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什么是颠覆性创新

什么是颠覆性创新

什么是颠覆性创新

什么是颠覆性创新

什么是颠覆性创新如果竞争的成败事关持续性创新,那么现有公司极有可能挫败后来的进攻者。持续性创新指大幅或逐步改进产品,满足处于市场高端的挑剔的客户。这些客户愿意购买质优价高的产品。

然而,颠覆性创新理论认为,老牌公司更容易败给那些以颠覆性创新为武器的进攻者。颠覆性创新指以价廉、简单和方便的产品或服务满足要求不高的客户的需求。由于公司的创新速度快于人们生活的变化,持续性创新的步伐几乎总是快过客户的吸收能力,因而为颠覆性新生事物打开了机会之门。

颠覆性产品或服务最初不如现有的产品或服务,至少从主流客户衡量价值的角度看是这样。然而,它们通常比现有产品组合更便宜而且使用起来更简单。它们在核心市场之外创造了成长机会,尽管有局限性但是用户对这类产品或服务感到满意。

一些颠覆性创新从低端市场着手摧毁了现有市场。戴尔公司的客户直销商业模式,沃尔玛的折扣零售店,Nucor公司的微型炼钢厂均是从低端摧毁现有市场的例子。

其他颠覆性创新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从而创造全新的市场。eBay公司将拍卖程序平民化,拍卖不再为富有者专属。同样,个人计算机将计算从个别特权阶层的手中解放出来,并将其传递到大众手中。柯达照相机、贝尔电话、索尼晶体管收音机以及施乐复印机都是创造新市场的颠覆性创新的经典例子。

《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精心编辑版

《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 界》 蚂蚁绊倒大象的创新秘笈 蚂蚁绊倒大象的创新秘笈 9月25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25周年庆典之际,重磅推出了《微革命》一书。“这本书虽然未必已做到尽善尽美、十分严谨的程度,却无疑是一部将对现实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 力作,‘微革命’也可能因此成为‘撬动地球的新支点’”《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如此评价。 据了解,该书主要对准微变革对企业(组织)产生的巨大杀伤力,研究微变化给许多公司?运营模式,利润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作者金错刀首次提出微杀手的4大法则、5大误区,并认为如何利用微小力量是一个系 统工程。 “‘微创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我的一个提醒是:‘微创新’并不稀罕,稀罕的是成为‘微创新’杀手”金错刀说,“对中国的创新者而言,最凶险的一跃就是从‘微创新’到‘微杀手’。很多野蛮创新的创业者,以一个革命性的‘微创新’杀出重围,却倒在升级与进化的路上”。 “微杀手”无处不在,不管是互联网公司(如陈年的VANCL),还是个人(比如?小龙),或者产品(新浪微博),以及非常传统的公司(招商银行)。他们的突然来袭让传统巨头猝不及防,他们身后没有大象——“十年一剑”的大创新,只有蚂蚁——被人忽视的“微创新”。而该书对这些典型的“微杀手”们做了深度的案例剖析,在公司营销、管理、战略等方面均提出了颠覆性的原创思想。 金错刀认为,“微创新”是对传统技术路线的颠覆,要想成为未来的创新杀手,就要抛弃传统的技术创新至上的路子,拥抱应用创新至上。“应用驱动的微创新,是中国‘本土杀手’强悍竞争力的真正内核。这种竞争力不是来自技术,不是来自天才CEO,而是来自用户”。

中国企业如何做颠覆性创新

中国企业如何做颠覆性创新 杨光:非常高兴在这样的第一天和各位嘉宾探讨这样的话题,我论坛致辞中说现在身处颠覆时代,我们都在颠覆时代中扮演自己的角色,都是谁,这个谁是颠覆别人的谁,还是面临被颠覆的谁,以及我们认清自己的处境做出有效的应对。这是大而化之的说法。具体到不同行业情况不同,具体到不同企业冷暖自知。今天有请不同行业的佼佼者和我们一起90分钟时间探讨今天有意思的话题。因为今天前面的内容非常精彩,量非常大时间有一点延长,我们后面讨论希望各位嘉宾时候时间更精炼,每位不超过5分钟表达观点。 开始探讨时候今天主题是在颠覆时代下新的传统行业的情况,刚才马先生和嘉宾演讲,颠覆是一个有利的颠覆,我们在颠覆时代下看传统行业的领导力,这里两个关键词,第一颠覆,第二是领导力,我们分开来谈,先谈颠覆。 我首先想问一下王冬雷总,照明是非常传统行业,爱迪生发明灯泡到现在,灯泡没有本质大变化,这样一个100多年一个多世纪没有太多变化行业到今天这个时代,您觉得现阶段这个行业里有没有存在一种颠覆性力量?像安东开场说的突然间门外冒出一个人,这个力量会是谁?在哪里? 王冬雷:照明行业确实面临着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就是LED技术,半导体技术对传统照明技术的颠覆,我的一个董事长是做LED,照明行业的人看是什么?跨界,这是一种我们叫颠覆性技术对行业的颠覆,今天作为传统照明雷士,它的LED销售今年4成左右,应该在2017到2018年基本达到9成以上,整个传统照明被LED颠覆。这是一个点。 另一个颠覆是什么?商业模型的颠覆,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型颠覆。比如雷士在全国3千多家专卖店将会面临着移动互联O2O技术的改造,必须走这步路。这是两个颠覆。 主持人:您提到技术颠覆,灯泡原理和爱迪生时候大不一样,您恰恰用新力量颠覆照明行业传统力量,这是技术颠覆。您提到刚才可能大家更感兴趣更关注是商业环境商业模式上的颠覆,确实您提到,我也想问您,我们雷士照明能够成为行业里翘楚,很大程度和线下渠道有很大关系。在移动互联时代对于O2O时代这种对线下渠道依赖会不会成为雷士的隐忧,您进一步改造这个局面时候,原来这些可以说肝胆相照的线下渠道商会成为您的包袱? 王冬雷:不管什么时代,互联时代,平台电商时代等等,实际上零售业,零售业占雷士销售一半,零售业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看清楚,所以对于雷士3000家店未来出路O2O改造其核心是抓住零售业。我们在十几年前,当每个公司有个标志的时候开始,今天做O2O了,作为企业家第一把握先机,看准方向,第二要有定力,也就是要看准零售业盒子,由此利用各种工具来完善改造一个产业。 主持人:谢谢王总。下面问徐总,徐总行业和照明行业相对差别比较大,大的范畴IT领域,IT领域相对比起我们其它的传统行业相对离新行业近点,也不是这么简单。现在管理软件,也可能在IT领域又有点传统味道,现在新浪已经是传统媒体一样。最近您这边动静不小。最近我很受刺激的画面,您站在高台上把笔记本电脑,应该挺贵的,高级电脑这么扔到垃圾箱里。我特别想知道什么力量让您不心疼您的电脑。您觉得要把它扔下去一瞬间是扮演颠覆者的宣誓还是被颠覆者的抗争或者救赎? 徐少春:其实金蝶转型适应移动互联网转型,我们早在4年前开始,比如今年我们孵化出来的面向个人的记帐软件随手记,这是中国目前排第一的。在全国手机,在安卓市场几个人财务连续4年第一位。还有中国最大快递查询服务,快速100,还有云端的ERP做了很多部署。但是转型到今天,特别是转型变革深入

微创新

微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也是一个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经过生产经营体系创造利润的过程。它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以及企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是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既然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顾名思义,微创新就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应用创新,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快速出击,不断试错的过程。曾有人说过,创新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摘果子;而微创新就是解决如何爬到巨人肩上的问题,私以为很有道理。 事实上,创新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创新不是狭隘的发明专利,它可以是任何事情——对服务流程进行改进,对售后服务甚至说明书的改造——所有影响到用户的改善都是创新。只有持续不断地微创新才能把小事儿变大事儿。最近Google的新上台的CEO主讲的是微创新,亚马逊也在承认自己并没有做别人没有做的事情,只是在用户不断买书的过程中精益求精地改善流程。 微创新体验以微小的创新,带给消费者内心体验的巨大改变,其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在这个过剩经济的时代,企业如果不能给消费者制造感动,持续打动消费者的心灵,唯有以失败告终。 可以说,哪里有同质化竞争,哪里就是微创新体验的土壤。微创新具有较强的可获得性,不管企业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只要用心,都可以捕捉到微创新机会,这正是微创新广受企业青睐的魅力之所在。同时,微创新又具有低成本、低风险的特点,这就为企业持续地开展微创新,甚至将微创新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提供了保障。 但也正因为微创新的较低门槛,使得微创新较容易被竞争者模仿、跟进,从而使这些差异化再度沦为同质化。同时,消费者对已有的体验策略习以为常时,会日渐麻木,不能有效粘住顾客。因此,微创新体验必须是动态的,需要不断的、新鲜的微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周鸿祎在《世界经理人》上说道:苹果的iPod其实就是一个MP3播放器,他们做了两个改进,一个是容量改大,能放更多的歌,能放几千首歌,第二苹果发明了一个软件能够用电脑往播放器里导歌。苹果又做了能看视频的iPod,但是屏幕太小,苹果又把它的屏幕做大了。等到iPod能够看视频,能够听音乐,加了一个电话功能就得到了iPhone。苹果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它十年来从用户的角度创新,不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地做微小的革命,这十年的功力积累起来就变成一场颠覆式的革命,颠覆了很多行业。 以变态服务著称的海底捞,近日又推出等位叠千纸鹤的策略,再次用“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新鲜体验震惊了整个营销界,成为新的风向标。如今,海底捞的各个门店大厅中一堆男女老少在等位时全部都比赛折千纸鹤,一个千纸鹤可以抵5毛钱,折的越多越省钱,结果食客们发现等位的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神奇般地解决了等位流失客人的难题。 以良好体验著称的星巴克,最近开发了闹铃App“Early Bird”,每天早上手机中内置闹铃响起,用户在按下“起床”键后立刻“起床”,只要在一个小时内赶到附近的星巴

值得关注的6大颠覆性创新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75265956.html, 值得关注的6大颠覆性创新技术 作者: 来源:《计算机世界》2015年第10期 量子计算、游戏化、响应式编程、增强现实、瞬态电子和命名数据网络,每一项技术都足以产生颠覆性的力量,来重塑一个行业或者产业。 技术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新技术不断被发明,进行商业化,然后在企业中落地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新动力,然后普及推广,最后被新技术取代而淡出市场,这就是技术的演进周期,这一周期也构成社会前进的动力。而最新一批值得关注并有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技术就包括量子计算、游戏化、响应式编程(Reactive programming)、增强现实、瞬态电子(Transient electronics)和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ing)。 在这六个新技术中,响应式编程和游戏化最可能接近商用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商用,而增强现实还要等待更好的硬件出现,瞬态电子和命名数据网络距离商用最为遥远,目前还停留在概念验证阶段。至于量子计算,则有不同的看法,但普遍的看法是要投入商用还有不小距离。 量子计算 对量子计算的前景专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会成为主流,未来一代的计算机可能基于量子力学而不是电子理论,而另一种看法认为量子计算将来可能只能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使用,特别是考虑到量子世界的特殊性。 量子计算基于量子位或者量子比特(qubit)。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副所长米歇尔·莫斯解释说,传统计算机中每一个比特位可以是0或者1,而在量子理论中由于有一种独特的“叠加特性”,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是1或0个,因此可以代表两位。这使一个量子比特可以代表的数可从2个增至数个。 由于无需将数据与数据集包含的所有值进行比较,因而可以很快提取到量子位所代表的数据。“对于某些问题这种速度的提升是惊人的,而另一些其速度的提升也可以是指数级的。”莫斯卡提醒说,“不过,对于少部分问题已经有非常快的经典算法,你可能看不到速度的明显提升。” 莫斯卡预计,通过结合量子比特与量子逻辑门,很有可能在来10~15年将会有通用的量子计算机推出。莫斯卡说,对量子计算机的出现他颇有担心,因为一个有可能从量子计算机速度提升方面受益的应用是某些加密算法的解密,这使得那些过去看来很安全的数据在量子计算机面前就像是一本打开的书,里边的内容唾手可得。他补充说,现在安全官员需要开始寻找“量子安全”级的加密方法。

微创新与颠覆性创新

微创新与颠覆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与微创新的区别,并不在于改变的地方有多少,而是在于这个创新是否涉及到事物的本质。 顺丰微创新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段时间,本人有幸参加了七月份的创新之星评选,虽然落选但仍感慨颇深。特写此文与更多同事分享自己对创新的感受,同时希望抛砖引玉,推动大家对公司创新进行思考与探讨。微创新与颠覆性创新的差异 第一次听到微创新的概念是2011年,在北京参加中国移动 战略发展论坛时周鸿祎提出的。我对微创新的理解是不改变本质的改良型创新。举个例子,为了跑得更快,给马喂更好的饲料,安个好的马鞍,合理安排马匹的作息等等,这些都是微创新。这些创新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让马跑得更快的目的。而另一种创新——颠覆性创新,不是去一点一滴地改良马匹,而是直接发明汽车,同样也能达到跑得更快的目标。颠覆性创新与微创新的区别,并不在于改变的地方有多少,而是在于这个创新是否涉及到事物的本质。例如国内不少的ROM企业,宣称自己的产品对安卓系统有几百项甚至上千 项的创新与改进。但是这些创新都还是基于安卓系统,其本质没有改变,因此就只能算是微创新,谈不上颠覆性创新。不论微创新有多少量的积累,只要不涉及到事物本质的改变,

就不是颠覆性创新。 显而易见,微创新这种改良型的创新,脱离不了产品或者模式本身的限制,马匹再怎么改良都还是马匹,改进的空间有限。而颠覆性的创新则脱离了原有产品和模式本身的限制,改进的空间更大。如果仅从效果来说,很显然颠覆性创新比微创新更有效,就好像汽车比马跑得快是同一个道理。两种创新模式谁更好 既然颠覆性创新的效果更为显著,那么是不是颠覆性创新就一定比微创新更好呢?其实未必。对于创新的价值判断,效果和力度并不是唯一的指标,更多的时候要看哪个更合适,这就要我们视具体的情况来定。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到底是改良好还是革命好,需要看内部、外部的情况。颠覆性创新在可能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往往难度更大,风险更大,成本也更高。比如,在工厂里要解决提高生产效率或者改进产品质量的问题,可以对原有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有时候只是增加一些零部件,另一种做法是重新设计制造一条新的生产线。这两种方式就分别是微创新和颠覆性创新。那么,企业到底采取哪种创新方式,需要其综合考虑成本、风险和收益等多种因素来确定适合自身的方式。 微创新与颠覆性创新不仅仅是面临成本与风险的不同,对于企业而言,选择什么样的创新决定因素还是企业自身的需求。

微创新

微创新 ------创新原来随处可见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着自己,各个领域的创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信息全球化使得大家可以共享创新的成果;同时也是紧迫的,我们企业怎么才能不让时代这列飞速行驶的列车甩出车窗,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当代科技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个过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希望同志们锐意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创新、创新什么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创新对于金融行业尤为重要,可是如今金融行业已经高度发达,技术产品和服务种类已趋于饱和,充斥着各个领域,所以我们要转变创新的思路。在以前人们总感觉创新和科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这样阳春白雪的“声乐”往往是曲高和寡的,不被大众所熟知,好比科学成果出不了实验室,会议精神没有走出会议室一样,没有付诸实践的创新根本谈不上是好的创新,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微创新的理念应运而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用到的微博,就是在博客的基础上进行了微创新,减少了博文的字数,使以前门槛较高的博客平民化,这样一来吸引了更多的客户群体,微创新为新浪带来了数以亿元的利润。 下面让我们来汲取国外银行的一些先进理念,丰业银行(Scotiabank)是北美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也是加拿大最具国际化的银行。在全球48个国家开设分支机构,拥有近50000名员工,致力于为各地每一位不同需求客户提供贴心金融服务,与客户建立真诚的朋友式的客户关系。网点不分高低柜台,没有隔离窗,柜员没有生硬的标准用

微创新案例

泰兴市宣堡小学素质教育“5+2”工程 微创新实践案例申报材料 星星来“我家” 泰兴市宣堡小学一(2)班孙纪 都说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但是不学好拼音,怎能会自主的去识字写字呢?面对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怎样让他们更快、更好的学拼音,学得开心、快乐,是我一直纠结的一个问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孩子们如果对学拼音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拼音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逐渐齐全,因此课堂上我们很多时候都开始制作有趣的拼音课件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提高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但是我觉得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需要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这学期开展了“星星来‘我家’”活动。 这里所谓的“我家”指的就是每个孩子的语文书,所有的字母都静静的呆在“家里”等待孩子们来学习。因此,从开学初我就规定,课堂上读的好的孩子就在书上这个字母旁边刻上一颗五角星;而回家自己认真读拼音,第二天主动到我这里过关的小朋友,也可以在语文书的前面再刻上一颗五角星,最后我们来比一比谁语文书上的五角星最多。 每天上课听着孩子们准确的读音,我就会在她的语文书上刻一颗红红的五角星,大部分小朋友见了小手都举得高高的,跃跃欲试。而有些内向的孩子很想得到五角星,但又不敢举手,这时我看着他们只举在半路的小手,立即就先将机会给他们,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每天下课,有好多孩子都排着队伍到我这里拼音过关,当在他们的书上得到一颗红五角星的时候,他们都情不自禁的笑眯起了眼睛。当学到拼读音节的时候,我又有了新的规定:谁能回家通过练习不拼拼音,直接读出音节词的就奖励两颗五角星,但要是读的不流利就没有五角星。出乎意外,周一到学校的时候,有十几个小朋友都很流利的直接读出了音节词。放学送孩子们出校门,跟家长们交流

周鸿祎:从微创新到颠覆式创新

周鸿祎:从微创新到颠覆式创新 什么是颠覆式创新? 我其实讲了很多微创新,有很多人对我的微创新特别不满意,就老觉得我在误导年轻人,老是说我们都梦想要改变世界,你天天让我们关注产品细节,关注用户体验,关注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让我们谈平台,不让我们谈战略,甚至谈概念,谈什么O2O,SNS都要被你嘲笑。你天天教育我们中国的年轻创业者将往何处去,后来我想了想就不谈微创新了,我就谈两个更大胆的词汇,就是颠覆式创新,也叫破坏式创新。 其实过去我不敢谈这两个词,你们都知道,这两个词在中国很是反动的词汇,一个叫颠覆,一个叫破坏,都听说有颠覆政府,有反革命破坏,把这两个字跟创新连在一起,很多人都会觉得有点大逆不道。包括也有很多人认为周鸿祎天生就是一个破坏狂,天生就是一个搅局者,他老是能想办法让别的企业挣不着钱或者是少挣钱。我想可以解释一下,其实这些都是误解。其实在美国商学院经典的讲颠覆式创新的那本教材里面讲得非常清楚,一个创新的企业他起来一定不能够按照在市场里已经成功的企业的游戏规则去做,因为他缺乏资源,缺乏资金和人才,他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所谓的颠覆式创新就是要想办法去破坏已有企业的这种游戏规则,去破坏它的商业模式。但是这里面无论你怎么样的颠覆和破坏,一定有一个参照标准,就是你确实是给消费者,给用户创造了价值,创造了利益。这样颠覆的创新才能变成产业前进的动力,甚至西方的管理学家都认为这才是推动商业文明进步的一种动力。 除了这个大的概念之后,很多人就说什么叫颠覆式创新?是不是你在家里蒙上被子想三天,想一个损招,发明一个可口可乐的秘方或者发明一个别人都做不了的专利?其实错了,我

们太多的人把创新错误的跟发明划了一个等号。发明一个新的东西坦率来说确实很了不起,也很难。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出身的创业者来讲,可能对你来说发明不代表创新,你也很难去发明一个别人从来没有想出过的东西。还有创新,很多时候意味着对一个已有的产品换一种新的方式去运作。这里面就有三种颠覆的方式,第一种被称为发明,但是比较少见,这样的案例也很少,所以它是通过技术上做出一种你可以做,而别人不能做的技术来进行更新换代,来进行颠覆。但是更常见的,颠覆式创新是两个,一个是从用户产品体验和用户体验上去改变,用一句最俗的话来说,就是让过去很难用的东西变得很简单,很复杂的东西变得很容易用。你去翻一翻两本经典教材,听起来特别宏大的颠覆式创新,里面的定义就是两句话,第一个就是我说的体验创新,就是让过去很复杂的东西变得很简单,这个也有颠覆的机会。还有是很重要的创新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用一句大俗话来讲,就是让很贵的东西变得便宜,甚至让花钱的东西变得免费。恭喜你,你做这样的事情也是颠覆创新。所以你看颠覆式创新很多的案例,大概都是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的运作上来产生出跟巨头不一样的做法。 如何挑战巨头? 我在进场之前,其实几位同学已经在问我,说作为一个创业者,在中国永远面临着就是生死和巨头,在面临巨头竞争的时候怎么办?其实当你采用颠覆式打法,特别是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你决定颠覆的时候,最大的考验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这个勇于自宫的决心,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既得利益。但是创业者本来什么都没有,所以敢不敢从用户出发,为了用户我就损失掉,为了用户,我一定要把体验做得比他们多到极致。包括在商业模式上,我本来也没有挣多少钱,我就不挣这个钱。但是对于巨头来说,让他们自宫真的是一件比你还痛苦的事情。所以有的时候决定胜败,能不能去做颠覆式的创新,是在于你敢不敢自己首先从心态上来讲,从立场上来讲,你真正的从用户出发,你真正的敢于自我颠覆。 颠覆式创新坦率来说是一个听起来好吓唬人的概念,但是实际上也就是从微创新开始,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琢磨琢磨你的对手他们有什么不敢干的,他们有什么包袱,他们有什么钱不敢放弃,他们有什么商业模式舍不得丢掉。这些地方都有可能是你进行颠覆的机会,你只要敢于脱下鞋,把自己当成光脚的,你敢于做得彻底,那么你开始的这种颠覆式创新,实际上对手的很多优势资源可能就会变成他的包袱,你就会让对手陷入到一种两难的境界。https://www.sodocs.net/doc/975265956.html,为什么能成功,并不只是因为它把征婚交友变得真正免费了,更是因为它把婚恋交友变得真正简单了。这是双重颠覆,那些传统的婚恋平台哪能有还手之力。

颠覆性创新读后感

《颠覆式创新》读后感 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有关要求和集团组织部门的具体部署,本人选读了《颠覆式创新》一书。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力求对此书的认识内涵更深刻,外延更广阔。通过读书的对相关资料的研读,形成粗浅体会如下: 一、关于颠覆式创新的源和流 颠覆性创新理论是由Innosight公司的创始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商业管理教授,创新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哈佛所做的研究工作而总结提出的理论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旨在描述新技术(革命性变革)对公司存在的影响。 1997年,在《创新者的困境:当新技术使大公司破产》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颠覆性技术一词。 他说,反复的事实让我们看到,那些由于新的消费供给范式的出现而“亡”的公司企业,本应该对颠覆性技术有所预见,但去无动于衷,直至为时已晚。 只专注于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情,如服务于最有利可图的顾客,聚焦边际利润最诱人的产品项目,那些大公司的领导者一直在走一条持续创新的道路,而恰是这一经营路线,为颠覆性新技术埋葬他们敞开

了大门。这一悲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现有公司资源配臵流程的设计总是以可持续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这一设计思想最为关注的是现有顾客以及被证明了的市场面。然而,一旦颠覆性创新出现(它是市场上现有产品更为便宜、更为方便的替代品,它直接锁定低端消费者或者产生全然一新的消费群体),现有企业便立马瘫痪。为此,他们采取的应对措施往往是转向高端市场,而不是积极防御这些新技术、固守低端市场,然而,颠覆性创新不断发展进步,一步步蚕食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最终取代传统产品的统治地位。 二、颠覆式创新的主要特征 (1)非竞争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破坏性创新(无论是新市场的破坏还是低端市场的破坏)并不是与现有主流市场竞争者争夺用户,而是通过满足新的现有主流产品的“非消费者”来求得生存与发展。当破坏性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新产品的性能提高就会吸引现有主流市场的顾客。这种破坏性创新不会侵犯现有主流市场,而是使顾客脱离这个主流市场,进入新的市场。 (2)初始阶段的低端性。破坏性创新与维持性创新立足的市场基础大不相同,一般而言破坏性创新据以立足的是低端市场,而维持性创新占据的往往是高端市场。这一点反映Ir破坏性创新的本质,它是由破坏性创新的概念所决定的,如果破坏性创新一开始就立足于现有的主流市场,那么这种创新就变成了维持性的了,即维持现有市场在位者的创新。也正因为其低端性,才使得它被现有主流市场的竞争

工程微创新精品范例

目录 Contents 目录 第一章土建 (1) SMWCX-JS-001 提升式电梯井操作钢平台 (2) SMWCX-JS-002 预制PC胎模 (4) SMWCX-JS-003 电箱砌块预制及模块化施工技术(一) (6) SMWCX-JS-004 高大剪力墙散拼模板(木模)整体安装技术 (8) SMWCX-JS-005 铝模止水节低损快拆安装技术 (10) SMWCX-JS-007 定型限位卡扣式模板加固技术 (12) SMWCX-JS-008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一) (14) SMWCX-JS-009 构造柱马牙槎斜槎技术 (16) SMWCX-JS-012 楼梯封闭式木模组合拼装技术 (18) SMWCX-JS-013 地库高低跨交界处外墙优化做法 (20) SMWCX-JS-014 管线密集处砌体改现浇技术 (22) SMWCX-JS-016 加气块钻孔布管工艺 (24) SMWCX-JS-017波纹管预留管道结构孔洞技术 (26) SMWCX-JS-018 预制空调洞砌块模块化施工技术 (28) SMWCX-JS-020 悬挑脚手架立杆基座可调节定位卡扣 (30) SMWCX-JS-023 可调踏步楼梯定型钢模架技术 (32)

SMWCX-JS-025 砌块快速开槽装置 (34) SMWCX-JS-026 气垫式外窗精确定位安装技术 (36) SMWCX-JS-027 高大剪力墙散拼模板(铝模)整体安装技术 (38) SMWCX-JS-029 电缆沟预制拼装施工技术 (40) SMWCX-JS-030 卫生间止水坎预制及安装技术 (42) SMWCX-JS-031 多功能板厚控制器 (44) SMWCX-JS-033 小结构模板钢制定型构件加固工艺 (46) SMWCX-JS-037 轻型混凝土输送泵车 (48) SMWCX-JS-038 厨卫止水导墙随结构板一体浇筑技术 (50) SMWCX-JS-039 U型砌块圈梁和构造柱免拆模施工技术 (52) SMWCX-JS-040 项目工具式施工便梯 (55) SMWCX-JS-045 外窗预留凹槽打胶 (57) SMWCX-JS-046 施工缝预制止水钢板定型组件 (59) SMWCX-JS-047 外立面阴阳角控制器 (61) SMWCX-JS-048 配电箱、弱电箱底盒结构成品预埋技术 (63) SMWCX-JS-050 抽屉式卸料平台 (65) SMWCX-JS-051 导墙防水施工工艺 (67) SMWCX-JS-052 卫生间圆弧一次成型 (69) SMWCX-JS-053 施工缝成品凿毛工艺 (71) SMWCX-JS-060 滴水线主体一次成型 (73) SMWCX-JS-061 一次成型开槽机(无尘) (75) SMWCX-JS-062 地下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技术 (77)

《颠覆性创新》书摘20140225

《颠覆性创新》书摘 目前,世界各地的企业家都在就如何领导员工、如何踏实工作、如何获得成功进行深刻“再思考”。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现状不容乐观。当所有人都用同一种方法寻求成功时,你要怎样杀出重围,进行全新的突破? 作者通过对25家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深入研究,了解它们是如何在艰难情况下寻求突破,取得显著成效的。这些公司和机构包括美捷步、斯沃琪、国际刑警组织、业绩快速增长的银行、股价飙升的航空公司等。这些实例,将回答各领域领导者面临的改革创新问题。 本书分为三个模块:企业转型、行业变革、自我挑战。分别从大型公司的改革创新、在一个拥有多年发展历史的企业里或者一个完全崭新的初创公司里创建一个新部门(新业务)或成立一个新公司;以及自我挑战方面予以阐述。 作者简介:威廉-泰勒,《快速公司》杂志共同创始人及创刊编辑。在他任职期间,该杂志赢得了许多奖项,包括全美杂志奖(NationalMagazineAwards),也赢得了专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的推崇。 此外,他还在《纽约时报》撰写专栏,并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及CEO专访。曾著有畅销书《发明未来的企业》(MavericksatWork:WhytheMostOriginalMindsinBusinessWin。该书是《经济学人》《金融时报》《迈阿密论坛报》年度最佳商业类好书,《商业周刊》创新设计类年度十大好书。 一个行业的常规方法也许会引领另外一个行业的空前大变革。 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分为三个模块:企业转型、行业变革、自我挑战。分别从大型公司的改革创新、在一个拥有多年发展历史的企业里或者一个完全崭新的初创公司里创建一个新部门(新业务)或成立一个新公司;以及自我挑战方面予以阐述。 首先,有十个问题需要每个变革者回答: 1、你能看到竞争对手所忽略的机会吗? 2、你知道去哪里寻找新的想法和点子吗? 3、你是最优秀的吗? 4、如果你的的公司明天要破产,你认为谁会想念你?为什么? 5、你有认真考虑过利用公司的历史文化来帮助公司进行变革吗? 6、你有死心塌地的忠实顾客吗? 7、你的公司是否比竞争对手倾注了更多的关怀? 8、你公司大部分员工能否有最佳表现? 9、你的变革具有连续性吗?

微创新案例

小课桌大道理 (一)产生背景: 一直坚信:细节决定成败。当小学班主任已有三年的时间,总是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的桌肚子里乱七八糟,书籍摆放凌乱无章。虽然是个很简单的小问题,但其实能反映出孩子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就这一问题,我对孩子的规范养成教育及落实文明礼仪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年内,我的着重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养成自主、有序的收拾课桌的好习惯。 (二)案例内容: 从接手五(2)班开始,我就发现孩子不会主动收拾课桌,课桌里面的杂物五花八门,像个小型超市。一旦上课前找书的时候,头就差钻进桌肚子里去寻找了。特别记得去年放寒假的时候,学生急于回家,有些学生的抽屉里面还有很多废纸没带走。我只好拿垃圾桶帮他们收拾。其中小民的抽屉数最脏,拿开废纸之后,让我大吃一惊,抽屉里还有很多细小的纸屑,都已塞满抽屉里的缝隙,还有饼干袋子、跳绳、某些书的几角等等,想帮他收拾都费事。我下决心要让孩子们在下学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就从小小课桌着手。 (三)具体做法: 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我就与学生一起探讨“小课桌”里蕴含的“大道理”。我们讨论出整理“小课桌”的一些益处: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学会了如何分类、节约了找书的时间、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

(夏天不会由于抽屉太脏,而引发很多细菌)等等。知道了这些好处之后,学生们也乐意去整理自己的书桌。那么如何整理收拾都是问题,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方法,我让他们自己总结,小组讨论,全班分享。最后把他们的汇总和我的建议一起给他们,如下: 1.分类摆放,存取自如 五年级每个学生正常使用的课本至少五科,再加上各科工具书等等,在课桌上的确够摆放的,分类摆放,才能做到存取自如!以同桌为例,把两个人相同的科目放到一起,每节课前只要一人拿出来,就都找到了,很方便;还要注意分类,课本一块、工具书一块,这样找什么都很有目的性! 2.频率最高,摆放最上 有的学生课桌书籍堆积如山,每次要用的时候都要翻箱倒柜,而这些书里面,有好多都已经用不到了,但懒于梳理,一直在课桌上存放,无形中成了累赘,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其实完全可以把最有用的、使用频率最高的书籍摆放到最上面,把那些一时用不到的放到桌洞里或课桌下,这样既能减轻课桌的负担,也能减少自己翻找某些课本的急躁! 3.诱惑消灭,方能专心 还有些学生的课桌乱,是乱在那些闲杂物品。现在的小学生上课喜欢摸东西,像小尺子、小玩具、电子表等等,这些“小玩意儿”不及时处理的后果,就是极大地增大了自己被“诱惑”的机会,本来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的一堂课,往往因为这些被分散了精力,造成了不

创业与微创新的真实含义

创业与微创新的真实含义 近来,创新一词在媒体上见广度颇高。从中央政府到学术界再到企业界,号召创新的,号令创新的,号称创新的比比皆是。网络业作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当然不能落后,创新大旗四处飘,甚至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微创新。我是网络业内鼓吹创新比较卖力的一个,写过不少篇博客讨论创新问题。但是,我心目中的创新和今天市面上说的创新或中国特色的微创新未必是一回事 差不多一百年前,经济学大师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了他的创新理论,并在其后几十年间不断完善补充。今天,关于创新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课题,各种说法很多,但大致都是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精细化和现代化。熊彼特是一位关注社会与经济发展变迁的宏观经济学家,所以对创新的定义也比较抽象。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经过生产经营体系创造利润的过程。从微观层面看,创新有五种途径,也就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制度创新。我们可以用熊彼特的创新分类法看看近年来网络业的创新范例。在产品创新方面,FACEBOOK和苹果的IPHONE和IPAD是杀伤力最大的产品创新。在技术创新上,谷歌的搜索模型堪称典范。在市场创新上,雅虎的展示广告,EBAY的C2C 模式,亚马逊的B2C模式,谷歌的ADSENSE都是全新市场开拓的范例。在资源配置创新上,FACEBOOK的SOCIAL GRAPH模式正在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在制度创新上,FACEBOOK和苹果的开放平台与第三方应用重新定义了网络业的产业链,成为产业的上游。 在熊彼特眼中,不是什么新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创新的,只有具备了相当特质的新事物才是创新。首先,创新是原创,不是可以买到或从外部输入的,而是一个经济体系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内在内生的。其次,创新是一种革命,具有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征,而不是对旧玩艺的修修补补或改头换面。第三,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取代和毁灭,既可以用新东西替代旧东西,也可以用一批新人替代旧人。这种取代与毁灭既可以发生在一个企业内部,也可以发生在企业之间。第四,创新必须创造新的价值。一个发明算不得创新,一个专利算不得创新,一个新方法算不得创新。只有当人们对这些发明,专利和方法加以使用并最终产生了新增利润,这个完整的过程才能称之为创新。 正因为创新被规定得如此伟大,如此艰难,熊彼特才把创新视为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都可能因为人口和用户的增加或资本的增加产生经济的增长(GROWTH),但增长只是量的变化,没有质的变化,不能称之为经济发展(DEVELOPMENT)。只有创新才能带来一个经济体系或

开拓性和颠覆性创新的问题(或线索)的例子

开拓性和颠覆性创新的问题(或线索)的例子 1)现在的矩阵是离散的,是否可以研究连续的、广义的矩阵? 2)群是简单运算的推广,是否可以对其他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进行推广,增加或者减少约束条件,得出新的代数结构或数学概念? 3)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于经常会误导决策,是否应该建立全新的理论,而不是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修修补补? 4)是否可以颠覆或者绕开热力学第二定律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 5)量子力学描述的内容是否是最微观的,是否存在更加微观的粒子,从这一微观的角度,量子测不准原理、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不再适用,而是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变成可以测量和克隆的? 6)概率是用来表达随机性的,但是它自己本身也可能具有随机性,从而问题变成二重或者多重的随机、乃至更加复杂的随机问题。对以前概率论模型中尚未认识到的随机性,比如集合的随机性,概率值的概率分布,概率论中参数本身的随机性等进行研究。 7)波尔互补性原理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它认为重视存在对立的方面,比如,波粒二象性,那么是否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新的领域? 8)激光会复制偏振态相同的光子,这一现象是否违背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其论证并没有从激光的角度分析,而且从量子理论到量子理论,没有完全看懂,但是表示怀疑。我认为,即使是激光的辐射存在噪声,但是,这种干扰未必完全淹没复制,如果这样,被复制的,和复制的大量光子依然存在一定的概率相关性。 9)是否所有的科学规律都有破例,都是非刚性的,非永恒的。好比法律。一部法律在不与其他法律冲突的时候是刚性的,一旦冲突,可能是互相妥协,或者是一方服从另外一方。法律是有时效性的,可能哪天法律进行了修订,科学规律是否会修订。即使是刚性的法律,有时候也无法完全不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科学规律也如此吗?? 10)当遇到事情与科学相冲突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说这是假的、幻觉、心理作用、个别现象,很少考虑这可能是科学理论出了问题,这其中可能就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创新。比如,医学上论证的人不吃7天必死,在现实中有许多反例,包括,幼儿,矿工。医学专业人员论证的刮痧对治病有害无益,这也与千百年的实践不符合。这一类的问题还有许多许多,需要有严谨的分析和实证。科学并不是教条,一旦与事实相冲突,可能就是新理论的起点。 11)相对论的争议,相对论的假设光速不变,这个假设本身有点奇怪,未必正确,那么检验相对论就需要靠事实,还有提出的一些悖论是否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学者依然存在争议,这种争议应该公开的进行可能更好。 12)反物质和反粒子的推广,是否存在更多的反的现象,反时间,反空间,推广到一切,甚至于负质量物质。这也应该属于波尔的互补性原理的推理。 13)物种起源和物质起源的更合理解释,物质、物种中蕴含的那种绝妙性是否是一种自然界随机选择的结果。比如雌雄男女, 14)相对性的推广,比如物质存在的相对性,可能它在某种情况下存在,在某种情况不存在,在另外某种情况下是反物质。 15)多维时空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理论在三维空间内的矛盾,推广下去会带来什么样颠覆性的认识。 16)随机性的推广,是否某些本来以为是确定的东西具有随机性,比如基本粒子,可能是a粒子,也可能是b粒子,并且是随机的。随机理论在数学中的推广,将以前确定的东西当做随机变量会带来怎么样的颠覆性的认识,比如模型是随机、函数是随机的,运算符

奇虎360“微创新”崛起模式的意义

奇虎360“微创新”崛起模式的意义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以颠覆式创新的模式和独特的竞争方式,改写了互联网安全市场格局,也引起行业和社会的广泛争议。文章认为,奇虎360靠“微创新”推动大变革的创新模式适应了互联网企业规律、市场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奇虎自身的发展需要,符合互联网企业发展特征,值得推广;同时,应加强政府监管互联网企业竞争的有效性。 标签:奇虎360;“微创新”崛起模式;意义 作为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安全公司,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虎360),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水平安全技术团队,以颠覆式创新的模式,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安全,改写了安全市场格局。奇虎360也在互联网行业迅速崛起,以其独特的竞争方式引起行业和社会的广泛争议。 1 好斗的“奇虎” 1.1 创新之始,扬己所长克敌制胜 2008年7月17日,创办不到3年的奇虎公司突然宣布与罗马尼亚Bitdefender 公司合作,正式推出360杀毒软件,并宣告360杀毒软件永远免费。 此前,电脑杀毒软件市场基本形成了以瑞星、金山和江民为主的市场“铁三角”。而奇虎360仅仅是2005年才进入的新手。但周鸿从自己最为擅长而杀毒软件三巨头不具优势的领域——反“流氓软件”入手,采取“免费战略”,撼动了杀毒软件市场。瑞星等主流杀毒企业依靠的是“付费购买”这种赚钱模式。奇虎的“免费战略”改变了“互联网江湖”规矩,杀毒软件市场格局为之一变。 1.2 “3Q之战”: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开放 2010年9-11月,由于“360隐私保护器”和“QQ管家”对用户终端的争夺引发了双方激战。由于双方软件的不兼容和用户体验受损,一个多月中,双方多回合交战,最终在监管部门介入下双方和解。 周鸿将“3Q之战”定义为开放和封闭之争。他认为腾讯的商业模式是所有的业务都要自己做,构成了一个封闭的体系,同时利用自己的用户量和捆绑能力遏制竞争对手的发展,并由此成为互联网的全民“公敌”。周鸿表示,360做的是开放的商业模式,有利于建立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 1.3 争强好斗自有因 早有媒体这样描述奇虎的领头人物:“他是同行眼里心狠手辣的搅局者,他是不创新毋宁死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士,他更是中国互

颠覆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理论 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Clayton Christensen's Disruptive Innovati on Theroy) 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概述 颠覆性创新理论是由Innosight公司的创始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商业管理教授,创新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Christensen在哈佛所做的研究工作而总结提出的理论。 什么是颠覆性创新(释义) Clayton Christensen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旨在描述新技术(革命性变革)对公司存在的影响。1997年,Clayton Christensen 在《创新者的困境:当新技术使大公司破产》(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 rms to Fail)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颠覆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ies)”一词。 他说,反复的事实让我们看到,那些由于新的消费供给范式的出现而“亡”的公司企业,本应该对颠覆性技术有所预见,但去无动于衷,直至为时已晚。 只专注于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情,如服务于最有利可图的顾客,聚焦边际利润最诱人的产品项目,那些大公司的领导者一直在走一条持续创新的道路,而恰是这一经营路线,为颠覆性新技术埋葬他们敞开了大门。这一悲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现有公司资源配置流程的设计总是以可持续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这一设计思想最为关注的是现有顾客以及被证明了的市场面。然而,一旦颠覆性创新出现(它是市场上现有产品更为便宜、更为方便的替代品,它直接锁定低端消费者或者产生全然一新的消费群体),现有企业便立马瘫痪。为此,他们采取的应对措施往往是转向高端市场,而不是积极防御这些新技术、固守低端市场,然而,颠覆性创新不断发展进步,一步步蚕食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最终取代传统产品的统治地位。 破坏性创新的特征

促进社会变革的颠覆性创新(英文文献)

Disruptive Innovation for Social Change Key ideas from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rticle By Clayton M. Christensen, Heiner Baumann, Rudy Ruggles, Thomas M. Sadtler Good enough innovations may be the best drivers of social change. The Idea in Brief The U.S. spends more money on health care than any other nation. Yet many less affluent countries best it on basic health indicators--including infant mortality. Why this poor showing? Most social investments are used to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Hospitals, for example, typically use endowments to develop more sophisticated services for the limited number of patients they already serve. Result? They exclude the far broader population needing basic health care. How to ensure your philanthropic dollars drive real social change--in health care, education, and other sectors? Christensen, Baumann, Ruggles, and Sadtler suggest investing in organizations creating catalytic innovations--low-cost and simple but useful services for people whom traditional social sector organizations ignore. Consider MinuteClinics, located in stores such as CVS: Nurse practitioners, armed with software-based protocols, provide fast, affordable walk-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ommon health problems. Less expensive for uninsured people than physician office visits--and convenient for the insured--MinuteClinics have a 99% customer satisfaction level. The Idea in Practice Identifying Catalytic Innovations How to identify social innovations worthy of your investment? The authors recommend these guidelines: 1. 1. Look for evidence of existing catalytic innovators. For instance, at least one relatively new player is already providing a lower-cost, simpler alternative to a customer segment underserved or ignored by the dominant provider. 2. 2. Identify specific catalytic innovations. Focus on innovative solutions--not organizations--that satisfy these criteria: They meet a significant underserved need. They're simpler and less costly to use than existing alternatives. And they're considered "good enough" by user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