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金融教案

国际金融教案

国际金融教案
国际金融教案

《国际金融》教案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课时:54

适用专业: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及其他经济类相关专业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学习和掌握国际结算业务、外汇投资业务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以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金融基础(货币银行学)等课程为基础,通过介绍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结算制度等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把握和预测国际金融格局和发展趋势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金融和企业单位从事外汇买卖、国际结算等实务操作的职业素养与理论基础,可为应用性及实训类课程如国际贸易单证模拟实训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理解、熟悉并掌握国际金融与结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初步分析、把握和预测国际金融格局和发展趋势,了解并初步掌握有关外汇交易、国际结算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特点,从而为学生学习其他应用性及实训类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以理论为主,强调培养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熟悉及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能力目标:

(1)学会并熟记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初步分析和预测世界主要外汇之间的汇率变动和走势;

区分各种外汇买卖实务的不同做法和特点;

(3)学会并熟记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原理,编制初步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国际收支格局的变化及国际收支失衡后的调节对策;

(4)学会并熟记国际储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初步分析、把握和预测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储备格局和发展趋势;

(5)学会并熟记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初步分析、把握和预测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背景、运行格局和发展趋势;

(6)学会并熟记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宗旨、功能及其资金来源与运用,并能分析和判断主要国际金融机构与各国政府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7)学会并熟记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初步分析、把握和预测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背景、运行格局和发展趋势;

(8)学会并熟记国际结算制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并能区分不同结算工具、结算方式的做法和特点。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教材选用建议

选用教材应遵守的原则:

第一,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和选用教材。

第二,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通过问题导入、案例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

第三,教材应具备前瞻性和时新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金融生活中的最新案例及时纳入其中。

第四,教材应以学生为本,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参考教材:

[1] 李学峰. 国际金融市场学(第二版)[M].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 刘舒年.国际金融[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 刘玉操.国际金融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

[5] 吕随启,王曙光,宋芳秀,孙祁祥.国际金融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美)莫菲特. 国际金融(精要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

[7] 徐荣贞.国际金融与结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8] (美)瓦尔德斯. 国际金融市场导论(第六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艾儒蔚,杨培鸿,王琦.资本规则:国际金融秩序的演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10] 李军燕. 国际金融[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1] 邸岚. 国际金融简明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2] 王灵华,谢朝阳,李洪梅等.国际金融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3

[14

[15

[16] 国家外汇管理局

[17] 中国银监会

[18

[19

[20

教学评价建议

第一,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勤情况等,目标评价主要为期末考试成绩。课堂表现20%+作业完成情况30%+考勤情况20%+期末考试30%=100%。

第二,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建议

第一,应针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来进行教学,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运用理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案例,由教师提出要求,组织学生收集、归纳资料并最终解决问题。

第三,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5、其他说明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开发相关教学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相关配套材料。?

金融法案例分析

一、据查,中国人民银行甲分行在2011年主要从事了以下几项业务。 (1)2011年3月,甲分行向该市人民政府工业局发放贷款250万元人民币,期限3年;并为该市某国有企业提供担保,担保额100万元人民币,期限2年。 (2)2011年4月,甲分行向该市农业银行分行发放贷款350万元人民币,期限2年。 (3)2011年6月,甲分行要求甲市工商银行分行、农业银行分行、中国银行分行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资料,还要报送存款和贷款方面的经营管理材料,以实现甲分行对上述商业银行存贷业务上的监管。 (4)2011年7月,甲分行向其行开立账户的农业银行再贴现100万元人民币。 (5)2011年9月,甲分行发现该市某印刷厂在所印制的挂历中采用了以扩大的新版100万元人民币的图案作为背景,色彩尺寸与100万元人民币的票面相同甚至号码也一样,便对该印刷厂做出了:责令立即停止印刷销售印有人民币图案的挂历;销毁已经印刷的印有人民币图案的挂历成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万元罚款的处罚规定。 请问:中国人民银行甲分行的上述业务中,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并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1)违法。因为根据《人民银行法》第30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2)违法。因为根据《人民银行法》第28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可以决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贷款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3)违法,因为根据《人民银行法》第35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必要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资料,但无权要求报送存款和贷款方面的经营管理资料,因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上享有法定监管责权,只有银监会才有权力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经营管理资料。(4)合法。因为根据《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为在其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5)违法。因为根据《人民银行法》第44条规定,在宣传品、出版物或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的,人民银行应当责令改正,并销毁非法使用的人民币图样,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所以本案中当地人民银行对甲印刷厂做出10万元的罚款是违法的。 二、某市商业银行决定在该市甲区设立甲区分行,在研究甲区分行的办公分行、主要管理人员及营运资金后,依法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了申请书等材料。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颁发了经营许可证,该商业银行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并领取了营业执照。然而领取营业执照后,甲区分行一直没有开业经营,主要原因是甲区分行行长李某携该分行巨额营运资金潜逃。经查,李某一年前个人就已欠下巨额债务,于是挪用甲区分行银行营运资金抵债。后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以甲区分行设立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事项,且超过6个月未开业为由吊销了甲区分行的营业许可证。 请问:(1)依《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需提供那些材料 (2)甲区分行的设立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为什么 (3)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吊销甲区分行营业许可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答案要点:(1)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文件:申请书(申请书载明拟设立的分支机构的名称、营运资金额、业务范围、总行及分支机构所在地等),申请人最近二年的财务会计报告,拟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经营方针和计划,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的资料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2)甲区分行设立过程存在违法事项,即市商行没有依法审慎审查甲区分行行长李某的任职资格。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的,不得担任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而李某背负巨额债务,显然不能担任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3)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吊销甲区分行营业许可证是正确合法的。依《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吊销其经营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三、某股份有限公司拟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为取得发行资格,该公司伪造相关文件使其无形资产虚增1000万元。同时将其以前的股本总数由8250万股改为7643万股,但未将这一事实向社会公众披露。后该公司经董事会同意,改变了招股说明书列明的所募集资金用途。请问:(1)该公司是否符合公开发行新股的条件 (2)该公司能否再公开发行新股 答案要点:(1)根据《证券法》第13条规定,公司公开发行新股的条件之一是公司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而本案中公司伪造相关文件使其无形资产虚增1000万元,同时将其以前的股本总数由8250万股改为7643万股,显然不符合《证券法》规定的公开发行新股的条件。 (2)根据《证券法》第15条规定,公司对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使用。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必须经股东大会作出决议。擅自改变用途而未作纠正的,或者未经股东大会认可的,不得公开发行新股。案例中公司经董事会同意就改变了招股说明书列明的所募集资金用途,显然是违法的,若该公司未作纠正或者未经股东大会认可,则不得公开发行新股

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优化_莫媛

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优化 摘要:结合金融学课程兼具专业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文章提出了金融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课程中运用的现状,并从案例筛选、组织讨论和总结点评等方面具体阐述了金融学案例教学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金融学;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87-02 收稿日期:2016-07-15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2015-2016学年校级教改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角下《金融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Y1634) 作者简介:莫媛(1986-),女(汉族),江苏江都人,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发展。 作为一门基础教育类课程, 金融学的知识性和基础性较为凸显。由于金融学理论和方法往往是建立在一系列抽象的假设之上,所以增加金融学的案例教学很重要。金融学案例教学就是以实际金融问题为题材,引导学生运用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成因或机制,进而掌握相关的金融知识。尽管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某些管理类课程,但金融学案例的筛选和分析需要符合金融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1]。因 此, 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优化具有现实意义。 一、金融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并在高等教育领域广泛传播。它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实践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将理论知识点的教学环节增加充分的案例,实现知识传授—案例分析—知识内化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点[2]。金融学课程兼具专业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主要讲授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是学生学习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实践的进展,从金融要素、金融机构、货币政策到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等,金融学领域不断从宏观金融向微观金融拓展。此时,要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分析,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法较难实现。有学者指出金融学教学应多采用实例阐述,定期邀请在实际金融部门工作的人员举办讲座,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部门实 地观摩学习[3] 。金融学案例贴近现实生活, 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实金融问题。例如讲述货币职能时,教师可介绍抢购黄金潮事件,让学生充分认识黄金的贮藏职能;讲述商业银行时,教师可结合消费者的存款意愿,引导学生认识商业银行的业务;讲述中央银 行时,教师可询问学生对物价的直观感受,讲解央行通货膨胀制的货币政策目标。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相应的金融环境下,广泛查阅资料,尝试独立思考。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态度及研究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师既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具有贯通理论和实践的能力;既要对经济环境保持适度敏感性,又要善于挖掘金融事件。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提出的新问题,也会给教师提供研究的新思路。进一步地,教师可以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这种良性循环会激励教师主动学习新知识、新现象,形成教学与科研的有效互动。 二、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和评价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1)案例专栏。国内金融学教材大多采用专栏的形式补充案例,以思考题、金融热点或课外阅读等方式呈现,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经典案例如“劣币驱逐良币”、“塞尔维亚的通货膨胀”、“英国巴林银行破产事件”等在多部金融学教材中反复使用。(2)课堂解读。教师通常将近期重大的金融事件写入教案,例如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存款利率市场化、全球负利率现象等,作为传统讲授法的一种补充。有的学者还提出于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分类运用讲解式、讨论式和辩解式案例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引入课堂教学,实现师生良性互动[4]。(3)考核试题。金融学考题一般会考察案例分析类题型。案例分析题是集重要知识点于某个或几个情景之中,要求学生综合分析的题型。相比其他题型,案例分析题更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转型的背景下,可以结合货币供 莫媛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金融学整体教学设计

金融学原理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金融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改革经济类会计学、金融保险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运行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有清醒的感知和认识,对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与金融国际化、宏观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等范畴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经济类各专业学生从事金融或与金融紧密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的和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活动及其宏观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努力提高广大学生金融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应按各章节具体要求了解或掌握货币、信用、银

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以及宏观金融调控等范畴所涉及的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及其行为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前言 1、[教学内容要点]: 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问题:货币与金融;货币银行学体系;主要参考书目。《货币银行学》,钱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教学安排]:8课时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1、[教学内容要点]:

金融法专业方向

金融法专业方向 目录 第一部分:北京大学金融法中心介绍 (1) 第二部分:金融法专业方向介绍 (4) 第三部分:师资介绍 (5) 第四部分:专业高级课程简介 (12) 第五部分:选拔标准和程序 (16) 第六部分:金融法专业方向教学培养计划(略) (17) 第一部分:北京大学金融法中心介绍 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9月,是一个以金融法律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机构。中心主要从事国内外的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货币市场监管和金融机构监管等法律问题的研究,同时为国内外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提供金融法律培训和咨询。此外,中心还接受国际经济组织和国内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委托开展课题项目研究。迄今为止,已承担多项司法部、教育部和国家社

科基金、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级和部委课题,并承担了世界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构和组织委托的多项科研项目。 中心经常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学术机构、法律实务界共同举办金融法律学术研讨会。例如,1998年4月顺利举办“海峡两岸银行实务与法律研讨会”;1999 年11月与日本森综合律师事务所合作举办“中日证券法律研讨会”;2001年5 月成功主办首届“北京大学金融法春季论坛”,2002 年 3 月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合作主办“北京大学金融法春季论坛及亚洲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监管国际研讨会”;2005年5月举办“2005年春季论坛公开讲座暨诺顿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授予仪式”,等等。 除了项目研究和研讨会以外,自 1998 年起,中心与法律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合作,定期出版《金融法苑》和其他学术专著。目前已出版了《香港商业银行与法律》、《中央银行法制》、《商业银行法务》、《金融法的“四色原理”》、《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法》、《犯罪学原理》、

国际金融学教案张伯里

2002级北京班、经贸委班经济治理专业 《国际金融学》讲稿 国际金融学 (讲义) 张伯里 “国际金融学专题研究”这门课,从今天开始讲授。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年轻的经济科学。随着当代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不断进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从而对外经济贸易、货币金融关系的日趋扩大,研究国际金融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金融学专题研究”在我们那个地点是一门考查课,其教学方法是在教员课堂辅导的基础上自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通过有重点地学习本课程,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知识,为进一步深入、专门研究打下基础。 “国际金融学专题研究”这门课的辅导讲授有四讲: 第一讲国际金融学

第二讲国际收支 第三讲外汇和汇率 第四讲国际货币体系 考核方式与要求:(见《教学打算》) 第一讲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本讲是对国际金融学的概述及整个学科(课程)的一个导引。本讲要紧阐述如下内容:一、国际金融的产生和进展;二、国际金融学的产生和进展;三、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四、国际金融学的内容体系。 一、国际金融的产生和进展 (一)国际金融的产生 1.国际金融(含义) 所谓国际金融:①它是在人类社会进展到一定时期,因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②它是世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资金融通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为国际的货币兑换、借贷关系、收付方式、结算制度、资产储备、金融市场、货币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一体化等;③它赖

以出现的前提是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即起源于国际贸易。 2.国际金融的产生(逻辑脉络) ①国际商品交换→国际汇兑: 国际的交往大都从经济往来开始,而经济往来一般起源于商品交易。两国之间要进行商品交易,买方支付货款必须用卖方国家的货币,或卖方情愿同意的其他国家的货币。因此产生一个需用本国货币兑换其他国家货币以支付货款的问题。也确实是讲,为使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易能够顺利进行,必须辅以一种不同国家货币能够相互兑换的金融活动,这种金融活动则称之为“国际汇兑”。 ②国际汇兑→国际支付、结算的出现 国际汇兑不是简单的金融活动,其内容特不广泛复杂。首先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标准来把一国的货币折成另一国货币的问题,这种不同货币之间彼此折合比率称之为汇率。汇率决定以后,接着就产生什么来支付货款的问题,也确实是支付手段的问题。黄金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用作国际支付手段。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进展,进行贸易所需的支付手段越来越感到不足,因为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工具(如汇票、本票、可转让存

《国际金融》教案

《国际金融》教案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国际金融》课程是面向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已经简单掌握金融学基本应用知识的学生,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国际结算、国际融资、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等知识,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同时为后续物流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基本程序、分类的基本知识,造就国际金融人才。本课程学习难度一般,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的学生均能很快地适应本课程的学习。但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特别是按照实训设计的内容进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授课的老师应该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能够结合实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国际金融比较深奥的理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任课教师还可自编一定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目来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书共十章,包括: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国际结算、国际融资、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等内容。 二、课程的教学层次 在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对于书中案例分析、参考资料部分的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国际金融十个篇章的基本内容。各教学点应聘请有一定经验的金融学教师进行面授辅导。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 3.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书面作业3~4次,教师应该批改,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在公开场合予以纠正。 二、教学媒体 (一)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手段 1.文字教材:《国际金融》,王文青任本书主编,乔立娟老师和于树会老师任本书副主编。 2.网上课堂:本资料包中的PPT课件 (二)教学环节 1.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为6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所列:

金融法概论

金融法概论考点 1.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a.稳定货币币值是基础,发展经济是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说,稳定币值的目的是发展经济,稳定币值就是要促进经济的发展。 b.有层次和主次之分 c.双重目标制向单一目标制过渡 2.央行的职能 明确中央银行的职能,它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发行货币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判断一国央行的依据) 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依法垄断货币发行权,所发行的货币是国内唯一的法定货币。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并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不对工商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业务,只与普通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 ①发行的银行:(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②监管职能:(一)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法律、行政法规、地方 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 (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十)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两 种监管模式:大额交易、可疑交易) ③政府的银行:(八)经理国库; (十一)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

策,可以依照本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④银行的银行:(九)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3.货币政策委员会 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 货币政策委员会由15名委员组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当然委员,其他委员中还设有三名金融专家身份的委员。 4.央行、银监会监管范围 中国监管体制:单头多层 银监会: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银监会的监管范围还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其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 5.区别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 (1)吸收公众存款; (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3)办理国内外结算; (4)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5)发行金融债券; (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7)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8)从事同业拆借; (9)买卖、代理买卖外汇; (10)从事银行卡业务; (11)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 (12)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13)提供保管箱服务;

金融英语教案

哈尔滨金融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金融英语 课程代码: 开课系部:金融系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12级金管1、2、3班; 2012级国际金融1、2班 开课学期:2014-2015上

一、课程简介(四号宋体加粗) 课程类别:必修课 授课对象:专科层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国际金融专业 场地器材:1#308 学时学分:×××(四号宋体) 使用教材:Ian MacKenzie,《剑桥金融财务英语》,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参考教材:《会计专业英语》 《英文国际贸易》 《金融英语》 二、教学目标 扩充学生的金融词汇量,了解地道的外国金融案例。本门课程分为四个领域,会计学、银行业、公司理财、经济与贸易,学生学习后从宏观上可以将4者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整体上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次课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Basic terms 第1节 money and income 1.Currency 2.Personal finance 第2节 business finance

1.Capital 2.Revenue 3.Financial statement 重点难点 Terminologies 教学组织 1.讲授法 2.集体授课 3. 多媒体教学,板书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背诵专业术语 第二次课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三章Banking 第19节 personal banking 1.Current accounts 2.Bank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3.E-banking 第20节 commercial and retail banking https://www.sodocs.net/doc/917560167.html,mercial and retail banks 2.Credit 3.Loans and credits 重点难点 1.Types of accounts 2.Differences on types of accounts at home and abroad

国际金融教案

新疆农业大学教案(首页) 注:表中()选项请打“√”。

新疆农业大学国际金融课程教案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狭义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的概念,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项内容,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重点掌握国际储备的概念、作用及其构成,掌握国际储备的管理。 二、讲授的内容提要 本单元讲授国际收支的概念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与作用和国际储备的管理。 三、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为: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国际储备的概念和构成,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三级储备的内涵及相互关系。难点是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净差错与遗漏、总差额和储备及相关项目的计算,几个项目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 多媒体教学,举例法,讨论法等。主要以讲授的方法进行,使用12学时讲授。 第一部分国际收支的概念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讲授时注意概念的理解,先讲狭义概念,广义概念,逐步推出应掌握的概念;利用所学会计学原理,以实例来讲清此表的编制原理和记账方法。第二部分国际收支调节,使用启发方法,先讲清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原因有哪些采取哪些调节的措施。第三部分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与作用。第四部分国际储备的管理,主要讲解两个方面:国际储备水平的管理;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 五、作业布置及参考资料 作用参照练习册。 六、教学后记 多举了一些实例,讨论了一些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并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同时,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等多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新疆农业大学国际金融课程教案 第二章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有关外汇和外汇汇率的基本知识,掌握汇率的决定及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以及汇率制度的有关内容,具有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的内容提要 外汇与汇率的概念、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变动及其经济影响、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外汇与汇率的概念与汇率的标价方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政策措施,浮动汇率制度的类型,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教学难点: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以及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 采用媒体教学法讲授,并展示外国的实物货币,举例法等。以最新的信息结合理论进行学习,使用10学时讲授。 外汇与汇率概述(外汇的概念、外汇的主要分类、汇率的概念、标价方法、汇率的种类),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的变动及其经济影响(汇率变动的涵义与计算方法、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 五、作业布置及参考资料 对比题:狭义和广义外汇概念的异同点、直接,间接和美元标价法的异同点本币高估和低估的异同点、法定贬值与法定升值的异同点。其他参照练习册。 六、教学后记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对外汇有感性认识,展示了数十种实物外国货币,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时多举了一些实例,讨论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要求每位同学上网或到银行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增进了对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金融法期末复习考点总结教案资料

金融法期末复习考点 总结

金融法期末复习考点总结: 要考的题型: 辨析题:(3*10’):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这三道题的题目观点都是错误或片面的,要求辨析+法条理由) 案例题:(2*10’):票据法(无因性);保险法(其实案例跟辨析没什么不同的,只是叫法而已) 简答题(25’):公司法、证券法(二选一,建议选证券那题,老师说的) 论述题(15’):注册制与审核制的比较以及注册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答案的参考资料我在后面做了) 一、票据法: 1.票据的含义:(1)广义:记载一定文字,代表一定民事权利的文书凭证。 (2 狭义:专指票据法所规定的汇票、本票和支票等票据。 理解: ①票据是一种有价证券 ②票据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为内容 ③票据是出票人依照票据法签发的有价证券 ④票据是出票人与持票人约定,以自己或者自己委托的人作为付款人的有价证券 2.票据的分类: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票据法学上对票据的分类: ①依照付款人是出票人还是出票人委托的人,将票据分为自付证券和委托证券。 ②依照票据作用上的主要差别,把票据分为信用证券和支付证券。

③依照出票时是否记载收款人名称,把票据分为记名式票据和不记名式票据。 3.票据的性质: (1)票据是文义证券,票据上权利义务,全凭票据这张纸上记载的文字意义来断定,而不能进行任意的解释或者根据票据以外的任何其他文件确定。一切以票据上的文义来执行。 (2)票据是要式证券,票据上的格式和记载事项都由法律严格规定,不按法律规定作成票据或不按法律规定记载事项,会影响票据的效力甚至造成票据无效。 (这个很有可能会考到) (3)票据是无因证券,无因并不是说没有原因,而是讲不问原因,任何票据的签发、取得、流转肯定有原因,如买卖、借贷、赠与、租赁等。但票据是不问原因的,票据一经签发或流转便与其背后的原因关系发生了分离。持有票据的人行使权利时无需证明其取得票据的原因,因而票据是无因证券。 (4)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是指其权利与票据的占有不可分离。权利的发生、转移和行使都以证券的存在为必要。票据作为完全失去证券,无论证据多么充分都无法主张权利。票据的这个特点要求持票人必须妥善地保管票据。 4.票据关系及其基础关系(这部分的考试重点哦我觉得,他上课有着重的将,跟上面的无因性) 4.1票据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之间基于票据行为所发生的票据债权债务关系。因此,票据关系是持有票据的债权人与在票据上签名的债务人之间的关系。

行为金融学教学案例

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 (1)我国的股票市场为什么会呈现大幅波动,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股票市场呈现大幅波动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造成的,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理念都具有投机性,不注重股票的价值。另外,中国的股票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以及机构投资者数量及质量不高等原因造成的。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等等。 (2)我国的股票投资者更喜欢在股票指数呈现什么样的态势下参与交易,为什么? 我国的股票投资者更喜欢股票指数呈现上涨状态下参与交易。因为我国的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较高,已受到情绪和其他投资者的影响,而缺少对整个股市行情和股票的分析和判断。(3)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如何影响股票价格的。 从图1-3可以发行,上证综指的换手率越高,上证综指相应的点位也越高。投资者的交易活动越活跃,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也代表了投资者的情绪,易造成股票的大涨大跌,加剧了股票的波动。 我国的A股和H股的差价 (1)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香港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的吗?为什么? 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香港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的。市场的有效性反映的是市场对信息的效率,对于同一只股票其基本面的信息一样的,如果市场都是有效的,其在各市场上的价格应该都是一样的。 (2)结合本章所学内容,你认为导致A、H股价差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A、H股价差的原因有:投资者学历、理性程度不同,中国和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导致价值判断基准不同,市场环境、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不同等等。 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分析 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封闭式基金折价这种现象?封闭式折价能否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基金的日常运作需要成本,如基金管理人的报酬、管理费用等。由于这些成本的存在,基金的市场价格应当低于其资产净值。如果管理费用太高或将来的投资组合管理达不到预期标准,则代理成本就可能导致基金折价。行为金融学学者认为,基金折价率的变化反映的是个人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由此认为具有相同投资者结构的投资品种,将会受到类似的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一方面,封闭式基金发行上市时,由于新基金没有可供比较的历史经营记录;另一方面,为保证新基金的发行成功,基金发起人通常也要做大量的宣传,将基金未来的收入前景描述得极近完美,给投资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由于认知偏差的存在,噪音交易者对封闭式基金会非常乐观,这种乐观的程度远远超出了对基金未来业绩的理性预期,从而导致基金的过度交易,使基金的交易价格高于其资产净值,产生溢价。 中国股市的“春节效应” 1、我国的“春节效应”与西方国家实证发现的“一月效应”有什么异同? 我国的“春节效应”与西方国家实证发现的“一月效应”相同点都是发生在各国的“年初”,收益率都是超过其它月份,但是我国与平均收益率之间的差异要大。 2、如何解释中国股市中的春节效应? 人们把年末视为结算时间而把春节过后视为新年的开始,他们倾向于在年度交替之际有不同的行为,从而造成了“春节效应”。

(完整word版)国际金融教案.doc

国际金融学教案 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在封闭经济下,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目标,这三个目标概括了能使经济处于合理运行状态的主要条件。 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政策目标发生改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策目标的数量增加了,国际收支成为宏观调控所关注的变量之一;第二,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在 相当多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的主要目标与国际收支这一新的目标之间的冲突成 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国际收支进入宏观调控目标的菜单之后,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就可以分为内部均衡与 外部均衡两部分。原有的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反映经济内部运行情况的政策目 标可以归入内部均衡目标之中。 将内部均衡定义为国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的均衡,它是个含有价值判断的概念,反映了一国所应追求的国际收支状态。那么外部均衡的定义可以简单表述为: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 二、外部均衡的标准 1.经济理性 假定一国可以按世界利率无限制地借款或贷款,那么存在着收益率高于这一利率的投资机 会而国内储蓄又不能满足时,符合理性的行为就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款以使本国投资大 于国内储蓄,该国出现经常账户赤字。这可参见图8-1。 图示:储蓄、投资和经常账户 确定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基础是其国内的储蓄、投资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各国储蓄(也就是消费)与投资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别是由各国不同的时间偏好与资本生产率决定的。(1)时间偏好的差异。

示:偏好差异与常 CA1 + CA2+? +Car= 0 因此,在利用国外的金弥本国蓄不足,必考到今后能否相的常盈 余来,否一国的常赤字就是不可持的。 有助于判断可持性的两个方法是: 第一,分析金流入的具体情况。 第二,分析比率指。 三、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我采取措施努力某一均衡目,一措施可能会同造成开放另一均衡 的改善,也有可能另一均衡造成干或破坏。一般地,我将前者称内外均衡的 一致,后者称内外均衡之的冲突。 英国学家詹姆斯·米德( J.Meade)于 1951 年在其名著《国收支》中最早提出了 固定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 当然,浮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的性及表形式都与固定率制下有很多不同。区起, 我将米德分析中的与开放特定运行区相系的内外均衡之的冲突称狭的内外均衡冲突,而 将一般情况下的某一均衡目的努力另一均衡目的干或破坏一象称广的内外均衡冲突。造 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的开放性。 第一,国内条件的化。 第二,国波的。 第三,与基本因素无关的国金的投机性冲。 在本的最后,我可内外均衡冲突作一小: 第一,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的开放性。 第二,内外均衡冲突的生是与某种特定的控方式直接相的。 第三,内外均衡冲突明:在开放下,运用社会需求一封的政策工具是不足以同内外均衡目的,开放的控需要有新的政 策工具,需要政策工具有新的运用方式。 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 一、开放下的政策工具 1.社会需求的工具 (1)需求增减型政策。需求增减型政策主要是指政政策与政策。

金融学教学案例

第一章货币概述 案例1-1:金银为什么长期不能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 一、基本原理 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和具体的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开了货币起源之“谜”。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货岞是一般等价物。在价值形态的发展中,黄金夺得了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就进入了价值形态的第4阶段,即货币形态。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不仅有自然形态,而且有价值形态,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只有在一个商品和另外的商品相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的表现形态,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一切商品都用货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价值形态发展的最后结果。价值形态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先后经过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价值形态。最后,货币的职能落到了黄金身上。马克思讲货币天然地要由金银充当,是由于金银有适合作货币的优点,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价值含量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 二、案例内容 我国有一出相当出名的戏名《十五贯》,又名《错斩崔宁》,讲的是刘贵将岳父给的十五贯钱,假说成是卖妾所得,引出的曲折故事。那么十五贯铜钱有多重呢?如果这些钱都是合乎标准的铜钱,(铜钱一枚称为“一文”,1000文为“一贯”,重约5斤。)则十五贯应有75斤重,这是体弱的人背不动、体壮的人背上走不远的。史书上又记载有这样一件事: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带人视察库房,他看到跟随他的有勇将周仁美。就问周仁美:“你能背得动多少钱?”周仁美回答:“我能背得动七十八贯钱。”宋太祖说:“那岂不要让钱压死了!”于是他命令周仁美背起四十五贯钱在院内走一圈,周仁美照办,宋太祖就把这些钱赏给了周仁美(《宋史·周仁美传》)。八十贯钱重约400斤,宋太祖认为周仁美背不动,四十五贯钱重约275斤,周仁美能背着走一圈,自然也是壮汉。在大宗交易中,铜钱就显得非常不适合。如买一匹马,在宋代要用约50贯钱,这些钱重约250斤,两个壮汉也未必能背上走10里路。一匹马的交易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更大宗的交易了。 既然铜钱的流通这么不方便,价值含量又低,那么,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为什么作为主要货币的是铜钱,而不是黄金和白银(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白银主要是以条块状形式流通,只是到了近代,白银才作为我国的主要货币)? 三、案例分析 我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贵金属很少作为货币使用,在这期间,金银虽然也具有某些货币职能,但主要是贮藏的职能。当西方许多国家在商业活动中已经大量使用金银铸币的时候,我国的铜钱却达到了极盛。而阻碍贵金属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在经济领域大显身手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表现在商业活动受到过多限制、中古时代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和货币制度的特殊性三个方面。 1.商业活动受到过多限制 我国很早就有了抑商政策,但如果只是单纯地从行政的角度抑商,是很能真正达到抑商

金融法-教学大纲

《金融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22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 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 一、教学目标 《金融法》是大学本科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了解掌握金融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金融法律规范的有关内容,完善学生的法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法律关系主体为对象,立足监管,深入研究这些主体和其行为的法律规范,对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及其因此而形成的金融法律制度进行阐述。本课程在系统介绍金融法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我国中央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现行的金融基本法。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中贯彻课堂教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学生应在学习《货币银行学》课程之后,学习《金融法》课程。在学习《金融法》过程中,学生应自学《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法律条文。 (四) 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或者其他工作,《金融法》的学习对于完善其知识结构及实际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金融法总论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 第一节金融法概述

金融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探讨

金融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探讨 金融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引入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金融学理论,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基于金融学教学实践经验,选取曹龙琪教授编写的《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四版)》中的经典案例,将其贯穿于金融基础知识、金融机构和市场篇、金融宏观调控篇章节当中,采取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等方式进行相关案例探讨,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标签:金融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金融学作为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在完成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基础上进行相关学习,作为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金融思维的基础课程(羊艳,2017)。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特性,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将金融学的整体逻辑体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掌握,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储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大多数金融学课堂仍然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无法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氛围。因此通过引入教学案例,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金融学知识。 1 金融学课堂教学案例必要性 教学案例法具有课堂教学开放性和师生互动性的特征,以案例为基础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现实中经济社会现象给金融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不断对现实进行提炼与整合并上升为案例,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许桂华,2017)。同时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案例的实际过程当中,通过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来达到对金融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另外金融学教材每章知识后面都会针对本章知识内容的进行高度概括总结,由此可见,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能够将所学习的金融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之中,以此来巩固知识(蒋团,2017)。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够高效快速地掌握其理论知识,就需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有效的教学案例将学生的兴趣点带回到课堂教学当中,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2 金融学教学案例设计 国内金融学教材主要分为金融基础知识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篇、金融宏观调控篇四大部分,结合笔者金融学教学实践经验,根据所选教材设计,将曹龙骐教授主编的《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四版)》部分案例引入相关章节教学环节当中(曹龙骐,2015),运用多媒体教学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设计视频片段、小组讨论以及代表发言的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收到了学生的良好反馈。 2.1 金融基础知识篇案例设计

国际金融实训》教学大纲本

《国际金融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国际金融实训》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课程力求科学、系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阐述,介绍多个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并反映和吸取国内外近年来学科发展的新的观念和成就,使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国际金融深入发展的需要。 2、目的与任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机构和工具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交易的内容日新月异,金融风险的形式复杂多变,金融体系的结构不断调整。如何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活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如何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本运营,提高竞争力,并有效规避各种金融风险,已成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适应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新常态下的国际经济环境,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各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发展动态、掌握国际间有关金融知识及其运行规律,对于培养适应开放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体系和外汇、外债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外汇交易业务、国际融资业务和外汇风险防范业务的知识和技能。系统而准确的理解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和国际储备理论。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熟悉和掌握一般国际金融工具的原理和实际运用。 2. 参与国际金融工具的交易,熟悉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环节的实践过程。 3.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识读和运用分析。 4. 了解外汇汇率的种类及套算计算,升水贴水预判,走势分析。 5. 熟悉与掌握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各自特点、区别,及其盈利模式。 三、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的关系 《国际金融》属于基础理论课,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国际金融》都是在修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公共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国际金融》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外贸模拟实训等。 四、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国际金融实训》阐述的是国际金融学科的最一般规律、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通过本实训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明确国际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牢固掌握国际金融的最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为学好其他国际经济方面的业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国际金融实训》课程也可以更好地完善金融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学生从事宏观经济工作的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安排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