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四肢的损伤

四肢的损伤

四肢损伤

问题与思考

如果疑似四肢骨折的患者,病情如何判断?急救措施有哪些?

一、定义

四肢损伤是指包括上肢和下肢的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脱位、骨折及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等。

骨折是指骨组织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中断。

在骨折时一般会伴有周围软组织、骨膜、韧带、肌腱、血管、神经及关节的损伤;关节损伤包括关节脱位和周围韧带损伤。

在日常生活、生产、交通运输中,四肢的创伤较多见,在战时占伤员总数的70%左右。如救护不当,不但增加伤员痛苦,并可导致伤残率增高或致生命危险,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因此,对此类患者应给予及时、迅速、准确、全面的处理,以维护患者的生命,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二、分类

1.根据骨折损伤的程度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断不与外界相通。

2.根据骨折损伤的程度

不完全性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只有部分中断。

完全性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完全中断。此类骨折常表现为稳定性差,易造成脱位、重叠旋转、成角或嵌插畸形等。

3.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

分为稳定性骨折是指骨干的线性或嵌插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是指骨的斜行、螺旋及粉碎性骨折。

4.根据骨折伤后时间

新鲜骨折:伤后3周以内的骨折为新鲜骨折;

陈旧性骨折:伤后3周以上的骨折为陈旧性骨折。

三、病因

四肢损伤的病因包括直接外力和间接外力。

直接外力是指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使受力部位发生骨折。

间接外力是指外力间接作用与骨骼而导致骨折。它又可分为垂直外力、传导外力、扭转外力、积累性外力和肌牵拉力等。

常见的病因:交通事故伤、重物砸伤、高处坠落伤、机械损伤等直接或间接暴力综合作用而造成的严重创伤。

四、症状与体征

1、软组织损伤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可能会有因疼痛引起的活动障碍。

2、韧带损伤

常与骨折或关节脱位同时发生,症状和体征不突出。若为单纯的韧带损伤,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

3、关节脱位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畸形、活动障碍,触诊在正常关节部位变软或空虚,而在附近可触及不正常的骨性隆起,正常关节骨性标志的关系发生改变。

4、骨折

1)疼痛和压痛:

骨折处常有明显的疼痛及压痛。触诊骨折部位常出现剧烈的压痛。

2)肿胀及瘀斑:

骨折发生后局部血肿形成,也可由于创伤炎症反应致患处肿胀,2~3天后肿胀加重,血肿浸润皮下出现瘀斑。

3)功能障碍:

骨折可导致局部疼痛及肢体内骨骼支撑作用障碍,而引起肢体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活动受限。

4)畸形:

骨折后,由于肌肉收缩、肢体重量及不同方向的外力作用导致骨骼的移位,如短缩、分离、成角、侧方及旋转等。

5)骨擦音:

由于局部肌肉的痉挛或肢体的位置变动而致骨折的断端碰触而发生的摩擦声音。

6)反常运动:

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4、四肢损伤的并发症

1)血管损伤:

多发生在邻近部位的重要动脉和静脉都有可能损伤,如胫骨上骨折可能会伤及胫前和胫后动脉,伸直性肱骨髁上骨折的近端则可能会伤及肱动脉。

2)神经损伤:

如常见的上肢骨折可导致桡神经受损伤等。

2.1)神经、血管合并伤:

如颈部、腰部骨折引起的脊髓损伤,锁骨、肩部骨折引起的高位臂丛损伤,上臂骨折引起的桡神经损伤,膝关节附近骨折引起的腓总神经损伤,肩部骨折引起的腋窝部血管损伤,肘部骨折引起的肱动脉损伤,股骨骨折引起的股动脉、股静脉损伤等均较常见。

3)内脏损伤:

肋骨骨折可合并肺实质损伤和肋间血管破裂,而致血胸、气胸等,骨盆骨折则易导致膀胱和尿道损伤等。

4)感染:

多发生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可发生骨髓炎等一般感染,也可发生破伤风等特异性感染。多见于骨关节的开放与软组织的挫裂伤,造成异物内留和细菌污染。早期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感染,影响骨关节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5)休克:

常发生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并伴有血管与脏器损伤的患者。

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合并头、胸、腹部伤,多发伤,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多发骨折,如股骨、脊椎、骨盆骨折,广泛软组织撕裂伤,皮肤剥脱,合并脊髓、大血管损伤等。

6)脂肪栓塞:

又称脂肪栓塞综合征,多见于骨干骨折如股骨、胫骨等。是严重创伤与骨折的早期急性危重并发症之一。

发生机制可能是损伤肢体或骨髓内脂肪组织成分被挤入撕裂的静脉而进入人体循环。脂肪可进入心、肺、脑、肾、肝、皮肤黏膜、视网膜形成栓塞综合征,严重者可迅速死亡。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下或黏膜下出现出血点,在前胸、肩部及球结膜处容易发现;呼吸急促、缺氧、发绀;脑部发生栓塞时,表现为神志障碍,昏睡、谵妄或抽搐;血氧分压下降(≤8kPa/60mmHg);血红蛋白的下降(≤10g/L);X线胸片可见肺内有絮状阴影,严重者见“暴风雪”样改变。

7)挤压综合征:

是肌肉丰富的部位如下肢或躯干长时间受重力挤压,引起肌肉缺血,坏死,继发一系列全身反应。最早出现的体征为肌肉和神经的功能障碍,故应仔细检查受伤远侧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以期发现早期征象。由于大量的肌肉坏死释放毒性代谢产物,患者主要表现为肌红蛋白尿和高血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酸中毒和急性肾衰竭。

8)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是由深筋膜与骨、骨间膜、肌间隙所围成的容量有限的软组织间室。

由于骨折形成的血肿和严重软组织水肿,间室内压力升高,使软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主要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指或趾屈曲状、活动受限,因动脉供血障碍或静脉回流障碍,皮肤表现为苍白或发绀,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9)创伤后急性呼吸衰竭:

严重创伤或骨折、大出血、感染、输液过量、脂肪栓塞、手术后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氧中毒等均可发生急性呼吸衰竭。

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在吸氧情况下也不易纠正低氧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10)其他:

早期的创伤性休克、心脏呼吸骤停、内脏损伤;

中期的ARDS、ARF、FES、DIC;

后期的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均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

晚期并发症主要是骨折愈合异常、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骨坏死、关节活动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等。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骨折致大量出血时可见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降低。

(2)血钙、血磷检查:

在骨折愈合阶段,血钙和血磷水平常升高。

(3)尿常规检查:

脂肪栓塞综合征时,尿液中可出现脂肪球。

2.影像学检查

(1)X线:

有助于了解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等。

(2)CT和MRI:

可发现结构复杂的骨折和其他组织的损伤,如椎体骨折、颅骨骨折。

(3)骨扫描:

有助于确定骨折的性质和并发症,如有无病理性骨折。

五、急救护理

骨折救治包括急救、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预防并发症。

(一)急救

急救原则为迅速使伤员脱离危险现场,及时处理威胁生命的合并伤,防治创伤性休克,及早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快抢、快救与快送是减少伤员痛苦,降低死亡率、残疾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骨折患者,尤其是严重骨折者,往往合并其他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应检查患者全身情况,首先处理休克、昏迷、呼吸困难、窒息或大出血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的紧急情况。重点观察多发伤患者有无胸、腹和盆腔脏器的损伤,并给予优先处理。

(CABD、ABCDE、NEWS、GCS、进入抢救流程)

1、判断意识、大动脉搏动情况,对呼吸、心跳已停止或濒于停止的患者,立即给予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呼吸困难和昏迷者,要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确保颈椎无问题后可开放气道。

3、观察呼吸频率和胸部有无损伤。

4、测量生命体征(循环评估)、对伤口予包扎止血

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全身状况和意识情况,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大出血、休克)和颅脑、胸膜部脏器伤;观察损伤部位的血运、感觉、肌力,有无骨折移位损伤或压迫大血管、神经或脊髓损伤的表现,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检查及处理。

对急性大出血的患者,必须尽快明确诊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绝大多数伤口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出血时可用止血带止血或充气止血带,并应记录所用压力和时间。止血带应每50分钟放松一次,一次5min,以局部血流恢复。

迅速进行简单有效的固定,四肢损伤的临时外固定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临时外固定是骨折急救的重要措施。目的是止痛,避免再次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及脏器,防止休克或避免休克的加重;便于患者的搬运和转送。

严重骨折移位成角畸形,或骨折端已顶于皮下将刺穿皮肤的闭合性骨折,可顺应肢体轴线方

向手法轻柔地牵引,初步纠正畸形压迫,以改善局部血运及做好输送固定,为检查做好准备。

开放性骨折骨折端露出伤口处的,不可未经清创即送入伤口内,可暂时用消毒敷料或较洁净的布类临时包盖伤口及固定后转送清创处理。

早期应用抗生素及行破伤风注射。

争取6小时内进行清创、处理,对断离的肢体,更应宜早送至医院,避免离体的肢体发生坏死,失去再植的机会。

5、充分暴露患者,脱离危险环境

抢救流程:

吸氧监护双通道、血气血糖心电图

采血配血和用药、导尿插管看情况

尽早进入下一步处理。

(一)清创缝合

1.清洗伤口周围皮肤、备皮、消毒等。除大血管外,一般不用止血带。清除一切可见的污染物、异物、坏死组织。逐层清除及适当切除污染边缘,不可使污染物进入深部,也不可将未清除干净的外露骨组织等送入深部。

2.酌情切开,清创从创口边缘开始,由浅入深、避免再污染,创口较深时可适当扩大伤口以达到良好暴露及有利引流。尽量减少对组织的损伤,保护神经、肌腱、关节软骨及骨组织并避免不必要的切除。影响血运的血管伤,如为浅表伤则清洗及谨慎清创保护,如为血管断裂、内膜损伤或已有栓塞,则清创后立即重建血运。

3.彻底止血,去除血肿,尽量减少结扎线头或其他异物存留。清创后再次冲洗创口,根据创伤发生的时间、创伤性质、污染程度、急救处理情况及内外环境条件选用封闭伤口的方法。

4.对开放性骨折,整复后在清创的基础上选用效果好而较简单的内固定。

5.由利器切断的神经、肌腱等对功能有影响者在条件允许时争取一期缝合,如为挫裂伤、撕裂伤、烧伤等或条件不允许时,可将断端分别用黑丝线固定于附近软组织中,以便修复。

(二)复位

复位是把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复位的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常用的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持续牵引复位及手术复位三种。

1.手法复位

又称闭合复位,以功能复位为主。是指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的方法。手法复位常需在麻醉下进行,手法应轻柔,患肢经手法牵引和对抗牵引,由骨折的远端向骨折的近端进行复位。该方法常在复位室或手术室进行。常用复位法有:牵引加压法、屈折手法、分骨手法等。

2.持续牵引复位

是利用滑车系统的重力作用于肢体远端,以相应的体重作为反作用力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

临床上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如股骨闭合性骨折、胫骨开放性骨折;手法复位或夹板、石膏固定有困难的患者。

持续牵引的方法有骨牵引和皮牵引两种方法。

骨牵引是指通过贯穿在骨组织内的钢针作牵引,可承受较大的牵引力。常用骨牵引有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等,适用于成年人股骨骨折及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

皮肤牵引是指用适当宽度的橡皮胶布或乳胶条贴于患肢两侧,并包扎纱布绑带加固,沿肢体纵轴进行牵引。多用于手法复位失败或者局部有严重肿胀而不适宜手法复位者如肱骨髁上骨折、小儿股骨折及年老体弱无严重移位的不稳定性骨折等。

3.手术复位

用于手法复位或牵引复位失败、骨折端两间有软组织嵌入、关节内骨折经手法复位达不到解剖复位、骨折合并主要血管和神经损伤、多处或多段骨折,或陈旧性骨折不能手法复位者。如骨折块连同肌腱断裂和骨间软组织嵌入及手法复位和外固定不能保持对位,如胫腓骨斜型或螺旋型骨折等;局部血液循环差,如股骨颈骨折需行稳定的内固定等。是通过施行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三)固定

良好的固定不仅可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还可消除疼痛,便于邻近关节的活动。对复位的骨折进行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骨折复位后,为保持骨折端的稳定,须采取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其固定方法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

(1)内固定:

是指用各种形式的内固定器材直接作用于骨骼本身。常用的内固定器材有:螺丝钉、接骨钢板、髓内钉等,其他的特殊内固定器材,如Dick钉,可吸收螺丝钉等。其适应证为:骨折需要手术复位者;骨折可用手法复位,但外固定难以维持其位置者;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及多发伤中的主要骨干骨折等。

(2)外固定:

是指由肢体的外部将骨折固定的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

A1、石膏绷带外固定,石膏托及管形石膏等。即采用石膏夹板的形式做局部固定或超关节固定;

A2、小夹板外固定,用于较稳定的成人闭合性骨折,一般不固定关节。临床上常用木制夹板、衬垫及布带作为固定器材,主要适用于上肢骨折;

A3、外固定架固定,临床常用于开放性骨折,最常用于胫骨骨折伴严重广泛软组织伤等。

外固定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有利于血液循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将患肢抬高,适当衬垫给骨突部减压:如下肢石膏固定后要用枕垫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悬空,预防足下垂及足外旋。上肢石膏固定后,可用绷带悬吊将前臂抬高,使患处高于心脏水平20cm。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2、将肢体放在功能位,保持肢体皮肤清洁,如有伤口,则用消毒纱布、棉垫覆盖,避免用绷带环绕包扎或粘贴橡皮胶;

3、在骨突部加衬垫,以保护骨突部的软组织,保护畸形纠正后固定的着力点,预防四肢肢端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仔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的先兆,当出现肢体疼痛难忍、末梢肿胀明显、皮温低于健侧、感觉迟钝、足背动脉或桡动脉搏动减弱中的任何一项时,均应及时给予处理。若患者出现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皮肤苍白、变冷、发绀、剧痛、感觉消失及麻木等),及时配合医师紧急处理,立即将石膏剪开减压。若指/趾不能主动活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但血液循环尚好,表明是神经受压,立即在受压部位开窗减压或更换石膏。若血液循环障碍伴神经受压,必须立即拆除石膏,找出原因予以处理。

5、切口或创面出血时,血渍可渗透到石膏表面上,可沿血迹的边缘用红笔划图将出血范围定时作标志观察,伤口出血较多时可能从石膏边缘流出,因此要认真查看血液可能流到外面,棉褥是否污染。

6.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如发热,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近淋巴结有压痛等。

7.预防并发症

预防边缘压迫而致神经麻痹。

(4)下床行走和功能锻炼:石膏固定未固定的关节应尽量活动,早期可作被动活动,按摩帮助退肿,但尽量应鼓励患者作主动锻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石膏肢体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指导患者作石膏固定肢体肌肉的舒缩活动,指导患者石膏固定肢体邻近关节的活动,加强未行石膏固定肢体的主动活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失用性萎缩。病情允许时鼓励下床活动。先在床边站立,后使用拐杖、助行器短距离行走。石膏拆除后每天按摩肌肉2~4次,并督促加强主动活动。

(四)牵引

利用滑车系统的重力作用于肢体远端,以相应的体重作为反作用力(即牵引力和反牵引力)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的不稳定性骨折,如股骨闭合性骨折等。

1.卧硬板床,床脚抬高作反牵引,头部稍垫高,保持舒适,患肢置于功能位。

2.设置对拉牵引将床头或床尾抬高15~30cm,利用身体的重量形成与牵引力方向相反的对抗牵引力。

3.维持有效牵引

(1)皮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通过适宜宽度的胶布或海绵牵引带对患肢的皮肤产生牵引力,间接地经肌肉传递到关节和骨骼。应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如有要及时处理。如胶布过敏局部刺痒患者不能忍受,可考虑用海绵带皮牵引或骨牵引。

(2)骨牵引:牵引重量通过穿过骨骼的钢针直接作用于骨骼上,常用的骨牵引有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等。

(3)保持牵引的有效性:牵引重量应悬空,牵引绳与被牵引的肢体长轴成一直线,经常检查皮肤牵引的胶布或绷带有无松动、滑脱。

(4)滑动牵引的患者,要适当垫高床头、床尾或床的一侧,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的平衡,防止发生诸如下肢牵引者足部抵住床尾栏杆等情况。用托马氏架牵引时,架子上端的环大小要合适。环太大时可跨过髋关节,环太小又达不到髋关节,都起不到固定和支持肢体的作用。(5)观察患肢指/趾端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的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指/趾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的主诉,如患者有无疼痛、麻木等感觉。检查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或患者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表明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并及时处理。

(6)加强骨穿孔针处的护理,防止钢针眼感染:注意观察牵引局部皮肤有无水泡、炎症。注意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处不需覆盖任何敷料,每日用酒精棉签涂擦1次。针眼处如有分泌物或痂皮,应用棉签将其擦去,防止痂下积脓。注意观察牵引针有无左右偏移,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若是牵引针反复发生偏移,可用宽胶布粘贴患肢于牵引架上,防止移动。

(7)防止足下垂:腓总神经损伤和跟腱挛缩均可引起足下垂。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胫骨结节牵引时,应准确定位,避免误伤腓总神经。若患者出现足背伸无力,表示腓总神经损伤,应及时查找去除致病原因;给予足底托板或沙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若病情许可,每天应主动伸屈踝关节,如因神经损伤或截瘫而引起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则应作被动足背伸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跟腱挛缩。

案例7-4

李某,女性,41岁。因“交通意外致右下肢疼痛伴活动障碍一小时”来院急诊,查体:神志清,痛苦貌,BP:105/55mmHg,心率96次/分,右侧大腿肿胀明显,伤肢较左下肢略短。予暴露伤肢,夹板固定,建立静脉通路并留取血标本,输注平衡液。急诊X线检查提示右股骨干骨折。

思考:

1.如何进行护理评估与判断?

2.该患者夹板固定后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常见四肢骨折的护理

常见四肢骨折的护理 骨折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身体损伤,是指我们人体的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因外力发生了中断,可发生在任何一个年龄阶段,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年人也时有发生。这里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四肢骨折,在医学上会把四肢骨连续性以及完整性的断裂称之为四肢骨折,四肢骨折原因常常是由于外伤或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当发生骨折后一定要经过详细及时恰当的处理,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的患者在骨折后都能恢复到原来的肢体功能,少数患者回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此一定要四肢骨折的治疗以及后续骨折的护理工作,这与我们骨折的恢复程度以及恢复功能有很大的关系。 一、常见四肢骨折的分类 四肢骨折分为上肢骨折和下肢骨折两类,一般常见的上肢骨折包括:肱骨干骨折、肱骨踝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以及桡骨远端骨折;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胫腓骨干骨折。 1.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之中;而肱骨近端的嵌插和移位性骨折则对见于来年人。肱骨干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多由之间或是间接的暴力造成的。 2.肱骨踝上骨折 肱骨踝上骨折对发生在5-12岁的儿童身上,主要由于间接的暴力造成的。肱骨踝上骨折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 3.尺桡骨干双骨折 尺桡骨干双骨折多见于强少年之中,引起骨折的原因多见于重物直接的打击或是刀具砍伤所致,也可由间接暴力或是扭转暴力引起的。尺桡骨干双骨折是多

为常见额一种骨折形式,这种骨折容易并发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该骨折的特点 是两骨的骨折线在同一平面,成横行,多为粉碎性或是多段骨折,容易造成较为 严重的组织损伤,造成整复对位不稳定。 4.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常见暴力所致,桡骨远端骨折常发生在桡骨 下端3cm段内的伸直型骨折。 5.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以老年女性为多见,多由于骨质疏松造成股骨颈脆弱,再加上髋 周肌肉退变,老年人平常的走路摔倒、上下床时上下肢突然地扭转都容易造成股 骨颈骨折。 6.胫腓骨干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多为直接暴力打击和压轧造成的,也有 可能是从高处坠落、滑到造成的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是指胫骨平 台以下指踝以上部分发生的骨折,也是一种比较多见的骨折,骨折在同一平面上,呈横断、短斜或粉碎性骨折,以开放性骨折居多。 二、常见四肢骨折的护理有哪些 1.基础护理 同外科一般的护理常规相同,目的是使患者积极配合骨折的治疗以及护理, 在进行治疗前,先了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必要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取 得患者的信任和积极配合,并根据患者病情做好饮食方面的指导工作。除了上肢 骨折外,下肢骨折需要患者躺在硬床板上,抬高患肢并固定在功能部位,防止造 成患肢的二次损伤。 首先需要患者保持持续的固定以及制动,并要情况下医生会用到石膏、支具、牵引之类的外固定装置,将患者的患肢进行固定和保护起来,另外还需要及时督 促患者保持固定的制动,使患者不能够过早的进行活动或是进行固定装置的拆除,

工伤鉴定伤害部位09

工伤鉴定伤害部位09 工伤鉴定是一项对工伤进行医学鉴定的工作,通过对伤害部位的检查、观察和评估,确定工人的伤势和伤害程度。下面是关于工伤鉴定伤害部位的范文,大约有9700字。 一、头部伤害部位 1. 头皮伤:指头皮发生的各种疾病、损伤和其他病变,包括头皮裂伤、擦伤、挫伤、瘢痕、感染等。通常需要仔细检查头皮创口的大小、位置、形状、深度、创伤边缘可疑性瘀血、皮肤撕裂度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头皮伤。 2. 颅骨骨折:颅骨是头骨中最坚固的部分,通常需要X射线 或CT扫描来确定颅骨是否骨折、骨折的位置和骨折的类型。 常见的颅骨骨折有颅底骨折、颅顶骨折、颞骨骨折等。颅骨骨折通常伴随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3.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指在颅腔内发生的各种出血形式,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血肿等。颅内出血通常需要做颅脑CT或MRI检查,通过观察出 血的形状、位置和大小来确定颅内出血的程度和鉴定。 4. 头部软组织损伤:头部软组织损伤包括头部肌肉、皮下组织、血管、神经等的损伤。通常需要观察头部的肿胀、淤血、瘀斑、皮下水肿、感觉异常等症状来确定头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 二、面部伤害部位

1. 面部骨折:面部骨折通常发生在颧骨、上颌骨、眶骨等部位,造成面部畸形、面部肿胀、血肿等症状。通常需要做面部X 射线或CT检查来确定面部骨折的位置和类型。 2. 面部软组织损伤:面部软组织损伤包括面部肌肉、皮下组织、血管、神经等的损伤。通常需要观察面部的肿胀、淤血、瘀斑、皮下水肿、感觉异常等症状来确定面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 三、颈部伤害部位 1. 颈部骨折:颈椎骨折是颈部最常见的骨折,通常需要做颈椎X射线或CT检查来确定颈椎骨折的位置和类型。颈椎骨折通 常伴随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症状。 2. 颈部软组织损伤:颈部软组织损伤包括颈部肌肉、皮下组织、血管、神经等的损伤。通常需要观察颈部的肿胀、淤血、瘀斑、皮下水肿、感觉异常等症状来确定颈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 四、胸部伤害部位 1. 胸部骨折:胸部骨折通常发生在肋骨、胸骨、锁骨等部位,造成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呼吸浅快等症状。通常需要做胸部 X射线或CT检查来确定胸部骨折的位置和类型。 2. 胸部内脏损伤:胸部内脏损伤指胸部主要内脏器官如肺、心脏等受到的损伤。胸部内脏损伤通常需要做胸部CT或MRI 检查,通过观察内脏的损伤程度和位置来确定内脏损伤的程度。

四肢的损伤

四肢损伤 问题与思考 如果疑似四肢骨折的患者,病情如何判断?急救措施有哪些? 一、定义 四肢损伤是指包括上肢和下肢的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脱位、骨折及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等。 骨折是指骨组织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中断。 在骨折时一般会伴有周围软组织、骨膜、韧带、肌腱、血管、神经及关节的损伤;关节损伤包括关节脱位和周围韧带损伤。 在日常生活、生产、交通运输中,四肢的创伤较多见,在战时占伤员总数的70%左右。如救护不当,不但增加伤员痛苦,并可导致伤残率增高或致生命危险,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因此,对此类患者应给予及时、迅速、准确、全面的处理,以维护患者的生命,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二、分类 1.根据骨折损伤的程度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断不与外界相通。 2.根据骨折损伤的程度 不完全性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只有部分中断。 完全性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完全中断。此类骨折常表现为稳定性差,易造成脱位、重叠旋转、成角或嵌插畸形等。 3.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 分为稳定性骨折是指骨干的线性或嵌插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是指骨的斜行、螺旋及粉碎性骨折。 4.根据骨折伤后时间 新鲜骨折:伤后3周以内的骨折为新鲜骨折; 陈旧性骨折:伤后3周以上的骨折为陈旧性骨折。 三、病因 四肢损伤的病因包括直接外力和间接外力。

直接外力是指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使受力部位发生骨折。 间接外力是指外力间接作用与骨骼而导致骨折。它又可分为垂直外力、传导外力、扭转外力、积累性外力和肌牵拉力等。 常见的病因:交通事故伤、重物砸伤、高处坠落伤、机械损伤等直接或间接暴力综合作用而造成的严重创伤。 四、症状与体征 1、软组织损伤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可能会有因疼痛引起的活动障碍。 2、韧带损伤 常与骨折或关节脱位同时发生,症状和体征不突出。若为单纯的韧带损伤,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 3、关节脱位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畸形、活动障碍,触诊在正常关节部位变软或空虚,而在附近可触及不正常的骨性隆起,正常关节骨性标志的关系发生改变。 4、骨折 1)疼痛和压痛: 骨折处常有明显的疼痛及压痛。触诊骨折部位常出现剧烈的压痛。 2)肿胀及瘀斑: 骨折发生后局部血肿形成,也可由于创伤炎症反应致患处肿胀,2~3天后肿胀加重,血肿浸润皮下出现瘀斑。 3)功能障碍: 骨折可导致局部疼痛及肢体内骨骼支撑作用障碍,而引起肢体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活动受限。 4)畸形: 骨折后,由于肌肉收缩、肢体重量及不同方向的外力作用导致骨骼的移位,如短缩、分离、成角、侧方及旋转等。 5)骨擦音: 由于局部肌肉的痉挛或肢体的位置变动而致骨折的断端碰触而发生的摩擦声音。 6)反常运动: 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4、四肢损伤的并发症 1)血管损伤: 多发生在邻近部位的重要动脉和静脉都有可能损伤,如胫骨上骨折可能会伤及胫前和胫后动脉,伸直性肱骨髁上骨折的近端则可能会伤及肱动脉。

国家对于伤情鉴定的详细标准

国家伤情鉴定详细标准 一、颅脑、脊髓损伤 1. 头皮裂伤(钝器创口长度>8cm,锐器创口累计长度>10cm)或头皮严重撕脱伤(面积>20cm2)。 2. 钝器、火器或严重颅脑外伤致颅内血肿(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或颅脑穿透伤(穿透伤深度>0.5cm,伤道长度>2cm)。 3. 脊髓断裂、长骨椎体骨折或开放性伤口累计长度>3cm。 二、头面部损伤 1. 眼睑裂伤或面部皮肤裂伤(锐器创口长度>5cm,钝器创口长度>8cm)。 2. 鼻骨骨折(骨折线涉及鼻根部、鼻梁或鼻尖)。 3. 耳廓断裂或部分缺损(全耳廓离断除外)。 4.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皮肤、黏膜破损,伴组织缺损>10cm2)。 5. 牙齿脱落或折断2枚以上(含2枚)。 6. 眶内异物存留。 7. 眼部异物存留或视力下降。 8. 鼻出血(>100ml)。 9. 呼吸道异物堵塞(窒息、呼吸困难)。 10. 耳鼓膜穿孔(直径>0.5cm)。 11. 面颈部异物存留。 三、颈部损伤

1. 颈部皮肤裂伤(锐器创口长度>5cm,钝器创口长度>8cm)。 2. 颈部血管损伤(颈动脉、颈静脉损伤,包括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 3. 气管、食管损伤(气管、食管部分断裂或全断裂)。 4. 下颌骨骨折(骨折线涉及下颌角、翼下颌韧带)。 5. 颈部异物存留。 四、胸部损伤 1. 胸部皮肤裂伤(锐器创口长度>5cm,钝器创口长度>8cm)。 2. 肋骨骨折(骨折断端移位明显,伴肺挫伤或胸腔积血)。 3. 胸内异物存留。 4. 胸部血管损伤(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等,包括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 5. 气胸、血胸或胸腔积液。 6. 心包积血。 7. 气管、支气管损伤。 8. 心脏破裂(心房、心室壁破裂,心包完整)。 9. 大血管手术后吻合口漏血。 10. 纵膈气肿或纵膈炎。 11. 其他严重胸部损伤。 五、腹部损伤 1. 腹部皮肤裂伤(锐器创口长度>5cm,钝器创口长度>8cm)。 2. 腹腔内脏器损伤(如肝、脾、肾等)。

挤压伤

挤压伤概述 挤压伤的定义为身体的四肢或其他部位受到压迫,造成受累身体部位的肌肉肿胀和/或神经学疾病。典型身体的受累部位包括下肢(74%)、上肢(10%) 和躯干(9%)。常可见于手、脚被钝性物体如砖头、石块、门窗、机器或车辆等暴力挤压所致挤压伤;也可见于爆炸冲击所致的挤压伤,这些挤压伤常常伤及内脏,造成胃出血、肺及肝脾破裂等。更严重的挤压伤是土方、石块的压埋伤,这种伤,常引起身体一系列的病理改变,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称为“挤压综合征”。根据挤压伤的部位不同和程度轻重,处理的方法亦不同。 [编辑本段] 挤压伤原因 (1)手、足被砖石、门窗、机器或车辆等暴力挤压受伤; (2)爆炸冲击对身体的伤害; (3)各种原因的塌方压埋身体造成受伤; (4)人体自身拥挤、踩踏造成伤害。 [编辑本段] 挤压伤表现 受伤部位表面无明显伤口,可有淤血、水肿、紫绀,如四肢受伤,伤处肿胀可逐渐加重;尿少,心慌、恶心,甚至神志不清;挤压伤伤及内脏可引起胃出出血、肝脾破裂出血,这时可出现呕血、咯血,甚至休克。 [编辑本段] 急救处理 1、尽快解除挤压的因素。 2、手和足趾的挤伤,指(趾)甲下血肿呈黑色,可立即用冷水冷敷,减少出血和减轻疼痛。 3、怀疑已有内脏损伤,应密切观察有无休克先兆,并呼叫救护车急救。 4、挤压综合征是肢体埋压后逐渐形成的,因此要密切观察,及时送医院,不要因为受伤当时无伤口就忽视严重性。 5、在转运过程中,应减少肢体活动,不管有无骨折都要用夹板固定,并让肢体暴露在流通的空气中,切忌按摩和热敷。 [编辑本段] 详细处理方法介绍

1.手指脚趾的挤压伤,可见指(趾)甲下血肿,呈黑紫色;也可为开放性损伤,甚至有指骨骨折。对受伤者应立即用冷水或冰块冷敷其受伤部位,以减少出血和减轻疼痛;后期可用热敷以促进瘀血的吸收。对用下积血应及时排出,这不仅可以止痛,还可减少感染,以保存指甲。具体方法:用一枚回形针,将其一端扳直作为针头,再将其另一端回形部分缠上几圈胶布,以便于手持,然后将针头端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同时用酒精消毒伤甲,在针头烧红后离火,待针头红焰消失的瞬间,将针头垂直按压在积血的指甲上,稍加用力将甲壳的通,然后立即退出,再自的孔挤出甲下积血。如果积血范围较大,可酌情多的几个孔,以便于挤出积血。积血挤出后用于净纱布蘸消毒液(呋喃西林、雷凡诺)湿敷,如出血不止,可用1:1000肾上腺素液自的孔滴入,有助于止血。如果指(趾)甲脱落,要保持甲床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如有指骨骨折,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2.对伤及内脏的伤员,应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情况改变,及时送往医院救抬。肢体挤压伤肿胀严重者,要及时行切开减压术,以保证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肢体坏死。 3.严重挤压伤发生挤压综合征的病人,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症状,其后果比一般挤压伤要严重得多,所以对这样的伤员,唯一的办法是迅速、平稳、安全地送往医院抢救。 4.有的挤压伤将指、趾切断(如手扶门、窗或汽车门框时,因门、窗等被猛力关闭,而使手指被切断),在紧急救治、止血包扎的同时,应将断下来的手指、脚趾用干净布包好(如用冰瓶、冰块降温最好),连同伤者速送医院救治与进行断指(趾)再植手术,千万不要丢弃血肉模糊的指、趾断体,更不要将断体用水洗和用任何消毒药液浸泡。 [编辑本段] 地震中的“挤压综合症” 地震中,伤员的肌肉(特别是腿部)常常受到挤压伤。在获救前,伤员身上的砖瓦起到了止血带的作用,阻止了血液进入受伤组织。 被救援往往意味着危险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救援后,血液迅速进入已经没有生命的组织,血液带走了肌肉中富含的钾离子,引起心律不齐甚至停跳;肌红蛋白的透析,最终渗入肾脏,对肾小管堵塞,最终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是挤压综合症。 静脉输液等方法可以降低毒素的浓度;如果伤势严重,就必须进行两周左右的透析。治疗中也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因挤压综合症导致肾功能受损的病患。存活率只有80%~85%。 一般必须基础出发:首先在现场处理时一定要注意,长时间的受压的肢体不应该一下子就把受压的肢体解脱,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大量的有害物质一下子涌向心脏,(特别是钾离子)是非常危险的,有的患者就是在万般艰难的情况下被解救出来,但解救后由于肢体被解放大量的钾离子迅速进入循环,血钾升高,可发生心脏骤停而死亡。这是多么万分的可惜啊!故我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注意,可首先用细绳捆扎受压的肢体,待大量补充血容量

挤压伤

第七节挤压伤 概述:挤压伤是指身体的四肢或其他部位等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1h)压榨或挤压,通常受压的肌肉组织会大量变性、坏死、组织间隙渗出、水肿,表现为局部肿胀、感觉麻木、运动障碍。挤压伤的关键是肌肉组织大量坏死。持续挤压造成肌肉组织缺血、缺氧,肌肉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一旦外界压力解除后,局部血液循环重建,组织间隙出血、渗出,整个肌肉群肿胀,却没有可扩展的空间。升高的压力反过来又会加重肌肉组织坏死。大量组织液渗出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加上创伤引起的中枢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紊乱,就可引起肾缺血。肌肉坏死,大量肌红蛋白、钾、磷、镁、酸性代谢产物释放入血,循环至肾脏,造成肾小管堵塞,最终引起肾功能衰竭,这就是挤压综合征的特点。因挤压综合征导致肾功能受损的伤者,存活率只有80%〜85%。发病原因:1.非医源性因素:(1)手、足被砖石、门窗、机器或车辆等暴力挤压受伤;(2)爆炸冲击对身体的伤害;(3)各种原因的塌方压埋身体造成受伤;(4)人体自身拥挤、踩踏造成伤害。2.医源性因素:抗休克裤、止血带、骨折固定不当等。 挤压伤的伤害特点1.心脏骤停。发生意外灾难时,四肢或身体被重物挤压的时间很长(1〜6h或以上),比如地震伤员被压埋在废墟下,肢体尤其是下肢被砖瓦等压迫,起到止血带的作用,当被救出时,肢体的压迫一旦解除,血液迅速进入已经没有生命的组织,同时,血液带走了坏死肌肉富含的钾离子,从而造成高血钾,并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2.伤肢组织坏死。被压肢体可能是开放性损伤甚至骨折,也可能没有伤口,表面多有压痕和皮肤擦伤。初期伤肢间歇麻木和异样感觉,之后肢体严重肿胀,肢体深部广泛剧烈地疼痛,逐渐加重,并向手足端放射。皮肤紧张、发亮,触诊较硬。受压部位或其远端可出现片状红斑、皮下淤血,皮肤颜色发青、发黑或紫,有水泡形成,压痛明显。指(趾)甲下血肿呈黑紫色。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肢体活动受限。3.内出血与内脏损伤。挤压伤常常伤及内脏,造成胸部外伤导致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损伤;腹部外伤导致胃出血及肝脾破裂大量内出血。4.休克。挤压伤强烈的神经刺激、广泛的组织破坏以及大量的失血,可迅速产生休克,而且不断加重。休克表现如四肢湿冷、头晕、心慌、血压降低、神志淡漠逐渐昏迷、呼吸加快等,特点是病情重、变化快。部分伤员早期可不表现休克,或休克期短而未被发现容易延误救治。5.挤压综合征具体表现为:四肢或躯干长时间受压,或长时间自身固定体位,解除压迫后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发黑,皮下淤血,局部有水疱。出现肌红蛋白尿。伤员在伤肢解除压力后,2h内出现褐色尿或自述血尿,尿液呈茶褐色、红棕色,应该考虑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在血中和尿中的浓度,在伤肢减压后3〜12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高血钾症:应在伤员抢救出来的第一时间做一个心电图排除高血钾

战伤分类和四肢战伤发生发展趋势

战伤分类和四肢战伤发生发展趋势战斗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在战斗中,战斗人员面临风险受伤。根据伤口位置、程度和类型的不同,可以将战伤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伤口发生部位的不同,战伤可以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战伤。在这三种类型中,四肢战伤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战场上常见的伤口类型之一。 四肢战伤是指在战斗中,四肢受到损伤的情况,包括手臂、腿、脚和手指等。根据受伤的部位和类型,四肢战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骨折:骨折是四肢战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这种伤口可能很小,也可能很严重,需要进行正确的治疗。 2. 腱损伤:腱是人体肌肉和骨骼之间的连接点。当战场上受到腱损伤时,人体的损伤程度会加剧。 3. 关节损伤:关节是两个或以上骨骼的连接处,由关节软骨、半月板和滑膜等组织组成。战场上受到关节损伤这种情况很常见。

4. 烧伤和烟雾伤:在战场上,烧伤和烟雾伤是比较容易受到的伤 害类型。这种类型的伤口会加剧身体的损伤程度。 5. 切割伤:在战场上,切割伤是最容易遭受的伤害类型之一。这 种类型的伤口可能很深,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 对于四肢战伤的治疗,在过去的时代里,通常是由受伤者的家人 或以前担任医生的人进行治疗。但是,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有许多 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四肢战伤。例如,外科手术 和物理治疗等现代技术方法,可以帮助受伤者恢复正常功能。 从四肢战伤的发生及其发展趋势来看,其发展趋势不断增长。这 是因为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不断进步,四肢战伤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此外,在许多现代战斗中,冲突的范围也在不断加大,使得战斗人员 受到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四肢战伤的发生率的不断提高,越来 越多的治疗方法和设备也不断被引入到治疗中,从而帮助更多的人恢 复正常生活或职业工作。 总之,四肢战伤是战斗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生和发展趋势 也在不断增加。有许多现代方法和技术可用于治疗四肢战伤,包括外 科手术和物理治疗等。尽管如此,在未来的战斗中,仍需要不断加强

四肢神经损伤检查主要包括对桡神经

一、上肢神经检查 1 .桡神经:桡神经主要为运动神经。损伤后即使高达腋部,感觉丧失也不显著,仅在第一及第二掌骨间背侧皮肤是桡神经的单一神经分布区,桡神经感觉检查诊断上意义不重要。 桡神经支配肱三头肌与前臂伸肌群,当其所支配的所有肌肉麻痹时,表现为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肘关节无主动伸展功能。因旋后肌麻痹及伸肌麻痹,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前臂常处于旋前位。但不是所有功能障碍都同时存在,根据损伤部位而不同,桡神经在肱骨中部处损伤,肱三头肌的分支在腋部,高于损伤水平,因此功能正常。在肘关节处桡神经损伤,肱桡肌及桡侧伸腕长肌的分支在肘关节以上功能仍存在。在前臂桡神经分为浅支和深支。浅支主要是感觉支,分布于桡侧背部及桡侧一个半或二个半手指背部皮肤。深支又称背侧或后骨间神经,无感觉纤维,支配伸指、伸拇及尺侧伸腕肌。 桡神经损伤后肌力检查较容易,因为大多数肌肉可以经过触诊而较准确判断其功能。在神经再生早期,判断桡侧伸腕肌是否开始有恢复,可以借助它和屈指肌的协同作来检查。检查者以手指扪及桡侧伸腕肌肌腱止点处,嘱病人握拳,该肌若有恢复,此时可感到肌腱的张力。这对伸腕肌力弱者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临床检查方法。 2 .正中神经:臂丛内侧束及外侧束组成正中神经接受颈5~胸1神经纤维。它支配前臂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掌长肌、屈指浅肌、屈指深肌(示、中指),屈拇长肌及旋前方肌。手内在肌中支配外展拇短肌、屈拇短肌(浅头),对掌拇指肌及第一、二蚓状肌。概括地说,正中神经支配前臂旋前、屈腕、屈指、屈拇及拇指外展动作。感觉方面,供应桡侧三个半手指皮肤,示指及中指远节为其单独神经分布区。 正中神经损伤后,可以检查前臂旋前功能和桡侧屈腕肌掌长肌及屈拇长肌的功能。对于屈指动作需单独检查拇指、示指及中指的屈指功能,如果只是简单地观察病人能否握拳,很难判断有无正中神经损伤。因为无名指、小指屈指深肌由尺神经支配,而且屈指深肌诸腱之间有腱性联结,因此,尺侧手指的屈曲运动可以带动中指以至示指。 3 .尺神经发自臂丛内侧束,在上臂没分支,在前臂只支配尺侧屈腕肌及无名指、小指屈指深肌。尺神经支配手内在肌的绝大部分,包括所有的小鱼际肌和骨间肌,尺侧两蚓状肌,内收拇肌及屈拇短肌的深头。感觉支配区为尺侧一个半手指,其单独神经分布区为小指远端两节半。 尺神经损伤后,检查肌力最可靠的有尺侧屈腕肌,无名指、小指屈指深肌,第一背侧骨间肌及小指外展肌。尺神经支配的肌肉虽多,只有

创伤急救案例

创伤急救案例 一、头部创伤 案例1:颅脑损伤 某男子在摩托车事故中头部撞击到地面,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紧急急救人员应立即稳定他的颈椎并用软垫支撑头部,避免头部再次移动。同时,应迅速将他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案例2:头皮裂伤 一名工人在工地上被坠落的重物砸中头部,导致头皮裂伤出血。在急救过程中,应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压伤口,控制出血。然后,将伤者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缝合和处理。 二、胸部创伤 案例3:胸部穿透伤 一名男子因意外事故导致胸部被尖锐物体穿透,出现呼吸困难和剧痛。在急救过程中,应迅速给予氧气吸入,控制出血,并用胸罩或其他合适的物品固定伤口,减少进一步的伤害。随后,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处理。 案例4:肋骨骨折 一名女性在跌倒时摔断了肋骨,出现呼吸困难和剧痛。在急救过程中,应安抚伤者情绪,帮助其保持舒适的体位,以减轻疼痛。同时,

应将伤者固定在硬板上,并及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三、腹部创伤 案例5:腹部刺伤 一名男子在刀具滑落时刺伤了腹部,出现剧痛和大量出血。在急救过程中,应立即给予伤者平卧位,保持伤口的清洁,并用干净的布或纱布进行压迫止血。随后,紧急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治疗。 案例6:腹部挫伤 一名女性在车祸中受到腹部撞击,出现腹痛和恶心呕吐。在急救过程中,应帮助伤者平卧位,保持伤者体温和血压稳定。同时,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四、四肢创伤 案例7:骨折 一名男孩在跳水时不慎摔断了手臂,出现剧痛和畸形。在急救过程中,应稳定伤者的手臂,并用布或其他物品固定伤处,以减轻疼痛和进一步伤害。随后,将伤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处理。 案例8:关节脱位 一名男子在激烈运动中膝关节脱位,出现剧痛和活动障碍。在急救过程中,应帮助伤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关节再度移位。同时,应冷敷伤处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并尽快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处理。

四肢创伤科普

四肢创伤科普 引言: 四肢创伤是指人体四肢部位遭受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损伤,包括骨折、关节脱位、肌腱损伤等。四肢创伤是常见的外伤类型之一,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了解四肢创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创伤的程度。 一、四肢创伤的类型 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断裂或破碎的损伤。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2. 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是指关节的骨骼结构脱离正常位置的损伤。 3. 肌腱损伤:肌腱是骨骼和肌肉之间的连接组织,肌腱损伤可以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和运动。 二、四肢创伤的常见原因 1. 交通事故: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事故是导致四肢创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运动损伤:运动中的摔倒、扭伤、撞击等情况容易导致四肢创伤的发生。 3. 高空坠落:从高处坠落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冲击力,造成四肢骨折等创伤。 4. 工业事故:工业设备的故障、操作不当等原因也可能导致四肢创伤的发生。

三、四肢创伤的预防方法 1. 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车安全,佩戴安全带或头盔可以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导致的四肢创伤。 2. 运动前热身: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3. 安全操作: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或设备时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避免意外伤害。 4. 注意环境安全:在高空工作或进行户外活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防止发生坠落事故。 四、四肢创伤的处理方法 1. 及时止血:对于开放性骨折或肌腱损伤引起的出血,应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如用纱布、绷带等进行包扎,并尽快就医。 2. 固定伤口:对于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患者,应尽快将伤肢固定,以减轻疼痛,并避免进一步损伤。 3. 就医治疗:对于严重的四肢创伤,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和检查,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五、四肢创伤的康复与护理 1. 康复训练:骨折或肌腱损伤的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等,帮助恢复四肢功能。 2. 定期复查:康复期间需要定期复查,了解伤情的恢复情况,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严重四肢损伤病人护理

严重四肢损伤病人护理 摘要:22例四肢严重损伤病人护理总结,术前护理(1)现场急救(2)认真观 察生命体征,警惕血管损伤的可能(3)迅速补充血容量,积极抗休克(4)积极 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要点:(1)加强基础护理(2)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3)合适的卧位和肢体的保暖(4)观察肢体血循环及病人生命体征(5)疼痛护理(6)引流管护理(7)皮瓣护理 讨论:严重四肢损伤病人,无论是现场急救或是术前术后治疗过程,护士的 观察非常重要。因为病情的复杂是病情变化非常快(手术后病人因创伤缺血,栓塞、痉挛感染、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刺激造成肢体坏死),因此早发现病情变化, 早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可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创伤从广义上讲是指由损伤导致的正常解剖关系的破坏。四肢严重损伤加上 感染期组织坏死而致残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事故、交通事故和其它恶性事件的日益增多。四肢严重损伤不断增加,此种损伤多 为急,危重病人,因此做好现场急救、扩容、清创,抗感染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和 病人心理支持,早期功能锻炼和早期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对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极重要的,现将临床22例病人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6-78岁。损伤原因: 车祸伤12例,砸伤4例,机械绞伤6例,胫腓骨骨折并血管皮肤肌肉损伤14例,肱骨粉碎性骨折并血管神经损伤2例,6例尺桡骨下段骨折并皮肤肌肉血管损伤,其中开放伤20例,闭合伤2例,22例中神经损伤2例。 1.2结果经治疗护理后(1)由于无条件再植术中截肢2例,胫骨下段伤口 延迟愈合2例,术中筋膜综合症减张2例,术后行筋膜切开1例,血管吻合后病 人肢体均存活,无一例死亡。 2.现场急救到达现场后对病人进行评估,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查意识,观察 皮肤出血情况,四肢感觉运动情况,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病人评估后,若发现 病人呼吸困难窒息大出血等立即抢救。建立静脉通道,简单包扎固定后将病人抬 上救护车,利用急救车内急救药品对病人监护救治,以最快速度转移病人到医院 抢救治疗。 3. 病人转移到医院后术前准备病人转移到医院后,立即把病人安置在室温 22-26度,所有抢救措施齐全的急救室内,护士立即通知抢救小组到场,并立即 心电监护氧气吸入,置尿管建立多路静脉通道为液体药物、血液的输入做好准备,根据抢救小组对病人的评估,做好相应的护理抢救,快速执行医嘱。休克状态的 病人,体温较低,应给病人保暖,保持体温在36.5℃以上,输液时液体加温到37度,以利于液体输入及病人生命代谢,输液速度要快,采用加压快速输液,病人 伤肢包扎后如出血不止,应止血带加压包扎,加压应根据上肢、下肢,小儿成人 不同而分别选择不同压力。并记录止血带时间,及时松止血带,抢救过程给予 心理支持并要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检查输入药物、血制品、尿量。待病人 病情稳定按外科手术前准备后转入手术室。 4.术后护理 4.1病室内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室温22度至26度,温度50%至60%,床单被褥清洁消毒,限制探视陪护人员,被褥及时更换,防止交叉感染。

四肢重要神经损伤判断指标

四肢重要神经损伤判断指标 一、关于部分肌群肌力下降 1. 概述 按照本标准附则6.7之规定,四肢重要神经是指臂丛及其分支神经,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以及腰骶丛及其分支神经,包括坐骨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 引起上述周围神经损伤的成伤机制各不相同,如高速运动中的头部或肩部遭受撞击,可使高能量的钝性重物致伤肩颈部,胎儿经yin道分娩难产时头颈与肩部分离,常可累及臂丛神经,多引起上干损伤,若bao力持续时间较长或者bao 力足够严重,也可伤及中干甚至全部臂丛。又如水平方向或者向上的肢体持续牵拉伤,常可造成颈8、xiong1神经干或臂丛神经下干损伤,同样的,若bao力足够严重或持续时间过久,也可累及中干及上干。再如,锁骨和第1肋骨骨折、肩关节脱位、锁骨上窝外伤、刀刺伤、颈部手术等,均可能引起臂丛神经全部或部分损伤。 上述神经各类损伤均可能导致所支配的肢体相关肌群功能障碍,此时可对照上述条款鉴定致残程度等级。 2. 臂丛神经及其分支的损伤 (1)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是由第5~第8颈神经(C5~C8)前支以及第1xiong神经(T1)前支大部分纤维组成,有时第4颈神经(C4)、第2xiong神经(T2)也参加臂丛的组成。这些神经根出椎间孔后,在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穿出,汇合形成臂丛神经干。C5、C6合成上干,C7伸延成中干,C8、T1合成下干。三个干向外下移行到锁骨中1/3后方,各自分成前、后两股。三个后股合成后束,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自成内侧束。自后束发出腋神经和桡神经,外侧束发出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外侧头,内侧束发出正中神经内侧头以及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头和内侧头合成正中神经。 臂丛神经损伤,多因外力牵拉引起。当外力使头部和肩部向相反方向分离时(或称为颈-肩分离),或重物坠落于肩上使肩部突然向下牵拉,都容易引起臂丛神经损伤。 交通事故致伤臂丛神经,轻者多造成第5、6颈神经根或上干损伤,重者可造成全臂丛撕脱性损伤。 当上肢过度向外、上伸展(如悬吊等)时,可致臂丛神经牵拉受损,多引起(内侧束支配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瘫痪,甚至进而牵累桡神经支配的区域,但其所致损伤显然相当严重,一般导致整个上肢肌肉萎缩、肢体残废;当上肢过度向后、上伸展(如向背后强行扭拗)时,可致臂丛神经牵拉受损,多引 第 1 页共 2 页

四肢(手臂、手部、腿部、足部)伤残鉴定标准汇总

四肢(手臂、手部、腿部、足部)伤残鉴定标准汇总

四肢(手臂、手部、腿部、足部)伤残鉴定标准 汇总 工伤法律门户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T16180-2014),张士谦律师、贺晓林将四肢伤残的鉴定标准归纳总结,以供工伤职工及法律人士查询、适用。 一级工伤: 1)四肢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 2)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3)双下肢膝上缺失及一上肢肘上缺失; 4)双下肢及一上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二级工伤: 1)三肢瘫肌力3级; 2)双手全肌瘫肌力≤2级; 3)双侧前臂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 4)双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5)双膝以上缺失; 6)双膝、双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7)同侧上、下肢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8)四肢大关节(肩、髋、膝、肘)中4个及以上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三级工伤: 1)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

8)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 9)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 10)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11)一侧踝以下缺失或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2)下肢骨折成角畸形>15°,并有肢体短缩4 cm以上; 13)一前足缺失,另一足仅残留拇趾; 14)一前足缺失,另一足除拇趾外,2~5趾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5)一足功能完全丧失,另一足部分功能丧失; 16)一髋或一膝关节功能重度障碍; 17)单侧跟骨足底软组织缺损瘢痕形成,反复破溃; 18)中度手臂震动病; 七级工伤: 1)单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 2)双足部分肌瘫肌力3级; 3)单足全肌瘫肌力3级; 4)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和失任等具有一项者; 5)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问关节离断; 6)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功能丧失;一拇指指间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7)肩、肘、腕关节之一损伤后遗留关节重度功能障碍; 8)一腕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9)一足1~5趾缺失; 10)一前足缺失;

一到十级伤残标准2023年

一到十级伤残标准2023年 1 致残程度分级 1.1 一级 1.1.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 2)精神障碍或者极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四肢瘫(肌力3级以下)或者三肢瘫(肌力2级以下); 4)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重度排便功能障碍与重度排尿功能障碍。 1.1.2 颈部及胸部损伤 1)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级; 2)严重器质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级; 3)心脏移植术后,心功能Ⅲ级; 4)心肺联合移植术后; 5)肺移植术后呼吸困难(极重度)。 1.1.3 腹部损伤 1)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衰竭晚期; 2)双肾切除术后或者孤肾切除术后,需透析治疗维持生命;肾移植术后肾衰竭。 1.1.4 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三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 2)二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第三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 3)二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第三肢任二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 1.2 二级 1.2.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随时需有人帮助; 2)三肢瘫(肌力3级以下); 3)偏瘫(肌力2级以下); 4)截瘫(肌力2级以下); 5)非肢体瘫运动障碍(重度)。 1.2.2 头面部损伤 1)容貌毁损(重度); 2)上颌骨或者下颌骨完全缺损; 3)双眼球缺失或者萎缩; 4)双眼盲目5级; 5)双侧眼睑严重畸形(或者眼睑重度下垂,遮盖全部瞳孔),伴双眼盲目3级以上。 1.2.3 颈部及胸部损伤 1)呼吸困难(极重度); 2)心脏移植术后; 3)肺移植术后。 1.2.4 腹部损伤 1)肝衰竭晚期; 2)肾衰竭;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全文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全文LT

5.2.5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双上肢肘关节以上缺失,或者一上肢肘关节以上缺失伴一下肢膝关节以上缺失; 2)一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其余任二肢体各有二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 3)双上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 5.2.6体表及其他损伤 1)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90%; 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5.3三级 5.3.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重度智能减退,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2)完全感觉性失语或者混合性失语; 3)截瘫(肌力3级以下)伴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碍; 4)双手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伴双腕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 5)重度排便功能障碍伴重度排尿功能障碍。 5.3.2头面部损伤 1)一眼球缺失、萎缩或者盲目5级,另一眼盲目3级; 2)双眼盲目4级; 3)双眼视野接近完全缺损,视野有效值≤4%(直径≤5°); 4)吞咽功能障碍,完全依赖胃管进食。 5.3.3颈部及胸部损伤 1)食管闭锁或者切除术后,摄食依赖胃造口或者空肠造口; 2)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 5.3.4腹部损伤 1)全胰缺失; 2)一侧肾切除术后,另一侧肾功能重度下降; 3)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后,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大部分依赖肠外营养。 5.3.5盆部及会阴部损伤 1)未成年人双侧卵巢缺失或者萎缩,完全丧失功能; 2)未成年人双侧睾丸缺失或者萎缩,完全丧失功能; 3)阴茎接近完全缺失(残留长度≤1.0cm)。 5.3.6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二肢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 2)一肢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另一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 3)双上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双下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一上肢与一下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 5.4四级 5.4.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中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2)外伤性癫痫(重度); 3)偏瘫(肌力3级以下); 4)截瘫(肌力3级以下); 5)阴茎器质性勃起障碍(重度)。 5.4.2头面部损伤 1)符合容貌毁损(重度)标准之三项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