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消毒供应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Ⅰ目的

明确消毒供应中心监测要求和标准,保障无菌物品合格。

Ⅱ范围

消毒供应中心

Ⅲ制度

一、规范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卫生部行业标准要求,对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等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建立操作过程记录,正确判断清洗、消毒及灭菌检测结果,规范书写或打印。

二、设专人负责监测工作。要求监测人员工作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慎独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工作过程及终末质量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并记录。

三、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完善的各项监测项目,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规范落实日常监测与定期监测。日常监测包括清洗剂、消毒剂的配置浓度监测、清洗消毒器运行参数监测、清洗消毒后的器物逐个检查保养、灭菌运行中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等。定期监测包括清洗效果监测,一年一次;消毒物品监测,三个月一次;灭菌物品效果监测,一月一次;生物监测,一周一次,外

来器械及植入物监测,每批次一次;物体表面、手卫生效果监测,一季度一次;空气培养,一季度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消毒灭菌效果和供应质量。

四、定期对清洗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检查结果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等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清洗消毒器、低温灭菌器等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度进行检测校验,确保合格使用。

六、在监测中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护士长,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跟踪监控。

Ⅳ参考依据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

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

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16)

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科室设专人进行质量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应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规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二、每月对清洗剂、消毒剂、洗涤用水、包装材料及监测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行业标准监测规范的要求。 三、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监测: (一)日常监测:每日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清洗后器械、器具表面应洁净、无血渍、无污渍、水垢和锈斑。 (二)定期监测:每月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清洗消毒器质量监测: 1、日常监测: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行情况,监测并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和时间。 2、定期监测:每年监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3、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及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进行清洗效果质量监测,待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4、每半年采用清洗效果模拟测试物监测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应当采用清洗效果测试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四、每周对纯化水进行PH值监测,并记录。 五、每次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有效浓度、消毒时间等进行监测并记录,采用热力消毒方法时应每次监测A0值。 六、每季度对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进行抽检,监测结果符合行业标准监测规范的规定。 七、灭菌器质量监测: (一)采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法。 (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连续3次),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3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三)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每天进行生物监测1次。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四)根据灭菌物品种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批量监测。 八、清洗、消毒监测结果及记录保留期限应大于或等于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保留期限应大于或等于4年。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计委.WS310.3-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使用中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须<100cfu/ml,无致病微生物,有记录;灭菌剂生物监测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记录;戊二醛每周不少于一次化学监测,有登记;含氯消毒剂(如施康)每日化学监测。 二、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一)物理监测,每锅进行,且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灭菌,有记录。 (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后必须达到规定色泽,才能使用。 (三)生物监测,每周进行,必须合格,有记录。 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有登记。 四、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天进行生物监测,有登记。 五、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六、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做好日常监测: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每周一次75%酒精擦拭,有登记。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有记录并上报院感科。当强度低于70μw/cm2 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七、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等)及其他消毒物品,应每季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有登记。 八、浸泡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膀胱镜、胆道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登记。 九、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ICU、介入治疗室、层流室等)每月进行消毒后医疗器材、物体表面、消毒液及医务人员手的监测,有报告单备查。 十、医院污水排放要求达到国家标准,接触池出口总余氯每日监测不得少于2 次(采用间歇式消毒处理的,每次排放前监测)。粪大肠菌群数每月监测不得少于1 次。肠道致病菌中沙门氏菌的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 次;志贺氏菌的监测,每年不少于2 次。 1

消毒供应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Ⅰ目的 明确消毒供应中心监测要求和标准,保障无菌物品合格。 Ⅱ范围 消毒供应中心 Ⅲ制度 一、规范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卫生部行业标准要求,对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等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建立操作过程记录,正确判断清洗、消毒及灭菌检测结果,规范书写或打印。 二、设专人负责监测工作。要求监测人员工作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慎独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工作过程及终末质量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并记录。 三、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完善的各项监测项目,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规范落实日常监测与定期监测。日常监测包括清洗剂、消毒剂的配置浓度监测、清洗消毒器运行参数监测、清洗消毒后的器物逐个检查保养、灭菌运行中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等。定期监测包括清洗效果监测,一年一次;消毒物品监测,三个月一次;灭菌物品效果监测,一月一次;生物监测,一周一次,外

来器械及植入物监测,每批次一次;物体表面、手卫生效果监测,一季度一次;空气培养,一季度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消毒灭菌效果和供应质量。 四、定期对清洗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检查结果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等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清洗消毒器、低温灭菌器等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度进行检测校验,确保合格使用。 六、在监测中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护士长,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跟踪监控。 Ⅳ参考依据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 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 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16) 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 一、目的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消毒产品的供应和管理符合相 关法规及标准,保障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安全,提高疾病 预防控制能力。 二、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公共场所的消毒供应中心。 三、职责和义务 1. 消毒供应中心负责统筹消毒产品的采购、储存、分发和跟踪管理 工作。 2. 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健全的消毒产品档案,包括产品名称、生产 厂家、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并定期更新档案。 3. 消毒供应中心应采购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消毒产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4. 消毒供应中心应对所储存的消毒产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 产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5. 消毒供应中心应按照需求合理分发消毒产品,并记录分发情况, 做到有据可查。

6. 消毒供应中心负责跟踪已分发的消毒产品的使用情况,及时收回 过期或者失效的产品,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7. 消毒供应中心应定期组织对消毒产品的库存进行盘点,确保储存 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四、采购管理 1. 消毒供应中心应根据消毒产品的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并根据合同 和协议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2. 消毒供应中心应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并明确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标准、交货期限、价格等关键内容。 3. 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供应商的信誉度和产品质量,并做好相关记录。 4. 消毒供应中心应及时反馈给供应商有关产品的问题和投诉,并要 求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 五、储存管理 1. 消毒供应中心的储存库房应保持整洁,严格按照产品的特性进行 分类存放,并定期清理和检查。 2. 消毒产品的储存条件应符合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确保产品 的质量不受损。 3. 消毒供应中心应将消毒产品的储存信息作为档案储存,并按时更 新和整理。

消毒供应中心监测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监测管理制度 一、目的 确保医院消毒灭菌效果,保证医疗安全。 二、适用范围 消毒供应中心。 三、依据 [1]卫计委: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2]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四、内容 (一)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 1、物理监测:每锅监测,并详细记录(锅号、锅次、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日期及失效期、灭菌操作者签名等)。 2、化学监测: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包内放置的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和生物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才能使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3次,连续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投入使用后每天先进行B-D测试。对拟采用的的新包装材料及方法、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可使用。 4、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有记录。

(二)对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1、日常监测:每日采用目测或用带光源的放大镜对清洗后的物品、器械进行监测,做到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对消毒质量的监测 1、湿热消毒: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与温度。 2、化学消毒:根据性能定期检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 3、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监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四)对灭菌质量的监测 1、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合格。 2、生物监测不合格时,通知相关科室停止使用,并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3、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五)环境微生物检测 1、每季对无菌物品存放间、检查包装灭菌区进行空气监测一次。 2、每季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进行监测一次。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及重点部门如手术部、内科监护室、外科监护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及NICU、消毒供应中心、胃肠镜室、口腔科、急诊科、检验科等部门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抽查监测一次。对普通科室每年抽查监测一次。 2.各科对本科室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依据《医院消毒、灭菌环境监测质控标准》要求进行微生物学自测。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关部门的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应随时进行监测;增加采样点,查找、分析原因。 4.若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可能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有关时,应增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频率及内容。 5.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使用中消毒剂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若怀疑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与消毒剂有关时,及时进行微生物监测。 6.临床科室新增设空气净化设施使用时,应及时进行相关的

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应达标。 7•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使用中灯管强度:≥30W直管型270uw∕cm2;30W 高强度N180uw∕cm2°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9.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的物品抽样检查,若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应物品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10.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消毒供应中心负责监测。 10.1物理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进行监测。 10.2化学监测法:每包进行;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和包内最难灭菌的位置分别放置包外和包内化学指示物;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进行监测。 10.3生物监测法:使用嗜热脂肪杆菌芽抱,每周监测一次;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灭菌器新安装、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 (一)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 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置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能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下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缺认无误后,方可发

放并登记。 6、物资入库必须查对厂家批号,查品名,查规格。查数量,查质量,查灭菌标示和日期。 (二)消毒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暴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 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以防刺伤。 3、清洗机,水处理机等各型机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 4、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 5、低温灭菌器应由专人负责,灭菌前检查物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关严柜门,防止气体泄露。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满或空的气体罐均应专门放置,班班交接。 6、搬运重物时,合理借助各种工具和请求协助,注意保持正确与适当的姿势。 7、工作区域禁止吸烟,易燃物品远离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 (三)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篇)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所需器械物品的供应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科室周围环境无污染,内部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有实际屏障,人、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三、在器械物品处理工作流程中,要有必要的设备与设施,如:回收间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四、非本科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工作区要做好各项防护后再进行操作,离开本区域时要更衣、鞋等,并进行洗手或手部消毒,工作鞋应每日刷洗,晾干备用。 五、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确保灭菌效果,动脉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前须进行b-d实验并详细记录。 六、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分区存放,下收下送车辆应“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物品,拆除大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货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袋破损、失效、霉变的物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八、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剂、洗涤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检测、监督登记,并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和洗涤、包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及对无菌物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九、临床科室使用后的所有诊疗器械经初步冲洗后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对一般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器械(1)手工处理时直接加酶浸泡,如果污物已干,应煮沸消毒(2)机械处理时应用洗涤机煮沸处理。 十、工作人员要严格做好标准预防,安全处理锐利器具,使用后的锐器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3/4满封口,由专人回收后焚烧处理,禁止利器盒重复使用及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及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十一、每月对空气、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及灭菌器械应进行检测并符合标准。 十二、科内每月的检测资料要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和有关科室反馈。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二)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二、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生活办公区四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各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周围环境无污染源,相对独立。 三、应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配备清洗、灭菌装置,如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洗净消毒装置、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设备。 四、严格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灭菌合格后的物品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和日期,按要求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五、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 二、内部布局合理,分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有实际屏障,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三、进入工作区域须换鞋,着装整洁。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去污区配置洗眼装置。 四、诊疗后用品采取封闭式回收,在去污区进行清点、核查,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五、回收的物品通常情况下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肮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按要求双层封闭包装、单独回收后特殊处理。 六、根据不同的包装材料掌握不同的包装方法,包外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危物品包内还应放置化学指示物。包装标识应注明品名、包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七、根据不同的材质、不同的使用要求采取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热耐湿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干热灭菌适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的物品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等的诊疗器械。 八、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物品存放架应距地面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九、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时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 十、专人负责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的监测工作。清洗质量的监测包括器械、器具、物品和清洗消毒器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消毒质量的监测包括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温度、消毒时间以及每季度消毒后物品的监测,灭菌质量监测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法进行。 十一、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可追溯性记录,清洗、消毒的监测资料应保存6个月以上,灭菌质量监测应保存3年以上。并建立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 1. 背景介绍 消毒供应室是企业职能部门的紧要工作场合,为确保员工和企业的健康安全, 订立本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全部进入消毒供应室从事工作的人员,并旨在规范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和操作,确保消毒料子的储存、使用和处理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2. 管理标准 2.1 消毒料子储存要求 1.消毒料子应储存在特地的储物柜或储存室内,避开日光直射和潮湿环 境。 2.消毒料子应依照类别分别储存,以避开交叉污染。 3.消毒料子储存区域应保持乾净,通风良好,无杂物堆放。 4.消毒料子的有效期应定期检查,过期料子应及时报废并记录。 2.2 消毒料子使用要求 1.使用消毒料子前,应查看标签、说明书,确保料子适用于所需消毒对 象。 2.使用过程中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安全。 3.使用消毒料子时,应严格依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开错误使用或超 量使用。 4.消毒料子使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工具,严禁将污染的工具或料子放 置在非指定区域。 5.发现消毒料子存在质量问题或异常情况应立刻向主管部门报告。 2.3 消毒料子处理要求 1.依据企业和相关法规要求,对于过期、变质、失效或无法连续使用的 消毒料子,应及时进行废弃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 2.废弃的消毒料子应依照环保要求进行分类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 染。 3.消毒料子的包装物应妥当处理,严禁随便丢弃或带出消毒供应室。 2.4 安全防护要求 1.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必需的安全培训,了解使用消毒料子的安 全操作规程。 2.严禁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消毒供应室,未经许可不得随便拆封、取用 消毒料子。

3.消毒供应室应保持乾净,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温度适合。 4.严禁在消毒供应室内吸烟、吃东西。 5.消毒料子的容器应保持密闭,防止泄漏或外界污染。 3. 考核标准 3.1 定期检查 1.每周进行一次消毒供应室的隐患排查,包含储存环境、工作区域清洁 情形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消毒料子的有效期和状态应定期检查,确保料子符合使用要求。 3.2 健康安全意识培养 1.定期进行员工消毒料子使用安全培训,确保员工了解操作规程和安全 注意事项。 2.在员工离职时进行离职培训,告知相关处理要求和消毒供应室管理制 度,以做好交接工作。 3.3 日常记录和报告 1.每次使用消毒料子应填写使用记录,包含消毒日期、使用人员、消毒 对象等信息,便于追溯和整改。 2.消毒料子的废弃处理应做好记录,包含废弃日期、处理方式等信息。 4. 惩罚措施 4.1 违规行为处理 1.对于违反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的人员,将依照企业相关规定予以相应 的惩罚。 2.对于有意损坏、挥霍或盗用消毒料子的人员,将依照公司纪律规定予 以严重惩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4.2 处理流程 1.发现违规行为,管理人员应立刻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2.管理人员需以书面形式记录,并通知违规行为人员。 3.涉及各惩罚的情况,应依照公司规定的纪律程序进行处理。 5. 附则 本制度由企业职能部门订立并实施,对于消毒供应室管理过程中显现的新情况和问题,应及时修订和完满本制度,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同时,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人员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和操作的正确性。 本管理制度于订立后即刻生效,由企业职能部门负责解释和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要求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医疗器械、敷料的制备、包装、消毒、保养、登记和分发、回收工作,定时下收下送。 2.经常检查医疗器械质量,如有损坏及时修理、登记,并向护士长报告. 3。协助护士长请领各种医疗器械、敷料和药品,经常与临床各科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预防差错事故。 5。做好物品清点工作,定期交换班次. 6。各班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本室各项任务,并认真做好统计工作。 7.物品发放、领取、使用等应有严格的手续,供应室有统一帐目,各科室有分户帐,每周清点一次,每月总记一次。 8。严格执行器械物品破损报销工作制度。 9.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每日二小扫,每周一大扫,以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干燥、无尘.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测制度 1。专人负责,定期、定时监测消毒质量,并随时进行抽查。 2。每季用指示剂监测高压锅的灭菌性能,每锅有大于5个点的化学监测指标,并有操作记录,每月对治疗包及注射器进行细菌培养、热原试验及氯化物测定各一次. 3.每周二次抽检注射器的洗涤质量,包括澄明度测定、酸碱度测定,均需阴性,并记录,每月对治疗包及注射器进行细菌培养、热原试验及氯化物测定各一次。 4.购进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每批抽样监测热原试验及细菌培养,阴性后方可发放。 5.每天对清洗室、包装室、手套间、无菌室用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并做好记录,每月对无菌室进行一次空气培养. 一、包装制度 1.物品应分类包装,同一品种或类别的物品应按顺序摆放整齐,以便于使用。 2。空针筒装配时,必须严格检查是否配套、清洁、有无裂缝、漏气管,并按需要放上针头,贮盛于带有通气孔、筛孔的方盘中,在物品放入后应将筛孔密闭(到灭菌时再打开),写上有效期,签名。 3。对要保管的金属器械上油,尤其是器械的关节处,以防生锈,检查刀、剪是否锐利,其他器械功能是否良好,按各包装所需配齐器械,经第二人核对后进行包装,挂上小牌,注上名称、有效期,并签名. 4.器械包装重量不超过7Kg,纤维类织物应按使用的顺序折叠排放,其外形尺寸不大于30×30×25cm,重量不超过5Kg。 5。盘、盒、器、皿类物品应单件包装,若按需要将不同类型的盘、盒、器、皿包装在一起时,则有盖的应打开,所有器皿口子应朝一个方向,器皿之间用吸湿毛巾隔开,以便蒸汽流通。 6.包布应一用一清洁一消毒,大小合适,禁用破损包布和无孔铝饭盒。

供应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篇1:供应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1.供应室应设监测人员,负责各项监测工作。监测人员须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按时完成各项监测工作。 2.供应室清洗包装灭菌的物品,每月抽样(防止单一)送检验科进行无菌试验。 3、供应室无菌区、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每季进行一次空气采样细菌培养,以及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采样细菌培养。 4、对灭菌柜的监测,每包内必须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必须粘贴化学指示胶带。高温灭菌每月进行生物监测。预真空柜每天空锅做B-D试验。 5、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每日抽查一次浓度并记录。 6、监测人员应督促有关人员按时完成监测任务,并及时取回监测报告。 7、如有不合格现象应及时通知护理部,并进行妥善处理。 篇2:供应室消毒员岗位职责工作标准 供应室消毒员岗位职责、工作标准

(一)岗位职责 1、供应室消毒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 2、遵守供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着装符合要求,保持高压灭菌室清洁、整齐。 3、必须了解高压灭菌的原理、性能及安全操作方法,根据各类物品的性质、用途选择适当的灭菌方式。 4、负责各灭菌器的清洁、保养工作。妥善保管各灭菌器的工作记录,灭菌过程必须严密监测。 5、灭菌前检查各种包的包装质量、包外指示胶带及标签是否完整,将不合格包及时检出,并签上自己的代码。 6、掌握灭菌物品的装载和卸载的方法。若有破损、湿包应视为灭菌失败;若化学指示胶带的色泽未达到要求或可疑时,应重新灭菌。 7、定期进行灭菌效果的测定,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8、消毒灭菌物品与非消毒物品严格区分,标志明确,专室专柜存放。 (二)工作标准 1、供应室消毒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灭菌制度,灭菌合格率100%。 3、消毒物品体积不超过3050cm、重量不超过5kg,器械包重量不

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制度

供应室管理制度一、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1、消毒供应室负责全院医疗器材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敷料制备和供应工作。根据各科需要配置各种物品,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基数,保证临床使用和减少无效储备。2、严格划分三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区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3、各种无菌物品应注明品名、灭菌期、失效日期及打包人编号,并做到专架、专柜、专人保管,保证无菌物品质量。如超过有效期、外观检查不合格或疑为污染,应重新再处理,灭菌后发放。4、定期进行本室的各项监测,做好院内感染监控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各种器材、敷料均应达到标准要求。5、建立各科室物品账目及请领、发放、报损制度,定期清点,以旧换新,做到帐物相符,杜绝物品丢失浪费;对发出的各种物品应专物专用,不得挪做它用。6、按时下收下送,保证无菌物品的供应。7、定期到使用科室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8、建立停电、停水、消毒锅故障时应急预案,以及意外事件的处置程序二、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必须衣帽整洁,禁止戴首饰。2、收污物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前后注意洗手。3、下收下送车“污”“洁”标记明显,工作完毕后用消毒液檫拭。4、各项操作应严格按所划分的区域进行,保持室内清洁、整齐。5、工作间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供应室各种器材均不得挪为私用。6、工作人员必须每年查体一次,患传染病、皮肤病等均应调离。7、各工作间每日进行空气、地面、物表消毒(回收间、粗洗间、精洗间、包装间、消毒间、监测间、无菌间)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应符合卫生学标准,并保留资料。8、传染病人用过的医疗用品,均需作特殊处理。三、设备仪器维修制度1、大型、贵重仪器必须有专人管理,帐目登记。2、各仪器应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措施,并严格执行。3、每日上班前后得仪器设备进行清洁保养。4、每周对所负责的仪器进行检查,并登记。5、按照国家安全局计量国力规定,每半年对压力灭菌器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进行效对鉴定,并记录。新设备启用前及旧设备维修后必须有性能鉴定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6、仪器出现故障,护士长应立即通知设备科进行维修。7、维修后器械需经性能测试、检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并登记维修日期、损坏何种部件、维修结果及维修人员和验收人员。四、库房物资管理制度1、专人管理,负责计划、请领供应室必备的各种器材、敷料、消毒及监测用品。2、严格执行物品存放制度,包装完好,无锈蚀、霉变及破损。 3、管理者定期抽检各类器材的外观质量,检查产品及中小包装、消毒液及监测物品的有效期,有计划使用,防止人为的浪费。 4、库房必须清洁、干燥、阴凉、通风良好,无鼠害。 5、储存的物品摆放有序,货架距离地面不小于20cm,距离墙壁不小于5cm。 6、物品发放有记录,发放者和领物者签名,帐物相符。 7、库房不得存入私人物品。 8、加强库房安全管理,每日下班前,常规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五、安全管理制度1、在总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科室安全质控小组。2、定期组织室内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法规、消防知识及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3、消防设备有专人定期检查和管理,并保证消防设备的性能完好。4、加强对各工作室的安全检查,每日下班前,应仔细检查各工作室水电设施及其它安全设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水、放爆。5、做好假日前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6、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100%,防差错事故发生。六、无菌室工作制度1、无菌专人管理,坚守岗位,服务周到,工作间使用专用工作衣、鞋,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2、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保持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2次。3、无菌物品摆放有序,发放日期先近期后远期,5月1日—9月30日有效期为一周,10月1日—4月30日有效期为两周。4、发放无菌物品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不得发放过期、潮湿、破损包,外借物品必须办理登记手续。5、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物品细菌培养、热源监测一次,符合卫生学标准要求。6、做好物品的清点和交接班工作。七、消毒室工作制度1、消毒室专人管理,消毒员负责全院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2、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3、消毒期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守工作岗位。4、定期监测灭菌锅的使用效能,确保使用安全,物品灭菌合格率为100%。5、“已灭菌”、“未灭菌”物品有明显标记,分开放置。6、认真作

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制度

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制度 一、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1、消毒供应室负责全院医疗器材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敷料制备和供应工作。根据各科需要配置各种物品,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基数,保证临床使用和减少无效储备。 2、严格划分三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区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 3、各种无菌物品应注明品名、灭菌期、失效日期及打包人编号,并做到专架、专柜、专人保管,保证无菌物品质量。如超过有效期、外观检查不合格或疑为污染,应重新再处理,灭菌后发放。 4、定期进行本室的各项监测,做好院内感染监控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各种器材、敷料均应达到标准要求。 5、建立各科室物品账目及请领、发放、报损制度,定期清点,以旧换新,做到帐物相符,杜绝物品丢失浪费;对发出的各种物品应专物专用,不得挪做它用。 7、定期到各护理区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8、建立停电、停水、消毒锅故障时应急预案,以及意外事件的处置程序。 二、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必须衣帽整洁,禁止戴首饰。 2、收污物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前后注意洗手。 3、下收下送车“污”“洁”标记明显,工作完毕后用消毒液檫拭。 4、各项操作应严格按所划分的区域进行,保持室内清洁、整齐。 5、事情间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供应室各类器材均不得挪为私用。 6、事情职员必须每年查体一次,患传染病、皮肤病等均应调离。 7、各事情间每日进行空气、地面、物表消毒(回收间、粗洗间、精洗间、包装间、消毒间、监测间、无菌间)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应符合卫生学标准,并保留资料。 8、传染病人用过的医疗用品,均需作特殊处置惩罚。 三、设备仪器修理制度 1、大型、贵重仪器必须有专人管理,帐目登记。 2、各仪器应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措施,并严格执行。 3、每日上班前后得仪器设备进行清洁保养。 4、每周对所负责的仪器进行检查,并登记。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1、对于有感染性病原体的物品,必须进行隔离处理,并在包装上标明有感染性病原体的标识。 2、对于需要进行高级消毒的物品,必须在专门的高级消毒室进行处理,并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操作。 3、对于不同级别的消毒物品,必须进行分类存放,并在存放区域标明清晰的标识。 4、对于消毒室内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护措施。 5、对于消毒室内的空气和水质,必须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四)消毒供应室沟通协调制度 1、消毒供应室必须与医院各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了解各科室的物品需求和消毒要求。 2、消毒供应室必须与医院质控科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传递消毒质量信息,确保消毒质量符合标准。 3、消毒供应室必须与医院设备科保持密切联系,及时维修和保养消毒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五)消毒供应室仪器保养维修制度

1、消毒供应室必须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确 保设备正常运转。 2、消毒供应室必须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确 保消毒质量符合标准。 3、对于消毒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必须及时报修,并在维 修完成后进行检测和验收。 六)消毒供应室监测制度 1、消毒供应室必须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消毒 质量符合标准。 2、对于消毒物品的监测,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并记录监测结果。 3、对于监测结果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整改,并记录整改情况。 七)消毒供应室质量追溯制度 1、消毒供应室必须对消毒物品进行质量追溯,确保消毒 质量符合标准。 2、对于消毒物品的追溯,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并记录追溯结果。 3、对于追溯结果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整改,并记录整改情况。

口腔门诊部院内管理消毒供应工作制度

口腔门诊部院内管理消毒供应工作制度 一、消毒供应查对制度: 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 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置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3M化学指示胶带或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才能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下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6、物资入库必须查对,厂家批号,查品名,查规格.查数量,查质量,查灭菌标示和日期。(购入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三证”,一次

性医疗用品卫生许可证,一次性医疗用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当地医药公司和省、直辖市卫生厅(局)联合颁发的“推售员证”以及批检报告单。) 二、消毒供应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电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 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以防刺伤。 3.、清洗机,水处理机等各型机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 4.、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灭菌设备新进、移位、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检测,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检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5.、低温灭菌器应由专人负责,灭菌前检查物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关严柜门,防止气体泄露.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满或空的气体罐均应专门放置,班班交接。 6、搬运重物时,合理借助各种工具和请求协助,注意保持正确与适当的姿势。 7、工作区域禁止吸烟,易燃物品远离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

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 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置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才能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下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6、物资入库必须查对厂家批号,查品名,查规格.查数量,查质量,查灭菌标示和日期.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电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 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以防刺伤. 3、清洗机,水处理机等各型机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 4、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 5、低温灭菌器应由专人负责,灭菌前检查物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关严柜门,防止气体泄露.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满或空的气体罐均应专门放置,班班交接. 6、搬运重物时,合理借助各种工具和请求协助,注意保持正确与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