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特征的研究

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特征的研究

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特征的研究
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特征的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试题

非小细胞肺癌试题 单选: 1、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一般要求: B A.2个周期 B.4个周期 C.6个周期 D.8个周期 2、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错误的表述是:C A.I A期以手术为主 B.IB和II期患者先行手术,术后可行放疗和(或)化疗 C.IIIA期患者先行手术,术后行放疗和化疗 D.一般情况好、无胸腔积液的IIIA期患者行同步放化疗 E.IV期患者应行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3.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下列方法那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D A.X线照片 B.CT血管增强 C.MRI血管增强 D.18F-FDG PET E.B超 4.下列哪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率最高:A A.EGFR突变型腺癌 B.EGFR野生型腺癌 C.大细胞未分化癌 D.鳞癌 5.男,58岁,胸片示左肺大型肿块影并左侧胸膜腔积液,支纤镜检查为鳞癌,胸部CT扫描判断肿块尚有可能切除。治疗方案宜选择:E A.放射疗法B抗肿瘤药物治疗 C.中医药及气功疗法 D.胸膜肺切除术 E.如胸水内未发现癌细胞,作剖胸探查术,争取切除病肺 简答: 1、什么是NSCLC寡转移? 寡转移状态是肿瘤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一段时期,存在于局限性原发灶与广泛性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转移瘤数目有限且具有特异性的转移器官。“寡转移”来源于“微转移”,肿瘤细胞已具有器官特异性,但尚不具备全身播散的遗传倾向。“寡转移”强调局限性肿瘤负荷,近似于孤立性远处转移但又有所不同:转移灶或远处转移脏器数目可为多个,并非仅局限于单一脏器的孤立性远处转移。寡转移状态特性决定了局部治疗的临床意义,相反多器官受累且稳定的NSCLC 罕见,再次突显出治疗时机的重要性。预防远处转移、治疗隐匿性转移灶、治疗寡转移灶和全身治疗结束后清除残留癌是治疗寡转移的关键。 2、简述肺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

周围型肺癌CT影像征

周围型肺癌CT影像征(病理基础、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大汇集 目录 1、内部征象 1-1.??磨玻璃征(磨砂玻璃征、晕征) 1-2.??空泡征(裂隙征、小泡征、小空泡征、气腔充盈或肺泡气像) 1-3.??蜂房征(蜂窝征、网格征) 1-4.??支气管征(小管征、空气支气管征、枯/树枝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病理性支气管像、阳性支气管征、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气像、支气管管征、支气管截断征) 1-5.??支气管粘液征 1-6.??碎石路征 1-7.??血管影征(CT血管造影征、血管包埋征、肺静脉包被征) 1-8.??微血管征 1-9.??中心闲置征 1-10.??假(性)空洞征 1-11.??空洞(癌性空洞) 1-12.??灶状坏死 1-13.??钙化 2、边缘征象(界面征:结节—肺界面) 2-1. 分叶征(深分叶征、浅分叶征、多边征、波浪征、脐凹征、Rigler脐征、小结节堆征、结节融合征、结节聚合CT征) 2-2. 棘突征(棘状突起征、伪足征、示指征、锯齿征、尖角征、桃尖征) 2-3. 毛刺征(放射冠、索条征、模糊征、充血征、毛刺间含气征) 2-4.边界模糊征(绒毛模糊征) 2-5. 广基征 1 内部征像

1-1.磨玻璃征(磨砂玻璃征、晕征): 病灶内可见血管影的结节定义为磨玻璃密度(整个瘤结节或结节之部分区域密度较淡呈模糊的磨玻璃状,它不掩盖肺血管纹理,病灶境界仍较清晰)。其病理基础是受累增厚的肺泡内充满粘蛋白或其它渗液。常见于早期周围型鳞癌、小细胞癌、中低分化腺癌,特别是高分化腺癌。 鉴别:磨玻璃密度阴影可见于肺实质和肺间质性病变,是气腔或气腔壁的炎性细胞浸润,本身无特异性。过敏性肺泡炎和剥脱性间质性肺炎可表现为小叶中心磨玻璃密度影;肺泡蛋白沉着症,类脂质肺炎,结节病,卡氏囊虫性肺炎表现为全小叶分布的磨玻璃密度阴影;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表现为边缘分布的磨玻璃密度阴影。 肺癌结节出现环行磨玻璃密度的边缘时,为肿瘤的生长先端沿肺胞壁伏壁生长,与含气的肺胞腔形成磨玻璃密度,或合并出血及渗出。特别是当病灶较大时侵犯周围血管,引起病灶周围少量出血,此时表现为环绕病灶周围环形的磨玻璃密度影。有人称之为“晕征”。 1-1磨玻璃征 1-2.空泡征(裂隙征、小泡征、小空泡征、气腔充盈或肺泡气像): 指结节内的小灶性透光区,约数毫米直径,是癌灶内部分肺泡未受累及,癌细胞呈覆壁生长而使该部肺泡仍保持完整充气状态(部分也可能为充气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 (县医院2013年版) 一、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ICD-10:)行辅助化疗(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癌。 2.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手术术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肺癌诊疗规范》(卫生部,2012 版)及《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2年)。 1.术后无化疗禁忌早开始(第三周前后)。 2.IA期原则上不辅助化疗。 3.IB期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辅助化疗:病理类型、恶性度高、脉管癌栓、楔形切除术、肿瘤>4cm、脏层胸膜受累。 选用药物二药联合。 4.II-III期是辅助化疗重点,通常二药联合,不用更多药物 联合。 5.体力状况差、高龄、不耐受两药联合方案者,考虑采用单 药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 6.化疗医嘱(以下方案选一,一般情况不能耐受顺铂者考虑使 用卡铂) 1)NP 方案 3周 长春瑞滨 25mg/m2+ 5% GS 或 NS 30-40ml iv 30min D1.8

NS500ml+DEX10mg ivdrip D1.8长春瑞滨前后 顺铂 75mg/m2 + NS 500ml ivdrip D2(或总量分三天给予)或卡铂300mg/m2(或AUC×6)+5% GS 500ml ivdrip D2 (或总分五天给予) 2)EP 方案 3周 依托泊苷 100mg/m2+NS 500-1000ml(不小于1:4的比例) ivdrip ≥4h D1-3 顺铂 75mg/m2 + NS 500ml ivdrip D2(或总量分三天给予)或卡铂300mg/m2 +5% GS 500ml ivdrip D2 (或总分五天给予) 3)GP 方案 3周 吉西他滨 1250mg/m2+ 5% GS 或 NS 100ml ivdrip >15min D1.8 顺铂 75mg/m2 + NS 500ml ivdrip D2(或总分三天给予)或卡铂300mg/m2(或AUC×6) +5% GS 500ml ivdrip D2 (或总分五天给予) 4)TP 方案 3周 多西他赛60-75 mg/m2+ 5%GS或NS 250ml ivdrip 1h D1/多西他赛40 mg/m2+ 5%GS或NS 250ml ivdrip 1h D1.8 顺铂 75mg/m2 + NS 500ml ivdrip D2(或总量分三天给予)或 卡铂300mg/m2(或AUC×6) +5% GS 500ml ivdrip D2 (或总分五天给予) 5) AP 方案 3周 (用于腺癌、大细胞癌) 培美曲塞 500mg/m2+ 5% GS 或 NS 100ml ivdrip 30min D1 顺铂 75mg/m2 + NS 500ml ivdrip D2(或总量分三天给予)或 卡铂300mg/m2(或AUC×6)+5% GS 500ml ivdrip D2 (或总分五天给予)

不同化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 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 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1],未治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10%。由于患者就诊时多处于晚期,因此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癌的主要方法[2]。GP 方案(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与NP 方案(顺铂联合长春瑞滨)是治疗非小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GP 方案与N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长沙市中医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Kamofsky 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86例患者中,男78例,女8例,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58.3岁;TNM 分期Ⅲa 期36例,Ⅲb 期50例;鳞癌38例,腺癌48例。根据患者化疗方案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 为GP 组(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与NP 组(顺铂联合长春瑞滨),其中GP 组45例,NP 组41例。45例GP 组患者中男40例,女5例,年龄29~78岁,中位年龄59.3岁;TNM 分期Ⅲa 期20例,Ⅲb 期28例;鳞癌21例,腺癌26例。41例GP 组患者中男38例,女3例,年龄28~77岁,中位数年龄57.7岁;TNM 分期Ⅲa 期16例,Ⅲb 期22例;鳞癌17例,腺癌2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 GP 组方案为吉西他滨1000mg/m 2,静脉输注,30min ,d 1、8;NP 组方案为长春瑞滨30mg/m 2,静脉输注,10min ,d 1、8。两组均同时给予顺铂30mg/m 2,静脉输注,d 1~3。两组方案均以21d 为1周期,治疗2周期以上。1.3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期、毒副反应及治疗成本。临床疗效评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制订的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 ):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4周 不同化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张树生1钟美佐2 1.湖南省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肿瘤内科,湖南长沙410100; 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内科,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GP 方案(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与NP 方案(顺铂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GP 方案治疗45例,NP 方案治疗4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GP 组与NP 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4.4%和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P 组与NP 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7、8.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毒副作用主要为血液学毒性,GP 组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N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N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P 方案与N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临床疗效均确切 可靠,二者毒性作用均可耐受,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顺铂;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1(b )-0066-02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chemotherapy regime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ZHANG Shusheng 1ZHONG Meizuo 2 1.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 the Eighth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Hu ′nan Province,Changsha 410100,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 -sity,Hu ′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P regimen (Cisplatin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and NP regimen (Cisplatin combined with Navelbine)in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ethods The data of 86case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with 45patients in GP group and 41patients in NP group.Clinical effect,sur -vival time and toxic sid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in GP group and NP group were 44.4%and 36.6%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difference of median survival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9.7months vs 8.8months,P >0.05);Hematological toxi -city was the major toxic side effect in two groups.The occurrence rate of grade Ⅲ/Ⅳthrombocytopenia in GP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NP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but the incidence rate of grade Ⅲ/Ⅳleucopenia in GP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NP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GP regimen and NP regimen for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re equally effective and well tolerat -ed.Patients can choose the rational regimen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Key words]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Gemcitabine;Cisplatin;Navelbine [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厅资助课题(课题名称: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 )micRNA 的分析及其靶基因的预测;课题编号:B2209-014)。 66

小细胞肺癌能活多久

小细胞肺癌能活多久 小细胞肺癌与其他肺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迅速,很多患者一旦发现已经到了中晚期,那么很多患者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小细胞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 小细胞肺癌临床特点为: 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进展快,常伴内分泌异常或类癌综合征。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较敏感,可以考虑化疗,不过单纯化疗有很大的副作用,常会引起呕吐,脱发,厌食,免疫力下降等症状,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复发转移。 小细胞肺癌为什么发展迅速: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个未分化癌分型,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约20~25%,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大多数小细胞肺癌诊断时已为广泛期,局限期最多占1/3。由肺Kulchitsky细胞恶变而来,WHO将其又分为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三种。该病男性多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以大支气管(中心型)居多。 小细胞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细胞类型中发展最快的,极容易扩散转移,可是能否治愈,不能光看细胞类型,还要看发现的早晚,能否手术,患者的体质心态、经济条件等等。总的来说积极的治疗,不积极治疗小细胞发展到死亡只8个月 临床研究证明,灰树花D阻分能够提高小细胞肺癌治愈率: 真菌灰树花D阻分辅助化疗,一方面可以精确杀瘤,减轻化疗耐药性、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出现;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对于已经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采用真菌类抗癌药物灰树花D阻分联合治疗,可以起到减轻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及敏感性,避免耐药性的出现。 大量的研究表明,D组分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不会引起白细胞的降低,而且会减轻化疗引起的疼痛、头发脱落、恶心和其他副作用。 ●在灰树花与化疗药物裂霉素C的对照实验中,灰树花D组分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0%,而丝裂霉素C只有45%。当两者联合应用时,抑制率达到了98%。“ ●在联合应用5-FU和?-1,3-D-葡聚糖的实验中,巨噬细胞数量得到了恢复,也就是说?-1,3-D-葡聚糖能够抑制化疗药物对白细胞的减少。

非小细胞肺癌能活多久

非小细胞肺癌能活多久? 非小细胞肺癌能活多久?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非小细胞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而女性得到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8%—15%,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25%。一般来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活多久主要看在第一次诊断的时候肺癌的类型以及它的扩散范围。处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阶段的肺癌患者大约有三分之一只须通过外科手术就能治愈,在大多数不能治愈的肺癌患者中,存活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这主要取决于肺癌的扩散范围、病人的全身状况、还有他(她)对治疗的反应以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一般很难发现,一旦发现都已经是晚期,晚期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是关系细胞肺癌能活多久最主要因素。所以就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治疗方法而言,进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低,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采取中西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既倚重西医理论和治疗准则,又充分体现中医扶正培本的原则。 通过以上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的患者能约有40%-70%的人可以活很多年(10年以上者),其他60-30%的人当中,有不少活过5年的。只有少部分人在2-5年内,因肿瘤转移及蔓延,或不积极治疗者,因此而死亡,专家强调,非小细胞肺癌能活多久除了好的治疗方法以外,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是关键。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个系统的过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可以活多久,涉及到很多因素,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生存期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病人身体机能的改善也决定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生存期有多长的重要因素,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 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可以活多久,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肺癌病人的生存期已明显高于以前,所以肺癌病人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就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病人应该。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生存期对任何一个肺癌病人都不一定确切的答案,尽快接受正规的治疗才是最重要的。 中医中药辅助治疗,能有效促进康复,并预防疾病的复发及转移。临床实践证实中药人参提取物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可以通过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和修复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损伤四大机制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并有效防止癌复发转移。同时中药人参皂苷Rh2联合放化疗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发表时间:2012-12-21T14:38:16.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刘志伟李梦龙[导读] 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气管的肺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 刘志伟李梦龙(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山东寿光 262700)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105-01 【摘要】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60例,对其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周围型肺癌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肿块,其增强扫描于增强1、2min所有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于增强4min后病灶CT至缓慢下降,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抛物线状。结论熟悉并掌握周围性肺癌的影像学征象是提高周围型肺癌诊断率的关键,在利用影像学征象进行肺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时,应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全面分析,以防误诊。【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X线胸部平片螺旋CT 诊断 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气管的肺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以腺癌、鳞癌多见。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及吸烟人群的增长,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日益严重。因此,熟悉肺癌影像学征象,了解鉴别其诊断特征,对肺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收集整理本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0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讨论周围型肺癌的共性及个性特点,以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40-70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25例,咳血丝痰15例,胸痛1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发现7例。发病部位:左肺24例(上叶13例,舌叶2例,下叶9例);右肺26例(上叶18例,中叶2例,下叶6例)。组织学分型:腺癌36例,鳞癌12例。 1.2 方法 X线检查:站立位,常规胸部X线正侧位平片(CR或DR)检查。CT扫描:螺旋CT采用Siemens16层螺旋CT扫描机,平扫技术参数:电压120V,电流90mA,层厚7.5mm,层距7.5mm,螺距1.375;对病变部位高分辨率CT扫描参数:电压120V,电流250mA,矩阵512*512,层厚1.25mm;增强扫描:以高压注射器 2.5ml/s经肘静脉注入优维显100ml,在注射对比剂1,、2、3、4、6、8min分别对病灶进行连续扫描,测定结节中心层面3-4个区域的CT值,取其平均值为结节CT值。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本组60例周围型肺癌经X线平片及CT扫描45例病灶呈结节状,边缘较清,可见短小毛刺,15.例病灶呈小片状,边缘模糊。周围型肺癌结节浅分叶5例,深分叶21例,边缘呈锯齿状和小棘状突起19例,11例病灶内部有点状透亮影。9例结节影有条状血管影相连,11例有胸膜凹陷症。增强扫描于增强1、2min所有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完全性强化51例,周围性强化9例。于增强4min后病灶CT至缓慢下降,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抛物线状。本组21例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7例有同侧胸肋骨转移,5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 2.2 X线与CT表现 X线表现 ①癌瘤早期、瘤体较小,可呈小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甚均匀,边缘不清,极易误诊。②癌瘤早期,瘤体较小,亦可呈小结节状。此阶段难以确认。若随访结节进行性增大有可能识别。③瘤体直径达1~2cm者,边缘多清楚,分叶可不明显,甚至部分边缘欠清。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可能确诊。④瘤体直径大于3cm者则呈边缘清楚之肿块,密度均匀,无钙化,呈分叶状。分叶征虽非肺癌独有,但仍作为诊断肺癌的一个重要征象。⑤瘤体边缘可出现细小毛刺,使其呈毛糙状,以腺癌多见。⑥空洞以偏心性,壁厚而不规则,无或少有气液平面为特征。但也可见壁薄似囊肿者。⑦周围型肺癌晚期可发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膈神经受累等。⑧双原发肺癌少见。同时发生的双原发者更为少见。可以同型,亦可不同型。 CT表现 ①早期肿瘤呈小结节影,CT发现较常规平片敏感,但定性有困难。结节有无钙化及密度测量有一定参考价值。②肿瘤较大常呈分叶状肿块,分叶的深浅程度对鉴别良、恶性有一定帮助。③肿瘤边缘不规则,常有多发棘状突起,薄层面扫描有助显示,其代表肿瘤浸润性生长。④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其内可有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检查,低密度区更为明确,其代表瘤内坏死组织。⑤2%~4%肿瘤发生空洞,内有气体,洞壁厚而不规则。⑥直径小于2cm肿瘤内可见细小充气的细支气管影,病理上为瘤组织所包绕的正常或轻度扩张的细支气管。⑦少数肿瘤内可有偏心性钙化,为肿瘤所包绕的钙化性肉芽组织或肿瘤坏死发生的营养不良性钙化。⑧肿块周围可有血管集中表现,然判断较难,动态增强CT有助鉴别血管与棘状突起。⑨邻近胸膜出现胸膜凹陷征或胸膜皱缩征,表现为连接肿块外缘与胸膜间的线状影,其胸膜端呈小的三角形。⑩邻近胸壁受侵,发生骨质破坏,常见于肋骨,局部可出现软组织肿块。胸膜受累或发生胸膜转移时,出现胸腔积液。晚期,发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或颅脑、肝、肾上腺等远处转移。 增强扫描:一般认为肺癌增强后CT值高于良性结节而低于活动性炎性病变。肺癌的增强CT值比平扫增加20Hu以上,最大到达100Hu 以上。目前认为肺内较小孤立结节增强后HRCT扫描显示最大增强值为20~60Hu时,有助于肺癌诊断。 3 讨论 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借助于胸部平片和CT检查,X线胸部平片是检查周围型肺癌最普通和简便的方法,但密度分辨率明显低于螺旋CT。因此对于X线胸部平片阴性,而临床怀疑者,不应轻易否定,应做CT扫描,必要时强化扫描。在利用CT增强扫描CT值改变进行肺部周围型肺癌诊断及鉴别时,应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全面分析,以防误诊。 参考文献 [1]马大庆.早期周围型肺癌的MSCT诊断.放射学实践,2005,20(4):283-285. [2]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全国放射学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134.

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是除小细胞肺癌(SCLC)以外的所有肺上皮癌。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和腺癌,和一些不太常见的类型。在异常的组织学变异作用下,任意一种非小细胞肺癌都有可能发生。尽管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与吸烟有关,但是从未吸烟的人也可能发生腺癌。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对于可手术切除的癌症患者,患者在手术治疗或手术后辅以化疗后可治愈。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癌症患者,虽然大多数患者接受放疗后病情可以得到局部控制,但只有少数患者能够治愈。局部晚期且不可手术切除的癌症患者,用放化疗结合疗法,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晚期转移性疾病患者在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其他支持性治疗下可以延长生存期,并缓解症状。 发病率和死亡率 估计美国2016年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新病例和死亡病例: l 新病例:224,390例 l 死亡:158,080例

在美国,肺癌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患者在1995 到2001年间的5年相对生存率是15.7%。根据诊断时癌症分期的不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有很大的差别,局部癌变、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16%、2%。 解剖学 非小细胞肺癌起源于肺中央支气管到终端肺泡的上皮细胞。它的组织学分类与发病部位相关,这反映了支气管到肺泡之间呼吸道上皮细胞的不同。鳞状细胞癌通常起源于中央支气管附近,而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通常起源于外周肺组织。 发病机理 吸烟引起的癌变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有明显的癌前病变。在发展成浸润性癌之前,肺上皮细胞可能会经过以下形态学变化: 1. 增生 2. 化生

老年术后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腺癌)培美曲塞单药化疗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老年术后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腺癌)培美曲塞单药化疗疗效 以及安全性分析 摘要】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80%以上,大多经过隐匿,确诊时约 2/3的患者失去手术机会,总体5年生存率不超过15%,而可以手术的患者中,大 部分都会复发,这部分患者大都经过术后一线化疗,二线治疗NCCN指南中多西 他赛为标准治疗,但有效率不高,尤其其毒副反应较重,部分老年患者不能耐受,随着肺癌新的有效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综合治疗的进展,其治疗效果得以改善, 尤其培美曲塞投入临床后,给老年患者带来了一个新的选择。本研究探讨培美曲 塞单药化疗治疗老年术后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腺癌)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术后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腺癌)患者 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68岁。单药治疗:培美曲塞500 mg/m2, 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6例中完全缓解病例1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19例,进展12例,疾病控制率66.7%(24/36)。中位无疾病进 展时间3.4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下降、贫血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 单药治疗老年术后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腺癌)疗效确切,耐受性较好。 【关键词】培美曲塞老年术后复发非小细胞肺癌(腺癌) 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01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原皆为手术患者, 术后病理皆为腺癌,2009手术的11例患者有术后病理EGFR基因检测,阳性者5例,4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后随访过程中经影像学检查、病理或细胞学证实 为Ⅲb~Ⅳ期术后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无主要器官的功能障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脏、凝血功能基本正常,有可测量的或可评估的肿瘤病灶,能随访。共有36例患者入选,男22例,女14例;年龄61.1~70.2(平均68.1±0.7)岁;TNM分期:ⅢB期15例,Ⅳ期21例:肺内病灶>4 cm为大病灶,≤4 cm为小病灶,多发或双肺结节为弥漫性病灶。 1.2 治疗方法 自培美曲塞治疗前7d开始口服叶酸,每天400μg:直至末次化疗结束后3w, 自化疗前7d一次性肌注维生素B12 1 000 μg,每9周重复1次,直至培美曲塞末 次治疗结束后3w。培美曲塞500mg/m2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一次性静脉给药, 静脉滴注前后行生理盐水冲管,在输注培美曲塞的用药前1d、当天和第2天口服 地塞米松4.0 mg/次,每日2次,治疗当天加用5-HT3受体拮抗剂。3w为1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合并其他疾病而需停止治疗、无法忍耐的毒性、病人拒绝继 续化疗以及医生判断可以停止为止。 1.3 检测指标 所有对象治疗后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进行血液常规检测,测定外周 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数量和其他毒副反应的监测。 1.4 评价标准[2] ①近期疗效按照WHO制订的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和进展(PD),以CR+PR计算有效率(RR),以 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DCR)。连续用药2个周期或以上评价疗效,如果病情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述)题库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述) 2015-03-10 来源:丁香园作者:张波 曾几何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只能接受化疗。但是,其疗效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无法再进一步。可喜的是,随着人们对分子遗传学认识的不断增强,NSCLC 被细分为各种不同的分子亚型,并由此诞生了各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靶向药的应用,明显改善 了 NSCLC 患者的预后。 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化疗并没有一席之地,除非该患者的“可药化驱动基因(druggable driver oncogene)”缺失。2015 年 2 月17 日Kumarakulasinghe 等在respirology 上发布综述,全面讨论临床相关的驱动基因突变的情

况、肺腺癌和鳞癌的最新分子分型、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中的地位及其耐药机制。 肺癌是肿瘤世界的头号杀手。在 2014 年,预计将有 224210 名新确诊的肺癌患者,而且其中大部分为晚期NSCLC。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面对晚期 NSCLC 只能使用“含铂类药物 的化疗”这一招。这招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总生存期(OS),但它的上限也仅限于 20% 的反应率和 8-10 个月的中位生存期。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慢慢尝试识别导致 NSCLC 的关键基因突变。这些存在于癌基因上的遗传变异能编码调控细胞增殖 和存活的信号蛋白。癌基因依赖这个概念应运而生,而它存在的基础,是“肿瘤的生存非常依赖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现状及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现状及进展 发表时间:2018-09-04T16:42:13.5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覃庆坚 [导读] 近年来,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并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可根据癌细胞的不同 覃庆坚 广西藤县人民医院肿瘤科 543300 【摘要】近年来,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并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可根据癌细胞的不同,分为小细胞癌、鳞癌和腺癌,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大恶性肿瘤疾病,肺癌具有较高的病发率和死亡率,相关报道显示,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肺癌发病率占12.7%,其死亡率占18.2%。而非小细胞癌是肺癌发病患者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占肺癌患者发病率的百分之83%左右,该种癌症通过外科手术能够实现治疗,手术方式适用于早期,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患者仍然会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能够使患者的生存率受到影响,而通过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并使患者预后良好。 1、早期舒服辅助化疗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实施辅助化疗治疗,目的是能够降低患者肺癌的局部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临床医学中,对肺癌早期术后辅助化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通主要通过免疫治疗、烷基化合物或放疗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当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探究结果并不显著[1]。70年代后期,成立肺癌研究专项小组,统一了手术分期等一般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分层和生存率专项研究,化疗方案主要为环磷酰胺、顺铂和阿霉素,经过大量研究证明,无病生存期和平均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通过研究发现,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也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使用铂类药物治疗奠定了良好的临床基础。 2、以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铂类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经过大量样本分析,统一实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分期,证明了联合使用铂类化疗药物,能够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升。国外学者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期治疗进行探究,主要对II期到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放疗与联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实验患者的生存期和局部复发率均没有显著差,通过该次探究可以发现,联合放疗毒性更大,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显示出放疗预后效果欠佳,尤其针对非小细胞肺癌II期患者[2]。另外,外国学者曾对1200例,I期到III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进行随机研究,治疗方案为丝裂霉素,长春地辛和顺铂,另一组选择接受放疗,经探究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中仅有50%的患者完成了三个周期化疗,且化疗前进行了剂量调整。随后,国外等人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以铂类为基础的研究,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的作用,通过大量临床数据研究显示,术后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随后,部分国外学者针对,I期到I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进行调整实验,顺铂+长春瑞宾,经过试验探究后,化疗组五年绝对生存率为15%,患者总生存率得到降低,复发率均得到显著显著降低。 3、优福定的应用 日本学者对非小细胞癌术后辅助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化疗药物组和参照组,结果为:口服化疗药物组术后生存率为25.36%,参照组患者术后生存率为16.58%,口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且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较为明显,从该次探究中不难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经过辅助治疗,患者的生存率显著得到提高,且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该临床观点仅在日本国家得到了证实,其他国家并没有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这一观点。 4、新辅助化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辅助化疗手段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理论上优势较为明显,该种治疗方式能够消灭微小转移灶,并且患者的耐受性相对较好,能够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法国学者对最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经探究发现,患者总的生存优势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但是,无病生存期和远期远处转移率相对较低,且患者治疗的危险能够得到相对较低。另外,部分国外学者对I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进行进行了临床实验,实验组患者行术前新辅助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手术治疗,实验结果为: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当下仍有很多新辅助化疗治疗方向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5、新辅助治疗的方法 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应有的贡献,临床实践表明,新的靶向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靶向治疗在治疗癌症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 5.1 抗血管生成药物 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细胞生成过程中对侵袭和转移过程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当肿瘤速度生长达到1.5cm左右,血管生长因子能够为提供组织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由此可以看出许多因子能对肿瘤的生长进行调整,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使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的血管因子得到控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能够对血管通路进行调控,并且当下临床研制出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对患者的肿瘤的生长得到有效控制。当下临床中研究最多的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抗血管生成药物通常为贝伐单抗,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5]。贝伐单抗在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良好,张丽珍等人在探究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中,两组患者均使用卡铂+泰素化疗后,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加用贝伐单抗,贝伐单抗用量为15mg/kg,共治疗六个周期,持续治疗一年,排除脑转移、血栓等患者。结果显示,使用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其生存期平均延长(15.64±3.12)个月,患者的总生存率能够提高13%。 5.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肺癌患者检测过程中,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能够明显表达,该表达能够使人体患癌率得到提高,尤其针对对亚洲女性,能够导致其腺癌的发病率较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能够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临床中常用为吉非替尼和艾罗替尼,该类抑制剂能够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并且对氨酸激酶的进化过程起到抑制作用,大量临床实践显示,针对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两者药物治疗效果相比较,吉非替尼效果尚不明显[6]。若吉非替尼和艾罗替尼合用,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并

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分析(I)

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方法:选择20例周围型肺癌具有CT随访影像学资料,总结其早期征象。结果:20例周围型小肺癌中,腺癌12例,鳞癌5例,肺泡癌2例,小细胞癌1例。其中17例呈实性结节状,3例呈斑片状。结论:当CT扫描发现类似病灶,即做增强扫描,肺癌的增强CT值高于良性结节而低于炎性病灶,对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CT扫描 周围型肺癌是一组常见病,其组织学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大细胞肺癌、腺癌、鳞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征像是其病理学基础的反映,如瘤体的密度、内部结构、边缘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现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具有CT随访资料的早期周围型肺癌20例,总结其CT征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经手术或胸穿后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8~78岁,平均61.5岁。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者16例,痰中带血5例,无症状者4例。病理证实腺癌12例,鳞癌5例,未定型3例。 1.2方法使用西门子多排螺旋CT,扫描层厚和层距各为10 mm,较小病灶用5 mm层距和层厚扫描,平静呼吸下屏气扫描,全经强化扫描,扫描前经肘静脉推注碘海醇100 ml,有12例强化前行病灶平扫。 2.结果

2.1病灶分布:病状发生于右肺上叶8例,右肺下叶4例,右肺中叶 2例,左肺上叶6例。瘤体大小直径在2.5~9 cm,平均5.20cm。 2.2 CT表现 20例周围型小肺癌中,腺癌12例,鳞癌5例,肺泡癌2例,小细胞癌1例。其中17例呈实性结节状,3例呈斑片状。分叶征9例,毛刺征6例,血管集束征4例,胸膜凹陷征2例,充气征2例,空泡征3例,空洞2例,其中出现两种以上6例。 3.讨论 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X线、CT)检查,尽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十分普及,但对周围型小肺癌要取得病理学资料难道较大,故影像学达到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普通胸透或胸片对较小的肺癌结节或在隐蔽部位的小结节较难发现,有些即使发现了也因对小结节的细节显示较差,给诊断带来困难。近年来,随着CT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螺旋CT(SCT)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的联合应用,以及配合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MSCT)的强大后处理功能,明显提高了孤立性肺小结节(SPN)的检出率。对显示肺内小结节内部的结构、外表形态及肿瘤-肺交界面征象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周围型小肺癌是指肿瘤直径≤3 cm的段以下支气管肺癌。螺旋CT采用快速容积扫描,不存在漏扫病灶现象。但螺旋CT还不能全面细致地显示结节的细微征象,对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尚有一定难度。小肺癌的征象细腻,存在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螺旋CT难以显示结节的内外细节。HRCT增加了空间分辨率,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使影像更清晰,可以显示结节的细微结构,准确地提供结节形态、边缘

25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的临床X线分析

25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的临床X线分析 论文导读:有1例因吞咽困难就诊,曾疑为食管癌,经检查证实为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压迫并侵犯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症状。2.1中央型有以下几种X线表现。2.2周围型X线表现为右下肺淡薄圆形片状阴影,边缘不够清晰,X线诊断为右下肺癌,临床给予化疗。关键词:小细胞肺癌,临床,X线,讨论 支气管肺癌中未分化小细胞癌较鳞癌、腺癌为少,但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发展快、预后较差。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5例,结合文献,作如下分析。 1 临床分析 1.1 性别男19例,女6例。 1.2 年龄29~66岁,平均48.9岁,40~60岁占20例。论文参考网。 1.3 症状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气短、乏力、消瘦等,与一般肺癌症状相似。此外,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4例,喉返神经麻痹1例,膈肌麻痹2例,说明纵隔受侵犯的机会较多。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胸膜转移5例,说明较易发生转移。有1例因吞咽困难就诊,曾疑为食管癌,经检查证实为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压迫并侵犯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症状。 2 X线分析 本组病例中24例为中央型,仅1例为周围型。 2.1 中央型有以下几种X线表现。论文参考网。 2.1.1 肺门肿块表现有4例,表现为单纯肺门肿块,肺野内无明显阻

塞性改变。肺门肿块可呈团块状,亦可呈宽条状,沿支气管的走向分布,表面有分叶,因此略呈串珠样改变,体层摄影支气管无明显阻塞,但见支气管壁明显增厚,有时见支气管轻度狭窄,常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2.1.2 纵隔型肺癌表现有7例,X线表现为1例上纵隔增宽,外缘隆起或呈波浪状改变,特别以右上纵隔为多见,类似纵隔肿瘤,但其边缘不够光滑,其外围肺野内可见纵行条状阴影包绕肿块,体层摄影支气管常无明显阻塞,但纵隔及肺门的肿块明显,主要为淋巴结肿大。 2.1.3 肺门及纵隔肿块伴肺野阻塞性改变有13例,包括全肺不张2例,肺叶不张3例,阻塞性肺炎8例。体层摄影可见支气管阻塞改变,阻塞处有肿块,肿块较大,可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甚至对侧纵隔转移。 2.1.4 胸膜转移5例,表现为同侧胸腔积液。 2.1.5 其它肺转移1例,两肺癌性淋巴管炎2例。 2.2 周围型X线表现为右下肺淡薄圆形片状阴影,边缘不够清晰,X 线诊断为右下肺癌,临床给予化疗。25天后复查,病灶明显缩小、淡薄。论文参考网。2月后又进一步吸收,近乎消失。因此,我们对原来的诊断发生了动摇,提出炎症可能性大。临床停止化疗,改用抗生素。6个月后复查,右下肺病灶又复出现,明显增大,呈典型周围型肺癌征象,立即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小细胞癌。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在X线上绝大部分表现为中央型肺癌,在鳞癌所致的中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