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27.3位似

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及画法.

2. 掌握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的区别和练习.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思考及动手操作等过程,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对位似图片的观察,欣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及画法.

【教学难点】

位似图形的多种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下面这些相似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教学说明】通过所展示的几幅美丽图片的观察,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审美意识,又能通过相似图形的这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感受位似图形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相似图形所具有的特殊位置关系,可逐个进行剖析.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 如图,图中有多边形相似吗?如果有,那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

【教学说明】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现,然后选取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认识位似图形.

【归纳结论】位似图形: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顶点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位似图形的特征:

(1)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反过来就不一定成立);

(2)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连线(或延长线)必相交于同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

(3) 位似图形的对应边的比称为位似比,对应顶点连线(或延长线)相交的那个交点称为位似中心.)

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如图,指出各组图形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如果

是位似图形,请指出其位似中心.

【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判别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的方法,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获得结论.显然(1)、(2)、(3) 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其位似中心分别为A,A,P,而(4)中两个正方形就不是位似图形,因为对应点的连线不能相交于同一点,即点O并不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通过本例的处理可加深学生对位似图形及其性质的理解.解答过程略.

例2 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四边形ABCD,请将它缩小为原图的.

【分析】将一个图形缩小的原图的,即是要新图形各个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与原图中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2,因而只要在同一平面内确定了某一点为位似中心的话,就一定能得到缩小后的四边形.而选取某一点为位似中心时,这点可在两个图形的外部,中间或它们的内部几种不同情形,我们不妨按三种不同情形来进行画图,试试看.

解作法一:(1)在四边形ABCD的外面任取一点0(如图①所示)

(2) 过点O分别作射线OA、OB、OC、OD;

(3) 分别在OA、OB、OC、OD上截取点A',B’,C’,D’,使得

====;

(4) 顺次连接A’,B’,C’,D’,所得的四边形A’B' C’D’就是将四边形ABCD缩小后的图形,且其位似比为

作法二:(1)在四边形ABCD外任取一点O (如图②)

(2)作射线OA、OB、OC、OD;

(3)分别在射线OA,OB,OC,OD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A’ ,B’ ,C’,D’ ,使====;

(4)顺次连接A’,B’,C’,D’,则四边形A’B’C’D’ 也是四边形ABCD 缩小的图形.

作法三:(1)在四边形ABCD的内部任取一点O (如图③)

(2)连OA、OB、OC、OD;

(3)分别在OA,OB,OC,OD上截取点A’ ,B’ ,C’,D’ ,使

====;

(4)顺次连接A’,B’,C’,D’,则四边形A’B’C’D’ 是将四边形ABCD 缩小的图形.

【教学说明】对上述三种作图方法,教师可选讲其中一种,另两种方法在稍作提示后应留给学生完成,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获取技能.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 如图,△OAB 和△OCD 是位似图形,AB / /CD 吗?为什么?

2. 如图,以O为位似中心,画出将△ABC放大为原来的两倍的图形

.

【教学说明】这两道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讨论,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 位似图形和相似图形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请说说看;

2. 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可以利用位似得到. 你认为画出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的关键是什么?通常有几种可能?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回顾,对所学过知识进行反复梳理,加深认识.

1.布置作业:从教材P51习题27.3中选取.

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通过创设'清境让学生感受了位似的概念,接着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了位似图形的作法.在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位似图形的画法》试题

《位似图形的画法》试题 一、填空题 1.两个图形相似,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这个点叫做,这时的相似比又称,这两个图形之间的相互变换叫. 答案:位似形;位似中心;位似比 解析:根据位似形的定义:两个图形相似,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位似比,这两个图形之间的相互变换叫位似变换,位似变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变换.故答案为:位似形;位似中心;位似比 难度:容易 知识点:位似图形的画法 2.画位似图形的步骤:(1)确定;(2)把位似中心与连线(或延长);(3)根据在所连直线上截取相应线段;(4)把所截各点用实线连接. 答案:位似中心对应顶点放缩比例 解析:画位似图形的步骤是: (1)确定位似中心; (2)把位似中心与对应顶点连线(或延长); (3)根据放缩比例在所连直线上截取相应线段; (4)把所截各点用实线连接. 难度:容易 知识点:位似图形的画法 3.如果将两个位似图形的边长同时扩大五倍,则他们的位似比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 解析:因为将两个位似图形的边长同时扩大五倍 所以它们对应边的比值不变, 所以位似比也不变.

难度:容易 知识点:位似图形的画法 4.如图,位似图形由三角尺与其灯光照射下的中心投影组成,相似比为2:5,且三角尺的一边长为8cm,则投影三角形的对应边长为c.m 答案:20 解析:因为位似图形由三角尺与其灯光照射下的中心投影组成 又因为相似比为2:5,三角尺的一边长为8cm, 设投影三角形的对应边长为xcm 依题意得:8:x=2:5 解得:x=20(cm). 故答案为:20. 难度:容易 知识点:位似图形的画法 5.下图中的“小鱼”与“大鱼”是位似图形,“小鱼”与“大鱼”的位似比是,如果设“小鱼”上点A的坐标为(a,a),那么点A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 答案:1:2;(-2a,-2a) 解析:根据图形中网格可得:OA=OB= 所以“小鱼”与“大鱼”的位似比是: 1 2 OA OB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优秀)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单位:℃)与冷冻时间t(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②3xy=1;③y= 1-2 x;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y= 3 2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1可化为y= 1 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 ③y= 1-2 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k为常数,k≠0),y=kx -1(k为常数,k ≠0)或xy=k(k为常数,k≠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2m2+m-1)x2m2+3m-3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m2+3m-3=-1,2m2+m-1≠0,然后求解即可.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位似》教案

27.3 位似 、教学目标 i?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重点、难点 1 ?重点: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性质与作图. 2 ?难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三、课堂引入 1 .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面所给的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例如,放映幻灯时,把幻灯片上的图形放大到屏幕大;在照相馆中,摄影师通过照相机把人物的影像缩小在底片 上。下图显示了一个通过灯光放大图片的简单试验。 1*1 27. 3 I 这样的放大或缩小,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经过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与原图形是相似的 观察下图,试着回答图中的问题。 图27.3-2每幅图中的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2 ?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问:已知:如图,多边形ABCD把它放大为原来的2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应该怎样做?你能说岀画相似图形的一种方法吗? 我们可以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0,如图,分别在直线OA OB OC 0D上取点A'、B'、C'、D',使得0A = 20A, OB' = 20B, 0C = 20C, 0D = 20D,顺次连接点A'、B'、C、D ', 所得四边形A' B' C' D就是所要求的图形. 四、例题讲解 例1、如图,指岀下列各图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请指岀其位似中心. 分析:位似图形是特殊位置上的相似图形,因此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为位似图形,首先要看这 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再看对应点的连线是否都经过同一点,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解:图(1)、(2)和(4)三个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分别是图(1)中的点A, 图(2)中的点P和图(4)中的点0?图(3)中的点0不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故图(3)不是位似图形, 图(5)也不是位似图形 总结: ①位似是一种具有位置关系的相似,所以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②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 ③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 ④位似比就是相似比?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可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 (2)位似图形首先是相似图形,所以它具有相似图形的一切性质?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 相似图形,它又具有特殊的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等于位似比(相似比).

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形式,这里(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x ,(6)改写后是x x y 31+=,分子不是常数,只有(2)、(3)、(5)能写成定义的形式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分析: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另一种表达式是1-=kx y (k ≠0),后一种写法中x 的次数是-1,因此m 的取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m -2≠0且3-m 2=-1,特别注意不要遗漏k ≠0这一条件,也要防止出现3-m 2=1的错误。 解得m =-2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 塞波中学陈静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会判断简单的位似图形和位似中心。 (2)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掌握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性质。 2、能力目标: (1)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图形的变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的形成。 (3)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较多的社会背景素材的展现,使学生亲身经历位似图形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位似图形、位似变换的性质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应用性、挑战性。 (2)进一步体验合作互助、解决难题的情感,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图形的位似概念、位似图形的性质及利用位似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性质涉及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等一些学生的数学薄弱环节,不容易被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般地,取定一个点O,如果一个图形上每一个点P对应另一个图形G’上的点P’,且满足:

似比。 学生得到启示,把图形△ABC 学生得到启示,把图形△ABC 强调两种思路的作图技巧

三、设计理念 1、注重应用价值,培养学习兴趣 图形的位似是相似形的延伸和深化。位似图形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利用位似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放电影时,胶片与屏幕的画面也是位似图形。从教材编排的一些素材看,不仅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加强了数学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同时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更突出地反映了数学的价值。因此,本节教材对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2、注重面向全体,培养探究精神 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图形的位似,作为新增的内容,以其丰富的社会背景为素材展示给我们,使我们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但它对后续学习的知识联系不是很大,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以教材的编排为准,概念、性质、应用等让学生容易接受就好,水到渠成,不必要拓展和深化,按教材编排,。力求呈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概念――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观察——验证——推理和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3、注重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图形的位似概念过程中,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温故而知新。而通过“位似图形的性质”的探索,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结论必须通过大胆猜测、判断和归纳。在分析理解位似图形性质时,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质课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

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 (3)xy =21 (4)2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 2.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教学目标

公开课教学设计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

27.3 位似 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 1.正确理解位似图形等有关概念,能够按照要求利用位似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及能够正确地作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 2.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会到几何图形之美,提高对数学美的认识层次,陶冶美育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阅读教材P47-48,自学“思考”与“探究”,理解位似的概念,会找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并能按要求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的位似变换. 自学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①两个多边形不仅,而且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B.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不一定相似 C.两个图形如果是相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位似 D.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相似 ③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位置可能在( ) A.原图形的外部 B.原图形的内部 C.原图形的边上 D.任意位置 位似的三要素即是判定位似的依据,也是位似图形的性质.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如图,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1.

解:1.在原图形上取A、B、C、D、E、F、G,在图形外任取一点P; 2.作射线AP、BP、CP、DP、EP、FP、GP; 3.在这些射线上依次取A′、B′、C′、D′、E′、F′、G′,使PA′=2PA,PB′=2PB,PC′=2PC,PD′=2PD,PE′=2PE,PF′=2PF,PG′=2PG; 4.顺次连接点A′、B′、C′、D′、E′、F′、G′、A′. 所得到的图形就是符合要求的图形. 在作位似图形时,按要求作出各点的对应点后,注意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不要错连. 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1.例1中的位似中心为点,如果把位似中心选在原图形的内部,那么所得图形是怎样的?如果点A′、B′、C′、D′、E′、F′、G′取在AP、BP、CP、DP、EP、FP、GP的延长线上时,所得的图形又是怎样的?(试着画一画) 当位似中心在原图形的外部时,两个图形可能在位似中心的两侧或同侧. 2.如图,△OAB和△OCD是位似图形,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3.如图,以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为原来的两倍.

如何画位似图形

如何画位似图形 江苏 张继凤 位似变换是新课程标准中涉及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图形变换的一种,实际上它是相似变换的一种特殊情形,存在位似中心———即对应顶点连线的交点.其位似比就是相似比.作为一个新的知识点,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图形放大、缩小通常用位似变换的思想作图,位似中心的位置可在图形顶点处、图形边上、图形内部、图形外部.本文以一道中考题为例介绍几种常见画法,供同学们参考. (辽宁省锦州中考题)如图1,己知四边形ABCD ,用尺规将它放大,使放大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1:2. 画法一: 延长AD 到1D ,使1DD AD =,延长AC 到点1C ,使1CC AC =,延长AB 到点1B ,使1BB AB =,连接11D C ,11C B ,则四边形1111A B C D 即为所求(如图2). 说明:延长AD 得到1D 后,也可以过点1D 作11DC DC ∥,交AC 的延长线于1C ,再过点1C 作11B C BC ∥,交AC 的延长线于1B ,得到四边形1111A B C D . 画法二: 延长DA 到点1D ,使12A D A D =,延长CA 到点1C ,使12A C A C =,延长BA 到点1B ,使12AB AB =连接11B C ,11C D ,则四边形1111A B C D 即为所求(如图3). 画法三: 任取一点O ,连接OA 并延长到点1A ,使1AA OA =,连接 OB 并延长到点1B ,使1BB OB =、连接OC 并延长到点1C ,使1CC OC =,连接OD 并延长到点1D ,使 1DD OD =,顺次连接11A B ,11B C ,11C D ,11D A ,则四边形1111A B C D 即为所求(如图4).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

2018-2019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 第1课时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带教学反思

27.3 位似 第1课时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 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相关知识;(重点) 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难点 ) 一、情境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把自己好看的照片放大或缩小,由于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我们得到的照片是真实的. 观察图中有多边形相似吗?如果有,那么这种相似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位似图形 【类型一】 判定是否是位似图形 下列3(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解析: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可知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共线),所以位似图形是第一个和第三个.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两个图形是不是位似图形,首先要看它们是不是相似图形,再看它们对应顶点的连线是否交于一点.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1题 【类型二】 确定位似中心

解析:(1)连接对应点AE 、BF ,并延长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2)连接对应点AN 、BM ,并延长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3)连接AA ′,BB ′,它们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 解:(1)连接对应点AE 、BF ,分别延长AE 、BF ,使AE 、BF 交于点O ,点O 就是位似中心; (2)连接对应点AN 、BM ,延长AN 、BM ,使AN 、BM 的延长线交于点O ,点O 就是位似中心; (3)连接AA ′、BB ′,AA ′、BB ′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O . 方法总结:确定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时,要找准对应顶点,再经过每组对应顶点作直线,交点即为位似中心.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 第2题 【类型三】 画位似图形 (1)图①中,以O 为位似中心,把△ABC 放大到原来的2倍; (2)图②中,以O 为位似中心,把△ABC 缩小为原来的13. 解析:(1)连接OA 、OB 、OC 并延长使AD =OA ,BE =BO ,CF =CO ,顺次连接D 、E 、F 就得出图形;(2)连接OA 、OB 、OC ,作射线CP ,在CP 上取点M 、N 、Q 使MN =NQ =CQ ,连接OM ,作NF ∥OM 交OC 于F ,再依次作EF ∥BC ,DE ∥AB ,连接DF ,就可以求出结论. 解:(1)如图①,画图步骤:①连接OA 、OB 、OC ;②分别延长OA 至D ,OB 至E ,OC 至F ,使AD =OA ,BE =BO ,CF =CO ;③顺次连接D 、E 、F ,∴△DEF 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2)如图②,画图步骤:①连接OA 、OB 、OC ,②作射线CP ,在CP 上取点M 、N 、Q 使MN =NQ =CQ ,③连接OM ,④作NF ∥OM 交OC 于F ,⑤再依次作EF ∥BC 交OB 于E ,DE ∥AB 交OA 于D ,⑥连接DF ,∴△DEF 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方法总结: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为:①确定位似中心;②分别连接并延长位似 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③根据位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④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 【类型四】 位似图形的实际应用 在放映电影时,我们需要把胶片上的图片放大到银幕上,以便人们欣赏.如图,

最新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

教学时间课题26.1二次函数(2)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 和 能力 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过程 和 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图象性质的过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性质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五个一”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设计意图一、提出问题 1,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 (先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分析、归纳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 2.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如 果可以,应先研究什么? (可以用研究一次函数性质的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应先研究二 次函数的图象) 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二、范例 例1、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解:(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 对应值表: x …- 3 - 2 - 1 0 1 2 3 … y …9 4 1 0 1 4 9 … (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3)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得到函数y=x2的图象,如图所示。 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结为:它有一条对称轴,且对称轴和图象有一点交点。

初三数学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初三数学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重点、难点 1.重点: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性质与作图. 2.难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一.创设情境 活动1 提出问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把自己好看的照片放大或缩小,由于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我们得到的照片是真实的. 初三 数学 位似 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思考:观察图27.3-2图中有多边形相似吗?如果有,那么这种相似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有一类相似图形,除具备相似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其特性,学生自己归纳出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是每组对应点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相似比.(位似中心可在形上、形外、形内.)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数学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二、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活动2 提出问题:

把图1中的四边形ABCD 缩小到原来的2 1 . 分析:把原图形缩小到原来的 2 1,也就是使新图形上各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与原图形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2 . 作法一: 作法二: 作法三: 初三数学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图中的两个图形不是位似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四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位似三角形的是( ) A .图(3)、图(4) B .B .图(2)、图(3)、图(4) C .C .图(2)、图(3) D .D .图(1)、图(2) 3.如图,三个正六边形全等,其中成位似图形关系的有( ) A .0对 B .1对 C .2对 D .3对

最新九年级数学位似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九年级数学位似练习题及答案 1.如图(1)火焰的光线穿过小孔O ,在竖直的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像的长度BD =2 cm ,OA =60 cm ,OB =15 cm ,则火焰的长度为________. (1) (2) 2. 如图(2),五边形ABCDE 与五边形A ′B ′C ′D ′E ′是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2 1. 若五边形ABCDE 的面积为17 cm 2, 周长为20 cm ,那么 五边形A ′B ′C ′D ′E ′的面积为________,周长为________. 3.已知,如图2,A ′B ′∥AB ,B ′C ′∥BC ,且OA ′∶A ′A =4∶3,则△ABC 与________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________;△OAB 与________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________. 图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似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 B.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 C.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不只有一个 D.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 5.小明在一块玻璃上画上了一幅画,然后用手电筒照着这块玻璃,将画映到雪白的墙上,这时我们认为玻璃上的画和墙上的画是位似图形.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位似图形来?并说明一对对应线段的位置关系.

6.将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放大,使放大后的三角形的边是原三角形对应边的3倍,并分别确定放大前后对应斜边的比值、对应直角边的比值. 7.一三角形三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0,0),B (2,2),C (3,1),试将△ABC 放大,使放大后的△DEF 与△ABC 对应边的比为2∶1.并求出放大后的三角形各顶点坐标. 8、经过不同位似中心将同一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试问放大后的图形和缩小后的图形能否也是位似图形?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8 cm 2、4 17 cm 2 10 cm 3、△A ′B ′C ′ 7∶4 △OA ′B ′ 7∶4 4、D 5、略 6、(1)1∶3 1∶3 7、 位似中心取点不同,所得D 、E 、F 各点坐标不同,即答案不惟一. 8、由放大或缩小猴图形中对应线段与原图形中对应线段互相平行,故而放大后的图形和缩小后的图形的对应线段也互相平行,因而它们也是位似图形.

最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本学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期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学习及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进入初三以来,通过多次集体备课讨论,我们初三数学组 感到压力很大。从、考成绩来看,和兄弟学校差不多,高分可能偏多,但其中应有不少水分,不能光看数据;二是随着知识的深入,临近毕业,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坚持不住,成绩出现很大的滑坡,这些都为我们的正常教学带来很不利的影响。上学期虽然涌现了一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但后进学生因数学成绩十分低下,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基本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了。部分中等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等,这都是这学期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期教学进程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个阶段 新课教学共分两章。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学习正弦、 余弦和正切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中的 边角关系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分为三 节,主要内容包括:投影的基础知识;视图、三视图等概念,课题学 习:制作立体模型。 总复习是本期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总复习使学生全面熟悉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娴熟的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位似》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位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其性质与作图. 2.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3.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化与对应点坐标变化的规律.了解四种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的异同.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性质与作图;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化与对应点坐标的关系. 难点: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利用画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任意一个几何图形放大或者缩小.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位似的图片,《作一个缩小的位似图形》的微课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 例如,放映幻灯片时,通过光源,把幻灯片上的图形放大到屏幕上;在照相馆中,摄影师通过照相机,把人物的形象缩小在底片上. 这样的放大或缩小,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经过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与原图形是相似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真实的图片和满意的照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图形变换,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通过观察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幻灯机和照相机保持图形形状不变,物、像上对应点连线交于一点的成像特点,为理解位似的概念提供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请欣赏如下图形的变换:

下列图形中,每个图中的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C′D′都是相似图形.分别观察这五个图,你发现每个图中的两个四边形各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每一组相似图形,除具备相似的所有性质外,发现每个图中的两个四边形 各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 学生自己归纳出位似图形的概念: 每幅图的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位似中心可在形上、形外、形内).我们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位似. 让学生明白: (1)位似图形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 (2)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边平行; (3)位似是一种具有位置关系的相似; (4)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的特殊情形; (5)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6)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 (7)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究、归纳出位似图形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把下图中的四边形ABCD 缩小到原来的. 12

[如何画位似图形] 位似图形的画法及步骤

如何画位似图形 位似变换是新课程标准中涉及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图形变换的一种,实际上它是相似变换的一种特殊情形,存在位似中心———即对应顶点连线的交点.其位似比就是相似比.作为一个新的知识点,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图形放大、缩小通常用位似变换的思想作图,位似中心的位置可在图形顶点处、图形边上、图形内部、图形外部.本文以一道中考题为例介绍几种常见画法,供同学们参考. (辽宁省锦州中考题)如图1,己知四边形ABCD ,用尺规将它放大,使放大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1:2. 画法一 延长AD 到D 1,使DD 1=AD ,延长AC 到点C 1,使CC 1=AC ,延长AB 到点B 1,使BB 1=AB ,连接D 1C 1,C 1B 1,则四边形A 1B 1C 1D 1即为所求(如图2).说明延长AD 得到D 1后,也可以过点D 1作DC 11∥DC ,交AC 的延长线于C 1,再过点C 1作B 1C 1∥BC ,交AC 的延长线于B 1,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画法二 延长DA 到点D 1,使A D 1=A 2D ,延长CA 到点C 1,使A C 1=A 2C ,延长BA 到点B 1,使AB 1=2AB 连接B 1C 1,C 1D 1,则四边形A 1B 1C 1D

1即为所求(如图3). 画法三 OB 并延长到点B 1,使任取一点O ,连接OA 并延长到点A 1,使AA 1=OA ,连接 BB 1=OB 、连接OC 并延长到点C 1,使CC 1=OC ,连接OD 并延长到点D 1,使 ,顺次连接A 1B 1,B 1C 1,C 1D 1,D 1A 1,则四边形A 1B 1C 1D 1即为所求(如图4).DD 1=OD 运用这些作图方法可以解决不少数学问题.现举例说明 例如图5,在给定的锐角△ABC 中,求作一个正方形DEFG ,使D ,E 落在BC 上,F ,G 分别落在AC ,AB 边上,要求写出画法. 画法 第一步画一个有三个顶点落在△ABC 两边上的正方形D "E "F "G "(如图5);第二步连接BF "并延长交AC 于点F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图形的位似》

《图形的位似》 ◆教材分析 基于学生已经学过相似、位似等有关知识,并能将某一简单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 本节课将多边形放到直角坐标系中,探讨通过直角坐标系,如何寻找它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并确定相似比,如何将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同时,也要探讨在直角坐标系中,给出相 似比,如何确定一个已知多边形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通过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促使学生 进一步理解位似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利用直角坐标系将一个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进而能初步归纳出规律,形成有关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本节课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 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直角坐标系中,感受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 2、经历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形象 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3、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位似图形及相关概念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熟练准确地利用图形的位似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经历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 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关系的过程,领会所学知识,归纳作图步骤,总结规律,并较熟练地进行应用。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和类比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形成多角 度、多方法想问题的学习习惯; 2、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 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坐标变化与其位似图形的关系,并能应用该结论将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通过位似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判断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多边形是否位似; 比较放大或缩小后 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坐标与相似比,总结规律。课件,尺子。 第一环节:问题导入 你还记得图形不同的变换及其性质吗: 1、对称(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对称中心。 2、平移: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3、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4、全等。 5、相似:相似比。 图形这些不同的变换是我们学习几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它不但装点了我们的生活,而且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 宽是3厘米, 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 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 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 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 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 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 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须满足的条件是:02 ≠-m m . 解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则 02 ≠-m m . 解得 0≠m , 且1≠m . 因此, 当0≠m , 且1≠m 时, 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 则m 取哪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