认识偏差、情绪、偏好等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是影响投资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国外关于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起步较早。kelly(1995)提出,居民家庭多数通过基金等方式持有股票,而非直接持有股票,即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有限参与之谜。对于有限参与之谜的解释,现有研究中主要是从投资者偏好、投资者情绪等方面作出相关论证。shefin and statman(1994,2000)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先后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m)和行为资产组合理论(bpt)。hong,kubik and stein(2004)考虑了社会互动,认为家庭在作出资产选择时会受身边其他群体的影响。guiso,sapienza and zingales(2004)用信任来解释家庭的股票投资行为,发现对外界社会、金融机构等信任度高的家庭更情愿投资风险资产。puri and robinson(2005)研究发现对未来持有乐观预期的家庭更多地投资于风险较大的股票。 在国内,行为金融理论在研究金融资产投资选择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李心丹等(2002,2003a, 2003b)从行为金融学角度,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个人投资股市的影响因素。于蓉(2006)考虑到消费者预期、信任度、社会互动、投资者情绪等行为特征对股票市场投资的影响。李涛(2006)采用2004年广东省居民调查数据,发现社会互动和信任同样推动了中国居民参与股市。 从目前国内的实证情况来看,关于居民金融资产的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的理论分析为主,鲜有文献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三、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现状分析及行为金融学解释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以储蓄存款为主,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表现在: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种类在1978年时以储蓄和现金持有为主;现金持有比例已从1978年的45%下降到2011年的12%;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在居民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持续增加,2011年达到35%。理论和经验均表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投资观念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总体上在向多元化格局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