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病毒滴度测定-针对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病毒

病毒滴度测定-针对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病毒

病毒滴度测定-针对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病毒

病毒滴度测定

a. 感染前24小时,把1x 105个/孔293细胞传代至96孔板中,加入完全培养基至终体积200ul;

b. 把上述重悬的病毒粒子进行10倍梯度稀释,共12个梯度,用含4 μg/ml polybrene的完全培养基进行稀释;

c. 然后把90ul梯度稀释的病毒加入提前接种293细胞的96孔板中,培养液终体积为90ul,感染24小时后移除旧完全培养基,加入200ul完全培养基;

d. 48-72小时后进行绿色荧光观察;如果稀释梯度为109的病毒感染细胞,48小时后具有绿色荧光的细胞的个数为4,则细胞浓度为4*109 cfu/ml。如此类推。

噬菌斑测病毒滴度

杆状病毒滴度检测 实验概要 本实验介绍了检测病毒滴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 根据噬菌斑数计算病毒滴度。 工具/原料 ? 1. 4% agarose gel:2g agrose 50ml 水,高压灭菌 ?2×Grace(unsupplemented):9.14g粉末(invitrogen)0.07gNaHCO3 H2O,调PH6.1,定容至100ml,无菌过滤 ?supplemented Grace:1×Grace添加 3.33mg/ml Lactalbumin,3.33mg/ml yeastolate,无菌过滤 ? 4. 高温灭活FBS ?主要设备 1. 6孔板 2. 12ml离心管 3. 100ml无菌玻璃瓶 4. 无菌吸管 5. 70℃水浴锅 ?实验材料 杆状病毒,SF9:5×105cells/ml 方法/步骤 1. 1

无菌条件下,2ml/孔细胞(5×105cells/ml)种入6孔板,室温孵育1h使其贴壁,孵育后镜检其贴壁程度; 2. 2 将4% agarose gel放入70℃水浴锅融解,空100ml无菌瓶与2×Grace放入40℃水浴锅预热; 3. 3 将杆状病毒用无血清supplemented Grace梯度稀释:10-1~10-8。 4. 4 弃6孔板内上清,快速加入稀释好的病毒,1ml/孔,复孔,室温孵育1h。 5. 5 配置上层琼脂:加20ml高温灭活FBS到2×Grace 100ml,25ml 2×Grace(含FBS)12.5ml 无菌水12.5ml 4% agarose gel,至预热的100ml无菌瓶,轻轻混匀,放入37℃水浴锅备用; 6. 6 弃6孔板内上清,快速加2ml上层琼脂,以防菌层干燥,静置10-20min使其凝固; 7.7 将6孔板放入27℃培养箱,培养4-10天;

慢病毒包装、浓缩、纯化、滴度实验步骤

一、包装细胞293T 细胞的培养 一、293T 细胞的冻存 1. 随着传代的次数增加,293T 细胞会出现生长状态下降,出现突变等。所以要在细胞购进时就进行冻存。 2. 在细胞对数生长期进行冻存,增加细胞复苏成活率。 3. 倒去细胞上清液,加入D-Hank's 液洗去残留的培养基。 4. 加入0.25% 的胰酶,消化10-20s 后倒去。 5. 镜下观察细胞变圆,细胞间间隙加大时,加入新鲜培养基吹打混匀。 6. 细胞计数。 7. 将细胞离心,1000rpm ,2min 。 8. 根据计数结果加入细胞冻存液(70% 完全培养基+20%FBS+10% DMSO )重悬细胞,密度为3X 10 6个/ml。 10. 第二天将细胞放入液氮灌,并记录。 二、293T 细胞的传代 1. 当细胞生长至汇合率达到80~90% 需要对细胞进行传代操作,以扩大细胞数量,维持细胞良好的生长状态。 2. 消化细胞,方法同上。 3. 细胞离心结束后,加入完全培养基重悬。密度为 3 X10 5个/ml。 4. 分到10cm 培养皿中,10ml/ 皿。 三、293T 细胞的复苏 1. 当细胞传代次数过多(超过50 代),细胞状态变差时或细胞出现污染事故时,需要丢弃并对开始冻存的细胞进行复苏。 2. 打开水浴锅,设置温度为40 C。 3. 查看细胞库记录,根据记录从液氮灌中取出冻存的细胞(需戴上棉手套,防止被冻伤),迅速丢入水浴锅中并快速晃动,在1~2 min 内使细胞溶液完全溶解。 4. 将1ml 细胞溶液加入9 ml 完全培养基中并混匀后转入10cm 培养皿。 5. 放回37 C、3%CO 2和95%相对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6. 第二天观察细胞存活率。倒掉旧的培养基,加入10ml 新鲜培养基。 二、慢病毒的包装、浓缩和滴度测定 1. 所用病毒检测引物为WPRE 特异引物,序列如下 只供学习与交流

病毒滴度测定完整版本

可以采用倍比稀释来测定病毒的滴度。 第一个Ep管中加入10uL病毒原液,记为1E+1 uL ; 第二个Ep管中进行了第一次十倍稀释,所得病毒原液为第一个Ep中的1/10,记为1E+0 uL; 第三个Ep管中进行了第二次十倍稀释,所得病毒原液为第二个Ep中的1/10,记为1E-1 uL ; 依次类推… 第七个Ep管中进行了第六次十倍稀释,所得病毒原液为第六个Ep中的1/10,记为1E-5 uL ; 第八个Ep管中进行了第七次十倍稀释,所得病毒原液为第七个Ep中的1/10,记为1E-6 uL ; 换句话说:如果在加入1E-5 uL 病毒原液的孔中观察到3个带有荧光的细胞,说明该孔中至少有3个病毒颗粒感染了细胞,则该病毒的滴度等于带有荧光的细胞数除以病毒原液量,本例子中就是3/(1E-5)=3E+5,单位为TU/ uL ,也就等于3E+8 TU/mL。 稀释计数法 滴度单位:TU/mL,指每毫升中含有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病毒颗粒数。「TU」为「transducing units」的缩写,中文为「转导单位」,表示可以感染并进入到靶细胞中的病毒基因组数。 第一天细胞准备 将生长状态良好的293 T 细胞消化计数后稀释至1×100 000/mL,加入96 孔板,100 μL/孔,为每个病毒准备10 个孔。放入37℃,5% 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 第二天加病毒 在EP 管中做10 倍梯度稀释,连续10 个稀释度。稀释方法如下:每种病毒准备10 个1.5mL EP 管,每管加入90 μL 培养液,往第一个管中加入10 μL 病毒原液,混匀后,吸取10 μL 加入第二个管混匀。依此类推,做十个稀释度(10—0.00000001)。 吸取96 孔板中原有的培养基,加入含稀释好的病毒液。并做好标记。 第三天追加培养液 在每个孔再加入100 μL 完全培养液,利于细胞的生长。 第四天观察结果并计算滴度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数出最后两个有荧光的荧光细胞克隆数。假设为X 和Y,则滴度(TU/mL)=(X+Y×10)×1000/2/X 孔的病毒液的含量(μL)。 定量PCR 法 病毒感染1 天前,取6 孔板接种HOS 细胞。每孔细胞为5×100 000 个。 接种细胞24 小时后,取两个孔的细胞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确定感染时细胞的实际数目,记为N。 弃去其他培养板中的培养基,更换为含有5 μg/mL polybrene 的新鲜培养基。将浓缩病毒用培养基稀释200 倍,也就是取1 μL 病毒加入到199 μL 的培养基中。在3 个培养孔中分别加入0.5 μL,5 μL 和50 μL 的稀释病毒。 感染开始后20 小时,除去培养上清,换为500 μL 含DNaseI 的新鲜培养基。在37℃消化15 分钟,这一步是要除去残余的质粒DNA。然后换为2 mL 正常的培养基,继续培养48 小时。 用0.5 mL 0.25% 胰酶-EDTA 溶液消化细胞,在37℃放置1 分钟。用培养基吹洗下,离心收集细胞。按照DNeasy 试剂盒的说明抽提基因组DNA 。每个样品管中加入200 μL 洗脱液洗下DNA 。用DNA 定量试剂盒定量(Bio-Rad)。基因组DNA 可以稳定保存在-20℃至少两个月。 准备PCR 所需的试剂和样品。为病毒序列检测引物配总管Ⅰ: Forward primer (100 pmol/mL):0.1μL ×n Reverse primer (100 pmol/mL):0.1μL ×n Probe (100 pmol/mL):0.1μL ×n 水:19.7 μL ×n n = number of reactions。例如:总反应数为40,将1 mL 2×TaqMan Universal PCR Master Mix,4 μL forward

荧光蛋白(整理)

荧光 一、定义 荧光(fluorescence )又作“萤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二、原理 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照或者其他电磁辐射后发出的光。大多数情况下,发光波长比吸收波长较长,能量更低。但是,当吸收强度较大时,可能发生双光子吸收现象,导致辐射波长短于吸收波长的情况发射。当辐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等时,既是共 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该种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消光系数以及含量等因素有关。荧光量子产率Q: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本领,是荧光物质发出光子数与吸收光子数的比值。荧光蛋白分子的亮度由其量子产率与消光系数的乘积决定,与成像检测灵敏度密切相关。 三、荧光蛋白 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 )

在光谱的绿光区(500nm-525nm)已经发现了多种荧光蛋白,而且来源广泛,包括不同种属的Aequorea 、桡足类动物、文昌鱼以及珊瑚。然而多数有齐聚反应,即使最好的荧光蛋白与EGFP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点。或许目前活细胞成像最好的选择是GFP 衍生的Emerald(祖母绿),它与EGFP的特性相似。Emerald包含F64L 和S65T突变,另外还有四个点突变从而改进了折叠、37℃时的突变率以及亮度。虽然Emerald比EGFP更有效,但含有快速光漂白成分,可能在某些环境下其定量成像会受到影响。 下面主要介绍GFP及其衍生型荧光蛋白: (1)来源绿色荧光蛋白最早由美籍日裔科学家下村修于1962年在水母中发现。这种蛋白质在蓝色波长范围的光照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其发光过程需要冷光蛋白质 Aequorin 的帮助,而且,这个冷光蛋白质可与钙离子(Ca2+)相互作用。在水母中发现的野生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子量较小,仅为27~30kDa,而编码GFP的基因序列也很短,为2.6kb 。 (2)性质 GFP由2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GFP序列中的65-67 位残基(Ser65-Tyr66-Gly67 )可自发形成荧光发色基团——对羟基苯咪唑啉酮GFP的激发光谱在400nm附近有一个主激发峰,在470nm附近有一个次激发峰。发射光谱在505nm附近有一尖锐的主发射峰,在540nm附近有一肩峰GFP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无光漂白现象(Photobleaching ),用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亦不影响其荧光性质。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常被用作报告基因。 (3)野生型 野生型GFP(wild type GFP, wtGFP )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而且被用作新型的简单报告基因及体内标记,但GFP在异源生物体中的表达并非那么简单。例如,研究人员很早就发现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孵育才能在细胞或生物体中表达GFP,并且wtGFP在37℃的热稳定性差。这些都阻碍了它在转基因中的应用。这些难题促使人们进一步筛选分离wtGFP的变体。现在,人们已经找到了荧光强度更强且更耐热的变体。 这些变体多数为经突变的脱辅基蛋白,它们可防止高温导致的错误折叠。近年来出现的新型wtGFP基因突变体的激发和发射谱发生了改变,热稳定性和荧光强度得到了提高,GFP报告基因在小鼠中的应用就是以这些变体作为基础的。 (4)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红移变体增强型GFP (EGFP)。诸如EGFP这些红移变体的最大激发峰发生红向移动,大约为490nm,这一波长也恰好是多数分光设备、流式细胞仪及共聚焦显微镜的常用波长。EGFP有两个氨基酸突变,当被蓝光激发时,它发出的荧光要比wtGFP亮30-40 倍。wtGFP和包括EGFP在内的多数变体半衰期长,所以不适合精确追踪表达的减少或损耗。 (5)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dEGFP) 为克服这一问题,人们在1998年构建了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dEGFP)。原理就是将EGFP的cDNA融合到小鼠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 ODC)基因的C-末端。ODC含有一个PEST序列,这个序列可促进该蛋白在细胞内的降解。虽然,目前这些不稳定变体还没有在小鼠中应用,但这些变体有利于实时追踪基因表达动力学的研究。 (6)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另一种红移变体是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该变体有四个氨基酸突变。在527nm时,EYFP的发射光从绿色变为黄绿色。EYFP荧光的亮度水平与EGFP相当。EYFP 抗酸性差、对卤化物敏感,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在EYFP 基础上改进的突变体mCitrine[21] 和mVenus[22]是目前应用

慢病毒包装、浓缩、纯化、滴度实验步骤

一、293T细胞的冻存 1. 随着传代的次数增加,293T细胞会出现生长状态下降,出现突变等。所以要在细胞购进时就进行冻存。 2. 在细胞对数生长期进行冻存,增加细胞复苏成活率。 3. 倒去细胞上清液,加入D-Hank's液洗去残留的培养基。 4. 加入%的胰酶,消化10-20s后倒去。 5. 镜下观察细胞变圆,细胞间间隙加大时,加入新鲜培养基吹打混匀。 6. 细胞计数。 7.将细胞离心,1000rpm,2min。 8. 根据计数结果加入细胞冻存液(70%完全培养基+20%FBS+10% DMSO)重悬细胞,密度为3×106个/ml。 10. 第二天将细胞放入液氮灌,并记录。 二、293T细胞的传代 1. 当细胞生长至汇合率达到80~90%需要对细胞进行传代操作,以扩大细胞数量,维持细胞良好的生长状态。 2. 消化细胞,方法同上。 3. 细胞离心结束后,加入完全培养基重悬。密度为3×105个/ml。 4. 分到10cm培养皿中,10ml/皿。 三、293T细胞的复苏 1. 当细胞传代次数过多(超过50代),细胞状态变差时或细胞出现污染事故时,需要丢弃并对开始冻存的细胞进行复苏。 2. 打开水浴锅,设置温度为40℃。 3. 查看细胞库记录,根据记录从液氮灌中取出冻存的细胞(需戴上棉手套,防止被冻伤),迅速丢入水浴锅中并快速晃动,在1~2 min内使细胞溶液完全溶解。 4. 将1ml细胞溶液加入9 ml完全培养基中并混匀后转入10cm培养皿。 5. 放回37℃、3%CO2和95%相对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6. 第二天观察细胞存活率。倒掉旧的培养基,加入10ml新鲜培养基。 二、慢病毒的包装、浓缩和滴度测定 1. 所用病毒检测引物为WPRE特异引物,序列如下 5'-CCTTTCCGGGACTTTCGCTTT-3' (forward primer),

实验绿色荧光蛋白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张龙龙 学号:2011506066 班级:11级生技02班

前言: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 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当受到紫外或蓝光激发时,GFP 发射绿色荧光。它产生荧光无需底物或辅因子发色团是其蛋白质一级序列固有的。GFP 由3 个外显子组成,长2.6kb;GFP 是由238 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单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7. 0kMr,其蛋白性质十分稳定,能耐受60℃处理。1996 年GFP 的晶体结构被解出,蛋白质中央是一个圆柱形水桶样结构,长420 nm,宽240 nm,由11 个围绕中心α螺旋的反平行β折叠组成,荧光基团的形成就是从这个螺旋开始的,桶的顶部由 3 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底部由一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对荧光活性很重要的生色团则位于大空腔内。发色团是由其蛋白质内部第65-67位的Ser-Tyr-Gly自身环化和氧化形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表达用基因克隆引物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外源基因的原理、流程及方法。 3、掌握PCR、DNA片段的酶切与连接、细菌转化、阳性克隆筛选、质粒提取、DNA样品的纯化、核酸电泳等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二.实验原理 基因工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取得符合人们要求的DNA片段,这种DNA片段被称为“目的基因”;二是将目的基因与质粒或病毒DNA连接成重组DNA;三是把重组DNA引入某种细胞;四是把目的基因能表达的受体细胞挑选出来。 本实验根据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该引物将GFP基因从含GFP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出来。再利用双酶切切开表达载体pET23b 和目的基因的两端接头,通过T4连接酶GFP基因与表达载体重组。将含GFP 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宿主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使GFP基因表达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1、实验材料:含有GFP的质粒;DNA Marker;DH5α;BL21; 2、仪器: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恒温摇床、制冰机、台式离心机、涡旋振荡器、冰箱、电泳仪、透射仪、PCR仪、PCR管、刀片、玻璃涂棒、酒精灯、无菌牙签、吸水纸、微型离心管、台式冷冻离心机、塑料手套、1.5ml离心管。 四.实验内容 4.1 质粒的提取、酶切及电泳鉴定: 1)实验试剂:LB培养基;溶液Ⅰ;Tris-HCl(pH=8);溶液Ⅱ;溶液Ⅲ; 酚/氯仿抽提液;无水乙醇;电泳缓冲液;加样缓冲液;GoldView核酸 DNA 染色剂;1%的琼脂糖凝胶;XhoⅠ(10U/μl);NdeⅠ(10U/μl);T 4 lisase。 2)实验步骤: 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滴度检测方法

慢病毒滴度检测方法 空斑测定法 空斑法测定滴度的主要原理是病毒感染QBI-293A细胞后,通过一个感染周期便可再感染邻近细胞,直至形成一个成熟的空斑。这是所有生物学方法测定病毒滴度中最具挑战性的方法。由于许多因素如单层细胞质量、操作和观察方法等都可影响到最后的结果,因此这一方法得到的结果往往最不稳定。 1.5×105细胞/60mm培养皿用5ml DMEM5%培养,3-4小时后等细胞贴壁即可进行病毒感染。或者在病毒感染前一天加入3×105细胞/60mm培养皿。 2.在12孔板中稀释病毒,储存于-20℃或-80℃备用。第1个稀释孔将病毒保存液稀释至1ml,其它孔稀释至3ml,大体积可提高可重复性。稀释浓度原则视病毒浓度而定(纯化还是未纯化的),调节稀释度至10-100个病毒/孔,一般为10-12,这样稀释比大约为10-7~10-12。 稀释:将100ul病毒保存液加入900ul DMEM5%。用移液器上下吸打5次,此时稀释度为10-1。换用新枪头将300ul 10-1稀释液加入2.7ml DMEM5%吸打5次,稀释度为10-2。然后分别取300ul前一稀释液加入2.7ml DMEM5%,形成一系列稀释度,最后4个稀释度用于感染细胞。 注意:每次稀释时都必须换用新枪头。 3.吸去细胞培养液,每个培养皿中加入1ml病毒稀释液和1ml DMEM5%,十字形轻轻晃动混匀,37℃培养90分钟。 4.吸去培养液,按5.2.2中所述加入1.25%琼脂糖培养基。 5.37℃培养,经常注意是否有空斑形成和是否需要加入新鲜培养基。21天后应该可以看到空斑形成的白色小斑点。 结果:计数有多少个独立的空斑形成,将此数目乘以稀释度即可得到每毫升产生的空斑形成单位(PFU/ml)。 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 此方法基于最高稀释度下在QBI-293A细胞中CPE的形成,它是昆腾公司用于测定滴度的标准方法。 细胞准备: 1.收集一瓶QBI-293A细胞,计数。 2.用DMEM 2%准备20ml 105/ml细胞。 3.用12道排枪在2块96孔板中每孔加入100ul细胞悬液。 5.8.3.2 准备稀释病毒液 1.第1管中加入0.9ml DMEM 2%,其余加入1.8ml。第1管中再加入0.1ml病毒保存液。 2.上下吸打5次混匀。 3.换用新枪头。 4.从第1管中吸取0.2ml加入第2管中。

慢病毒包装、浓缩、纯化、滴度实验步骤

一、包装细胞293T细胞的培养 一、293T细胞的冻存 1. 随着传代的次数增加,293T细胞会出现生长状态下降,出现突变等。所以要在细胞购进时就进行冻存。 2. 在细胞对数生长期进行冻存,增加细胞复苏成活率。 3. 倒去细胞上清液,加入D-Hank's液洗去残留的培养基。 4. 加入0.25%的胰酶,消化10-20s后倒去。 5. 镜下观察细胞变圆,细胞间间隙加大时,加入新鲜培养基吹打混匀。 6. 细胞计数。 7.将细胞离心,1000rpm,2min。 8. 根据计数结果加入细胞冻存液(70%完全培养基+20%FBS+10% DMSO)重悬细胞,密度为3×106个/ml。 10. 第二天将细胞放入液氮灌,并记录。 二、293T细胞的传代 1. 当细胞生长至汇合率达到80~90%需要对细胞进行传代操作,以扩大细胞数量,维持细胞良好的生长状态。 2. 消化细胞,方法同上。 3. 细胞离心结束后,加入完全培养基重悬。密度为3×105个/ml。 4. 分到10cm培养皿中,10ml/皿。 三、293T细胞的复苏 1. 当细胞传代次数过多(超过50代),细胞状态变差时或细胞出现污染事故时,需要丢弃并对开始冻存的细胞进行复苏。 2. 打开水浴锅,设置温度为40℃。 3. 查看细胞库记录,根据记录从液氮灌中取出冻存的细胞(需戴上棉手套,防止被冻伤),迅速丢入水浴锅中并快速晃动,在1~2 min内使细胞溶液完全溶解。 4. 将1ml细胞溶液加入9 ml完全培养基中并混匀后转入10cm培养皿。 5. 放回37℃、3%CO2和95%相对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6. 第二天观察细胞存活率。倒掉旧的培养基,加入10ml新鲜培养基。 二、慢病毒的包装、浓缩和滴度测定 1. 所用病毒检测引物为WPRE特异引物,序列如下

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汇总

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题目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姓名周紫嫣学 号014010110349 专业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周小萍职 称教师 中国·武汉二○一二年四月

目录 摘要······················································································ II 关键词 ···················································································· II Abstract ··················································································· II Key words ················································································ II 1 GPF的发现 (1) 2 GFP的结构及发光原理 (1) 2.1 GFP的结构 (1) 2.2 GFP的发光原理 (2) 3 GFP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2) 3.1 GFP作为报告基因 (2) 3.2 GFP用于研究病毒与宿主的关系 (3) 3.3 GFP用于药物筛选 (3) 3.4 GFP作为生物传感器 (3) 3.5 GFP用于融合抗体 (4) 3.6 GFP用于计算细胞生长速度 (4) 3.7 GFP用于基因表达调控 (4) 4 GFP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5)

荧光标记技术在蛋白质定位及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荧光标记技术在蛋白质定位及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Feb 20, 2010No Comments 随着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学科的进展,最近我们又获得了好几种新型的荧光蛋白标签,这些标签可以用于细胞生物学成像研究。本文将对荧光标志物在蛋白质研究中的优势及劣势进行一番详细的介绍,文章中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荧光标志物研究活体细胞(而不是固定细胞)中的靶蛋白。使用该方法可以对靶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中的定位情况、活性状态等指标进行研究,还将介绍将荧光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问题。小分子荧光标志物染料、纳米晶体材料,即所谓的“量子点(quantum dots)”材料、自发荧光蛋白、小分子蛋白质标签等等这些材料都可以作为荧光标志物,而且将这几种材料“混合”起来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荧光标志物研究新思路。 我们使用荧光技术来研究细胞生物学已经好多年了,而且在从微小的分子层面到完整的有机体层面等各个层面都可以使用荧光技术进行研究。最开始使用的方法是将小分子有机染料与各种抗体相连接,来研究各种目的蛋白。不过这种使用抗体的方法如果需要对细胞内的蛋白质进行研究时,还需要对细胞进行固定和透化操作。因此后来又发展出可以直接在活体细胞内标记某种细胞器、核酸分子或某些离子的荧光标志物。在最近这10年里,荧光蛋白的出现使得进行非侵入性的活体细胞成像成为了可能。使用这种荧光蛋白标志物,我们可以研究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蛋白质运输情况以及各种细胞内动态的生物化学信号通路。使用经过遗传修饰的小分子有机荧光标志物构建的混合系统,我们还可以对蛋白质的寿命进行研究,如果再结合电镜技术和快速光淬灭技术(rapid photoinactivation)还可以对蛋白质的定位情况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半导体纳米晶体材料技术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现在,这种新型的材料在亮度和光稳定性方面都要比传统的荧光标志物好得多,只不过现在这种材料的靶向性还不是很好。本文中我们将对目前荧光标志物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进行介绍,同时还将介绍荧光标志物在蛋白质表达、蛋白质活性以及蛋白质功能研究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介绍。 ?0?2 荧光标志物 小分子有机染料 小分子有机染料是指分子量小于1KD的小分子物质,这种小分子有机染料可以通过与生物大分子共价连接的方式对其进行标记,我们现在对这种染料的最佳检测波长范围、亮度,即吸光系数、光稳定性和自我淬灭特性都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利用荧光染料的分子策略包括扩展共轭双键、额外添加环状结构增强其刚性、用氟或磺酸盐这类吸电子性的或带电荷的物质进行修饰等。现在市面上已经有数百种这类荧光染料的商业化产品可供选择,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不过由于这类染料对蛋白质缺乏特异性,因此多与抗体联用(图1A~C)。?0?2 荧光蛋白 第一批用于细胞生物学的荧光蛋白包括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s)和从蓝藻

慢病毒包装、纯化、滴度测定及感染

慢病毒包装、纯化、滴度测定及感染 一、包装 1.包装细胞 ?(P11); ? (P16) 2.病毒载体及包装质粒 病毒载体:组构建及中量提取; 包装质粒:商品化产品(?(P12); ? (P17))或中量提取(目前唯一使用来源); 3.细胞转染 方法一: ?(P12); ? (P17); 方法二: 按照? & (.15338)进行,简要中文说明如下: a. 转染前24小时,把4–5 x 106个293T细胞传代至10培养皿中,加入完全培养基至终体积10,培养过夜,转染时,细胞密度为80–90%; b. 293T细胞转染前2小时换上9新鲜的完全培养基; c. 用之前充分混匀,在管中加入15的混合物( :::的摩 尔比为1:1:1:1),15的,用定容到500,标记为 1,温和混匀,室温孵育5分钟; d. 充分混匀,在管中加入45的和455的,标记为 2,

温和混匀; e. 将 1的溶液加到 2中,温和混匀,室温孵育5分钟; 1 ( ) 2 () 15 ( :::1:1:1:1)455 μl 15 μl 45 μl 500μl 500 μl 500 μl f. 将1 转染复合物逐滴加入前一天种好细胞的100皿中,边加边摇匀。 g. 将细胞放入置于37 ℃、5 2 培养箱中培养,12小时后换 上新鲜的培养基继续培养。 h. 转染后48-72h,收取培养上清,500g离心10或利用0.45 μm 低蛋白吸附滤膜去除细胞碎片和团聚的病毒; 方法三: C0508磷酸钙法细胞转染试剂盒(目前唯一使用方法) 4.病毒上清收集 转染后12h, 48h,72h分别收集一次; 二、纯化 方法一: (i) 病毒上清(接一、包装 4.病毒收集). () 51 a 50% 6000 . () 21.7 a 4 M .

狂犬病毒PV-2061株的病毒滴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狂犬病毒PV-2061株的病毒滴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22T13:05:51.3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李爽1 姚宇1 李鹤1 田威2(通讯作者) [导读] 建立狂犬病毒PV-2061株病毒滴度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取12批狂犬病毒PV-2061株的病毒样品 李爽1 姚宇1 李鹤1 田威2(通讯作者) (1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179) (2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5) 【摘要】目的:建立狂犬病毒PV-2061株病毒滴度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取12批狂犬病毒PV-2061株的病毒样品,分别采用蚀斑法、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滴度,与小鼠脑内注射法进行比较,验证其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另取一批狂犬病毒PV-2061株的病毒样品,用蚀斑法和免疫荧光法重复检测6次,比较两种实验方法的精密性。结果:蚀斑法和免疫荧光法测得的结果与小鼠脑内注射法之间呈正相关性;重复测定同一病毒样品,免疫荧光法的变异系数更低,表明免疫荧光的重复性更好。结论:以细胞法替代小鼠法检测狂犬病毒的毒力是可行的。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滴度,快速、准确、精密度好,为狂犬病毒PV-2061株的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免疫荧光法;蚀斑法 【中图分类号】R3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51-02 Determination of virus titer of rabies virus PV-2061 strain Li Shuang 1,Yao Yu 1,Li He 1,Tian Wei 2 (Corresponding author) 1. Liaoning Cheng Da biological Limited by Share Ltd, Shenyang , Liaoning 110179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Biopharmaceutics,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15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fast and accurate method to detect the titer of the PV-2061 strain of rabies virus. Methods The virus samples of rabies virus PV-2061 strain of 12 batches were measured by plaque assa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and compared with the intracerebral injection in mice to verify the correlation of the test results. A sample of rabies virus PV-2061 strain was also repeated for 6 times by plaque assa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method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results of plaque assa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racerebral injection in mice; Repeated determination of the same virus sample showed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was lower, indicating that immunofluorescence was more reproducible.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detect the virulence of rabies virus by cell method instead of mouse method. The detection of virus titer by immunofluorescence is rapid, accurate and precise,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vaccine against rabies virus PV-2061 strain. 【Key words】Rabies virus; Immunofluorescent assay;Plaque assay 狂犬病,俗称恐水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感染发病,病死率高达100%。狂犬病至今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实施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病最有效的措施[1]。在疫苗生产的各项检测指标中,狂犬病毒毒力的测定是至关重要的,其直接关系到疫苗成品的效价和免疫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15版)狂犬病毒滴度检测的方法推荐采用小鼠法。但是由于实验动物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实验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细胞法作为病毒滴度测定的一种替代方法,近年来广受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其中蚀斑法、免疫荧光法等都是比较经典的实验方法。 1.材料和方法 1.1 病毒及细胞病毒株 狂犬病毒PV-2061株第18代,由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原始毒株来源于ATCC。细胞株:幼仓鼠肾细胞(BHK-21)、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来源于中科院上海细胞库。 1.2 实验动物 昆明系SPF级小鼠,雄性,体重11~13g,来源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1.3 主要试剂 FITC标记的抗狂犬病病毒特异性荧光抗体购自美国Novus Biologicals公司,浓度0.93mg/ml;新生牛血清购自美国Hyclone公司;甲基纤维素购自美国Sigma公司。 1.4 蚀斑法 1.4.1制备单层细胞将BHK-21细胞浓度调整至1×105个/ml,接种6孔细胞培养板,长满单层备用。 1.4.2病毒滴度测定将狂犬病毒样品5倍稀释,然后进行10倍系列稀释,共6个稀释度(1×10-4、5×10-4、1×10-5、5×10-5、1×10-6、5×10-6),接种至已制备好的6孔细胞培养板中,0.4ml/孔,于5%CO2、37℃的培养箱内吸附90min,每隔15min轻摇板一次,然后加入甲基纤维素覆盖液,4ml/孔,于培养箱中培养7d后,弃去覆盖液,加入结晶紫染色液,2ml/孔,室温30min后弃去染色液,用自来水冲洗至流水无色,晾干,细胞培养板孔内蚀斑清晰可见。统计各孔蚀斑数,计算结果,病毒滴度以lgPFU/ml表示。 PFU/ml=(每孔平均蚀斑数×病毒稀释倍数)/每孔接种病毒量 1.5 免疫荧光法 1.5.1制备单层细胞将Vero细胞调整浓度至1×105个/ml,接种96孔细胞培养板中,长满单层后备用。 1.5.2病毒滴度测定用细胞培养液将待测的狂犬病毒样品以10倍系列稀释,共6个稀释度(1×103、1×104、1×105、1×106、1×107、1×108),接种至制备好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中,100μL/孔,每个稀释度6孔,每块板上设正常细胞对照孔和病毒阳性对照孔,置5% CO2、37℃培养箱中培养2d后,用PBS洗板3次,室温干燥后加入80%冷丙酮,100μL/孔,4℃固定30min后弃丙酮,置室温干燥,然后用100×稀释的荧光抗体进行染色,50μL/孔,置湿盒内37℃温育30min,洗板3次,甘油封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病毒感染细胞的荧光灶数,细胞浆内有绿色特异性荧光颗粒者为阳性。正常细胞对照无特异性荧光,病毒对照阳性者为有效,以Reed-Muench法计算感染性滴度[2]。 1.6 小鼠LD50测定法 将病毒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脑内接种11~13g的小鼠,每个稀释度注射6只,0.03ml/只。连续观察14d,3天后死亡或呈典型发病症状的小鼠均计入死亡数内,计算LD50。

2021年慢病毒包装、浓缩、纯化、滴度实验步骤

一、包装细胞293T细胞的培养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293T细胞的冻存 1. 随着传代的次数增加,293T细胞会出现生长状态下降,出现突变等。所以要在细胞购进时就进行冻存。 2. 在细胞对数生长期进行冻存,增加细胞复苏成活率。 3. 倒去细胞上清液,加入D-Hank's液洗去残留的培养基。 4. 加入0.25%的胰酶,消化10-20s后倒去。 5. 镜下观察细胞变圆,细胞间间隙加大时,加入新鲜培养基吹打混匀。 6. 细胞计数。 7.将细胞离心,1000rpm,2min。 8. 根据计数结果加入细胞冻存液(70%完全培养基 +20%FBS+10% DMSO)重悬细胞,密度为3×106个/ml。 10. 第二天将细胞放入液氮灌,并记录。 二、293T细胞的传代 1. 当细胞生长至汇合率达到80~90%需要对细胞进行传代操作,以扩大细胞数量,维持细胞良好的生长状态。

2. 消化细胞,方法同上。 3. 细胞离心结束后,加入完全培养基重悬。密度为3×105个 /ml。 4. 分到10cm培养皿中,10ml/皿。 三、293T细胞的复苏 1. 当细胞传代次数过多(超过50代),细胞状态变差时或细胞出现污染事故时,需要丢弃并对开始冻存的细胞进行复苏。 2. 打开水浴锅,设置温度为40℃。 3. 查看细胞库记录,根据记录从液氮灌中取出冻存的细胞(需戴上棉手套,防止被冻伤),迅速丢入水浴锅中并快速晃动,在 1~2 min内使细胞溶液完全溶解。 4. 将1ml细胞溶液加入9 ml完全培养基中并混匀后转入10cm培养皿。 5. 放回37℃、3%CO2和95%相对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6. 第二天观察细胞存活率。倒掉旧的培养基,加入10ml新鲜培养基。 二、慢病毒的包装、浓缩和滴度测定 1. 所用病毒检测引物为WPRE特异引物,序列如下 5'-CCTTTCCGGGACTTTCGCTTT-3' (forward primer), 5'-GCAGAATCCAGGTGGCAACA-3' (reverse primer) and

绿色萤光蛋白

绿色萤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这种蛋白质最早在一种学名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中发现。其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在蓝色波长范围的光线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萤光。这个发光的过程中还需要冷光蛋白质Aequorin的帮助,且这个冷光蛋白质与钙离子(Ca+2)可产生交互作用。 由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发现的野生型绿色萤光蛋白,395nm和475nm分别是最大和次大的激发波长,它的发射波长的峰点是在509nm,在可见光绿光的范围下是较弱的位置。由海肾(sea pansy)所得的绿色萤光蛋白,仅有在498nm有一个较高的激发峰点。 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绿色萤光蛋白基因常被用作为一个报导基因(reporter gene)。一些经修饰过的型式可作为生物探针,绿色萤光蛋白基因也可以克隆到脊椎动物(例如:兔子上进行表现,并拿来映证某种假设的实验方法。 我们这边细胞组的基本上都在用这个东东。标记细胞 GFP的分子结构和发光机制 绿色荧光蛋白为一个由2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GFP有两个吸收峰,主峰在395nm,次峰在470nm,其荧光发射峰在509nm。GFP 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其变性需要在90℃或pH<4或pH>12的条件下用6mollL盐酸胍处理,这一性质与GFP的结构特性相关。 Yang等的研究表明,GFP是由两个相当规则的内含一个α-螺旋和外面包围l1个β-折叠的β-桶状结构组成的二聚体,β-桶状结构直径约3nm,高约4nm。β折叠彼此紧密结合,象桶板一样形成桶状结构的外围,并且形成了一个规则的氢键带。桶状结构和位于其末端的短α螺旋以及环状结构一起组成一个单独的致密结构域,没有可供扩散的配体进入缝隙。这种坚实的结构保证了其稳定和抗热、抗变性的特点。 GFP的生色基团附着于α-螺旋上,几乎完美的包被于桶状结构中心。位于圆桶中央的α-螺旋含有一个由六肽组成的发光中心,而发光团是由其中的三肽Ser65-Tyr66-Gly67经过环化形成了对羟基苯咪唑啉酮。GFP的生色基团是蛋白质自身催化环化的结果,环化是一个有氧过程,在严格厌氧条件下GFP不能形成荧光,因为GFP的生色团形成需要O2使Tyr66脱氢氧化。生色基团通过Tyr66的脱质子(酚盐)和质子化状态(羟酚基)的转换决定荧光发射,此模型为Yang等的晶体学证据所支持。 GFP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1.分子标记 作为一种新型的报告基因,GFP已在生物学的许多研究领域得到应用。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独特的发光机制,可将GFP作为蛋白质标签(protein tagging),即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与GFP基因构成融合基因,转染合适的细胞进行表达,然后借助荧光显微镜便可对标记的蛋白质进行细胞内活体观察。由于GFP相对较小,只有238个氨基酸,将其与其他蛋白融合后不影响自身的发光功能,利用GFP的这一特性已经加深了我们对细胞内一些过程的了解,如细胞分裂、染色体复制和分裂,发育和信号转导等。1996年,Ehrdardt等人首次报道了利用GFP的特性研究细胞分化蛋白FtsZ的定位。研究显示FtsZ在细胞分裂位点形成了一个环状物,且至少有9种蛋白在细胞分裂中起重要作用,尽管对这些蛋白功能仍然不是很清楚,但是利用GFP融合蛋白已经搞清楚了它们聚合的顺序以及在蛋白定位中的一些特征。利用GFP来检测目标蛋白的定位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细胞内的一些基本的生理过程进行更详尽观察的新方法。 除用于特定蛋白的标记定位外,GFP亦大量用于各种细胞器的标记如细胞骨架、质膜、细胞核等等。Shi等人曾报道将GFP融合到大肠杆菌细胞膜表面用作标记蛋白,这一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多肽库的筛选效率、疫苗的研制、构建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作环境检测以及探测信号转导过程等等。这些都为传统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成为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 2.药物筛选 许多新发展的光学分析方法已经开始利用活体细胞来进行药物筛选,这一技术能从数量众多的化合物中快速筛选出我们所感兴趣的药物。基于细胞的荧光分析可分为三类:即根据荧光的密度变化、能量转移或荧光探针的分布来研究目标蛋白如受体、离子通道或酶的状态的变化。荧光探针分布是利用信号传导中信号分子的迁移功能,将一荧光蛋白与信号分子相偶联,根据荧光蛋白的分布情况即可推断信号分子的迁移状况,并推断该分子在迁移中的功能。由于GFP分子量小,在活细胞内可溶且对细胞毒性较小,因而常用作荧光探针。 在细胞体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其中很多涉及到信号分子在细胞器之间的迁移。例如当信号分子和某一特殊受体结合后常会导致配体-受体复合物从某一细胞区域迁移到另一区域,而这一迁移过程通常会介导一重要的生理功能。因而,这些受体常常被用作药物筛选的目标,若某一药物具有与信号分子类似的功能,那么该药物即具有潜在的医药价值。利用GFP荧光探针,将很容易从数量众多的化合物中判断出那些化合物具有与信号分子相似的能引起配体一受体复合物迁移并介导生理反应的功能,且这一筛选过程简单方便,所需成本也很低。利用这一原理,已经成功构建了一个筛选模型用于研究药物介导的糖皮质激素受体(hGR)的迁移过程。在一96孔板中培养细胞,并以一编码hGR GFP蛋白的质粒转染该细胞。当细胞用待筛选的药物处理后,hGR-GFP从细胞质迁移人细胞核的过程可实时或在某一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