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8), 986-99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677/acm.2019.98150

Etiology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Adolescen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Kemin Yang, Lu Liu*, Tianfu Jin, Qin Li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Jul. 29th, 2019; accepted: Aug. 13th, 2019; published: Aug. 20th, 2019

Abstrac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is a common endocrine disease in gynecology clinic, with an in-cidence of 5% - 10%. The etiology of adolescent PCOS is not yet clear, usually manifested as men-strual disorders, androgens and obesity in adolescents. Howeve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doles-cen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f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not taken in time, it will further lead to obesity, hirsut-ism, acne and irregular menstruation in adolescent PCOS patients. In the long run, infertility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 endometrial cancer may occur, thus aggravating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burden of such pati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PCO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words

Adolescen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Etiology, Non-Drug Treatment, Drug Treatment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杨克敏,柳露*,金天福,李芹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9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20日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妇科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发病率可达*通讯作者。

杨克敏等5%~10%。青春期PCOS病因尚未明确,通常表现为青春期人群月经紊乱、雄激素过多症和肥胖等。然

而,证据表明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若不及时采取正确的诊断与治疗,会进一步导致青春期PCOS患者肥胖、多毛、痤疮、月经不调等,远期可能发生不孕及2型糖尿病、高血压、子宫内膜癌等,从而加重此类患者社会及心理负担。现将青春期PCOS的病因和治疗新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licenses/by/4.0/

1. 青春期PCOS的病因

目前尚未发现引起青春期PCOS的单一原因。相反,它被认为是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的综合症[1],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1.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对人体雄激素的调节有重要作用,随着胰岛素水平的上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在肝脏中的生成被抑制,从而导致SHBG下降,从而使游离雄激素升高[2]。多项研究[3][4][5][6][7]表明,无论是否肥胖,PCOS人群中均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这是PCOS患者的关键发现。

1.2. 肥胖

肥胖被认为是导致青春期PCOS的病因之一,与月经紊乱和雄激素浓度增加有关[8]。肥胖会促进胰岛素抵抗并加重PCOS患者中出现的雄激素过多症[1]。雄激素浓度增加与肥胖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减少部分相关。此外,肥胖可能导致雄激素过剩,因为脂肪组织含有几种类固醇生成酶,可将雄烯二酮转化为睾酮,将睾酮转化为更有效的雄激素–二氢睾酮(DHT)。在肥胖青春期女孩的多项研究中[8][9][10][11],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游离睾酮浓度也会成比例上升。在正常体重的PCOS患者中,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然而,当肥胖存在时,胰岛素抵抗力会明显增强[12]。此外,与肥胖但未进行PCOS诊断的患者相比,患有PCOS的肥胖青春期女孩表现出更显著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8]。

1.3. 遗传学

Wilroy等[13]的研究显示PCOS具有家族聚集性,呈显性或多基因遗传模式。迄今为止,与PCOS 的病理生理学有关的基因超过100个,特别是影响与性激素、细胞代谢和慢性炎症的生物合成和功能有关的基因。涉及与类固醇生成相关的几个关键基因,包括CYP17A1、CYP19、CYP21、HSD17B5和HSD17B6。性激素及其受体也参与其中。PCOS也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相关代谢基因包括与胰岛素生物合成和功能相关的基因(INS (胰岛素基因),INSR (胰岛素受体),IRS1 (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2,IGF,PPAR-g和CAPN10)以及肥胖相关基因(FTO)。最后,考虑到PCOS与产生炎症的关系,还涉及与慢性炎症相关的基因,特别是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A,IL-1B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 [14][15]。综上所

杨克敏等

述,与PCOS的病理生理学有关的基因多而复杂,但至今未发现诱发PCOS的特异基因,此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

1.4. 环境接触

环境暴露和生活方式因素与PCOS的发生有关。干扰内分泌的有关化学物质(EDCs)如双酚A(BPA),以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等[16],可能来源于食品包装以及工、农业所用原料、生活用品、医用塑料器具等,是PCOS发病的重要因素。接触时间至关重要,有证据[17][18][19]表明在胎儿和幼儿时期最容易受到EDCs的不良影响。动物研究表明,在妊娠期处于高雄激素环境,更容易导致胎儿发生PCOS。

与正常女性相比,PCOS女性的EDCs水平较高[20][21]。因此,成人长期暴露于EDCs也可能导致女性发生PCOS [17]。

1.5. LH受体与类固醇生成酶过度表达

一项来自PCOS患者的卵泡膜细胞的体外研究[22]已经证明了LH受体和类固醇生成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c17、3b-HSD和17b-HSD有过度表达,与非PCOS患者的对比,PCOS患者17-OHP和睾酮等类固醇的产生增加。在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逐渐成熟和LH循环水平逐渐增加。在患有PCOS倾向的青春期女性中这种增加更显著,进一步使雄激素的产生增加也更显著[2]。相应的,患有青春期PCOS 的人群中分泌的GnRH和LH脉冲式释放的频率和振幅均增加,且LH与FSH的比值增也加[8]。

1.6. 月经初潮年龄过小

一项研究显示青春期PCOS患者月经初潮年龄比非PCOS人群小,与体重及体重指数呈负相关,并且发现月经初潮年龄大是PCOS的保护因素[23]。因此,月经初潮年龄是青春期PCOS的影响因素之一。

1.7. 出生时体重过低

研究表明低出生体重是PCOS发展的风险因素。一项回顾性研究[24]结果显示,PCOS患者中低出生体重人群的比值是正常人群中低出生体重人群比值的5.34倍,95%置信区间(CI)为2.80~10.94,据此研究结果可认为与正常人群相比,PCOS人群的出生时体重显著降低,结果突出了出生体重因子对PCOS的重要性。另据报道[25],在早产儿和出生低体重(LBW < 1500 g)的受试者中,成年后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且表现出多毛症、痤疮、发生PCOS的比例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

2. 治疗

青少年PCOS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具体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2.1. 改变生活方式

大约50%的PCOS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而肥胖本身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月经紊乱的风险增加有关[8][26][27]。生活方式改变包括主要是控制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上述方法已被证明能有效改善PCOS的相关症状[28]。体育锻炼作为治疗PCOS的干预措施,通常建议每周进行3次30至45分钟的剧烈运动[29][30]。Domecq, J. P.等[26]对583名PCOS患者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接受改变生活方式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降低,其与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疗效相当。另外,Orio, F.等

[29]对150名PCOS女性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为期6个月的运动训练后,PCOS女性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得到改善。与正常人群相比,这些女性的子宫内膜厚度,血脂,心肺功能和月经周期均有改善。2013年,由内分泌学会指定的专家组制定的指南[28]建议将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作为伴有超重或肥胖的青少

杨克敏等

年PCOS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在患有PCOS的正常体重女性中,尚不清楚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否会改善PCOS的症状[26]。前述指南[28]提示,对于体重正常的PCOS患者,单独体育锻炼疗法可能是不够的。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30]对随机分入单一干预措施(包括二甲双胍,安慰剂,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案或联合口服避孕药(COC))的43名12~18岁肥胖青少年女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游离雄激素指数(FAI)降低59%,SHBG降低122%。一项前瞻性研究[31]显示,在1年内完成生活方式干预的59名患者中,与没有体重减轻的患者相比体重减轻(BMI平均降低3.9 kg/m2)的患者闭经和月经稀发的患病率分别下降了42%和19%,且睾酮浓度降低、SHBG浓度增加。青少年人群在遵守饮食和锻炼方案方面还面临挑战应鼓励父母参与指导他们进行饮食,锻炼和行为等多方面的改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改变生活方式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疗效难以维持,且单纯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月经紊乱的患者效果不佳,因此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2.2. 药物治疗

2.2.1. 复方激素避孕药(Compound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CHCs)

CHCs是青春期PCOS的一线治疗药物,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32],COC 为青春期PCOS人群带来多种益处。首先,COC具有抗雄激素作用。雌激素成分用于增加SHBG,其通过结合游离类固醇来降低生物可利用的睾酮,最终缓解高雄激素症状。其次,孕激素抑制LH水平,导致卵巢雄激素生成减少,孕激素还能抑制5a-还原酶活性[33],从而减少睾酮向导致多毛症的二氢睾酮(DHT)的外周转化。在PCOS患者中运动疗法与COC比较的研究[29]中,COC组的多毛症,血清游离睾酮和FAI显着降低(p< 0.05)。另外,COC还可调整月经周期和保护子宫内膜[34]。PCOS通常是原发性闭经的原因,对于雄激素升高月经尚未初潮的青春期发育晚期阶段(即乳房发育≥ Tanner IV级)的女孩,建议启用COC进行治疗[28]。COC对于有性生活的青少年可以有避孕的作用。COC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血脂,在短期内COC的雌激素成分可使HDL胆固醇增加,使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降低[29]。但在采用COC作为PCOS的治疗策略之前必须排外禁忌症,如深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或有先兆的偏头痛等。

2.2.2. 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

对于无严重高雄激素血症及代谢紊乱的PCOS人群可于月经后半周期口服孕激素调整月经周期。根据2018年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35],周期性使用孕激素可以作为青春期PCOS患者的首选治疗,其对代谢影响小,且其对卵巢轴的功能不抑制或抑制较轻。

2.2.

3. 雌孕激素周期序惯疗法

少数雌激素水平较低、子宫内膜薄,单一孕激素治疗后子宫内膜无撤退性出血的PCOS人群可采用雌孕激素周期序惯疗法,对伴有低雌激素症状的青春期PCOS人群可作为首选治疗[35]。

2.2.4.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一种治疗青少年PCOS的常用药物。在肥胖和非肥胖的PCOS青少年中大约18%~24%的人群伴有糖代谢异常,二甲双胍可降低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耐量升高和改善代谢综合征[36][37]。一项对照试验[38]将79名肥胖青少年PCOS患者随机分为4组进行单一干预(干预措施包括二甲双胍,COC,改变生活方式和安慰剂),结果显示,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人群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较安慰剂组有显着改善,此外,在青少年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还可以调整月经周期。对于有COC禁忌症的个体,尽管二甲双胍不会产生任何抗雄激素作用,也不会显着改善多毛症或痤疮[31],但它仍是调整月经周期的优先选择。

杨克敏等

2.2.5. 螺内酯

螺内酯是另一种用于治疗PCOS和多毛症的辅助药物。该药作用机制是抑制雄激素的卵巢和肾上腺生物合成,直接竞争毛囊中的雄激素受体并抑制5α-还原酶活性,但对剂量依赖性较高且见效较慢[39]。

目前还没有研究对青春期PCOS人群中的这种药物进行评估。然而,成人研究[40]显示,对已服用二甲双胍的PCOS患者,加入低剂量螺内酯可降低DHEAS水平和减轻多毛症状。

2.2.6. 中医治疗

由于青春期PCOS患者年龄偏小且暂没有生育要求,部分青春期PCOS人群及家长难以接受周期性激素治疗,针对这部分病人可考虑中医治疗。中医有研究资料[41][42]认为肾虚、血瘀、痰湿是本病的发病机制。李国珍等[43]指出该病治疗上应补肾化痰,而补肾调经为治疗的关键,采用益肾活血化痰汤–五子衍宗丸合苍附导痰汤治疗PCOS取得较好疗效。褚娟红等[44]运用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PCOS的总有效率为90.0%,提示补肾、化痰祛瘀及疏肝理气的治疗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单用中药治疗周期较长,见效缓慢,因此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2.2.7. 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PCOS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甘瑾等[45]的一项予补肾祛瘀化痰方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研究中,将84例PCOS病患随机分成2组,即达英-35组(单用),中西医结合组(达英-35 + 补肾祛瘀化痰方),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在减轻肥胖及降低体质指数、改善性激素指标与卵巢相关指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

2.2.8. 手术治疗

青春期PCOS手术治疗主要是改善代谢的减肥手术。一项关于代谢手术对肥胖型PCOS的影响的荟萃分析[46],纳入女性病人2274例,手术后月经紊乱及多毛症得到了明显改善,提示减肥手术可显著改善肥胖型PCOS的临床症状。但减肥手术适用于BMI 40 kg/m2以上的青春期肥胖患者,术式包括可调节胃束带术、胃旁路术、缩胃术[47]。虽然减肥手术的长期效果较好,并可预防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但手术为有创操作,存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且术后营养不良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因此目前该治疗方案尚存在争议。

3. 结论

综上所述,青春期PCOS的病因尚不明确,它是遗传、代谢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青春期PCOS 的治疗是多模式的,改变生活方式适用于所有青春期PCOS患者,但需要长期坚持,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疗效难以维持,且不能达到调整月经周期的目的。口服避孕药可以调整月经周期,纠正高雄激素血症,远期可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但口服避孕药有潜在风险,不适用于有血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及吸烟患者,用药期间需检测血脂变化。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雌孕激素周期序惯疗法可以调整月经周期,但不能纠正高雄激素血症及代谢紊乱。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部分人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损伤和乳酸性酸中毒,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肾功。螺内酯可改善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但不能调整月经周期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单用中药治疗疗程较长,见效较慢,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改善月经紊乱及高雄激素血症,且见效快。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创伤大,存在手术并发症,需慎重选择。因此,非药物治疗是基础,药物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治疗发展前景广阔。该病病因复杂且尚无根治的办法,明确青春期PCOS人群发病原因和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及根治此病的方法尚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杨克敏等

参考文献

[1]Rosenfield, R.L. and Ehrmann, D.A. (2016) The Pathogenesi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The Hypothesis

of PCOS as Functional Ovarian Hyperandrogenism Revisited. Endocrine Reviews, 37, 467-520.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er.2015-1104

[2]Franks, S. (2008)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32, 1035.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38/ijo.2008.61

[3]Burghen, G.A., Givens, J.R. and Kitabchi, A.E. (1980) Correlation of Hyperandrogenism with Hyperinsulinism in Po-

lycystic Ovarian Diseas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50, 113-116.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jcem-50-1-113

[4]Chang, R.J., Nakamura, R.M., Judd, H.L., et al. (1983) Insulin Resistance in Nonobese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

rian Diseas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57, 356-359.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jcem-57-2-356

[5]Dunaif, A., Segal, K.R., Shelley, D.R., et al. (1992) Evidence for Distinctive and Intrinsic Defects in Insulin Action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Diabetes, 41, 1257-1266.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2337/diab.41.10.1257

[6]Ehrmann, D.A., Sturis, J., Byrne, M.M., et al. (1995) Insulin Secretory Defect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Rela-

tionship to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Family History of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96, 520-527.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172/JCI118064

[7]Nestler, J.E. (1997) Insulin Regulation of Human Ovarian Androgens. Human Reproduction, 12, 53-62.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93/humrep/12.suppl_1.53

[8]Anderson, A.D., Solorzano, C.M.B. and McCartney, C.R. (2014) Childhood Obesity and Its Impact on the Develop-

ment of Adolescent PCOS. Seminars in Reproductive Medicine, 32, 202-213.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55/s-0034-1371092 [9]McCartney, C.R., Blank, S.K., Prendergast, K.A., et al. (2006) Obesity and Sex Steroid Changes across Puberty: Evi-

dence for Marked Hyperandrogenemia in Pre- and Early Pubertal Obese Girl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92, 430-436.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jc.2006-2002

[10]McCartney, C.R., Prendergast, K.A., Chhabra, S., et al. (2006) The Association of Obesity and Hyperandrogenemia

during the Pubertal Transition in Girls: Obesity as a Potential Factor in the Genesis of Postpubertal Hyperandrogenism.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91, 1714-1722.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jc.2005-1852

[11]Reinehr, T., de Sousa, G., Roth, C.L., et al. (2005) Androgens before and after Weight Loss in Obese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90, 5588-5595.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jc.2005-0438

[12]Rojas, J., Chávez, M., Olivar, L., et al. (2014)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besity: Navigat-

ing the Pathophysiologic Labyrin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2014, Article ID: 719050.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155/2014/719050

[13]Wilroy, R.S., Givens, J.R., Wiser, W.L., et al. (1975) Hyperthecosis, an Inheritance Form of Polycystic Ovary. I. Clin-

ical and Histologic Feature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2, 326-328.

[14]Zhao, H., Lv, Y., Li, L., et al. (2016) Genetic Studies o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

ical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37, 56-65.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16/j.bpobgyn.2016.04.002

[15]Azziz, R., Carmina, E., Chen, Z., et al. (2016)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2, 16057.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38/nrdp.2016.58

[16]Rutkowska, A.Z. and Diamanti-Kandarakis, E. (2016)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Environmental Toxins.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106, 948-958.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16/j.fertnstert.2016.08.031

[17]Diamanti-Kandarakis, E., Bourguignon, J.P., Giudice, L.C., et al. (2009)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An Endo-

crine Society Scientific Statement. Endocrine Reviews, 30, 293-342.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er.2009-0002

[18]Bolognesi, C., Castle, L., Cravedi, J.P., et al. (2015)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Risks to Public Health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Bisphenol A (BPA) in Foodstuffs: Executive Summary. EFSA Journal,13, 3978.

[19]Testai, E. (2016) The Safety of Medical Devices Containing DEHP Plasticized PVC or Other Plasticizers on Neonates

and Other Groups Possibly at Risk (2015 Update).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RTP, 76, 209.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16/j.yrtph.2016.01.013

[20]Takeuchi, T., Tsutsumi, O., Ikezuki, Y., et al. (2004)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rogen and the Endocrine Dis-

ruptor, Bisphenol A, in Normal Women and Women with Ovarian Dysfunction. Endocrine Journal, 51, 165-169.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507/endocrj.51.165

[21]Diamanti-Kandarakis, E., Katsikis, I., Piperi, C., et al. (2008) Increased Serum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Is a

Distinct Finding in Lea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Clinical Endocrinology, 69, 634-641.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111/j.1365-2265.2008.03247.x

杨克敏等

[22]Nelson, V.L., Legro, R.S., Strauss III, J.F., et al. (1999) Augmented Androgen Production Is a Stable Steroidogenic

Phenotype of Propagated Theca Cells from Polycystic Ovaries. Molecular Endocrinology, 13, 946-957.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mend.13.6.0311

[23]de Faria, F.R., Gusm?o, L.S., de Faria, E.R., et al. (2013)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Intervening Factors in Ado-

lescents from 15 to 18 Years Old. Revista da Associa??o Médica Brasileira (English Edition), 59, 341-346.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16/S2255-4823(13)70485-5

[24]Stracquadanio, M. and Ciotta, L. (2017) Low Birth-Weight Is a PCOS Risk Factor for Southern-Italian Women. Gy-

necological Endocrinology, 33, 373-377.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80/09513590.2017.1283487

[25]Pandolfi, C., Zugaro, A., Lattanzio, F., et al. (2008) Low Birth Weight and Later Develop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iochemical/Clinical Feature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Metabolism, 57, 999-1004.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16/j.metabol.2008.02.018

[26]Domecq, J.P., Prutsky, G., Mullan, R.J., et al. (2013) Lifestyle Modification Program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98, 4655-4663.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jc.2013-2385

[27]Cattrall, F.R. and Healy, D.L. (2004) Long-Term Metabolic, Cardiovascular and Neoplastic Risk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18, 803-812.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16/j.bpobgyn.2004.05.005

[28]Legro, R.S., Arslanian, S.A., Ehrmann, D.A., et al. (201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98, 4565-4592.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jc.2013-2350

[29]Orio, F., Muscogiuri, G., Giallauria, F., et al. (2016) Oral Contraceptives versus Physical Exercise on Cardiovascular

and 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linical

Endocrinology, 85, 764-771.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111/cen.13112

[30]Hoeger, K., Davidson, K., Kochman, L., et al. (2008) The Impact of Metformin, Oral Contraceptives, and Lifestyle

Modification o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Obese Adolescent Women in Two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93, 4299-4306.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jc.2008-0461

[31]Lass, N., Kleber, M., Winkel, K., et al. (2011)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Features of Polycystic Ovarian Syn-

drom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Obese Adolescent Girl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

crinology & Metabolism, 96, 3533-3540.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210/jc.2011-1609

[32]Powers, B.J., Brown, G., Williams, R.W., et al. (2015) Medical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Contraceptive Us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87, 276.

[33]Cassidenti, D.L., Paulson, R.J., Serafini, P., et al. (1991) Effects of Sex Steroids on Skin 5 Alpha-Reductase Activity in

Vitro.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78, 103-107.

[34]Gerlinger, C. and Heithecker, R. (2002) The Effect of 2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Containing Either Drospire-

none or Cyproterone Acetate on Acne and Seborrhea. Cutis, 69, 2-15.

[3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及指南专家组.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治疗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1): 2-6.

[36]Natali, A. and Ferrannini, E. (2006) Effects of Metformin and Thiazolidinediones on Suppression of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 and Stimulation of Glucose Uptake in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Diabetologia, 49, 434-441.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07/s00125-006-0141-7

[37]Foretz, M., Guigas, B., Bertrand, L., et al. (2014) Metformin: From Mechanisms of Action to Therapies. Cell Metabol-

ism, 20, 953-966.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16/j.cmet.2014.09.018

[38]Gooding, H.C., Milliren, C., Paul, M.S., et al. (2014) Diagnosing Dysglycemia in Adolesc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55, 79-84.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16/j.jadohealth.2013.12.020

[39]Speroff, L. and Fritz, M.A. (2005) Clin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and Infertilit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Philadelphia.

[40]Mazza, A., Fruci, B., Guzzi, P., et al. (2014) In PCOS Patients the Addition of Low-Dose Spironolactone Induces a

More Marked Reduction of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Hyperandrogenism than Metformin Alone. Nutrition, Metabol-

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4, 132-139.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16/j.numecd.2013.04.016

[41]杨雪萍.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肝肾相关说[J]. 河南中医, 2012, 32(2): 144-145.

[42]张宁, 刘家义. 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及内分泌特征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2(7): 27-29.

[43]李国珍, 阿依努尔. 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56例[J]. 新疆中医药, 2014, 32(2): 16-18.

杨克敏等

[44]褚娟红, 吴桂珠. 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30例疗效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5): 619-620.

[45]甘瑾. 补肾祛瘀化痰方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 中医药学报, 2017, 45(5): 85-87.

[46]刘欢妹, 刘宇萌, 魏丹, 孟化. 代谢手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meta分析[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1(2): 139-143.

[47]Fitzgerald, D.A. and Baur, L. (2014) Bariatric Surgery for Severely Obese Adolescents.Paediatric Respiratory Re-

views, 15, 227-230.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10.1016/j.prrv.2014.06.001

1.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点击页面中“外文资源总库CNKI SCHOLAR”,跳转至: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new,

搜索框内直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或点击“高级检索”,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1-8712,即可查询。

2. 通过知网首页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顶部“旧版入口”进入知网旧版: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old/,左侧选择“国际文献总库”

进入,搜索框直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cm@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指南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内男性激素产生过剩) 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疮,是最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 疾病分类 根据PCOS国际诊断标准(详见诊断部分)诊断的PCOS可以进行亚型分型,以便于个体化治疗选择: 1型:经典PCOS,超声卵巢多囊样改变及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2型:超声卵巢多囊样改变及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3型:NIH标准PCOS,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及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4型:同时具备超声卵巢多囊样改变、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及稀发排卵或无排卵,此型也被称为经典PCOS。 发病原因 目前对于PCOS病因学研究有非遗传理论和遗传理论两种。 PCOS非遗传学理论 研究认为孕期子宫内激素环境影响成年后个体的内分泌状态,孕期暴露于高浓度雄激素环境下,如母亲PCOS史、母亲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高雄激素控制不良等,青春期后易发生排卵功能障碍。 PCOS遗传学理论 此理论的主要根据PCOS呈家族群居现象,家族性排卵功能障碍和卵巢多囊样改变提示该病存在遗传基础。高雄激素血症和(或)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 PCOS 家族成员同样患病的遗传特征,胰岛素促进卵巢雄激素生成作用亦受遗传因素或遗传易感性影响。稀发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样改变的家族成员中女性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和男性过早脱发的患病率增高。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PCOS可能为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方式。通过全基因组扫描的发现最大量的与PCOS相关的遗传基因,如甾体激素合成及相关功能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检查项目详解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检查项目详解 文章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nxby/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确切病因不详,目前认为是卵巢产生过多雄激素,而雄激素的过量产生是由于体内多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协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多囊卵巢综合症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诊断包括实检典型的PCOS,即所谓Stein-Leventhal综合症,诊断并不困难,然临床多见非典型者则应作必要的实验性检查和卵巢病理。 一、激素测定 (一)促性腺激素:约75%患者LH升高,PSH正常或降低,LH/FSH≥3. (二)甾体激素 1.雄激素,包括睾酮、双氢睾酮、雄稀二酮和17酮类固醇升高。由于SHBG降低使游离态雄激素升高。 2.雌激素总量可达140pg/ml,雄二醇相当于卵泡早期水平约60pg/ml,性腺外雌酮生成增加使E1/E2≥1. 3.肾上腺DHEAS生成增加,血浆浓度≥3.3μg/ml,17羟孕酮也增高(正常<200ng/dL),然若≥800ng/dl应考虑为迟发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或11β羟化酶缺陷。若处200~800ng/dl者,应作ACTH试验(Cotrosyn0.25mg iv)注药后60分钟17羟孕酮升高者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叁)催乳素(PRL):约25~40%患者≥25ng/ml. (四)胰岛素(insulin);空腹胰岛素升高≥14mu/L,IGF-I升高(正常120mmol/L),血浆IGF-I 结合蛋白质降低(正常<300ng/mL)。 (五)阿黑皮素元(proopiomelancortin,POMC)及其衍生物:β-促脂素、β-内啡肽和β-MSH 升高,ACTH正常或升高。TSH和GH正常。 二、内窥镜 包括陷窝镜和腹腔镜,以直接观察卵巢形态学或施以活检、穿刺、楔切和电烙等治疗。 三、CT和磁共振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中西医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中西医治疗 作者吴奇峥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多态性的综合症,是以高雄激素血症,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性改变等一系列表现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育龄期妇女患病率为5%--10%。 西医对于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 研究表明:60%左右的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制和高雄激素血症。针对pcos患者的肥胖,高雄激素,月经紊乱持续不排卵等不孕问题,一般采用下列治疗方式: 1、针对高雄激素血症的抑制主要采用达英-35、强的松等药物。药物选择是根据不同治病原因类型来选择的,如高雄血症和痤疮型,可以用达英-35;高脱氢表雄酮可以用强地松;高泌乳素血症型,可以选用嗅隐停;关于高雄激素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之间的相互影响,医学界尚有不同的说法,但降低胰岛素水平能够减轻高雄激素血症间接证明了高胰岛素对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 2、针对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主要采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于超重和肥胖的PCOS患者,采用西药的二甲双胍类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是抑制高胰岛素的常用药物。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PCOS患者的排卵,增加受孕率,并可减少流产率,降低妊娠糖尿病的产生并且无致畸作用;TZDs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改善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降低血清雄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微环境,恢复月经,诱发排卵,并可改善血脂异常,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数据更完备一些,在怀孕期应用更安全一些;TZDs对多毛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 3、针对子宫内膜过速增生主要采用安宫黄体酮、OCII号、妈富隆、息隐等进行周期治疗,有效控制后再开始促排卵治疗。 4、促排卵治疗主要使用(1)克罗米芬(CC):CC是PCOS患者的首选促排卵用药,月经第5~9天每天100mg,监测至卵泡成熟时用HCG 诱发排卵。 (2)HMG(FSH)/HCG:对CC无反应的PCOS患者,可于停用CC后或于月经第5天直接应用HMG(FSH)75~150IU/天,监测至卵泡成熟时用HCG 诱发排卵。 5、手术治疗现代常用的手术主要有三种: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灼术或激光打孔术,小卵泡穿刺术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术。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灼术或激光打孔术缺点是没解决内分泌紊乱的根本因素,效果短,若术后3个月未妊娠,则宣告失败。由于卵巢组织受到破坏,可影响以后卵巢的反应性;小卵泡穿刺术或者黄素化卵泡穿刺术主要是辅助治疗作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术对单纯促排卵后不排卵与有可能发生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PCOS患者需取卵行体外受精一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研究进展

2013143 2014年第15卷第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自1935年由Stein和Leventhal首次报道,现已成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现代医学认为PCOS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emia,HA)、排卵障碍及多囊卵巢为特征的病理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卵巢增大及内分泌激素改变等,远期常合并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增加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1-2]。 PCOS发病率约为5%~10%,在无排卵的不孕症患者中约占70%[3]。其发病可追溯到青春期,育龄期PCOS可能是青春期PCOS的延续[4]。本文围绕青春期PCOS病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有助于青春期PCOS的预防和诊治。 1胎儿起源学说 胎儿起源学说包括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和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 胎儿的生长调控着肾上腺皮质机能的初现,IUGR和LBW引起随后的快速生长导致肾上腺皮质机能初现提前,增加了肾上腺和卵巢的雄激素合成,导致雄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的雄激素可能异常启动了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改变,出现IR及多囊性卵巢等病理改变[5]。 IUGR可使出生体重降低,对于LBW儿童,由于宫内营养不良,胎儿为保证在营养缺乏的环境中存活,其体内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同时影响胰岛B细胞的功能和结构,使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受限,胰岛素敏感性也降低。出生之后即使营养充足,这种变化仍持续存在,机体需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补偿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从而使高胰岛素血症持续于儿童期,并于青春期逐渐加重;同时出生后的高热量营养导致了其代谢和内分泌的紊乱,出现“少女综合征”,以LBW、高胰岛素血症、脂质和脂蛋白组成异常、体重正常及肾上腺功能早现后的无排卵、HA和多囊卵巢为特征[6]。研究显示,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相比,LBW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其成年后的排卵率也明显降低[7-8]。有LBW史的人群不仅肾上腺皮质机能初现提前的发病率增高,且PCOS、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由此可推断,IUGR和LBW可能是PCOS形成的最早危险因子。 2性早熟 性早熟包括阴毛初现提前(precocious pubarche,PP)和肾上腺皮质机能初现提前(prematual adrenar-che,PA)。 PP是指在8岁之前耻骨联合区出现毛发生长,是青少年发生PCOS的早期征象之一。阴毛初现依赖肾上腺分泌雄激素的水平,典型的阴毛初现是在青春期后伴随着雌激素水平的升高而出现。PP的出现则由于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增高而导致。据统计,65%~85%的HA患者为PCOS患者[9]。付玉玲等[10]通过动物实验表明PP可能是PCOS的发病原因。 PA是指8岁以前出现阴毛和肾上腺雄激素水平升高,并排除真正青春期和肾上腺异常。肾上腺功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研究进展 Review on etiology of adolescen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张佳璐1,傅萍2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2.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可追溯到青春期,育龄期PCOS可能是青春期PCOS的延续。青春期PCOS的确切病因虽尚未阐明,但目前认为可能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性早熟、子宫内高雄激素、发育亢进、肥胖、P450c17α功能亢进、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青春期;胎儿起源学说;性早熟;发育亢进学说;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1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58(2014)02-0067-03 [基金项目]浙江省名中医傅萍工作室研究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ZA095) [作者简介]张佳璐,在读硕士,E-mail:jluzapple@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 [通讯作者]傅萍,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fuping0515@https://www.sodocs.net/doc/8e11046867.html, 讲座与综述 67

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难治性多囊卵 巢综合征 作者:赵海波,芦小娟,任菊霞,李爱莉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Abstract】 AIM: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clomiphene citrate (CC) on CCresistan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CCresistant POCS were first given metformin for 2 months, then given metformin and CC for 3 cycles, during which time the patients’sexual hormone changes, ovarian follicular development, 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their patterns, and pregnancy rate were observ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imple CC cycles. RESULTS: There were 19 cases of CCresistant PCOS among the 87 PCOPS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metformin for 2 months the patients’ LH and T levels declined and E2 level rose (P<0.01). In the following 3 treatment cycles of metformin and CC, 9-14 mm of thickness and A pattern of endometrium increased, ovulation rate was 35% and pregnancy rate was 32%. These changes were ver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imple CC cycles (P<0.01). CONCLUSION:Metformin combined with CC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带版(终审稿)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带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妇科内分泌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有着庞大的患者群。PCOS临床表现异质性,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而且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加,相关的代谢失调包括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危险也增加。PCOS至今病因尚不明确,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案混乱,对远期并发症也缺乏合理的防治措施,制定中国的诊治规范迫在眉睫。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于2006年11月18日在重庆召开了妇科内分泌学专家扩大会议,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初步制定了目前中国的PCOS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内容如下: 流行病学 PCOS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中国尚无确切发病率),占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30~60%,甚至有报道高达75%。以ESHRE/ASRM建议诊断标准,济南市、烟台市育龄妇女PCOS患病率分别为6.46%和7.2%;济南市汉族PCOS患者主要分布在35岁以下群体。我国尚缺少全国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PCOS的病因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它可能是由某些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一、遗传因素 PCOS有家族聚集现象,被推测为一种多基因病,目前的候选基因研究涉及胰岛素作用相关基因、高雄激素相关基因和慢性炎症因子等(相关候选基因详见附件一)。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宫内高雄激素、抗癫癎药物、地域、营养和生活方式等,可能是PCOS的危险因素、易患因素、高危因素,不能算是病因,应进行流调后完善环境与PCOS关系的认识。 PCOS诊断标准的演变过程 PCOS的诊断标准一直是本领域专家争论的问题。 一、1935年,Stein和Leventhal描述了闭经、多毛和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polycysticovary,PCO)的无排卵相关综合征(S-L征)。 二、1990年NIH制定了PCOS诊断标准:和无排卵;临床或生化显示高雄激素血症;除外其他引起高雄激素血症的疾病,未将卵巢的多囊改变(p olycysticovary,PCO)作为诊断的主要症状。

非典型多囊卵巢综合症

非典型多囊卵巢综合症 当你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们能想到的会是什么呢?反正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感觉到的是脑子一片空白,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这个病名,非典型多囊卵巢综合症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病呢?它对人体会有怎样的一种伤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 看吧。 简介 双侧多囊卵巢综合症是育龄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正常的情况下,卵巢在女性体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和下丘脑垂体一起构成一个内分泌轴,通过分泌女性激素,形成女性特有的体征,并可作用于子宫,维持女性正常的月经来潮。当这条内分泌轴的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引起体内的激素紊乱,导致雄激素过多,雌激素异常等。如此恶性循环,造成双侧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及排卵,形成大小不一的囊泡,产生多囊卵巢,并出现一系列症状,

被称为多囊卵巢综合症。 症状 1.月经异常,月经稀少、闭经,少数可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发生在青春期,为初潮后不规则月经的继续,有时伴痛经。 2.多毛较常见,发生率可达69%。由于雄激素升高,可见上唇、下颌、胸、背、小腹正中部、大腿上部两侧及肛周的毳毛增粗、增多,但多毛的程度与雄激素水平不成比例(受体数、雌激素、SHBG及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可伴痤疮、面部皮脂分泌过多、声音低粗、阴蒂肥大、出现喉结等男性化征象。 3.不孕由于长期不排卵,患者多合并不孕症,有时可有偶发性排卵或流产,发生率可达74%。

4.肥胖体重超过20%以上,体重指数≥25者占30%~60%肥胖多集中于上身,腰/臀比例>0.85多自青春期开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5.卵巢增大少数病人可通过一般妇科检查触及增大、质地坚韧的卵巢,大多需辅助检查确定。 6.雌激素作用所有病人都表现为雌激素作用良好。检查时,可见宫颈黏液量多。持续、大量雌激素作用可出现内膜增生过快,非典型性增生,甚至癌变。 原来非典型多囊卵巢综合症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影响那么大,会导致不孕等问题。不孕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该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如果你有这样的病,你能够承受得了吗?反正我是不能够承受的。如果想要远离这种病,一定要学会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要让妇科病有机可乘。

常见的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食补方法

常见的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食补方法: 1、乌骨鸡鸡血藤汤: 配方:乌骨鸡250克宰后去毛、肠杂,斩件,放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过冷,与鸡血藤30克、生姜10克、红枣4个同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味食。 功能:补血活血,调理月经。 主治:血虚兼淤滞型多囊卵巢综合症,症见月经稀发,经行量少、色紫红、时有血块,则有腹痛,面色萎黄,眩晕心悸,也可用于出血后之贫血。 2、归参炖母鸡: 配方:加沸水适量、烧酒少许,炖盅加盖,隔水文火炖3-4小时,调味。食鸡饮汤。 功能:补气养血,调理月经。 主治:血虚气弱型多囊卵巢综合症,症见月经延后,经行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或产后血虚眩晕。 3、老母鸡山核桃滋养浓汤 材料:老母鸡1只、核桃35克、香菇30克、笋20克、山药35克

配料:盐3克、香葱若干、料酒1-2勺、枸杞子2克 1、首先先把老母鸡洗干净放在碗中,用料酒浸泡入味,并撒上适量的盐。 2、把山药洗干净把皮去掉后切开,建议切成小片。 3、香菇在热水中发泡好以后,切成小块备用。 4、笋洗干净切成片或者条放一边备用。 5、核桃剥好以后弄成小块备用。 6、分别把香菇、核桃仁、笋一起摆放在老母鸡两侧并用枸杞子点缀好,入锅蒸。 7、差不多1个半小时左右时间老母鸡蒸烂了就可以取出来食用了。 功能/主治:滋养卵巢的极致佳品,其营养成对辅助治疗多囊卵巢有着不错的疗效。另外柔嫩适中的口感也能受到多囊卵巢患者的喜爱。 4、木耳红糖山楂滋补汤 材料:新鲜黑木耳1把(55克)、山楂120克 配料:红糖2勺(25克) 1、把山寨用清水冲干净后,放在锅里面高火煮一段时间。 2、把木耳放在温水里面泡,等木耳发好以后一起放在锅里面煮一小段时间。 3、注意火候控制,不要开高火,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把红糖撒进去。 4、中途可以自己品尝一下口感,如果味道太淡可以多放一点红糖。 治多囊卵巢效果:红糖木耳治疗多囊卵巢效果非常不错的,另外与山楂的组合口味酸酸甜甜很是令人喜爱。建议每天服用1 次,连续服用3天为1个疗程。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性不孕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 (22) 1病因病机.................................................................................................................... 2诊断标准.................................................................................................................... (33) 3中医治疗.................................................................................................................... (33) (33) 3.1辨证论治.......................................................................................................... (44) 3.2专病专方.......................................................................................................... (44) 3.3针灸推拿.......................................................................................................... (44) 3.4中药周期治疗.................................................................................................. (55) 3.5药枕................................................................................................................ (55) 3.6中药贴敷..........................................................................................................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及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及症状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直接导致月经异常、不孕不育等。近两年来,在严密监测下,多采用穴位注射尿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患者,具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84例多囊卵巢综合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不孕或月经异常。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穴位注射治疗组(治疗组)100例,传统肌肉注射组(对照组)84例。治疗组年龄21—37岁,平均25.9岁;病程8个月一12年.平均4.5年;月经均异常,其中继发闭经19例,月经稀发29例,多毛2例.肥胖10例;妇科检查:--N或双侧卵巢增大4例。对照组年龄24—36岁,平均26.4岁;病程6个月一10年,平均4.2年;月经均异常,其中月经稀发26例,继发闭经10例,多毛2例,肥胖lo例:妇科检查:一侧或双侧卵巢增大3例。2组年龄、平均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 采用传统肌肉注射疗法。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卵地发育及排卵现象。统计受孕率及不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曲周期排卵率达86.8%,总妊娠率为68.7%,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周期排卵率为65.5%。总妊娠率为33 3%,有2例并发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1倒未破裂卵泡黄索化综合征。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穴位注射尿促性腺激素用药量多、卵泡质量好,排卵率、妊娠率高,流产率、多胎率低,不良反应较多,可采用传统的的食疗方阿胶黄精丸调理,虽

然见效慢,但效果和安全上,还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1970年以来,已对PCOS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可是其发病机制迄今仍不清楚。20世纪70年代发现许多PCOS患者的血清LH/FSH比值偏高,因此当时认为促性腺激素分泌紊乱是PCOS发病的主要原因。从20世纪80~90年代迄今对PCOS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雄激素分泌过多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目前认为PCOC 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紊乱、胰岛素抵抗、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一些生长因子和遗传因素都牵涉其中。 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具有典型的家族积聚性,与普通人群相比,多囊卵巢患者的姐妹更容易发生月经紊乱、高雄激素血症和多囊卵巢。因此,目前许多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在PCO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是PCOS的高度异质性却提示其遗传模式可能非常复杂。而精神、饮食、生活、工作等因素又常使一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情继续发展,使其在治疗上更加难以逆转。

临床指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临床指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内分泌临床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有着庞大的患者群。PCOS临床表现异质性,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而且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加,相关的代谢失调包括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危险也增加。PCOS至今病因尚不明确,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案混乱,对远期并发症也缺乏合理的防治措施,因此,制定诊治规范迫在眉睫。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于2006年11月18日在重庆召开了妇科内分泌学专家扩大会议,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初步达成了目前中国的PCOS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经过1年多40余场关于PCOS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的全国巡讲,广泛征求各界意见,2007年11月24日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在海南三亚召开了PCOS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临床问题解答专家会,最终出台了适合目前中国情况的PCOS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一、PCOS概述 PCOS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中国尚无确切患病率报道),占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30%~60%。目前,我国尚缺少全国性、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结果。PCOS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其可能是由于某些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1.遗传因素:PCOS有家族聚集现象,被推测为一种多基因病,目前的候选基因研究涉及胰岛素作用相关基因、高雄激素相关基因和慢性炎症因子等。 2.环境因素:宫内高雄激素、抗癫痫药物、地域、营养和生活方式等,可能是PCOS 的危险因素、易患因素或高危因素,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后,完善环境与PCOS 关系的认识。 二、PCOS的诊断 在现阶段推荐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会与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专家会议推荐的标准,在中国使用,待中国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研究有了初步结果之后,再斟酌是否对此诊断标准进行修正。 1.PCOS诊断标准:(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2)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3)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中直径2~9 mm 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 ml;(4)上述3条中符合2条,并排除其他致雄激素水平升高的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柯兴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以及其他引起排卵障碍的疾病如:高泌乳素血症,卵巢早衰和垂体或下丘脑性闭经,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三步走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三步走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引起女性月经不调、不孕的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虽然该病无法彻底治愈,但是经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治疗,多数多囊患者都能顺利怀上宝宝。调整生活方式、调节内分泌和药物促排卵是经典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方案,其中第一步就是调整生活方式。 第一步:调整生活方式 虽然多囊的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多数观点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肥胖、高雄激素和胰岛素抵抗就是那三个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因素。要对抗这三个因素就要做到“禁糖、少油、多运动、降体重”,这几点做好,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可能自行恢复月经,正常受孕!即使没有恢复正常月经,调整生活方式也会为后面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调整内分泌 调整内分泌的目的不是为了调整月经,而是为了让卵泡发育成熟,能排出优质的卵子,减少流产的概率,还能改善因长期月经不调而造成的子宫内膜问题。好种子(受精卵)、好土壤(子宫内膜)、好环境(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试孕。 多囊患者在开始治疗前,都会进行血激素测定,包括雄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泌乳素等。高雄激素、高泌乳素都会造成不排卵。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的比例异常,可能造成流产。另外,对于多囊患者还会进行胰岛素抵抗的测试,胰岛素抵抗会引发妊娠期的一系列并发症,而且可能影响卵子质量从而引起流产。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帮多囊患者量身定制一套调整内分泌的治疗方案,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如达英-35配合和颜坤泰胶囊连续治疗三个月,可显著改善多囊患者内分泌,促进优势卵泡发育,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同房试孕,妊娠率更高。 第三步:药物促排卵 1 / 2

多囊卵巢综合症食谱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方法 1、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得环境里;在阴雨季节,对患者进行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时要注意湿邪得侵袭。 2、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包括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就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得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3、放松心情,建立治病信心,耐心治疗。尤其需要注意得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方法。年轻妇女患有本病者而未经治疗,到中、老年时患2型糖尿病得几率很高、未经治疗得本病被认为就是进行性得综合征,一旦出现,终身存在。 4、运动锻炼:痰湿体质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时,患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得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动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规则运动可以帮助血糖、血脂质、血压控制,预防心血管疾病!体委会依据国人体能,制定「运动333」标准:每周运动3次、每次持续30分钟、运动时心跳应达到每分钟130下、 二、多囊卵巢综合症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并富含足够得营养,纠正偏食及不正常得饮食习惯,注意避免辛辣刺激得饮食,需要避免甜食,绿豆、螃蟹、柿子也最好不要吃。 (2)适宜食物:牛奶、菠菜、山药、白菜、油菜、香菇、瘦肉、鸡蛋、鲫鱼、苹果、鸭梨、大枣、花生等。

(3)禁忌食品:蟹、带鱼、青鱼、鹅肉、狗肉、辣椒、生葱、生蒜、桂圆、橘子、白酒等。 (4)注意多选择一些低血糖指数得食物。为免控制饮食造成吸收不足,应视情况每天补充500~1500毫克(mg)钙片与一颗含400微克(mcg)叶酸得综合维她命、每日水份应达8杯水量;为避免血脂质异常,少吃含饱与脂肪酸与氢化脂肪酸食品,如猪牛绞肉、肥肉、各种家禽及家畜皮、奶油、人工奶油、全脂奶、油炸食物、中西式糕饼;鱼肉、蛋白、豆、坚果就是比较好得蛋白质源。 (5)控制食盐得摄入时,根据病人病情与内分泌功能程度作调整,并非所有得内分泌功能紊乱病人都要严格限盐。不偏食,五谷杂粮、新鲜蔬菜与水果、牛、羊、猪得瘦肉、禽蛋类、牛奶、鱼虾等均可食用。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讲营养,宜食含优质蛋白质高得食物,注意高纤维、高维素食物得补充及低脂肪、适当得糖饮食。要注意过咸类不吃(包括腌制类)、辛辣刺激类不吃(包括辣椒、酒类、虾、蟹等)、被污染得不吃(包括腐烂变质得,剩饭剩菜等)、烧烤类不吃,而肾功能不全或发生尿毒症者还应注意豆类及其制品不吃、限制动物类高蛋白食品、油腻类食品等。 三、多囊卵巢综合症食谱 1、归参炖母鸡:嫩母鸡1只活宰,取鸡肉,切块,与当归身15克、党参30克、生姜10克同入炖盅,加沸水适量、烧酒少许,炖盅加盖,隔水文火炖3—4小时,调味,食鸡饮汤、 功能:补气养血,调理月经。主治血虚气弱型多囊卵巢综合症。症见月经延后,经行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或产后血虚眩晕。 2、白鸽鳖甲汤:白鸽1只去毛、内脏,鳖甲50克打碎后纳入白鸽腹,同入锅加

多囊卵巢综合症(用四物汤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报告).doc

用四物汤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报告 摘要:为探索四物汤对妇科病的影响,根据临床十余年的治疗情况;通过辩证应用 四物汤的加减共治疗因多囊卵巢综合症引起的不孕患者158例,有效率99.36%,其中27. 2% (43/158)于6个月左右治愈。56. 3%(89/158) 10个月左右治愈。0. 63% (1/158)治疗10 个月以上无效。依据传统中医及中药理论,木方对人体毒副作用小,还可以根据病人要求做 成丸剂、散剂、胶囊剂。还E以通过辅助药物治疗健忘失眠、过度肥胖等症状。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症四物汤不孕 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 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素乱综合症。持续性无排卵、雄激素过多和腹岛素抵抗是其重要 特征,是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最常见的原因。 多囊卵巢综合症在中医学中类似于“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等范畴.与肾气不足,气血亏虚,冲任失调,肝郁气滞,脾虚痰湿等因素有关。临床中此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是治疗多囊的目的不是让月经按月而来就E以的,而是让卵泡发有成熟、培养有优势卵 泡、让患者怀孕,所以,往往有怀孕要求者要好治一些。 这些年在接触一些不孕患者中,有太多难以表述的情况,比如因此病导致离婚的,婚前检查出来影响结婚的等等……患者苦不堪言,本人生在中医世家,而且从小喜欢医学、继承祖业并偏爱妇科,感觉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此病的治疗途径,因此我从2001年开始用四物汤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引起的不孕症;截止2012年共计158例,收到良好的疗效,其报告如下: 一般数据: 1病人来源及年龄,158例病人均来自不同的地域,年龄最小的23岁,年龄最大的41岁。 平均年龄32. 32岁。全部病人均经通过医院各种检查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症. 2职业:无职业者30人、机关干部2人、工厂工人118人、教师5人、农民3人。 3地域及学历:广西7人,湖南25人,浙江79人。陕西15人,广东22人,湖北5人、云南1人,贵州2人,四川1人,英国1人。 病变来源:103人在月经初潮后,经期完全正常,结婚一年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延 迟, 闭经、无避孕措施而不怀孕等情况,后经检查得知此病。31人从月经初潮后,月经间 断性的出现,提前、推后、闭经、等情况。23人有过怀孕流产的经历,流产后月经一直推

妇科疾病论文多囊卵巢综合征论文:浅谈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治疗的重要性

妇科疾病论文多囊卵巢综合征论文:浅谈多囊卵巢综合征及 治疗的重要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1](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 泌紊乱综合征。持续性无排卵,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特征。是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最常见的原因,其病因至今尚未阐明,有很多学说[2],如青春发育亢进学说,还有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胰岛素作用异常,肾上腺功能异常,遗传因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系统异常等。育龄妇女中pcos患病率在5%~10%之间。在妇产科门诊,有很多青春期少女或不能生育的育龄期妇女因停经而就诊,她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pcos患者,经过治疗都能恢复正常排卵及正常的月经周期。 1 诊断 目前采用的pcos 诊断标准是2003年鹿特丹标准[3]:①诱发排卵或无排卵。②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③超声表现为多囊卵巢[一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以上直径为2~9 mm的卵泡,和(或)卵巢体积>10 ml];上述3条中符合2条,并排除其他高雄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 2 临床表现[4]

2 1 青春期发病 pcos 患者一般初潮年龄正常,各种症状多在青春期月经初潮前后不久陆续出现,提示内分泌紊乱发生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周期性功能建立之前。 2 2 月经与排卵异常,不育是本症的主要症状,常表现为初潮后不规则月经持续存在。pcos 绝大多数为无排卵,少数可为稀发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足。不仅如此,由于血lh 异常升高,即使妊娠也易于流产。 2 3 高雄激素症状:主要表现为多毛,痤疮,肥胖。多毛是指面部或躯体表面毛多,多分布于唇上,下颌,乳晕周围,脐下正中线,耻骨上,大腿根部等处。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与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剩有关。痤疮多见于面部,如前额,双颊等,胸背,肩部也可出现。最初表现为粉刺,以后可演变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肥胖是指机体内脂肪组织量过多和(或)脂肪组织量与其他软组织量比例过高,是一种营养过剩所造成的能量代谢紊乱。 2 4 卵巢多囊性变,hughesdon (1982)认为pcos 与妇女正常卵巢相比:①卵巢最大直径增加一倍;②始基卵泡数目正常;③早期发育及闭锁的卵泡数增加一倍;④卵巢白膜增厚1/2倍,并伴有较多胶原化;⑤卵巢皮质间质增加1/3倍;⑥皮质下间质,即深皮质或髓质区皆增加5倍;⑦卵巢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常规

多囊卵巢综合征 ·起病多见于青春期,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 .内分泌特征为血清LH 升高,雄激素升高,E1/E2>1 ·治疗包括降低雄激素水平,调整月经周期,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 syndrome, PCOS )是一种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 其病因至今尚未阐明,目前研究认为,其可能是由于某些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内分泌特征与病理生理] 内分泌特征有:①雄激素过多;②雌酮过多;③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剌激素(LH/FSH )比值增大;④胰岛素过多。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机制涉及 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由于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敏性增加,分泌过量LH ,剌激卵巢间质卵泡膜细胞产生过量雄激素。卵巢内高雄激素抑制卵泡成熟,不能形成优势卵泡,但卵巢中的小卵泡仍能分泌相当于早卵泡期水平的雌二醇(E2 ),加之雄稀二酮在外周组织芳香化酶作用下转化为雌酮(E1 ),形成高雌酮血症。持续分泌的雌酮和一定水平雌二醇作用于于丘脑及垂体,对LH 分泌呈正反馈,使LH 分泌幅度及频率增加,呈持续高水平,无周期性,不形成月经中期LH 峰,故无排卵发生。雌激素又对FSH 分泌呈负反馈,使FSH 水平相对降低,LH/FSH 比例增大。高水平LH 又促进卵巢分泌雄激素;低水平FSH 持续剌激,使卵巢内小卵泡发育停止,无优势卵泡形成,从而形成雄激素过多持续元排卵的恶性循环,导致卵巢多囊样改变。 2.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生物学效能低于正常,称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50%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过量胰岛素作用于垂体的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可增强LH 释放并促进卵巢和肾上腺分泌雄激素,又通过抑制肝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 SHBG )合成,使游离睾酮增加。 3. 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50% 患者存在脱氢表雄酮(DHEA )及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 升高,可能与肾上腺皮质网状带P450cl7α 酶活性增加、肾上腺细胞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敏感性增加和功能亢进有关。脱氢表雄酮硫酸盐升高提示过多的雄激素来自肾上腺。 {病理] 1. 卵巢变化大体检查双侧卵巢均匀性增大,为正常妇女的2 ~5 倍,呈灰白色,包膜增厚、坚韧。切面见卵巢白膜均匀性增厚,较正常厚2 ~4 倍,白膜下可见大小不等、≥12 个囊性卵泡,直径在2--9mm。镜下见白膜增厚、硬化,皮质表层纤维化,细胞少,血管显著存在。白膜下见多个不成熟阶段呈囊性扩张的卵泡及闭锁卵泡,无成熟卵泡生成及排卵迹

多囊卵巢综合症食谱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方法 1、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对患者进行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时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2、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包括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3、放松心情,建立治病信心,耐心治疗。尤其需要注意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方法。年轻妇女患有本病者而未经治疗,到中、老年时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很高。未经治疗的本病被认为是进行性的综合征,一旦出现,终身存在。 4、运动锻炼:痰湿体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时,患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动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规则运动可以帮助血糖、血脂质、血压控制,预防心血管疾病!体委会依据国人体能,制定「运动333」标准:每周运动3次、每次持续30分钟、运动时心跳应达到每分钟130下。 二、多囊卵巢综合症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并富含足够的营养,纠正偏食及不正常的饮食习惯,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需要避免甜食,绿豆、螃蟹、柿子也最好不要吃。 (2)适宜食物:牛奶、菠菜、山药、白菜、油菜、香菇、瘦肉、鸡蛋、鲫鱼、苹果、鸭梨、大枣、花生等。 (3)禁忌食品:蟹、带鱼、青鱼、鹅肉、狗肉、辣椒、生葱、生蒜、桂圆、橘子、白酒等。 (4)注意多选择一些低血糖指数的食物。为免控制饮食造成吸收不足,应视情况每天补充500~1500毫克(mg)钙片和一颗含400微克(mcg)叶酸的综合维他命、每日水份应达8杯水量;为避免血脂质异常,少吃含饱和脂肪酸与氢化脂肪酸食品,如猪牛绞肉、肥肉、各种家禽及家畜皮、奶油、人工奶油、全脂奶、油炸食物、中西式糕饼;鱼肉、蛋白、豆、坚果是比较好的蛋白质源。 (5)控制食盐的摄入时,根据病人病情和内分泌功能程度作调整,并非所有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病人都要严格限盐。不偏食,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牛、羊、猪的瘦肉、禽蛋类、牛奶、鱼虾等均可食用。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讲营养,宜食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注意高纤维、高维素食物的补充及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要注意过咸类不吃(包括腌制类)、辛辣刺激类不吃(包括辣椒、酒类、虾、蟹等)、被污染的不吃(包括腐烂变质的,剩饭剩菜等)、烧烤类不吃,而肾功能不全或发生尿毒症者还应注意豆类及其制品不吃、限制动物类高蛋白食品、油腻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