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探究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探究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探究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探究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探究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有关探究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语文版本收录的文言篇目不多,只占总体篇目的20%左右,但它们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很值得细细品味。由于古今语言变化的差异,大部分初中生学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有方、学亦有方,学生才能易学好懂,才能体会到文言文词句的妙处和古人的智慧。然而文言文教学往往停留在翻译字句,疏通文意上,似乎作一通翻译,文言文教学的任务完成了,而实际效果往往是教师在台上眉飞色舞,而台下学生无精打采,这种教学法使学生成为上课记笔记,下课理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机器”,无益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经多次课堂实践,我逐渐形成了“读——译——议——赏”四步文言文教授方法,以读带议,以译带议,以议带赏,让学生在读、译、议、赏四步中,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所谓“读——译——议——赏”即是讲授文言文的四个环节,一环扣一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读

朗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使学生更直接的进入课文内容和描述的意境,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细分起来,有四个环节。

1.初读:我每教一篇文言课文时,不管学生懂不懂,先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二至三遍,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理解的课文大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听读:听读录音带,或听老师范读,在听读中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及正确的语音停顿,更进一步深入课文。

3.跟读:跟录音带读或跟老师读,进一步巩固生字词的读音和长句、难句的正确断句。

4.对读:由二人或四人一组,自由读,先由一个人读,其他人听,听他读准了字音没有,读对了音节没有,如果有错及时地进行纠正,然后交换进行。这一小环节,实际是对前面的三个小环节的检测,让学生互相检测,互相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开展联想和想象,利用语声的造型作用,准确、生动、丰富地再塑文中的艺术形象,为下面的赏议铺开了道路。

二、译

即串译课文,归纳整理,具体又分四步:

1.自译。通过第一环节,学生已经朗读课文5——6遍了,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理解,于是组织学生二人一组,对照注释,自译课文,并圈出疑难点,等待质疑。

2.答,即答疑。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讨论、释疑。(语文教学论文)有的由学生自己作答,有的由老师作答,这样彻底消除了课文的文字障碍。

3.听译。在初学字词句后,放录音或老师读,学生听每一句的意

思,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要求学生立即举手,解决问题后,再往下读,再往下听。

4.理,即归纳整理。这是串译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出文中的通假字、多音多义字、活用字、异读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固定结构或文字、文体、文化常识,并联系已学的`课文,对类似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使文言文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三、议

至此,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难点全部得到解决,但文言文教学不能就此打住。为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针对实际或由学生自己提问题,或由老师提问题,组织讨论。特别是强调一点,这里的“议”不是“析”,不是按部就班的分段落、析结构、结主题、总特色,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入到课文里面去,拓宽思维,加深理解。在组织学生讨论《陌上桑》的内容时,有的同学提出的疑问:使君吏打听罗敷的情况时,罗敷的年龄是“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而在下文,罗敷向使君夸赞自己的丈夫时,说:“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可以肯定,她丈夫现在至少已有四十多岁了,象罗敷那样年轻、美丽的姑娘,在古代嫁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差那么大的丈夫,是不可思议的。针对这一疑问,我没有直接作答,而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从民间采集来的诗歌,在流传的过程中,有可能失真;还有的同学认为,这是罗敷自己编造

出来的,她根本就没有出嫁,仍是一个少女,这是她对使君的无礼行为的一种反抗,充分体现了她的机智聪慧。针对这些观点,我又组织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最后,同学们充分肯定了第三种观点,这样一议,教室如沸腾的开水,热闹非凡。

四、赏

赏就是欣赏,或论或写,就课文的某个点去赏析,这主要是为“说、写”寻找材料,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如《醉翁亭记》可就写景法加以欣赏;《岳阳楼记》可从作者的人生观去欣赏;《曹刿论战》可赏它的对话或战争写法……每次只切入一点,不求篇幅长短,只求学生一课有一得。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联系教材,又能够跳出教材,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写作兴趣。赏完之后,还有“抄”,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有积极意义的名言、警句、优美的景语抄下来,加以记忆,这样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并且能够活学活用。

我的这种教法,使学生在整堂课中紧绷思想的弦,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领其意,情通其境,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且形式灵活多样,教与学双边活动多,学生易在一种积极求知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沙西初中蒋瑞华 【摘要】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文言文“活”出精彩,我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精彩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

文言文教学方法借鉴

一、循序渐进“五步法”(讲读课文) (一)课内课外“粗识文字” 这一步可分为课外和课内两部分。我的具体做法是:提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对照参考资料疏通全文,教师要检查并适当公布检查结果。上课时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相互提问、答疑,学生答不出的,再由教师解决。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各小组得分可公布在黑板上或记录在班级评分栏里。 (二)有的放矢“我问你答” 通过前面的粗识文字,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所以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查缺补漏、突出重点。教师在备课时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设置一些有助于学生全面、有层次地理解并掌握课文知识的问题,教师问,学生答。 (三)构筑框架“庖丁解牛” 具体做法是:分小组把各段的大意写出来,进行分段分层,然后教师收集各小组不同的分法,让全班同学来进行评价、鉴定,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恰当地引导,最后师生共同确定最佳结果。 (四)各抒己见“借鉴欣赏” 让学生查阅各种书籍和参考资料,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特点、优劣的评价,以及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这个基础上,再要求他们慢慢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另外,还可以先由教师做示范,对文章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然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赏析他们认为精彩的语句。 (五)情景设置“朗读背诵” 文言文教学还要和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结合在一起。在平时练笔中,鼓励学生用文言文或半白话文写作,当然,教师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可定时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的方式;也可以上完一单元文言文后,布置一篇与这一单元内容相吻合的作文,提示学生多引用课文里面的句子。另一方面,教师利用晚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采用话剧、演讲、竞赛、接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文言文学习,让学生喜欢学,喜欢读,喜欢背,从而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氛围。 二、突出主体“四环节”(自读课文) (一)动手动脑“反向对应” 教师先参阅各种有关书籍,把文章翻译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翻译疏通全文,并要求学生用笔在课文中标示出自己认为重要或自己不能翻译的字或词。这种对应翻译,一方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学生在听教师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调动听觉、视觉,而且需要动手、动脑,加之教师的翻译和古文的对照本来就有一个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录入时间:2010-4-22 10:22:07 添加者:admin 陕西省蓝田县城关中学/刘颖洁 [摘要]:文言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将之变成他们自由阅读历史文献,学习研究的工具;同时继承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不应忽视文化的传承性,应该了解掌握现代文中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即于此三种目的,在文言文教学中,一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二要在注重学习“文”的同时,注重“言”这一物质外壳的积累,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法等语法角度扎实积累;三要“言”、“文”统一,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四要从古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启示,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言文统一;古为今用;集成块;语感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 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谋略和辞说,以记言见长,体现战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语言智慧,这种文章不诵读是体会不了其语言艺术的,面一般漫读没有对内容的通彻理解也是体会不到其语言艺术的。例如邹忌对妻、妾、客问了同一个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习文言文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点也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佶屈聱牙,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会谈“古”色变。为改变这一现状,实践新课标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感悟作家,走进作品 由于年代久远,那些曾塑造过民族性格且身上承载着太多文化精神的文化大师们在历史的风尘中面目越来越模糊,他们的名字对这些整天埋头于题海战术的中学生而言,有一层历史的隔膜感。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流水作业式地介绍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代表作品、所属流派等,而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去记这些文学常识,因而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激情。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同时,接受美学认为,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相融合,才能谈得上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挖掘作家作品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尤为重要。 如《师说》是传统的背诵篇目,是议论型的文章,学生一开始就望而生畏。在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写的《读韩愈》一文,并让学生写阅读笔记,畅谈感受。于是同学们脑海中呈现的韩愈不再是一个干巴巴的老夫子,而是变得很丰满。学生感动于他为谏迎佛骨,不顾自身安危,毅然批虎须揭龙鳞,然后义无返顾走向海角天涯;更感动于他到了潮州,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竭尽所能为潮州苍生办实事:办学堂、废奴婢、去鳄鱼、兴水利,最后尽让一方山水都改姓为韩。于是那位长须弓背一步一颤的坚毅身影活在了学生的心中。许多同学对“不朽”有了自己的理解,也更明白了该如何对待生命中的挫折。学生带着对韩愈的理解与感动去读《师说》时,便会自然而然地走进作品感受韩愈,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较难的文言文,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个成语“穷而后工”,然后本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原则,采用设疑激趣——人生永无挫折就是幸福吗?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们议论纷纷。然后重点介绍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后一再被贬颠沛流离,死于柳州任上的坎坷命运,随后推荐同学阅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柳侯祠》。学生读了之后感慨很深,有的同学说:“原来挫折对人生而言,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有的同学说:“柳宗元是不幸的,被朝廷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挪去,被一贬再贬。但是他的不幸却又是民族的幸运,华夏文明因此而凝聚了高峰性的构建。”带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文章的角色。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6字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6字 翻译古文实在是太难了,怎么办呢?以下是关于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六个字:对、增、删、移、留、换。 一、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 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 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 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 三、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如: 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 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四、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例如: 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老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一、注重兴趣激发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学习《狼》可用故事屠户用肉钩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2、用媒体。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

拉近学生与课文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三峡》《观沧海》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老师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近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提深对课文的理解。 3、多竞赛。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4、重激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不拘一格,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老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二、注重学法指导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介绍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介绍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介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

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文言文高效教学法探究

文言文高效教学法探究 文言文学习一直是初中学生的难点,教师也颇感头疼,要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注重学法指导,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一、比较记忆古今异义词 学习文言文积累是关键,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难度最大的是理解和记忆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形与现代汉语的词形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课堂上,我运用比较法教学古今异义词,这是提高学生记忆古今异义词效率的一个好方法。 如《扁鹊见蔡桓公》,“望桓侯而还走”的“走”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我采取比较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说出带有“走”字的词语,学生很快说出行走如飞、走投无路等词,接着我解释课文中的“走”则是“跑”的意思。运用学生熟悉的词语与课文中的古今异义字的意思进行比较,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就会深刻得多,在今后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这个词,能够快速打开记忆,做出正确解释。比较法教学的关键是找准几个词之间的衔接点,通过衔接点将它们联系起来,然后进行比较,才能达到目的。 二、积累特殊句式,准确译文 文言文翻译方面,困扰学生的是句式,如对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句式的判断不够准确,不能调整成正常语序,因而无法准确地翻译句子。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从句子本身出发,分析句子的结构、成分和特点,把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挪进文言文中,要求学生按照现代汉语特点找出句子主干。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这个宾语前置句,我是这样做的。 我:这个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分别是什么? 生1:主语是“忌”,谓语是“信”。可是,为什么谓语后面没有宾语呢? 我:讲得很好。一个现代汉语的完整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文言文中的句子并不一定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排列。“忌不自信”是一个特殊句式,即宾语前置句,在古代汉语中,代词作宾语的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代词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语法现象称之为“宾语前置”。谁会调整这个句子的语序? 生2:这个句子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忌不信自”。 我:对。“忌”是主语,“信”是谓语,“自”是宾语。这个句子的译文谁能准确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2009-05-06 15:37) 标签:- 分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说法。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根据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文言文教学三步走,即诵读一理解一识记。这三个环节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支持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行的。 文言文诵读之法 一、诵读 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而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诵读这一环节,在课堂设计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课前预习时默读;顺从文字时小声读;课上学习时较难把握的文章,可由老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课下记忆时可诵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优美的散文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读,效果会更好。 二、理解 文言文的教学贵在“理解”。它包括:字词的理解、文义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感情的理解等。只有理解深入透彻,才能灵活掌握,举一反三。否则,便成了“一路捡,一路丢”,最终一无所获。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我将课堂上的理解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自主学习,独立理解。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第二步,质疑提问,点拨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质疑、讨论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词语进行探究理解。教师在这一步只是在学生对知识把握不准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而后明确。第三步,方式灵活,巩固理解。这一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翻译课文。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如可结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学点评、更正或补充。这样的练习涉及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组别,按次序轮换,完成课文的翻译。教师要加以评价,肯定译的好的地方,明确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第四步,以全班为单位,复述或讲故事,将所接收来的文字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力求准确无误。 初中文言文识记之妙招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而“识记”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识记的最直接目的是应对考试,更长远的目的则是为高中阶段或是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基础。文言文除背文段外,还应熟记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常见虚词的翻译,作家、作品和出处。要想把这么多知识全部记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在这时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我们只要冷静地反思一下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现代文教学是“热点”,而文言文教学则是教改热潮中的“冷点”。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这里谈谈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应采取的策略谈些粗浅的看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显而易见,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也势必造成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_游晗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游晗 (福建省罗源一中,福建福州350600) [摘要]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其中的文言文教学更是工作中的难点。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许多语文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但由于文言文知识点琐碎、灵活性强等特点,满堂灌的方式很难见到成效。本文通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讨论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7)04-0173-02[收稿日期]2017-12-26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是因为现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工作没有凸显出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忽略了文言文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和古人的思想[1]。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工作常常避重就轻,不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和思想,转而考查学生对于文中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通常会将文中常考的知识点提取出来重点讲解,这看似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记忆零散、细致、无关联的知识点,无法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背离了我们开展文言文教学工作的初衷。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能独立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背诵记忆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借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学积累,掌握理解运用我国古汉语的能力。然而,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文言文教学不尽如人意。 (一)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落后 首先,在教学任务的重压下,部分老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直接将辅导书上的文章翻译和试题答案分发给学生,片面地强调文章中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忽视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脉络和中心思想的把握情况,缺乏对于解题方法和阅读技巧的讲析,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 其次,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很多老师仍采用“串讲”模式,老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迷迷瞪瞪。对于课上知识学生无法做到当堂理解、课后消化,只能在下课后翻看课上快速记录的笔记,学习效率低下。 再次,老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不够充分。虽然现在大部分老师都已掌握了如何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并没有实现借此提高上课效率的目标,在本质上,只是换了一种更便捷、更快速的进行“高效填鸭”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虽能覆盖所有的知识内容,却不能改变气氛沉闷、呆板无趣的教学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显得华而不实。 此外,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为了讲得透彻、讲得详细、讲得全面,往往会将知识点整理得特别完善,并将整理后的内容直接交给学生。我们不能否认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但在这件事上教师确实存在越俎代庖的行为[2]。过于轻松的获取完善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大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一味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致使他们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感到枯燥乏味,心生厌倦,学习效率底下。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如果他们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求知欲不高,教学工作就很难进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困难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原因: 1.学生难以理解古今文化差异 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现在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古人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不能想象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无法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作者当时的情感,致使文言文学习浮于表面,未能企及文中之精华,学生难以找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2.望文生义现象严重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习惯于用已学的知识去推测陌生的字、词、句的翻译[3]。但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现象明显,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语法知识,对于字词的活用也是一知半解,随意地凭借主观臆断来进行文言文翻译,致使失分严重。 3.学生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33卷第4期Vol.33No.4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7年4月 Apr.2017 [作者简介]游晗(1964-),男,福建省罗源一中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文言文教学方法

【篇一】文言文教学方法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看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我们只要冷静地反思一下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现代文教学是"热点”而文言文教学则是教改热潮中的"冷点”。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这里谈谈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应采取的策略谈些粗浅的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 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显而易见,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也势必造成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1 要改变这种现状,给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就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对于现代文,学生易于通过文字直寻主题。文言文则不然,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就无法真正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些什么,怎么"讲",很值得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负责人】任淑华(中学语文二级教师) 【所在单位】扶风县法门镇第一初级中学【参研人】任淑华 【课题申报】2014年10月我(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向学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校本教研课题,10月底获得教研组及学校批准立项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一般采用“串讲法”。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但是,我们参照课改的精神,站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几个方面审视传统教学和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并非“会学”。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知识迁移能力差,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并进行研究,

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让老师教得有味,学生学得起劲,获得自己研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广泛涉猎古文精粹,深入体味文言文的智慧和奥妙。提高文言文的教与学的能力。 【课题的界定】 著名语言文学家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 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 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 汉语的源头。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即对文言文学习怀有热情,能够认真对待,自觉进行相关学习。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文言文能力得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把“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精神,贯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化,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例。2002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足见高中阶段语文教材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部分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明白这些,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随着课改的纵深推进,文言文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已大大落后于时代要求,严重阻碍着教改的进行。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积极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踏着时代节拍应运而生。对文言文兴趣培养是每位执教者探讨的课题。那么,如何做到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国是一个文化悠久和教育发达的国家。如果按照鲁讯先生所说的,“要让我们的后代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一代一代的被熏陶下来的”(《我们是怎样教育儿童的》),那么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绝对不能轻视。《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都是我们熟知的古代学校教材,它折射出的古代政治、经济、学术、思想、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我们的后代没有理由遗弃它们,因此,对古文学习兴趣的引导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为人之师应该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1、情境引入是激活学生求知欲的第一要素 我国古代优秀的文章大多产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动人的故事隐藏其中,挖掘出来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引起对文章的注意。如《孔雀东南飞》那曲折的故事情节,凄惨的爱情故事,封建家长式作风干预婚姻而致使有情人难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将这些挖掘出来都能打动学生的心房,引起学生对文章的注意。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用在文言文教学中再恰当不过,它道出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规律 文言文语言简练凝重,和我们有一定的语言差距,需要我们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它的思想内涵。因而诱发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手段。 二、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普遍存在厌烦情绪。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改变“想说爱你不容易”这种观点?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课题。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教学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基于学生实际,我不断地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1 引人的导入,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门前,让学生感觉到走进去的乐趣。学生在初学文言文时,我首先从文言说法上激起学生的兴趣。第一节课,我先假设情景问学生:中午放学回家,路上看到张三,我们要问他吃饭了吗,我们会怎么说?学生都不屑地说出答案:“张三,吃饭了吗?”这时,我再问学生:“可是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我们可不会这样说。”“那会怎么说?”我们会说“张三,饭否?”然后再接着举“不亦说乎”这句话让他们读,结果他们把“说”读成了shuō,我更正了他们的读音yuè;再举我们今天说的“你凭什么去呢”在古代就要说成“子何恃而往”的例子。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文言文,就是古代人写的文章。因为他们当时的语言习惯与我们今天的不同,所以,我们学文言文时,首先要弄懂文章到底说什么?与我们今天一样的意思,古人是怎么说的?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明白,文言是古人用当时的语言写的文章,明确翻译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翻译句子的原则:对应词语进行翻译。方法:专有名词(指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不用翻译;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如果发现缺少的部份把它补充出来;多余的部份删去,语序与今天的习惯不同的话,再把它调整,并指出,要译好句子,我们要注意字词的积累,尤其是那些多义词。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背诵,积累每一篇文言文。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文言的距离,使学生觉得文言并不神秘,又在学习之初提出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觉得有章可循,还使学生明白了学习的两个重点:翻译、背诵,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进行知识的积累。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把文言句子的意思说出来。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用法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一~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一般都能理解,不需再译,否则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丽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列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此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另外,有的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敲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思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 例如: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116885863.html,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一) 作者:柳芳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有着丰富的学习价值。这些作品蕴含了先哲们的美好情操和崇高理想,是我们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对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利于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更能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本文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046-01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教学里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初中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遇到文言文,更是觉得艰涩难懂。笔者认为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态度会决定他们学习文言文所能达到的高度,因而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那此时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为何不愿意去学习文言文的理由,进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当教师了解到学生是因为觉得学习文言文知识毫无用处才不愿意去学习时,他们此时要做的就是向学生展示文言文知识的具体应用,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兴趣。例如:《鱼我所欲也》这篇文言文中蕴含了“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该道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人生问题。因而在进行该篇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时,笔者就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如下情境:小明看上了一本课外书,这本书是书店的最后一本,他特别渴望买下来;同时他妈妈的生日快要到了,他想为其买个生日蛋糕。但小明现有的零花钱只支持他做其中的一件事情,因而小明变得十分纠结。接下来笔者就向学生进行询问:“如果是你,你该如何选择呢?”学生们就会议论纷纷,难以抉择。笔者接着说:“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文言文就蕴含着抉择标准的判断,或许可以解决你们的困惑。”这时学生就会对接下来的文言文学习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使他们积累足够的文言知识 初中学生要想学好文言文,他们就必须了解文言文产生的时代背景,如该背景下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那么教师该如何让学生去从文言文中汲取知识呢?此时他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一来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探究效率;二来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如团结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例如: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之前,笔者首先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对该篇文言文产生的相关背景进行探究,进而使其在接下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