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用学与翻译导论期末模拟考试

语用学与翻译导论期末模拟考试

语用学与翻译导论期末模拟考试
语用学与翻译导论期末模拟考试

语用学与翻译模拟考试

Simulated Examination in Pragmatics and Translation

PART I TRANSLATION ANALYSIS (20 points)

Directions: Beneath either of the following two sentences you will see its English version. Please analyze and make a comment on the translated texts from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Write your comment down on your ANSWER SHEET.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标语)

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

PART II SENTENCE TRANSLATION (40 points / 4 points each) Directions: Transla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English sentences into Chinese and Chinese sentences into English. Write your translation down on your

ANSWER SHEET.

1.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s?

2.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3.The dangerous situation cannot be overestimated.

4. A thousand men can work together, but not two women.

5.I read his letter with both surprise and excitement, surprise because he is still

around, excitement, because he didn’t ever forget me.

6.狭窄的小巷中间横拉着一条绳子。

7.一个人不向别人学习,是不能指望有多少成就的。

8.我们都知道,中国妇女已经走出家门,自由地参加工作了。

9.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在美国一个人可以从社会的最底层爬到社会的最高

层。亚伯拉罕·林肯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10.小国人民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

战胜大国的侵略。

PART III ENGLISH-CHINESE PASSAGE TRANSLATION (20 points)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Chinese and write your translation down on your ANSWER SHEET.

Had it been a well wolf, it would not have mattered so much to the man; but the thought of going to feed the maw of that loathsome and all but dead thing was repugnant to him. He was finicky. His mind had begun to wander again, and to be perplexed by hallucinations, while his lucid intervals grew rarer and shorter.

He was awaken once from a faint by a wheeze close in his ear. The wolf leaped lamely back, losing its footing and falling in its weakness. It was ludicrous, but he was not amused. Nor was he even afraid. He was too far gone for that. But his mind was for the moment clear, and he lay and considered.

PART IV CHINESE-ENGLISH PASSAGE TRANSLATION (20 points)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English and write your translation down on your ANSWER SHEET.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

谈严复翻译 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交流中一直在广泛进行着。丰富的翻译活动,有利于我们科学系统地对翻译进行研究,也有利于我们形成独特的中西文化观。严复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学贯中西的人,他的翻译对中国近代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严复曾在福州马尾船厂船政学堂学习了五年,他学习了英文,几何,代数,电磁学,光学等新科学知识,到过新加坡,日本等地考察,后又到英国学习考察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了解中西政教,风俗之差异,关心世界大事。”回国后,他翻译了向国人敲起危亡警钟的《天演论》。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宣传了进化思想。 下面研究一下严复的翻译思想和特点。在词法和句法结构中,他模仿先秦文体的词法句法结构,桐城派古文的优点,其他文体的积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造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新型文体。在《天演论》的手稿初稿中,他直接引用先秦散文中的句子并标明出处,虽然后来他觉得译作中放入中国古书的名字,中国古人的名字明显不妥,使读者感到彷徨,于是在改稿过程中将正文中出现的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尽皆删去,但导言仍保留部分如《导言十三》中的“以其所爱,及其所弗爱”一句系取自《孟子》;《导言十二》中的“诱然

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得”系庄子所云,“自营为私”是韩非所言,“人之性恶”出自《荀子》。译文中多用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很少。而且他的翻译话语中有很多词类活用的范例。 1. 辨物穷微,明揭天道必不可知说。(《天演论·论六》) 2.不见夫业真者乎?(《原富》) 微是形容词,在句1中活用为动词。句2的业本来为名词,但在句中担任动词职务。同时,严复话语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例子也不少。如: 何以明之?(《天演论·人群》) 人弗之觉也,觉亦弗之异也。(《天演论·能实》) 其少见的被动句主要采用先秦的“见”字句结构,如: 特在人者,每为气禀所拘。(《天演论·论八》) 而为是幻且虚者之所主。(《天演论·论九》) 若是物特为天下只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夫是之谓天择。(《天演论·导言一》) 为了追求群内达旨,他用了很多排偶句: 小之极于跂行倒生,大之放乎日星天地;隐之则神思智识之所以圣狂,显之则政俗文章之所以沿革。(《天演论·导言二·广义》) 人,动物之灵者也,与不灵之禽兽鱼鳖昆虫对;动物者,生类之有知觉运动者也,与无知觉之指植物对;生类者,有质之物而具支体官理者也,与无支体官理之金石对。(《天演论·导言三·趋异》) 严复的翻译使用最多的策略当推意译,为了启发民智,在翻译过程中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精英阶层是恒定不变的,只能来自与上层代表。( F ) 2.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的。( T ) 3.弱势群体往往缺乏利益诉求能力,因此制定公共政策时更应当考虑他们的利益。(T ) 4.政治动员型以公众议程为基点,以政府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政策方案的执行。( F ) 5.从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前评估和后评估。( T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精英理论模型 精英模型认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即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是由“少数精英人物”决定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少数精英的活动过程。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果,供决策参考的分析预测方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政策制定中的心理效应。 答:(1)光环效应(2)首因效应(3)近因效应 (4)从众效应(5)定型效应(6)反衬效应 (7)乐队效应(8)黄灯效应(9)新闻效应(10)颂歌效应(11)当局者迷(12)旁观者清

2. 简述政策议程的内外部触发机制。 答:内部触发机制:(1)自然灾害(2)经济灾难(3)技术突破(4)生态变迁(5)社会变迁外部触发机制:(1)战争行动 (2)地区与国际冲突(3)经济对抗(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3.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4. 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的体现。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王燕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刊名: 大众商务(下半月) 英文刊名:POPULAR BUSINESS 年,卷(期):2010(7) 参考文献(4条) 1.Sarcevic,S New Approaches to Leagal Translation 1997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1997 3.何自然语用学讲稿 2003 4.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1992(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俊冰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翻译[期刊论文]-剑南文学2010(6) 2.秦毅.QIN Yi语用学理论之于翻译等值[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 3.容曙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期刊论文]-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1) 4.郭光霞浅谈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9) 5.马骁骁.庞亚飞.MA Xiao-xiao.PANG Ya-fei从语用学理论探讨翻译的本质[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 6.曹宏伟.CAO Hong-wei翻译中应遵循的语用学原理[期刊论文]-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18(3) 7.薛雁.戴炜华语用视野下的翻译[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8.任丽丽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1(12) 9.赵艳丽语用学框架下的语境分析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3) 10.盛婧从语用学角度看等效翻译[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8(27)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6011876575.html,/Periodical_dzsw-tzb201007174.aspx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06401405 课程学时:56 学分: 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商务方向) 开课时间:三、四年级(2)、(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大纲执笔人:金惠康大纲审定人: 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它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有英语翻译成汉语与汉语翻译成汉语,现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与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侧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在综合技能培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说明本课程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1.教学目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南。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翻译基本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72学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外翻译研究动态,掌握翻译学的理论系统,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翻译理论;英译与汉译语基本实践 2. 教学难点: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读辅导材料,写学习心得,参与翻译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本课程两学期,36课时/36课时,专题讨论1-3次,计9课时,考试2课时。 第一学期: 第一章汉字英词(Chinese Characters & English Words) 第二章汉英表达的不同(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 第三章汉文明礼貌语言(Chi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 Humanity) 第四章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 第五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架构(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第六章现代说法反映现代社会(Modern Sayings Reflect Modern Life) 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Language,Culture & Society) 第八章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第九章语言与翻译(Language & Translation) 第十章翻译技巧杂谈(一)(On Skills of Translation)(1) 第十一章翻译技巧杂谈(二)(On Skills of Translation)(2) 专题讨论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专题讨论二:岭南文化翻译讨论 第二学期: 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第二章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 第三章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2016秋《公共政策导论》期末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1、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政治系统的合法化,是政策合法化的必要条件。( F ) 2、 政策对象除了直接政策对象外,还包括与政策执行效果有关联 的间接政策对象。( T ) 3、 一般而言,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 T ) 4、 收集有关评估对象的各种信息,信息必须只能是客观事实和精 确的数据。( F ) 5、政策模型体现了人们对公共政策的不同思考角度,有了政策模型我们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F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政策终结 答: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2、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3、怎样区分公共问题和私人问题? 答:公共问题是指具有广泛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是包含于社会问题之中、与私人问题相对应的特殊范畴。其特性是:

专业英语参考书目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考研参考书目 1.戴炜栋何兆熊(主编)《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胡壮麟(主编)《语言学教程》second edition,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George Yule 1996/2000 The Study of Language (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4.Press/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Teaching Press.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方向考研参考书目 一、美国文学 1.吴伟仁编: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第一、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Peter B. High, An 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London andNew York: Longman, 1988。 二、英国文学: 吴伟仁编: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第一、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1.Wellek, René&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7; 2.陈惇、刘象愚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吴伟仁编: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第一、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吴伟仁编: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第一、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年; 5.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下,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6.石观海编:《中国文学简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7.杨剑龙、钱虹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法考研参考书目 1.K. Johnson: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 2.David Nunan(主编):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体验英语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Jack C. Richards: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 (语言教学矩阵)外语教学法丛书之十九,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笔译)考研参考书目 1.[英]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翻译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交际考研参考书目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语言学研究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王 宏 军 (嘉兴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摘 要:语用学介入翻译,为翻译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本文就语用学的几个主要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加以论述。语用等效理论是一种避免翻译尴尬且力求等效的新理论模式。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是在翻译语用意义时牵涉到的两种语言的语用原则,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其语用原则不尽相同,它们有助于推导语用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的语用等效翻译。无论在翻译中使用哪种理论,其语用含义是由语境决定的。可见,意义的决定在于使用,而使用的重要因素是语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语用翻译的探索将是无止境的。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翻译;语用等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境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7)01-0063-04 引 言 Nida 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他说“翻译就 是交际”。Newmark 也曾指出“交际是翻译的职 能”。这种交际是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一种行为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双向的心理过程。按语用学原理,这是作者与译者之间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译者的解码过程实际上就是翻译的过程。语言学家把语用学看作是研究语言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这就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诠释。 一、语义与翻译 人们对意义的研究有着不同视角和出发点,意 义不仅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而且还属于逻辑的、哲学的、认知心理学的以及社会文化学的范畴。这就将意义切分为纯语言意义观和语用学意义观。对翻译理论而言,这两者都有着重要的价值。Newmark 曾说,语义学的所有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体系中的符号意义,或称规约的意 义,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的意义。语义翻译只是将 目的语的语义直接译成母语,力求在句义上的等价。人们一般认为语义翻译似乎忠实原文,它能将目的语的词义准确地译成母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使用语言的规约也各不相同,由此会产生理解和翻译上的失误。我们说“失误”而不说“错误”是因为某个词或句译出的含义与目的语的含义不同,因而只能说是母语表达不符合原作者的用意而已。 二、语用与翻译 Levins on 说:“语用学是非语义学的语义研究”。 语用翻译是译者将原作与译作在语用用意上的等价翻译,能用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原作的用意。语用学的意义观着重语言成分的用义,即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含的意义。语用含义是用义的表现,指一种依赖于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意义,这种推导出来的语句的含义是一种话语意义。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使用时的说话意义,也就是语言结构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实际含义或非规约意义,即语用含义。如:Shall 收稿日期:2006-12-25 作者简介:王宏军(1962-  ),男,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用学。第3卷第1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N o 11,20072007年3月 Journal of X i π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rial N o 16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_0

---------------------------------------------------------------最新资料推荐------------------------------------------------------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2007 年 1 月一、考试题型和模拟题 1. 选择题: 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范围主要包括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 问答题: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范围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标准,比如玄奘对翻译事业的贡献等等。 3. 段落翻译(英译汉): 1 段,共 50 分。 这部分在课外。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C---的翻译。 A. 佛教经典 B. 文学作品 C. 科技著作 D. 哲学著作 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A--- 的翻译观点。 A. 善译 B. 化境 C. 神似 D. 信、达、雅 3. 出版后即风靡海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B----的译作。 A.严复 B. 林纾 C. 林语堂 D. 梁实秋 4.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 1 / 11

必拘泥于--D----的形式。 A. 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5. 翻译是一种( A )的交际活动。 A.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 B. 跨语言 C.跨语言,跨社会 D. 跨语言,跨社会 6. 翻译的理想单位是: __________。 () A.篇章 B. 句子 C.词语 D. 单词 7. 下列四个语言特点中, ----B--不是广告英语的特点。 A. 多祈使句 B. 多后置定语 C. 多新词汇 D. 多常用词汇 8. 鲁迅曾提出过-------B-------- 的翻译观点。 A. 宁顺而不信 B. 宁信而不顺 C.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 D. 忠实、通顺、得体 9. 在下列四组特点中, ---D---组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意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B.重形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C.重意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D.重形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10. 下列四种语言特点, ----B----不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形合 B. 多动态词语 C. 多替代 D.多物称词作主语 11. La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2012下半年)(1)

华师公共政策主干课考试复习提纲(2012下半年) 单选题 1.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C、等级决定制 2.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B)。B、极端和绝对 3.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B、组织与实施 4. 前评估是指(B)。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C、林布隆 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D、目标取向 7.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B、传统经济学 8.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9.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C、委托评估 10.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C、确定政策目标 11.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B)。B、分解 12.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C、对演法 13. 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A、简单多数方法 14.“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C、颂歌效应 15.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B、政策议程的建立 多选题 16.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BCD)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 17.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8.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B、替代C、合并D、分解E、缩减 19. (ABC)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A、公共问题B、公共目标C、公共利益 20.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ABCDE )。A、政党B、利益集团C、思想库D、大众传媒E、公民个人 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AB)。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22.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BCD)B、外交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政党政策 2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ABDE)。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童话《皇帝的新衣》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E、指鹿为马 24.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B、决策过程合法化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25. 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BCD )A、计划周密B、执行准确C、灵活创新D、全局与局部兼顾 综合分析题 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些并不富裕的乡镇政府领导为了不落后于其它乡镇也不惜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农民手中集资,居然也在乡镇各大街的两旁盖起了两层至三层的漂亮楼房,整个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D乡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速度较其它乡快了许多,D乡的党委书记还被提拔到县里任职。 尽管D乡在县里和各项评比中获得“卫生乡镇”、“现代乡镇建设之星”等奖项,但绝大部分楼房闲置在街道两旁,无所用途。该县本来就属于贫困县,D乡又是其中较为贫困的乡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可想而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只成为街道的装点。 然而更为不幸的事也发生了D乡,就在各街道建设完毕后不到两年,其中一条街道太窄,无法与国道衔接必须加宽,否则全市的交通规划就无法实施。这样,新建的长达1公里的楼房被迫拆除,甚至许多楼房到拆除的那一天也未曾被使用过。 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D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D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 (2)从整体情况看,D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 (3)D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 答:(1)颂歌效应。

翻译学导论严复

Preliminary Study of Yan Fu’s Main Translation Thought Abstract: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are Yan Fu’s main translation thought. Faithfulness means that the translator should transmit the meanings or thoughts from the originals during translating. Expressiveness demands that the version must be clear and flowing without any grammatical mistakes or confused logic and sense. Elegance is also a standard of Y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 Translating is not to copy information from the original, but a creative project. “The criteria of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summarized the scattered translation views in theory, brought up a standard for the later translation theory specific and practical, and promoted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up to a new stage”(贺显斌,2002). Key words: Translation; Yan Fu;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 Introduction Yan Fu, the great translator, educationist in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was born in Fujian province. In 1886, he passed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Mawei Ships and Military School by high score. After graduation, he received a practical training in a naval vessel. In 1877, as a member of the navy, he went to the British Imperial Navy School for study. During those times, he studied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esides, he gave his mind to western philosophy, sociology and politics. Later, he has made a survey of the justice process in British court, and then compared with that in China. After he retuned, he served the post of the coach in Mawei Ships and Military School. Except the political and academic articles, most of Yan Fu’s works are about translation. His contributions to translation include two aspect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ory,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 is that he brought up “faithfulness, expressi veness and elegance”(严复,1986), which summarized the scattered translation views in theory, brought up a standard for the later translation theory specifically and practically, and promoted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up to a new stage. II. The Core of Y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 Since Yan Fu brought up the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it became the condens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heory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 focus of modern translation study. Some people regarded them as principles, some considered them were theories, and some thought they were standards. Each famous people of the translation circle aired their own views, commendatory or derogatory, but no one could surpass them. Therefore, some thought that studying the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is equal to study the whole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China. Thus it can be see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influenced profoundly in the translation circle of China. In the different period, different people in the translation circle had different viewpoints to the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Lin Yutang brought up the standard of “Faithfulness, Fluency and Beauty”, but this doesn't overstep the “Faithf 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林语堂,1937). Mentioning the standard of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most scholars don’t think to deny it or discard it simply, but amend it or expound it. Some people stated the standard from the angle of linguistics: Faithfulness is the equivalents of meanings, Expressiveness is the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语用学 Pragmatics这一术语由美国哲学家C.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1938)一书中首次提出。如果以1977年在荷兰创刊的《语用学杂志》为标志,则语用学作为一们独立的学科迄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 1、定义:Charles W.Morris在其《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研究“符号与有生命的方面,即研究符号作用下出现的所有心理、生理和社会现象”。 列文森(Levinson S.C.,1983:转引自何兆熊,1989:8-9)有关语用学的几个定义: (1)“语用学是对在一种语言的结构中被语法化后被编码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2)“语用学是对所有那些未能纳入语义理论的意义侧面研究”; (3)“语用学是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对于说明语言理解来说是十分根本的那些关系的研究”; (4)“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者把句子和使这些句子得以合适的语境相匹配的能力的研究”; (5)“语用学是对指示(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含义、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语结构各个侧面的研究。” (6)“语用学多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语句的能力。”(英·列文森 S。C。Levinson,Pragmatics,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83 P。24。 再来看看其他学者对语用学的定义(何兆熊,1989:10-11): (1)“语用学是对语言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的语境所作的研究(Stalnaker,1972)”; “语用学是一种旨在描述说话人如何使用一种语言的句子达致成功交际的理(2) 论(Kempson,1975)”; (3)“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的研究(Akmajian,1979)”; (4)“语用学可以有效地定义为对话语如何在情景中取得意义的研究。”(英·利奇G。N。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P。X。 何自然:“语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语用学概论》第1页 金定元:“语用学就是研究语境的科学。”(《语用学——研究语境的科学》载《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1期。) 周礼全:“语用学是符号学的重要部分……它研究:在一个语境中,说话者如何应用话语准确地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听话者,从而达到自己的意图;它也研究:在一个语境中,听话者如何准确地了解说话者通过话语所表达和传达的思想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 一、考试题型和模拟题 1.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范围主要包括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 问答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范围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标准,比如玄奘对翻译事业的贡献等等。 3. 段落翻译(英译汉):1段,共50分。这部分在课外。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C---的翻译。 A. 佛教经典 B. 文学作品 C. 科技著作 D. 哲学著作 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A---”的翻译观点。 A. 善译 B. 化境 C. 神似 D. 信、达、雅 3. 出版后即风靡海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B----的译作。 A.严复 B. 林纾 C. 林语堂 D. 梁实秋 4.“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D----的形式。 A. 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5. 翻译是一种(A )的交际活动。 A.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 B. 跨语言 C.跨语言,跨社会 D. 跨语言,跨社会 6. 翻译的理想单位是:__________。() A.篇章 B. 句子 C.词语 D. 单词 7.下列四个语言特点中,----B--不是广告英语的特点。 A. 多祈使句 B. 多后置定语 C. 多新词汇 D. 多常用词汇 8. 鲁迅曾提出过“-------B--------”的翻译观点。 A. 宁顺而不信 B. 宁信而不顺 C.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 D. 忠实、通顺、得体 9. 在下列四组特点中,---D---组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意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B.重形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C.重意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D.重形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10. 下列四种语言特点,----B----不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形合 B. 多动态词语

翻译专业一些参考资料

翻译专业一些参考资料(转载1)_Live Lively_新浪博客2009-08-16 16:52 一、翻译理论与理论相干书纲 开天振主编. 《该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地津:南启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新事大解——英国舒》.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刚. 《英汉汉英段降翻译与理论》. 上海:复夕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刚. 《英汉写做比较研究》. 上海:单夕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刚. 《英语写做与笼统实词里达》. 上海:单夕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下鄂. 《白楼梦》. 旧订危. 《英汉比拟取翻译》. 北京:外邦对于外翻译出版母司, 1991. 陈祸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订正原).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旧廷祐. 《英文汉译技能》. 北京:外语教授教养与研讨出版社. 2001. 陈看道. 《修辞学收凡是》.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训练》. 北京:世界学问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好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虔诚. 《词语翻译丛道》.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凶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答题摸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双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双其昌. 《汉英翻译道评》. 北京:对外商业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浑.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行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怨.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开领导》. 地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启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信》编纂部. 《翻译研讨论白散(1894-1948)》. 北京:外语教授教养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信》编纂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怯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启大学出版社. 2006. 圆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理论与技拙》. 北京:旅逛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齐》,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体裁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体裁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成功. 《汉语的韵律、词法取句法》. 北京:北京小教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完整版)语用学

语用学概论 (1)丈夫:我去办公室啦。 (2)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 (1)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 (2)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 (1)下午踢球去吗? (2)晚上还有考试。(昨天把腿拉伤了。) (1)小王:怎么样? (2)小李:资料都拿走了。 (1)老师:现在几点了? (2)学生:路上自行车没气啦。 第一讲什么是语用学 一、语用学的起源 ?“语用学”术语的提出 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在著作《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中首次使用了“语用学”这一术语(Pragmatics)。这个术语是莫里斯参照pragmatism(实用主义)和pragmaticism(实效主义)创造出来的。 符号学(semiotics)包括:句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三分。 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 语用学(Pragmatics )研究“符号和使用者的关系”(Morris,1938) 《符号、语言和行动》(1946 ) 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它研究符号的来源、应用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或效果。 ?语用学与符号学 ?语用学与语言哲学 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皮尔斯、莫里斯和卡纳普等把语用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其研究仅限于哲学,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希勒尔、奥斯汀、塞尔和格赖斯等为代表的语言哲学家对言语行为和会话含意理论的探索,使语用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奠定了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的语言学研究仍限于哲学范围内。正式因为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为70年代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准备了条件。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学刊》以后,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才得到确认。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标志: ?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发行; ?1983年由列文森(Levinson)所编著的第一部语用学教科书《语用学》问世; ?1986年“国际语用学会”正式成立。 (沈家煊,1996) 二、语用学的发展 ?1、语言研究发展历史: ?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言学—50年代后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70年代初:语义学研究(引入语 境概念,为语用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归纳为:形态——句法——语义——语用几个阶段。 ?发展缘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