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运用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运用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运用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运用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

运用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运用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2013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

河流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和%。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湖泊(水库)

2013年,水质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和%。与上年相比,各级别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2013年重点湖泊(水库)水质状况

*指太湖、滇池和巢湖

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和%。

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这一用生态—生物的方法来修复水体的技术,廉价实用,适用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

二、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运用

1、水生植物介绍

水生植物是一个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是不同分类群植物通过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性适应类型。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和以及挺水草本植物。挺水植物

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上部植株挺出水面。挺水型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茭白等。

漂浮植物

漂浮型水生植物种类较少,这类植株的根不生于泥中,株体漂浮于水面之上,随水流、风浪四处漂泊,多数以观叶为主,为池水提供装饰和绿荫。又因为它们既能吸收水里

的矿物质.同时又能遮蔽射入水中的阳光,所以也能够抑制水体中的生长。能更快地提供水面的遮盖装饰。但有些品种生长、繁衍得特别迅速,可能会成为水中一害,如等。所以需要定期用网捞出一些.否则它们就会覆盖整个水面。另外.也不要将这类植物引入面积较大的池塘,因为如果想将这类植物从大池塘当中除去将会非常困难。

浮叶植物

浮叶型水生植物的根状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的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常见种类有、、、、等。

浮叶植物有:、、、等。浮水植物如(AZollafiliculoides)或(Eichhornia crassipes),也能通过纤细的根吸收水中溶解的养分。深水植物如(Nuphar)和(Nw nphaea)植物,它们的根在池塘底部,花和叶飘浮在水面上,它们除了本身非常美丽外,还为池塘生物提供,并限制的生长。

沉水植物

沉水型水生植物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中,具发达的,利于进行。叶多为狭长或丝状,能吸收水中部分养分,在水下弱光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水质浑浊会影响其光合作用。花小,花期短,以观叶为主。

沉水植物,如软骨草属(Lagaro-siphon)或(Myriophyllum)植物,在水中担当着“造氧机”的角色,为池塘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生长所必需的溶解氧;同时,它们还能够除去水中过剩的养分,因而通过控制生长而保持水体的清澈。过多会导致水质混浊、发绿、并遮挡水生植物和池塘生物健壮生长所必需的光线。沉水植物有:、、、、等。

污水治理中应用的水生植物,需要尽快达到吸附污染物、净化水体的作用,最好选择生长速度较快、根系发达的植物,以求尽快达到治污的作用,如芦苇、香蒲、菖蒲等。有

些工程还需要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吸附重金属以减少污染,可使用水葱、大漂、水葫芦等。

2、水生植物的应用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a)净化所需的能源由光合作用提供;

b)具有美学价值,能改善景观生态环境;

c)植物可被收割和利用,创造新的价值;

d)能固定土壤或底泥中的水分,防止污染源进一步扩散;

e)为降解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环境中的重金属和一些有机物并非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并且达到一定程度后具有毒害作用。对于此类化合物,一些植物也演化出了特定的生理机制使其脱毒。植物通常是通过螯合和区室化等作用,来耐受并吸收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这种机制也存在于许多水生植物中。

水生植物的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结构,并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环境,为各种不同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了足够的分解者。

植物的根系还可分泌一些有机物从而促进微生物的代谢,这样就为好氧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而根区以外则适于厌氧微生物群落的生存。

几种研究和应用较为普遍的水生植物

芦苇

生长特

点:根系非

常发达,生

长速度快;

污染物

去除功能:

去除BOD、

氮。

凤眼莲

生长特点: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分泌克藻物质

污染物去除功能:富集镉、铬、铅、汞、砷、硒、铜、镍

等;吸收降解酚、氰;抑制藻类生长物质。

浮萍

生长特点:生长速度快,分泌克藻物质。

污染物去除功能:富集镉、铬、铜、硒;抑制藻类生长。

狐尾藻

生长特点:生长速度快。

污染物去除功能:吸收TNT、DNT等结构相近化合。

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a)生态浮床技术

b)氧化塘技术

c)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生态浮床技术

定义:按照自然规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将原来只能在陆地种植的草本陆生植物种植到自然水域水面,并能取得与陆地种植相仿甚至更高的收获量与景观效果。

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同时植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污染物,从而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

典型的湿式有框浮床组成包括4个部分:1浮床框体、2浮床床体、3浮床基质、4浮床植物。

浮床技术设计原则:

a)稳定性:从浮床选材和结构组合方面考虑,能抵抗一定的风浪、水流的冲击而不至

于被冲坏。

b)耐久性:正确选择浮床材质,保证浮床能历经多年而不会腐烂,能重复使用。

c)便利性: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施工、运行、维护的便利性。

氧化塘技术

氧化塘是利用塘库等水生生态系统对水体的净化作用,进行污水原位处理的工程措施。通过在池塘内种植对重金属、有机物有富集和吸收作用的植物,如水葫芦、水芹菜、香蒲等,然后定期收割,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净化机理,它能够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的生态系统,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优缺点

优点:

a)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

b)较高的环境美化价值;

c)经济效益,可获得生物和植物能源;

d)操作简单,投资少。

缺点:

a)植物枯枝败叶会造成营养释放,应及时收割;

b)冬季植物容易枯死,应及时收割;

c)植物净化系统一般占地面积大;

d)水生植物会在水面屏蔽,压迫环境;

e)难以筛选出抗性大的植物。

三、水生植物的选择与种植

1、水生植物种植注意

在营造溪流、瀑布、水池、湖塘等水景时,配置水生植物,既可以增添园林景观的情趣,又具有水源净化涵养的生态功能。但是,要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在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作用,在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在水生植物群落营造前期,应加强人工维护,去除该群落中生长的其他品种的水生植物,避免其对该植物群落产生的种间竞争,破坏群落的稳定。

2)利用水生植物美化、净化水体时,在保持一定覆盖度和生物量的前提下,要加强后期管理工作,及时将枯老的植物残体移出水体,防止由于植物残体大量堆积、腐烂而导致污染。

3)在水生植物的配置上,要考虑植物之间的遮光效应,在养护管理上采取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保证水生观赏植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景观效果。

4)尽量选择适合当地的乡土水生植物;水面上水生植物的覆盖度最好小于水面积的30%。

在应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绿化时,首先要选好材料,力求做到既兼顾景观效果又能有效净化水质;其次,植物配置要讲究园林美学原则。下面推荐一些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

荷花,莲科莲属多年生挺水植物,分株或播种繁殖。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是良好的美化水面、点缀亭榭或盆栽观赏的植物材料。

芦苇,禾本科芦苇属,播种或分株繁殖。其净化水质的效果较好,如将芦苇布置于自然式水岸边,别有一番野趣。

水葱,莎草科多年生宿根挺水草本植物。茎杆高大通直,青翠碧绿。其变种花叶水葱,在茎杆上有黄色环斑,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水葱多于初春分株繁殖,栽种初期宜浅水。水葱茎杆挺拔翠绿,常用于水面绿化或作岸边点缀。

蒲草,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沼生草本植物,分株繁殖。多自生在水边或池沼内,每年春季从地下匍匐茎发芽生长,并且不断发生分株;冬季遇霜后,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匍匐茎在土中过冬。成片栽培能形成壮观的景观效果,几丛点缀亦独具特色,其蒲棒可做切花或干花。

水葫芦,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因其在根与叶之间有一像葫芦状的大气泡又称水葫芦。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但在南方气候条件适宜地区栽植时要小心其强劲的自繁能力,避免其成为入侵植物。

生态修复的河道大部分为流水,自然驳岸可选择成本低廉适应性强的各类水生植物。改造与绿化时应效仿自然,选用本地植物,成片或块状栽植,以达到修复自然的目的。挺

水、浮水、沉水植物,沼生、湿生植物合理搭配,兼顾色彩色调,以达到优化景观的目的。

2、水生植物选择

水生植物的选择首先应考虑水生植物在污水中适应性问题,如污水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必须经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处理降低到植物能生长的浓度后方可栽植,故选用的植物应具备根系发达抗污能力强,长势旺盛的植物种类,如再力花、千屈菜、水葱、水葫芦、空心菜、水芹菜、芦苇、香蒲等,冬季大部分水生植物休眠后选用冬季分蘖生长的常绿水生鸢尾吸污。一些沉水植物、园艺种或寡营养植物抗污力较差不宜选用,如金鱼藻、花叶水葱、花叶香蒲或石菖蒲等。经逐次的处理污染浓度较低后则可选用大多数的水生植物,以营建水生植物花园,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为污水处理场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打造休闲场所。

水生植物的配置在污染浓度高的第1至2池或塘内,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种类进行密植。而经过过滤拦截后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塘或池内选择多种类的水生植物,总体应中间高四周较低矮或者远处高近处低的配置方法,形成高低错落的水生植物花境,从高到低的植物依次为花叶芦竹、香蒲、再力花、荷花、黄菖蒲、冠果草、细叶莎草、泽泻、香茹草、睡莲、荇菜、聚草等。

中国水稻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水上种稻专利技术中开创了国内水生植物浮岛种植工作,水生植物浮岛种植不仅在营造水面景观方面有重大突破和特殊价值,近年来在水质治理、生态修复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水生植物浮岛种植技术的关键是浮力设施、种植平台和植物种类选择。

浮力设施:早先采用塑料泡沫,它和种植平台融为一体。优点是浮力大,便于管理;缺点是塑料泡沫二次污染,不利环保。现在使用较多的是由竹、木等自然材料作浮力材料

和框架,近年来也多采用PVC管材、废弃轮胎等。这些材料成本低,制作方便,二次污染少。上述这些材料各有优点和缺陷,如PVC管材购买材料方便、成本较低、制作简单;缺点是浮岛管理不够方便,应用时应因地制宜。

种植平台:有种方式是将水生植物种于营养钵(或花盆)中,再把营养钵置于塑料泡沫板做成的种植穴中。这样种植主要是为景观需要,但在治理水质效果方面不尽如人意。种植穴还可选择秸秆、无纺布等,还有的用大孔径穴盘,如蝴蝶兰穴盘等。

植物选择:用于景观布置的,应多从美观角度来选择植物。用于水质治理、生态修复的,则要根据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选择相应对这些污染物富集、降解效果好的植物。在水生植物选择时还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水体的营养程度,水体富营养的,适应的种类多一些,但当水体贫营养时,许多喜肥植物长势不好。通常情况下,刚开始做植物浮岛时水体营养丰富,植物长势良好,随着水质的逐渐改善水体的营养不断下降,反而使植物的长势越来越弱。以下植物相对较耐贫营养:细叶莎草、花叶芦竹、美人蕉、黄菖蒲、水禾、聚草、旱伞草、千屈菜、香菇草、红莲子草、大花皇冠、小香蒲等。而再力花、慈姑、野芋、海寿花、欧洲大慈姑相对不耐贫营养水。

浮水植物作为浮岛种植材料无需种植平台,简单的仅用框架圈住范围即可,技术简单,见效快,成本十分低廉。大多浮水植物均适用,但一般宜选择大型浮水植物,如凤眼莲、水禾、大漂、水鳖等。

污水治理中应用的水生植物,需要尽快达到吸附污染物、净化水体的作用,最好选择生长速度较快、根系发达的植物,以求尽快达到治污的作用,如芦苇、香蒲、菖蒲等。有些工程还需要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吸附重金属以减少污染,可使用水葱、大漂、水葫芦等。

3、施工问题

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河道治理、人造湿地和湿地保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就常水位、波浪及种植土等水生植物施工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a)常水位问题

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对水位问题往往职业敏感性较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殊不知,许多水生植物种植后大面积死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水位控制得不好。种植施工作业时,由于项目尚未竣工水体没有完全蓄水,或在春天枯水期,水位往往偏低。施工管理人员通常认为水生植物不能离开水,水深一点浅一点无所谓,常把水生植物种植在设计等深线以下或等高线以上。到蓄水时或水位涨到常水位时,由于种得太深,挺水植物被“淹死”,浮叶植物叶子浮不出水面被“闷死”,沉水植物因水深光照过弱而“饿死”;或由于种得离常水位线高出过多,挺水植物被“旱死”。可见常水位线是水生植物的生命线,在实际施工作业时对常水位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在种植施工放样前先用水准仪在现场确定出常水位线,在植物配置时把各种植物的水深适应性作为硬指标来考虑。

植物在一定水深范围内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的生态学特性称其为植物的水深适应性。园林中应用水生植物时,水的深度是设计、施工人员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在做竖向设计和营造地形时要密切关注等深线。根据水深适应性,水生植物可按生活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湿生植物湿生植物严格意义上说是喜水,但植株根茎部及以上部分不宜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如野荞麦、斑茅、蒲苇等,这些植物只能种植在常水位以上。

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种类繁多,其水深适应性与植株高度有一定关系。植株高大相比植株矮小的植物适应水深能力稍强。再力花、芦苇、芦竹、水葱、水蜡烛等高大植物可适应的水深达到60厘米。慈姑、海寿花、藨草、水毛花、黄菖蒲、香蒲、菰、石龙芮、千屈菜等植株中等偏大的植物适应55厘米左右的水深。玉蝉花、泽泻、窄叶泽泻、花叶芦

苇、荧蔺、蜘蛛兰、灯心草、香姑草、节节草、砖子苗、石菖蒲等适应的水深在10厘米至30厘米不等。荷花的水深适应性一般在80厘米左右,超过这个深度就难以正常开花甚至不能生存,但也有些被称为深水荷花的品种在米甚至2米深的水中还能正常开花。另外有些挺水植物非常有趣,如曲轴黑三棱当水深达到一定高度时,其叶片呈浮叶植物状,一片片的线形叶呈辐射状浮在水面上,令人惊叹。

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是指整个植株都在水面以下的植物。其水深适应性除植物本身的生态学特性外,还涉及到光和水的能见度。水的能见度越好光照越强,沉水植物分布得越深。沉水植物种植的深度是能见度的两倍,笔者(杭州天景水生植物园陈煜初)曾在浙江千岛湖观察到穗花狐尾藻生长于水深5米至6米处。浮叶植物浮叶植物的根部生在水域的底泥中,其叶片浮于水面上,有的植株是靠叶柄的伸长,有的是依托细长的茎来使叶片浮于水面上。这些植物的叶柄或者茎、叶片的海棉组织较为发达,贮存有大量的空气。笔者于2004年在杭州西湖风景区鹆鹄湾景点霁虹桥桥头曾观察到水深米的睡莲正常开花,经测量其叶柄长度达到米。芡实可适应的水深也达米,茶菱、荇菜可适应1米左右的水深,水罂粟适应的水深也在60厘米以上。菱作为浮叶植物其水深适应性可达3米,当植株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断根成为浮水植物,不受水深限制。萍蓬草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植物,当水深超过米时呈沉水植物状,其沉水叶呈皱折状、膜质无毛,与浮水叶叶面平展、纸质或革质、下面边缘密生柔毛可资区别。

b)波浪问题

江、河、湖岸浪蚀是这些水体顺向演替的自然过程,浪蚀淤积也是影响这些水体寿命的重要因素。在自然界随着水体的演替,岸坡趋缓并沉积土壤,为水生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条件,植物的生长减缓了水岸的侵蚀,是演替的阻力,但植物体的腐烂沉积、水中有机质含量的大幅度提高,丰富了水体营养,提高了水体生物量,从这个角度说水生植物对整个水体的演替是有贡献的。

人们在水体岸边种植水生植物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减缓波浪对岸线的侵蚀,保证正常的水体环境。水生植物自然成了固岸和浪蚀这对矛盾的焦点。

商住区和公共绿地内部的小水系一般来说范围小、禁航、水流缓慢,对岸线冲刷、侵蚀较小,对水生植物的种植生长影响不大。江河湖泊等水体由于风浪、船形波或水流急速冲刷给水生植物的种植、生存带来很大困难。如风浪和船形波将会直接或通过堤岸反射,强烈地直接拍打或摇动植物体,从而使植物叶片破碎、茎被折断,甚至植物体被连根拔起,影响植物的生长甚或导致其死亡。因此种植时要强加考察,根据波浪特点在种植时采取相应的消浪、护岸加固技术措施,待水生植物恢复后挺水植物能起到一定的消浪作用,它的根系也能起到一定的护坡固岸作用。

消浪固岸根据不同岸线和波浪强度等可采用不同形式。对于开阔湖泊,迎风岸、波浪高的岸线可考虑使用消浪钵,但消浪钵离岸边距离应当在150米以内。对于湖面小,波浪不大的岸线可采用松木桩、毛竹桩,它们既消浪又固岸,是较好的选择。也可和园林景观相结合采用岸线叠石处理,叠石错落有致,既满足园林景观需要也能消浪和固岸,但造价偏高,占水系面积较大,对行洪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c)种植土问题

种植土是除浮水植物以外水生植物赖以生存的养分来源,对挺水植物来说又是支撑植物体的基础。水生植物对种植土的要求是以满足上述两项功能来确定。一般来说原水体的淤泥是较为理想的种植土,对新开挖的人造湿地可结合周边河流湖泊清淤填淤,如淤泥难以采办,在南方可用水稻田的表层土,在北方如缺水稻田也可选用肥力较高旱地耕作层土。对粘性重的种植土回填后要给予一定时间的沉降、硬化。对浪大和硬质堤坝的岸线要注意,回填的种植土极易被波浪侵蚀掉。在原有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时也要考虑底泥的发育问题,种植前一定要到水里探查底泥情况。迎风岸、硬质堤坝岸边的底泥易被侵蚀,往

往缺少软性底泥的发育,这对种植水生植物极为不利,应先行采用消浪措施,减少波浪,然后再回填种植土,才能种植。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修复尤其是提高水的能见度和景观营造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往往由于水位太深或水系底部缺少种植土限制了沉水植物的应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结合业界同仁的经验教训,介绍几种非常规的种植方法。

a)叉子种植法

一般用一头带叉的竹竿或木杆作工具,作业时,作业人员乘船用叉叉住植株的茎部,叉入水中。此法适宜于丛生的沉水植物,如黑藻、穗花狐尾藻、蓖齿眼子菜、水盾草等。或单生的多株种植,如将苦草、竹叶眼子菜等5至6株捆绑后种植。适用范围:软底泥在10厘米以上,水深至米甚至更深的水系(水深在米以内,施工人员可直接种植。超过米,手已不够长,才需要借助工具)。

b)抛掷法直接抛掷法

如金鱼藻、菹草等可直接抛入水中,适用于静水体,不适宜于流动水体。若干天后,这些植物自然会慢慢沉入水底,生根萌发新芽。包裹无纺布:用无纺布包裹种植土和植株根部,抛掷入水中,根部沉入水底,植株起初借助包裹内的种植土生长。适用于底部浆砌或无软底泥发育的水系,单生沉水植物以及因苗源紧张采用扦插法种植的沉水植物,如黑藻、伊乐藻、竹叶眼子菜等。对水深没有要求。

c)其他方法容器育苗种植法

种植区水的透明度不够或种植后要立即有效果的,可将沉水植物先栽种在营养钵中,培养高状的植株后种植。菹草、黑藻以芽苞越冬,可在每年3至4月捞取芽苞,撒播在种植水域。其他还有悬袋种植法、沉袋种植法等。

4、种植密度

近年来,随着水生植物应用的不断增加,水生植物种植设计及施工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下面谈谈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所谓设计密度就是设计师在种植设计图上标注的密度,是要达到预期景观效果的密度。施工密度则是根据植物分蘖、分枝特性、种植季节、种植土的肥力状况,结合竣工验收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结合确定的一个种植密度。施工密度对于节省施工成本有着非常实际的价值作用。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

a)沉水植物

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b)浮叶植物

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c)浮水植物

水鳖60-80株/平方米,大漂30-40株/平方米,凤眼莲30-40株/平方米,槐叶萍100-150株/平方米等。

d)挺水植物

再力花10芽/丛、1-2丛/平方米,海寿花3-4芽/丛、9-12丛/平方米,花叶芦竹4-5芽/丛、12-16丛/平方米,香蒲20-25株/平方米,芦竹5-7芽/丛、6-9丛/平方米,慈姑10-16株/平方米,黄菖蒲2-3芽/丛、20-25丛/平方米,水葱15-20芽/丛、8-12丛/平方米,花叶水葱20-30芽/丛、10-12丛/平方米,千屈菜16-25株/平

公园水生态水生植物种植生态浮岛施工方案

武汉光谷行政中心西侧公园水生态施工方案 二0一五年十月

武汉光谷行政中心西侧公园 水生态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武汉光谷行政中心西侧公园景观工程施工图纸; 2、有关技术及安全操作规范; 3、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组织施工的原则及要求 1、坚持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照施工工期要求组织施工,发挥工程效 益和基本投资效益; 2、加强施工总平面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场地,组织好现场文明施工; 3、加强施工中的计划性,克服盲目性,在确保安全生产,搞好工程质量的 前提下,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多快好省的完成施工任务; 4、坚持安全施工及文明施工。 5、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充分利用下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设备、 做到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作业。 6、强化管理质量,加强工序监控,做到事前预防,确保工程达到合格标准。 7、调配组织管理能力强,施工生产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技术管理人员组建项 目部,建立项目部负责制的管理、质保、安全保证体系,严格管理,优化配置。 三、工程概况 武汉光谷行政中心西侧公园景观工程,位于武汉市光谷中心区西侧,上游至九峰一路,下游在光谷四路与高新大道交汇处。九峰湖作为景观之一设计规划总面积约为21267 m2,其中旱溪3596 m2,内湖17671 m2,旱溪建设:规划湿地面积为3596m2。在清理完现状湿地淤泥后,将湿地依据高程采用水景灰石堆砌分成四段,每段高差约0.4~0.8米。每段平整高度后采用约200mm~500mm种植土换填,然后采用鹅卵石Φ50mm~100mm满铺至自然标高,湿地内间隔布置褐色

叠石景观;内湖建设:规划内湖面积为17617m2。在清理完现状内湖淤泥后,依据高程对内湖进行修整。修正后采用周边质量良好的底质土回填至设计标高,以便于水生植物的种植,回填深度大约为0.20~0.40米。 四、施工部署 1、原则要求 针对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工程施工中的各项工作,应充分体现“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并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重点抓住“加快施工进度”和“提高工程质量”及“加强现场和环境管理”这三项内容组织施工。具体落实和体现在配合得体得领导班子,过硬的施工队伍,足够的技术力量,齐全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科学地安排施工进度,保证物资的及时供应,组织好个工种的协调作战。 2、目标要求 加强工程施工的三级动态管理,确立本工程“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全面完成合同条款内的各项工作”的施工总进度控制计划的工期目标管理。 3、质量目标 确保本工程“合格”的质量目标管理 4、承包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 为确保尽快完成施工任务,我公司将充分发挥企业综合性实力强,施工承包经验丰富的优势,挑选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组成施工总承包管理班子,保证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步步到位。专门成立项目经理部,施工现场严格按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理体系,以项目班子为核心,组建施工队伍,配备先进的机具、设备,以科学的手段、先进技术,优质高速地完成本工程。 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1植物栽种 本工程的植物栽种主要包括河道湿地的芦苇、香蒲、水鳖、水葱、莲、人工水草等的种植及生物岛栅。其施工顺序安排如下:土地平整→分苗→植物种植→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地运用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运用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2013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 河流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湖泊(水库) 2013年,水质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0.7%、26.2%、1.6%和11.5%。与上年相比,各级别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2013年重点湖泊(水库)水质状况 *指太湖、滇池和巢湖 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27.8%、57.4%和14.8%。 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这一用生态—生物的方法来修复水体的技术,廉价实用,适用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

二、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运用 1、水生植物介绍 水生植物是一个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是不同分类群植物通过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性适应类型。

污水治理中应用的水生植物,需要尽快达到吸附污染物、净化水体的作用,最好选择生长速度较快、根系发达的植物,以求尽快达到治污的作用,如芦苇、香蒲、菖蒲等。有些工程还需要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吸附重金属以减少污染,可使用水葱、大漂、水葫芦等。 2、水生植物的应用 2.1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a)净化所需的能源由光合作用提供; b)具有美学价值,能改善景观生态环境; c)植物可被收割和利用,创造新的价值; d)能固定土壤或底泥中的水分,防止污染源进一步扩散; e)为降解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环境中的重金属和一些有机物并非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并且达到一定程度后具有毒害作用。对于此类化合物,一些植物也演化出了特定的生理机制使其脱毒。植物通常是通过螯合和区室化等作用,来耐受并吸收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这种机制也存在于许多水生植物中。 水生植物的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结构,并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环境,为各种不同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了足够的分解者。 植物的根系还可分泌一些有机物从而促进微生物的代谢,这样就为好氧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而根区以外则适于厌氧微生物群落的生存。

水生植物对湖泊的影响

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大型水生高等植物主要包括两大类: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高等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通常有4种生活型: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总体看,水生维管束植物(以下简称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分为生物化学作用和非生物化学作用,见下图。 水生植物对湖泊的影响有: 1.对营养盐的影响 1.1 净化机制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机理主要有以下3方面: 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同化吸收。 ②根际效应。根系微生物是聚居在根际,以根际分泌物为主要营养的一群微生物,根系微生物作用于周围环境形成根际,产生根际效应。根系微生物不仅种类和数量远高于非根系微生物,而且其代谢活性也比非根系微生物高;另一方面,在根际,高等水生植物能将氧气从上部输送至根部,在根区和远离根区的底泥中形成有氧和厌氧环境,从而促进底泥微生物中的硝化与反硝化。 ③吸附作用。研究证明,种生活型水生植物,以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净化能力最强,因为沉水植物的根部能吸收底质中的氮、磷,植物体能吸收水中的氮、磷。 1..2 对水体中营养元素的影响 1.2.1影响氮去除的因素 (1)影响TN去除的因素。水生植物的存在,能有效去除水中氮,使总氮明显下降。(2)影响硝态氮去除的因素。水生植物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最明显,因为水生植物优先吸收硝态氮,同时由于硝态氮是氮循环中微生物等作用的直接底物,是最活跃的氮形态,可以通过反硝化的过程被去除,所以水生植物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同时受微生物和植物吸收的影响。 欢迎访问水业导航网(www/h2o123//com)

(3)影响氨氮去除的因素。有研究发现,水生植物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与总氮、总磷及硝态氮相比,相对较差。这是因为水中氨氮减少有4个途径:①通过气态氨直接挥发;②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③发生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④吸附到底泥。 1.2.2影响磷的去除 磷的去除,一方面是以磷酸盐沉降并固结在基质上的形式;另一方面是可给性磷被植物吸收。微生物对含磷化合物的转化在磷的净化过程中是一个限制性因子,而湿地中植物的存在会强化微生物对磷的积累。 (1)影响TP去除的因素。沉水植物富集TP的能力要好于挺水植物。 (2)影响正磷酸盐去除的因素.而沉水植物对APA有抑制作用,即沉水植物通过对APA的抑止减少正磷酸盐浓度。 1.3 水生植物会影响湖泊中沉积物磷释放 大型水生植物对底泥内源磷释放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变水环境条件。研究表明,内源磷的释放受到水环境条件,如温度、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pH、扰动等因素影响。而大型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对水环境条件如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pH等都有重要影响。 ②吸收作用。当水中有水生植物存在时,由于植物对磷的吸收,使觉积物中磷的含量有一定的减少,从而发生了磷在上覆水与沉积物之间的重新分配。 ③吸附作用。大型水生植物的种植对湖泊底泥中的磷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降低底泥中磷的含量,改变底泥的化学物理特性,有助于降低底泥内源性磷释放强度。 ④微生物作用。微生物对磷在植物--上覆水--沉积物中重新分配起到重要作用,而水生植物会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沉积物的微生物生物含量要高于无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含量。 3 对重金属的吸收净化 由于重金属的富集作用,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从而达到一定程度净化水中重金属的效果。 4 抑制藻类生长 水体具有发育良好的水生植被就能强烈地抑制藻类的生长。 5 改善水质 水生植物对水体物理环境的改变作用显著,能有效改善水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增加水中溶解氧。种态型的水生植物中,因为沉水植物所产生的氧所全部释放于水中,所以对增加水体溶解氧的贡献最大。 ②pH值。研究发现,湿地内pH值的变化趋势与溶解氧变化趋势一致,而且沉水植物湿地内pH值明显要高于其它挺水植物湿地。 ③改善水体透明度。水生植物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污染物质沉积,同时能防止底泥颗粒物再悬浮,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 ④抑制沉积物的再悬浮。沉积物的再悬浮速率取决于风速、吹程和水深等因素。许多研究证明水生植物能大大降低由风浪引起的水运动,从而减少湖水运动对湖泊沉积物的影响。 6 保护生物多样性 水生高等植物发育良好有利于创造环境多样性,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 1.生态浮岛技术介绍 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 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1生物浮岛水生植物选择原则 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 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 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 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 5.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 观组织。 2.2常用水生植物 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3.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

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 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 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 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4.本浮岛的结构特点 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浮岛单元一体性完整,结构牢固,拆装维护方便。水生植物可根据当地情况灵活选用。 本生态浮岛(NH-2)实现了: ①浮岛载体独立注塑成型,结构更简单,更坚固,可靠性更高。 ②设置了专门的固定孔洞,固定更牢固。 ③防撞防挤压边角设计大幅提高浮岛寿命。 ④多种株距及种植密度设计,适应性更强。 ⑤采用抗氧化材料,经久耐用; ⑥水体与空气之间有一定的接触空间,净水效果更突出 ⑦可根据需求拼接成适当的图案,达到水上绿化的目的; ⑧固定简便,便于水生植物种植和收割 本浮岛是一种由多个独立的浮元经连接件组合而成的种植载体。每平方米由6个单体组成。浮元是采用抗氧化防UV的PE材料制成的板状浮体,其上分布直径大小不等间距不一的若干圆孔用于置放种收集篮,其边缘分布有连接孔。每个浮元有大的栽植孔7个,小栽植孔12个,收集篮可与浮元上不同大小的孔都能紧密配合。收集篮为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的根系作了两段三孔式设计,上半段的直径较大,可以很好的容纳球茎及种子植物类的慈姑、荸荠等水生植物,下半段的直径较小用于须根类的植物如黄花鸢尾等。因此本生态浮岛可以满足多种植物的种植需求,不同的根系的植物种植,不同植株大小的植物的种植三孔为主根孔、根状茎孔和须根孔。然后再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来确定栽植孔的大小,同时根据工程的需要确定种植密度,把植物固定在收集篮内,收集篮安装在浮元的栽植孔内并能自行固定。 本生态浮岛示意图如下:

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

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 水生植物除了直接吸收、固定、分解污染物外,通常只是间接地参与污染物的分解,通过对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调控来进行环境的修复,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物理作用 覆盖于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使风速在近土壤或水体表面降低,有利于水体中悬浮物的沉积,降低了沉积物质再悬浮的风险,增加了水体与植物间的接触时间,同时还可以增强底质的稳定和降低水体的浊度。此外,植物的存在削弱了光线到达水体的强度,阻碍了植物覆盖下的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尤其是在浮萍类植物的湿地系统中比较常见。植物的存在对基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温带地区的冬季,当枯死的植物残体被雪覆盖后,植物则对基质起到很好的保护膜作用,可以防止基质在冬季冻结,以维持冬季湿地系统仍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植物对基质的水力传导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植物的根在生长时对土壤具有干扰和疏松作用,当根死亡或腐烂后,会留下一些管型的大孔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质的水力传导性。淹没于水中的水生植物的茎和叶形成的生物膜,为大量的光合细菌、藻类和原生微生物等在植物组织上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空间,埋藏于土壤中的根和根区也为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巨大的物理活动表面,植物根系也是重金属和某些有机物的沉积场所。因此,植物地上和地下的生物膜对于湿地中发生的所有微生物过程都具有重要作用。 1.2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作用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离不开营养物质,水体中的相当部分的营养物被植物转化或保存在植物体内。对于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普遍认为漂浮植物吸收能力强于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最差。与木本植物相比草本植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则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如有芦苇的湿地对NH+4-N的去除率接近100%,而无芦苇时,仅为40%~75%。定期和持续地从湿地系统中收获成熟的植物,并能妥善处理收获的植物,是保证污水中的养分被有效去除和防止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唯一途径。植物的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植物的存在有利于硝化、反硝化细菌的生存。张鸿等研究表明,在种植水芹、凤眼莲的湿地中,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高于没有植物的湿地,水芹湿地的细菌数量多于凤眼莲湿地的细菌数量,但前者对氨氮的去除率却低于后者,说明人工湿地系统中对N的去除植物的吸收占主导地位。吴振斌等在进行的上、下行流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中,分别种植不同植物的湿地对COD、BOD5、TN、TP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没有种植植物的对照湿地。湿地植物直接吸收和利用可利用态P,起到去P的作用,并且植物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去除效果,植物的良好长势是对P去除的保证。 1.3植物根系释放 湿地系统具有明显的缺氧环境,湿地中氧的传播速率约为陆地环境氧的传播速率的万分之一。水生植物则具有适合在缺氧条件下生存的结构与特征,包括茎肥大,茎和根的中心具有较大的组织,茎中空,具浅根系等。植物的这种特殊结构,有利于氧在其体内的传输并能传递到根区,不仅满足了植物在缺氧环境的呼吸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根区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传递到根区,在根区的还原态的介质中形成氧化的微环境,根区有氧区域与缺氧区域的共同存在为根区的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提供了各自的小生境,使不同微生物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氧在植物根部的释放主要取决于植物内部氧的浓度、周围基质的需氧量以及植物根壁的渗透性。植物通过吸收而在根部释放氧是由其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植物的结构阻止了其在径向的泄露,并努力使释放到根区的氧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氧的释放率一般在根的亚顶端区域最高,并随距离根尖的增大而降低。水生植物具有对流型通气组织,其根区和根部都具有较高的内部氧的浓度,这种对流型的气体的流动明显增加了可供氧根的长度,同时还可以通过氧化和脱毒减少根部一些潜在的有害物质。除了根系可以释放氧外,根系还可以释放其它物质。一些植物的根系分泌物能杀死污水中的细菌

提高水生植物生态和观赏效果

提高水生植物生态和观赏效果 宁波绿茵市政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鄞州公园二期地上工程—A区(Ⅰ标段)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鄞州公园二期地上工程项目位于鄞州区首南街道,东起宁南南路,南至日丽西路,西至小江湖路,北至首南西路,总占地面积461837m2,合同总造价约为1.76亿元人民币。 本标段总建筑面积:198386m2,包括土建、幕墙、给排水、电气、暖通、室外安装、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其他主要建筑包括4座桥梁和休闲商业建筑1#楼、管理服务中心两栋房屋。 包括园林景观、绿化种植、给排水、电气安装、建筑小品等内容,工程开工日期2014年12月5日,竣工验收日期2017年9月15日,,施工内容包括:Ⅰ标段施工图范围内的湿地、河道、建筑、草坪、灌木、树林、水景、铺地、景观桥梁及其他配套工程施工。 二、小组概况 为实现本工程的质量目标,项目部于2017年4月组建了宁波绿茵市政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鄞州公园二期地上工程—A区(Ⅰ标段)QC小组,经公司质安部注册,小组注册号为LY-2017-QC02,由项目经理王辅达担任组长,对本工程提高水生植物生态和观赏效果进行攻关活动。 制表人:朱建业制表时间:2017年4月17日 三、选题理由 1、我市目前水生植物应用和整体景观效果并不理想,常常出现要不长势过旺,难以控制,要不出现频频枯死,黄土外露的尴尬局面,可以说我市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2、我市目前水生植物在品种选择上,主要还是选择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而仅使用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建立的水体生态系统是非良性循环的,尤其是在城市人造水景中,水中的低等藻类植物在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中迅速繁殖,原有的水生植物不能耐受而灭亡,使草质湖演变成藻质湖,反而加剧了水质的恶化。本工程最大的设计特色就

水生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生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意社5月31日讯人们亲水,喜水,因为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而水生植物可以说是水上的绿色精灵,为水景增添了不少灵动和美丽……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城乡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环境绿化成本的压力加大,人居环境的高标准定位和大面积湿地修复任务的增加,给水生植物产业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 怎么使水生植物生长得更加美丽和健康?植保频道里有许多的水生植物病虫害的介绍和防治技术。现在将其综合,以便读者参考。 菱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菱白绢病 菱白绢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小菌核属的齐整小菌核菌。多在夏、秋天气闷热、湿度大时发生和蔓延,水质污浊更易发病。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在叶片中部发生少数黄色小病斑,以后增多和扩大,使整片菱叶变黄白色而腐烂,同时蔓延到邻近叶片,以至整个菱盘腐烂。严重时,在2~3天内即可引起成片菱盘烂坏,以至失收。病原孢子可随水流和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①实行合理密植,防止夏、秋水面菱盘过于拥挤;保持水质洁净,防止污染; ②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或病盘,携出销毁或深埋,同时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加水稀释500倍,喷雾防治。详细阅读 睡莲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睡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受蚜虫、螟水危害。 (1)蚜虫。睡莲在生长发育期,如果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不仅生长衰弱,且易遭受蚜虫危害。发现虫害时可用敌敌畏1200倍水溶液喷杀,或用烟叶水杀除(50克烟叶加水5公斤,煮沸即成)。详细阅读令箭荷花病虫害的防治

常发生茎腐病、褐斑病和根线虫危害。 防治方法: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根结线虫用80%二溴氯丙烷乳油1000倍稀释液浇灌防治。 详细阅读 芡实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一、芡实叶斑病 真菌性病害。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生,病菌孢子靠水流、气流和风雨传播。在叶片上产生多数圆形斑点,由暗绿转深褐色,潮湿天气长出灰色霉层,严重时全叶腐烂。 防治方法: 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稀释液和25%的多菌灵5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交替使用,每周一次,共2~3次。详细阅读 荷花常见病虫害其防治 一、病害 1、黑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上出现褪绿的黄色病斑,后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变褐色并有轮纹,边缘有时有黄绿色晕圈,上生黑色霉层,直径5~15毫米。严重时,病斑连成片,除叶脉外,全叶枯黄。此病是由真菌引起,雨季发生严重,荷塘或盆栽连作,以及氮肥施入过多或夏季水温过高等情况下,病害均很严重。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发病较严重的植株,需更换新土再行栽植,不偏施氮肥。发病时,可喷施75%的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详细阅读 水仙三种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及城市化的推进,水体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逐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何净化修复水体环境在现如今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也有抑制有害藻类繁殖的能力,遏止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并可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也能更有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故而可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修复,从而保证水质。【关键词】植物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净化水生植物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张,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对于如何净化修复被污染的水体在现如今显得尤为重要,而生活与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可担任这一角色并且可以有效地完成使命。 1、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 随着城市化的程度不断的加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些掠夺性、破坏性的城市开发性行为不断发生,生产生活的污水的无理排放,垃圾的堆积,一些保存尚好的次生水系统被任意的掩盖、挤占、填埋【5】,都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使活水变成了死水。 现代的防洪措施改变了河床的形态和水文规律,使河道消失。不合理的修建水库,使河岸自身的水量调节能力变弱,使流域自然生态功能失调,破坏了相关的生态系统平衡。 2、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植物修复是指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就是以水生植物忍耐和富集某种或某些有机、无机污染物为理论基础,利用水生植物或其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清除水环境中污染物的一种环境生物技术。 在自然界中最好的水净化莫过于通过自然的沙石和水生动植物的相互作用。【5】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净化水体,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让“死水”变成“活水”。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绿色技术。【3】 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修复主要是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和富集、吸附、沉降、过滤及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并且多种水生植物的组合作用对水体环境的修复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只要求水质的PH值为6~8,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N、P及微量元素,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绿色能源植物,在生活污水或养殖业排放的污水中可以更加速生长。【6】水生植物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水草茂盛则水质清澈,水产丰盛,水体生态稳定;缺乏水草则水质浑浊,水产缺乏,水体生态不稳定。 3、集中用于净化修复水体环境的常见水生植物 3.1芦苇在水体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3.1.1芦苇的基本知识 芦苇是生长于湖泊、河岸旁、溪边多水地区、海岸淤滩的先锋植

水生植物的生态作用

水生植物的生态作用 保存生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群落为亲水的水鸟、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居场所。水生动植物以及非生物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循环往复,使得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态环境,从而保存了水生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净化水质 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固碳释氧的同时,水生植物还会吸收水体中许多有害元素,如氮、磷,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净化水质,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美化水景 水生植物以其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点缀着形形色色的水面和岸边,并容易形成水中美丽的倒影,具有很强的造景功能。水生植物历来是构建水景的重要素材之一,像风吹苇海、月照荷塘这类风光,都会令人触景生情产生美的遐想;而曲水荷香、柳浪闻莺这类景点,皆是因为用水生植物造景而远近闻名。 固坡护岸 水生植物的生长蔓延繁殖,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改善了土壤的结构与性能。另外,水生地被植物栽于水陆交界之处,其发达根系较强的扭结力,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的侵蚀和冲刷。

水生植物的管理 水生植物的管理一般比较简单,栽植后,除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有无病虫害 2、检查植株是否拥挤,一般过3至4年时间分一次株; 3、定期施加追肥; 4、清除水中的杂草,池底或池水过于污浊时要换水或彻底清理 水生植物如何分类?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 挺水植物 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挺水植物 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上部植株挺出水面。挺水型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黄菖蒲、水葱、再力花、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蒲、泽泻、旱伞草、芦苇等。 浮叶植物 浮叶型水生植物的根状茎发达,浮叶植物 花大,色艳,无明显的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常见种类有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荇菜等。浮叶植物有:睡莲、荇菜、水鳖、芡实等。 漂浮植物 漂浮型水生植物种类较少,这类植株的根不生于泥中,株体漂浮于水面之上,漂浮植物 随水流、风浪四处漂泊,多数以观叶为主,为池水提供装饰和绿荫。又因为它们既能吸收水里的矿物质.同时又能遮蔽射入水中的阳光,所以也能够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漂浮植物的生长速度很快,能更快地提供水面的遮盖装饰。但有些品种生长、繁衍得特别迅速,可能会成为水中一害,如水葫芦等。所以需要定期用网捞出一些.否则它们就会覆盖整个水面。另外.也不要将这类植物引入面积较大的池塘,因为如果想将这类植物从大池塘当中除去将会非常困难。沉水植物有:轮叶黑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菹草等。 沉水植物 沉水型水生植物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中,具发达的通气组织,利于进行沉水植物 气体交换。叶多为狭长或丝状,能吸收水中部分养分,在水下弱光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水质浑浊会影响其光合作用。花小,花期短,以观叶为主。沉水植物,如软骨草属(Lagaro-siphon)或狐尾藻属(Myriophyllum)植物,在水中担当着“造氧机”的角色,为池塘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生长所必需的溶解氧;同时,它们还能够除去水中过剩的养分,因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修订稿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 复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吴振斌 第一章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的概念 为一生态学范畴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水生植物生活于水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水环境的典型适应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上。 生活型:指植物长期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形态上的适应类型,也是各种植物对其生态条件的综合作用在外貌上的具体反映。 挺水植物:根生泥中,下部或基部在水中,茎、叶等光合作用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该类群植物处于水陆过渡地带,因而叶表现出具有同陆生植物相似的结构,具有表皮毛、角质层、气孔等。 浮叶植物:植株扎根基底,光合作用部分仅叶漂浮于水面。 漂浮植物:与浮叶植物相比,整个植物体悬浮于水面,根沉水中,但不接触基底。也有浮水叶与沉水叶之分。 沉水植物:大部分生活周期内营养体全部沉没水中,植株扎根基底。 由于完全沉水,该类群植物适应水环境的特性更为典型,叶面上的气孔已丧失功能或没有气孔;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叶绿体大而多,主要分布于植物体表面;。。。 在同一水体中,各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分布呈一定规律,自沿岸带向深水区呈连续分布态,依次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水生植被的功能:首先,作为初级生产者,为各类水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基础,进而形成复杂的食物链,为最终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条件; 其次,调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通过其矿物质营养代谢实现物质循环;可有效增加空间生态位,形成更多样你给的小生境;能影响并稳定水体理化指标,如通过光合作用放氧提高水体中溶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呼吸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改变水体pH和无机碳的形态和含量等; 再次,大型水生植物通过与浮游植物竞争营养物质和生长空间,以及形成遮光效应和分泌克藻物质,可以很好地抑制藻类的过量繁殖,减少水华的暴发,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的水环境;还具有各种物理、化学效应,如固化底泥、提高其氧化性、附着和吸收有害物质,通过吸附和过滤作用,降低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增加透明度,净化水质;水体中植物的生存,可减少水动力,降低水体扰动所带来的底泥营养盐向水体释放; 最后,具有景观美化效应等。 第二章主要生态因子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是植物需光特性的两个主要指标。 真光层深度是指在水柱中支持净初级生产力的部分,其底部为临界深度,即水柱的日净初级生产力为0值的深度,也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平衡的深度,也称为补偿深度。按经验看,光补偿深度一般是水体透明度的倍,或光照

水生植物的生态作用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张,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对于如何净化修复被污染的水体在现如今显得尤为重要,而 生活与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可担任这一角色并且可以有效地完成使命。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 浮植物。水生植物的多样性使得他们能够从不同层次和空间来净化水质。

1.保存生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群落为亲水的水鸟、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居场所。水生动植物以及非生物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循环往复,使得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态环境,从而保存了水生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2.净化水质 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固碳释氧的同时,水生植物还会吸收水体中许多有害元素,如氮、磷,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净化水质,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3.美化水景 水生植物以其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点缀着形形色色的水面和岸边,并容易形成水中美丽的倒影,具有很强的造景功能。水生植物历来是构建水景的重要素材之一,像风吹苇海、月照荷塘这类风光,都会令人触景生情产生美的遐想;而曲水荷香、柳浪闻莺这类景点,皆是因为用水生植物造景而远近闻名。 4.固坡护岸 水生植物的生长蔓延繁殖,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改善了土壤的结构与性能。另外,水生地被植物栽于水陆交界之处,其发达根系较强的扭结力,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的侵蚀和冲刷。 利用水生植物对被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吸收、分解,并通过不同的水生植物及组合来适应不同的受污染的水体,可是污染水体得到有效地净化并能保持水体纯净,而且净化效果稳定,所以在污水净化修复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微生物的组合来达到目的。

水生植物种植生态浮岛技术标

植物铺设 人工生态浮床的做法 顾名思义在新兴的户外运动中人工生态浮床是一种水面上用的载体,而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维护水体生态的平衡。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就是一种水上种植的技术,而研究表明,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有美观水面的作用,还有净化水体、打造生物栖息地等最近才发现的作用, 具体做法和使用材料。在园林施工时,栽植水生植物有两种不同的技术途径:一是在池底砌筑栽植槽,铺上至少15厘米厚的培养土,将水生植物植入土中;二是将水生植物种在容器中,再将容器沉入水中。 工具/原料 1.浮床板材(可以用各种能漂浮的材质) 2.绳索(固定作用) 3.喜欢的植物(用于栽植)种植器一般选用木箱、竹篮、柳条筐等,一年之不致腐烂,或者直接栽植池塘人工湖。 4.水下固定物体(防止浮床漂走)

方法/步骤 1 第一步,用可以漂浮的材料,例如木头或者竹子搭建一个类似于床板的物体,或者用现成的浮床板材,大多是泡沫制作而成,类似于儿童的积木玩具那样。把它们拼装成三角形、长方形等等。第二步用绳索把它们连接固定,并放下水试试,经过测试不会散架那就没有问题。然后在上面填上种植土和肥料用做植物生长,现在经过改良已经变成了盆栽的植物,直接放在种植槽里. 第三步是固定,把整个浮体固定在你想要摆放的位置,用绳索固定在岸边或者没有四周的情况下就采用水下固定的方法,用绳索连接固定物体。 第四步是养护植物,植物种植完成差不多有半个月的缓苗期,如果是盆栽的植物不需要缓苗,缓苗期间要注意光照和水位的调节,防自然灾害。 第五步是间隔养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清除浮床上滋生的杂草,检查每个浮床间连接的是否牢固,水流大小,水位高低等调节期都要查看一下。

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概述 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大型水生高等植物主要包括两大类: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高等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通常有4种生活型: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总体看,水生维管束植物(以下简称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分为生物化学作用和非生物化学作用,见图1[1]。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高等植物是保护水生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的关键类群,是良性湖泊生态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成为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热点,但在实施过程中,对水生植物在湖泊中的作用仍缺乏系统认识,对浅水湖泊水生植物的恢复措施在诸多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开展水生植物恢复过程中的技术措施,总结了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图1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1对营养盐的影响 1.1净化机制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机理主要有以下3方面: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同化吸收。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从水层和底泥中吸收氮、磷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从而将水体中的营养盐固定下来,减缓营养物质在水中的循环速度,通过人工收获便可将固定的氮、磷带出水体。但是,这种同化作用并非植物去除氮、磷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植物对氮、磷的同化吸收只占全部去除量很小一部分,约2%-5%[2,3]。②根际效应。微生物是系统中有机污染物和氮分解去除的主要执行者[4],系统中微生物数量与净化效果呈显著正 欢迎访问水/业导航网(www/h2o123/com)

相关。根系微生物是聚居在根际,以根际分泌物为主要营养的一群微生物,根系微生物作用于周围环境形 成根际,产生根际效应。根系微生物不仅种类和数量远高于非根系微生物,而且其代谢活性也比非根系微生物高;另一方面,在根际,高等水生植物能将氧气从上部输送至根部,在根区和远离根区的底泥中形成有氧和厌氧环境,从而促进底泥微生物中的硝化与反硝化[5,6]。③吸附作用。水生植物根部的物理化学环境试验发现[3],沉水植物直接吸收的营养盐的量相比总量来说其实很少,但是沉水植物的存在可以降低水中营养盐的平衡浓度,改变水体和底泥中的物理化学环境,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4种生活型水生植物,以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净化能力最强,因为沉水植物的根部能吸收底质中的氮、磷,植物体能吸收水中的氮、磷。 1.2对水体中营养元素的影响 1.2.1影响氮去除的因素 氮的去除,除了植物吸收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氨的挥发、硝化与反硝化途径等。硝化与反硝化途径是氮的一个重要去除途径。Seitzinger[7]研究表明,沉积物--水界面氮的反硝化作用可去除湖泊外源氮输入负荷的30%-50%。张鸿等研究发现[8],人工湿地对氮的净化机制中,植物的吸收起主导作用。所以,究竟哪一种途径对氮的去除影响比较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影响TN去除的因素。水生植物的存在,能有效去除水中氮,使总氮明显下降。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生植物去氮,因为春季和夏季水生植物生长情况比冬季好,对氮的需求量大。但也有例外,如中营养浓度下的伊乐藻,冬季的除氮效果更好,这可能与伊乐藻较好的抗寒性和生长习性相关[9]。总体看,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中氮的去除效果不同。并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其作用。 (2)影响硝态氮去除的因素。水生植物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最明显,因为水生植物优先吸收硝态氮,同时由于硝态氮是氮循环中微生物等作用的直接底物,是最活跃的氮形态,可以通过反硝化的过程被去除,所以水生植物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同时受微生物和植物吸收的影响。 (3)影响氨氮去除的因素。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通常认为,有机氮最先被植物吸收。对无机氮,有研究发现植物优先吸收氨氮和其他还原态氮,据此认为植物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去除速率较快[10,11]。但有研究发现[12],水生植物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与总氮、总磷及硝态氮相比,相对较差。这是因为水中氨氮减少有4个途径:①通过气态氨直接挥发;②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③发生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④吸附到底泥。所以即使发现氨氮下降速率明显快于总氮,但是否主要是因为植物吸收,并不能确定[13]。有研究者[14]认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分解所产生的氨氮大部分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连续反应而去除的,一旦这两个连续过程不能顺利进行,氨氮去除效果就不理想。因此,到底是植物吸收对氨氮去除影响大还是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影响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由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和活跃程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而且植物在低温时生长情况不好,因此,在冬季或低温时氨氮的去除效果会相对差此。 1.2.2影响磷去除的因素 磷的去除,一方面是以磷酸盐沉降并固结在基质上的形式;另一方面是可给性磷被植物吸收。由于有机磷及溶解性较差的无机磷酸盐必须经过磷细菌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磷酸盐转变为磷酸盐,将溶解性差的磷化合物溶解,从而除去水中的磷,所以,微生物对含磷化合物的转化在磷的净化过程中是一个限制性因子。而

水生植物浮岛方案

白石公园水生植物浮岛项目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及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城市生态理念已深入人心。这就对我们园林园艺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欣赏方面,要求手法不断更新,园林作品的观赏性更好; 二是强调生态性,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的生活空间。 从而城市的绿化从陆地扩展到水体,水生植物浮岛技术也就应时而生。 植物浮岛技术是利用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浮体,把高等水生植物或驯化的陆生植物种植到水面浮岛上,植物在浮岛上生长,营造水上植物景观,并通过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相克机理,消减富氧化水体中的氮、有机磷及污染物质,从而达到生态净化水质的效果。 而我们湘潭市的公园绿地中有着大面积的静水湖,水上景观比较单薄,水质富

氧化程度高,而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的湘潭市,特别是朝着发展成为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水体绿化项目必须地得到发展。白石公园作为我市中心公园,水体面积宽广,做好水体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效果更加突出。现根据局领导要求对于以白石公园喷泉为中心,制作水生植物浮岛,达到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达到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二、水生植物浮岛制作材质及施工方案 水生植物浮岛是以生态浮床为载体,再将高等水生植物或驯化的陆生植物种植到生态浮床上,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植物的特性,经过配景设计组合成具有良好观赏效果的水上景观。 1、生态浮床的准备 生态浮床通过在广东塑料公司订做,按照植物生长口径要求订做营养杯的大小。口径大小具体视植物大小及根系情况而定,具体口径大小见植物表。 图示:生态浮床 2、在根据水生植物浮岛造型拼装好浮床后,将培育好的植物种苗栽植到浮床中的营养钵中,并将浮床运送至浮岛区域,根据浮岛造型拼接并固定好。栽植浮岛营养杯的基质配方定为,腐殖土:腐熟菜枯=9:1的比例。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水生植物的概念 定义:某种植物在它生命里全部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水中,并且能够顺利的繁殖下一代,我们就称为水生植物。 作用: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和吸收有害物质的用途以及可以海里刮伤时侯用来绑住伤口。 水生植物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是指适合在水中长期生长的植物,其根部非常之发达,以便跟好的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及氧气。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增多,很多水域都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了,一些相关人士就将一些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于各水域的净化中。人们根据水生植物生长所需水的深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分别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种。 沉水植物:其根茎是生长在水域的泥土中,植株也是完全沉没在水中的,因其整个植株生长在水中,需最大限度的吸收水中的氧气及营养物质,所以叶片都为细长或丝状,且比较薄,而细胞相比来说却是较大的,如眼子菜类、金鱼藻类、黑藻类、苦草类等;浮水植物又称浮叶植物:它们的根茎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应为茎都非常的细弱基本上是不能直立的,所以它们的叶片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如睡莲、王莲、萍蓬草、芡实等;挺水植物:它们的根茎也是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但与浮水植物不同的是它们植株高大且有力,茎或叶柄直立挺拔,挺出水面,如荷花、香蒲、水葱、梭鱼草、水竹芋等;漂浮植物:此植物的根不再像以上三种植物的生长在泥土中了,整个植株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它们会随着水流四处漂泊,如浮萍、水鳖、大漂、水葫芦等。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的话,还可以将水生植物分为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两个生活型。前者在浅水或湿泥中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虽然是浅水,但是不能完全将其脱离出水进行栽培,如荷花;而后者在浅水中可以短期的生长,但同时也适合在陆地上进行栽培,黄花鸢尾、千屈菜、柳树等都属于湿生植物了。 适应特点 与陆地环境迥然不同。水环境具有流动性、温度变化平缓、弱、含氧量少等特点。水生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因而能够繁衍自己,并在整个植物类群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水环境的光照强度微弱,所以水生植物的叶片通常较薄,有的叶片细裂如丝或是呈线状;有的呈带状;有的叶子宽大呈透明状,叶绿体不仅分布在中,还分布在表皮的细胞内,并且叶绿体能够随着的流动而向迎光面,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水中的微弱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水环境中的含氧量不足空气中的1/20,为了适应缺氧环境,水生植物都具有发达的通气系统。莲藕叶片的气孔可通过空气中的氧,氧进入叶片,其氧浓度高于莲藕各个器官的氧浓度,氧则通过叶柄那四通八达的通气组织向地下扩散,以保证地下器官的正常呼吸和代谢的需要。这种通气系统属于开放型的。金鱼藻的通气系统则属于封闭型的,植物体内可贮存自身呼吸时释放的二氧化碳,以供光合作用的需要,同时又能将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贮存起来,以满足呼吸时的需要。 水生植物四周都是水,不需要厚厚的表皮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表皮变得极薄,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如此一来,原本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根也就失去原有的功能,使水生植物的根不发达。有些水生植物的根,功能不在吸收水分和养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