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加入WTO后。全球化和竟争加剧的现实给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从战略高度积极调整国企的发展思路,加快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与其他一般性竞争行业相比,国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规模大小不一;二是债务多,闲置资产多;三是待安置职工多。四是机制不灵活。虽经过近几年的尝试,许多国企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但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以及措施政策的不完善、不配套在国企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某些国企改革相对滞后,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摸式运行,市场化水平较低,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困难重重,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而且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举步艰难。

关键词:国企、改革、发展、利益

目 录

内容摘要 (1)

目 录 (2)

一、国企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

二、 国企的进一步改革 (4)

三、坚持市场取向推进中小企业改革 (6)

四、 参考文献 (8)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和入世后的新形势。 我们应当以枳极的资态,深入研究和解决国企有关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迎接挑战。按照政府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适度竞争的指导思想,加快政企分开和市场化经营步伐;尽快改变国企的机制,使国企改革在良性中发展。

一.国企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国企改革套用单一模式,缺乏灵活性。国企改革20多年来,每一阶级的改革都出现了一些“样板”企业,这些企业对当时推动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往往出现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一哄而上的现象。结果是有些企业没有抓住改革根本点,形式上的应用没有解决企业的关键问题。应清醒地看到不同时期单一的改革模式能使一些企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也总会有一些企业按照这一方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这正是“一包就灵”、“一股就活”思想导致的结果。事实上,各企业都存其内部和外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无法找到一种改革方案的统一模式。

2.国企改革缺乏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系统进行,存在着“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的改革做法。应该说,我国的国企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逐步进行。

国企改革具有其内在的复杂性,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其改革的结果。又由于在改革中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因此,任何一项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总会有些人钻政策的空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国企改革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源。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国企内部,还包括其社会经济环境的名方面。在国企改革中缺乏从社会整体上认识和思考国企改革问题又突现出来的现象。

3.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遇到了较大的阻力。经过几个阶级的改革,国有企业进入了深层次的改革,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成为真正的企业和市场竞争的主休,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些改革已触及到原有形成的不同集团利益。各利益集团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缺乏了改革的积极性,甚至形成了对改革的抵触。行政主管部门在政企分开后,在经济利益上由国有企业的“内部人”,变成了“外部人”,成为改革的对象,因为缺乏改革的动力。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由于失去了行政依托,要独立经营,

直接面对市场变化,承担市场压力和风险。在改革中要承担政治和经济风险,加之极不对称的利益机制,国企改革的经营者也缺乏了改革热情。当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阶段,改革要从技术革新,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精简富余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方面进行,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但这就使一大批企业职工下岗待业。经济利益的受损,社会角色的变化,使下岗职工心理上失去了平衡。没能下岗的职工也失去了过去的优感,由于进一步改革担忧会危及自己,因而对新的改革措施持谨慎态度。

因此,国有企业职工失落感较强,加之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职工对其经济收入缺乏稳定感。由于进一步改革的近期净收益不明朗,部分职工对进一步改革抽乏信心。综合以上分析,国企的进一步改革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4.国有企业的内运行机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大的环境下讲,国企改革要求国有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运行,但我国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管理的观念、管理的地方、内部运行机制以及有关的企业文化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置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是国企深层次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尚未根本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内部计划经济的运作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在理论上人们已经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应包括国有企业管理变革,但实际的情况是人们在加强企业管理时,又在沿袭计划经济下的传统方式加强管理,新的企业经营观念、经营战略、决策方式等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其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惯性以及受经济利益和行政相关政策的影响,因而国企内在的水平提高相对缓慢。

5.国企的扭亏存在着不实问题。“三年脱困”目标顺利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总体上看,国体的扭亏存在着不实的现象。对于实行了债务转股的亏损企业,从统计报表上看,这些企业不再亏损了,但它们的“亏空”并未弥补,债务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浮夸型”企业则缺乏进一步发展资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后劲。因此应冷静对待国企扭亏现实,不可因为一时的扭亏为盈便盲目乐观。

二.国企的进一步改革

1.充分认识国企改革的复杂性,研究和把握国企的实质。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是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国企改革是改革重点,我们认为应对国企改革进行充分的研究,要认识国企改革的实质和国企改革的规律。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实质上是将过去计划经济运行体制的企业进行变革,现有的国有企业管理的观念、管理的方式根深蒂固地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而国企改革的目的是把国企改造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企业。这些方面不从根本上改革,国企很难适应经济的运行。 2.在认识上承认国企改革具有着特殊性,不能只宣传一种模式,或强行推行一种模式。国企改革的模式不是固定的,有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国企改革是一个发展过程,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企业由于其改革驱动力和改革的驱动机制不同,未来运作模式也就不同。国企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具有其复杂性,其发展轨迹是难以确定的。没有,也不可能用一种模式进行国企改革。对国企未来的运作模式不能简单地规定单一的模式,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允许根据本企业的实际创新。各企业应在国家改革的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根据本企业和外部环境实际进行本企业的改革。我们知道,一项改革能否成功,并不完全在于是否提供了一个好的改革方案,而在于改革的实施是否真正解决了改革前存在的问题,是否适应新的变化的形势。探索本企业改革的途径是每一个国企改革的责任。

3.国企的进一步改革与社会、经济其他方面的改革协调进行。国企进一步改革动力明显不足,为加大国企进一步改革的动力,唤起政府部门、企业的经营者以及职工对改革的热情,减少改革的阻力,围绕国企面临的问题,整个社会应协调一致地改革。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职责要定位在利用市场参数的调节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方向,实现政府调控经济的目标。政府应在追求社会大众认可的社会声誉、社会形象,即道德的力量,弘扬时代主流精神,引导社会前进方面发挥作用;建立和完善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经营者责权利能够充分地结合,形成相互对称的的关系,从而使经营者对追求超额产品或价值的努力建立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健全和完善社会失去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减少他们对改革所支付的成本和付出的代价,争取他们对改革的认可,减少国企进一步改革的潜在阻力。国企的进一步改革,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

境,加快社会配套改革。

4.在国企内部建立国企改革的长期机构,指导和推动国企的进一步改革。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要调动各利益集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承认存在着多元利益群体。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着多元利益群体,在一项改革中,利益群体会发生重组,必须承认改革会触及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正确处理改革与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冲突,充分调动各利益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国企进一步改革,需要建立本企业改革的组织机构,这个组织应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包括企业内部成员,也应包括企业外部人员,包括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包括研究人员。要使企业改革组织代表多个利益群体。要建立长设的改革机构,反馈改革信息,沟通各利益群体的关系。也就是说,选好改革的设计者、决策者以及管理者是进一步改革值得重社的问题。通过国企改革的组织机构的有效运行,找准改革的关键方面,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企业改革的各方面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使改革处于协调发展之中。

三.坚持市场取向推进中小企业改革

1.积极调整区域国有经济布局。目前,河北省国有中小企业大都分布在市县一级,主要集中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属国家放开经营的领域。对此,我们要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加快国有资本的退出步伐,能退的应加快退出,不仅要从困难企业退出,而且要逐步从优势企业退出。要采取股份制、兼并、拍卖、分立重组、破产等形式,加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

2.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要继续深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度的基础,要继续深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股权结构,拉开持股差距,防止形成新的大锅饭,鼓励经营者和技术骨干多持股,号召职工积极入股,调动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真正建立起企业利益共同体;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中小企业改制,改制资本的来源,既可以是职工出资,也

可以是社会企业法人出资历。也可以是社会企业法人出资。出资的形式,既可以用货币、实物出资,也可以用技术、管理或者市场网络作价入股;既可以用各种要素直接注资,也可以通过具有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法人实体承担债务间接注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在规范改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东会的所有权、董事会的决策权、监事会的监督权和总经理的生产经营指挥权,推进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配置,真正实现由股东选择董事,上董事会选择经营者。民营企业也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产权的社会化,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转变。

3.创立国有资产运营新机制。国有经济进与退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必然涉及国有资本的流动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严和操作程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产权转让和了售要经当事地政府或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并经过具有评估,通过市场竞争,使国有资产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流失,使国有资产在市场流动中实现保值增值。

4.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必须具有更灵活的机制,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要按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要求,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市场化的快速科学决策机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和灵活的市场营销和制,在企业内部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用工制度改革的着力点要放在推进市场化就业上,人事制度改革的着力点要放在最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上,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要放在积极探索按要素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上,形成推进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加强管理是企业业永恒的主题,中小企业管理基础一般较差。更要重视管理工作,把管理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和以财务、成本管理为中心,以资金、质量和安全为重点的基础管理。同时,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推动管理创新。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社会和企业的稳定,充分考虑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千方百计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老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必须先得到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后才能了台实施。企业改制重组、破产关闭等重要改革、调整措施,首先要保证安置好职工上是职工安置方案不完善、资金没有落实的,不能进入关闭破产程序。

6.从根本上实现国企管理的变革,提升国企的管理水平,适应我国入世后的新形势。国企管理的变革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国企在管理上的深信刻变革就不可能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要从管理观念的转变、管理方式的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形成一个国企管理的新的要求,使国企的管理与国际接轨。国企管理改革涉及许多方面,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在新形势下,人才竞争和人才流失是我国国企在临的最直接的挑战。如何保住人才,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人事制度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总之,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国企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加大国企改革与实践的力度,不断总结国企改革经验,积极探索国企改革的新途径,使我国的国企在改革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杨士杰《经济论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朱永志《当代企业》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吴怛为《国企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大数据转变的十大思维

大数据思维的十大原理 一、数据核心原理 从“流程”核心转变为“数据”核心 大数据时代,计算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流程”核心转变为“数据”核心。Hadoop体系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已经是“数据”为核心的范式。非结构化数据及分析需求,将改变IT系统的升级方式:从简单增量到架构变化。大数据下的新思维——计算模式的转变。 例如:IBM将使用以数据为中心的设计,目的是降低在超级计算机之间进行大量数据交换的必要性。大数据下,云计算找到了破茧重生的机会,在存储和计算上都体现了数据为核心的理念。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关系: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途径,大数据为云计算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用武之地。而大数据比云计算更为落地,可有效利用已大量建设的云计算资源,最后加以利用。 科学进步越来越多地由数据来推动,海量数据给数据分析既带来了机遇,也构成了新的挑战。大数据往往是利用众多技术和方法,综合源自多个渠道、不同时间的信息而获得的。为了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新的统计思路和计算方法。 说明:用数据核心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数据为核心,反映了当下IT产业的变革,数据成为人工智能的基础,也成为智能化的基础,数据比流程更重要,数据库、记录数据库,都可开发出深层次信息。云计算机可以从数据库、记录数据库中搜索出你是谁,你需要什么,从而推荐给你需要的信息。 二、数据价值原理 由功能是价值转变为数据是价值 大数据真正有意思的是数据变得在线了,这个恰恰是互联网的特点。非互联网时期的产品,功能一定是它的价值,今天互联网的产品,数据一定是它的价值。 例如: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填补无数个还未实现过的空白。有人把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煤炭按照性质有焦煤、无烟煤、肥煤、贫煤等分类,而露天煤矿、深山煤矿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样。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不管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不是预测,但是基于大数据形成决策的模式已经为不少的企业带来了盈利和声誉。 数据能告诉我们,每一个客户的消费倾向,他们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每个人的需求有哪些区别,哪些又可以被集合到一起来进行分类。大数据是数据数量上的增加,以至于我们能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举例来说,这里有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人在骑马,这张照片每一分钟,每一秒都要拍一张,但随着处理速度越来越快,从1分钟一张到1秒钟1张,突然到1秒钟10张后,就产生了电影。当数量的增长实现质变时,就从照片变成了一部电影。 美国有一家创新企业https://www.sodocs.net/doc/5f118746.html,

浅议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摘要:在某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起作用,而这些部门是社会再生产又需要这些部门。国家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保护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国企就必须在某些领域存在。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权利集于政府一身 ,企业只不过是政府的生产车间。在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中 ,委托代理关系被弱化了。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的改革 ,以及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开始显现出来。 关键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委托管理机制

浅议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扭亏增盈成效显著,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国有企业普遍效率低下,经营缺乏活力,我国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手段单一、方式陈旧,经营者和技术骨干积极性受到挫伤,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从总体上来看,多数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员工激励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企业内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相配合,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很难激发出来。由此,寻找科学的方法和机制激励员工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十分重要的课题。 国有企业产权模糊,权责不清,激励低效,国有企业所有权缺位(或虚位),使得国有企业中所有权关系模糊,国有产权虚置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委托人的链条和层次之中。从整体上看,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是所有权代表,但如果从 10 具体情况分析又都不是所有权主体,谁也不肯承担经济责任,国有产权并未有效行使,没有人真正关心国有产权的利益。所有权约束的软化导致经营者责任的缺乏,经营者形不成激励的内在动力。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不可避免地成为国有企业的委托人,在企业外部对代理人进行约束,常常导致对企业直接的行政干预。经营者由政府任命、管理,而不是产生于市场竞争之中;素质、能力较差;经营者关心的是个人升迁,随时准备着上级的调动,缺乏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长期经营的动力,不利于激励机制的落实。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于国企改革的几点考虑 对于国企改革的几点考虑国企改革仍然是下一步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我觉得国企改革重点别在于产权改革上,而在于国企的市场定位上,在于政府机构如国资委在中国产业、市场结构中的功能定位上。本文就国企绩效与国企市场定位谈几点看法:20xx年国企(尤其是央企即中央直属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利润可超4500亿元)取决于:(1)油价与要紧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那个因素的贡献会占新增利润的1/3左右);(2)垄断。央企利润的2/3来自于石油、电信等7个特大企业。所以,央企的"成绩"事实上是央企体制存在咨询题的反映。国资委在20xx年的政策取向有6点:(1)在国有股、法人股转让与流通、解决股权分置咨询题上采取与证监会别同的姿态;(2)在央企治理人员薪金制度上重新强调别应与职工平均工资差距过大;(3)在电信业动用人事权让三大电信集团首脑对调,客观上重塑中国电信事实上是一家的形象;(4)实行央企的主辅业分离,逐步分解国企办社会的负担;(5)公开聘请几十位CEO就任中央直属企业;(6)叫停MBO,别允许赋予国企治理人员在购买国企时打折优惠。为评价国资委上述政策取向,我们应澄清在目前中国的法律框架下与中央十六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的功能。在新的体制下,国有经济的要紧操纵形式应是控股方式,国有经济应与合作经济、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在市场平等相互关系中为中国人民做贡献。政府应当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福利总和极大化,而别再是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利润极大化。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应是平等的,别应享有先天的垄断优先权。如市场竞争导致垄断,那也应是市场自然竞争的结果,别能由于是国企或央企,就"老子天下第一"。各类企业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要紧方式是:上缴税收,提供就业、制造GDP。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别应要紧体如今中央掌握了多少家直属企业上,因为一国经济的性质别是由政府是否办企业决定的,而应当体如今公有产权经过间接控股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上,体如今政府税收为民服务的使用方向上,体如今广阔人民其实享受到的物质与文化财宝所提供的福利上。假如我们认同上述原则,那么国资委不过受广阔人民与政府托付治理国有资产的一具董事会,其行使的职权只应在企业内部,而在市场关系上,国资委只相当于一具企业主,应受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管。而国资委在决定电信企业高管人员互换时,运用了人事权,在现存体之下是合法的,但如此做合理吗?这种做法其实把国家电信视为一家企业,没有尊重市场竞争规则。同样,当国资委决定央企高管人员的薪金标准别能与职工平均工资差距过大时,也没有承认经理市场的价值规律,而是按类似于政府任命公务员的规则办事。国资委正在实行的央企主辅业分离的举措具有改革取向,有利于国企剥离沉重的社会包袱,但一家家企业由行政推行主辅分离,由国资委规定什么是主业?什么是辅业?这实际上相当于让国资委承担了产业布局的领导者角色。主辅分离其实涉及到产业政策与市场结构,这本来应受市场竞争的约束与市场监管机构的管束。但在目前,国资委能够单独运作。别妨想一想,国资委管辖的181家央企跨越中国众多产业,假如让国资委这么运行下去,这会可不能在中国经济中浮现一具巨无霸?国资委会可不能算是往常的"经贸委"?假如如此一具别仅作为国企总老总而且也是跨越产业、跨越市场的国企的小的"经贸委"来与民营企业、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对阵,那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到何日才干做到"公平、有效、竞争、公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一步应解决的重点是:(1)银行体制的竞争、化解风险、改善服务;(2)在电力、电信、交通、都市基本设施、能源、科技等产业从其实克服政府垄断所带来的低效、腐败与别公平;(3)从全然上改变股市上国企为主,光是央企就占股市融资资本1/3的局面。(4)从财政、税收上花力气改变依靠国企国资、并且又为国企提供过多爱护的体制。这四项改革的前提是,要把央企国企视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平等成员,让国企、国有控股企业与别类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国资委别应是一具政府机构。国资委作为一

浅谈国企改革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讲话提到“我们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增长率,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集聚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中国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可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社会稳定、发展民生、履行责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30 年的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国有企业改革所取得的效果显著,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实力和国有企业整体效率,可见,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柱。不断进行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国有企业必将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贡献力量,是引导非国有经济稳步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奏响了号角。国企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报告中,多次提到“改革”一词。可见,十八大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心和信心,明确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坚强支柱, 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搞好国有企业, 增强企业活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从能源到通讯,从出版到交通运输,占据了我国经济市场中很多重要的行业。当前,我国国企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全面市场化过程中国有“僵尸企业”的留存。2015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要求央企“提质增效升级”。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再次将焦点对准“僵尸企业”。并表示对于“僵尸企业”将坚持分类处置,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可见针对现有问题,“僵尸企业”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大众的关注了。“僵尸企业”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竞争力2、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3、体制问题。 我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新的大变局中,金融初具“系统重要性”,资本市场逐渐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而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地方国企改革将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新的大变局中,金融初具“系统重要性”,资本市场逐渐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而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地方国企改革将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2016年“两会”国企改革方面的热点之一就是地方国企改革应该进入全面加速期。关注地方两会传达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环保、区域发展等话题今年热度更高。如:

关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与深化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与深化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国企改革,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确定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这两大改革既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巨大动力与力量源泉。本文以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前提,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建议。 一、准确把握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与国企改革的逻辑关系 国资监管以产权管理为基础,国企改革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1、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就是要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而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要求的市场经济主体。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唱响国有品牌,壮大国有企业,发展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2、两者的方向是一致的。两者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企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现实选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改革国有经济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出资人不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监管职责不清、企业机制不活、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实现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进而达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 3、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以国企改革为核心。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形成新的国资监管体制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几十年的国企改革实践,为形成新的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与思想准备。与此同时,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也必须与国企改革同时安排、同时部署、同步推进。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国企改革和发展指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就是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2012年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推进所属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要注重通过资本市场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吸引和带动其他所有制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快董事会建设力度,加强董事队伍建设,提高董事履职能力,力争实现国资监管系统董事资源的优化配置。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产权明确、管理规范、上下协调、精干高效”的国资监

国企改革思路与人力资源管理

我们都知道国企控制着我们国家一半的经济命脉,国企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同时一个企业中,人力资源也占据着巨大的地位,下面淄博管理咨询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国企改革思路与人力资源管理这方面的知识。 1.通过从单一的所有制到混合所有制,进一步激发国有资本的活力,提高国有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它的价值产出效率和效益。企业市场竞争环境从不公平竞争走向公平竞争。尤其是在民企跟国企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政策环境下,国企如何真正参与这种公平竞争,并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寻求和提升全球化、市场化的竞争能力。 2.逐步明确政府和国家在国企中扮演的角色。即要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从当家长到当股东。政府在国有企业的监管过程中,要从过去当家长、当婆婆真正转向当股东,这就说明国有企业监管部门的管理,更多要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市场机制来进行管理。 3.管理模式将从过去单一的监管到全新界定国企的功能,对国企分类监管。未来,对国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性质、功能要重新进行定位。这种定位就意味着对国企要进行分层分类的管理,从单一监管转变为分类监管。 4.企业经营者的角色和定位转变。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很重要一点,即国企要进行职业经理人建设,这对国企经营者的身份、领导力、素质模型,以及选拔评价机制和能力发展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5.人才配置从党政主导到市场化选聘。尤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当由政府任命转变为董事会选聘时,会面临着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究竟如何定位?干部谁来管?如果总经理不管干部的话,他如何行使独立的经营决策权?还有职工的身份转变及激励问题,都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要面临的操作性难题。 以上就是我们公司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国企改革以及公司的人力资源,希望对我们想要“大换血”的企业有所帮助。

大数据的思维方式

大数据的思维方式 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总体思维 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的总体特征,以往采样一直是主要数据获取手段,这是人类在无法获得总体数据信息条件下的无奈选择。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获得与分析更多的数据,甚至是与之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采样,从而可以带来更全面的认识,可以更清楚地发现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正如舍恩伯格总结道:“我们总是习惯把统计抽样看作文明得以建立的牢固基石,就如同几何学定理和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但是,统计抽样其实只是为了在技术受限的特定时期,解决当时存在的一些特定问题而产生的,其历史不足一百年。如今,技术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抽样分析就像是在汽车时代骑马一样。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使用样本分析法,但这不再是我们分析数据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收集、存储、分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动态地获得研究对象有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因诸多限制不得不采用样本研究方法,相应地,思维方式也应该从样本思维转向总体思维,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立体、系统地认识总体状况。 容错思维 在小数据时代,由于收集的样本信息量比较少,所以必须确保记录下来的数据尽量结构化、精确化,否则,分析得出的结论

在推及总体上就会“南辕北辙”,因此,就必须十分注重精确思维。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突破,大量的非结构化、异构化的数据能够得到储存和分析,这一方面提升了我们从数据中获取知识和洞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精确思维造成了挑战。舍恩伯格指出,“执迷于精确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如果不接受混乱,剩下95%的非结构化数据都无法利用,只有接受不精确性,我们才能打开一扇从未涉足的世界的窗户”。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要从精确思维转向容错思维,当拥有海量即时数据时,绝对的精准不再是追求的主要目标,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容许一定程度的错误与混杂,反而可以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知识和洞察力。 相关思维 在小数据世界中,人们往往执着于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试图通过有限样本数据来剖析其中的内在机理。小数据的另一个缺陷就是有限的样本数据无法反映出事物之间的普遍性的相关关系。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出事物之间隐蔽的相关关系,获得更多的认知与洞见,运用这些认知与洞见就可以帮助我们捕捉现在和预测未来,而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基础上的预测正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通过关注线性的相关关系,以及复杂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可以帮助人们看到很多以前不曾注意的联系,还可以掌握以前无法理解的复杂技术和社会动态,相关关系甚至可以超越因果关系,成为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更好视角。舍恩伯格指出,大数据的出现让人们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渴求,

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最重大的举措是实施公司制改造。然而时至今日,当我们回顾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历程,却发现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国有企业并没因为改组为公司而转换其经营机制,其管理和效益并未象预想的那样得到改进,同时,原有的政企关系也并未由于企业的公司制改革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句话:公司制改造没有使国有资本经营从根本上改变“无人负责”的状况。原因何在? 我认为,作为一种微观企业形态或是一种法律制度,公司制仅仅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工具,它既不会改变社会制度,也不会根本改变其所运作的财产的归属。但是,考察这一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其完善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公司制作用的正常发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其所生存的经济体制环境。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造成我国公司制目前尴尬状况的原因不能仅从公司制本身去寻找,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应当放在公司制赖以生存的我国改革现实的大背景之下进行。因此笔者的结论是:目前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的问题首先是由于公司制的运行缺乏相应的体制环境,其次才是公司法律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仅就公司制生存的体制环境及相关的法律问题,笔者认为尚有以下关键问题值得探讨 :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股权主体问题 第一,尽管我们在不同场合,甚至在公司法中再三强调公司中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是,既然用公司的形式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就意味着国家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只能以股权的方式实现;第二,以股权的方式对企业行使权利,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国有股权行使机制;第三,对于在公司中持大股的国家股份而言,其股份保值增殖的基本前提是,国家股东能象私人股东那样真正关心其资产的运营;第四,为了使国家股东真正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就必须建立适合公司制运行国有资产运营机制,这个机制的核心就是:国有股权主体(包括机构和个人)在享有对国有资产进行投资经营权的同时,承担对国有资产保值增殖的义务,不履行义务,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行政处分,构成经济犯罪的,应当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上述几点决定了,建立国有股权行使机制应当解决的问题至少包括:1、哪些机构可以通过授权成为国有股权主体?2、具备哪些条件、通过什么程序可以被授权或将取消授权?3、股权主体与授权主体之间关系如何?与其所投资的公司的关系如何?4、股权主体享有何种法律地位?与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营宗旨相适应,其经营管理权有哪些内容?5、当国有股份由于股权主体的行为遭受损失时,应当由谁承担责任? 上述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在法律形式上表现为国有资产法的制定和出台,但制定国有资产法的前提是对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彻底改革。也就是说,对于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来的公司,国家不但必须彻底放弃由上级主管部门以行政方式管理它们的传统做法,而且还要确定一个具体的股权主体体系,由其代表国家行使股权。实际上,这一工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已经开始进行。如设立国家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的授权主体,对一些大的企业集团进行授权经营的试点等。但是,由于政府机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没有解决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

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

四川印发《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上新水平、国有企业发展上新台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类所有制资本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化导向。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切实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大去行政化力度,激发企业活力。 —坚持分类监管。明确不同类型企业的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监管和考核,提升国有资本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统筹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

破相结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企业先行先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80%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名品牌的国内一流企业和国际化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基本完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基本建成。全面完成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依法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人员的决定权。 —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深化包括集团层面在内的各级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国有经营性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根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组若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二、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四)优化国资布局。引导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开放国有资本投资领域和项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加入WTO后。全球化和竟争加剧的现实给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从战略高度积极调整国企的发展思路,加快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与其他一般性竞争行业相比,国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规模大小不一;二是债务多,闲置资产多;三是待安置职工多。四是机制不灵活。虽经过近几年的尝试,许多国企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但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以及措施政策的不完善、不配套在国企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某些国企改革相对滞后,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摸式运行,市场化水平较低,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困难重重,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而且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举步艰难。 关键词:国企、改革、发展、利益

目 录 内容摘要 (1) 目 录 (2) 一、国企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 二、 国企的进一步改革 (4) 三、坚持市场取向推进中小企业改革 (6) 四、 参考文献 (8)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和入世后的新形势。 我们应当以枳极的资态,深入研究和解决国企有关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迎接挑战。按照政府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适度竞争的指导思想,加快政企分开和市场化经营步伐;尽快改变国企的机制,使国企改革在良性中发展。 一.国企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国企改革套用单一模式,缺乏灵活性。国企改革20多年来,每一阶级的改革都出现了一些“样板”企业,这些企业对当时推动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往往出现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一哄而上的现象。结果是有些企业没有抓住改革根本点,形式上的应用没有解决企业的关键问题。应清醒地看到不同时期单一的改革模式能使一些企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也总会有一些企业按照这一方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这正是“一包就灵”、“一股就活”思想导致的结果。事实上,各企业都存其内部和外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无法找到一种改革方案的统一模式。 2.国企改革缺乏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系统进行,存在着“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的改革做法。应该说,我国的国企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逐步进行。 国企改革具有其内在的复杂性,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其改革的结果。又由于在改革中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因此,任何一项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总会有些人钻政策的空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国企改革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源。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国企内部,还包括其社会经济环境的名方面。在国企改革中缺乏从社会整体上认识和思考国企改革问题又突现出来的现象。 3.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遇到了较大的阻力。经过几个阶级的改革,国有企业进入了深层次的改革,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成为真正的企业和市场竞争的主休,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些改革已触及到原有形成的不同集团利益。各利益集团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缺乏了改革的积极性,甚至形成了对改革的抵触。行政主管部门在政企分开后,在经济利益上由国有企业的“内部人”,变成了“外部人”,成为改革的对象,因为缺乏改革的动力。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由于失去了行政依托,要独立经营,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革命(演讲稿)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革命 目前再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的话,显得有点落伍了,当下最时髦的说法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从表层意义上看,人们是用“大数据”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实际上,“大数据”的渗透能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不管是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还是军事、金融、通信、贸易等行业,数据正在迅速膨胀,没有一个领域可以不被波及。“大数据”正在改变,甚至颠覆我们所处的整个时代,对社会发展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也让我们的思维不得不跟随时代的变迁而经历自我革命。 2013年5月20日,在北京朝阳北路朝阳大悦城六楼,一家餐厅低调开业了。没有热闹的广告,没有红地毯,没有领导剪裁和讲话,有的只是长达半年的封闭测试,邀请一些明星“吃货”们试吃,这些明星“吃货”一旦被成功邀请,就立即通过微博、微信向粉丝们讲述就餐感受。而这家餐厅通过分析明星与粉丝的互动信息等大数据,渐渐掌握了话语权,并尽可能地改造菜品、环境、流程。于是,一个传奇诞生了。这家名为“雕爷牛腩餐厅”现在被标榜为中国第一家“轻奢餐”餐饮品牌,其烹饪牛腩的秘方是向周星驰电影《食神》中的原型人物——香港食神戴龙——以500万元购买而得。戴龙经常为李嘉诚、何鸿燊等港澳名流提供家宴料理,他还是1997年香港回归当晚的国宴行政总厨,所以他的代表作,一道“咖喱牛腩饭”和一道“金汤牛腩面”,成为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舌尖上的巅峰享受。这是微博、微信的胜利,也是互联网的胜利,更是大数据的胜利。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大数据,就这么征服了市场,颠覆了经典,创造了传奇。 其实,雕爷传奇绝非个案,在大数据时代,这样的传奇每天都会发生。小米、黄太吉的成功都是基于大数据思维。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很多的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近代经济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我们所称的“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过程。当今西方的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由中世纪的封建经济制度逐步过渡到近现代的市场经济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呈现出过渡的差异,例如,由于国家介入程度的差别而有所谓的“美国式道路”和“德国式道路”的区分,但在总体上,自由企业制度和主张自由竞争、抵制国家过多干预的意识形态占主流地位,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具有“自然发育”的特点。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批国家,在其初期则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其中的一些国家,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此前资本主义经济曾经获得过一定程度的发展,另一些国家如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发展,更大范围内则处在萌芽状态。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初期和中期,这些国家曾有过工业和经济的高度增长,但体制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最终促使这些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市场扩展需要 在“自然发育”的国家,市场的扩展显示了从商品市场到资本市场的轨迹。 为生产服务的金融制度虽然也在发展,但证券市场的兴起和大规模发展则直接受到大量融资和企业间购并需求的刺激。而我们属于“转型”国家,已经基本建立了现代工业基础,建立在有些领域已达到很高的、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竞争的水平,工厂制度不仅确立,而且具有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与“自然发育”不同的是,这些工厂不是在市场扩张的刺激下成长起来的,而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计划安排。所以,它们是“工厂”而不是“企业”。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如何实现这些工厂的市场化“转型”,“转型”中依据何种顺序和逻辑,就成为我们面对的问题。 重要成果 不论理论和政策上采取了何种“说法”,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从开始实际上就是“市场导向”的。改革之初,企业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按什么价格出售无法自主决定,国家计划“管得过多,统得过死”,被当成是企业体制上的一大弊端而需要改变,因而要求企业“面对市场组织生产”。企业首先进入的是商品市场,在商品市场中则首先进入的是消费品市场。决非偶然的是,价格改革构成了80年代经济改革的重点,首先得以放开的是大多数消费品价格,尔后通过“双轨制”的调放结合,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放开了大多数投资品价格。中国国有企业首先经受了商品市场的竞争洗礼,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明确并初步学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2、刺激了供给增加和买方市场的形成。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2020年九月整理).doc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近期我通过学习阳煤集团“深化契约改革,激发全员活力”的文件,了解了文件精神使我收获颇多,我决定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公司文件。 阳煤集团改革的核心是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的十六字。模拟合伙就是每一个项目单元相当于一个市场主体,员工成了模拟合伙人之后,就有了自我激励意识,主动找活干,创造条件干。契约出资是参与项目的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超利分红则是把超出的利润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红。 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我们要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必须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按照全员契约出资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因为有了超利分红,干得越好,年底就会挣到更多的钱。大家工作起来由过去等着派活到了现在抢着干活。 强化“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大讨论工作,切实做到强力促改,主动求新,勇于干事,推动思想大解放,精神大变样,工作大提升,实现改革创新再出发,打造阳煤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见贤思齐,迅速掀起学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潮。引导职工以这次典型报告会为契机,自觉对标先进,查找不足,不增强改革发展,创新驱动的理念,增强勇于担当作为的自觉,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积极

地投身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持久发力,久久围攻,持续汇聚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要以先进典型报告会为起点,以先进典型彰显的精神为指引,真正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查找问题上,体现到解决问题种,转化为持续推进工作的强劲动力推动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从严治党取得新突破。深刻地感受到了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理念,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企业人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深切感受到了强烈的工作激情和爱企情怀。 集团公司大力实施“236”工程,全方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即“两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方面,阳煤集团推行选人用人市场化,重点对新兴产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岗位推行外部市场化选聘;推行薪酬分配市场化,形成了不看身份看岗位、不看级别看贡献的市场化氛围;“3”,即“三上”:着力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促推企业转换动力。一是深入推行契约化管理,推动内部体制机制革命性重塑,着力推动“根上改”。安全契约化、经营业绩契约化、投资项目契约化、借款契约化、“一事一契”考核等五类契约考核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将企业内部每个生产单元都作为一个项目,全员抵押,形成具有权利和义务的内部“合伙人”,传递市场压力,实现动力变革。二是从根本上消除体制弊端和机制顽疾,大力推动“制上破”。构建“板块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差异化监控、集

对当前国企改革大争论的几点看法

对当前国企改革大争论的几点看法——兼批郎咸平老师 学者曹兼善在《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和正确方向》一文中指出:在这次国企改革大争论中,很多学者包括郎咸平都批评政府官员和管理层普遍缺乏信托责任。但是他们并没有指明,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实际上,这正是由于国企所有者缺位所造成的,而郎咸平却一直否认这一点。郎认为国有企业就算在欧洲(包括亚洲)也是非常普遍,在欧洲也好,亚洲也好,没有所有者缺位问题。令郎咸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问题就在这里,他忘了一个前提??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完整的民主和法律制度,能够监督和制约政府(包括管理层),保护公众的合法权利,而这一前提我们恰恰没有。连郎咸平自己不也一再强调,国企产权改革中发生的这些现象在西方民主和法治国家是很难发生的。 有不少专家学者在这次国企改革大讨论中,提出要立法(国有资产法)规范国有企业改革。但正如韩朝华指出,在任何社会,立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过程。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会制定出什么样的法律来,而不是相反。这意味着,政府官员(管理层)往往能左右立法,而广大公众则很难通过立法来有效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根本突破之前,指望有一套完善的法律规范来保障公众对国有资产的权益是不切实际的。 曹认为,人民通过其选举的代表制定法律,执行法律并代表人民行使主权,由此可见民主选举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同样,这一套民主程序也可以用来体现全体人民是国有资产的主人。当然如何“民主选举”以实现人民对国家和国企的所有权,我们一直没有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由此导致国家和国企的所有者被虚置,被“架空”从而造成公众对政府官员和管理层没有办法加以监督和制约,而不是主人只是管家的政府官员和管理层却掌握国家和国企的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当国企因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亏损或资不抵债、因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时,没有任何政府官员或管理层对此承担的责任。当管理层与政府官员事实上成为不受公众监督的“主人”的时候,国有资产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大量流失也就成为必然! 张维迎曾说过:“经理人好比一个家庭的保姆,但是我们发现如果有保姆在糟蹋这个家的时候,我首先要问主人去哪里了,为什么让保姆将家糟蹋成这样?为什么不雇用一个好的保姆?”秦晖也曾发问:为什么“主人”制约不了“保姆”?为什么“保姆”根本不把“主人”当回事?这可以说是全部问题的核心!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哪怕你对“保姆”骂得再厉害又管什么用?就像朱恒鹏说的,如果主人对于保姆没有选择权的话,那这个保姆的能力和操守就只有天保佑了! 作为国有资产主人的公众本应好好监督或者干脆解雇政府官员和管理层以

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国企管理人员的作用

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国企管理人员的作用——读《国企改革新思路-如何把正确的事做对》的感想 国有企业能否在新形势下有新发展,成为中国入世后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因素。我认为,国企的改革与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政策,三靠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人员是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工程师,对于引导企业正确的文化导向发挥着重要作用。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好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地活跃起来。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起不到发挥作用,影响着企业的党建、群团工作,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发挥企业管理人员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一、管理人员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提起企业内部组织理论学习,从事过企业宣传和理论教育的同志可能有这样的同感,学习内容好找,但要组织人学习就有些困难。因此,一些企业每当组织干部和职工学习时,大不了念念报纸,读读文件,时间一长,参加学习的人也觉得没学到什么东西,想了解的又没人能讲,学习也就收效甚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实,企业内部组织的理论学习,是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理论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定意义上,要依靠政工干部的策划、组织和引导。管理干部策划周密、组织

得力,才能使学习变得生动而有深度、有针对性,特别是起到了解决工作问题的实效作用。在学习策划方面,管理干部首先要准确把握学习定位,要明确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在企业党组织统一部署和要求的框架下,通过日常工作收集学习对象的工作难点和问题,掌握学习对象的动态和学习思维活动,策划学习时才能使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组织学习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的学习制度、多样化的形式及严格的学习纪律来达到目的。企业管理人员积极投入、争当学习党政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员、辅导员,并联系企业实际,精心举办各种形式的理论培训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极大地调动学习对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在,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都有一批为数不少的政工师,在理论学习中起到“师”的作用,是管理干部的职能和职责所在。但有些企业让管理人员忙于事务性工作,以致他们很少自觉地去履行这一职能和职责。有的单位不重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作用,使得有的管理人员名不副实。实际上,企业内的各级管理人员,大都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文化修养,是一支很重要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理论学习和宣传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对于促进企业干部和职工的理论学习,创建学习型企业无疑会有很大的作用。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革命的演讲稿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革命的演讲稿 目前再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的话,显得有点落伍了,当下最时髦的说法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从表层意义上看,人们是用“大数据”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实际上,“大数据”的渗透能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不管是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还是军事、金融、通信、贸易等行业,数据正在迅速膨胀,没有一个领域可以不被波及。“大数据”正在改变,甚至颠覆我们所处的整个时代,对社会发展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也让我们的思维不得不跟随时代的变迁而经历自我革命。 xx年5月20日,在北京朝阳北路朝阳大悦城六楼,一家餐厅低调开业了。没有热闹的广告,没有红地毯,没有领导剪裁和讲话,有的只是长达半年的封闭测试,邀请一些明星“吃货”们试吃,这些明星“吃货”一旦被成功邀请,就立即通过微博、微信向粉丝们讲述就餐感受。而这家餐厅通过分析明星与粉丝的互动信息等大数据,渐渐掌握了话语权,并尽可能地改造菜品、环境、流程。于是,一个传奇诞生了。这家名为“雕爷牛腩餐厅”现在被标榜为中国第一家“轻奢餐”餐饮品牌,其烹饪牛腩的秘方是向周星驰电影《食神》中的原型人物——香港食神戴龙——以500万元购买而得。戴龙经常为李嘉诚、何鸿燊等港澳名流提供家宴料理,他还是1997年香港回归当晚的国宴行政总厨,所以他的代表作,一道“咖喱牛腩饭”和一道“金汤牛腩面”,成为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舌尖上的巅峰享受。这是微博、

微信的胜利,也是互联网的胜利,更是大数据的胜利。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大数据,就这么征服了市场,颠覆了经典,创造了传奇。 其实,雕爷传奇绝非个案,在大数据时代,这样的传奇每天都 会发生。小米、黄太吉的成功都是基于大数据思维。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很多的传奇在发生,但也很快就有可能被淹没在大数据时代的汪洋大海里。 其实,所谓的大数据思维具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大数 据思维必须分析全面的数据而非随机抽样,必须重视数据的复杂性,弱化精确性,必须关注数据的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第二层含义是要把数据当做一种可以升值的重要资产,而不是只做研究对象,研究完就束之高阁。第三层含义是数据有变现功能,通过挖掘数据价值,就能改变价值的生成基础和价值链条。 历史上任何一次成功的变革都是由思维方式的转变开始的,旧 的体制和传统理念在面临新的思维逻辑的时候,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吸收并转变为顺应潮流的新思维,通过新思维来重新组织战略和策略,那么任何过去成功的经验反而会成为阻碍发展的桎梏。这种新思维颠覆巨头的案例最先发生在信息技术的传统领域,然后渗透到传统的商业领域。比如黑莓,比如摩托罗拉,比如诺基亚,比如柯达,比如雅虎等等,案例比比皆是。 大数据思维的基础是互联网,而互联网有没有思维呢?答案是 肯定的。在xx年,互联网思维是科技先锋大拿们的热门话题,一个 个以互联网思维为话语体系的圈子论坛及营销甚嚣尘上。就连CCT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