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3.1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

教师提出教科书第79页的问题,同时出现下图: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50701510702301513+?--=- ()50701310502301513

+?-+=-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507035

x x -+= ,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 可列方程:

50507032x -+= 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 等字母);

(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举一反三、讨论交流:

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2、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建议按以下的顺序进行:(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 如果直接设元,还可列方程:70605

x += 如果设王家庄到青山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可以列方程:

12060;335x x x +== 依据各路段的车速相等,也可以先求出汽车到达翠湖的时刻:

552126?=,再列出方程536x +=60

说明:要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只要解出方程中的x 即可,我们在以后几节课中再来学习.

四、初步应用、课堂练习:

1、例题P/80

2、练习(补充):

(1) 列式表示:

① 比a 小9的数; ② x 的2倍与3的和;

③ 5与y 的差的一半; ④ a 与b 的7倍的和

(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 的方程:

(1) 12与x 的差等于x 的2倍; (2)x 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

五、课堂小结:

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或先让学归纳,补充,,主要围绕以下问题:

1、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说明方程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工具。)

六、作业设计:

1、根据下列条件,用式表示问题的结果:

(1) 一打铅笔有12支,m 打铅笔有多少支?

(2) 某班有a 名学生,要求平均每人展出4枚邮票,实际展出的邮标量比要求数多

了15枚,问该班共展出多少枚邮票?

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小青家3月份收入a 元,生活费花去了三分之一,还剩2400元,求三月份的收入。

3、P/84。1、P/85.5.

3.1从算式到方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2、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教学重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问题: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几岁?

如果设小雨的年龄为x 岁,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

二、建立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

让学生在观察上述方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23-x=一7: (2)2a-b=3 (3 )y+3=6y-9; (4)0.32 m-(3+0.02 m) =0.7

(5)x 2=1 (6)11423y y -=

②引导学生归纳: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方框表示: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一般地,要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可以用这个值代替未知数代人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设未知数 列方程

四、课堂练习:

1、P81 思考

2、P82 1、2、3

(2)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3)作业设计:

1.已知(m2-1)x2-(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200(m+x)(x-2m)+m的值.

2.关于x的方程(2-a)x|a-1|-21=3是一元一次方程,求a的值.

3.P/85 6、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