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doc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doc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doc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doc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地球物理方法 (Exploration 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

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 弹性波 ) ,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 2)、地球物理方法( 3)、钻探法( 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 ( 物化

探 ) 、钻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 ( 或地层 ) 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

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

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

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 ( 地层 ) 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 ( 地层 ) 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

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 ( 地层 ) 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 ( 磁 ) 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电法 ( 磁 ) 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 ( 地层 ) 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 速度不同 ) ,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 时间变化 ) ,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 1)野外数据采集( 2)室内资料处理( 3)地震资料解释

4、依据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很多的勘探方法,请说出几种物探方法,

各是依据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差异?(同第二题各种勘探方法的原理)

5、什么是地震勘探,它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 弹性波 ) ,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包括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重建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6、地震勘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在20 世纪中,按地震信息记录方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发展经历了光点记录,模拟磁带记

录,数学记录三个阶段。

7、你认为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

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迄今为止,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最有效

的工具之一。基于岩石中波传播性质的地震方法是目前地球物理勘探中最主要的方法。

第一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

关系,即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关系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

2.地震波动力学: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的及其变化

规律,以及这些变化规律与地下的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及流体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

3.地震波: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频率较低 ( 与天然地震的频率相近 ) 的波,弹性波在岩层中传播的一种通俗说法。地震波由一个震源激发。

4.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

定,成为一个具有 2-3 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 60-100 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地震子

波看作组成一道地震记录的基本元素。

5. 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

6. 射线:是用来描述波的传播路线的一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观测的一点 P 。这是一条假想的路径,也叫波线。射线总是与波阵面垂直,波动经过每一点都可以设想有这么一条波线。

7.

振动图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 地震勘

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8.

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

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也

叫做首波 。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9. 滑行波:由透射定律 sin 1

V 1 sin

2

可知,如果 V2>V1 ,即 sin θ 2 > sin θ1 ,θ 2 > θ

V 2

1。当θ 1 还没到 90o 时, θ2 到达 90o ,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

行波。

10. 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 时间场和等时面:

12. 地震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 ( 夹角θ ) 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 V ,而是视速度 Va 。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3 波阻抗:指的是介质 ( 地层 ) 的密度和波的速度的乘积 (Zi= ρiVi ,i 为地层 ) ,在声学中 称为声阻抗,在地震学中称波阻抗。波的反射和透射与分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有关。只有在Z1

≠ Z2 的条件下,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差别越大,反射也越强。

14.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又称压缩波、膨胀波、纵波

或 P- 波。

15.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也称剪切波、旋转波、横波

或 S- 波,速度小于纵波约 0.7 倍。 横波分为 SV 和 SH 波两种形式。

16. 体波:波在无穷大均匀介质 ( 固体 ) 中传播时有两种类型的波(纵波和横波) ,它们在介

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合称体波。

17 共炮点反射道集: 在同一炮点激发, 不同接收点上接收的反射波记录, 称为共炮点道集。在野外的数据采集原始记录中,常以这种记录形式。可分单边放炮和中间放炮。

17.面波:波在自由表面或岩体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种类型的波。

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激发点与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测线称为纵测线。用纵

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纵时距曲线。激发点不在测线上,用非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

时距曲线称为非纵时距曲线。

19 、垂直地震剖面:把检波器放入井中,在地面激发,即地面距井口一定距离激发,称

作地震测井。这种观测方法得出剖面是垂直地震剖面( 简称 VSP) ,得出的是地震波垂直时距曲线。

20平均速度:就是用这组地层的总厚度去除以波在垂直层面的方向旅行的总时间。

二、填空题

1 物体在作用下 , 弹性体 ____________所发生的 _________或________的变化 , 就叫做

_____________形变 .

2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 , 若去掉外力以后 , 物体仍旧保持其受外力时的形

状 , 这样的特性称为塑性 . 这种物体称为 __塑性体。

3 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 __转换 ___的特性 , 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 _同时具有

这两种特性 , 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 _弹性 _形变 . 也产生 _塑性 _形变 .

4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 ___弹性 ___形变或 _塑性 _形变 . 这取决

于物质本身的 __物理性质 ___, 作用其上的外力 __大小 __,作用力延续时间的 __长短 __,

变化快慢 , 以及物体所处 _温度 __、压力等外界条件 .

5 地震波遇到岩层分界面时主要产生两种波是___瑞利波、拉夫波 __。

三、选择题

1.连续介质中 , 常见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 Z 关系是( A)

A)V=Vo(1+βZ) B)V=Vo(1+β +Z)C)V=Vo β Z D)V=(1+2 βZ)Vo

2.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

A)直线 B) 曲射线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3.费马原理认为 , 地震波沿 ()

A) 最大路径传播B)最小路径传播C)二次抛物线路径传播D)双曲线路径传

4.

物理地震学认为 , 地震波是 (C)

A) 一条条射线 B) 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C) 一种波动 D) 面波

5. 地震波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 (A) A)

垂直 B) 一致 C) 相同 D) 相反

6.

波的传播方向上 , 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 , 叫做 (C)

A)波长 B)周期 C)波数

四、 简答题

1.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 ?

前进的波前成上每一点都可以看作一个二次的震

( 波 ) 源,且后一时刻的波前面就是基于前一

时刻的波前面所激发的所有二次波的包络面。

2. 什么是费玛原理 ?

由 Snell 定律可知,波在介质中由一点传播到另一点的可以沿许多条不同路线传播。

费马原理指出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 ( 旅行时为极小 ) 。这条路径正是垂直于波前面的路径,即射线路径。

3. 什么是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 ?

反射定律 :

① 反射线、入射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② 反射线位于入射面内;

③ 反射角θ′等于入射角θ;

④ 反射线、入射线和法线所构成的的平面为射线平面,垂直与界面。

透射定律:

① 透射线也位于入射面内,

② 入射角的正弦和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第一和第二两种介质的波速之比。

综合反射定律和透射定律, 扩展到多层水平层状介质的情况, 可以得到斯奈尔 (Snell)

定律:

sin

P 1

sin S2 sin p 2 sin S2 sin

pi

sin Si P

V P 1

V S 2

V P 2

V S 2

..........

V Si

V Pi

Vp1, Vs1, Vp2,Vs2,......Vpi,

Vsi —为各层的纵波、横波速度。 P —为一常数,

称为射线路径参数。

4.什么是折射波的盲区 ? OA 2h tg

c

由于折射波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地表某个

区段观测不到折射波,这个区段称为折射波的盲区。

5.什么是虚震源原理 ?

入射线 OP在分界面 P 点入射,过 P 点的法线为 NN′从震源 O向分界面

作垂线 OD并延长,与反射线的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于 O*,把此点作为一个虚

震源。这时反射线可以看成是由 O*点射出来的。虚震源是一个假设的

震源,引入它可以简化波的入射和反射路径的计算。

6.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

7.波前和射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的特点?

射线的特征总是与波阵面垂直,即与波前垂直。在均匀介质中( V 一定)认为地震波以直线形式向外传播,射线垂直于波面。

8、根据波前面的形状,可以把地震波分为几大类?

波阵面的形状决定波的类型,可分为球面、平面和柱面波等。

平面波 -- 波前是平面 ( 无曲率 ) ,象是一种在极远的震源产生的。这是地震波解析中的一种常

用的假设。

球面波 -- 由点源产生的波,向四周传播,波面是球面

9.地震波的波前的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

波面的形状取决于波源的形状和介质的性质。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同一个震源,

在近距离的波为球面波,在远距离的地方可看成平面波。

10.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当波从介质 1 传到介质 2,两种介质的阻抗不同时,在分界面上会产生透射和反

射,且满足斯奈尔定律。

2)当 V2 ﹥V1 时,透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θC,时透射角达到 90

度,这时波沿界面滑行,称滑行波。

3)滑行波是以下层的介质速度V2 传播。

4)由于两种介质是密接的,为了满足边界条件,滑行波的传播引起了上层介质的扰

动,在第一种介质中要激发出新的波动,即地震折射波。

11、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

直达波时距曲线方程: t

x 是一直线。

v

12、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

反射波时距曲线 t( x ) 2

t 02 是一条双曲线,最小值为 x=0,t= h0

V

13、在纵测线,一个倾斜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 点?和水平界面条件下有和异同?

反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t

1 x 2

4 h

2

4xh sin

,据双曲线的特点可知,该方

x min

2hsin V

程的极小坐标为:

。都是双曲线,但极小点位置不同。

t

min

2h cos

V

14.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一定是直线吗?

不一定,只有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才为直线,当速度与其他因素有关时就不是直线。

15. 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 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x x 2 4 h 2

t x 直达波:

t

反射波: t

V 0

当 x →∞时,

V 0

V 0

折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在 M1点相切,切点坐标: x m

2h 0tg c

2h 0

t m

V 0 cos c

直达波时距曲线与折射波时距曲线相交,相交处为超前时间。

t c

x x 2h 0 cos c

v 0 v 1 v 0

x

2h 0 cos c

x t i x c

2h 0 v 1 cos c

t c

2h 0v 1 cos c

h 0

x c (v 1 v 0 )

t

V 0

V 1

v v

V 1

v 0 (v 1 v 0 )

2v 1 cos c

10

16. 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

水平界面折射波的时距曲线,这是一条标准的直线方程,其斜率

k=1/V1,直线的

截距为 ti

,V1 是下层介质的速度;

根据视速度的定义,折射波的视速度应为

V1,即为第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有时把这种速度称为“界面速度”,因为滑行波正是以这个速度沿界面滑行的。

ti 为折射波时距曲线延长后与时间轴 ( x=0)的交点,称之为与时间轴的交叉时。

17.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为什么不采用自激自收的观测方式?

从实际生产考虑,不采用自激自收方式,要得到 M点正下方的反射反射,则需在M点两边对称的点上进行激发(O)和接收( S)。

21、形成地震反射波必要条件是什么?各层介质之间有波阻抗的差异。

23、地震波的反射强弱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各层介质之间的波阻抗差.

24、为什么地震反射波有强有弱,有正有负?

25、在地震勘探中,经常把地下的介质做哪些简化?

地震勘探中建立的多种地层介质结构模型①均匀介质②层状介质③连续介质。认

为反射界面 R 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层内介质的物理性质不变,如地震波速度是一个常数

V0。反射界面 R 是平面,可以是水平的或是倾斜面。认为地层剖面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

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层之间的速度不相同,介质性质的突变。界面R 可以是水平(称水平

层状介质)或是倾斜的。把实际介质理想化为层状介质,因为沉积岩地区一般为层性较好,

岩层的成层性又由不同岩性决定,不同岩性则往往有不同的弹性性质,因此岩层的岩性分解

面有时同岩层的弹性分界面相一致。所谓连续介质是认为在界面R 两侧介质 1 与介质 2 的速

度不相等,有突变。但界面R 的上覆地层 ( 即介质 1) 的波速是空间连续变化的函数。最常见

的是速度只是深度的函数V(z) 。连续介质是层状介质的演变,当层状介质中的层数无限增加,

每一层的厚度无限减小,这时层状介质就过渡为连续介质。

26、层状介质情况下,引入平均速度的条件是什么?

①假想的均匀介质的厚度应当和水平层状介质总厚度相等;

②假想的均匀介质的t0 与水平层状介质t0 相等。

27、连续介质情况下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有何特点?射线和等时面有何特点?

在炮检距不大时,可以把多层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看成双曲线。射线与等时面处处

垂直,具有正交关系。在 V(z)=Vo(1+ βz) 的条件下,地震波的射线轨迹是一个圆弧,在 V(z)=Vo(1+ βz) 的条件下,地震波的等时线是一族圆,圆心在z 轴上。

29、浅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深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程度有差异,为什么?

反射界面埋藏越深,则视速度越大,即时距曲线越平缓。v a dx 1 v 1 (

2h

) 2 dt dt x

dx

30、水平界面情况下,如何根据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求取浅层地层的埋深和速度?

x m 1 h k cos km

m层水平界面上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为t 2 ,可以看到,利用折射波时距曲

V m k 0V k 1

线,能够方便的得到各分界面的界面速度和交叉时等量,进而可以求取各折射界面的深度值。这就是利用折射波法研究地下地层起伏的基本依据,也是用浅层折射法研究低降速带的依据。31、连续介质情况下地震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征?

波从震源出发沿一条圆弧形的射线,先向下到达某一深度后,在没有遇到反射界面又向

上拐回地面到达观测点,把这种“直达波”称回折波。它与均匀介质中直达波不同,直达波沿直

线传播到达地面各观测点,它是沿着一条圆弧。

回折波时距曲线方程特点: 它是一条向下弯的曲线,当x 不太大时,它同速度等于v0 的均匀介质中的直达波时距曲线(直线)是基本上重合的。回折波时距曲线在直达波时距曲线之下。回折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在 A 点相切。

第二章练习题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

所谓频谱分析,就是利用付立叶方法来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进而对它进行研究和处

理的一种过程。

2、什么是地震波的主频、频带宽度?

主频:频谱极大值所对应的频率。

频宽:振幅谱等于最大值的0.707 倍处的两个频率值之间的宽度。

3、什么是时间域采样定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假频?

采样频率为 fs 时,信号频率为 f ,则满足这样的条件,即当采样频率 fs 大于信号频率f 的 2 倍时,采集到的离散信号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连续信号。 f s 2 f

某一频率的连续信号,在离散采样时,由于采样频率小于信号频率的两倍,于是在连续信号的每一个周期内取样不足两个,取样后变成另一种频率的新信号,

这就是假频。当 f s f 1

f s时,有f a f f s 2

二、填空题

1、一个谐振动是由 __振幅 __频率 _和 __ 初相位 _三个量确定的,改变其中的任一量,振动波形都会发生变化 .

2、描述滤波器的特性有两种方式,在时间域用____时域 _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

特性;在频率域,则用 _____频域 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

3、由时间域函数到频率域的变换称为傅里叶正变换,由频率域到时间

域的变换称为傅里叶逆变换。

第三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炮检距:激发点(炮)点到接收点(检)点的距离。

2.偏移距:指炮点离第一个检波器的距离,等于最小炮检距,μΔx 。

3.观测系统: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观测系统分单边和双边放炮两大类,以上两观测系统又可根据有无偏移距

分为端点观测系统和有偏移距观测系统。

4.规则干扰:具有一定频谱和视速度,能在地震记录以上一定同相轴出现的干扰波 .

5.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界面的观测次数而言, n 次覆盖即对界面追踪 n 次.

6.低速带、降速带:地表附近的地层,由于长期受地质风化的作用,变得较疏松,其波的传播速度比下层未风化层的速度要低很多,称该低速层为低速带 . :某些地区,在低速带与相对高速地层之间还有一层速度偏低的过渡区,称为降速带。

7空间采样定理:空间采样间隔△ x( 道间距 ) 必须小于视波长λ * 的一半,即在一

个视波长内空间采样不能少于两个点,否则产生空间假频。

8、随机干扰:表现为无一定频率、传播方向的干扰波,在地震记录上形成杂乱无

章的干扰背景。形成形成因素很多,自然条件、激发条件、人为条件,如风吹草动、人

的走动等;随机干扰也可能出现重复,如地表不均匀引起的散射。

9、排列:用来记录反射地震波的炮点与检波点(检波器)组合中心之间的相对位

置。在一个工区,此关系是固定的。

二、填空题

1、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非纵侧线和纵侧线两类。

2、地震勘探中,一般用井中放炮,炸药埋藏应在潜水面以下,尽量避开低速度带 ,以保证能量损失小。

3 、在布置测线时,一般主测线应为直线和垂直构造走向。

四、简答题

1、地震测线布置的两点基本要求

1)测线应为直线; 2) 测线一般垂直地下构造的走向。

2、简述勘探的几个阶段

路线普查、面积普查、面积详查、构造细测

3、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试验工作干扰波的调查 , 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低速带、潜水面、地质构造

特性等 , 激发、接收条件的选择

(2)生产工作生产测量 , 地震波的激发 , 地震波的接收

4、面波的特点

(1)频率低(几- 30Hz)

(2)速度低( 100-1000m/s),常见的速度在 200- 500m/s,时距曲线是直线,

(3)频散现象( Dispersion )-- 速度随频率变化 V=V(f) 。在地震记录上呈扫帚状。

(4)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深度和地质条件有关。

N S

5、如何根据m确定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

2n

在施工中,每放一炮,排列和炮点向前移动的道数m为

式中 : N 是排列中的接收道数: n 是覆盖次数; S 是一端放炮时等于 1,两端放炮时等于2。

故可得 n N S ,即可确定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

2m

6、地震震源有哪些类型?对震源有何基本要求?

震源分为两大类

(1)、炸药震源(普通炸药、聚能弹、炸药索)

(2)、非炸药震源(气动、重锤、可控震源、电火花)

要求:( 1)使地震波具有足够强的能量

(2)使有效波具有较强的能量、显著的频谱特征和较高的分辨率

7、影响炸药震源的因素有哪些?

(1)、激发方式:井中、坑中和水中激发,以井中爆炸的效果最好。

优点:1) 降低面波和声波的强度; 2) 减少炸药量; 3) 地震波有较宽的振动频谱。

(2)、激发介质性质的影响

在低速疏松岩石中激发时,能量被大量吸收,产生的振动频率低、能量弱;在坚

硬岩石中激发所得到的振动频率偏高;应选用可塑性岩层,在胶泥、泥岩中激发得

到的振动频率比较适中。

(3)、激发深度的影响

激发是应选在潜水面以下,利用潜水面的较强声阻抗使能量向下传播。

(4)、炸药量对地震波的关系——炸药量影响地震脉冲的特征

(5)、炸药量包的形状也影响激发波的特性

(6)、炸药与介质的耦合关系影响波的能量

(7)、小炸药组合爆破组合爆炸提高有效波振幅与其它干扰的比值,有利于有效

波的方向选择接收

(8)定向药柱采用多节延迟爆破,爆破速度与地震波下传速度相等。

8、简述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

定义:

—利用气体或水力,驱动地面上或水介质中的钢板,使其产生一种频率可控制的

波列,作为地震勘探的震源,震源的波列示已知的。工作原理:

通过增加波列的延续时间来增加地震波的能量。使频率呈线性增加,然后利用相

关技术来解决分辨率的问题。

工作方法:

根据相关分析原理,采用脉冲压缩记录方法(也称连续振动法Vibroseis ),向地

下输入一个延续时间很长的脉冲信号,记录的地震响应在资料处理阶段将其压缩成

一个短脉冲,从而达到既增强信号能量,又不降低分辨能力的目的。

9、如何选择合适的道间距才能避免空间假频?

V 满足空间采样定理,空间采样间隔△ x( 道间距 ) 必须小于视波长λ* 的一半X a

2 2 f sin

V m* V

x fm 为反射波最高频率; Vm为反射波视速度。 x 为最大炮检距。

2 f m 2 f m

10、低速带对地震波有哪些影响?

低速带的存在对地震波能量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和产生散射及噪音,并使反射波旅行时显著增大。

低速带厚度、速度都会沿测线方向改变,导致反射波时距曲线形状畸变,使地下构造形态受到歪曲。

低速带底部有明显的速度突变,是地震射线剧烈弯曲。

低速带的测定,是为了静校正提供参数

11、测定低速带有哪些方法?

浅层折射法和微地震测井

第四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地震组合法: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在传播方向上的不同而提出的压制干扰波的一种方法。可以压制规则干扰,也可以压制随机干扰。

震源组合法:用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构成一个总的震源

组合的方向特性:为了估算组合对信噪比改善的程度,定义组合的方向效应为组合后的有效波与干扰波的振幅比与组合前的有效波与干扰波的振幅比之比。

相关半径

面积组合

不等灵敏度组合:采用某些办法使同一组内各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幅度不一样。

二、简答题

1、有效波和干扰波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1)、在传播方向上不同,即干扰波的最大真速度和有效波的视速度范围不同

(2)、有效波和干扰波可能在频谱上有差别

(3)、有效波和干扰波经过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

(4)、有效波和干扰波在出现的规律上可能不同

2、为什么要采用地震组合?地震组合有那几种形式?

当激发地震波时,既产生有效波,也产生干扰波,所记录的地震信息是在干扰的背

景下记录的有效波。

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就要求突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使地震资料更能真实

地反映地下的地质情况。

在野外施工的主要技术为组合和多次覆盖。

组合的形式: 1)野外检波器组合2)野外的震源组合3)室内混波

3、组合的类型: 1)简单线性组合 2 )加权组合 3 )面积组合

4、组合的目的:增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对于规则干扰波,组合具

有方向特性,对不同方向来的波,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对于随机干扰也可压制。

5、检波器组合压制线性干扰的原理

6、组合方向特性曲线图形特点

(1)极值点

(2)零值点

(3)通放带

(4)压制区

(5)压制区极值

7、组合方向效应的特点: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组合的方向性效应与组内的检波器

的个数 n 相等,检波器个数越多,信噪比的改善越大。

8、地震勘探中,随机干扰的统计特点

地震勘探中,随机干扰可视为具有各态历经性质的平稳随机过程,其统计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只需几个统计参数就可以描述这个随机过程。

9、组合对随机干扰的压制效果如何?

关于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随机干扰, 提高信噪比的结论是 : 当组内各检波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地区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 用 m个检波器组合后 , 其信噪比增大m倍。

在组内距x(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的前提下,组合的统计效应G与组内检波器个数 m的平方根成正比。

10、检波器组合对地震波频率有何影响

组合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组合后信号的频谱与组合前单个检波器的信号频谱有

差异,即组合前后的波形发生了畸变。

组合是为了利用地震波在传播方向上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虽然组合

本身具有一定的频率选择作用,但我们不是利用这种频率选择作用进行频率滤波。

组合的这种低通频率特性只能起着使有效波波形畸变的不良作用,不是利用它,而

是要尽量避免这种低通滤波特性。

为此,对于有效反射波应尽可能通过野外工作方法增大视速度,即减小△t ,以获得最佳组合效果。

11、组合的平均效应

包括两方面内容:

(1)对地表的平均效应。

当检波器在安置条件上有差异时,包括地形的起伏和表层的低降速带的变化,组合的作用是把它们平均,使反射波受地表条件的变化的影响减少,组合对地表的

平均效应是有利的。

(2)对地下界面的平均效应

因为组内各检波器接收的反射波是来自反射面上的许多点,如果这许多点位于一个平面上,则组合后的反射点可以认为处于这些点的中心;如果各反射点不在

同一平面上,而是高低不平,比如在断层两侧,则组合后所得的波是起伏不平的面

或断层两侧反射波平均的结果,这对细致研究断块特点不利,所以高分辨率或高精

度地震勘探要求小组合基距就是为了避免组合对地下界面的平均效应。

12、线性组合与面积组合的差异

简单线性组合只能压制沿测线方向的规则干扰波,而不能压制垂直或斜交与测线方

向的规则干扰波,因此常采用面积组合。面积组合的方向特性,可以将其分解为x 和 y 两个方向的简单线性组合。

第五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多次反射波:一些往来于分界面之间几次反射的波。

水平叠加:利用有效波与规则干扰波之间的剩余时差的差异,来压制规则干扰波。

在水平界面的共反射点道集上,反射波同相轴经动校正之后,由双曲线变成一条直线,

经叠加后变成一道,只反映地下界面上一个反射点。对于共反射点道集来说,动校正之

后,来自同一反射点的不同位置相同时间的波不仅波形相似,且没有相位差,进行叠加,

其叠加道反射波的能量必然达到最大加强。把叠加后的总振动作为共中心点M一个点的自激自收时间的输出,就实现了共反射点多次叠加的输出。

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t0 之差叫剩余时差。即由于未能完全将正常时差消除而剩下来的那一小部分正常时差。

共反射点叠加

二、简答题

1、简述共反射点叠加原理

2、共反射点叠加的目的。

3、水平和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的特点。

4、比较共炮点与共中心点时距曲线的异同点

5、共中心点道集动校正后时距曲线的特点

6、多次反射波有哪些常见的有几种?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多次波?

7、全程多次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有何特点

8、多次波的剩余时差有何特点

9、多次叠加的特性曲线的特点

10、多次叠加的频率特性、统计效应有何特点?

11、地层倾斜时对水平叠加效果有那些影响?

12、简述地震组合与多次叠加的差异。

第六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等效速度层速度射线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

1、地震波的速度与岩石的孔隙度成————,同种岩石,孔隙度越大地震波速度也————,反之则越————;与岩石的密度成——————。

2、岩石孔隙中充满水时,速度————充满油时的速度,充满油时的速度

————充满气时的速度。

3、地震波速度,一般随地层深度的————而增大,随地层压力的增大而————。

4、用 VSP能够得到的速度资料包括————和——————资料。

5、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速度,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可以得到——————速度。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速度的因素

2、什么是叠加速度?

3、平均速度概念是如何引入?

4、均方根速度概念是如何引入?

5、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的关系

6、简述测定平均速度有哪些方法

7、如何用速度谱计算层速度?

四、计算岩石的速度:已知岩石骨架速度为5200m/s , 孔隙中充满气体,气的速度是 430m/s,求 :孔隙度是0.1时,岩石的速度?

第六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同相轴、褶积模型、合成地震记录、绕射波、广义绕射、垂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真

倾角、视倾角、法线深度、铅垂深度、视铅垂深度、波场延拓、偏移

二、简答题

1、识别有效波的四大标志

2、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主要特点

3、绕射波时距曲线的主要特点

4、几何地震学与物理地震学的区别

5、影响垂向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垂向辨率?

6、影响横向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横向分辨率?

7、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8、偏移方法的目的

9、二维和三维偏移的区别是什么?

10、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的区别?

11、凸界面反射波特点

12、凹界面反射波特点。

13、回转波的形成条件,特点?

14、物理地震学的基本观点

15、地震子波对分辨率的影响有哪些?

系统解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三) 专业______,年级_____,班级___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自由下肢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2.股骨上端朝向内上方球形膨大为_________,其下外侧的狭细部称_________。 3.骨盆由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骨连结; 4.胃的入口称_________,与_________相接;出口为_________,与_________相延 续。 5.十二指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部。 6.十二指肠悬肌(Treitz韧带)的作用是将_________固定于腹后壁,临床上常将 此肌作为识别_________起始端的重要的标志 7.肺的上端钝圆称_________,高出锁骨内侧部约_________cm 8.膀胱底有___________开口,膀胱颈有___________口。 9.膀胱属于___________位器官,空虚时膀胱尖位于___________的后方。

10.输卵管外侧端的开口是___________口,内侧端的开门称___________口。 11.肠系膜上动脉的主要分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12.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3.睾丸动脉起自____________动脉,卵巢动脉起自___________动脉,子宫动脉 起自___________动脉。 14.下肢动脉的主干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15.外直肌瘫痪时,瞳孔转向___________,上斜肌收缩时,瞳孔转向___________。 16.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7.躯体感觉中枢位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18.传导深、浅感觉至背侧丘脑腹后核的纤维束是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19.动眼神经的功能成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0.面神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功能成分。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是( ) A.肩关节 B.肘关节 C.髋关节 D.膝关节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28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当肾动脉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仍保持基本稳定,这种调节方式属于()A .神经—体液调节 B .局部性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 .神经调节 2.兴奋在可兴奋细胞上产生与传导的标志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 .阈电位 3.神经细胞兴奋时 Na +大量内流,其转运方式为() A .单纯扩散 B .载体转运式易化扩散 C.通道转运式易化扩散 D .主动转运 4.铁和蛋白质缺乏将引起()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5.通常情况下,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同的是() A . Na+浓度 B . K +浓度 C. C l--浓度 D .渗透压 6.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血沉加速的是() .. A .血浆白蛋白浓度升高 B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 C.活动性肺结核 D .风湿热 7.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 .增强心肌收缩力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8.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血流,可使() A .股动脉血压升高 B .心率减慢 C.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 D .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9.每搏输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 A .每分输出量 B .回心血量 C.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D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系统解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 分) (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关于解剖学姿势,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直立 B.两眼平视正前方 C.手背和足尖向前 D.手掌和足尖朝前 E.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2.下列有关红骨髓描述中正确的是() A.成人存在于髓腔内 B.不存在于板障内C.髂骨、胸骨、椎骨内终生存在D.儿童时期造血,成年期不造血 E.黄骨髓不能转化为红骨髓 3.下列属于成对面颅骨的是() A.额骨 B.下鼻甲 C.蝶骨 D.颞骨 E.枕骨 4.下列不属于腕管内通过结构的是() A.指浅屈肌腱 B.指深屈肌腱 C.拇长屈肌腱 D.正中神经 E.掌长肌腱 5.不含味觉感受器(味蕾)的舌乳头是() A.叶状乳头 B.丝状乳头 C.菌状乳头 D.轮廓乳头 E.以上都对 6.关于食管三个狭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10cm B、食管与主动脉弓交叉处,距中切牙15cm C、食管与贲门连接处,距中切牙40cm D、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 E、食管穿膈处,距中切牙30cm 7.肾蒂内主要结构排列关系从前向后正确的是( ) A.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B.肾盂、肾静脉、肾动脉 C.肾盂、肾动脉、肾 静脉 D.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E.以上都不对 8.输卵管结扎手术常在输卵管的哪段进行?()

A.子宫部 B.峡部 C.壶腹部 D.漏斗部 E.输卵管伞 9.阑尾() A.无系膜 B.由回肠动脉直接营养 C.位于右腰部 D.属于腹膜外位器官 E.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 10.下列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是() A.胃B.十二指肠水平部 C.肝 D.脾 E.胆囊 11.不属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通过的结构为() A.胆总管 B.肝固有动脉 C.肝门静脉 D.肝静脉 E.以上都不对 12.下列不属于右心房的结构的是() A.上腔静脉口 B.下腔静脉口 C.卵圆窝 D.三尖瓣 E.梳状肌 13.主动脉弓上有三大分支,自右向左依次排列是() A.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头臂干 B.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头臂干 C.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D.头臂干、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 E.头臂干、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14.左睾丸静脉的静脉血回流入() A.下腔静脉 B.肠系膜上静脉 C.左肾静脉 D.肝门静脉 E.以上都不对15.视网膜的神经部三层细胞由外向内依次是() A.节细胞、视细胞、双极细胞 B.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细胞 C.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 D.视细胞、节细胞、双极细胞 E.节细胞、双极细胞、视细胞 16.内耳感受直线变速运动刺激的感受器是() A.壶腹嵴 B.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C.螺旋器 D.鼓膜 E.以上都不对 17.成人脊髓末端平对() A.第一腰椎 B.第二腰椎 C.第三腰椎 D.第四腰椎 E.以上都不对

生理学试卷(含答案)

生理小测试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学号:班级:姓名: 一、A型题(题干下方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选 出,并将答案填在试题后的答题栏中。每题1分,共50分) 1.维持机体homeostasis的最重要的调节过程是:( ) A.Neuroregulation B. humoral regulation C.autoregulation D.positive feedback E.negative feedback 2. N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经通道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载体转运 3. 锋电位发生的时间,大致与下列哪项接近() A.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B.超常期和低常期 C.绝对不应期 D.相对不应期 E.超常期 4. 骨骼肌兴奋时肌浆中的Ca2+浓度升高,Ca2+主要来源于() A.横管系统 B.终池 C.细胞内 D. 细胞内 E.粗肌丝 5.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 ) A. 乙酰胆碱(Ach)释放增加 B. 乙酰胆碱(Ach)释放减少 C.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 D.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E.终板膜上受体结构发生变化 6.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缺乏()所致 A.维生素B12和叶酸 B. 维生素B1和叶酸 C. 维生素B6和叶酸 D.Fe2+和叶酸 7.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去极化速度快 B.振幅较大 C.有平台期 D.复极时程较短 E.依赖Ca2+ 8. 可使血沉加快的常见原因是( ) A、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B、血浆胆固醇减少 C、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E、卵磷脂增多 9. 在神经纤维resting potential的形成过程中,K+外流的阻力来自() A、膜内外Na+的浓度差 B、膜内外K+的浓度差 C、膜内外的电位差所产生的电场力 D、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较高 E、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低 10.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活动 C、神经冲动 D、反射活动 E、action potential 11.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发生通常是由于() A.缺少铁 B.缺少蛋白质 C.缺少叶酸和维生素B12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二)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二) https://www.sodocs.net/doc/79953066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基础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A.体重 B.身高 C.体表面积 D.环境温度 E.心率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一般比安静时的机体代谢率低,但并非最低,因为熟睡时更低。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体重不成比例关系,而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记以kJ/(m2)。 2.★★★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女性基础体温低于男性 B.老年人体温略低 C.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D.运动时体温升高 E.体温呈昼夜周期性波动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等变化而有所波动。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略高(约高0.3℃),女性基础体温还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卵后期体温回到较高水平。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肌肉活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体温可轻度升高。 3.★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不被胃液消化的原因是由于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HCO3-可中和胃酸 2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黏液和HCO3-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在保护胃黏膜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①阻挡H+的逆向弥散和侵蚀作用;②粘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 4.★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B.胆道奥迪(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D.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增强 E.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减弱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上的相应受体(M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胃肠运动,蠕动加强、加快,括约肌舒张,加快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能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加,如引起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还可使胆囊收缩,奥迪括约肌舒张。 5.★关于神经对胃肠活动的调节作用,正确的是 A.消化道全长都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 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肾上腺素 D.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 E.以上都对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效应器细胞上的相应受体(α受体或β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胃肠运动,减慢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消化腺分泌减少;还可抑制胆囊的运动,奥迪括约肌收缩,减少胆汁排放。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上的相应受体(M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胃肠运动,蠕动加强、加快,括约肌舒张,加快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能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加,如引起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还可使胆囊收缩,奥迪括约肌舒张。 3

系统解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一

系统解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一) 专业______,年级_____,班级___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运动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 2.根据骨的外形,可将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类。 3.骨的构造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此外还有血管和神经等。 4.上、下牙弓将口腔分为前方_________和后方_________的两部分。 5.咽峡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围成的。 6.舌被_________分为前2/3的_________和后1/3的_________。 7.喉软骨包括单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成对的_________。 8.成人肾门约平第___________椎体,肾门在腹后壁的体表投影一般在___________外侧缘与第___________肋所成的夹角内。 9.一般左肾上端约平___________椎体下缘,右肾上端约平第___________椎体。 10.射精管是由___________末端与___________的排泄管汇合而成。 11.右心房的出口叫____________,其与____________之间有冠状窦口。

12.右心室的入口叫____________,出口为____________。 13.左心室的入口称_____________,出口为____________。 14.房窒口的周缘附有_____________,各借_____________与乳头肌相连。 15.睫状体位于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其内含有的平滑肌称___________,此肌的收缩与舒张有调节___________的作用。 16.视网膜视部由三种神经元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7.新纹状体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18.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而内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9.脊髓丘脑束起于_________侧的_________核。 20.附着于中脑的脑神经是神经_________和_________神经。 二、单项选择题 1.每块椎骨均具有( ) A.横突 B.横突孔 C.末端分叉的棘突 D.上、下关节突 E.肋凹 2.胸椎的特征( ) A.有横突孔 B.棘突分叉 C.椎体侧方有肋凹 D.没有明显的上、下关节突 E.椎体大而粗壮 3.围成椎孔的是( ) A.上、下相邻的椎弓根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肌肉收缩强弱 B.腺体分泌多少 C.刺激阈大小 D.动作电位幅度 E.阈电位水平 2.机体内环境是指 3.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组织液 E.淋巴液 4.3.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到-110mV称为 5. A.极化 B.超极化 C.复极化 D.去极化 E.除极 4.有关肝素抗凝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5. A.去除血Ca2+ B.与抗凝血酶Ⅲ结合 C.抑制凝血酶 D.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大量释放TFPI E.抑制血小板聚集 5.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6. A.收缩压 B.舒张压 C.心室作功 D.外周阻力 E.心输出量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是 A.反射 B.神经分泌 C.反馈 D.负反馈 E.正反馈 7.从房室瓣关闭到动脉瓣关闭在心动周期中相当于 8. A.心房收缩期 B.心室等容收缩期 C.心室收缩期 D.心室舒张期 E.心室等容舒张期 8.动脉瓣关闭标志 A.心房收缩期开始 B.心房舒张期开始 C.心室收缩期开始 D.心室舒张期开始 E.心舒期末 9.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的时期是 A.快速充盈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缓慢充盈期末 D.房缩期 E.等容舒张期 10.血浆与组织液相同的是 A.血浆胶渗压 B.凝血因子 C.15%葡萄糖浓度 D.白蛋白浓度 E.血浆晶渗压 1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分界限是 A.因子X激活前 B.因子X激活后 C.凝血酶形成后 D.纤维蛋白形成前 E.血管内外 1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A.去极化速度快 B.复极化快 C.复极化2期缓慢 D.有锋电位 E.有不应期 13.左心衰竭时可致 A.动脉血压高 B.肺水肿和肺淤血 C.显著肝脾肿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共13页文档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一) 来源:黄志伟▇DHerve~的日志 ★★★关于Na+泵的生理功能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将细胞内Na+转运出去、将细胞外K+转运入细胞 B.使膜内外Na+、K+呈均匀分布 C.转运等量的Na+和K+ D.完成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维持细胞内、外的Na+、K+离子浓度梯度,建立势能储备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钠泵的生理意义为:(1)维持膜内外Na+(细胞外的Na+是细胞内Na+的12-13倍)、K+(细胞内的K+约比细胞外K+高30倍)的不均匀分布。(2)建立势能贮备。 2.★★★组织兴奋性高则 A.阈电位高 B.阈值低 C.反应性降低 D.刺激性增加 E.动作电位的幅值降低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刺激阈)。阈值反映兴奋性高低,两者成反比关系,即阈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反之兴奋性越低。 3.★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何种状态 A.固定不变 B.动态平衡 C.随机多变 D.绝对平衡 E.不断改变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细胞生活的环境,称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 4.★下列属于主动转运是 A.人体内O2、CO2 进出细胞膜 B.蛋白质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 C.葡萄糖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 D.Na+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 E.肌浆网终末池的Ca2+流入胞浆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脂溶性物质(O2 、CO2)从膜的高浓度侧向膜的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为单纯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侧向膜的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进入细胞内通过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完成。各种带电离子如K+、Na+、Ca2+、Cl-等依靠通道蛋白进行易化扩散。 5.★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特点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全或无” B.呈不衰减性传导

地震勘探原理期末总复习 3 (共四部分)

5组合法的缺陷: 1、进行组合是为了利用地震波在传播方向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但组合本身有一定的频率选择作用。 2、在设计组合方案时,只考虑到有效波和干扰波的传播方向的差异,没有考虑它们在频谱上的差别,组合的这种低通频率特性只能起使有效波畸变的不良作用。 我们不希望组合改变波形,只希望提高信噪比。因此,对于有效反射波应尽可能通过野外工作方法增大视速度(即减小△t)以获得最佳组合效果。 3、组合实质上是针对某一频率成分的视速度滤波,有效波和干扰波都包括许多不同的频率成分,各种组合方式主要压制比f 频率高的成分,压制不了干扰波中比f 低的频率成分。这是组合法不可避免的缺陷。 6随机干扰的压制: 来源可分三类: 1)地面的微震,如风吹草动,人走车行,这类干扰的特点是在震源激发前就已存在。 2)仪器接收或处理过程中的噪音。 3)次生的干扰波,如不均匀体散射等。特点是无方向性,相位变化无规律。 随机干扰的“统计规律”: 对随机干扰也有较好的压制作用,这种压制作用主要是利用组合的统计特性 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的主要结论: 组内检波器的间距大于该地区的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用n 个检波器组合后,对垂直入射到地面的有效波振幅增强n 倍;对随机干扰振幅只增强n1/2倍。因此,有效波相对振幅增强n1/2倍 7 信噪比 信噪比是有效波与随机干扰相对强弱的对比 由此可知,组合后的信噪比为组合前的信噪比的 倍,即采用n 个组合后,有效波对无规则干扰波的信噪比提高了 倍,当n 越大时,信噪比提高的越高。 8 平均效应 组合的平均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表层的平均效应,当检波器在安置条件上有差异时,包括地形的起伏和表层的低降 速带的变化,组合的作用是把它们平均,使反射波受地表条件的变化的影响减少。 2) 深层的平均效应,深层的平均效应为当反射界面起伏不平时,因为组合检波器接收 的反射波是反射界面上的不同点的反射,组合的作用是将这些反射波平均,使反射界面的起伏变小,尤其在多断层的地区,当组合的总长度过大时,组合的平均效应更明显,可以造成反射波同相轴的畸变。 )() () ()()()()(ωωωωωωωR S n R n S n R S b Z Z ===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生理学(本科)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X20) 1、 从物质转运的角度看腺细胞分泌酶的方式是属于( ) A 、通道转运 B 、载体转运 C 、出胞作用 D 、入胞作用 2、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最重要的调节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负反馈 D 、正反馈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 A 、蛋白质 B 、铁 C 、 维生素B12 和叶酸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4、下列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 ) A 、单核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噬酸性粒细胞 5、第一心音的强弱主要反映( ) A 、心缩力和房室瓣的功能 B 、主动脉血压 C 、肺动脉血压 D 、心室内压 6、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人脑皮层 7、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溶解度 D 、呼吸膜的厚度 8、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 A 、气道长度 B 、气道口径 C 、气体流量 D 、气体密度 9、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 A 、饮水多产生水利尿 B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 10、能够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的激素是(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紧张表 11、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 ) A 、滤过面积增大 B 、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2、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催乳素的分泌 B 、促进哺乳期乳腺分泌大量乳汁 C 、促进非孕子宫收缩 D 、促进妊娠子宫剧烈收缩,有利于分娩 1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 ) A 、维持身体平衡 B 、调节肌紧张 C 、协调随意运动 D 、发出随意运动 14、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周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15、参与应激反应的系统是( ) A 、特异性投射系统 B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C 、交感——肾上腺质系统 D 、迷走——胰岛素系统 16、肾血流量能自身调节的血压范围是( ) A 、50~100MG B 、50~150MG C 、80~180MG D 、100~180MG 17、牵涉痛的临床意义是( ) A 、判断病因 B 、判断预后 C 、了解内脏痛的性质 D 、协助内脏疾病早期诊断 18、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 ) A 、体温下降 B 、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 C 、血液中的CO2分压下降 D 、血浆的PH 值下降 1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 ) A 、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B 、点对点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其主要功能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D 、对催眠麻醉药敏感 20、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期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二、填空题(每空1分X30) 1、人体的呼吸过程由( ),( )和( )三个 环节组成。 2、M 受体的阻断剂是( ),N 受体的阻断剂是( ), A 受体的阻断剂是( )。 3、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 4、心电图的P 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QRS 波反映( ) 的去极化过程; 5、在极化状态时,细胞膜内带( )电荷,膜外带( )电荷 6、神经调节的方式是( ),其完整的结构基础是( ) 7、降压反射属于( )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 ) 8、大动脉壁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收缩压( ),舒张压( ) 9、按激素的化学结构差异,可将其分为( )和( )两类; 10、心力衰竭时,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量( ); 11、交感神经兴奋时,心室射血量( ),外周阻力( ); 12、细胞受到( )刺激后,必须首先去极化达到( )水平,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最新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二)

1.★基础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1 A.体重 2 B.身高 3 C.体表面积 4 D.环境温度 5 E.心率 6 本题正确答案:C 7 题解: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一般比安静时的8 机体代谢率低,但并非最低,因为熟睡时更低。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体重不成比例9 关系,而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10 量为单位,记以kJ/(m2)。 11 2.★★★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12 A.女性基础体温低于男性 13 B.老年人体温略低 14 C.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15 D.运动时体温升高 16 E.体温呈昼夜周期性波动 17 本题正确答案:A 18

题解: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等变化19 而有所波动。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20 幅度一般不超过1℃。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略高(约高0.3℃),女性基础体温还随21 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22 卵后期体温回到较高水平。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肌肉活动23 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体温可轻度升高。 24 3.★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不被胃液消化的原因是由于 25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26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27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28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29 E.胃液中含有大量HCO 3-可中和胃酸 30 本题正确答案:B 31 题解:黏液和HCO3-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在保护胃黏膜方面起着极为32 重要的作用:①阻挡H+的逆向弥散和侵蚀作用;②粘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使胃蛋白33 酶丧失活性,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 34 4.★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35 A.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36 B.胆道奥迪(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 37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38

系统解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试卷 一、填空题 1.运动系统包括__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 2.根据骨的外形,可将骨分为_.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_____四类。 3.骨的构造主要由___骨质,骨髓和骨膜 构成,此外还有血管和神经等。 4.上、下牙弓将口腔分为前方___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的两部分。 5.咽峡是由______腭垂,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 6.舌被__界沟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__舌根。 7.喉软骨包括单块的_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_。 8.成人肾门约平第___1腰_椎体,肾门在腹后壁的体表投影一般在___竖脊肌__外侧缘与第_12_肋所成的夹角内。 9.一般左肾上端约平_11胸__椎体下缘,右肾上端约平第__12胸_椎体。 10.射精管是由__输精管_末端与_精囊腺的排泄管汇合而成。 11.右心房的出口叫__右房室口__ 其与__下腔静脉口__之间有冠状窦口。 12.右心室的入口叫_右房室口, 出口为_肺动脉口_。 13.左心室的入口称_左房室口,出口为__主动脉口_。 14.房窒口的周缘附有_房室瓣_各借__腱索与乳头肌相连。 15.睫状体位于_脉络膜___与_虹膜_ 之间,其内含有的平滑肌称__睫状肌,_此肌的收缩与舒张有调节_晶状体折光率(或凸度)的作用。 16.视网膜视部由三种神经元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__视细胞,双极细胞和__节细胞_。 17.新纹状体包括__尾状核和__壳_。 18.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而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19.脊髓丘脑束起于_对_侧的后角固有核_。 20.附着于中脑的脑神经是-动眼神经-和_滑车神经。 二、单项选择题1.每块椎骨均具有() A.横突 B.横突孔 C.末端分叉的棘突 D.上、下关节突 E.肋凹 2. 胸椎的特征( ) A.有横突孔 B.棘突分叉 C.椎体侧方有肋凹 D.没有明显的上、下关节突 E.椎体大而粗壮 3.围成椎孔的是( ) A.上、下相邻的椎弓根 B.椎弓根与椎弓板 C.椎体与椎弓 D.上、下相邻的棘突 E.上、下相邻的椎弓 4.下颌下腺的导管开口于( ) A. 舌系带 B. 舌下阜 C. 舌扁桃体 D. 舌下襞 E. 舌根 5.食管的第二狭窄在( ) A. 起始处 B. 穿膈处 C.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D. 与右主支气管交叉处 E. 与胃相接处 6.下列关于空、回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借小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 B. 空肠占空、回肠全长的下3/5 C. 回肠位于腹腔的右下部 D. 空肠有孤立淋巴滤泡 E. 回肠有集合淋巴滤泡 7.属于下呼吸道的是( ) A. 口腔 B. 鼻 C. 咽 D. 气管 E. 喉 8.肾( ) A. 长轴呈垂直状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资料采集试题库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弹性介质中几何地震学的反射系数只与上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2、纵波反射信息中包括有横波信息,因此可以利用纵波反射系数提取横波信息。() 3、在纵波 AVO分析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垂直入射的纵波反射系数剖面。() 4、当纵波垂直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横波。() 5、SH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纵波。() 6、直达波总是比浅层折射波先到达。() 7、浅层折射波纯粹是一种干扰波。() 8、折射界面与反射界面一样,均是波阻抗界面。() 9、实际地震记录可以用鲁滨逊地震“统计”模型表示为:反射系数(R(t))与地震子波(W(t))的褶积 S(t)=W(t)*R(t)。() 10、面波极化轨迹是一椭圆,并且在地表传播。() 11、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掉所有的干扰波。() 12、可控震源的子波可以人为控制。() 13、对于倾斜地层来说,当最小炮检距和排列长度不变,并且排列固定不动时,上倾激发与下倾激发可获得地下相同的一段反射资料。() 14、单炮记录上就可以看出三维资料比二维资料品质好。() 15、资料的覆盖次数提高一倍,信噪比也相应地提高一倍。() 16、当单位面积内的炮点密度和接收道数一定时,面元越大,面元内的覆盖次数越高。() 17、覆盖次数均匀,其炮检距也均匀。() 18、无论何种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均为双曲线形状。() 19、横向覆盖次数越高,静校正耦合越好。() 20、动校正的目的是将反射波校正到自激自收的位置上。() 21、当地下地层为水平时,可以不用偏移归位处理。() 22、偏移归位处理就是将CMP点归位到垂直地表的位置上。() 23、最大炮检距应等于产生折射波时的炮检距。()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 分) 1. 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 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 自身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 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 增加了Ca内流 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 通透性增大 B. 脆性增大 C. 悬浮稳定性差 D. 可塑性差 5. 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 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 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 抑制凝血酶活性 D. 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 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 血浆激活物 B. 组织激活物 C. 纤溶酶 D. 抗凝血酶 7. 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 血型为 A. 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 8.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 呆小症 B. 巨人症 C. 侏儒症 D. 肢端肥大症 9.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 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 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心肌上部 B. 0 期去极化速度快 C. 没有平台期 D. 4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生理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 1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 3.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 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射E基础代 4.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5.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D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6.机体的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 7.环境中最活跃的分子是 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E房水 8.环境的稳态 A是指细胞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B是指细胞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E依靠体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 9.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 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破坏环境的稳态 10.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 A 保持环境稳定B克服呼吸困难 C 缓解机体缺氧

D适应心功能改变 E 适应外环境改变 11.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的改变是 A 水重吸收增多 B Na+-H+交换增多 C Na+-K+交换增多 D NH3分泌增多 E HCO3-重吸收减少 12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14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 快速而精确 B 固定而持久C缓慢而弥散 D 灵敏而短暂 E 广泛而高效 15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D 自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6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迅速,短暂而准确B 快速,高效而固定C缓慢持久而弥散 D缓慢低效而广泛E灵敏短暂而局限 17 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与一定围变化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神经分泌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8 非自动控制见于 A 排尿反射 B 应激反应C体温调节 D分娩过程 E 血液凝固 19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的 A非自动控制调控B负反馈控制调控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调节 20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 A 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正反馈控制 D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21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的 A非自动控制 B 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神经和分泌系统 22 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 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 C 正反馈控制 D 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系统解剖学试卷与答案

系统解剖学试卷与参考答案(二) 一、填空题 1. 咀嚼肌有、、和。 2. 臂后群肌是,主要作用可肘关节。 3. 股四头肌位于,是有力的膝关节肌。 4. 食管的狭窄依次位于、和。 5. 痔以齿状线为界分为和。 6. 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上部的凸向后方叫叫。 F部的凸向前方7. 壁胸膜依其所在部位可分为、、和四部分。 8男性膀胱后面与、和相邻。 9. 女性膀胱后面与和相邻。 10. 子宫的形态由上而下可分为、和3部。 11. 静脉角是与汇合处的夹角。 12. 下腔静脉由与汇合而成,注入。 13. 大隐静脉起自,经前方上行,注入。 14. 肝门静脉在胰头后方由与合成。 15. 鼓膜位于与之间,呈浅漏斗形,凹面向。

16. 小儿咽鼓管的特点是,且接近位,所以咽部感染易引起 17. 胸骨角平面和脐平面分别是神经和神经分布。 18. 橄榄后外侧,由上而下有、和等三对脑神经根附着。 19. 直接分布于端脑的动脉是、和。 20. 分布于前臂肌肉的神经是、和。 二、单项选择题 1. 当股四头肌麻痹时,主要不能(E) A. 伸大腿 B. 内收大腿 C. 旋转大腿 D. 屈小腿 E. 伸小腿 2. 属于大腿前群肌的是(B ) A. 股二头肌 B. 股四头肌 C. 半腱肌

D. 半膜肌 E. 股薄肌 3. 臀大肌(C ) A. 位于臀部中层 B. 使髋关节前屈 C. 使髋关节后伸 D. 使髋关节旋内 E. 使髋关节内收 4. 阑尾(C) A. 附于结肠起始部 B. 位于左髂窝内 C. 根部是三条结肠带集中之处 D. 属腹膜间位器官 E. 长度在10以上 5. 胃的四部是(C) A. 贲门部、胃底、胃体和胃大弯 B. 贲门部、胃底、胃体和胃小弯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分别是、、、 和。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和。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和。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 和。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和。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和 。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有、 、、 、、和。 9. 胃与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分别为和。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和 。 1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有、、、 和。 二、单项选择题 1.最重要的吸气肌是 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腹肌 E.胸锁乳

突肌 2. 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 A.前馈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自身调节 3.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单纯扩散 D.出胞 E.入胞 4. 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 A.Na+ B.组织液C.肠致活酶D.HCl E.内因子 5.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 错误的是? 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6.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十二指肠与空肠 B. 胃与十二指肠 C.回肠和空肠 D.结肠上段 E.结肠下段 7.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型是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

8. 受寒冷刺激时, 机体主要依靠释放哪种激素来增加基础代谢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9.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 正确的是 A.变动范围无规律 B.昼夜变动小于1℃ 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 E.与年龄无关 10.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1.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12.在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的绝对不应期内 A. 全部Na+通道失活 B.较强的剌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C.多数K+通道失活 D. 部分Na+通道失活 E.膜电位处在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