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

1.1(简答)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信息与数据是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术语。数据是可以记录、通信和识别的符号,它通过有意义的组合来表达现实世界中实体的特征。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数据的含义,而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2.信息系统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

3.信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类型明确,输入是数据,输出是信息,而且输出的信息必定是有用的,即服务于信息系统的目标。

4.信息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技术/行为/社会技术系统方法。

2.1信息系统开发一般采用的方法:生命周期法(是早期信息系统开发一般采用的方法,强调“结构化分析、~设计。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定义为若干个阶段呢,按照瀑布模型,由上而下逐步开发)、原型法(基本思想是在系统开发的初期,在对用户需求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以快速的方法先构造一个可以工作的系统雏形。然后通过对原型系统逐步求精,不断扩充完得到最终的软件系统。)、结构化方法(强调将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以及预期要达到的阶段成果。总体上看,它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分析过程和从底向上的实现过程。)、面向对象方法、构件法、敏捷开发方法。

1.生命周期划分:系统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系统实施与维护(~实施、~维护)等3个时期9个阶段。 3.(单选)可行性研究(解决“做不做”的问题)、需求分析(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系统设计(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系统实施与维护(解决“具体做”的问题) 4.(判/单)瀑布模型(生命周期~或线性顺序~)是由W.Royce于1970年提出。

5.瀑布模型主要包括开发和确认两过程。A.开发过程是严格的下导式过程;B.确认过程是严格的追溯式过程。

6.(名/简)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在系统开发的初期,在对用户需求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以快速的方法先构造一个可以工作的系统原型。不断的更新数据,达到用户的要求。

7.(论述)原型法的过程:基本需求分析(用户/设计者的基本责任是根据系统的输出来清晰地描述自己的基本要求。~和系统/建造者共同负责来规定系统的范围,确定数据的可用性)、开发初始原型系统(是建立一个能运行的交互式应用系统来满足用户/设计者的基本信息。它包括与~的需求及能力相适应的对话,还包括收集~对初始原型反映的设施信息)、用原型系统完善需求(~操作前一步实现的初始原型系统,以便发现需求中存在的问题,获取更进一步的需求描述)、完善原型系统(在新的需求基础上,由系统建造者进一步改进原型系统,直至完成产品。它的目的是修改原型以便纠正哪些~指出不需要的或错误的问题)

8.原型法特点:~引入了迭带的概念;~自始至终强调用户的参与;~可以用来评价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用来建立系统的某个部分;~不排斥传统生命周期法中采用的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工具,它是与传统方法互为补充的方法;~在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描述以及系统实现方法等方面允许有较大的灵活性,用户需求可以不明确,系统功能也可以不完整,对于界面的要求也可以逐步完善。

9.原型法优点:原型系统可作为培训环境;给用户提供机会更改心中原先设想的、不尽合理的最终系统;可低风险开发柔性较大的计算机系统;增加使系统更易维护、对用户更友好的机会;使总的开发费用降低,时间缩短;原型法在得到良好的需求定义方面比传统生命周期法更具有优势。

(多)10.原型法:适用于需求分析与定义规格说明、设计人-机界面、充当同步培训工具、一次性的应用以及低风险引入新科技等情况,而不适应与诸如嵌入式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和科技数值计算等方面。

11.结构化方法:是最早的、最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案。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结构化方法是迄今为止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基本思想:自顶向下、逐步求精;采用模块化技术、分而治之的方法,将系统按功能分解成若干模块;模块内部由顺序、分支、循环基本控制结构组成;应用子程序实现模块化。

12.结构化分析方法的精髓体现: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和抽象。

13.数据字典的组成:数据流、文件(数据存储)、数据项(数据元素)

14.结构是语言:是一种介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人们日常所用的自然语言之间的语言形式。~基本的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和循环,并由外层语法和内层语法两部分组成。

15.(判断)面向对象方法的概念起源于挪威的K.Nyguard;“面向对象”这词是Smalltalk提出的。

16.Coad和Yourdom对对象的定义是:一个对象是一个封装和一个抽像(面向对象=对象+分类+继承+通信)。

~是面对对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基本实体,它既包括属性,也包括作用于属性的行为。~是由属性和行为所

结构成的封闭整体,同时,~是由私有数据及作用于其上的一组操作所构成的。17.(多/简)定义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关联/聚合/继承/依赖/精化关系。

18.(单)极限编程(XP)是敏捷方法中最著名的一个。

3.1(判)信息系统规划目标是制作同组织发展战略的目标相一致的信息系统发展战略目标。

2(简)信息系统规划的步骤:确定规划性质;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战略分析;定义约束条件;明确战略目标;提出未来略图;选择开发方案;提出实施进度;通过规划。 3.~内容: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发展战略与总体结构;当前的能力状况;对影响计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近期发展计划。

4.(简/多)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系统/用户/应用程序/数据的安全性。

5.(多)信息系统规划模型:诺兰的阶级~、三阶段~。信息系统规划常用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数据规划法、组织计划引出法、战略栅格表法、战略目标集转换法、关键成功因素法、目的手段分析法、投资回收法、零点预算法、书费法。

6. 诺兰的阶级模型:在73年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80年扩展分为6个阶段(初始/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阶段)

7. 三阶段模型:由战略计划、组织的信息需求分析和资源分配组成。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是信息系统研究最关键的工作。

8.(简)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一种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方法。a特点:从企业目标开始,然后规定其处理方法,自上而下地推导出信息需求。b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用以支持企业短期的和长期的信息需要,而且,作为整个企业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c基本原则: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的战略应当表达出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信息;~应该经得起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变化;~应是先“自上而下”识别,再“自下而上”设计。d核心:定义企业过程。e基础:定义数据类。f核心:定义信息总体结构:为识别要开发的信息系统及其子系统,要用表达数据对系统所支持的过程之间的关系图来定义出信息总体结构。

9.战略数据规划法:是詹姆斯.马丁提出的以战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简/多)~过程:建立企业模型、确定研究的边界、建立业务活动过程、实体和活动的确定、建立主题数据模型、进行数据的分布分析。 10.(单)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可翻译为:“企业资源计划”。

4.1数据模型:设计方法有关系方法、层次方法、网络方法3种。 2.信息系统建模过程:思路,一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二是自底向下、综合集成思想。(可行性分析与调查、需求分析、设计精化、设计实现、测试、部署与实施) 3.数据流图(DFD):基本元素包括处理、数据流、实体以及数据存储。 4.(简)绘制数据流图:对于一个大型复杂的系统,通常采用层次或自顶向下分解的方法,构成分层的DFD;在构造DFD 时,通常采用“由外向里、由顶向下”的绘图方式;采用由外向里绘制DFD,应先画出系统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也就是先决定系统的范围,然后再考虑系统的内部。

5.(多/简)对象分析(OOA):过程包括,对象/结构/主题/属性认定。

5.1磁盘阵列(RAID),~0与~1的区别:RAID 0将同一阵列的多个磁盘视为单一的虚拟磁盘,其数据时以分段的方式顺序存放在你磁盘阵列中;RAID 1是使用磁盘镜像的磁盘阵列技术。 2.(论)怎么构建网络平台: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实际上就是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组成的有机整体;网络拓扑有总线/环/星/树形;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NETBEUI协议和IPX/SPX协议;网络硬件是组成网络基本部件,主要包括哦网络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网卡、网络线缆、光纤、收发器、无线收发设备;网络软件有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网络管理~、应用~、工具~、支持~等,正确的选择能够相互配合、完成网络系统需求功能的软件组合是网络建设的关键。 3.局域网(LAN):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连成的计算机组。 4.网桥:将一个LAN段与另一个LAN段连接起来的网络设备。 5.广域网:是通过远程通信信道以及路由器、交换机、网关吧若干个局域网或单机连接在I一起的网络,其地域范围在1Km以上。

6.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交换机是工作在链路层的网络设备;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

7.应用软件的开发方式: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咨询开发和外购软件。~原则:自顶向下的~、划分版本的~、标准化~、程序设计通用化、程序的易维护性、程序的可靠性。开发方式:指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方式。

8.(论)如何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A需要同时考虑其组织和技术体系以及管理过程的性质,而不是单纯地根据信息系统本身去制定;B安全保护方式,由技术保护和管理保护两大类方式构

成;C安全并非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分析完善的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实施—反馈—维护过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整体网络安全体系设计和实施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涉及了安全需求分析、~层次分析、~产品选型、~等级设计、~模型设计、~体系实施、~系统运行测试、~管理、~升级、~培训教育、~紧急响应等;D防火墙原意是火灾蔓延的一堵墙,但在这里它是进行网络信息全权防范组件的总称,是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是网络总体安全策略的一部分。~功能:在逻辑上是一个隔离器、过滤器和监视器。

9.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举例)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安全服务区。

6.1(判)测试只能证明程序有错,不能保证程序无错。成功的测试是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 2.Davie提出了测试原则:所有的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应该在测试工作真正开始的较长时间之前就进行测试计划;Pareto原则应用于软件测试;测试应该从“小规模”开始,逐步转向“大规模”;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应该有独立的第三方来构造测试;穷举测试时不可能的。 3.可测试性(软件)特征: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可控制性、稳定性、以理解性。 4.服务器测试:(方法)鉴于服务器在信息系统中所担负的角色,因而对一台服务器主要是对其服务端能力进行测试;在性能测试方面可使用软件测试方法,主要分为文件性能测试、数据库性能测试与Web性能测试三个方面;服务器的测试除了考虑定量的性能指标之外,还应将可扩展性、可用性、可管理性等功能配置指标以及价格因素考虑在内,以全面考虑服务器的整体性能指标。 5.网络平台测试:网络测试主要包括电缆测试、传输信道测试和网络测试。电缆测试包括电缆的验证和认证测试,验证测试是测试电缆的基本安装情况;传输信道测试主要是测试传输信息的频谱带宽、传输速率、误码率等参数;网络测试包括网络规程验证、性能检测、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等。 6.怎样对应用软件进行测试?已经知道了产品应该具有的功能,可以通过测试来检验每个功能都能正常使用——黑盒测试;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来检验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白盒测试。

7.(单/多)系统测试的方法的分类:按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试系统的角度来分,静态/动态测试;按测试是否针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算法的角度来分,黑盒/白盒测试;按软件测试的手段来分,手工/自动测试;按测试过程来划分,单元/集成/确认/综合测试。

8.(单/判)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

9.软件测试过程:单元/集成/确认/综合测试.

7.1系统转换的方式:直接/并行/分段切换。 2.信息系统的维护:系统维护就是在系统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系统的过程。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称为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占全部维护活动的50%~66%,改正性维护占17%~21%,适应性维护占18%~25%,其它维护活动占有4%左右。 3.信息系统的维护过程:必须建立一个维护组织,确定报告和评价的过程;而且必须为每个维护要求规定一个标准化的事件序列,形成维护报告;还应该建立一个适用于维护活动的记录保管过程;最后规定复审标准,评价维护活动。 4. 信息系统的可维护性: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和改进系统的难易程度。提高可维护性是支配系统工程方法论所有步骤的关键目标。 5.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 6.软件与硬件可靠性之间主要存在的区别:A最明显的是硬件有老化损耗现象,硬件失效是物理故障,是器件物理变化的必然结果,有浴盆曲线现象;软件不发生变化,没有磨损现象,有陈旧落后的问题,没有浴盆曲线现象;B硬件可靠性的决定因素是时间,受设计、生产、运用的所有过程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决定因素是与输入数据有关的软件差错,是输入数据和程序内部状态的函数,更多的决定于人;C硬件的纠错维护可通过修复或更换失效的系统重新恢复功能,软件只有通过重新设计;D 对硬件可采用预防性维护技术预防故障,采用断开失效部件的办法诊断故障,而软件则不能采用这技术;E事先估计可靠测试和可靠性的逐步增长等技术对软件和硬件有不同意义;F为提高硬件可靠性可采用冗余技术,而同一软件的冗余不能提高可靠性。7.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需求分析定义错误;设计错误;编码错误;测试错误;文档错误。8.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和技术:建立可靠性为核心的质量标准;选择开发方法;软件重用。

8.1系统集成的基础原则:开放性、结构化、先进性、主流化。~方法:开展全面的调研工作;深入研究目标系统的特点;制定总体集成方案。 3.数据集成:是将参与数据的有关信息在逻辑上集成为一个属于异构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概念模式,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地。(基本数据集成、多级视图集成、模式集成、多粒度数据及财) 4.数据仓库: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经营管理中决策制

定过程。~组织方式:虚拟存储方式、基于关系表的存储、多维数据库存储方式。

9.1项目定义: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特定目标的一次任务。~特征:单件性;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具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具有特定的目标。项目管理基本内容:项目定义;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项目结束。项目管理特点:技术目标;完成期限;预算。 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阶段划分:立项与可行性研究;项目实施管理。~基本内容:任务分解、计划安排、项目经费管理、项目审计与控制、项目风险管理。 3..信息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是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质量管理和.信息系统运行过程的质量管理,还涉及组织机构中各类层次人员的职责和职能。.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必须对此作全面的考虑。 4.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的组织职能:进行系统的质量控制,组织保障是最基本的要求,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的组织职能可分为3个层次考虑,即组织机构尚层管理者的职责、信息系统管理者的职责和系统用户的职责。 5.项目开发的质量控制:是整个信息系统质量保证的关键,而且在系统开放初期的质量管理更为重要。~内容:确保获得完整正确的需求;在开发的每一阶段,要修整一下以进行充分审查并确保该部分工作与系统相协调;制定质量控制的程序开发规范;常规的安装调试;事后审计评价。 6.项目开发策略:线性/线性迭代/原型/复合法。

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情况

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情况 一、已使用的数字资源 目前图书馆共拥有各类数据库131种,子库337个。其中,外文数据库76种、中文数据库55种,包括利用率较高的以下9类: (1)SCI、SSCI、EI、Scopus为代表的大型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2)ESI、InCites为代表的分析型数据库 (3)AIAA、Jane’s军事装备与技术情报中心等具有“三航”和国防特色的数据库 (4)Elsevier、Springer-SLCC、Wiley等为代表的世界出版公综合型全文期刊数据库 (5)Springer-eBook为代表的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 (6)PQDD欧美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ACM、ACS、ASME、IOP、SPIE等专业期刊、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8)清华同方、万方学术期刊及国内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中国名校精品课教育视频资源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视频数据库二、各类型数字资源分布情况 2016年各类型数字资源种数分布比例图

三、已使用数字资源列表 外文综合数据库 分 类数据库名称涵盖的学科领域文献类型 综合数据库CUP剑桥大学出版社 全文期刊数据库 物理学、材料学、生命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地球与大气科学、 农学、天文学、心理学、地域研究、语言学、政治学、经济学、法 律、历史、医学等。 期刊 EBSCO ASP综合学科参 考类全文期刊数据库 社会科学、教育、法律、医学、语言学、人文、工程技术、工商经 济、信息科技、通讯传播、生物科学、教育、公共管理、社会科学、 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法律、军事、等学术研究领域。 期刊 Emerald 全文期刊数 据库 自动化、工程计算、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制造与封装、管理学。期刊Nature数据库 我校购买了7 种期刊:Nature周刊、Nature Materials、Nature Nonatechnology、Nature Physics、Nature Chemistry、Nature Energy、 Nature Photonics、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各 个研究领域。 期刊 OUP牛津大学出版社 现刊数据库 医学、生命科学、数学和物理学、法律、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期刊SAGE学术期刊数据库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科学、数学与统计学、生命科学、医学、 健康护理、食品科学、纺织、经管、商业管理、公共管理、组织学、 研究方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传媒、社会学、政治和国际关 系、犯罪学、城市研究与规划、语言文学及文化研究、地理、环境 科学等。 期刊Science Online 数据库 生命科学及医学、各基础自然科学、工程学,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 学。 期刊Science Direct Elsevier 全文期刊数据库 物理学与工程、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期刊Springer-SLCC Springer 全文期刊数据库 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医学、法律、行为科学、经济学、生物学 和医学。 期刊Taylor & Francis ST全文 期刊数据库 环境与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计算及技术、物理学和数学。期刊Wiley-Blackwell全文期 刊数据库 化学、物理、工程、商业、经济、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人 类学等。 期刊 CSA 英国剑桥科学文 摘数据库 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地震工程、 工程新技术、航空与航天、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电信、电子、物理 学。 文摘

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类型

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 现在,世界上的知识总合每3~5年就翻一番,lnternet几乎正在成为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这样就出现了信息时代的一个最紧迫的问题:如何正确地利用这一功能强大的资源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并尽量避免信息过载。 由于种种原因,在教育领域中这个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因为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方式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在将来能够熟练运用这种新的资源。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由于lnternet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比较复杂,教师在把它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方面缺乏经验,不清楚通过网络究竟能够获得多少信息。另外,尽管年级较低的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不能判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价值;而年级较高的学生和教师一样,可能具备了必要的背景知识,但是缺乏运用Internet的经验。这样就产生了3方面问题: (l)Internet上的哪些资源可以用于教育的目的? (2)如何才能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 (3)怎样确认所获资源的可用性? 一、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 尽管相对于Internet上的所有信息,教育信息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相对我们的需要来说已经是足够多了。面对这么多的教育信息资源,为了便于查找,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我们把网上教育信息资源划分成下列8大类: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电子百科、教育网站、虚拟软件库和电子论坛,如图2-3-9所示。下面简要地介绍每一类资源的特点、内容、质量及对不同任务的适用性和使用费用。 (一)电子书籍 现在网上电子书籍的类型主要是那些名家的经典著作,如莎士比亚的著作。中文电子书也不在少数,如北极星书库(hltp://https://www.sodocs.net/doc/5d9473600.html,)收集有数千种中文书籍。 目前,使用网上的电子书籍通常是免费的。然而,随着读者越来越多地利用网上资源以及相应的有关版权法修改的问题,预计将来有可能实行收费制度。事实上,国外正在形成网上电子书出版业。

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镇安县职教中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为加快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步伐,创新教学内容,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组织师资力量,进行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制作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课程教学、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高质量数字化课程资源,以满足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特制定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根据镇安县职教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规划建设的3门精品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建设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省内具有示范作用的实用和优质的教学与培训资源。带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并力争成为全市规模最大,使用率最高的教学资源库。 拟用 2年时间初步建成3门课程教学资源,其中,2013年底完成1门,2014年5月前完成2门。 二、建设方式 根据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资源建设的流程,将教师 陕西省镇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

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资源,结合技术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及表现形式。以学校与专业数字软件企业合作的方式,按照“三同时”的原则,从三个方面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1、以数据库为支撑,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 通过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使用和上传资源,并自主组织学习效果的测试与评价,实现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建立普适性多媒体教学资源。 组织建设队伍,共同设计和研发特色鲜明、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程文件、知识点素材库、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力争2年内建成3门课程资源。 3、以持续更新的方式,建设信息化环境。 及时充实并更新多媒体课堂教学设备,建设可以远程控制与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建设高效优质的网络教学环境,加快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力争两年内做到,每个教室有线入网,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率提高到90%以上。全面实现教学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步骤 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将资源的具体内容划分给教师,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步骤如下: 1、内容规划:确定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学科内容编写教师构思课程的章节内容框架、素材结构框架,搜集和整理原始素材。主要成果文件为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制度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构建完善的教与学网络环境,建设具有我区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并规范建设罗湖教育网上的教学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开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学科网站建设与运行要求 学科网站的建设要与学科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以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为核心力量,以收集、加工整理和再编辑修改等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建设积累与学科课程教与学有关的资源。具体要求如下: 1、各学科网站由区教育研究中心各学科教研员牵头组织,组建队伍体系,各学校要大力支持被选入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有关工作。 2、学科网站统一采用局教育信息中心开发的框架式内核技术平台,便于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维护管理,要求统一链接在罗湖教育信息网主页。 3、学科网站栏目设置要有利于学科教师教学交流,并引领教改的新方向。 4、各学科网站要落实专人承担超级管理员职责,各栏目也可落实专人负责和维护运行,学科教师都有上传和使用资源的权利和义务,鼓励全区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建设并使用网站资源。 5、学科网站要建立长久日常运行的人员机制,每周有新的资源及教改信息发布。 6、课程资源应按年级、主题、章节等模块划分,逐步实现全系列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等在学科网站上共享。 7、以收集、加工、整理和再编辑修改等多种途径积累资源,要以形成全学科、适用于各年级的体系资源为建设目标。 8、鼓励原创资源的开发,对提供原创资源优秀者实行奖励机制。 9、上传的资源标识清楚(名称、创建者/出版者、内容介绍、类型),尽可能按照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元数据资源规范编码整理资源。 二、学校特色资源库及专题学习网站建设要求 每一所中小学校都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的资源积累,对已有的教育资源内容进行整理、加工,按照资源建设标准进行分类、编目入库。具体要求如下: 1、学校的各类资源统一挂接于学校网站,学校网站统一链接到罗湖教育网,实行资源共享。 2、学校要努力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资源库和专题学习网站,如围绕校本课程改革、校本培训和特色教育等主题,建设有特色的专题资源。 3、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教育及其他学科专题研究,充分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资源积累。

档案信息化建设 论文 版权所有 请勿抄袭

档案信息化的任务与问题研究 摘要:档案信息化是当前档案专业的热门话题,随着档案规模的扩大,档案信息量剧增,传统的手工管理和单纯的实体管理模式己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建立档案信息网,将档案的实体管理上升为更高层次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真正的做到方便、准确、快捷。全面提供各种档案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满足需求。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原则任务问题 2010年的今天,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与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心也开始向信息化、现代化转移,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已经将信息化建设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内容。档案工作必须尽快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研究档案信息化,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档案信息化,才能了解其现在面临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对策和方法。 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档案部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它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原则:规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有两个不同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技术还不成熟且不经济;数字化的对象问题;合作问题。 第二、档案网站建设,它是指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上建立的站点,它一般是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 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 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 培训课题培训内容培训要求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1.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2.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三大好处 3.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几大误区 4.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了解 多媒体教学发展史1.多媒体教学的起点之一:视听教学阶段 2.多媒体教学的起点之二:计算机辅助教 学 了解 教学动画的制作1、初步认识Flash 2、Flash的工作界面 3、Flash操作跟使用 4、常用的绘制工具的使用 5、flash动画中的帧 6、补间动画 7、逐帧动画 8、元件 9、引导动画 10、遮罩动画 11、flash动画中的图层 12、按钮的调用 重点 教学视频制作与教学注意事项1.三分屏教学课件的样式 2.制作要求 3.注意事项 重点 精品课程的使用与教学管理精品课程的使用 注册课程主页 登陆主页 管理发布课程主页资料 发布教学队伍信息 添加课程信息 添加教学资源 添加教学录像 教学管理 计划管理 教学目标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 质量管理 教师管理 掌握

学生管理 教学档案管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现代化应用1、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学习资源,学生通 过查找、利用、分析、评价资源,达到 利用资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境,激 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 3、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学习工具,是学生 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 问题和构建知识的学习工具。 4、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贯穿教学过程始 终的学习支持。 了解 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最常见到的误用现象1.多媒体演示实验给人的真实感差,很多 学生在观看之后,跟看电视剧似的,没 有真实感。 2.认为网络资源都是正确的,不加筛选, 拿来就用,忽视了科学性。 3.课堂容量太大,进行得太快,学生跟不 上,上课有些像走过场。 4.有些教师过于依赖课件、媒体,甚至整 节课只是演示、演播,缺乏师生互动。 5.音视频、图片、文字等花哨的形式会导 致学生注意力的迁移,很难判断本堂 课的重点和难点。 6.滥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使学生缺乏自我 思考的时间。 掌握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的教学指导序号培训课题 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 研究范围 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 研究目标与内容 5 研究方法与步骤 6 课题成果形式 7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参引格式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参引格式 新知识、新成果的出现不可能不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教育界是保存、组织、传递和发展人类知识和成果的中坚力量,所以教职员工和学生需要经常性参考借鉴他人成果为自己的授课、学习、科研等活动服务,特别是在发表学术研究成果,撰写科研论文时,需要经常参考和引用他人的文字、图象等诸多材料。过去这些材料主要以印刷品为媒介,比较固定,容易确认和记录。但在因特网上,信息资料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处于自由游动独立存在的状态,来来去去,网址也经常发生变动。所以参引网上信息资源有一些不同于印刷文献的特定的格式。 众所周知,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几种,主要的通讯协议包括E-mail、FTP、WWW、Telnet、Gopher、Newsgroup等。此外,光盘(CD-Rom)也能够提供丰富的从网络上下载的信息。这些信息资源从信息本身的角度而言,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和在纸张上出现没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对原先是以印刷品的形式出现,后来才登入网页的期刊杂志、书籍手册、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引用时区别不大。 对绝大多数印刷文献而言,引用时的格式基本相同,只是在表述时次序略有不同而已,基本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文章或作品题目、出版地点、出版者名称、出版日期、引文出处、页码等。有些引用还会注明出版的媒体。而对于网上资源来说,有些内容不再存在,或者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例如:作者姓名在因特网上可能只是作者的登录名或者化名;文章题目可能是文件名;出版地点换成了协议(protocol)或网址;至于出版时间(指网页上作者所写的日期),能够确认的或许只是它被使用的的那个时段;在因特网上,不管文件长短,一个网址往往只有一页,所以不可能象印刷文献一样标明页码;并且由于绝大多数网络浏览器、文字处理软件、文件编辑程序都提供查询某个字或某个词组,因而在数字化文献中标明某一注解的确切出处则显得多余。 在印刷文献中,参考书目、注释或文中注释通常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日期、参考文献页码。在数字化文献中,这些信息可能消失。例如:在电子文献中注释通常只有作者的名字,如果不清楚作者姓名,只注明文件名称。对科学文献而言,如果没有具体出版日期,文献的上网日期或进入该网页的日期应该注明。 在注明印刷文献中的引文时,如果同一文献出现多次,没有必要重复作者姓名,只需注明引文页码。但在电子文献中,因为没有页码,有的只是虚杠,所以重复作者名字恐怕是唯一可以指明注释确切出处的方法。 目前信息大国美国比较认同的是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提出的MLA格式和美国心理学会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提出的APA格式。MLA格式一般用于文学作品,而APA格式则被广泛用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及医学界等。 在电子文献中罗列参考文献从格式上讲和印刷文献没有很大不同,只是改动或增加了一些内容,其基本格式如下(以APA格式为参考):

最新教学资源库建设及方案(1)教学教材

兴华中学关于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 实施方案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是学校快速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径。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资源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质量和丰富的各类教育资源库建设是信息技术教育中软件建设的核心,它能满足教育教学及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社会化和主体化。因此,我校特制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努力加强学校网络资库建设为依托,实现德育教育活动网络化,教育活动信息化,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共同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打造“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小班化、高质量具有特色的示范性学校”, 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发展创新的原则,关注资源、关注绩效、关注道德,充分发挥资源库建设的实用价值,做到快速有效,为两支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师生的德格和才格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技术支持:** 资料审核:** 三、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及分类:

1、意义: 随着Internet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它以更具人性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的信息化的飞速前进。学校资源的建设,为教育教学现代化搭起了有利的平台,然而,学校网络资源库具有因特网上资源库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商品化的资源库无法提供学校个性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在校园网中自建资源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对学校更快的发展搭建了有利平台。 2、分类: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2)、试题库 (3)、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可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到本地计算机上来运行。 (4)、案例 (5)、文献资料,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6)、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7)、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 上传日期:2005-06-27 阅读次数:4431 (档发[2005]1号)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高度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档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社会各界察往知来的原始凭证,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档案事业在新时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多年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面对国家各项事业对档案信息需求的日益迫切和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数字档案信息在收集、传输、发布、提供利用过程中的保存、保密、保真等安全保障工作水平还不高。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管理能力和

开发利用水平。 二、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三)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以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促进档案事业在新时期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四)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统筹协调、需求导向、创新开放、确保安全的总体要求,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保障安全、公开信息与保守秘密、开发利用与规范管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因地制宜,分步推进,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协调发展。 (五)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党和国家关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力度,全面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加强多形式多层次共享平台建设,推进服务机制创新,促进公开档案信息资源广泛利用和深度开发,推进控制使用档案信息资源在规定范围内合理使用;加强档案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开放历史档案以及政府公开信息和现行文件的利用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优化保障环境,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三、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 (六)丰富和优化馆(室)藏。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室要努力提高档案整理质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 一、指导思想 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门户网站,在网络化管理、学科整合、信息化推进、过程性评价等方面不断努力探索,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建设规划 建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教学改革的技术支撑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开辟学校特色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质提高、社区教育结合的信息化通道,在研究、开发、建设与应用等方面下功夫,全面开展高起点、重规划、重效益的数字化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整合各年级、各专业、各学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搭建多层次、智能化的开放式教育平台,逐步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符合本校实际的资源库。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情况 (一)成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领导小组 组织召开教学主任、科研实训主任、教研组长、学科骨干、中层以上干部联席会议,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校长为副组长,其他联席会议人员组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制定适合本校校情的学校数字化建设方案。 (二)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1 .现状分析:

网络建设是数字化工程的核心,它的建设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我校全部办公室和教室通过校园网已联接互联网,现在学校校园网络运作基本正常。因此,完善我校网站管理平台为中心的网络化信息资源成为接下去数字化工作的重点,我们不仅要抓紧落实全校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而且要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 2 .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者和开发者,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信息素养的水平将制约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师生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信息素养的培训。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目标,立足教育部新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技术带动教育思想改革,以新型教学理念带动技术创新与教法改革。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具有实效性。 (三)充实资源库 1 .资源类型 ( 1 )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 2 )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 ( 3 )课件与网络课件: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到本地计算机上来运行。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技函〔2012〕70号)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印发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电馆〔2013〕40号)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体要求,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工作,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结合我市实际,在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建立鄂尔多斯数字教育云平台,在网络化管理、学科整合、自主学习、信息化推进、过程性评价等,不断努力探索,为努力推进我市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面,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服务,探索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集约化发展,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资源和服务,构建本地化网络条件下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探索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区域教育信息

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益,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三、区域试点工作内容 (一)建设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系统。通过软、硬件建设,利用网络视频互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具备远程视频互动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育视频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能力,为区域的网络教研、教师网络研修、精品课程网络直播、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应用活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录播系统的建设,完成国家要求的精品课程、学校优秀课例、优质课程的录制。由此建立优秀课例资源库,丰富资源内容,促进资源建设;通过点播、直播增加教研手段;通过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功能,建立起互动平台,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建立自主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共享优质教师资源。 (二)充分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省、市服务平台,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同步课堂、推送资源、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名师”导学、网校选课、网校辅学、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名师工作室等10种应用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试验。 (三)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探索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学校试点工作重点内容(主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校本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教研模式创新探索;

档案资源建设

档案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同能源、材料资源并列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其中能源、材料?Y源合称为“物质资源”。物质资源作用于物质生产、生活等领域,产生直接的、可以量化的经济效益,而信息资源作用于包括物质生产在内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可量化的或不可量化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档案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资源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全方位的、不可替代的综合贡献力。 档案资源建设是以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为目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的档案积累、移交、接收、整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档案工作。档案资源建设的概念,是由收集档案、丰富馆藏到建设国家档案资源发展而来的。随着档案资源的日益丰富,国家档案局提出要提升档案资源管理能力,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提供强有力支撑,要把档案资源体系覆盖到城乡全体居民,覆盖到社会尤其是民生各个方面,覆盖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种新社会组织,覆盖到档案的各种载体、形态和专业内容。

档案资源建设应本着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指导思想,对共有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公平的配置,即职能决定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地域化原则、公共性原则、记忆规范化原则。档案资源建设包括:档案资源构成、档案资源的利用开发、档案资源的整合、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 档案资源建设,就是要加大档案收集整理力度,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生态保护项目以及新领域、新专业、新机构、新社会组织等档案的收集工作;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要重视做好民生档案工作,要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文件材料收集归档,把民生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要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建立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档案馆(室)集中统一管理的档案资源管理架构,统筹规划,整合同一单位内不同部门、同一地区各档案馆(室)及不同地区档案馆(室)的档案资源,推动档案资源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要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提供深层次、高质量档案信息产品,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要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传输网络和平台,积极推进城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支持档案馆

数字化资源规划与建设心得体会

数字化资源规划与建设心得体会 一所学校若具有完备的校园网、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教室,但配套软件资源缺乏或管理不善,会导致设备使用率低下,造成极大的浪费。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接受数字化学习生活体验,提升学习兴趣,学会主动学习;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提升专业化水平。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方法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必须发动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不能依靠少数人 1.电子备课资料库、课件库、题库的建设 电子备课资料库、课件库、题库的建设由年级备课组长牵头,将任务合理分配给教师。教案电子文档应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学科教师的共识统一格式,并标明作者和提交日期以明确责任。内容至少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活动设计和设计意图、引用的教学参考资料。特别是应在教案中留有供使用该教案的教师书写修改、补充意见的位置,以突出他们的个性。不同风格的教师对教案的完善和补充,能使教案更加科学合理。这样,几个教师用下来就会形成一个经典教案。教师的课后反思也应该保留,使今后参考该教案的教师了解实施效果。 2.案例库、科研成果库的建设案例库、科研成果库的建设 由教科室牵头,按学科、年级建立案例库,按学科建立论文库、教育科研课题库。上传到案例库的案例,一般是成功的研究课、示范

课案例。案例应该有设计思路、反馈信息、教师点评特别是专家点评。研究课案例还应该有研究目的。县、市公开课和其他学校的优秀案例,包括这几年比较流行的视频案例,都是很好的资源,也要重视收集,以充实本校的案例库。 3.教师学习资源库的建设网上资源多而杂,为节省教师搜索时间,我们能够在校园网上为教师提供自主学习菜单,用模块的方式提供资源,为教师充电和交流服务,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管理 科学管理是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效率的保证。为了有序地实行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成立领导小组、管理小组、资源开发小组,各司其职,并建立各种合理的制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措施研究-精品文档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措施研究 由于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差异性,往往会造成教育公平性的缺失,从而会造成教学质量存在区域性、地域性、国际性的差异。但是,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促使区域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且信息交流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果在其中加入教学信息资源,则良好的教育资源、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就会得到一定的分享与传承,如近几年国内外大学公开课的开放,已然成为大学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改革的重点方向,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化分配以及提高整体性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 传统教育环境下教育失衡问题的分析以及教育信息化改 变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位置限制等原因,教育资源的建 设和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区域性失衡,比较明显的为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重点与非重点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化的发展,这就造成仅有一部分的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和谐。教育资源建设的核心在于师资队伍以及相关教育物质设施的建设,虽然国家在政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调拨作用,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仍旧有一些偏远地域不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且也投入了一定的资

金,但是由于地方配套条件等原因,教育失衡的问题仍旧不能够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因而,如何开发新的教育技术措施完成教育信息资源的分配成为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首要问题。 2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下教育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选取、组织、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有效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 Internet ,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形成的教育信息资源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以及共享性,即用户在进行知识检索时,虽然获取的信息内容较为零散,但是整合起来的知识却具有完整性以及权威性,同时为了优化教育信息资源的分配,一些学校也借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吸取并对学生进行分享,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2.1 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的分享与存储形式相对于其他教育信息资源分配模式来讲,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分配模式更为便捷化,且信息资源的格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分享以及存储形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如从传统的文本格式转换为视频格式、动画格式、促使教育信息资源更为直观且便于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吸收。同样,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分配时增强了一定的时效性,同时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只要具有网络,用户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课堂上都能够较为方便的获取到优质的教育信息资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网络运行更加畅通、稳定和安全。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形成的信息标准、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素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虚拟过程库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及共建共享,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以服务教科研、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山西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图书文献信息的需求为目标,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合理配置的馆藏资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虚拟教学环境和虚拟生产过程等,提高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同时与企业互动,实时把企业的工作、生产信息传送到课堂中,满足学生、教师、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随需的产学研需求。 2、建设内容 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图书信息集成管理软件和自动化网络设施更新建设、电子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提高联通和教育科研网带宽,通过扩充和完善网络主干设备和汇聚层设备,实现双路核心、万兆主干,千兆桌面;部属防火墙、网络监控、流量分析、漏洞扫描、入侵防御、WEB安全防护、审计认证等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实现网络资源的海量存储和数据备份,建成一个接入方便、高速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需要的网络支撑平台。 ①网络运维设施建设 将网络带宽提高到200M,网络覆盖到学校各个脚落,保障校园网用户对信息资源访问的需求。将校园网主干建成万兆双核心、双链路的双星型架构;增加高性能汇聚交换机,实现对校园网各接入单元的灵活控制。购置核心路由器,增加业务运维管理系统,在提高网络服务性能的同时不断提高网络监控能力,实现校园网络高速稳定的运行。 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国档发[2002]8号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2002年11月25日印发)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部门要努力建设并投入使用一批内部局域网,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建立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档案目录信息中心,为逐步构建中国档案文献数据库创造条件;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 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到“十五”末,全国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力争东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9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70%;中西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 8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50%。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都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并且与当地政务网联通。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主要中心城市档案局馆力争全部建立局域网;省以下档案局馆的局域网建设以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为试点,80%的区县市档案局馆建立局域网并与当地政务网联通。 3.西部地区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范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逐步推进西部地区档案部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当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子。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情况

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情况 学院非常重视数字资源建设,自2007年开始,我校分次分批建设了超星数字图书和书生数字图书电子资源,建设了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硕博论文库、中国知网会议论文库等期刊数据库,目前共计有电子图书30多万册,期刊数据资源近20T。 自2003年国家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学院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目前,我校精品课程网站已经初具规模,网站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多学科多课程的精品课程库,形成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示范体系。目前,我院拥有精品课程近100门,其中拥有《VB程序设计》、《有机化学》、《计算机电路》、《房屋建筑学》、《动漫造型设计》5门省级精品课程和《工程造价系列课程群(含5门精品课程)》、《园艺专业、栽培类核心课程群(含4门精品课程)》两大省级精品课程群,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4门之多,拥有《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市场营销》等60多门院级精品课程。 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我校利用省、国家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及教育技术类课题等,有目的地建设部分学科的网络课程,建设了尔雅通识课等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的建立扩展与延伸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有效的辅助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课后自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备课、布置作业、建立试题库、在线答疑、讨论问题,学生则可以通过

这一平台对该课程进行系统的预习、复习,甚至自学,还可以在网上提交作业、自测练习等。 此外我校还计划建设慕课网路教学平台、教学资源视频库等在线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为我校甚至外校的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线上线下交流和学习平台,大大提高我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和应用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和应用 发表时间:2005年6月26日作者:泉州市第二实小来源:本站原创阅读:185次 泉州市第二实小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学校校园网于2000年9月建成开通。整个校园网有三台服务器,三十多台学校管理、教学用计算机。学校内所有的教室、办公室都有校园网的信息点;学生电脑室的120多台计算机也接入了校园网。三台服务器,分别作为校园网的Web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VOD服务器和资源库等用途。我校通过2M 光纤专线直接接入因特网,校园网的主干使用CISCO Catalyst 3524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拓扑结构为星型结构,100M交换到桌面。并已有了满足两个班学生同时使用的两个电子网络教室,二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学生电子阅览室,一个软件制作室,一个校园电视台。在软件建设上,经过多年积累,我校已拥有包括各年级各学科、各种载体的软件资源,软件资料库已经初具规模。 网络是建成了,但如何发挥其作用呢?针对目前应用的主流还是集中在通过制作课件来改进教师教学的呈现方式,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并没有全面实现,信息化教育网络资源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情况。我校积极探索,力争有所突破,以争取有跨越式的发展。 一、以科研课题为切入点,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 有了科研课题,你必须去研究,只有去研究,你才会有成果。为了使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深入到教育教学中,学校利用申报的省级立项课题《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人格教育环境》为依托,积极探索,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其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营造信息化的教育环境。运用各种媒体协调教学,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息道德品质。 2、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模式。 3、进行视频案例的制作、分析、反思,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4、运用网络技术构建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课题在省电教馆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根据本校学生人格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构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它在结构上是培养目标和信息技术条件的整合;功能上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与适应社会环境的统一;在评价标准和方法上是以学生的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为主。由此探索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健全学生人格教育的模式。 如:课题组成员组之一的艺术组的老师,充分利用一、二年级班级有计算机的优势,给学生练习提供广泛的可以参考的信息资料如:美术作品欣赏、舞蹈欣赏、卡拉OK演唱的等内容,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广泛的可以参考的信息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还结合多媒体开展了"韵之旅"民乐欣赏音乐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课题组成员之一的数学组,设计的《小小导游员》一课,教师先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泉州丰富的旅游信息,同时让学生通过交互研究自己选择旅游路线,并设计最佳旅游方案。活动中学生要考虑时间安排、资金开支、体力消耗等多种因素,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如: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课《小小设计师》,抓住生活实际问题,对新房子进行房间铺砖和室内摆设这两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立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原则,在房间铺砖问题的解决上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计算来选择合适的砖,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室内摆设问题的教学上,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学生在电脑上利用与室内摆设相关的资料在PhotoShop环境中模拟设计室内摆设,使学生个性张扬,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在肯定自己的同时,发现不足,促进今后的进步。 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课题组的各成员小组正逐渐走上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的路。在科研实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