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也要求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因此,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感悟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以下是我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教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数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背诵这些内容,明天检查!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

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言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

二、回归文本,把握价值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教学最终要回归到文本上来,要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学生情感上要与“文本”产生共鸣。中学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其思想性、艺术性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在文言文的教学之中。如:教学《论语十则》时,我们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孔子“仁”的思想核心及其现实意义。在孔子看来,终身行之有效的一个字就是“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便是推己及人,是爱人的表现,即“仁”。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篇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仁”的思想。我们还要从文言文中学习文章构思和表达技巧。很多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重

阅读,轻写作,导致文言文与写作脱节。事实上,古代作品中的许多精品,在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小石潭记》是游记中的佳作,我们可以用它来指导学生学写游记。

三、借助注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课文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结合注释或进行合作学习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注释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下面以《三峡》第一段为例说明注释的重要性: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本段的注释有:“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亭午”、“夜分”、“曦”。根据这些注释,学生很容易明白本段的大意,只要认真推敲两个“自”的意思(前一个是“在”,后一个是“如果”),那么整段的意思就能够轻松地弄明白了。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释字词和翻译句子,教师就不用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就不会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了。

四、加强诵读,培养语感,整体把握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读得多了就自然而然懂得句子所说的意思了。苏轼也说:“故书不

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文言文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要求熟读直至能背诵,牢记于心,以增强语感,获得感性认识,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对重点句、难句更要反复读,用心体会,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对文章内容先要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一时还不能读懂的句段,借助工具书,帮助疏通词义,或者自己进行猜测,等日后求得老师的指点。还要借助于文本已有的注释和“课文导读”,疏通文章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轮廓。

总之,文言文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我们只有解除束缚,大胆创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中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沙西初中蒋瑞华 【摘要】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文言文“活”出精彩,我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精彩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吴俊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虽几次修改,但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始终未变,还有加强的趋势。例如,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材有所增加,高考中课外古诗文分数也占很大比例;另外,《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 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面临着很多困难,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方面 1、从对古诗文的认识方面看,有的教师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对他们未来人生没有太大的帮助。另外,还有教师认为,我们现在处于新的时代,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古代的东西,这些古诗文和现代社会是脱节的,学习起来浪费时间和精力。由于老师存在错误的认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古诗文的动力不足,兴趣不大,教学效果差。 2、从教材内容方面看,有的老师认为高中教材古诗文的篇幅太多,不仅对老师是个挑战,学生学习起来更头疼。加之古诗文语言文字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必然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负面影响。 3、从教师知识学养方面看,教师自身的古诗文基础薄弱也是

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一直提倡着白话文,教育发展了几十年,那些熟读经典作品的优秀老教师大多不在教学岗位上了,而现在的教师相当部分对古代经典作品积累不够,不能得心应手去发掘古诗文的内涵,引导学生去领悟古诗文的魅力,而只是一味去背教参、背教案,从个别字词讲解出发,肢解课文。 4、从教学方法上看,现在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采用的是“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缺少具有启发性、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的讲解和引导。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呆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学生方面 1、学习古诗文兴趣不大。读古代诗文,必须要咬文嚼字、回顾历史、理解背景,这种花时间、花精力的工作对追求直观、快节奏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浪费,但是又考虑到高考的原因,就不得不学。课堂古诗文讲授的种种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受现实功利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古代诗文不是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读大学涉及古代的东西很少,因而缺乏古诗文学习的动力。 2、人生经历有限、知识积淀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要因素。选入高中教材的古诗文有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不少作品表现了古代作者坎坷的人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由于学生受生活视野的限制,学习古诗文难以体会到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不到作品的魅力,因而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一般说来,男同学比女同学对学习古诗文更感兴趣。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录入时间:2010-4-22 10:22:07 添加者:admin 陕西省蓝田县城关中学/刘颖洁 [摘要]:文言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将之变成他们自由阅读历史文献,学习研究的工具;同时继承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不应忽视文化的传承性,应该了解掌握现代文中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即于此三种目的,在文言文教学中,一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二要在注重学习“文”的同时,注重“言”这一物质外壳的积累,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法等语法角度扎实积累;三要“言”、“文”统一,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四要从古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启示,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言文统一;古为今用;集成块;语感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 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谋略和辞说,以记言见长,体现战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语言智慧,这种文章不诵读是体会不了其语言艺术的,面一般漫读没有对内容的通彻理解也是体会不到其语言艺术的。例如邹忌对妻、妾、客问了同一个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学好文言文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而当前农村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尽人意。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虽言辞优美,但它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农村中学生阅读较少、学习习惯不佳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对阅读缺少兴趣,产生望“文”生怕的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应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生本课堂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在此浅谈教学中的几点有效作法: 一、熟读成诵,语感提升。 文言教学过程中,诵读是最重要的环节,新课标将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文言的音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诵读前明确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懂大意、读出情感。在教学《陋室铭》一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诵本文,读中品文,体会音韵的整齐美与变化美。不但浅化了文言,同时朗读形式的多样提高了学生的自信与兴趣,有效的促使学生成功地跨越初中文言诵读的障碍。初中生正

处于第二个黄金记忆期,在教师地引导下将朗读和背诵有效地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积累,谈古论今 文言实词的积累是学习文言的最有效途径,但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文言积累过少、文言阅读有限,所以阅读文言,实词积累至关重要。怎样提高学生对文言实词的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谈古论今的方法。《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有一实词“月色入户”的“户”,很多学生脱口而出,解释为“窗户”。为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将《木兰诗》中的“木兰当户织”中的“户”进行比较。同时从“户”字的甲骨文入手,形象的使学生看到甲骨文中的“户”是“门”的一半,为此学生轻松地理解古汉语中的“户”是指小门。此种方法,提升了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在积累文言实词的过程中,追本溯源,挖其深意,提升积累,夯实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教学中还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进行归类总结,逐渐使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把一些名句、重点句做成卡片的形式,加强记忆,学以致用。 三、打开视野,拓展延伸 文言是文化的传承,文言的背后是精彩的历史、可歌的故事、荡气的传奇、深邃的哲思、真切的情意。所以文言文教学另一有效途径,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外

2021年浅谈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 略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究模式,并适度从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拓展文言文阅读,建立课外补充型文言文阅读机制。以朗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真正达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研究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主要形式下,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兴趣;诵读;课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底蕴。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 学习文言文就是让孩子们穿越历史时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文言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孩子在文言文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源源不断地汲取古代优美文化的营

养。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的文章都是现代的白话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故几篇文言文为数不多,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以我以往的教学经验,文言文教学应该紧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以教学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这样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小学五年级下册开始,学生就开始接手文言文学习,其中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安排了《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通过学习文言文,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文言文所蕴含的深厚道理,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在小学阶段,文言文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进行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对此,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激发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带的是一种兴奋与惊喜,一种新鲜与好奇。兴奋的是接触了一种崭新的文体。但是,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加之年龄较少,文化底蕴不足。他们会觉得文言文跟以往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读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老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一、注重兴趣激发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学习《狼》可用故事屠户用肉钩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2、用媒体。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

拉近学生与课文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三峡》《观沧海》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老师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近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提深对课文的理解。 3、多竞赛。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4、重激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不拘一格,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老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二、注重学法指导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2011年,我校由语文教研组余桂彬等同志申报的语文课题《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经省专家评审,顺利立项;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普通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效率不高、少慢差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此,我受课题組的委托,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

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即?学生理解的少,学生掌握得慢,占用的课时多(费时),效果比较差。?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 英国学者荷礼柯夫在《学校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某种教学活动怎样促成了理想的学生学习。? 虽然长期以来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备受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也在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但真正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将有效教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在 20 世纪才开始的。时至今日,对有效教学的追求成为世界范围内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国内学者虽然对有效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不很深入、不够系统。对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人们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有的仅仅从自身感性经验出发,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持;有的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过于微观,局限于具体做法,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把握。 3、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研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实 施 方 案 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2011年3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

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有的仅仅从自身感性经验出发,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持;有的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过于微观,局限于具体做法,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把握。 3、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深化对课堂教学特点、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过程,也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更新过程。本研究有助于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文教师,在充分理解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理解和实践正确的语文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教育管理观,引导社会、家长正确评价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2)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研究,构建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210664547.html,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作者:汪香女 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5期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综观近几年来语文数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渡玉门关’的凄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引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一、注重朗读,读出神韵 这里的“读”指诵读,虽然从“读”这一点来说,文言文诵读与现代文朗读有许多共同性,现代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割裂历史、摒弃传统,忽视文化。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也应该选在“读”上。通过读,使学生充分认识祖国语言的典雅优美,从而提高其阅读写作水平。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朗读法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摸索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言文诵读法,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质。文言文诵读必须做到这样两点: 1.读顺、读懂 读顺,要求在停顿方面必须基本符合汉语语句的结构特点,能够清楚地表情达意。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而我们现在接触的文言文,其标点多为后人所加。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这种停顿把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读。 读准,是指读音要正确。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要注意,还有通假字,应该读它的本字音,学生最容易读错。 读懂,主要是指通过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及语言风格。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读虽然是感官的活动,但有极强的渗透力。读的时候,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念其理,“读”与“思”也就紧密有机结合起来,便构成了“慎思之,明辨之”的基础,即通过积极思维,把读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于漪:《面面观》)。当然老师对于一些确实难懂的关键词,要加以适时点拨。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2009-05-06 15:37) 标签:- 分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说法。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根据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文言文教学三步走,即诵读一理解一识记。这三个环节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支持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行的。 文言文诵读之法 一、诵读 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而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诵读这一环节,在课堂设计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课前预习时默读;顺从文字时小声读;课上学习时较难把握的文章,可由老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课下记忆时可诵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优美的散文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读,效果会更好。 二、理解 文言文的教学贵在“理解”。它包括:字词的理解、文义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感情的理解等。只有理解深入透彻,才能灵活掌握,举一反三。否则,便成了“一路捡,一路丢”,最终一无所获。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我将课堂上的理解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自主学习,独立理解。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第二步,质疑提问,点拨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质疑、讨论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词语进行探究理解。教师在这一步只是在学生对知识把握不准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而后明确。第三步,方式灵活,巩固理解。这一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翻译课文。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如可结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学点评、更正或补充。这样的练习涉及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组别,按次序轮换,完成课文的翻译。教师要加以评价,肯定译的好的地方,明确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第四步,以全班为单位,复述或讲故事,将所接收来的文字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力求准确无误。 初中文言文识记之妙招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而“识记”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识记的最直接目的是应对考试,更长远的目的则是为高中阶段或是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基础。文言文除背文段外,还应熟记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常见虚词的翻译,作家、作品和出处。要想把这么多知识全部记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在这时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 改版 报告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xx年,我校由语文教研组余桂彬等同志申报的语文课题《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经省专家评审,顺利立项;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普通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效率不高、少慢差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此,我受课题組的委托,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

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即“学生理解的少,学生掌握得慢,占用的课时多(费时),效果比较差。”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到底怎样教 一、“春风不度玉门关”——文言文教学现状 “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老(教学方法)、慢(进度慢)、费(费时多)、差(效果差)的状态。绝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许多老师仍采取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让学生认真记笔记,然后出题训练;或者偏重人文教育,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这些现象,都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精髓,谈不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适宜合理地、大手笔地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展现课堂新活力,使所学文言文充分发挥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具体方法示例 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但它不是外语,和现代文有非常强的传承关系,是“大同”、“小异”。我们可借鉴现代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如采用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方式、个性化教学等,结合文言文特点,形成高效的、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体系。具体如下:(一)激发兴趣。有了兴趣才产生主动学习的可能性,所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关键。讲课时务必脑子里时刻牵着这根弦。 1.教师富有激情。还清晰地记得刚上高一时语文老师杨乃麟老师讲宋词的那节课,他从温庭筠的《花间词》讲到词风一变的李煜,讲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永,讲到豪放派词人苏东坡、辛弃疾,讲到清朝的纳兰性德,讲到毛泽东。让我们震惊的是杨老师不看教案,而能把他们各自的代表作一边背一边写在黑板上,加上他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评论感悟,彻底把我们折服,宋词真是太美了。我们急忙记笔记,杨老师笑着说:“不用记,不用记,以后咱们还

浅谈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2-20T11:24:01.3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作者:程玲 [导读]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在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索模式程玲(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小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在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索模式,并适度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拓展文言文阅读,建立课外补充型文言文阅读机制。以朗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读出意境——读出思考。真正达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研究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主要形式下,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兴趣;诵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100-0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因此,课程标准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学生就开始接收文言文学习。其中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司马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下册分别安排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是,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在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索模式,并适度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拓展文言文阅读,建立课外补充型文言文阅读机制。以朗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真正达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研究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主要形式下,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形式朗读训练,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语言简练,具有音韵之美,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引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朗读,最好的方法也是朗读。 (1)默读。学生通过在默读中结合注释和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正确的读音及一些字词的古今义的不同,例如《杨氏之子》中“为设果”的“为”字读音;“家禽”的古今异义。最终达到组织文章大意的目的。 (2)听音读。除了听录音读,还可以听教师泛读。学生通过反复听读,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本大意。 (3)跟读断句。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时,对于一些长句子、难读的断句,我们就让学生多次听读后自己试着画分节奏,然后对照老师提供的正确节奏,看看自己哪停顿的对,哪停顿的不对,纠正后再读。例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是“使/弈秋/诲/二人弈。”如果在读时一断一断的,别人可能会觉得“您是结巴还是紧张?”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很轻松地解决,那就是在停顿之处,把断点之前的字音拉长了来读。即“使----弈秋----诲----二人弈”。拉长声音时可以轻,就是古代所说的字断音连,闭上眼睛头脑中再想想以前那些长衫瘦弱的书生,他们手捋胡须之乎者也,是不是和古代人读书方式就非常接近了!学生一定会喜欢模仿这样的读法,一读上文言文就会兴致盎然的!这样,学生可以在准确的、多次的跟读过程中,对于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步深入。 (4)齐声读。学生齐读,声势浩大。优生可以带动差生,通读课文,并且读准课文的节奏。 (5)去掉标点尝试读。古文通常是不加标点的,让学生尝试读,要读好停顿。这样做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读通原文,读懂文章大意,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获得感悟。 (6)竖排版配乐读。古文在古代不仅没有标点,排版也和现代不同。可以让学生思考从哪边读(从右至左)?就像写书法的规则一样。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配上音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自由反复读,读到文章自然上口,读出“之乎者也”的韵味。 (7)熟读成诵。熟读成诵是学生积累语言词汇的主要途径。小学阶段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通过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字断音连的背诵,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二、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三、合理想象,体味内涵 充分运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留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例如《杨氏之子》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在此处设计心理补白——通过合理的想象,明白杨氏之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杨氏子的聪慧表现。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如教学《学弈》时,“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句中“之”字的意思。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适当指导点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负责人】任淑华(中学语文二级教师) 【所在单位】扶风县法门镇第一初级中学【参研人】任淑华 【课题申报】2014年10月我(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向学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校本教研课题,10月底获得教研组及学校批准立项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一般采用“串讲法”。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但是,我们参照课改的精神,站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几个方面审视传统教学和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并非“会学”。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知识迁移能力差,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并进行研究,

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让老师教得有味,学生学得起劲,获得自己研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广泛涉猎古文精粹,深入体味文言文的智慧和奥妙。提高文言文的教与学的能力。 【课题的界定】 著名语言文学家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 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 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 汉语的源头。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即对文言文学习怀有热情,能够认真对待,自觉进行相关学习。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文言文能力得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把“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精神,贯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