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

经济发展关系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带动了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张,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完善了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因此两者联系是紧密的。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宏观分析:

从产业前后向关联的角度去考察运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运输的发展,从最初以提供运输服务的交通产业的发展,到向关联产业的聚集,再到大量工业聚集以提供更好的运输服以满足国民经济的运输需求,是一个相互结合、共同推动的过程。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微观分析:

运输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使商品和人员能在生产和消费中心之间或者内部流动。良好的运输条件提供了较低的货运成本,使得企业服务的市场开始逐步扩大,进而能在广泛范围内开拓大规模生产。

【运输的间接效应还来自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中创造的就业机会和与运输服务营运有关

的工作岗位等。对于单个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或者个体获得资源的便利程度。

正是因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效益则为实现这种比较利益创造了条件。】

一.交通运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的进程

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的部门,交通运输可以将我们在社会生产中生产、交换、分配及使用的每一个过程都有效的结合起来,它使得社会经济的各种活动得以正常的生产及有效的运行。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观察,社会经济的发展靠着交通运输的推动。

1、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分配及利用,对地区经济的开发都产生很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所必要的条件是交通运输,因为资源要依赖交通运输才可以得以流动出来,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另外一个地方去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的完善可以极大的改善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继而可以带动进一步的经济方面的扩张。】

2、交通对于其地区在经济发展这个方面有着三个关键性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应是我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成本的投入,这种投入使得所生产的产品可以进入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

其次,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改变经济生产的进一步完善,它可以有效的降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滞留,使得产品得以流动,让其在另外的一个地方发挥着更大的效益;

【我们在加强中西部建设的过程中,很相当的重视交通输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像当下农村正在建设的村村通工程,就是体现了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交通运输业的重视。我们在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其对于其工作之间的相互交流及资源运输,都是通过交通运输来得以实现的。】

最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个人福利的改善,让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设施,去充分的利用这些公共服务,也可以加强人员的集中与扩散。

从微观的角度去观察,因为所为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投入,交通运输让商品和生产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得以流通起来:

【它的这种流通包含了地区、城市及乡村之间,它让资金货币可以进入到每个地区和不同的职能部门,它将生产部门和这一些因素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另外,拥有一个完善且良好的运输设施可以控制运货所带来的成本消耗,让企业所面临的服务区域得以广泛,从而进一步的带动一定规模的产品生产。

【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可达性的影响—城市区位.可达性界定的范围可大可小,可达性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地理区位的优劣;

二是指向性的影响—城市布局.指向性,即交通引导.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引导

也不相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布局形态.

三是增值性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在增值性的影响中最显著的是轨道交通.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建设运营陈本直接附着在沿线的土地上,从而使土地价值提升.以上海为例,地铁一号

线1995年5月通车前后,给沿线房地产的价格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从1994年起,上海地铁沿线房地产造成有力的竞争优势,房地产价格远超过了其他地区的同类价格.】

除此之外,交通运输还可以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子:日本“新干线”的开通,对日本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新干线的直接经济收益十分显著,而间接的效益更加可观。如果没有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到大阪巨型喷气式飞机每5分钟起飞一架才能适应需要,汽油的耗费相当惊人。

如果乘汽车,则需要修建一条6车道的高速公路才能满足需求,不仅油耗大,仅

因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每年至少增加470人。新干线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日本土木建筑、原材料、机械制造等有关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据调查,东海道新干线和山阳新干线,每年约有乘客2亿人次,仅此而产生的食宿、旅游等的消费支出约为5万亿日元,增加就业50万人。1975年新干线从大阪进一步延伸到九州后,冈山、广岛、大分乃至福冈、熊本等沿线地带的工业布局迅速发生变化,汽车、机电、家用电器等加工产业和集成电路等尖端产业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铁、石化等产业,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通向仙台、岩手的东北新干线1982年开始运行后,沿线城市的人口和企业分别增加30%和45%,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随着新干线交通网的形成,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文化交流也更加活跃起来,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比如,住在静冈等地的人要想观看传统艺术“歌舞伎”或“文乐”,须到东京或大阪,过去需要用两天,现在当天就可以来回。新泻县浦佐町是个典型的山村小镇,只有2万多人,但吸纳来自世界各地学生的国际大学就设在这里。由于北陆新干线在浦佐设了车站,国际大学的教员不论是到新泻还是东京,最多只需1小时,知识的交流和更新不受影响,而这里的自然环境在城市是享受不到的,所以大家都乐意到那里教学,国际大学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

二经济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这就给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而存在。交通运输部门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其运输的能力和运输的效益。要做到有效的融合社会中各个生产区之间的联系,要安全可靠的让货物及人群得以流动,要以最大限度的去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现状:交通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1、交通发展的滞后会限制经济的发展

表1 1980-1996全国交通发展状况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铁路营运里程和铁路机车增加的幅度不大。公路营运里程增加了30.25万公里,民用汽车有较大的增长,增加920多万辆,增长了5倍。民航营运里程增加了97万多公里,增长了近5倍,民用飞机增加了300架,增长了2倍。客运总量年递增率是8.4%,货运总量年递增率是5.5%。客、货运量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八五”、“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率分别为11.99%和8.3%),交通发展处于“瓶颈”阶段。按国土面积及人均水平,中国运输网密度在世界上仍处于落后地位,如铁路网密度仅为美国的1/3、日本的1/5、俄罗斯的1/3;公路网密度不足美国和印度的1/5,并且公路等级比较低,高速公路的密度则更低,中国为8.9公里/万平方公里,该指标美国为94.69、德国为31.39、加拿大为16.62;机场密度仅为印度、巴西的19.2%和15.9%。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基础设施标准铁路网规模是12公里/千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7公里/千平方公里。

因此,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家决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人们总结出的经验是:“要想富、就修路”

交通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各省区的交通发展呈不平衡状态,中西部各省的交通发展仍较落后,城市与城郊与农村的交通发展差距显著,远未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骨架网;质量上,各省的公路等级偏低,通行能力和抗灾能力不强,部分省市二级以上公路比例不到2000,公路交通质量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交通基础建设的整体功能落后,对人口的质量影响大。

【我国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约为10标台,而北京则为23. 9标台,城市交通堵塞拥挤现象严重,城市出入口与干线公路的衔接不配套,城市立体交通和环城道路网络尚未形成,城市整体功能还比较落后,发展交通的同时没有注意周围的绿化建设,由于交通建设对大量自然资源的破坏、废弃物的产生,交通资源的使用导致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水土流失、交通噪声与交通振动等,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与消费的质量要求。】

2、过度交通建设的负面影响

“要想富,慎修路”

道路交通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或者说以要想富,先修路为重要指导的发展经济的工作指导方针近年来已愈被我国各级政府所重视集中于城市某几处的交通建设投资,也许暂时提高了这些区域交通设施的容量,但是却也吸引了更多的交通流量集中到这些区域,造成新的交通拥挤和阻塞,导致临近地区工商企业出行效率的下降和营运成本的上升。

【如美国部分大城市通往中心商务区的高速公路,是导致市中心机动交通量激增、停车费用上涨和部分工商业企业外迁的重要原因。】

又再如,同处于某一区域的几个城市,均采取加大交通投资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策略,但是却很有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其中某一城市A可能在实施该战略后,很快得到外来投资投入本地的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和发展,进而因交通条件的改善(也许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一直在起作用)而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和劳动力的集聚,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也许在牺牲本区域其他城市发展机会为代价基础之上)。而另外一个城市B,虽然有同样的发展策略和对交通外来交通建设投资者的

诸多优惠政策,却一时没有吸引到足够的外来资金投入本地交通基础设施(或许不是发展策略本身的问题,而是当地尚没有建立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综合投资环境)。于是,B 地政府决定自行投资,大力改进本地交通条件,以应对该区域另一城市A迅猛发展并夺走越来越

多发展机会的挑战。结果却很可能因为大量资金和政府资源预支给交通部门,造成当地政府用于其他公共事业的资金和精力的大量减少,进而影响了B地居民社会福利供给和收入水平,导致本地居民对B 市政府的信任度下降,虽然也许几年内B地预期的交通设施容量将大为

提高,外来投资者却仍无信心投资B地。学者对上述情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交通投资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发展,而是在某些条件满足的前提下,交通投资才能刺激和促进某地的经济发展。】

总结:。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提高运输能力和水平,降低运输成本,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经济发展影响的因素很多,交通运输不是决定性的而是必要条件。交通发展本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的大小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关,因此交通的发展还应该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才能大的发挥其作用

2018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真题汇编:中国的交通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编:中国的交通 一、选择题 【2018·连云港】33.连云港的小希同学乘坐火车到位于甘肃省会的兰州大学报到,这条铁路线是 A.兰新线B.京沪线C.陇海线D.京广线 【答案】C 【2018·济宁】2018“丝路经济国际论坛”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1名专家学者做了专题报告。结合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完成13~15题。 13. A.陇海线、兰新线 B.京哈线、京广线 C.宝成线、陇海线 D. 京沪线、陇海线 【答案】D 14.会上,一位专家这样描述他的家乡:我的家乡四季如春,地形崎岖,长江咆哮而过,少数民族种类最多……这位专家的家乡在我国的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A 15.会后,专家们去距会场23千米的西安标志性雕塑——“丝绸之路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 空运输 【答案】C 【2018·德州】17.关于下图中我国铁路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线和③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B.②线和④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C.②线和⑥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D.①线和⑤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答案】C 【2018·江西】读沪昆高铁主要站点示意图(图6),完成11~13题。 11.下列农业景观,在沪昆高铁列车上难于看到的是 A.牧场 B.水田 C.茶园 D.果园 12.上海一游客,乘高铁到赣北某历史名山旅游,其目的地最可能是 A.黄山 B.庐山 C.井冈山 D.南岭

13.沪昆高铁隧道最多的路段在 A.上海至杭州段 B.杭州至南昌段 C.南昌至长沙段 D.长沙至昆明段 【答案】11.A 12.B 13.D 【2018·滨州】为了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2017年12月6日,西安至成都的高铁通车,千年蜀道进入高铁新时代。结下图回答18~19题。 18.西成高铁穿越秦岭山脉。下列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 A.该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植被以暖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作物熟制一般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C.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 D.该线以南交通以水运为主,经济林木以柑橘、苹果、茶叶为主19.西成高铁的开通,加速了沿线地区地域文化与资源的融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的陡峭与兵马俑的气势恢宏让人叹为观止 B.电力资源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加强了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联系 D.降低沿线各站点城市的土地、房地产价格 【答案】18.B 19.C 【2018·苏州】图8为312国道(图中虚线所示),起点为上海市,终点为新疆的霍尔果斯市,全长4967千米,沿途经过八个省区。读图回答14~15题。

浅析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析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也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其中公路交通建设发展最为迅速,由于我国大多城市处于内陆,河运海运缺乏、航空交通费用高昂、铁路交通不能直达一些地区,因此,很多运输途径主要依靠公路交通。当前,在我国公路交通建设中,除了公路质量之外,公众最为关注的就是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公路交通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 公路交通给区域经济发展既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消极的影响,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具体来说,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区域路网,其结构和功能对区域经济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公路交通在空间形成的网状体系由于位置和距离的不同,导致其具有的交通条件也存在差异。 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在很多程度依靠公路交通。在投资方评估区域投资环境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当地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素质以及地方产业政策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公路交通功能,如果一旦决定对区域进行投资,就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公路交通极度匮乏的地区,其区域经济水平也不会很高。

二、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公路交通属于第二产业,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意味着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也可以刺激当地的第三产业,例如物流业、服务业以及旅游业等,这些第三产业都与公路交通事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全面提高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才能为第三产业的提高建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路交通事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促进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 例如旅游业,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各个地区的重要产业,其发展会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就是交通,便利的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保证。 2.加速城市化进程 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可以推进农业集约生产和规模经营,使农村经济体系向高效、高产以及优质的集团化发展,为农产品转型打下基础,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供条件。同时,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还加速转移了农村部分劳动力,加快了资金、信息以及物流的交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 经济发展关系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带动了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张,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完善了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因此两者联系是紧密的。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宏观分析: 从产业前后向关联的角度去考察运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运输的发展,从最初以提供运输服务的交通产业的发展,到向关联产业的聚集,再到大量工业聚集以提供更好的运输服以满足国民经济的运输需求,是一个相互结合、共同推动的过程。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微观分析: 运输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使商品和人员能在生产和消费中心之间或者内部流动。良好的运输条件提供了较低的货运成本,使得企业服务的市场开始逐步扩大,进而能在广泛范围内开拓大规模生产。 【运输的间接效应还来自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中创造的就业机会和与运输服务营运有关的工作岗位等。对于单个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或者个体获得资源的便利程度。 正是因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效益则为实现这种比较利益创造了条件。】 一.交通运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的进程 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的部门,交通运输可以将我们在社会生产中生产、交换、分配及使用的每一个过程都有效的结合起来,它使得社会经济的各种活动得以正常的生产及有效的运行。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观察,社会经济的发展靠着交通运输的推动。 1、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分配及利用,对地区经济的开发都产生很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所必要的条件是交通运输,因为资源要依赖交通运输才可以得以流动出来,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另外一个地方去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的完善可以极大的改善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继而可以带动进一步的经济方面的扩张。】 2、交通对于其地区在经济发展这个方面有着三个关键性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应是我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成本的投入,这种投入使得所生产的产品可以进入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影响研究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对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公路交通;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一、经济发展与公路交通之间的关系 公路交通对于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和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对于区域经济来讲更是如此。在区域经济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就是区域路网,区域路网的功能与结构都会对区域经济本身的功能与结构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区域公路运输的子系统在空间上展开所形成的就是车站与公路构成的网状结构。而在一个区域之内不同地方因为位置上的不同以及在公路网上到车站的距离与到公路的距离的不同,那么所具备的交通条件就会不同。 二、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直接经济效应 1.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自身可拉动经济增长。

传递效益为公路建设投资拉动经济的主要体现。公路建设必须依托巨大人力、物力,加大人力、材料与机械需求,才能增加有关产业投资需求及实现就业额、收入增多。除此之外,因投资呈现出的乘数效益,将扩大消费品生产与服务规模,进一步增加投资额,提升工作人员收入水平,实现经济发展。 2.完成公路建设可改善运输条件,进而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完成公路建设项目,改善道路条件可实现经济效益。如行驶里程缩短可对运输效益出现的运输效益有效增强;通过运输速度提升,可减少运输时间带来的时间效益,达到产业运输成本节约效益的目的。利用通行能力提升,可对交通拥挤情况有效缓解,实现增流效益。运输安全性能的增强,可降低交通事故率,降低损失。 3.公路交通优化产业结构。 公路建设与大量公共投资相关,政府可通过公共投资实现区域内再分配,进而利用内需增大、激活经济发展区域,形成内需主??型产业经济结构。公路工程建设可提升城乡区域交流,达到传统劳动力结构改善的目的,并实现本地与相关地区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镇,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加大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目的。 (二)间接经济效应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0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确定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当前构建我国交通运输系统所必须认真考虑的个问题[1,2]。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该系统是否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蓝图,并以此为依据,具体指导该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其次,一个系统的合理发展,还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明确具体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该系统的发展目标[3,4]。因此,研究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动态趋势对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1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1交通规划 目前,交通规划呈现出持续化、民主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月重视,人性化交通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的方面,大家更为重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同时,对道路的分级和城市密度的改变也有了新的思想方法。 1.2决策模式 专家决策作为一种理性的决策,将人、环境、经济、社会、体制等一系列系统中的各种行为的发展趋势和动态的交互影响整合起来考虑。在具体决策技术上将经验规则、专家知识、系统关系等描述手段用于建立相应的定价模型[5]。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民主决策,考虑交通运输规划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便捷性,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系统做贡献,更好地服务人民。 1.3交通政策 提到交通政策,难免要考虑到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即战略层面、规划层面和应用层面。虽然这三个层面的交通政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但从国家层次及总体规划上来看,都体现了交通政策的可持续、一体化、民主化的原则。在具体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把应用层面的交通政策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针对交通设施硬件建设和针对交通工具两类。 1.4交通管理 目前,交通管理模式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一体化是传统交通管理模式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思想下的新发展,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运营、土地规划与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诱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城市与乡村交通的一体化等。而在智能化的发展上,体现于计算机技术逐步引入交通规划中,包括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引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优化等方面。 1.5交通技术 交通运输系统制定了可达、快捷、安全、舒适、可持续的目标,在科技的保障下实现的。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各种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交通工具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能源、材科、机械制造和控制等诸多技术的发展。 2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2.1智能运输系统的提出 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交通拥挤阻塞、交通事故频发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与日俱增。通常考虑到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修建道路,不过仅考虑单一因素道路因素或车辆因素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的。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人、车、路进行综合考虑,融入了先进科技、有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智能运输系统(its)就由此诞生了,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浅析交通状况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析城市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王巧灵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输是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这个城市中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也是这个城市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人们很早就意识到城市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对城市交通设施及路面的建设和修缮,以期对我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在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城市交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了一些城市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的重视程度,做好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并加大对城市交通方面的投资力度。 关键词: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发展;影响 引言 在现代社会,城市交通对人类和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城市经济的先行,是城市经济活动有序进行、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原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朱家良曾指出:“交通的变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产业形态的变化决定了运输需求的变化,运输需求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运输方式或运输方式组合的选择。”在一座几百万,甚至拥有几千万人口的城市中,交通的便利程度、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出行,工商业的运行,招商引资的战略。所以研究一座城市发展经济受阻的原因,从其交通方面出发是可行的,也可以进一步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来判断交通状况的经济学意义。 一、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 要想研究城市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必须清楚我国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的现状。而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且东西部各方面差异较大,难以形成统一。因此,本 作者简介:王巧灵(1992—),汉族,女,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生。

区域地理——中国的交通运输

第8课时中国的交通运输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合理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 2.能够在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上准确指出或填出铁路干线的名称。 3.能够按一定要求选择、组合运输线路。 4.能够结合我国的交通运输建设,学会分析影响我国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因素。 提示:①京包—包兰②南疆③兰新④青藏⑤成昆⑥京哈⑦陇海⑧京沪⑨京九⑩京广?南昆 考点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概述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水路(海运和河运)、航空、管道等。 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合理选择

[特点提醒]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①货物的性质;②货物的数量;③运距;④运价;⑤时限等。 下图为中国省(区)际大宗铁路货流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箭头运输的主要货物和交通运输线对应正确的是() A.①小麦——京哈线 B.②大米——沪杭线 C.③天然气——陇海—兰新线 D.④煤炭——京包线 (2)据图可知() A.通过铁路向中东部地区运输的货物多于向西部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的铁路货流量多于北方地区 C.运出量最大的省份是四川省 D.运入量最大的省份是广东省 解析:第(1)题,从图中代码显示的货运方向可知,①为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小麦靠南北向铁路向内地运输; ②处于鄱阳湖平原,向东的铁路应为浙赣线;③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运输方式主要是西气东输管道;④是晋煤外运的大秦线。第(2)题,从箭头货运数量上判断,通过铁路向中东部地区运输的货物多于向西部地区运输的货物。 答案:(1)A(2)A 考点二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网密度差异 东部运输网稠密,西部稀疏。 2.铁路运输 (1)线路格局:以北京为中心,京广线和陇海—兰新线为主干,构成大致呈五纵、三横的基本框架。 (2)主要南北向铁路干线:A京沪线、B京九线、C京广线、D焦柳线、E宝成—成昆线、京哈—沈大线。 (3)主要东西向铁路干线: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4)主要铁路枢纽:a包头、b郑州、c武汉、d宝鸡、e徐州、f株洲、g成都。 【点拨】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是指横跨亚欧大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联运的运输方式。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等港口,比北线缩短行程3 000 km,时间缩短一半。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知识讲解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 经济发展关系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带动了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张,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完善了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因此两者联系是紧密的。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宏观分析: 从产业前后向关联的角度去考察运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运输的发展,从最初以提供运输服务的交通产业的发展,到向关联产业的聚集,再到大量工业聚集以提供更好的运输服以满足国民经济的运输需求,是一个相互结合、共同推动的过程。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微观分析: 运输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使商品和人员能在生产和消费中心之间或者内部流动。良好的运输条件提供了较低的货运成本,使得企业服务的市场开始逐步扩大,进而能在广泛范围内开拓大规模生产。 【运输的间接效应还来自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中创造的就业机会和与运输服务营运有关的工作岗位等。对于单个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或者个体获得资源的便利程度。 正是因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效益则为实现这种比较利益创造了条件。】 一.交通运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的进程 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的部门,交通运输可以将我们在社会生产中生产、交换、分配及使用的每一个过程都有效的结合起来,它使得社会经济的各种活动得以正常的生产及有效的运行。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观察,社会经济的发展靠着交通运输的推动。

1、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分配及利用,对地区经济的开发都产生很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所必要的条件是交通运输,因为资源要依赖交通运输才可以得以流动出来,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另外一个地方去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的完善可以极大的改善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继而可以带动进一步的经济方面的扩张。】 2、交通对于其地区在经济发展这个方面有着三个关键性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应是我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成本的投入,这种投入使得所生产的产品可以进入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 其次,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改变经济生产的进一步完善,它可以有效的降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滞留,使得产品得以流动,让其在另外的一个地方发挥着更大的效益; 【我们在加强中西部建设的过程中,很相当的重视交通输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像当下农村正在建设的村村通工程,就是体现了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交通运输业的重视。我们在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其对于其工作之间的相互交流及资源运输,都是通过交通运输来得以实现的。】最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个人福利的改善,让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设施,去充分的利用这些公共服务,也可以加强人员的集中与扩散。 从微观的角度去观察,因为所为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投入,交通运输让商品和生产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得以流通起来: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启示

产业研究The Industrial Study 一、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中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是交通运输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特别是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要。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特别是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了交通运输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交通运输业在发展中全面“提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进一步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为全省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又快又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交通运输的内在特性 首先,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特性。交通运输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新时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命脉。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快速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市场机制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的首要物质前提,因此如果没有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交通运输,就很难想象会有一个较为合理、符合时代进程市场经济建设环境。所以相对于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言,交通运输时刻发挥着支撑和保障作用。这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具体表现为,经济开发区干线的完善和运输成本低廉。 其次,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 终起到先导性的作用。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 运行的首要关键因素,它的日新月异的改进 将带动经济的全面、飞速发展。首先,交通 运输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地区之间的经济形成 互帮、互助、互带关系。其次,完善的交通 运输体系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和 谐发展、共同进步的基础,是进一步增强我 国综合市场竞争力的表现。也是提高我国人 民生活质量和交通服务的根本需求。 三、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相辅相 成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促 进的过程,其最终的形成合力,而达到的效 果如何则取决于经济类型和发展的水平,运 输的发展也在其中受到影响。全国各地的经 济发展都离不开当地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程 度,就算是最偏远、最闭塞和无人区,某种 形式的运输也仍旧是那里日常生活节奏的基 本组成部分。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有一句 老话,“要想富、先修路”,这也从侧面说明 了造成经济滞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运输,相反,通过交 通运输促进流动性的增加,是实现社会经济 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一、交通运输网络覆盖是地区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历 史,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飞机、汽车, 轮船、电话、电脑等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使社会具有更方便、速 度更快、形式更加便捷、的运输方式,去满 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在外部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如果 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差,则短期策略在于 协调交通运输时间与交通运输成本,最大幅 度减少损失;长期策略在于按提高供给能 力、技术及质量因素的方向进行投资建设可 行性分析。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充 足,则短期策略在于以增加交通运输时间的 供给方式来替代过高的交通运输成本;长期 策略在于按提高技术及质量因素的方向进行 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在外部经济有效率的 情况下,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不足, 则短期策略在于提高交通运输成本的供给方 式来替代过长的交通运输时间—供给能力; 长期策略在于按提高供给能力的方向进行投 资建设。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充足, 则考虑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并建立交通运输 长期发展战略以提高经济福利及社会福利。 第二,交通运输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 内在动力源泉。从城市经济建设的视角来分 析,现代化意义下的交通运输不仅仅是旅客 或货物的空间流动,也是经济信息、城市文 化、人文思想的空间流动;交通运输的整体 结构,既是一个现实意义实体系统,由基础 设施网络、运输工具装备、运行控制系统、 交通运输对象,这其中包括,旅客、货物及 其承运主体等要素组成;又是一个动态关系 系统,由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方之间的复杂 关系构成。此外,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企 稳与复苏,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节奏及方 向正逐步发生变化。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 性,世界各国间交通运输业的差距是较明显 的。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运输的局限性直接 导致其经济贸易交往会受到很大限制。相应 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也必然受 到限制。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使当 前世界交通发展不平衡性与全球化进程的深 化相互制约。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和运输业 都有着紧密地联系着的。生产的规模、配置 以及交换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运输成本和 配置,同时其本身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当 地的运输条件。在当今世界现代化的运输业 是实现合理的区域分工,实现企业专业化和 协作的必要条件,是保证工农业之间、国家 各地区之间的可靠、稳固的经济联系的必要 条件。把更多的人和物用更快的速度和更节 省的方法投入空间运动,这就是现代文明的 特征。此外,在整个国际交通运输体系形成 的同时,一个国家运输发展水平与国际运输 环境的匹配程度,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 经济中生存和竞争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国 际航班飞越他国领空,也必须要得到主权国 家的许可,否则只能改变路线,花费更高成 本绕道飞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 展,这些国际利益因素对世界交通运输发展 与布局的影响作用也将不断加强。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启示 【文章摘要】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作 为最直接有效的流通形式,在当今的经 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是新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高速发展的 先导工程,目前,中国的经济进入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为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 通运输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 作用。本文从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入 手,明确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内在 特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经济类型的变 化与运输业发展的关系,诠释了交通运 输与国民经济的内在本质联系。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运输 姜大伟 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四平管理分局 136001 【参考文献】 1、段建强; 李文兴; 运输业与经济 发展的关系探析[J]. 中国国情国力 2010年12期 2、石京; 黄谦; 吴照章; 我国交通 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 版) 2010年06期 3、张凯;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的探讨 [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28期 4、王庆云;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 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 综合运输 2009年05期 5、王译;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 系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02期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50

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公路的建设为例, 公路交通建设能够有效地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的 完备又能刺激当地企业及居民的消费,公路交通建设的投资有限的, 而其产生的经济效应却是巨大的。公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而易见,区域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在于资本的积累以及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在于周边环境的改善等。著名的经济学家韦伯认为“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和生产集聚力是工业区位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交通 运输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也说“对 于中心地区提供的服务和货物的需求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因为 交通费用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加,所以随着距离的增加会出现对于中 心市场需求为零的区域”。众所周知,区域经济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 环境以及健全的基础设施,政府积极的政策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不过健全的交通运输系统才是直接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便捷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地企业生产条件、全面降低生 产成本,增强区域经济的吸引力,增强企业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系, 为加速地区间、跨地区间的交流创造条件。 (二)调整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系统对社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所谓的产业 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市场 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市场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精,因此产生了很 多相关的生产部门。相关生产部门受到各种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其 生产的速度、就业的人数、所占经济的比重等等方面体现出很大的区 别和差异。我国的社会经济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

浅谈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谈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者:涂霄汉 作者单位:新疆交通建设管理局卡子湾管理处,新疆,乌鲁木齐,830021 刊名: 管理观察 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 年,卷(期):2010,(2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条) 1.熊合金知识经济时代的交通运输系统 2002(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任虹.REN Hong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中国航海2008,31(2)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提出了新国家主义经济观这一交通运输发展的新的理论定位.分析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与传统国家主义经济思想的区别,阐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的思想原则及其必然性,提出国家资本控制力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的核心体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理论框架和交通运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学位论文何倩基于经济区划的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分析——以西部地区为例2009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进行了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而在目前经济形势之下,为了拉动内需,交通运输部门更是加大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交通运输的不断投入确实带来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交通运输的大力投入也有可能无法被该区域有效吸收,区域经济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造成资源冗余或浪费。因此交通运输的投入应该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以及指导性。对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进行合理分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交通运输投入能够最大化被吸收、避免资源的浪费,在当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对西部地区进行经济区域划分,采用差异性指标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各经济区域在经济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差异性的变化趋势,并对经济区域的差异成因进行了分析。在经济区域划分基础之上,本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相对最大的产出为前提,采用数据包络法对西部地区各经济区域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的对策以及建议。 本文研究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性,所得结论对未来交通规划调整与优化以及如何解决超前发展问题等方面具有指导性。 3.期刊论文程锐.刘垲荣.CHENG Rui.LIU Kai-rong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性预警分析-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12(1) 深化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需要.以此为目的,首次提出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性预警的概念,设计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性预警体系结构,并根据预警需求选择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协调性预警模型;以福建省为背景,对其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预警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4.学位论文刘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2006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大,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在交通运输不断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的社会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对能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效应也更加突出,寻求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相互适应已经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本文首先对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交通运输的性质、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外交通运输发展的经验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对经济的负效应,说明了交通运输社会成本的主要构成与核算方法。 其次,在阐述了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型进行阐述,分析了区域及其划分方法、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数量关系等,并提出了适应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指标的选取。 最后,以上海为例对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适应性良好的结论;对上海市交通运输指标与经济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另外,对上海市的交通运输社会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希望通过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适应性问题的研究,以小见大,管中窥豹,最终能为研究交通运输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见解和方法。 5.期刊论文武旭.胡思继.崔艳萍.马叶江.WU Xu.HU Si-ji.CUI Yan-ping.MA Ye-jiang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也就是评价两个系统相互支持和利用的有效性,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相对有效性"概念可用来评价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资源相互利用的有效性情况.本文将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看作是互为输入输出的投入产出系统,通过建立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模型,得出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有效性指数和状态协调度的计算公式. 6.学位论文魏洁四川省经济、交通运输、旅游网络关联研究2003 该文主要是在对四川省经济、交通运输、旅游网络这三个网络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章节对经济网络与交通运输网络、经济网络与旅游网络、旅游网络与交通运输网络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在分别对这三个网络进行关联分析时,均是采取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灰色关联法,在确定测度指标后,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关联模型,得出关联分析结论.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对进一步作好四川省的经济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7.期刊论文赵登岗浅谈交通运输的属性对经济的影响-管理与财富2008(10) 交通运输的属性对经济的影响是明显的,本文从交通运输的属性谈起,系数详细分析了交通运输基本属性以及市场属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交通运输的工作实践以指导,同时能给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带来帮助. 8.学位论文周方公路交通运输对成都经济的贡献分析2006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先行产业。对于地处内地的成都来说,公路交通运输在其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旨在对公路交通运输对成都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 文章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作了系统的梳理和评析;对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指出公路交通运输不但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还从产业结构变动、加强对外经济联系、影响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其后的定量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在简要介绍成都市经济和公路交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弹性分析、路径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成都市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从诞生发展一直与交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内河流域开始,发展到近现代—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程,无一不渗透着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各种先进交通工具的出现,进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交通的分类 城市交通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主要通过城市道路系统来组织;城市对外交通则是以城市为起点与外部空间取得联系的交通,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 交通影响城市产业布局 交通条件是城市产业区位选择和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变往往直接导致城市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改变。在交通较为落后的阶段,高额的运输成本限制了城市间外部贸易的发展,工业活动在城市间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大多数工厂在其选址时会把城市经济作为首要条件,落后的交通条件将经济的多样化限制在城市范围内。随着交通的发展,区位约束不断减小,长距离的商品运输成为可能,围绕着中心城市的腹地市场开始增长,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开始出现,工业生产可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专业化分工,这促进了聚集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推动了城市向外分散型发展。此外,便利的交通还能够促进沿线地区人口的快速流动,加快地区经济的对外联系,从而带动沿线周围的旅游、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沿线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 交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可达性的影响.可达性界定的范围可大可小,可达性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地理区位的优劣;二是指向性的影响.指向性,即交通引导.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也不相同,直接影响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设施装备水平较大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任务,需要加快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对运输的总需求。为明确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网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机组合、衔接,形成网络布局,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构建一体化整体最优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遵循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地理特征,对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其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网络总体规模与构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以及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从局部最优上升到整体最优,进而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和发展规划的依据。本规划已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能源、工业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今后,将根据交通运输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有关容进行修订和调整。 一、综合交通网现状评价 (一)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交通网络总量已初具规模,网络布局和结构明显改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到2005年底,全国运输线路总里程达

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上海开放大学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个人课程论文 教育层次(本科或专科):本科 个人课程论文题目: 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分校(站、点):上海市开放大学静安分校 姓名:姜涛靖学号:20154310920010 年级:15秋专业: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面授教师:洪春辉 论文成绩: 日期:2015 年12 月25 日

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交通起源与发展 交通的本初,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它的起源可归结为:(一)、原始人的生存需要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大自然展开了博弈,但是,与其他一些动物相比,人类在速度方面显然处于劣势,在力量上则显得微不足道和缺乏持久性。于是制造了工具,从而弥补了先天的不足之处,生存了下来,并成为地球的主宰。轮的出现就是其中的重要一节。 (二)、轮的起步 只要稍微留意观察一下便会发现:今天所有的车辆都是用轮子在滚动而不是滑动。而且只要有可能,人们总是在需要搬动的物体下面安装上可以滚动的类似于轮子的东西:从飞机的起落架到旅行皮箱和办公室里的凳子的腿上都装有轮子。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做可以使搬动变得轻松快捷。 通过对一些早期工具,我们的祖先可以对石块进行打磨,使其成为可滚动的轮子,再装备在简易的木板或木架下。这样早期车辆诞生了,但是它是完全依靠人力驱动的哦。有了车辆,祖先们就可以快速的和猎物追逐,逃避猛兽的追击。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在海陆空自由翱翔,交通方式已经大大超越以往,飞机使我们可以在空中穿越几个城市、甚至几国来到达目的地。而现代车辆的出现,使我们拥有更强的动力源,可以在陆地上更快地到达要去的地方。在海洋中,我们拥有了巨轮,横行于各大洋,不亦乐乎。

浅析交通状况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析交通状况对城市经 济发展的影响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浅析城市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王巧灵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输是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这个城市中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也是这个城市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人们很早就意识到城市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对城市交通设施及路面的建设和修缮,以期对我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在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城市交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了一些城市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的重视程度,做好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并加大对城市交通方面的投资力度。 关键词: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发展;影响 引言 在现代社会,城市交通对人类和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城市经济的先行,是城市经济活动有序进行、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原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朱家良曾指出:“交通的变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产业形态的变化决定了运输需求的变化,运输需求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运输方式或运输方式组合的选择。”在一座几百万,甚至拥有几千万人口的城市中,交通的便利程度、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出行,工商业的运行,招商引资的战略。所以研究一座城市发展经济受阻的原因,从其交通方面出发是可行的,也可以进一步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来判断交通状况的经济学意义。 一、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 要想研究城市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必须清楚我国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的现状。而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且东西部各方面差异较大,难以形成统一。因此,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其城市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全国其他城市做一个参考。 成都市,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1993年被确定为的、、中心和、。2015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基地、中心和,重要的。2016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导文件,文件中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除此之外,成都还是中国之一 作者简介:王巧灵(1992—),汉族,女,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