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版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个人报班学习笔记呕心沥血整理116页word文档

新版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个人报班学习笔记呕心沥血整理116页word文档

2019年新版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个人学习笔记呕心沥血整理

注:红色部分必须掌握,历年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

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

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

④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含义

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②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7、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类别含义

供给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给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供给曲线

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供给量(Q),纵轴表示价格(P),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

进行的。

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

移。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9、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最高限价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

含义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属于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我国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

影响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结

果是市场短缺。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后果出现严重排队现象。当政府监管不利时,

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如果管理不

当,会出现走后门现象;

如果没有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措施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适用范围严重影响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正常运

行,行,只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

驶期化

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 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

1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和弧弹性

类型含义适用

点弹性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弧弹性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相对

变化量对价格的相对变动量的比值。

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②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③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

1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具体影响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通常的规律是,商品限制

越狭窄,则越有弹性。

②商品的重要性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③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④时间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①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

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②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

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d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15、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Eij=商品i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商品j的价格的相对变动

16、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

①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呈同方向的变动。(如:牛肉价格上升,在羊肉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羊肉需求增加。)

ij

反方向的变动。(汽车价格下降,对汽车需求量增加,从而对汽油需求量增加)

③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17、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y

Q Q y y y Q Q E y ∆∆•=∆÷∆= 18、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1=y

E ,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1>y

E ,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1

E ,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0=y

E ,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0

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①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

②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19、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即: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价格的相对变动

供给量的相对变动 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供给量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E s 为正值。

20、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①E s >1,供给富有弹性;

②E s <1,供给缺乏弹性;

③E s =1,供给单位弹性;

④E s =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⑤E s =∞,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21、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间内,供给弹性一般比较大。 ②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0,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1、效用理论

①经济人假设: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

②效用的定义: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③基数效用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序数效用论: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字,但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④边际效用理论:在基数效用理论中,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U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假设某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 ,总效用为TU ,则总效用函数是: TU=)(Q f

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边际效用(MU ):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MU=Q TU

∆∆从数学的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2、无差异曲线

①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每个消费者都要在个人收入和市场价格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购买一定量的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要选择他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优的消费组合。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含义 完备性 如果只有A 和B 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也只能作出下面三种判断中的一

种:①对A 的偏好大于B ;②对B 的偏好大于A ;③对两者偏好无差异

注: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

可传递性 假定有A 、B 、C 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B ,对B 的偏好又大于C ,

那么对A 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 的偏好。

注: 可传递性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较多

的那个组合。也就是多多益善。

度无差异、偏好无差异。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图2-1 某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 图2-2 无差异曲线图

上图X1食品消费量、X2衣服消费量、I 无差异曲线,I 上的A 、B 、D 都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满足程度。一是当衣服减少食品增加或食品增加衣服减少,消费者的偏好不受影响;二是两者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就不一样,同时增加会出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同时减少也会出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对数量少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而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平越高。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1】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斜率为负,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2】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12

X X MRS ∆∆-=,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2X ∆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1X ∆个单位。加符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

数。

【3】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1212

dX dX X X MRS -=∆∆-=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指的是当我们沿曲线下移时,无差异曲线斜率增加,其绝对值越来越小,也意味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图1-10 商品边际替代率

【注4】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掌握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4、“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总效用

边际效用 TU 上升

MU >0,但递减 TU 最大

MU=0 TU 下降 MU <0

5、预算约束的含义: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公式:假如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收入金额是m ,两种商品消费数量为X 1、 X 2,两种商品价格为P 1、P 2,则此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公式为: m X P X P ≤+2211

6、预算约束线的含义: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A 点坐标(0,m/P 2)、

B 点坐标(m/P 1,0)

预算线的斜率=,即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图中AB 两点连接起来的直线为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①在预算约束线内的点,表示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全部收入。(收入有剩余)

②在预算约束线外的点,表示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买不起)

③包括预算线本身及预算线内的点,是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是消费者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

④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7、影响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因素:收入、商品价格。

①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②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如果一种商品X 2价格不变,一种商品X 1价格变动,则预算线中纵轴的截距固定不变,而横轴的截距变化。X 1价格上升,截距变短,预算线向内旋转;X 1价格下降,截距变长,预算线向外旋转。 ③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左移,相反则右移。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那么预算线不动。

8、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①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实现效用最大化(图2-8)

图2-8 消费者均衡图2-9 需求曲线的推导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在切点C,无差异曲线I2的斜率恰好

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②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图2-9)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和价格不变。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价格变化。

价格-消费曲线(PCC)表示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不变时,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各种组合。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9、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①正常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价格都成反方向变动,从而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②低档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其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

需要注意:低档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而正常品需求曲线更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大。

三、生产和成本理论

1、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2、企业形成的理论:

①企业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一书,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

②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③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3、生产及相关概念

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地上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资本:实物形态(资本品或投资品,包括厂房和设备等)、货币形态(货币资本)。

产出: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食品、机器设备日常用品等)和无形的服务产出(医疗、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

4、生产函数的含义: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①前提:技术不变的情况下。

②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③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5、函数表达式:假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为X 1,X 2……X n ,Q 为所能生产的最大的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Q=f (X 1,X 2……X n )

6、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研究企业短期行为

①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

=K L f Q -K :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L :表示劳动量。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 。随着劳动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②总产量(TP ):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L

TP AP = 边际产量(MP ):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L TP MP ∆∆=

7、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MP>0时,TP 上升; MP=0,TP 最大;MP<0时,TP 下降。

①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 1,MP 最大

②)L 1后边际产量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 3,MP=0.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值。

③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8、总产量曲线图形

根据MP 曲线的图形可以给出TP 曲线。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此时MP 递增),后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此时MP 下降,但MP>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后下降。

①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②在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③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9、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相交之前,MP>AP,AP上升;相交之后,MP

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L2时平均产量最大;L3时总产量最大。

10、规模报酬-------研究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含义: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企业只有在长期中才能改变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而影响生产规模。规模报酬的类型:

①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②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③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11、成本的含义

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①短期成本函数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C=b+f(q)

其中b:固定成本;f(q):变动成本;C:总成本

②长期成本函数没有固定成本(从长期看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C=f(q)

【注】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13、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①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②平均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

即:ATC=TC/Q=TFC/Q+TVC/Q

TFC/Q:平均固定成本;TVC/Q:平均可变成本;TFC:总固定成本,TVC:总可变成本,Q:总产量

③边际成本―――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MC:边际成本;△TC:增加的总成本; △Q:增加的总产量

【注】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因为短期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1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图3-2)

上述图形分析(图3-2):注意(图3-3)

①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②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③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15、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图3-3):

①平均总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在M 点后,平均总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②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③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④边际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最低点后,便随产量的增加迅速上升,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⑤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⑥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TC,ATC最低;

M点前,MCATC,ATC上升,

⑦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VC。M’之前,AVC下降,MCAVC.

⑧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四、市场结构理论

1、市场结构的含义: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

①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一个行业内企业数目越多,其竞争程度就越高,垄断程度就越低。本行业只有一家企业,为完全垄断市场;有少数几家大企业,为寡头垄断市场;企业数目很多,为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市场。

②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③进入障碍的大小。一个行业进入障碍越小,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低。

第 11 页

3、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4、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

即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单价,单个企业的平均收益线AR 、边际收益线MR 、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例如:产品单价10元,销售量1万件时,R =10万元销售量2万件时,R=20万元 AR=10/1=20/2=10元 MR=(20-10)/(2-1)=10元,如下所示

=AR=此时的均衡价格P (图4-2)

5、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决策原则: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此时的产量为最优产量。

此时企业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若是盈利的,企业的利润此时最大,若是亏损的,此时亏损一定是相对最小的,总之,不论是盈利还是亏损,企业处于MR=MC时,是最优的产量,所以,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既可以作为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也可称为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

P

均衡价格P

短期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曲线交于A点,A点左侧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企业会提高产量,增加利润。A点右侧,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企业会减少产量,以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在A点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此时企业既不能增加产量也不能减少产量,即在A点上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在长期生产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仍然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6、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

①政府垄断;政府对某一行业实行完全垄断。我国政府对铁路、邮政等就是完全垄断。

②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③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④自然垄断: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的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规模经济就是企业或厂商的平均总成本会随着产量的扩大而不断下降。

7、完全竞争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①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两条曲线交点的价格就是整个行业的均衡价格。

②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因为个别企业无法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按照既定的价格,也就是整个行业供给和需求确定的价格出售产品)。

8、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见图4-3)

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总是按照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来选择最优生产规模。

①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企业扩大产量,供给增加;

②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企业缩小产量,供给减少。

所以: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其供给曲线。

9、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①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二者完全相同,这是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一个重要区别。

②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0、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企业的边际收益不等于平均收益或价格,而是小于平均收益。(原因是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

结论: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即一条线);但是由于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所以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

P

(DD)

图4-4

第 13 页

例如:

(1)企业销售1单位产品,价格为11元,总收益=11元。

(2)企业增加1个单位销售时,价格降为10元,

总收益=2*10=20元;平均收益=10元;边际收益=(20-11)/1=9,小于平均收益。

(3)企业增加2个单位销售时,价格降为9元。

总收益=3*9=27元;平均收益=9元; 边际收益=(27-20)/1=7元,小于平均收益。

教材例题:

总收益、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的关系

11、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①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②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

③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 P

P 0

d )(平均收益)它等于单位产品价格,也是需求曲线)

4-5完全垄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

④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可以随意提价,在价格决策时,也必须考虑到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⑤完全垄断市场上,不存在供给曲线。

12、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

简单定价法则:d

E P MC P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边际成本价格1-=- 整理得:)/1(1d E P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边际成本价格+=

【注1】 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应该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注2】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

13、价格歧视含义: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同一产品,规定不同的价格。级别:价格歧视一般可分为三级:

①第一级价格歧视,是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也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所有消费者剩余都被垄断者占有了。

②第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批量作价。垄断厂商通过对小批量购买的消费者收取额外价格,侵蚀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

③第三类价格歧视建立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基础上,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更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14、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①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②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即不能使购买者在低价市场上买到产品再卖到高价市场上去。

如果这两个条件能够满足,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对缺乏弹性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而对富有弹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以增加总收益。

15、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可以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实行少销厚利;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实行薄利多销。

16、垄断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企业相同,均向右下方倾斜,但两者的需

求曲线不同在于:

①垄断竞争企业需求曲线不是市场需求曲线,而是每一个具体企业的需求曲线。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既是企业的需求曲线,也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②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比完全垄断企业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垄断竞争企业的产品具有替代性,且行业中存在企业的进入退出,因此当企业提高产品价格时,需求量的减少造成的损失比提高价格获得的利润大。相反,当企业降低价格时,因需求量的增加获得的利润比降低价格造成损失大。

注意:短期均衡分析,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产量为均衡产量(MR=MC),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短期均衡包括盈利、利润为零、亏损。

7、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形成的模型

五、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

①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居民和企业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②资源最优配置: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即瓦尔拉斯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即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此时社会实现了资源最优配置。(整体福利不能因为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

③帕累托改进: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能够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整体福利。)

④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不满足帕累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2、市场失灵的含义: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①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②信息是完全的;

③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④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资源最优配置或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

3、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4、垄断: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量最大,价格最低,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但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大部分产品都是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

注意: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政府对垄断的干预:

①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②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5、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外部性分类: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①外部经济:是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例如:你种树别人乘凉;你放烟花别人观赏

②外部不经济: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污染农田使农场主受损;吸烟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等。

6、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即使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性的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①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少。

②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超过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配置。

7、公共物品的含义

所谓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

竞争性,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

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

8、公共物品的特点

第 15 页

①非竞争性。即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例如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

②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公共物品的这些特种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所谓“搭便车”就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

9、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①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治安、公共卫生等,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②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拥挤性,部分间接购买,部分直接购买,消费时可以部分分割,政府和私人都可以提供。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10、公共物品市场失灵

私人物品的的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的求和,这表明私人物品在一定价格下的市场需求是该价格下每个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和。(图5-2a)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这表明市场为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是市场上每个消费者为这些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之和。(图5-2b)

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低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消费者表明的需求曲线一般低于其实际水平,因此无法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也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消费者支付的数量将无法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

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准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准公共物品或者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但无排他性,或者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却无竞争性。

公共物品政府干预: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政府提供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11、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①逆向选择,是买卖双方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出现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除市场的现象。

②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协议达成后,协议的一方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如交完汽车保险后不认真开车,交完财产保险后不注意防盗。

市场失灵的后果: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会出现一些盲目的行为,有的市场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政府干预措施: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12、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

①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一是政府对负外部性的企业可以使用税收手段,使得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二是政府对正外部性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使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例如:A是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B为A企业受害者,可以将A、B两个企业合并,从而使得负外部性消失。

③明晰产权,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都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进一步看,还可以认为,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而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不同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美国和一些国家先后实行了污染排放权或排放指标的交易。

13、掌握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

六、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总收入(G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①价值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②收入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③产品形成,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①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GDP。

②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③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3、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①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应从单位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主要是劳动所得,也都列入劳动者报酬。

②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价值按规定比率提取的计入生产成本的折旧费。

③生产税净额: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是企业从事有关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应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如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企业管理费中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④营业盈余: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如果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应将补贴计入营业盈余中。

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

劳动者报酬为居民所得;

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为企业、单位所得;

生产税净额为政府所得。

4、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①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②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

固定资本形成,是常住单位建造、购置和转入的固定资产扣除销售和转出固定资产后的价值。

存货增加,包括原材料、燃料库存,生产单位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库存,销售单位商品库存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的差额。

③净出口:是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减去进口价值后的差额。

出口,是本国向国外销售和无偿转让的货物和服务。进口,是本国向国外购买和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

第 17 页

5、如果对居民和政府的支出再分开核算,则:支出法下的GDP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GDP=C+I+G+(X-M)

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

6、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含义: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门,所以就没有企业间接税等税收项目,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即: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

投资储蓄恒等式:I=S,其中I:投资;S: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推导过程:

①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GDP=Y=C+I

②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用字母S表示)。GDP=Y=C+S。

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出来的GDP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GDP=C+I=Y=C+S,即C+I=C+S

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I=S,即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

7、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含义: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就构成了三部门(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经济。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表示政府税收。

投资储蓄恒等式: I=S+(T-G)

其中,I:投资;S: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T:政府税收; G:政府购买;T-G---政府部门的储蓄:S+(T-G)----整个社会的储蓄。

即:投资=私人储蓄+政府部门的储蓄,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推导过程:

①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GDP=Y=C+I+G

②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部分用来交纳税金。但是,居民企业一方面交纳税金,另一方面又获得政府给予的转移支付。政府的净收入=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

用T0表示政府的全部税收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则:T=TO-TR。

从收入方面来看,国民收入Y=C+S+T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收入。因此有

GDP=C+I+G=C+S+T=Y,

即 C+I+G=C+S+T,

消元 I+G=S+T

得到,I=S+(T-G)

8、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含义:四部门经济就是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一个国外部门。即包括消费者(居民)和企业、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M-X)其中:(M-X):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推导过程: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即GDP=C+I+G+(X-M),假定总收入不变,Y=C+S+T。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C+I+G+(X-M)= C+S+T

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I+G+(X-M)= S+T

可以简化为:I= S+(T-G)+(M-X)

10、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上的:

假假设具体内容

边际消费倾

向递减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

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公式: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这是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0

第 19 页

量大于0,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增加的消费一般也只是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不会是全部收说入,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 收入是决定

消费的重要因

一般认为,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是随着收入的变变动而相应变动的。 平均消费倾

向会随着收入

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APC )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 。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新增):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函数: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

式中, α: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边际消费倾向;βY :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9、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也就是说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年青时期(收入偏低,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中年时期(收入大于消费)、老年时期(消费超过收入)。

理性的消费者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较安定的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家庭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那么,一个家庭的消费函数就是:

C=YL c WR a ⋅+⋅ 其中:WR :财产收入;YL :劳动收入;a :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 c :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实际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

如果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口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10、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消费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该理论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暂时性的收入和持久性的收入,并认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稳定的函数。

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即预期在较长时期中可以维持的稳定的收入流量。C t = t YP c ⋅ 其中:C t :现期消费支出;c :边际消费倾向;YP t :现期持久收入

这一理论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

11、储蓄函数

由于收入=消费+储蓄,即:Y=C+S ,所以:储蓄=收入-消费,即:S=Y-C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增加的会越来越少,而储蓄增加的则会越来越多。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根据上面得出的消费函数的公式,以及消费与储蓄的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储蓄函数的公式:

:边际储蓄倾向(MPS )或用S 表示,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1

0

1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即APC+APS=1。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即MPC+MPS=1。

13、投资函数

①投资含义:是购置物质资本(例如厂房、设备和存货,以及住房建筑物)的活动,即形成资产的活动投资。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②决定投资的因素: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预期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

③实际利率与投资的关系:如果企业贷款投资,投资的成本就是利息;如果企业用自有资本投资,利息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仍可认为投资的成本是利息。决定利息的直接因素就是实际利率,因此投资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则实际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高,投资就会减少。反之实际利率越低,利息越少,投资成本越低,投资增加,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如果假设投资和利率之间呈线性关系,则投资函数可写成:dr e r I I -==)(

e :自主投资,是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与利率无关,即使利率为零也会存在。

dr -:引致投资,随利率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化。

14、投资乘数

①乘数的含义:乘数也叫倍数,即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

②投资乘数:对于投资而言,乘数原理就是增加一笔投资ΔI ,在国民经济重新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并不仅限于这笔初始投资量,而是初始投资量的若干倍。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③投资乘数表达式:

投资乘数k=S

I Y 111=-=∆∆β β:边际消费倾向;S 为边际储蓄倾向。 表明投资乘数k 为边际储蓄倾向S 的倒数。

15、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 由此可得:βα-+=-

1I Y 【注】在投资为常数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受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α、边际消费倾向β的影响。

16、总需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也称为宏观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特征和运行规律。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 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整体表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市场、国际贸易等。 1. 国民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货物和服务 的总价值。它包括个人消费、政府支出、企业投资和净出口等四个方 面的支出。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通常会导 致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少导致物价 普遍下降,通常会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率上升。 3. 失业率 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劳动力 人口的比例。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就业 水平。 4. 货币市场和利率

货币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短期资金融通和短期借贷的市场。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反映了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导向。 5. 国际贸易和汇率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二、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机制的运行。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等。 1. 供求关系 供给是指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行为研究个体消费者在有限收入下如何进行消费决策。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会根据自己的收入、价格、个人偏好等因素做出决策。消费者的目标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3. 生产者行为和利润最大化

中级经济师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经济基础知识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总结一些最新的经济基础知识点,以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一、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1. 市场供求关系 -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 市场均衡和价格调节 2. 市场结构 - 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市场 - 寡头垄断市场 3. 生产成本分析 -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4. 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分析 - 边际效益递减原理 5. 理性人假设和边际决策

- 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6. 税收和补贴 - 税收对市场的影响 - 政府补贴对市场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1. 国民经济核算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国民收入 - 价格指数 2. 经济增长理论 - 生产要素投入 - 生产率提高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3. 通货膨胀和失业 - 通货膨胀的影响 - 失业的类型和影响 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的功能和手段 - 货币政策的功能和手段 5.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 比较优势理论 - 汇率和外汇市场 三、经济制度基础知识点 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 计划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2. 产权制度 - 产权的定义和种类 - 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 就业与收入分配 - 就业与经济增长 -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4.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 经济增长的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以上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点的总结。在备考过程中,除了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定义和概念外,还要学会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祝您成功!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总结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总结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总结 1.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其核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了国民经济的生产、收入和支出三大核算部门,分别是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政府部门。 3.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了总量平衡、比例变化和均衡增长。其中总量平衡是指国民收入、总支出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比例变化是指宏观经济体系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均衡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合理增长。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总结 1. 市场经济与市场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市场是指经济活动中供求关系的交汇点。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市场均衡和市场失衡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供求关系达到平衡状态;市场失衡是指市场上供求关系未达到平衡状态。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均衡是资本、劳动力和产品价值的确定因素。 3. 政府与市场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职责包括了资源配置的改善、市场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调节市场失衡。 三、国民经济目标和政策知识总结 1. 国民经济目标 国民经济的总体目标包括了国民经济增长目标、实物生活水平提高目标和经济稳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经济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调控经济运行状态来达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第二部分财政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第十三章财政收入 第十四章税收制度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十八章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四部分统计 第二十三章统计与数据科学 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 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 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 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会计 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 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第三十章会计报表 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 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法律 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 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十六章公司法律制度 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 其他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我想我能” 需求的要素: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 “保过” 保护价格(又叫最低限价),超过当前市场价,规定必须高于保护价格进行交易,会导致市场过剩。 “消费收入替代互补”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消费者偏好、消费者个人收入、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相关技术成本” 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生产技术、生产成本。 “时间替代重要用途”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替代品的数量和相似程序、商品重要性、商品用途。 “时间投入生产”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都有“预期”。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都有“时间”。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低收入同方向” 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以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价格都呈反方向变化)。 “绩效需差异约束”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理论分析(总效用、边际效用);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预算约束线分析。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很多同质了解自由”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产品是同质的;资源是自由流动的;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相互了解)。 一级价格歧视:零售,看人打卦;二级价格歧视:批发,批量作价;三级价格歧视:按需定价,电影票、学生火车票等。

新版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个人报班学习笔记呕心沥血整理116页word文档

2019年新版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个人学习笔记呕心沥血整理 注:红色部分必须掌握,历年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 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 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 ④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含义 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指导笔记

中级经济基础复习指导笔记 第一部分经济学 一 .社会主义经济所有制关系与产权制度 1.所有制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归属和所有关系是最基本关系,所有制可分为私有、公有、混合三种。 私有制:(个体和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个体生产经营,产品与收入归个人,不同社会存在,不占主体,在我国从属公有制。私人资本主义:存在雇佣关系。 公有制:(全民和集体)。全民:国家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权归集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收入取决经营,领导选举产生。 所有制选择根据与社会生产力的适应情况确定。一个有效合理结构只能由实践决定和市场安排,社会实践选择的结果。 2.产权制度 产权是一组权利,包括主体对资源和财产的使用、转让及收入享用权。(拥有上述权利是完整的产权)登姆塞茨:界定如何受益与受损,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补偿。 产权分类:公共产权、国有产权和私人产权。 有效产权的内容:1)排他性的产权关系和明确的产权规则。2)清晰的产权结构。3)有效的保护制度。4)数量上可以度量。 产权制度作用:1)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经济运行。2)降低交易费用。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产权制度功能:1)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2)确定主体行为边界。3)界定财产最终归属。4)明确权利与义务。 产权模糊:1)产权归属不清晰。2)财产边界界定不清晰。3)主体受益受损补偿规则不清晰。 产权界定两种方式:法律与经济行为主体私下交易。 建立产权成本:产权界定成本与实施成本。 产权有效保护手段:建立在国家机器基础上的法律制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历特定阶段。 一方面明确现阶段社会性质,表明已进入社会主义,具备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社会主义还不成熟、完善,正处于不发达阶段。即指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基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基础:市场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 公有制形式: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占优势,有量的优势质的提高,国有全民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表现在对经济发展控制力上。 3.资源配置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配置方式:计划和市场 4.市场经济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定性 1)经济活动纳入市场,市场机制推动流动优化配置。2)企业是四自市场主体。3)政府不直接干预,通过经济政策调节。4)受法律约束。 5.市场运行存在条件 1)成熟主体 2)完善体系 3)健全机制 4)规范规则 5)间接调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1)坚持公有制主体,转化机制,建立微观经济主体。 2)建立统一开放市场体系。 3)转换管理职能,以间接为主。 4)建立分配制度,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发展,保稳定。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国企改革

2023年中级 经济基础 三色笔记

2023年中级经济基础三色笔记 (最新版) 目录 1.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简介 2.三色笔记的概念与作用 3.如何利用三色笔记备考中级经济师 4.三色笔记的具体内容 5.结束语 正文 一、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简介 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是针对我国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选拔考试,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经济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该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轮,其中初试包括《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个科目,复试则包括《案例分析》和《论文答辩》两个环节。只有通过初试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复试。 二、三色笔记的概念与作用 三色笔记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考试内容。通常将知识点分为三个层次:红色表示重点知识,需要重点关注和记忆;蓝色表示次重点知识,需要有一定了解;绿色表示基础知识,需要熟练掌握。通过这种方式,考生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学习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如何利用三色笔记备考中级经济师 1.分析考试大纲,明确学习重点。在开始学习之前,考生需要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了解《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个科目的学习内容,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使用三色笔记进行学习。

2.整理学习资料,制作三色笔记。在准备好学习资料后,考生可以开始制作三色笔记。将红色笔用于标注重点知识,蓝色笔用于标注次重点知识,绿色笔用于标注基础知识。在制作过程中,考生需要保持笔记的整洁、有序,以便于后期复习。 3.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采用“红蓝绿”三色笔记法,先重点复习红色知识点,再逐渐过渡到蓝色和绿色知识点。 4.进行模拟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参加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考生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计划,以便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三色笔记的具体内容 1.红色笔记:重点知识。包括重要概念、公式、定理、方法等,需要考生重点关注和记忆。 2.蓝色笔记:次重点知识。包括一些常见考点、难点、易错点等,需要考生有一定了解。 3.绿色笔记:基础知识。包括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考点,需要考生熟练掌握。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考生已经了解如何利用三色笔记备考 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一、文章引言 本文将为您全面梳理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的重要知识点。我们将在文中详细介绍经济师考试的核心基础理论,包括市场失灵、国民收入核算、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经济增长、价格歧视、消费者行为理论等。还将深入探讨IS-LM模型、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实际应用问题。通过本文的阅读,您将对这些知识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为成功通过经济师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通常是由于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的。其中,垄断可能导致价格偏离,进而导致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外部性则是指经济活动对外部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都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公共物品的特性使得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困难;信息不对称则可能导致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三、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活动进行衡量的重要方法。它主要涉

及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附加值(DI)、个人收入(PI)等指标。其中,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产出的重要指标,而GNP则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此外,通过计算DI和PI,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个国家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四、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 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是现代经济的两个基本特征。货币经济主要涉及货币的流通和信用,而实物经济则主要涉及物质的流通和生产。在货币经济中,价格水平通常会受到货币供应量、利率、消费者信心等因素的影响。而实物经济中,产出水平则受到技术进步、劳动力成本、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五、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体经济产出的长期增加。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技术进步、投资、教育、政策等。其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此外,投资和教育政策也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六、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指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商品以不同价格出售。它通常发生在市场存在垂直价格结构时,即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或不同消费群体上

最新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经济基础考点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最新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经济基础考点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归纳要点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弧弹性系数计算公式: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减少;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增加。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1.消费者效用最大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2. 对于正常品,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3.对于低档品,替代效 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4.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5.商品价 格的变化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 质是作为市场机制的替代物2.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 本(机会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正常利润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4.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位置关系: MC边际成本,ATC平均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AFC平均固定成本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1.在完 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2.完全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边际 收益和需求曲线都是同一条线3.企业产量决策,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成本=边际平均收 益4.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是完全重合的5.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整个行业 的需求曲线相同6.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歧视是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批量的产品三级歧视是指将消费者分成不同需求价格弹性,收取 不同的价格。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派生需求、联合需求2.边际要素成 本=边际物质成本*边际成本3.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4.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边际要 素成本=边际收益产品5.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6.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 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7.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收益产品8.劳动最大效用满足条件: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9.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工资上升,收入增加,

中级经济师笔记 呕心沥血整理

中级经济师笔记呕心沥血整理 经济学是一门有关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问,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和现象, 以及经济问题的解决办法。中级经济师是经济学领域的专业人才,需要熟悉宏观经济、微 观经济和经济理论,并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中级经济师应该熟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系,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经济政策等问题。其中,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核心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就业、收入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方法包括宏观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卡尔曼滤波、时间序列分析等,其中,宏观经济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工具。常用的宏观经济模型包括凯恩斯 模型、IS-LM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等。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企业、消费者、市场等。其中,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包括需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等。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方法包括微观经济模型、实证研究、实验经济学等。常用的微观经 济模型包括供求模型、垄断竞争模型、奥利格垄断模型等。 经济理论 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经济理论。其中,最基本的经济理论包括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价 格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等。此外,还有货币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增长理论等其他 经济学分支理论。 经济理论是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现象和问题的思想工具箱,是经济学家研究和解决经济 问题的基础。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的宏观经 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等。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或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来影响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 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管理财政收支和税收政策等手段调节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收入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对于不同产业通过不同的政策手段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29分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一、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愿意、可能 二、影响需求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产品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 四、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变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点动 供给变动: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曲线的位移

五、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 最高限价——保护买方利益—市场短缺、黑市高价、生产者变相涨价、配给制 保护价格——保护卖方好处—市场过剩、黑市低价、出产者变相降价、收购和储备系统六: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点弹性合用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合用变动较大的场合。 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 影响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 E d >1高弹性、E d <1低弹性、E d =1单一弹性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0替代品;<0互补品;=0无关商品需求收入弹性:>1高档品;<1必需品;<0低档品供给价格弹性: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替代品 第二章消耗者行动分析 一、经济人假设: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效用可加减——边际效用分析 序数效用论——偏好次序效用不可加减——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越远偏好程度越高、不能相交、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无差异曲线——消耗者偏好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四、预算约束线: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5、消耗者效用最大化:消耗者均衡的前提前提:偏好稳定;收入稳定;价格稳定

202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新版三色笔记

202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新版三色笔记 摘要: 1.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概述 2.三色笔记的概念与作用 3.新版三色笔记的主要内容 4.如何有效利用新版三色笔记备考 正文: 【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概述】 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是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经济学、财会学、统计学等专业基础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色笔记的概念与作用】 三色笔记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将知识点分为三个层次(重要、次重要、不重要),并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帮助考生快速掌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的学习,三色笔记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新版三色笔记的主要内容】 新版三色笔记根据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的考试大纲,系统地梳理了各个知识点,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内容包括: 1.重要知识点:包括经济学、财会学、统计学等领域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历年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2.次重要知识点:包括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

等,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低,但对于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有一定帮助。 3.不重要知识点:主要是一些具体的数据、数字和细节性描述,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点没有太大影响,可以在备考过程中适当忽略。 【如何有效利用新版三色笔记备考】 1.系统学习:在开始备考之前,先系统地学习一遍新版三色笔记中的重要知识点,对整个考试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分层掌握:根据三色笔记的分类,对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对于重要知识点,要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对于次重要知识点,要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应用;对于不重要知识点,可以适当忽略。 3.练习巩固: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发现并弥补知识盲点。 4.复习策略:在备考后期,要重点复习重要知识点,同时关注次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不重要知识点,可以在考前适当浏览,以加深印象。

2023年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 要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经济基础知识要点 一、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2.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际收支等指标,用以描述和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状况。 3.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性、增长性、波动性和平衡性等,了解这些规律对于研究经济发展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二、微观经济学 1.市场供求关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市场的供求关系,了解市场价格形成和调节机制对于理解市场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2.企业生产和成本理论 了解企业如何最大化利润,以及生产要素的选择和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3.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于市场效率和市场公平有着重要影响,了解各种市场结构及其特点对于产业政策和反垄断法规有着重要意义。 三、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1.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稀缺性、选择性、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等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它们对于理解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等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 四、经济学分支学科 1.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工资决定等问题,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对于解决就业和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财政学 财政学研究政府的税收和支出行为,理解财政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3.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金融机构的组织和运行等问题,了解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至关重要。 五、国际经济学 1.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比较优势,了解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2.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各国货币的兑换和国际支付问题,了解国际货币体系对于国际金融稳定和国际贸易的影响至关重要。 3.国际经济合作与全球化 国际经济合作与全球化研究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和全球化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资源配置的影响,了解全球化对于国际经济政策和国际关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已排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19、当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 20、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始终为正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3、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6、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 7、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9、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 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法企业和公司企业。 2、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3、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5、公司制企业特点是: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 1、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 2、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偏好和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 3、供给的构成要素:生产者愿意并能提供; 4、影响供给的因素: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 5、需求规律成反向,供给规律成正向; 6、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7、最高限价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低于均衡价格,刺激消费,导致需求增加供给短缺; 8、保护价格是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发展,高于均衡价,刺激生产,导致供给过剩;需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9、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多长高大 10、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涨价好;>1价格升收入少,薄利多销 11、需求交叉弹性两种商品>0相互替代;<0互补;=无关; 12、需求收入弹性>1高档品;<1必须品;<0低档品; 13、供给价格弹性>1富有弹性; 14、供给价格弹性影响因素:时间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替代品的大小和相似程度; 15、经济人假设: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 16、基数效用论:可用绝对值来衡量,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消费量越大,总效用就越大;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的斜率;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总效用是增加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当总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 17、序数效益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无差异曲线描述消费者的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把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可传递性保证消费者的偏好一致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1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19、商量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20、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20、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和价格不变 21、商品的价格变化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2、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是反向的,低档品是同方向的;替代效益与价格变动是反方向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23、企业经营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4、企业形成理论科斯:企业的本质或者显着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费用的不同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25、生产函数:技术不变时,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 26、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27、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 28、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隐成本; 29、短期成本分固定成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可变成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长期成本都是可变成本; 30、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率提高成本下降; 31、市场结构就是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况和竞争程度; 32、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市场的竞争程度或者垄断程度; 33、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数目、产品差别、障碍;

2023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三色笔记

2023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三色笔记 以下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三科的重点笔记,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学。每个科目将涵盖关键概念、理论模型和政策应用等内容。 1.宏观经济学 1.1关键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通货膨胀率:价格水平上涨的速度,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比例。 -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总额。 -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在特定时间内的增长速度。 1.2理论模型 -供给与需求模型:通过分析市场上产品和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解释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凯恩斯经济学:强调总需求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新古典经济学:侧重于供给和生产要素的效率,主张市场自由竞争和限制政府干预。 1.3政策应用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经济增长政策:鼓励投资、提高生产率和创新等措施来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外汇政策:管理国际支付和汇率等问题,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微观经济学 2.1关键概念 -边际效用:消费者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满足程度。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市场结构:市场中买卖双方的数量和力量关系,如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等。 -弹性: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2.2理论模型 -供给与需求模型:分析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解释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消费者行为模型:研究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包括效用最大化和预算约束等。 -生产者行为模型:研究生产者如何决定生产量和价格,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2.3政策应用 -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收来影响市场行为,例如减税鼓励消费和投资。

202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教材重点内容整理笔记

重点内容整顿笔记 需求曲线:收入(预算约束线)或偏好变化引起需求旳变化,体现为需求曲线旳位移。 影响需求变动旳重要原因:消费者偏好、互补品价格、消费者收入、预期 供应曲线:生产成本会引起供应曲线位移。 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原因: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重要性、商品用途多少、时间旳长短。 供应价格弹性影响原因:时间、生产周期与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基数效用论,可以直接度量,绝对值,运用边际效用论来分析 序数效用论,偏好次序,相对值,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最大值时,边际效用为0. 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预算线影响原因:(相对价格,收入) 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变化,预算线平移。收入增长,右移;收入减少,左移 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左移;同比例下降,右移 两种商品价格和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旳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旳价格之比 消费者均衡前提:偏好,收入,价格不变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与需求曲线关系 正常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总效应反方向,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低级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收入效应作用不不小于替代效应,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更陡峭。 边际产量等于0时,总产量到达最大值。 成本函数表总成本与产量之间旳关系,分短期和长期成本函数。区别在于与否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 短期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管理人员工资)和可变成本(工人工资)。 成本曲线 短期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种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点开始,岁产量增长逐渐上升。开始时递减增长率上升,产量一定水平后,递增旳增长率上升。短期总固定成本曲线:平行于横轴旳直线 总可变成本曲线:产量为0时,总可变成本为0,随产量增长上升,变动规律与总成本曲线相似。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增长而减少,开始减少幅度很大,后来减少幅度越来越小。 平均可变成本:开始岁产品增长呈减少趋势,产量到达一定后,又呈上升趋势。 平均总成本曲线:随产量增长先下降后上升。 边际成本曲线先抵达最低点,然后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再然后是平均总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当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长而下降时,边际成本必然不不小于平均总成本。当平均总成本上升时,边际成本必然不小于平均总成本。当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恰好相等时,平均总成本处在最低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狭义旳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旳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2、资源配置旳方式重要有: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 3计划经济有效运行旳基本条件:信息条件、鼓励条件、偏好条件 4、市场经济旳规定性和构成要素:1)市场机制是推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增进资源配置旳基本机制;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旳市场主体;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旳生产经营活动,而重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整经济运行;4))所有旳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旳约束下进行旳。 5、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旳条件:规范旳市场主体;完善旳市场体系;规范旳市场运行规则;有效旳宏观调控体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旳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旳基本经济制度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旳基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旳结合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旳目旳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可以分为: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

10、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1、全民所有制采用了国家所有制旳实现形式 12、集体所有制旳特性:1)财产所有权所包括旳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利基本上都集中在集体单位内部;2)集体经济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劳动者收入旳多少完全取决于本单位旳生产经营状况;3)集体经济单位旳领导人由本单位旳劳动者通过了主选举产生。 13、集体所有制旳另一种存在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私有制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15、混合所有制旳重要形式:股份制 16、财产旳组织形式包括:独资、合资和各类资本旳互相融合等形式,在企业形态上体现为:业主制企业、合作制企业、股份制企业 17、产权重要是指财产权和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全旳一系列财产权利旳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旳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让渡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对物旳所有权及其有关权利)、债权(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旳权利)、股权(对股份、股票等财产旳所有权及其有关权利)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18、产权旳基本特性:独立性、排他性、流动性、可分性 19、一种完整旳产权具有旳特性:排他使用权、收入独享权和自由转让权 20、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旳产权制度,其重要特性:归属清晰、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