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浮力第一课时

浮力第一课时

浮力第一课时
浮力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太和县郭庙中心校高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及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浮力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浮力的大小;

三、难点:

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浮力大小。

方法:实验演示、谈话、分组实验探究、归纳、对比等、

四、教具:

教师:铝块、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槽、乒乓球、去底饮料瓶、水等、学生(分组):烧杯、水、弹簧测力计、铝柱、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1、出示“死海不死”的故事,提问:“为什么淹不死他们?是神在保护他们吗?”通过故事导入本节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2、出示浮在水面的船和人,分析受力情况,从而导入浮力,并板书课题“10.1浮力”。

(二)新课教学

1、概念揭示:观察幻灯片“浮力的广泛应用”,师引导生概括概念,符号及单位。

2、浮力的方向:是将一段带有颜色的线将乒乓球与杯底相连接,向杯中注入水,请大家观察细线的现象,再将烧杯倾斜,再次观察细线仍被拉直。结论:浮力方向为:竖直向上。(板书)

3、板书:施力物体:液(气)体

4、浮力的产生:师问: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也许下面这个实验会给大家以答案。

师演示: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2、将瓶盖拧紧,乒乓球瞬间就浮起。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以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为例,结合图示进一步分析一下。

得出结论: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浮力=F 向上—F向下

5、(出示幻灯片)讨论:深入水底的桥墩受到浮力吗?使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6、师提问:乒乓球、木块放在水里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那么会沉入水底的铁块有浮力吗?怎样才能证实,在这里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师边演示边讲解)

测出空气中铝块的重力G;

将其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F;

得出:F浮=G—F(称量法)

7、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学生分工协作是否合理;如何设计表格;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8、展示数据并归纳结论。此处展示学生的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师再归纳。

师生共结本节所学内容。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10.1浮力

1、浮力:

浸在液(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符号:F浮单位:N

3、方向:竖直向上

4、施力物体:液(气)体

5、原理: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即F浮力=F向上—F向下

6、称量法:F浮=G—F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浮力【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浮力的理解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阐述。而科学课程标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理解浮力的产生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水的浮力是水的重要的性质之一在《生活中的水》这一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为接下来学习水的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认识浮力的存在 2、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空气中也存在浮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在小学阶段他们对于水中物体的沉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一定的理性认识在能力基础方面该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理认知方面他们对于新奇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喜欢探究科学现象的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产生 2、理解气液都能产生浮力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以及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在水中压空矿泉水瓶的活动学会用实验感知科学的方法。 2、通过测量浸入水中物体的浮力的实验体会到对比的实验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活动感受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浮力产生的学习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发现科学问题的精神。 2、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和推导以及对于有关浮力知识的科学史学习了解到前人对科学的贡献从而形成努力在科学中求真理的价值观。 2、四、STS 通过对水的浮力的学习联系实际从而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船航行原理从而达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用空矿泉水瓶的实验,以及钩码和弹簧秤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得到浮力的存在。 2、用气垫船的视频使学生们认识,原来空气也是有浮力的,进而推广到气体也是有浮力的。二二二二、、、、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2、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第3节 水的浮力(第4课时)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1.3 水的浮力(第4课时) 教材解读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联系各种自然界的物理现象,通过比较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各种有关物体浮沉方面的事例,认识到实践出真 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重点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 本节是浙教科学八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3节水的浮力第3课时, 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前几节所学知 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了解浮力 的额产生而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其中影响浮力大小 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能为后面学习物体的浮沉,浮力的应用奠定 理论基础。而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 广泛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是中学生走向社 会的必备知识。 教学 准备 投影仪、PPT 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引入: 物体浮沉的条件不但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生活现象,而且在生产、生 活和科研上也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二、讲述: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轮船漂浮在水面上

思考:1.一块钢板放在水里会下沉,但为什么用钢板制造的轮船却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呢? 活动:1.把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面上,观察橡皮泥的浮沉? 橡皮泥将沉入水底 2.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把它放在水面上,观察橡皮泥的浮沉?橡皮泥将能浮在水面上 钢板制成的轮船,由于船体中间很大部分是空的,能够排开比自身体积大得多的水,获得更大的浮力,所以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轮船船体浸入水越深,表明排开的水量越多。 吃水线(吃水线标志),通常指船舶载重线,表明船舶载货后可能的各种吃水程度。标在商船边上的。 轮船的大小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所谓排水量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思考:2. 一艘轮船自重0.7万吨,它的排水量为1.8万吨,则它最多可运载多少货物? 思考:3. 一艘轮船从江河驶入大海后,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排开水的体积如何变化? 从江海驶入大海,都是处在漂浮状态,故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并保持不变。 但由于海水的密度要大于江河水的密度,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 g V排液可知,轮船排开水的体积将减少。 2、潜艇 潜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它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入水下进行机动作战。 活动:1.如右图所示,在玻璃球内装满水,并用橡皮管把它连到针筒上。 2.用针筒将玻璃球内的水抽出,观察玻璃球的运动状况。 3.用针筒把水再次压入玻璃球内,观察玻璃球的运动状况。 你知道了潜艇在水中如何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吗? 改变潜艇自身的重力。 潜艇原理: 当水舱充满水时:潜艇重力大于浮力潜艇下沉 水舱里的水排出:潜艇重力小于浮力潜艇上浮 水舱里留适量的水:潜艇重力等于浮力潜艇悬浮 3、密度计 1.构造:密度计是一根密封的玻璃管,玻璃管下部的玻璃泡内封装有小铅丸或水银,玻 璃管的上部标有刻 度。 2.原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1_3水的浮力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水的浮力》 一、教学内容: 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存在、二力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水的密度、水的压强、浮力的存在以其阿基米德定律的基础上,对物体在液体中浮沉情况的研究,也是对前面学习有关力的知识的大集合。也为第四课时学习浮力的应用的储备知识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简单计算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单一的学习力的知识应该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但是将这么多的力学知识综合起来考虑应用,具有较大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并试着推导出密度层面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2.会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计算 五、设计思路 1.用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在水中的三种不同状态引入,快速切入正题。 然后通过演示实验: 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的实验→对乒乓球在水中的受力分析→乒乓球上浮的原因 鸡蛋在水中的下浮实验→对鸡蛋在水中的受力分析→鸡蛋下沉的原因 引入悬浮的概念→悬浮的原因 总结“力”层面的物体浮沉条件

2.对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的解密,总结“密度”层面的物体浮沉条件。 3.运用对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的解密训练学生有关浮力计算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 1.乒乓球三只(甲:不作任何处理。乙和丙分别有注射器注入体积不同的液体,使乙刚好能悬浮在水中,丙能沉入水底) 2.量筒三个,剪刀、烧杯2只,鸡蛋一只 七、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知识回顾1.习题: 如右图所示,图丙中浸 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 到的浮力为牛, 其方向是 .该 物体的体积为, 该物体的密度 为。量筒中的液体的密度为。 2.要求学生复述阿基米德定律,并说出阿基米德定 律的表达式, 3.强调F浮=ρ液gV排液是阿基米德定律的推导公 式,而非阿基米德定律的表达式。 1.完成习题 2.复述阿基米德定 律及其表达式 3.辨析阿基米德定 律的表达式和它的 推导公式 新题引入 1.演示“乒乓球三兄弟”教师出示三个“乒乓 球”(两个提前已用注射器注入了不同量的盐 水),设置情景,三兄弟去河里游泳,会有什么 情况发生呢?……把球放入水中,结果出现了 不同的情况, 对了,一个“沉底”,一个"潜泳",一个“仰 1.回答观察到的实 验现象:三个乒乓 球,一个下沉、一 个上浮、一个停留 在水中。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浮力 【教材分析】 浮力的理解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阐述。而科学课程标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理解浮力的 水》这一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为接下来学习水的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认识浮力的存在 2、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空气中也存在浮力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产生 2、理解气液都能产生浮力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以及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2 3 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题的精神。 2、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和推导以及对于有关浮力知识的 2、四、STS 而达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用空矿泉水瓶的实验,以及钩码和弹簧秤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得到浮力的存在。2、用气垫船的视频使学

生们认识,原来空气也是有浮力的,进而推广到气体也是有浮力的。二二二二、、、、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2、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评价任务 感知与激疑 (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常见到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现象,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二) 1 2让学生来直接 受到向上的浮力。 学习活动 让学生来直接参与该活 研究水中会下沉的物体的浮力1 数记为N1。2N2。3、比较弹簧测力计读数N1、N2的大小。研究水中会下沉的物体的浮力N1 N2 气体浮力存在的实验教师阐述课本中的实验。 体也会产生浮力。 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 活动四 写着

浮力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太和县郭庙中心校高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及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浮力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浮力的大小; 三、难点: 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浮力大小。 方法:实验演示、谈话、分组实验探究、归纳、对比等、 四、教具: 教师:铝块、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槽、乒乓球、去底饮料瓶、水等、学生(分组):烧杯、水、弹簧测力计、铝柱、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1、出示“死海不死”的故事,提问:“为什么淹不死他们?是神在保护他们吗?”通过故事导入本节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2、出示浮在水面的船和人,分析受力情况,从而导入浮力,并板书课题“10.1浮力”。

(二)新课教学 1、概念揭示:观察幻灯片“浮力的广泛应用”,师引导生概括概念,符号及单位。 2、浮力的方向:是将一段带有颜色的线将乒乓球与杯底相连接,向杯中注入水,请大家观察细线的现象,再将烧杯倾斜,再次观察细线仍被拉直。结论:浮力方向为:竖直向上。(板书) 3、板书:施力物体:液(气)体 4、浮力的产生:师问: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也许下面这个实验会给大家以答案。 师演示: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2、将瓶盖拧紧,乒乓球瞬间就浮起。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以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为例,结合图示进一步分析一下。 得出结论: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浮力=F 向上—F向下 5、(出示幻灯片)讨论:深入水底的桥墩受到浮力吗?使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6、师提问:乒乓球、木块放在水里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那么会沉入水底的铁块有浮力吗?怎样才能证实,在这里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师边演示边讲解) 测出空气中铝块的重力G; 将其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F; 得出:F浮=G—F(称量法) 7、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学生分工协作是否合理;如何设计表格;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8、展示数据并归纳结论。此处展示学生的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师再归纳。 师生共结本节所学内容。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水的浮力》说课稿

《水的浮力》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沉和浮的现象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课文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水的浮力;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水的浮力的应用。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水的浮力。 (2)认识“在水中沉着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第一个实验,让学生感知水的浮力。 (2)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知道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3)联系实际了解水的浮力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说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水的浮力。 说教学难点: 理解“在水中沉着的物体也受到身上的浮力”。

说课堂设计理念: 1、科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 2、通过实验探究引导策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交流,并让学生亲历水的浮力的科学探究过程。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说学法: 1、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通过亲身探索主动寻求真知,自主获取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我们曾经学过“浮和沉”一课,谁能举出三种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三种浮在水面的物体。 (2)这是一块包装用的泡沫塑料,把它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回答后,演示一下。)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关于物体在水中浮和沉的问题。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1)讲述: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一块泡沫塑料,把泡沫塑料放入水槽中,用手向下按一按泡沫塑料,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手有什么感觉?每个同学都试一试。 (2)学生分组实验。

浮力(第一课时)

第十章第1节《浮力》课题第十章第1节浮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 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 教具学具教师: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乒乓球、饮料瓶(去底)、立方体液体压力显示装置 学生(分组):烧杯、水、酒精、浓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上标有等距离的格)、空饮料罐、水桶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展示教学图片 展示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 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 艇、潜水艇等图片。 提出问题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 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 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 力吗? 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 吗? 观察图片并思考 思考生活、生产中的浮 力的实例 对问题进行思考 从有趣的实际问题 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 的研究兴趣 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 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 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 注。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 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 力的各种应用。进而引 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 引出概念演示实验 木块和铁钉在水中受到浮力 提出问题 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 受浮力吗? 观察 观察木块在水中受到浮 力,漂浮在水面上。 思考问题 通过实验得出:铁块在 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 的托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 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 漂浮在水面上 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 移能力。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八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第三课时)》教案 浙教版

课题 水的浮力(第三课 时)课型 新课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教学难点: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 提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 (二)科学探究 一、物体的浮沉 演示:提示同学观察物体在水中运动情况。 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铁块下沉。 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 把装有少量水并用胶盖盖严的小瓶(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用注射器仔细调整瓶内水量或调整装入的细砂,直至可悬浮在水中为止)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悬浮在水中。 学生讨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悬浮的小瓶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力的方向。 教师结合实验,边讲边画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和悬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图,总结出浮沉条件。 让学生观察实验: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动。教师指出,木块漂在水面上时,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板书:

板书:“3.物体的浮沉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教师说明: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在判别物体的沉浮时,常常需要利用以下隐含条件: 若实心物体密度ρ物,液体密度为ρ液。 (1) 。 ,物体将在液体中下沉 时, 当 液 物 F G> >ρ ρ 物体静止时必浸没于 液体底部。 (2) 。 ,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 = 时, = 当 液 物 F G ρ ρ (3) 。 ,物体将在液体中上浮 时, 当 液 物 F G< <ρ ρ 物体静止时必漂浮于 液面。 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把密度计分别放入水中和盐水中 T:为什么将密度计放入不同的液体中,液面所对的位置会不同? S:因为不同的液体密度不同。 注意:密度计的下端装有铅丸或水银;密度计上所标的数值是纯数,这个纯数代表被测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下大上小,刻度不均匀)原理:密度计悬浮在水面上。F=G。 2、关于轮船 T:捏成一团的橡皮泥会沉入水底,而做成空心的橡皮泥却为什么会漂浮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节水的浮力第一课时(学生版)

第3节水的浮力 第1课时阿基米德原理 A聚焦教材课前预习) 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__ __叫浮力。 2.浮力方向:__ __,施力物体:__ _。 3.称重法测浮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把该物体浸入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F=G-F′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gV排,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只与液体的__ __和物体__ __有关,而与物体的__ __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__ __。 B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5.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1-3-1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A.F1B.F2C.F3D.F4 图1-3-1 图1-3-2 6.如图1-3-2所示容器中,底部和侧壁分别有木塞a和b,且a和b在水中的体积相等,则() A.a受到的浮力大 B.a和b受到的浮力相等 C.只有a塞受到的浮力为零 D.a和b塞受到的浮力均为零 7.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值相同,则两物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密度B.体积C.质量D.重力 8.将重为6 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重是5 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B) A.6 N B.5 N C.1 N D.11 N 9.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说课教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说课教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水的浮力》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做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 5 节内容,是继水的压强、水的密度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压强与密度知识的生化和具体化,同时它又为后面学习力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 学习浮力的概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4.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1)由于人们掌握了浮力的知识,从而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制定为: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则为: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二:说学情 当然,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了通过预习,明白浮力的基本概念,对常见的船漂浮在水面、皮球浮在水面、水受到向上的力的现象也较为熟悉。在能力方面,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实验、观察、描述、区别、判断总结能力还较为缺乏,另外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控制力还较弱,针对以上情况,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在课堂上应加于适当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三: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铁块会沉在水中,而铁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同样由铁制成的潜水艇就能潜入水下航行。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死海里,人们却能悠闲地躺在水面上看报。水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现象呢? 生: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怎样?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一下: 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1课时1-5水的浮力(三)

第11课时1.5 水的浮力(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释、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密度计的原理,会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 3.加强对浮力知识的有关计算。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简述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的浮沉情况。 [答] 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来说: (1)当F浮>G物,物体就上浮,最后处于漂浮状态; (2)当F浮=G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3)当F浮ρ物,上浮后漂浮; (2)当ρ液=ρ物,物体悬浮; (3)当ρ液<ρ物,物体将下沉。 2.浸没在液体中的某一物体,如果它所处的深度增加,则它受到液体的 ( A ) A.压强增加,浮力不变 B.压强增加,浮力增加 C. 压强不变,浮力增加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3.如图l一28所示,A、B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木块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 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 C. 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 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4.甲、乙两只小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把它们分别浸在A、B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状态如图1—29所示。若它们受到的浮力是F甲与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为ρA与ρB,则( C ) A.F甲>F乙,ρA>ρB B.F甲ρB D.F甲=F乙,ρA<ρB

[科学探究] 一、实验 将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面上,可观察到橡皮泥下沉到容器底部。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放在水面上,又可观察到橡皮泥将漂浮在水面上。 1.轮船:用钢铁制成空心即可。 其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轮船满载时受到水的浮力,排水量可用吃水线来表示。 2.潜水艇。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 现的。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G>F浮;当G=F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Gρ水,石块投入水中后要下沉,即F浮石F浮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1=ρ水gV排1,F浮2=ρ水gV排2,因此V排1>V排2,即水面要下降一些。 [答] C [例3] 用同一支密度计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1—3l所示,则甲、乙、

八年级科学上册1_3水的浮力教案新版浙教版

课题:1.3水的浮力 教学目标: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物理知识得出的公式比较多,一多学生就感觉摸不到头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公式代表的字母含义要一直强调,先中文再字母的方式。在得出阿基米德定理的时候,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渗透。 2、对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等字的规范表达要强调。实验比较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思考非常重要,如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3、密度计的原理应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来,这样对前面的知识也是种巩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 1、液体的浮力。 船能浮在水面上,但有时候确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确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除了游泳的技巧) 答: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实验】P19,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p20,图1-43,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物块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得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F浮=F-F ‘。(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推广: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2、气体的浮力。

水的浮力教案01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知道浮力的方向与物体漂浮时的大小与重力的关系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为什么物体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会变化 4、通过学生活动,记录弹簧测计读数随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的变化,并会画出曲线图,从而理解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体积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体只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学生体验1] 1.将一个空塑料瓶的瓶盖旋紧,然后把它压入水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将手松开后,观察瓶子运动的情况。 物体在水在会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浮力 探索新知: 一、浮力 下面两个小球静止在水面上,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能按下面的要求画出力的示意图(1)所受到的浮力F 浮 (2)所受到的重力G (3)F 与G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浮 小结: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的受力物体:浮在液体里的物体 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 二、浮力的测量 图片展示这个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吗? [学生体验2] 1、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读出弹簧测力计读数 2、用手向上托起圆柱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情况。 小结: 弹簧测力计读数之所以变小是因为手给物体一个向上托的 力,且F托=F1-F2

[学生活动1] 1、如右图所示,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 力计的读数F1= 牛。 2. 再将物体浸没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牛。 3. 弹簧测力计的两次测量读数发生了变化说明了什 么? 小结: [学生活动2] 1、 利用圆柱体A 与弹簧测力,探究弹簧测力计示数F 和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与 圆柱形物体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 的关系, (1)将圆柱体A 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A 的重力G= 。 (2)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型(高度为4h )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如图所示),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 深度h 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计算出对应有浮力F 浮填入下表中。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中画出F 与h 的关系图像,在图2中画出F 浮与h 的关系图像 图1 图2 3、分表中数据,观察图像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浸没前: (2)浸没后:

水的浮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科教081班郭书涛 【前期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5节第一课时。《科学课程标准》把本节内容归类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介绍、产生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是学生接触浮力的首节课,这是本章继压强之后在力的角度上对水的探索,为以后浮力大小测定和计算打下了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他们对浮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从量的角度去认识浮力,尤其是对公式的学习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我把浮力概念的引入以及牵涉到公式的阿基米德原理作为重点讲解的对象。 三、重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安排,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目标分析】 为了掌握科学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我从4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知道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会利用所学科学原理对相关的历史故事及生活经验加以解释。通过几个小实验的演示感受到浮力确实存在,并且方向向上。通过以前力学知识的回顾,会利用测力工具对浮力定量测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届需要,准备各种教具和实验器材; 2、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自定组长1名,发言人(答题代表)1名; 二、具体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需1课时(45分钟完成),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约3分钟) 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轮船能够在水面上行驶呢?为什么人可以不用任何设备躺在死海海面上呢?”这些小例子非常简单,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答出与浮力有关,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发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3节水的浮力第一课时教与学

第3节水的浮力(一)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所有液体都会对 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事实表明气体也会。 2.阿基米德原理:。由公式__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只跟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二、课堂学习 1.物体在水中的三种状态是什么? 2.手按矿泉水瓶实验能说明什么? 3.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二次称重法(视重法)测浮力的应用条件?(按教材) 4.阿基米德实验的操作步骤?要测量的量有哪些?(按教材) 5.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该如何理解V排液?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如何计算浮力?推导出变形公式。 三、巩固练习 1.人在齐胸深的水中时,会感到轻飘飘的,这是因为 ( ) A.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为零 B.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小了,但不为零 C人在水中受到水对他向上的浮力 D.人在水中受到水对他向下的压力 2.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时,如图甲所示,物重G=_______牛。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图乙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2= 牛。 (3)当物体浸入水中后,如图丙所示。将实验丙与实验甲、乙对照,说明 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实验中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_____牛。 (4)该实验是通过 ____________的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 3.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完成下面四项内容。 (1)如图甲所示,在水桶中装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 按入水中越深(未完全浸没),观察发现水面升得越高,说 明饮料罐排开水的重力越大;同时感受到手对饮料罐向下 的压力也越大,这说明饮料罐受到向上的浮力_______(填 “越大”“越小”或“不变”)。于是同学们猜想:浮力大 小可能跟排开水的重力有关。 (2)如图乙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石块,测得石块 重力为G,把石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则石块所受浮力的表达式为F浮=_______。 (3)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时, 老师提供足够的器材,同学们设计并完成实验,下表是某组 同学记录的数据,请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 4.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 小明同学的一次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铁; (2)将水倒人 溢水杯中; (3)把铁块浸入溢水杯,读出弹簧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b2166552.html,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作者:张桃英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12期 【课题】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水的浮力》三课时浙教版 【课标分析】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浮沉条件 【教材分析】浮力的学习是学生的一个分化点,教学是首先浮力的存在和测量,它是按效果来命名的;其次是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再次是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最后是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把浮力、密度、重力、压强、压力的知识综合运用在一起,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的学习取得成功。 1浮力的存在和测量。对浮力的存在,教科书安排的线索是: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浮力的测量教材是通过活动及图1-43,让学生掌握“称量法”求浮力,为下面阿基米德实验“验证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做好准备。 为了降低知识的难度,教科书不要求学生了解浮力的成因,教学时不必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2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液体和气体都会对侵入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但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阿基米德原理回答了这个问题。 3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对阿基米德定理F浮=G排液=P液gV排液这个公式的理解应注意:(1)公式中p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2)公式中V排液2是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完全浸入,V排液=V物;物体部分浸入,V排液物。(3)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2)、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要统一) 4物体沉浮条件:根据力和运动关系:F浮G上浮;F浮=G悬浮或漂浮 注意: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5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