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浮力(第一课时)

浮力(第一课时)

浮力(第一课时)
浮力(第一课时)

第十章第1节《浮力》课题第十章第1节浮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

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

教具学具教师: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乒乓球、饮料瓶(去底)、立方体液体压力显示装置

学生(分组):烧杯、水、酒精、浓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上标有等距离的格)、空饮料罐、水桶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展示教学图片

展示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

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

艇、潜水艇等图片。

提出问题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

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

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

力吗?

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

吗?

观察图片并思考

思考生活、生产中的浮

力的实例

对问题进行思考

从有趣的实际问题

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

的研究兴趣

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

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

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

注。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

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

力的各种应用。进而引

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

引出概念演示实验

木块和铁钉在水中受到浮力

提出问题

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

受浮力吗?

观察

观察木块在水中受到浮

力,漂浮在水面上。

思考问题

通过实验得出:铁块在

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

的托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

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

漂浮在水面上

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

移能力。

组织学生实验

铁块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板书

一、浮力:

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 符号:F浮

3.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

4.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进行实验并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实验得出有关

浮力概念的相关知识

规范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对浮力

的概念进行总结归纳

有效启发

知识衔接演示实验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

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情境分析

已知:边长为L的立方体位于水

面下h深处

四个侧面所受压力F合=0 N。

观察液体压力显示装置

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压力

而引起的形变

比较物体各表面受到

液体压力及压力和合

力的情况。

利用压强压力的知识

推导得出浮力与物体

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p向上>p向下

∴F向上>F向下

F浮= F向上-F向下

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演示实验

乒乓球实验

实验现象:

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板书

二、浮力的产生

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运用已有知识,推导讨

论,得出结论。

观察,思考,分析实验

分析结论:

在状态1中乒乓球只受

到液体对它向下的压

力;在状态2中乒乓球

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

下的压力,且向上的压

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

生向上的浮力。

所受液体压力的关系。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

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

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

式的多样化。提高分析

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的能力。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

验,分析浮力产生的原

因。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及

体验分析并由此提出

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验

研究规律的压力差。

指导学生做小实验并提问

把空饮料罐用手按入水桶,饮料

罐进入水中越深,手的感觉有什

么变化?你能在此基础上提出

一个什么样的科学问题?

组织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实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

有关。

巡视指导

1.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

2.如何设计表格

3.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

4.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

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1. 探究浮力与浸没后深度的关

深度h/格

重力G/N

弹簧测力计

做实验

体验饮料罐进入水中越

深,手受到的压力越大。

根据实验体验,讨论交

流,得出结论:饮料罐

进入水中越深,浮力越

大。

由此提出新问题:浮力

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分组实验

选择实验器材

设计表格

实验测量、记录数据。

培养学生依据事实提

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

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

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

式的多样化。提高分析

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的能力。

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示数F /N 浮力F 浮/N

实验结论:

浮力大小与浸没水后深度无关。

2. 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实验结论:

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V 排/格 重力G /N 测力计 示数F /N

浮力F 浮/N

ρ液/kg·m 3 重力G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N

浮力F 浮/N

各组自评互评。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交

流,得出结论。

—控制变量的方法。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表格设计、规范操作的能力。

板书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探究浮力与浸没后深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浮力大小与浸没水后深度无关

2. 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实验结论: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结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例题分析

1.浸没在湖水中的物体,随着

浸没深度的增加,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压强增大

B.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增大

C.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差增大

D.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

答案:ABD

2.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铝球,分

别挂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上,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若

挂铁球的示数变为F1,挂铝球的

示数变为F2,则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比较

答案:A

了解压强、压力和浮力

与深度是否有关,什么

关系。

由学生根据重力G=ρVg

判断质量相同的铁球和

铝球的V排大小;进一步

分析得出铁球和铝球所

受浮力大小;最后根据

浮力的测量公式

F浮=G-F得到弹簧测力

计的拉力大小。

使学生正确区分液体

压强、压力和浮力的概

念。

提高学生运用公式综

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化概念拓展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浮力的

知识,主要有三个方面:

1.浮力的概念:包括浮力的定

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

的测量方法、浮力的方向、以及

在液体和气体中都有浮力。

学生讨论小结

学生讨论,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

维2.浮力产生原因: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

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只差。

3.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得出浮力的

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后

液体的深度无关。

除了这些,浮力的大小是否还和其他因素有关呢?如果你想到,不妨自己做实验探究一下。提出新问题和可行的探究方案。

练习与反馈课堂练习

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只有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

体才受到浮力

B.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

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竖直向上浮

C. 只要下沉的物体就不会受

到浮力

D. 浮力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向

上的

2.绳子的下端系着一个铁块,

当铁块浸没在水中后剪断绳子,

铁块下沉的过程中它受到的浮

力将()。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练习与反馈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

识,教师通过练习反馈

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C. 保持不变

D. 变为零答案:

1、B;

2、C

浮力第一课时

第四节浮力(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学习过程】 一、浮力 【问题1】观察图10—27并思考 (1)浸在液体内部和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力; (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力; (3)浮力的方向都是的。 [小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 【问题2】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1)[猜测]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2)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你能通过实验判断浸入水中石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吗?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 a. 采取的实验方法:;b.你观察到的现象是:;c.你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问题3】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称量法测浮力)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找到一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浮力的大小等于。 二、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实验]按照课本图10-29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 (1)从图(b)所示的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发现,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或无)关;物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受到的浮力越。 (2)从图(c)所示的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有或无)关;

(3)从图(d)所示的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有关。 [小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和有关。 【问题5】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呢? [活动]探究浮力的大小 物体重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浮力/N 空桶重力/N 水和桶总重力/N 排开水的重力/N 小石块 薄水袋 木块 [小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即。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可以推导:F浮=G排液= = , 这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和有关。 【典型例题】 〖例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在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 B.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C.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浮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水 〖例2〗一个石块重5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N。由此可知,此石块在液体中 下沉时浮力的作用(填“受到”、“不受到”),此石块排开的液体重N。 〖例3〗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并 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 _N。 (2)根据B、C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 ___。 【课堂检测】 1.弹簧秤下端挂一个物体,将其全部浸入水中,受到有浮力是0.49N,弹簧秤的示数是 0.83N,该物体的物重是_______N,物体的体积是_________m3。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变为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7N B.4N C.3N D.1N (例3)

【物理精品】人教版《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框架图

人教版《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框架图 一.压强: 1.压强: (1):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p=F/S(s物体共同接触的面积) (3):单位:帕斯卡(p a)(4).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 增大压强的方法: F不变,减少S. S不变, 增大 F. (2). 减小压强的方法: F不变,增大S. S不变, 减小 F.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底,壁, 深度,同一深度,液体密度.) 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3.液体压强的大小:(1).公式:p=gh(h---液体自由面到研究点的距离) 4.连通器: (1).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规律:放同一种液体,液面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 (3).应用:船闸,水壶,水位计,水塔,涵洞,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1).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现象:吸盘,吸管,抽水机(活塞式,离心式.) 3.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气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4.大气压的测量:(1).实验:托里拆力实验.粗细,管长,水银多少,倾斜,拔,压 进入气体,外界气压,打孔. 5.大气压的大小(标准大气压):p=1.013X105 p a=76cm汞柱=760mm汞柱 6.大气压的变化:高度(高---气压低,低---气压高.)天气. 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气压低, 沸点低. 气压高, 沸点高.) 8.大气压的测量仪器: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高度计,水银气压计)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流速大, 气体压强小. 2.飞机的升力:(硬币.两张纸) 五.浮力: 1.浮力的原因:上下压力差. 2.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3.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六. 浮力的应用: 1.轮船:大小(排水量m水)由诃到海---浮起一些. 由海到诃---沉下一些.) 2.潜水艇:所受浮力不变, 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 3.气球和飞艇: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浮沉. 4.密度计:测液体密度.刻度上小下大,露出的体积越多, 测液体密度越大.

10.1《浮力》教学设计

10.1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浮力”这一节是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学习这一章内容的基础,是继续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储蓄条件。这一节内容由“浮力”与“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本教材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物体在液体(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并通过运用称重法测量铝块受到的浮力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是,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到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的大小、方向和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液体压强”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过的“二力平衡”有利于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判定浮力的方向。“木块能够浮在水面,铁块却会沉入水中”学生的这一前认知往往让其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这是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之一。 四、教学策略 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认识浮力,提出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猜想。第二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基于这部分的内容特点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演示,呈现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学生提出假设,再有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为学生顺利提出假设提供条件,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演示实验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对跨阶段的、提出假设阶段才能用得到的知识点到为止,以便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能够顺利提出。 在感知浮力的教学过程,如果设计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教学效果可能更为理想。在浮力的方向的教学过程,可以采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浮力的方向,但基于发展学生思维及理性分析能力的考虑,我采用通过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帮助学生判定浮力的方向,当然,也可以将前面提到的演示实验作为验证“浮力”方向的实验进行。 重难点的突破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完成,通过列举“密度大的物体也可以在水面漂浮”的例子,形象的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五、实验器具:碗、鸡蛋、弹簧测力计、矿泉水瓶、水桶、烧杯(8个)、铁块、铝块。 六、教学设计

压强与浮力知识点讲解归纳

压强与浮力知识点归纳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_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___ G_ _G_ F+G G - F F-G F 2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 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 P:帕斯卡(Pa); F:牛顿(N)S;米1 2 3 4(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_______ F(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p 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5x lO5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 5 x 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2 实验过程:在长约1m,—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3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 结论:大气压Pp=760mmHg=76cmHg=1.01 x 105Pa (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5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___________ 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_________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 p V= p 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 p 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 p 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 p 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 g:N/kg ; h: 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 p gh :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6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浮力》公开课设计教案

《浮力》教学设计 一. 教学模式: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 二.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G F 浮>G F 浮=G

三. 教学设计说明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就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1.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能用上的电教设备只有普通投影机,所以只好用电脑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书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演示实验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课开始就对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称)、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作好知识准备。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 ,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 示。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得出水对重物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样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水对这个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来,从而可以得出F 浮=G ―F 示,也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4.讲浮力产生原因时,首先做演示实验2,把自制教具(透明圆筒两端用橡皮膜封住,筒身接入通气管)浸入水中先平放后竖直放置,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圆筒两端橡皮膜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回答现象,然后出示受力分析图,让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这个演示实验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圆筒两个表面的橡皮膜受到压力的情况,再从理论分析,就得出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它们的压力差就是浮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为了巩固浮力产生的原因,提出反问:如果只有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是否有浮力产生呢?带着这个疑问设计了演示实验3(教具自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5.而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去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这样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6.最后是小结和练习巩固相结合,填空题是小结性的题目,而选择题第2、3题是提高类型题目,为下一节课讲阿基米德原理作铺垫。

浮力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太和县郭庙中心校高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及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浮力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浮力的大小; 三、难点: 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浮力大小。 方法:实验演示、谈话、分组实验探究、归纳、对比等、 四、教具: 教师:铝块、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槽、乒乓球、去底饮料瓶、水等、学生(分组):烧杯、水、弹簧测力计、铝柱、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1、出示“死海不死”的故事,提问:“为什么淹不死他们?是神在保护他们吗?”通过故事导入本节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2、出示浮在水面的船和人,分析受力情况,从而导入浮力,并板书课题“10.1浮力”。

(二)新课教学 1、概念揭示:观察幻灯片“浮力的广泛应用”,师引导生概括概念,符号及单位。 2、浮力的方向:是将一段带有颜色的线将乒乓球与杯底相连接,向杯中注入水,请大家观察细线的现象,再将烧杯倾斜,再次观察细线仍被拉直。结论:浮力方向为:竖直向上。(板书) 3、板书:施力物体:液(气)体 4、浮力的产生:师问: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也许下面这个实验会给大家以答案。 师演示: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2、将瓶盖拧紧,乒乓球瞬间就浮起。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以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为例,结合图示进一步分析一下。 得出结论: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浮力=F 向上—F向下 5、(出示幻灯片)讨论:深入水底的桥墩受到浮力吗?使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6、师提问:乒乓球、木块放在水里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那么会沉入水底的铁块有浮力吗?怎样才能证实,在这里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师边演示边讲解) 测出空气中铝块的重力G; 将其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F; 得出:F浮=G—F(称量法) 7、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学生分工协作是否合理;如何设计表格;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8、展示数据并归纳结论。此处展示学生的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师再归纳。 师生共结本节所学内容。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与浮力”的一部分,是浮力部分的起始课。浮力是学生自小就接触到并且相对熟悉的一种力,相关的物理现象并不陌生,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在浮力的学习与运用中,既涉及到前面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压强等有关知识,又是后面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接触浮力之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开始由单一知识点的考核慢慢向复合知识点的综合题型过度,在开始讲课时夯实基础,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浮力知识的另一方面作用,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航海船舶、盐水选种、探空气球、解释潜水病和减压病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 2、教材内容分析 浮力这节内容主要有浮力的存在和浮力的大小两方面内容。浮力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教材中浮力的引入、想想做做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建立浮力的概念和研究浮力的规律,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体验和感悟实验的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教材安排在学习液体压强的基础上结合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密度知识学习和分析物 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学生情况分析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对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有兴趣,如水中漂浮的物体,气球的上飘、游泳等,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往往是片面的,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并且还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就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

浮力(第一课时)

第十章第1节《浮力》课题第十章第1节浮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 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 教具学具教师: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乒乓球、饮料瓶(去底)、立方体液体压力显示装置 学生(分组):烧杯、水、酒精、浓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上标有等距离的格)、空饮料罐、水桶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展示教学图片 展示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 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 艇、潜水艇等图片。 提出问题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 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 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 力吗? 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 吗? 观察图片并思考 思考生活、生产中的浮 力的实例 对问题进行思考 从有趣的实际问题 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 的研究兴趣 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 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 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 注。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 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 力的各种应用。进而引 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 引出概念演示实验 木块和铁钉在水中受到浮力 提出问题 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 受浮力吗? 观察 观察木块在水中受到浮 力,漂浮在水面上。 思考问题 通过实验得出:铁块在 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 的托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 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 漂浮在水面上 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 移能力。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 帕= 76 cm水银柱高。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15.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压强和浮力》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 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节水的浮力第一课时(学生版)

第3节水的浮力 第1课时阿基米德原理 A聚焦教材课前预习) 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__ __叫浮力。 2.浮力方向:__ __,施力物体:__ _。 3.称重法测浮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把该物体浸入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F=G-F′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gV排,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只与液体的__ __和物体__ __有关,而与物体的__ __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__ __。 B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5.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1-3-1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A.F1B.F2C.F3D.F4 图1-3-1 图1-3-2 6.如图1-3-2所示容器中,底部和侧壁分别有木塞a和b,且a和b在水中的体积相等,则() A.a受到的浮力大 B.a和b受到的浮力相等 C.只有a塞受到的浮力为零 D.a和b塞受到的浮力均为零 7.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值相同,则两物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密度B.体积C.质量D.重力 8.将重为6 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重是5 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B) A.6 N B.5 N C.1 N D.11 N 9.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初中物理《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压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4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力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时需用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重力、密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重要知识。所以,本章知识也是初中力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学习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知识较抽象,学生感性经验少,所以应加强实验,如探究液体的压强,了解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划分三个专题:认识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压强及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单位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

系。 难点: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和理解;大气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报告单、一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利用身边常见废旧物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挖掘身边资源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八年级科学上册1_3水的浮力教案新版浙教版

课题:1.3水的浮力 教学目标: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物理知识得出的公式比较多,一多学生就感觉摸不到头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公式代表的字母含义要一直强调,先中文再字母的方式。在得出阿基米德定理的时候,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渗透。 2、对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等字的规范表达要强调。实验比较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思考非常重要,如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3、密度计的原理应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来,这样对前面的知识也是种巩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 1、液体的浮力。 船能浮在水面上,但有时候确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确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除了游泳的技巧) 答: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实验】P19,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p20,图1-43,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物块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得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F浮=F-F ‘。(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推广: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2、气体的浮力。

水的浮力教案01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知道浮力的方向与物体漂浮时的大小与重力的关系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为什么物体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会变化 4、通过学生活动,记录弹簧测计读数随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的变化,并会画出曲线图,从而理解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体积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体只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学生体验1] 1.将一个空塑料瓶的瓶盖旋紧,然后把它压入水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将手松开后,观察瓶子运动的情况。 物体在水在会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浮力 探索新知: 一、浮力 下面两个小球静止在水面上,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能按下面的要求画出力的示意图(1)所受到的浮力F 浮 (2)所受到的重力G (3)F 与G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浮 小结: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的受力物体:浮在液体里的物体 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 二、浮力的测量 图片展示这个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吗? [学生体验2] 1、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读出弹簧测力计读数 2、用手向上托起圆柱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情况。 小结: 弹簧测力计读数之所以变小是因为手给物体一个向上托的 力,且F托=F1-F2

[学生活动1] 1、如右图所示,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 力计的读数F1= 牛。 2. 再将物体浸没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牛。 3. 弹簧测力计的两次测量读数发生了变化说明了什 么? 小结: [学生活动2] 1、 利用圆柱体A 与弹簧测力,探究弹簧测力计示数F 和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与 圆柱形物体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 的关系, (1)将圆柱体A 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A 的重力G= 。 (2)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型(高度为4h )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如图所示),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 深度h 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计算出对应有浮力F 浮填入下表中。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中画出F 与h 的关系图像,在图2中画出F 浮与h 的关系图像 图1 图2 3、分表中数据,观察图像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浸没前: (2)浸没后:

人教版初中中考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含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 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月亮不是光源 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定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光的 镜面反射反射 类型 漫反射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光的光速:c=3×108m/s 直线 小孔成像 传播 特点: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 镜面的距离相等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平面镜 成像 光现象 现象日月食的形成 影子的形成 激光准直 应用 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 规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实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 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 含义: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光的黄、绿、蓝、靛、紫的色光的现象折射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紫外线 特点: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穿透力强 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探测、红外烤箱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强 应用:验钞机、杀菌消毒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的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反射色光决定,色散 透明物体由透过色光决定 颜料的混合:混合色由反射色光决定 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显微镜能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显微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个凸透镜 通过改变的晶状体形状,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戴由凹透镜制 成的近视镜矫正 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戴由凸透镜制眼睛 视力 矫正 凸透镜 透镜 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成的远视镜矫正 f:焦距u:物距v:像距说明 透镜 的作用凸透镜 成像规律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此时u>v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f, 此时u=v f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此时u<v u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课题第十章第1节浮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 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教师: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乒乓球、饮料瓶(去底)、立方体液体压力显示装置 学生(分组):烧杯、水、酒精、浓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上标有等距离的格)、空饮料罐、水桶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展示教学图片观察图片并思考从有趣的实际问题

设情境 引入课题展示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 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 艇、潜水艇等图片。 提出问题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 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 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 力吗? 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 吗? 思考生活、生产中的浮 力的实例 对问题进行思考 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 的研究兴趣 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 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 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 注。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 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 力的各种应用。进而引 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 引出概念演示实验 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 提出问题 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 受浮力吗? 观察 观察木块在水中受到浮 力,漂浮在水面上。 思考问题 通过实验得出:铁块在 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 的托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 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 漂浮在水面上 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 移能力。

水的浮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科教081班郭书涛 【前期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5节第一课时。《科学课程标准》把本节内容归类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介绍、产生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是学生接触浮力的首节课,这是本章继压强之后在力的角度上对水的探索,为以后浮力大小测定和计算打下了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他们对浮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从量的角度去认识浮力,尤其是对公式的学习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我把浮力概念的引入以及牵涉到公式的阿基米德原理作为重点讲解的对象。 三、重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安排,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目标分析】 为了掌握科学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我从4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知道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会利用所学科学原理对相关的历史故事及生活经验加以解释。通过几个小实验的演示感受到浮力确实存在,并且方向向上。通过以前力学知识的回顾,会利用测力工具对浮力定量测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届需要,准备各种教具和实验器材; 2、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自定组长1名,发言人(答题代表)1名; 二、具体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需1课时(45分钟完成),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约3分钟) 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轮船能够在水面上行驶呢?为什么人可以不用任何设备躺在死海海面上呢?”这些小例子非常简单,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答出与浮力有关,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发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F=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1.013×105帕=76cm水银柱高。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15.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3节水的浮力第一课时教与学

第3节水的浮力(一)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所有液体都会对 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事实表明气体也会。 2.阿基米德原理:。由公式__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只跟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二、课堂学习 1.物体在水中的三种状态是什么? 2.手按矿泉水瓶实验能说明什么? 3.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二次称重法(视重法)测浮力的应用条件?(按教材) 4.阿基米德实验的操作步骤?要测量的量有哪些?(按教材) 5.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该如何理解V排液?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如何计算浮力?推导出变形公式。 三、巩固练习 1.人在齐胸深的水中时,会感到轻飘飘的,这是因为 ( ) A.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为零 B.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小了,但不为零 C人在水中受到水对他向上的浮力 D.人在水中受到水对他向下的压力 2.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时,如图甲所示,物重G=_______牛。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图乙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2= 牛。 (3)当物体浸入水中后,如图丙所示。将实验丙与实验甲、乙对照,说明 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实验中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_____牛。 (4)该实验是通过 ____________的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 3.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完成下面四项内容。 (1)如图甲所示,在水桶中装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 按入水中越深(未完全浸没),观察发现水面升得越高,说 明饮料罐排开水的重力越大;同时感受到手对饮料罐向下 的压力也越大,这说明饮料罐受到向上的浮力_______(填 “越大”“越小”或“不变”)。于是同学们猜想:浮力大 小可能跟排开水的重力有关。 (2)如图乙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石块,测得石块 重力为G,把石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则石块所受浮力的表达式为F浮=_______。 (3)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时, 老师提供足够的器材,同学们设计并完成实验,下表是某组 同学记录的数据,请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 4.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 小明同学的一次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铁; (2)将水倒人 溢水杯中; (3)把铁块浸入溢水杯,读出弹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