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

观察及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以高血糖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在糖尿病患者中,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常见的口腔并发症。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口腔内菌群繁殖引起的炎症性反应,主要涉及齿龈、牙齿、骨骼和周围软组织等结构。

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糖尿病患者存在身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因为长期高血糖会破坏掉机体的免疫系统,这样就会导致口腔里的病菌滋生大量,从而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常常伴有牙周病、龋齿等口腔问题,这些问题会加重口腔内的病菌滋生,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伴随着血管病变,这会增加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牙龈肿胀、红、热、痛、口臭等。此外,由于身体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患者的口腔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因此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伤口往往难以愈合,容易引发其他严重疾病。

治疗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措施主要包括正规用药和口腔卫生保健两个方面。在用药方面,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及抗炎药治疗,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糖尿病患者应坚持口腔清洁卫生,定期检查牙齿、齿龈等口腔健康情况,

并进行及时的治疗。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适当控制血糖水平,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压力过大等,以维持良好的免疫系统功能。

总之,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口腔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定期检查口腔健康情况,并积极治疗口腔问题,以便尽可能地避免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例,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口腔卫生保健也是十分关键的。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及颈上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 细菌性感染的总称。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窒息、败血症甚至引起纵隔感染而危 及生命。颌面部间隙感染常由于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引起,预防口腔感染是 切断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重要途径,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感染的有效措施。糖 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 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有着明显不同,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有其独特性。本文对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 部间隙感染患者围手术期常见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间隙感染;糖尿病;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的多发病,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当炎 症弥漫性出现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间隙脓肿[1]。本类疾病常见病因有牙源性、淋巴结炎、腮腺炎、皮肤感染、鳃裂囊肿、外伤、颌骨囊肿和不明病因。受累间隙根据解剖学位置 可分为下颌下间隙、咬肌间隙、翼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颏下间隙、舌下间隙、眶下 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颈部、胸部和路德维希咽峡炎。预防口腔感染关键在于有效地口 腔护理,当前口腔护理的主要措施有:详细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每餐后用康复新液漱口, 每天多次多贝氏漱口液含漱,留置胃管者每天2次口腔护理。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的一类代谢综合征,临床特征是体内血糖 水平升高。糖尿病可引起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对细菌敏感,易 患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在高血糖状态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杀细菌作用缺乏,细胞免疫 和补体的激活功能紊乱,导致糖尿病患者细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正常患者要高。糖尿 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间隙感染,发生感染的间隙数量更多,感染程度往往更加严重,并且会出 现多种并发症,增加了病死率[2]。口腔颌面部存在多个肌肉筋膜间隙,且与多个开放腔隙相邻,易被相邻部位感染累及,少数情况下也可出现血源性感染,合并有糖尿病时,更易出现 颌面部间隙的感染。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比较,总结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常见护理措施。 一、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 1、牙源性感染是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常见的感 染源是肺炎克雷伯杆菌等格兰阴性细菌,此外还有链球菌属、葡萄球菌等细菌,有时可合并 真菌感染。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我国中老年人一般口腔卫生较差,牙周炎多发,口内残根、残冠较多,这些都增加了牙源性感染的机会。 2、合并有糖尿病时易出现多个间隙感染,使间隙感染并发症增加,导致病情加重。下颌 下间隙是最常受累的间隙,该间隙与呼吸道及口腔邻接,易受到相邻间隙感染蔓延。 3、临床表现更严重、病程长: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糖尿病 患者的治疗应更加积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选用抗生素和脓肿切开引流。对于广泛 多间隙感染,早期切开引流仍是一种非常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一 旦发生炎症,糖尿病患者住院天数更长,感染累及的间隙更多,切开引流的数量也更多,更 容易发生并发症,甚至死亡。糖尿病患者较差的免疫状态使之更易产生并发症,从而延长了 住院时间。 二、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常见护理措施 1、创口护理:采用水胶体油纱放置于创口内部进行开放式引流,此种敷料具有高油性, 表面光滑,有利于感染物质的释放,和促进上皮新生,该敷料质地紧密,避免了创口被脱落 碎屑污染,每天用3%H2O2反复冲洗感染创口3~4次,注意事项是冲洗和吸引同时进行, 用注射器冲洗脓腔,同时用牙科综合治疗台弱吸引器,吸出冲洗出的混浊液。操作时防止冲 洗出的混浊液污染到健康组织。冲洗后继续放置水胶体油纱条在创口内引流,待脓液停止渗出,改填塞碘纺纱条,待创腔表面新生肉芽组织,碘纺纱条填塞有杀菌收敛作用,促进创腔 内健康的肉芽组织生长。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摘要】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 性分析我科在2009-2012年所遇到的6例间隙感染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 及时合理大量应用抗生素。结果 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口腔 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的发现、及时合理的抗 生素应用、充分的引流对感染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52-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很常见,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 性感染,或厌氧菌等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过程与转 归受病员的抵抗力、细菌的毒力和治疗措施三方面的影响,如延误治疗,可引起 全身并发症,形成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达30-40%[2]。所以正确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非常重要。回顾2009年—2012年我科治疗的口腔颌 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6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治愈5例,死亡1例,治愈率83.3%。 1.2 病例选择 女,4岁,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右侧颌下淋巴结炎,导致右侧颌下脓肿。查体:体温38.5℃,右侧颌下区明显肿胀,皮温升高,有波动感; 女,47岁,因46残冠反复根尖周炎症引起右侧颌下间隙、咬肌间隙及翼内间隙 感染。查体:体温38.7℃,右侧面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张口度约一横指,右面 部肿胀,变硬,压痛(++)。 女,50岁,因左侧腮腺慢性炎症急性感染化脓引起左侧腮腺区脓肿波及咬肌间隙。查体:左侧面部肿胀,压痛明显,未及波动感,轻压左侧腮腺区可见导管口有脓 性液体溢出。 女,52岁,因13、14残根根尖化脓性炎症引起眶下间隙感染。查体见眶下区肿胀,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局部皮肤发红,张力变大,眼睑水肿、鼻唇沟 消失,眶下区可扪及波动感。 男,63岁,因颌下腺导管结石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引起口底蜂窝织炎。查体:体温39.1℃,见颏下区及双侧颌下区软组织的广泛性水肿,皮肤表面略粗糙而红肿坚硬。 男,68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47松动Ⅱ°,牙周脓肿引起颊间隙感染、翼内间隙感染、咬肌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口底间隙及咽旁间隙感染。查体:体温39,3℃,寒战,呼吸短浅,吞咽困难,右侧面部及颌下区肿胀明显,波及颈部,有凹陷性水肿,可扪及捻发感,皮肤紧张,表面红肿坚硬,压痛(+++), 下唇麻木。 1.3 治疗方法 本组6例患者,4例来源于牙源性感染,2例来源于腺源性感染。血常规检查均有白 细胞计数增高。所有患者在足量应用抗生素(头孢一代+替硝唑)的同时于脓肿 部位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放置引流条充分引流脓液,每日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 观察及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以高血糖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在糖尿病患者中,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常见的口腔并发症。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口腔内菌群繁殖引起的炎症性反应,主要涉及齿龈、牙齿、骨骼和周围软组织等结构。 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糖尿病患者存在身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因为长期高血糖会破坏掉机体的免疫系统,这样就会导致口腔里的病菌滋生大量,从而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常常伴有牙周病、龋齿等口腔问题,这些问题会加重口腔内的病菌滋生,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伴随着血管病变,这会增加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牙龈肿胀、红、热、痛、口臭等。此外,由于身体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患者的口腔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因此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伤口往往难以愈合,容易引发其他严重疾病。 治疗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措施主要包括正规用药和口腔卫生保健两个方面。在用药方面,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及抗炎药治疗,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糖尿病患者应坚持口腔清洁卫生,定期检查牙齿、齿龈等口腔健康情况,

并进行及时的治疗。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适当控制血糖水平,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压力过大等,以维持良好的免疫系统功能。 总之,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口腔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定期检查口腔健康情况,并积极治疗口腔问题,以便尽可能地避免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例,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口腔卫生保健也是十分关键的。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和血糖控制不佳,往往容易发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这种感染常见于牙龈、牙周组织、牙槽骨等部位,严重时可导致颌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 1. 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常表现为牙龈肿胀、红肿疼痛,牙周袋深,有脓性溢液或有臭味,颌骨骨质疏松,甚至出现颌骨髓炎等病变。疼痛常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进食或咀嚼时会加重。 2. 诊断方法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临床检查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牙龈、牙周袋、牙齿松动、颌骨是否有肿胀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片、CT扫描等,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3.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清创引流、抗生素治疗、牙齿拔除等。对于较轻度的感染,可通过局部清创引流和抗生素治疗来控制感染,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对于严重感染,如颌骨髓炎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创,包括颌骨刮除术、病灶清除术等,有时还需行皮瓣修复。 4. 支持性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和免疫力的提高。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防止高血糖导致感染的加重。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漱口水、使用牙线等,以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糖尿病控制状况、免疫力水平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治疗效果并防止复发。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麻醉管理策略(全文)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麻醉管理策略(全文)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maxillofacial spacei nfection,MSI)是颌面部最严重的炎症之一,其起病急、发展快,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是围术期麻醉管理具有挑战性的一类疾病。MSI一旦发生,若不及时给予干预处理,细菌、病毒等感染源将会沿着组织及血管进一步扩散,可能会导致气道梗阻、脓毒症、纵隔脓肿及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探索更加合理的MSI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本文通过从术前麻醉访视、麻醉诱导及气道建立、术中及术后麻醉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期望能对MSI患者的麻醉管理提供最佳方案。 1.术前麻醉访视 1.1术前气道评估 气道评估是MSI患者术前评估中的重中之重。麻醉医生术前访视时,应对气道的急迫性做出评估,如患者为困难气道,则进一步分为紧急困难气道和非紧急困难气道。紧急困难气道,一般可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症做出初步的判断:患者主诉呼吸困难、喘不上气、需要侧躺或端坐体位

维持呼吸;或观察到三凹征、喘鸣、发音困难、吞咽困难等;或颌面颈部的X线、超声、CT提示气道压迫显著时,均提示气道压迫程度比较严重,需要尽快实施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或预防性清醒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MSI,可在短的时间内引起气道梗阻,需格外警惕。CT 检查能够直观地观测到咽后、会厌及颈部的肿胀情况,更准确地评估出气道受压、移位情况,可作为MSI患者气道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气道评估方法。 1.2心脑血管系统评估 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麻醉访视时均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MSI患者,首先应评估手术的急迫性。若病情紧急,明确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危险因素,在合理的监测下实施手术。若病情允许进一步完善术前检查,应完善心脏超声检查。不稳定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失代偿期、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瓣膜疾病等会明显影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代谢当量<4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1.3呼吸系统评估

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观察护理 [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口腔颌面部及颈上部各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1]。是颌面外科常见的疾患,最主要的感染源是牙源性、腺源性。本组46例患者,好发年龄青壮年,临床上通过细致观察、周到护理,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颌面部间隙感染;观察护理;康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口腔颌面部及颈上部各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产生的细菌性疾病。间隙内充满脂肪或疏松的结缔组织,感染累及潜在的间隙内的结构。初期表现为蜂窝组织炎、脂肪变性、坏死、形成脓肿,甚至沿血管、神经扩散,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纵隔炎、败血症。本组46例,对全身治疗,局部切开引流、局部病灶处理,整个过程中细心周到的临床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口腔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住院患者4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5岁,好发年龄20岁~48岁,合并糖尿病10例。有2例均为糖尿病合并纵隔脓肿、败血症,转胸外科治疗死亡。本组中,颌下间隙感染18例,蜂窝组织炎12例、嚼肌间隙感染11例,颌下间隙感染2例,其他3例。 2 临床表现及治疗 颌面部间隙感染共同临床症状:起病急,病程短,体温升高,有牙痛史,不洁拔牙病史,局部红、肿、热、痛,张口受限,病情迅速发展,出现全身症状明显,体温39 ℃~40 ℃,局部肿胀严重,白细胞总数升高,影响进食、呼吸困难等。 3 病情观察及护理 3.1 观察呼吸的变化 呼吸与口底、颌下、咽部肿胀有关,护士应备齐用物,必须时气管切开,因为口底组织疏松间隙感染时压迫呼吸道,舌体抬高引起吞咽疼痛,呼吸困难,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卧位舒适。有1例患者因牙痛5 d,伴张口受限,不能进食水,急诊入院。当时39 ℃急性痛苦面容,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急行局部颌下脓肿切开,分泌物恶臭,给予消炎治疗,第2日8时体温40 ℃,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急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拍片,右胸内积液,纵隔脓肿,转胸外科治疗,最后死于败血症。 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要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伤口情况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防止恶化[2]。有1例患者颈部伤口渗血多,经医生查看伤口,有分泌物,坏死组织,侵蚀血管引起出血,及时止血处理,转危为安。对有糖尿病的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如:口渴、疲乏、恶心、饥饿感、心率加快、昏迷等低血糖反应,本组有10例,住院以后查血糖高,进一步诊断为糖尿病。

颌面部间隙感染例临床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例临床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颌面部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口腔、颌骨周围组织等部位。该病主要以局部肿胀、疼痛、发热等为临床表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下面我们将结合一例临床分析对该疾病进行探究。 一、病史摘要 女性,51岁,主诉左侧颌部肿痛发热2天。患者询问发现2天前左侧口腔有牙疼,至今未去医院治疗。患者体温38℃,左侧脸颊部肿胀明显,嘴唇略向左移位,口腔内炎症明显,左后牙龈部肿胀,疼痛明显。怀疑诊断:左颌面部间隙感染。 二、治疗经过 1.制定治疗方案 疾病诊断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本例患者采取了局部运用药物和全身性抗生素治疗。给予卡那霉素0.5g ivgtt 入院。局部口服阿莫西林颗粒1000mg加黄连素两次口服,保 持口腔清洁,多饮水。 2.治疗效果 经过2天治疗,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面部肿胀有所下降,体温恢复正常。继续观察治疗,连续使用抗生素7天,局部药物5天,患者病情完全缓解,恢复正常饮食。 三、治疗分析

1.局部及全身治疗的优点和缺点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局部和全身治疗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局部应用药物能直接进入病变部位,药效稳定,能够快速缓解局部症状;而全身性抗生素治疗能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并能预防病菌的扩散和转移,从而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但局部治疗单一,只能针对局部症状,治疗效果较慢;而全身性治疗需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常伴随药物副作用等不良反应。 2.治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针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自行处理口腔问题,尽早向医生寻求帮助。 (2)及时处理口腔疾病,减少发病风险。 (3)治疗前进行病原学检测,确定病原体敏感性,有助 于提高治疗效果。 (4)在治疗期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给病人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助于加速治愈。 综上所述,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治疗应及早、充分、科学、合理,多方位施治,并注意预防及时治疗口腔疾病,来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和治疗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 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急重症疾病之一,往往由于患者治病不及时、对疾病危险程度认知不清所导致。临床上经常可见患者颌面部肿胀严重、张口受限、疼痛难耐前来就医,严重者可影响呼吸、伴发菌血症、脓毒血症等,可危及生命。所以,好的应急处理方案尤为关键。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筋膜间隙较多,分为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下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咽旁间隙等。由于相邻间隙之间软组织较疏松,感染可沿着各间隙之间扩散出去,上至颅脑、下至纵隔,可伴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感染来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来源为牙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疾病未得到及时医治,长期以往突发急性炎症引起的间隙感染。其次为腺源性感染、外伤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及医源性感染等[1],儿童的间隙感染多来源于腺源性感染[2] 。 临床特点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颌面部感染区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患者可出现畏寒、高热、头痛、乏力、白细胞总数增高、机体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肿胀可挤压软组织压迫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及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3] 。 病原学特点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花雯等学者采集1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并分析细菌分布情况,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有肺炎

克雷伯菌、普雷沃菌[4]。不同地区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也存在差异,所以,应根据药敏结果来选取最有效的抗菌药物[5]。 治疗方案 1.保持呼吸道通畅:轻症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但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是接待每 一个间隙感染患者应首要注意问题。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可采取吸氧、气管切开等应急处理方法。 2.早期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混合菌感染,在菌培养未出结 果之前也应采取经验性抗生素抗炎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头孢唑啉联合奥硝唑作为首选抗生素治疗间隙感染,不良反应低,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有很强的敏感性[6]。对于头孢或者奥硝唑过敏的患者,可使用盐酸莫西沙星进行治疗[7]。 3.早期切开引流:根据患者感染程度,脓肿有无波动感判断是否需要早期切开引流,将 脓液及早排除,避免更多的细菌进入血液的机会,降低脓毒血症的发生。对患者及早做专科查体、超声检查,必要情况下做CT/MRI确定脓腔的位置和范围,为切开引流手术做好充足的准备。应注意切口位置,应位于脓腔低位、波动感最显著的位置,切口的大小应保持引流通畅,最后才考虑瘢痕的问题;对于重症患者,应采取广泛性切开,贯通式引流,尽量将坏死感染坏死组织去除,并每日冲洗换药,可以有效加快感染的消退。 4.各种支持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采取吸氧、补液的紧急措施,纠正患者中 毒症状。在术后还可以联合高压氧治疗,也可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新型装置,它能够更好的吸除坏死组织,抑制需氧菌的生长,加快血运重建和新的肉芽组织生长,降低细菌感染程度,加快伤口愈合[8]。 5.根据治疗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药敏试验报告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根据患 者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全身症状及时调整治疗、监护等等。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1.糖尿病患者的间隙感染更加严重,感染更不易控制,致病菌检出也不同。所以对于血糖较高的感染患者应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但切开引流是间隙感染患者最有效治疗方案,而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指标的同时,增加冲洗换药频率,加快伤口的愈合。[9] 2.儿童患者的间隙感染速度更快,感染程度及危险程度较成人更严重。因为儿童患者免疫机制发育不健全,抵抗力弱,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比较疏松,淋巴结被膜更易被细菌侵袭进入周围组织,更易导致周围间隙组织的感染,另外,儿童与成人的交流可能存在偏差,这些都加大了儿童间隙感染患者的危险程度。而儿童患者需要多学科联合综合治疗,最大程度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10]

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准备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

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准备 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准备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护 士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合理的出院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出院后康复相关知识情况调查表、医院出院准备度量表,对31例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 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准备度各维度条目均分为(7.0±1.6)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 依次为预期性支持、个人状态及适应能力;出院时住院天数及目前状态对日常生活工作的 影响程度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出院准备度 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应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合理的出院指导提高患者的 出院准备度水平。 关键词:颌面部间隙感染;糖尿病;出院准备;相关因素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 尿病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医嘱确认即将出院的颌面间隙感 染合并糖尿病患者;②具备一定读写能力的患者;③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患者。 排除标准:有认知或精神障碍的患者。31例患者中,年龄32 ~74(60.4±13.3)岁;平均住院日4 ~57(15.8±12.4)天。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采用自设的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包括研究对象 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住院天数、目前状态对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采 用自设的出院康复相关知识情况调查表,包括口腔卫生、饮食、用药、张口训练 及复诊,其中知识了解程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表示“完全不了解”, 2分表示“了解一点”,3分表示“部分了解”,4示“基本了解”,5分表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合并糖尿病对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影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合并糖尿病对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影响目的以非糖尿病作为参照对象,分析糖尿病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住 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20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研究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研究组住院天数、并发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道梗阻、纵膈炎、脓毒症、肺炎和心包炎,其中研究组呼吸道梗阻(9.62%)、纵膈炎(7.69%)明显高于对照组(1.35%和0.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糖尿病因素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有一定的影响;②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会加重感染症状,加大治疗难度,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建议临床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 标签: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糖尿病;相关性;住院天数;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属于口腔颌面十分常见的感染类型,其发病与宿主的防御机制有密切的关系,若用药或手术处理不当,容易恶化为严重的多间隙感染,甚至出现败血症,危及生命[1]。糖尿病患者由于持续高位的血糖水平,导致免疫及补体激活功能紊乱,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减弱,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几率要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有报道,合并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死亡率相对更高,不过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更容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且可能明显延长住院时间。2015年8月—2016年7月该文即以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分析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方面的特点及差异性,旨在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148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7.6±2.5)岁;发病原因:牙源性感染34例,腺原性感染12例,不明原因6例;对照组男80例,女68例;年龄19~65岁,平均(48.9±2.4)岁;发病原因:牙源性感染80例,腺原性感染42例,不明原因2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发病原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②需进行切开排脓手术;③病历资料完整;④患者及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口腔颌面部感染未累及口腔颌

糖尿病专科护士参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的效果

糖尿病专科护士参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 的效果 曹丽君;范慧芳;郭艳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8(032)014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士参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护理,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平均住院日、对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满意度与血糖管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病人对胰岛素注射与血糖监测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糖控制效果,提高疾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总页数】2页(P2302-2303) 【作者】曹丽君;范慧芳;郭艳 【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 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效果分析 [J], 孙琪 2.专科护士主导的MDT延续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伴亚临床甲减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陈金金;戴莉敏;王雨;陈昕晟 3.探讨眼科专科护士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 [J], 张珍娴;高银凤;刘志威;陈岁容 4.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效果评价 [J], 朱建英;苏丽珍;代炳梅;黄锡纯;刘惠霞 5.专科护士参与医疗会诊在提高全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观察 [J], 孔丽丽;徐凌忠;朱春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12例护理体会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12例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 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论:糖尿病合并口腔颌 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及早切开引流,合理用药,加强临床护理是 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颌面间隙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4)04-82-02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感染均为继发性,常见的为牙源性感染或腺源性感染。感染多为需氧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糖尿病是一 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多。临床上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一般病情重,感染不易控制, 早期正确的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脓肿形成后及早切开引流,合理用药,应用敏 感抗生素,并加强临床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12例,其中男 5例,女 7例;年龄48~81岁,平 均61.7岁,均为2型糖尿病,有明确糖尿病病史10例,住院后诊断出糖尿病2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感染来源:牙源性感染8例,腺源性感染4例。感 染部位:颌下间隙感染3例,口底多间隙感染3例,咽旁间隙感染2例,咬肌间 隙感染2例,颊间隙感染1例,翼颌间隙感染1例。 1.2治疗方法:脓肿形成早期切开引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敏 感抗生素抗感染;严格控制血糖,并给予全身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 高机体抵抗力;切开引流后加强伤口换药,每日3-4次用1%~3%过氧化氢、或 0.5%甲硝唑行脓腔冲洗,必要时每4小时冲洗一次。 1.3治疗结果: 1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均痊愈出院。住院天 数7~21d,其中脓肿切开引流11例,切口均Ⅱ期愈合。 2护理 2.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及各项生命体征,对发热患者给予物 理降温等对症护理。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因感染向口底后部扩散时可出现张 口受限和呼吸不畅,严重时发生呼吸道梗阻。故可在患者床旁备气管切开包、负 压吸引等装置,必要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确保患者呼吸通常。本组患者有5 例均有轻度呼吸不畅,给予低流量吸氧。 2.2切口护理: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一旦脓肿形成,需及早行口内或口外切开 引流,必要时多切口引流,内置引流皮片,保持引流通畅,切开引流后收集脓液 做细菌培养和药敏,以便于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脓肿切开后要加强 换药,每日3-4次用1%~3%过氧化氢、或0.5%甲硝唑行脓腔冲洗,,必要时每4 小时冲洗一次,同时还应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应暂停冲洗。冲洗完毕,协助患者半卧位,减轻伤口张力,利于伤口引流。 2.3 口腔护理: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减少,且患者由于张口受限,影响进食或进食减少,口腔自洁作用降低,加上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口腔黏膜感染 易扩散,难以控制,因此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感染的有效措施。每餐后指导

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31例临床分析

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31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并分析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 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1例重症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31例患者,治愈30例,1例死于心力衰竭。30例治愈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全部行脓肿扩大切开引流,6例行气管切开,3例伴发纵隔脓肿,1例发生脑梗死。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识别,应采取血糖控制同时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切开引流,足量、有效使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控制全身基础性疾病等综合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愈率。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发生于口腔颌骨周围软组织及颜面部的化脓性炎症,确定感染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宿主的防御机制。糖尿病影响患者的多个方面,使其免疫功能降低,加上现在患者生活水平较高,增加感染的机会。本研究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例重症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发病年龄39~84岁,平均(60.2±8.5)岁。患者多以咽喉痛、发热、颈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依据临床典型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颌面颈部CT或彩超等进行诊断。其中牙源性感染25例(80.6%),呼吸道感染4例(1 2.9%),腺源性感染2例(6.5%)。31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入院时空腹血糖9.01~29.76 mmol/L,平均(14.39±2.73)mmol/L,白细胞计数(12.8~41.2)×109/L,平均(27.5±4.4)×109/L。降钙素原PCT 0.6~9.7 ng/mL,平均( 3.7±1.6)ng/mL,细菌培养阳性18例,其中链球菌感染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白色念珠菌感染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病情发展迅猛,就诊时多有脓肿,不间断使用抗生素,并给予全身对症支持治疗,注意血糖,行脓培养+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对于确诊已有脓肿的患者,或脓肿尚未形成,但病情进展迅猛,全身有中毒症状,已压迫气道影响呼吸等,尽早行切开引流,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注意血糖监测,请相关科室协助控制血糖并调整患者饮食,让患者规律服用降糖药;对于血糖较高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将患者血糖值控制在8 mmol/L以下最好。 2 结果 31例严重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13~36 d,平均(21.4±6.3)d,其中30例口腔颌面部严重感染治愈,1例死亡(3.22%),感染来源于呼吸道,死亡原因是患者高龄75岁,伴2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伴发急性左心心力衰致全身多器官衰竭。30例治愈的患者在治疗过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例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 溃愈合1例 摘要】患者系左侧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2型糖尿病,给予全身抗 感染治疗,血糖控制,脓腔康复新液冲洗、康复新液纱条留置。治疗2周后颜面部肿胀消退,破溃口疤痕愈合。 【关键词】康复新液;糖尿病;颜面部软组织;感染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2-0252-01 颌面部间隙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最为常见[1],其次是肺炎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可有高热,寒战。因感 染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表现;腐败坏死性感染,局部红热痛不明显,但有广泛性水肿,全身 症状严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2]。本病例患者入院后确诊左侧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2 型糖尿病,病情较重,将康复新液用于感染脓腔局部治疗,可以促进愈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47岁,左侧颜面部肿胀疼痛10余天伴左下牙疼痛,未做诊治,自行用热毛 巾敷患处,肿胀疼痛加重,且颌下区出现破溃溢脓。既往史: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否认“糖尿病”史。入院后查体:一般状况可。左侧眶下区、颊部及颌下区软组织弥散性肿胀,左侧颌下区表面可见瘘口,溢脓、有坏死组织排出,触之皮温高,压痛明显,开口度约两横指,开口型正常,口内见左下磨牙区牙龈红肿,前庭沟变平。实验室检查:WBC: 11.9×109/ml,糖耐量检查:血糖0分;8.3mmol/L;血糖30分:12.64mmol/L;血糖60分;14.48mmol/L;血糖120分:15.42mmol/L;血糖180分;13.27mmol/L。 1.2 诊断 左侧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 2型糖尿病。 1.3 治疗计划 广谱抗生素全身抗感染治疗;请内分泌科会诊控制血糖;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 敏感抗生素;局部抗感染脓腔扩创充分引流;康复新液冲洗脓腔。 1.4 治疗过程 1.4.1全身抗感染治疗前3天,克林霉菌1.2g静脉滴注,1次/天,奥硝唑0.5g静脉滴注 2次/天。3天后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回报:草绿色链球菌,左氧氟沙星敏感,遂调整用药,左氧氟沙星0.3g静脉滴注1次/天。 1.4.2控制血糖二甲双胍缓释片0.5g口服,3次/天。 1.4.3局部抗感染治疗止血钳扩大颌下区破溃口,充分分离脓腔,见大量脓液溢出,脓 腔给予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康复新液冲洗,放置橡皮条引流,2次/天,持续1周。1周后, 继续脓腔给予康复新液冲洗,1次/天,留置纱条引流,持续1周。 2.结果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概念】 在正常的颌面部解剖结构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筋膜间隙,为疏松结缔组织、神经、血管和腺体等占据。当感染发生时可在这些间隙中形成蜂窝组织炎并沿间隙扩散。此类感染多为牙源性和腺源性,常进展迅速,并可能引起颅内并发症、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特点】 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根据感染的性质、途径、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一般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重者高热、寒战。因感染部位不同,可有其他特殊表现。如咀嚼肌受累,可出现张口受限,进食困难。炎症侵及喉头、咽旁、口底可引起局部水肿,使咽腔缩小或压迫气管,或致舌体抬高后退,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和吞咽困难。腐败坏死性感染局部红、热体征不明显,但软组织有广泛性水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浅层间隙感染炎症局限时可扣及波动感;深层间隙感染则局部有凹陷性水肿及压痛点。穿刺抽脓检查:化脓性感染脓液呈黄或粉红色;腐败坏死性感染脓稀薄、污黑且常有恶臭。蜂窝组织炎所致局部及全身症状严重时,患者感到紧张及焦虑,表现出烦躁不安、失眠、沉默或多语,对疾病的预后十分担忧。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评估发病前是否有牙痛史,一般多为牙源性感染。如有呼吸道感染或涎腺肿痛史,则为腺源性感染;评估是否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2、专科情况 (1)评估口腔颌面部的肿胀、疼痛、压痛情况,是否有皮肤发红、张力增大、边界不清,形成脓肿后可在局部扣及波动感。

(2)专科检查:评估是否出现鼻唇沟变浅、眼睑水肿、睑裂变窄,当眶下间隙脓肿形成后,可在眶下触及波动感。颊间隙感染脓肿破溃时可形成颊痰。评估是否有张口受限、口腔卫生较差,出现头痛、高热、呕吐甚至昏迷的患者,应考虑海绵窦静脉炎的可能。咽旁间隙感染如伴有喉头水肿,则可出现声嘶、呼吸困难和进食呛咳。口底多间隙感染则是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蜂窝组织炎,软组织的副水肿广泛,肿胀范围弥散,严重者甚至可达胸前部。皮肤色暗红,质硬如板状。当肌肉坏死、皮下组织软化时,挤压皮肤呈不易回复性的凹陷 有气体存在,可触及捻发音。如肿胀向舌根、会厌或颈前发展则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吸气三凹征,有发生窒息的危险。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 (2)影像学:明确病灶牙,帮助诊断。 (3)血培养、脓培养:确定病原菌及抗生素药敏试验。 (4)脓肿穿刺:确定脓肿是否形成,获取脓液标本。 【护理措施】 1、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计划,减轻紧张情绪,消除顾虑。 2、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让患者充分休息。 3、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脓肿形成后协助医师切开引流。如肿胀严重引起呼吸困难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4、遵医嘱给予止痛剂、镇静剂,应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灶。对于病情严重者给予全身支持疗法,输血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5、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张口受限者采取吸管进食。 6、保持口腔清洁:病情轻者,嘱其用温盐水或漱口液漱口;重者进行口腔护理,用3%过氧化氢清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