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氢能储运承压设备标准建设思考

中国氢能储运承压设备标准建设思考

中国氢能储运承压设备标准建设思考

摘要:氢能来源多样、清洁环保,是重要的二次能源。氢能储运是实现氢能

利用的重要环节。随着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逐渐暴露出氢能储运装备法规标准

方面存在的问题。氢能储运装备的产品标准、检验标准、性能测试等方面的标准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或不足问题,已较为严重地阻碍了氢能产业的发展,当前

急需建立或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由于固态储氢和液体吸附储氢等技术应用还相对

较少,高压气氢和液氢形态储运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技术路径,本文

主要从高压气氢和液氢储运设备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氢能;储运承压;标准建设

引言

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氢能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氢能发展离不开储运

技术。液氢储运是氢能实现大规模和长距离储运的重要方式。随着近年来我国氢

能储运技术快速发展,法规标准滞后带来的问题越来越显著,液氢储运技术标准

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液氢产业发展。本文在广泛查阅、调研、梳理国内外液

氢储运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液氢储运技术标准化进行思考和探讨,并提出

标准建设的相关建议。

1氢能发展的意义

目前,石油、煤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是全球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且能源

需求一直在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储备有限性以及其引起的环境污

染问题都迫切呼唤着新的可再生、清洁化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风能、光能作为在

自然界中无限的清洁能源已经在发展和利用,如风力和光伏发电,然而,风能和

光能不能轻易被控制,由此转化而得的电能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媒介,电能的存储、运输相比化学燃料要困难得多。氢能具有来源广泛、清洁环保、灵活高效等特点,既是清洁能源,又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源大规模发展

的理想互联媒介。此外,氢能产业涉及能源、化工、交通等多个行业,其发展必将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增长强劲动力。

2氢能储运关键技术的应用概述

氢能储运关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相当成熟,我国依然在发展进程中,近年来所推出的技术内容也逐渐丰富化。氢能能量相对较高,整体运行维护成本也相对偏高,能够实现长时间存储且存储过程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在储运过程中,如能匹配长时间供电能量储备技术方式,整体看来技术应用发展前景非常好。一般来说,目前的氢能储运关键技术中抽水储能更为商业化,储运效率最高达到80%左右;压缩空气储能则属于示范技术,储运效率最高达到70%;另外还有氢储能

技术,它同样属于示范技术,储能效率最高达到50%。相比于其他可再生能源,

氢能本身质量轻、能量密度相对较高,不过其体积能量密度相对偏低,仅为汽油的1/3000,所以构建氢能储能系统非常有必要。其构建前提就是在相对较高的体积能量密度下储运低密度氢能,衡量其质量密度情况。在这里,要参考氢能的燃烧值指标展开分析,结合氢燃烧10%比例进行储能理想状态分析,包括高压存储

气态氢、低温储液态氢以及金属固态储氢。这些氢能储能方式都比较先进,其储能要求大同小异,即追求安全、大容量储存以及低成本取用。

3我国液氢储运技术发展现状

过去我国液氢储运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2013年,国内有关企业研发了6台300m3液氢容器,在海南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应用,见图1。航天系统使

用液氢容器较早,但制造成本高,较难推广和普及使用。

图1海南文昌发射基地300m3液氢容器

近年来,液氢工厂和液氢加氢站是氢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液氢容器是液氢工

厂和加氢站中重要的储存装备,液氢工厂一般需要2个较大容积的液氢容器,主

要工作参数:设计压力为0.6MPa、容积为100~500m3。加氢站中液氢容器工作

参数:设计压力≤1.08MPa,容积为20~100m3。国内几家深冷压力容器制造企业

正在开展固定式液氢容器产品研制工作,研制对象包括30~60m3加氢站用液氢

罐以及液氢工厂用100m3以上的液氢储罐。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液氢

制取、储运与加注关键装备及安全性研究》正在开展300m3液氢球罐和液氢汽车

罐车的研制。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液氢转注、输运和长期高密度

存储技术”中也在资助运输用液氢槽罐和固定式液氢加注站用液氢储罐研制。国

内液氢罐车也主要集中在航天领域,随着液氢作为航天推进燃料的需求量增加,

不断有新的液氢运输设备投入使用。当前国内航天领域液氢以铁路罐车运输为主,见图2。这主要是因为在军事领域内使用时可为液氢运输提供专门通道。但是,

在民用领域,液氢罐车和相应标准几乎空白。

图2液氢铁路罐车应用

4加快氢能储运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建议由中国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开展氢能储运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组织专家建立和完善氢能储运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及时制定、修订相关安

全技术规范,推动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健全中国氢能储运技术标准体系,加快相

关标准的制定、修订。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国氢能储运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对

规范氢能储运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材料临氢性能测试与安全评价标

准体系建设国内已有部分金属材料氢脆敏感度评价、材料与氢的相容性测试标准,但在标准适用范围、测试方法选择、安全评价方法上仍需完善。该类标准建设包

括以下几个方向: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在高压临氢服役环境下的选材设计、力

学性能测试与评价、安全准则确定;金属材料在液氢深冷环境中的强度、韧性测

试与评价;绝热吸附材料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在深冷环境中的功能稳

定性、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价;长输、城镇管道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焊接方法、焊材选择、焊接工艺评定等。(2)产品设计制造及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中国在固定式储氢容器、移动式储氢容器、气瓶等方向已经有部分产品设

计制造标准、检验检测方法,但未形成体系。建议在今后开展真空绝热液氢气瓶、罐车、罐箱等产品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检验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纯

氢或掺氢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地区含氢燃气管道设计制造、安装、检验检测技

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PE管、Ⅳ型瓶内胆、纤维缠绕复合层缺陷、损伤等无损

检测技术、安全评价等标准体系建设。(3) 氢能储运特种设备运行维护及安全

监管标准体系建设氢能储运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与安全监管是设备长周期

安全平稳服役的保障,建议开展涉氢特种设备安全操作与运行技术规范,以及基

于大数据、物联网的特种设备风险管控与安全监管技术标准体系等的建设。

结束语

氢能与燃料电池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

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氢燃料电池也是汽车产业未

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氢能储运是氢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储氢技术是限

制氢能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氢气的储存方式决定着其运输方式,上述

四种储存方式各有优缺点,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

皮书(2019版)》预测,氢能储运将按照“低压到高压”、“气态到多相态”的

方向发展,逐步提高氢气储存和运输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星国.氢气制备和储运的状况与发展[J].科学通报,2019,67(Z1):425-436.

[2]殷卓成,马青,郝军,杨高,雷宇奇.氢能储运关键技术及前景分析[J].辽宁

化工,2019,50(10):1480-1482+1487..

[3]孙延寿,李旭航,王云飞,胡德栋.氢气储运技术发展综述[J].山东化

工,2019,50(19):96-98..

[4]殷卓成,杨高,刘怀,马青,郝军.氢能储运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J].现代化工,2019,41(11):53-57.

[5]陈晓露,刘小敏,王娟,张邦强,杨海波,杨燕梅,鲍威.液氢储运技术及标准化[J].化工进展,2019,40(09):4806-4814.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相关标准分析与建议【最新版】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相关标准分析与建议 1我国加氢站建设已初具规模 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近年,美国、欧盟、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将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制定了具体行动计划、政策和发展路线图。我国对氢能源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也高度重视,得到了国家多部委持续关注,将其列为“十三五”期间的战略新兴产业。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推进加氢站建设写进政府工作任务中,意在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的发展制定了具体目标,即到2020 年实现5000辆级规模在特定地区公共服务用车领域的示范应用,建成100座加氢站;2025年实现5万辆规模的应用,建成300 座加氢站;2030年实现1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建成1000座加氢站。 加氢站是为燃料电池车辆及其他氢能利用装置提供氢源的重要基础设施。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9年4月,全球正在运营的加氢站达到370 座,其中欧洲152座,亚洲137 座,北美78座,南美1座。我国加氢站建设始于2006年,分别位于北京、上海、郑州、深圳、大连、成都、广州、武汉、云浮、如皋等地,表1中列举了国内部分加氢站。

表1 国内部分加氢站统计

我国的加氢站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却十分迅速,已初具规模,进入示范运营阶段。国内能源企业、设备制造商及物流企业等纷纷进入氢能领域,加大了氢能产业链技术开发和投资力度。与此同时,与氢能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也在加紧制定和完善中。加氢站作为氢能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及可靠运行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结合目前国内加氢站建设的实践,有必要对现有加氢站的设计、建设标准和规范现状进行梳理分析,针对加氢站设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2国外加氢站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氢气-燃料站Gaseous Hydrogen--Fueling Stations》(ISO/TS 19880)技术标准(TECHNICAL SPECIFICATION),规定了为所有类型采用氢气燃料的陆上车辆提供氢气加注服务的户外公共燃料站和非公共燃料站的特点。ISO 就加氢站分8 个部分制定标准,即加氢站一般要求、加氢枪、加氢站阀件、氢气压缩机、加氢站管件、加氢站配件、加氢标准及氢气确认方法。 3国内加氢站标准及分析 3.1标准现状

中国氢能储运承压设备标准建设思考

中国氢能储运承压设备标准建设思考 摘要:氢能来源多样、清洁环保,是重要的二次能源。氢能储运是实现氢能 利用的重要环节。随着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逐渐暴露出氢能储运装备法规标准 方面存在的问题。氢能储运装备的产品标准、检验标准、性能测试等方面的标准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或不足问题,已较为严重地阻碍了氢能产业的发展,当前 急需建立或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由于固态储氢和液体吸附储氢等技术应用还相对 较少,高压气氢和液氢形态储运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技术路径,本文 主要从高压气氢和液氢储运设备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氢能;储运承压;标准建设 引言 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氢能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氢能发展离不开储运 技术。液氢储运是氢能实现大规模和长距离储运的重要方式。随着近年来我国氢 能储运技术快速发展,法规标准滞后带来的问题越来越显著,液氢储运技术标准 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液氢产业发展。本文在广泛查阅、调研、梳理国内外液 氢储运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液氢储运技术标准化进行思考和探讨,并提出 标准建设的相关建议。 1氢能发展的意义 目前,石油、煤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是全球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且能源 需求一直在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储备有限性以及其引起的环境污 染问题都迫切呼唤着新的可再生、清洁化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风能、光能作为在 自然界中无限的清洁能源已经在发展和利用,如风力和光伏发电,然而,风能和 光能不能轻易被控制,由此转化而得的电能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媒介,电能的存储、运输相比化学燃料要困难得多。氢能具有来源广泛、清洁环保、灵活高效等特点,既是清洁能源,又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源大规模发展

2023注册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我国氢能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展望

2023注册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我国氢能技术的发展前景和 未来展望 1. 引言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不断增加,清洁能源正在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氢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无污染排放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能源之一。在我国,氢能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将探讨我国氢能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展望。 2. 当前我国氢能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氢能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突破。首先,在氢能生产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碱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等为核心的氢能生产技术体系。其次,在氢能储存和运输方面,我国也积极推动氢能储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设了一批氢气站和氢能示范项目。此外,我国还在氢能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例如在交通、能源和工业等方面的氢能应用。

3. 我国氢能技术发展的优势 我国在氢能技术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我国拥有丰富的氢能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电能等。这为我国开发和利用氢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我国在氢能技术研发领域有很强的实力和潜力。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氢能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可以推动氢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4. 未来我国氢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未来我国氢能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首先,在能源领域,氢能技术可以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手段。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动汽车的普及,氢能技术可以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效的能源转换。其次,在工业领域,氢能技术可以实现绿色制造和绿色化工。通过利用氢能替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环境污染。此外,在交通领域,氢能技术可以推动氢燃料电池车辆的发展,实现零排放的交通运输。 5. 未来我国氢能技术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然而,未来我国氢能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意义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意义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氢能被视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因其绿色、 高效、可再生等特点备受瞩目。然而,要实现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可 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来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氢 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发布对推动氢能产业的健康发 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规范氢能产业发展。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 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各种标准的缺失和混乱成为制约氢能产业发展 的重要问题。《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出台将帮助 规范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标准制定和执行,提高氢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指南的发布将促进氢能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统一、健全的标 准体系有助于消除国际贸易壁垒,推动各国在氢能技术、设备、应用 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促进氢能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国际上对 氢能产业标准的认可也将提升国内氢能产品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指南的发布将推动氢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标准体系的建设不仅 可以规范传统氢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与应用,还可以促进新技术、新

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通过引入先进的标准和技术,可以激发更多的创 新活力,推动氢能产业向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意义还体现在对相关行业 标准的引领作用、对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引导作用、对政府管理的指导 作用等方面。在实际应用和执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权威性和约束力,使得这一指南不仅仅是一纸文件,更要成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强大 引擎。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对未来能 源产业的重要意义。标准体系的健全将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氢能产业朝着更加规范、高效、创新的方向发展。在实施过 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国情、产业趋势等因素,使得标准体系真正贴近 市场、贴近实际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无论是作为一个行业的从业者还是一个关注未来发展的普通公众,对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都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了解。希望《氢能 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发布能够为氢能产业的持续发展 和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氢能产业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柱。(444字)氢能产业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发展对促进能源转型、降低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氢能产业标准体 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发布,正是为了推动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

我国加氢站发展现状综述及问题分析

我国加氢站发展现状综述及问题分析 摘要:发展氢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涉及氢的制备储运, 燃料电池材料、部件和系统以及在交通、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带 动效应强,全产业链产值增长潜力大。通过发展氢能,将有利于推动建立一个包 含技术研发、工业生产、市场应用和社会配套的氢经济系统和氢能社会,对我国 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 本文就我国加氢站发展现状综述及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加氢站发展;现状;问题; 1 中国氢能产业概述 近几年各地均加大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1 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建成加氢站 165 座(今年上半年建成 27 座),其中 116 座已投 入运营,加氢站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已建成的加氢站中,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 范区加氢站日最大加注量达4800kg,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加氢站。随着各地积 极申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以及众多能源巨头进入氢能领域,预计 2021 年 加氢站建设将会有新的突破,或将达到 200 座。此外,我国目前是可再生能源 发电装机量最大的国家,也是制氢量最大的国家,具备规模化发展绿色氢能的潜力。 1.1 国家重视,各地方积极推进氢能产业布局 我国在 2006 年就将氢能与燃料电池写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2006-2020年)》中,此后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更加显示出国家对氢能 及燃料电池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将氢能作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19 年全国两会首次将发展氢能写入《政府 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2019 年 11 月,国家统计 局在《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首次将氢气和煤炭、天然气、原油、电力、生物

国内氢储运发展问题及对策

国内氢储运发展问题及对策 氢储运为氢能产业发展痛点,氢能储存—运输环节处于产业链的中游。目前氢气储运环节的成本约占产业链所有环节的30%—40%,此外,还存在有成本高和运输难两大问题。为保证氢能产业的持续性发展,需要找到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氢气储运技术。 我国的氢能供给存在着错配关系,我国氢气资源有“西富东贫、北多南少”,而在需求方面又呈现相反的情况。 如何更高效便捷地把我国西部的氢气运送到东部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一直是制约氢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过高的成本会让氢能在市场失去竞争力。 目前,汽车运输仍是我国长距离氢气运输的主流方式,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也是造成终端用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制约了产业链发展。 与长管拖车、液罐槽车运输成本相比,在不考虑前期管道投资的情况下,管道运输有望受益于其经济性和运输规模的优势,成为未来氢气运输的最优模式。 管道运输的优缺点 优点 1、长距离输送:氢能源管道可以在地下或海底进行输送,不受地理环境限制,可以实现跨国、跨地区的长距离输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安全性高:氢气具有较高的密度,需要高压储存。氢能源管道采用加压的方式输送氢气,可以有效地降低安全风险。 3、环保:管道运输可以减少原料装载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4、灵活性:氢能源管道运输可以实现实时调度和控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缺点 1、建设成本高:管道运输适用于大规模、长距离的运输,单位能耗较低,但又有较高的建设成本。管道运氢成本主要来源于与输送距离正相关的管材折旧及维护费用,在当前加氢站尚未普及、站点较为分散的情况下,管道运氢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此外,氢气的泄露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这也会使维护成本增加。

中国氢能储运与应用发展报告

中国氢能储运与应用发展报告 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氢能作为一种具 有零污染、高能效的新能源,正在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焦点之一、本报告 通过对国内外氢能储运与应用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氢能储运 与应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氢能;储运;应用;问题;对策 一、引言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不仅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 生产的能源需求,还能帮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和环 境问题。因此,氢能的储运与应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氢能储运与应用现状 1.国内氢能储运与应用现状 目前,中国的氢能储运与应用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氢能储运 方面,已经建成了一批氢气输运管线和储氢设施,实现了氢气的安全储运。在氢能应用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氢能汽车和氢能发电站,并逐渐应用于 城市供暖、工业生产等领域。 2.国外氢能储运与应用现状 相比之下,国外在氢能储运与应用方面的发展更加成熟。许多先进国 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氢气输运和储氢设施,并在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工 业生产等领域实现了大规模的氢能应用。

三、中国氢能储运与应用的问题与挑战 1.储氢技术不成熟 目前,中国在氢气储存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传统的储氢技术如 压缩氢气和液化氢气存在安全风险和能量损耗问题,而新兴的固态储氢技 术仍处于研发阶段。 2.储运设施不足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氢气输运和储氢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目前,各 地缺乏统一的氢气输运管线网络,储氢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也不够。 3.应用范围有限 中国的氢能应用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领域,应用范围相对 狭窄。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广氢能的应用领域,如城市供暖、家庭能源等。 四、中国氢能储运与应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储氢技术研发 应加大对储氢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传统储氢技术的改进和新兴储氢 技术的应用。同时,鼓励与国外的储氢技术研究机构合作,加快相关技术 的推广和应用。 2.加大储运设施建设力度 应加大对氢气输运和储氢设施建设的投资,建立统一的氢气输运管线 网络,扩大储氢设施的规模和数量。同时,加强对储运设施的标准化和安 全监管,提高储运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拓宽氢能应用领域

氢能产业的见解、思考,以及未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氢能产业的见解、思考,以及未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1.引言 1.1 概述 氢能产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遇。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氢能被广泛认为是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 概述部分将全面介绍本文的主题内容以及将要讨论的重要问题。首先,我们将对当前氢能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全球和国内的发展情况、相关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市场规模的评估。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氢能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难题、经济成本以及供应链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然而,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我们将重点关注氢能产业的市场前景、政策支持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机会。 接下来,本文将深入探讨对氢能产业的见解和思考。我们将从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维度出发,分析氢能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探讨其与其他能源形式的关联和互补性。同时,我们也将反思当前氢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最后,本文将提出未来氢能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基于对当前的认识和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探讨氢能产业在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市场推动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展望。我们希望这些思考和见解能够为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总而言之,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氢能产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并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提出对氢能产业的见解,进而给出未来发展的思路和

建议。通过这篇长文,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决策者和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全面探讨氢能产业的见解、思考以及未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介绍氢能产业的发展背景,并明确本文的结构安排。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分析当前氢能产业的现状,探讨氢能产业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性和现有的挑战。然后,我们将进一步讨论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包括其潜在的机遇和可行性。同时,我们也将深入分析氢能产业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限制因素。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观点和思考,阐述对氢能产业的见解,并提出未来氢能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我们将探讨如何加强政府支持、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以及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以推动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文章结构的安排,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氢能产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以及对其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氢能产业,并为未来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1.3 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和分析氢能产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并提出对于氢能产业的见解与思考。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未来氢能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双碳”目标下氢能高质量发展思考及建议

“双碳”目标下氢能高质量发展思考及 建议 摘要:后疫情时代,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化石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各国为促进 经济复苏、保障能源安全,加快打造可再生能源电力制绿氢产业链。我国《氢能 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提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为氢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双碳”;氢能;发展 1氢能源的发展状况 1.1氢能源构成 氢需要从其他资源中提取,根据氢能的来源,目前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绿氢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得,因为绿氢在燃烧过程中的唯一产物 就是水,不产生二氧化碳,可以从源头上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绿氢是清 洁能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自然资源禀赋, 国内的氢能主要源自煤制氢,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目前 我国煤制氢占比64%,其次为工业副产气制氢,占比21%,天然气制氢约占14%, 而电解水制氢占比不足2%。 1.2宏观经济导向 自2019年氢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氢能 产业定位逐渐明朗。2020年3月出台的《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 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在两年内针对氢能设立相关法规,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正式纳入氢能;2021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氢能产业纳入“五年规划”。另外,关于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

我国陆续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能源技 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等政策,将相关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为氢能技术研发提供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市场上涌现 出一批氢能企业,有望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财政补贴方面,我国对于氢能相关的产业包括加氢站补贴、燃料电池车补贴、示范应用补贴等,此外,政府引导氢能的研发与生产,为市场提供监管,力求打 造公平的营商环境,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使用。对于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 运营服务方面予以直接财政补贴以及税收减免。 在氢能产业技术规范方面,中国氢能产业联盟起草起草并发布的《燃料电池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堆安全要求》对燃料电池车的安全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随着 氢能产业标准的发布与落实,我国氢能生产、加氢站建设、氢燃料汽车的生产与 消费等将逐渐步入正轨,有利于氢能产业整体发展。 1.3氢能产业各地区布局状况 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各省市纷纷布局氢能产业,目前我国东南西北中各有 侧重。东部地区主要研发燃料电池车,西部具备丰富的“风光资源”,负责研发 燃料电池堆以及可再生能源制氢,南部地区发力氢网络规划和大规模生产燃料电 池车,北部地区负责燃料电池车零部件和燃料电池堆的研发,中部地区则主要为 客车大规模示范区。中国氢能联盟预计,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氢能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国氢气需求量起到有效拉升作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低 碳经济。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氢能产业链总产值将达12万亿元,氢能在能 源体系中占比将达10%,总体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亿吨。 2“双碳”目标下氢能高质量发展思考及建议 2.1 坚持以有为政策为发展导向,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政策应该从产业整体发展的全局层面建立氢能产业投资研究框架和平台交流 机制,充分考虑区域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

国际氢能标准

国际氢能标准 一、氢能储运 1.1 氢气储存容器 氢气储存容器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如压力容器标准、材料标准等。储存容器的设计应考虑氢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容器的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和储存时间等。 1.2 氢气运输 氢气运输应使用专门设计的压力容器或管道,以确保安全可靠的运输。运输过程中应考虑温度、压力和流速等参数,以及运输路线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氢能安全 2.1 通用安全要求 氢能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要求,确保安全可靠的操作和使用。设施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紧急切断阀、安全阀和泄漏探测器等。 2.2 特殊安全要求 对于特定类型的氢能设施,应制定特殊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例如,对于高温高压氢气储存和运输设施,应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氢能检测试验方法 3.1 氢气纯度检测 氢气纯度检测应采用可靠的检测方法和仪器,以确保氢气的质量和纯

度符合要求。检测方法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氢气泄漏检测 氢气泄漏检测应使用适合的检测仪器和方法,以检测和识别氢气的泄漏点。泄漏检测应定期进行,以确保设施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氢能制取设备 4.1 电解水制氢设备 电解水制氢设备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以确保安全可靠的制氢过程。设备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紧急切断阀、安全阀和泄漏探测器等。 4.2 天然气重整制氢设备 天然气重整制氢设备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以确保安全可靠的制氢过程。设备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紧急切断阀、安全阀和泄漏探测器等。同时,设备还应具备高效的废热回收系统,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五、加注环节关键部件 5.1 加氢枪和加氢口 加氢枪和加氢口是加注环节的关键部件,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加氢枪应具备安全锁定装置,以防止非授权使用和加注过程中的意外操作。加氢口应配备适当的密封系统和安全阀,以确保加注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2 加注泵和储罐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代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标准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文章。 2. 宏观视角下的标准体系建设 从宏观的角度看,氢能产业的标准体系建设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环境标准等。在指南中,应当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划和阐述,以确保整个产业的发展能够在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轨道上运行。 3. 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技术标准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涉及到氢能的生产、储存、运输、利用等方方面面。在指南中,应当明确技术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流程,同时对于关键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给予重点关注,并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 4. 质量标准的保障 质量标准是保证氢能产品和设备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指南中,应当规范氢能产品和设备的质量标准,强

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产品质量水 平的提升。 5. 安全标准的重要性 安全标准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氢能产业更是至 关重要。在指南中,应当围绕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利用等环节, 明确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要求,加强对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处置, 以确保氢能产业的安全生产。 6. 环境标准的保护 作为清洁能源,氢能产业的发展需要做到“绿色、可持续、循环”。 在指南中,应当强调环境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氢能产业向着更加 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 7. 总结与展望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应当在技术、质量、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阐述,以保障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个人认为,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壮大,标准体系建设将会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核 心驱动力,指南的制定将会对氢能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本文中,我对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进行了全面评估和阐述,希望能够为您对该主题的理解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最后需要 注意的是,标准体系的建设需要所有相关领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和

中国氢能联盟 标准

中国氢能联盟标准 中国氢能联盟标准是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南。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转型的需求,氢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领域。中国氢能联盟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氢能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与合作。 首先,中国氢能联盟标准将围绕氢能生产、存储、运输和应用等关键环节进行规范。在氢能生产领域,联盟标准将包括氢气生产的标准化操作指南、建设及运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氢气的安全、高效生产。对于氢能存储和运输,联盟标准将涉及氢气储存容器、管道输送等技术要求,旨在提高氢气储存和输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氢能应用方面,标准将规范氢能技术在交通、工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为氢能产业的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中国氢能联盟标准将注重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对接与融合,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技术标准。联盟将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调研国际氢能标准制定情况,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并根据国内氢能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优化。通过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可以促进中国氢能产业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提高中国氢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最后,中国氢能联盟标准的制定将重视产学研用的协同合作。联盟将积极与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产学研用的协同合作,可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推动氢能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氢能联盟标准的制定是推动氢能产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可以确保氢能产业的安全、高效发展,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与合作,加快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步伐,并与国际市场形成良性互动,推动全球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1. 引言 1.1 概述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氢能产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实现碳排放的削减和可再生资源利用。然而,由于氢能产业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本文旨在探讨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并提供相关指南以推动氢能产业健康发展。首先,将介绍本文结构和目录,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了解本文内容的框架。接下来,将对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定义与意义进行阐述,并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最后,将详细描述标准制定流程与方法。 1.2 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氢能产业标准分类与层次、氢能产业标准化案例分析以及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及启示。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介绍。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部分将探讨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的定义与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标准制定流程与方法。接着,在氢能产业标准分类与层次部分,将详细讨论技术标准与规范、产品标准与认证以及管理标准与指南在氢能产业中的作用。在随后的氢能产业标准化案例分析部分,将通过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已经建立起来的氢能产业标准。最后,在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及启示部分,将提供针对该领域建设指南的概述与原则,并分析推动因素和挑战,并为相关方提出启示和建议。 1.3 目的 本文旨在为推动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一份指南性文件。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标准制定流程与方法以及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和剖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核心的建设指南原则,并针对推动因素和挑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分享,能够促进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进步,并最终推动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2.1 定义与意义: 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为了规范氢能产业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推动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安全可靠性。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是由一系列固定规则和指导原则组成,涵盖了技术标准与规范、产品标准与认证以及管理标准与指南等。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文本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文本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文本 1. 引言 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备 受关注。然而,氢能产业的发展和规范化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为了 推动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并完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2. 了解氢能产业标准体系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是指对氢能产业所涉及的技术、设备、工艺、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的集合体。通过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可以 规范氢能产业的发展,保障氢能产业安全高效运行。 3.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1)规范生产和运营:标准体系可以指导企业建立符合规范的生产和运营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2)提升技术水平: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氢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3)降低安全风险:建立完善的安全标准可以降低氢能产业的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指南内容 根据氢能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指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 内容: (1)生产与质量管理:包括氢能生产的工艺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 (2)设备与安全管理:包括氢能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维护的标准规范,以及安全管理标准等内容。 (3)环境与健康管理:包括氢能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的标准要求,以及职业健康管理的相关标准等内容。 5. 个人观点 在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中,我认为应当注重标准的科学性和通用性。还需要密切关注国际标准的发展和趋势,促进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 对接和融合,以提升氢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6. 总结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 过规范性的标准体系,可以促进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技术水平 和安全保障水平。我们期待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发布,希望这一指南能为氢能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上就是根据你提供的概念,按照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撰写的文章。希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全文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全文》 一、引言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受到了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了 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建设和完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全文,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二、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可以为全球能源转型和环境保 护作出重要贡献。而要实现氢能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离不开一套完 善的标准体系。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统一各方标准、规 范行业行为,推动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全文解读 1. 标准内容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全文包括了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行业标准涵盖了氢能的生产、储运、

利用等各个环节,技术标准则重点关注氢能的生产技术、设备标准等 具体技术要求,管理标准则规定了氢能产业的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等 方面的要求。这些内容的完备和规范,将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 支撑。 2. 标准体系架构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全文中还包含了标准体系的架构设计。通过对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的整体布局和框架划分,有助于行业各 方对标准的统一理解和实施,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普及性。标准 体系架构的合理设计,将有利于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的稳健发展。 3. 标准实施和监管 在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全文中,还对标准的实施和监管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建立健全的标准执行机制和监管体系,有效规 范行业行为,提升氢能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标准的落实和监管,是保障氢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上述对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全文的解读,相信读者已经对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推动氢能产业

中国氢能技术标准

中国氢能技术标准 一、氢能基础与管理标准 1.氢能术语和定义:规定氢能领域的基本术语和定义,为其他氢能标准的制 定提供基础。 2.氢能分类与标识:对氢能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标识方法,以便于管理 和使用。 3.氢能管理流程与规范:制定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加注和使用等环节的 管理流程和规范,确保氢能的安全、稳定和高效应用。 二、氢质量标准 1.氢气纯度与杂质含量:规定氢气纯度及杂质含量的限值,确保氢气的质量 和安全性能。 2.氢气性能指标:制定氢气的性能指标,包括热值、密度、压缩比等,为氢 能应用提供参考。 3.氢气检测方法与标准:规定氢气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确保氢气质量的 稳定和可靠性。 三、氢安全标准 1.氢气危险性评估:对氢气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 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氢气泄漏应急处理:规定氢气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及相应的救援和防 护措施。 3.氢气储存与运输安全:制定氢气储存和运输的安全规范,包括设备要求、 操作规程、事故预防等,确保氢气储存和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四、氢工程建设标准 1.氢能设施建设规范:规定氢能设施建设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厂区布局、设 备安装、管道铺设等,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氢能设施运行管理:制定氢能设施的运行管理规范,包括设备维护、检修、 更换等,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五、氢制备与提纯标准

1.电解水制氢技术要求:制定电解水制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包括设备要求、 操作规程、性能指标等,确保制氢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天然气重整制氢技术要求:制定天然气重整制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包括 反应条件、催化剂选择、产品纯度等,确保制氢过程的高效性和安全性。3.生物质制氢技术要求:制定生物质制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包括原料选择、 发酵条件、提纯工艺等,确保制氢过程的可行性。 4.变压吸附提纯技术要求:制定变压吸附提纯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包括吸附 剂选择、操作条件、产品纯度等,确保提纯过程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5.其他制取与提纯方法的技术要求:针对其他制取与提纯方法,如光解水制 氢、液态阳光燃料等,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六、氢储运加注标准 1.储罐设计制造规范:规定储罐的设计和制造规范,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要 求、安全附件等,确保储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储罐充装与排放:制定储罐充装和排放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充装速度、压 力控制、排放处理等,确保储罐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3.管道输送要求:制定管道输送的要求和规范,包括管道材质选择、输送速 度控制、压力调节等,确保管道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全文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全文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全文 引言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绿色能源的代 表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氢能产业的 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标准体系 的建设和完善。本文将针对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为2023年的最新版本提供指南。 1.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的背景和意义 1.1 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氢能作为一种 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关注。然而,氢能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技术不成熟、市场不规范等问题,这使得建立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1.2 意义 建立一个完善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对于促进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推 动相关技术的成熟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体系可以规范氢能产业的生产、质量控制和安全等方面,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透明度。标准体系

的建设还能够为投资者和用户提供参考,降低其投资和使用的风险。 2.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框架 2.1 原则 (1)科学性原则:标准的制定必须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权威性原则:标准的制定应由具备权威性和专业性的组织和机构进行,确保标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开放性原则:标准的制定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开放和透明。 (4)创新性原则: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促进标准在实践中的适应性和可升级性。 2.2 框架 (1)行业标准:针对氢能产业的整体发展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关的标准,涵盖生产、质量控制、安全等方面。 (2)技术标准:针对氢能产业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3)产品标准:针对氢能产业的产品,如燃料电池、氢能车辆等,制定相关的产品标准,规范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4)测试与认证标准:制定相关的测试和认证标准,确保产品和设备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供独立第三方的认证服务。

氢能中长期规划

氢能中长期规划: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 2021-2035 年。 一、现状与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历史性交汇。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重要解决方案,需要牢牢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大势和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加速推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从国际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全球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趋于成熟,燃料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成本持续下降,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区域性氢能供应网络正在形成。 从国内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 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国内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 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和挑战。同时,一些地方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进一步提升氢能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拓展市场应用新空间,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战略定位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作用及其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促进异质能源跨地域和跨季节优化配置,推动氢能、电能和热能系统融合,促进形成多元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以绿色低碳为方针,加强氢能的绿色供应,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水平。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深挖跨界应用潜力,因地制宜引导多元应用,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的能源消费转型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