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童蒙养正

童蒙养正

童蒙养正
童蒙养正

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到十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

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背诵。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好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对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亦将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熏习,可以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至于如何教导儿童诵读经典呢?方法很简单,只要父母、老师都利用课余时间,引导鼓励或赞美奖励儿童反复多读、熟读,他们自然就会背诵的非常流利。若父母亲能抽空陪孩子一起讯,不但本身受益,同时也是最佳的亲子活动。根据老一辈人的经验,若能把握这段记忆力最好的十年,每日能读诵30分钟,持之以恒,要背诵二三十本书是轻而易举的,并且可利用寒暑假期间来加强复习。

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

第四阶段:成人养德——真实生活的开展

2、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而6—13岁是记忆的黄金期

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1—3岁有显著的发展,3—6岁其时展更为迅速,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达到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20岁以后,心境若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0岁开始酝酿,1-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岁以后方有长足的进步,18岁以后渐渐成熟,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我们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而不要强制他去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慢慢悟进去,将来长大后学问就广博了。

3、科学教育与语文教育走的是两条路,不应该相互抵触,而应兼顾互补。

儿童时期背经典,不浪费好的记忆力,好的记忆力有助于将来提高理解力。

过去我们都错误理解了西方的谁知理论,以为不论学什么东西都必须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其实学数学,学技术等知识必须如此,可是学文化,学艺术就未必这样。幼年期是大脑发展最快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就这样被成人的无知给耽误了。

经典教育就是要用一流的经典文化烙印、渗透在孩子的潜意识

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在于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使之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

4、孩子都喜爱而且精于背诵,经典教育顺应儿童天性。

反复与背诵,又是儿童之专长。况且儿童对声音极为敏感,十三岁之前,只要所听者正确,即能发正确之音;儿童对视觉图案的记性也特别灵敏,一个字只要多看几次,即能牢牢记住。又,儿童天生直觉能力极强,只要有千百句语句常在口头绕心头转,久而久之,自能融会旁通,进而应用自如。

比如,曾有某日本学者认为汉字最能训练图形智力,所以在幼儿园教日本小孩认汉字。他的方法是:每天让儿童读一首中国诗,只读十分钟,便挂在教育室后面不管,明天再读一首。三年下来,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可以认得一千多个汉字,比日本高中学生还多。

5、经书具有的特殊价值

经书是记述天道人事之“常理”的书。儒家的“经”为众所公认,乃天地之常经,所以最被尊重。

经书的教育价值;孔子自来实行诗、书、礼、乐之教,包括了为人处事、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些道理至今仍为至理名言、天经地义,可以教人修身,可以命名人化性。教化生民,孝悌忠信,趋于仁爱祥和,而止于至善。

经书的政治价值;经书所谈及的政治哲学,大都是原则性的,是历久不能改变的。

经书的思想价值;中国的传统思想实来自经书,以仁为出发点,进而为义、为礼,发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人类高尚情操。

四、儿童经典教育如何实施?

1、有信心,有诚意

教儿童读经典,最常遇到的难题是有些儿童提不起兴趣,有很多家长或老师都备受压力,甚至放弃,这是很可惜的。须知凡是教育都会有这种问题,人生要长进,即多多少少要付出些代价,儿童偶尔的畏难不前,本是极正常的现象,并无一定有效的办法可以完全防止。天下教导读经典而愉快成功的人已经那么多了,只要老师家长有信心、有诚意,儿童偶尔的排斥应该可以轻易克服才对。

2、三百诵读教学法

“三百诵读教学法”。所谓“三百”,乃是三个“一百”,即:每天进度平均约“一百字”,每一百字至少念“一百遍”,每天让每一个读经典的孩子都得“一百分。

3、环境布置

一是可在经典诵读班的墙上悬挂经典名画、经典书法等作品,在任何小朋友视力所及的范围内都可悬挂,如天花板、墙角等。二是还可挂上千字文识字挂图,在老师以读方式带读经典的同时,配合识字挂图的运用,帮助低龄儿童在读经时轻松识字。三是准备一部CD机,

随时播放中外古典音乐。

4、教材选用

目前的经典诵读班,一开始所选取用的教材是论语、老子和唐诗,一是儒家之本,一是道家之源,一是公认的文学之宝,三本都是很重要而基本的,可供初学者采择。

五、中外名家谈经典教育

南怀瑾(国学家)

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其实,一般的人们,太过年轻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唱歌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把它叫做“经典”。

杨振宁(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记得似乎是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有些诗句,例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容易懂。许多别的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鸿飞哪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

王财贵(台中师范大学教授)

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希望到那时,中国除了富强之外还是一个真正礼义之邦,人人都有高尚的文化教养。要达到这目标,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从现在开始,普遍地让下一代熟习背诵最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小孩子对背诵很热衷,很喜欢,一点也不困难,如果不给他们背诵有用的经典,他们照样要去背电视广告、去背流行歌曲。

金庸(著名小说家)

适宜少年儿童诵读的古诗文应在情与理之间,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

余秋雨(著名作家)

谁都知道,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从一批大师重新挖掘和阐释古化经典作品开始的,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我本人10岁左右时背诵了不少诗文,直到40岁能够较深

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禁不住以万里漫游来寻找这些诗文的述实地和写作实地,真是感受无限。

六、中外名人成长与早期教育

被誉为“怪才”的梁启超,4岁精读四书,6岁读完五经,11岁考上秀才,闻名遐尔。

徐悲鸿早期识字,6岁读《论语》。

李大钊3岁识字,四五岁读《三字经》《千字文》,祖父还教他对联、字画、碑文等。

周恩来5岁识字、写字,6岁背诵唐诗数十首,并开始阅读外祖父的丰富藏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

鲁迅早期识字,5岁开始博览群书,青少年时代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极高的素养,为日后的创作练就了过硬的“童子功”。

郭沫若3岁识字,常常口诵诗文,7岁会作诗,对句。

巴金5岁就与哥哥姐姐上私塾,晚上回家读母亲抄录的《白香山词谱》。

辜鸿铭,精通数国语言文化,国家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他的思想影响跨越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北大才子,又是近代中学西淅史上的先驱人物。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计划

黄台岗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

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占据应有的位

少年养志

国学概说尤宗周著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伸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并付之实践。本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知识技能教育相辅相成,以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众所周知,零岁至三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分”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大都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这段期间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讯息,却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此时正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础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现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例如: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你是最开朗的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健康的孩子、你是最勤快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等等。”不胜枚举。此外父母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 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人父母者希望子女未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果),现在就应该多加赞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几次愉快的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主地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灵,形成终身不移的人格特质。良好习性的养成,优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亲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经此赞美肯定后,会发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亲加倍的赞美肯定来弥补,以导正或减轻其不良习性于无形中,这可是幼儿教育的秘诀,贤明的父母们,请千万别错过这短短的三年啊! 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当幼儿渐渐成长到四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地增进,此时即应该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至十三岁这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如何把握其记忆的特长而善加教育,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问题。 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

教育界自古名言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申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并付之实践。本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中的知识技术教育相辅相成,以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质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众所周知,0岁至3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这段时期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信息,却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进行教育,现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例如,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你是最开朗的

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健康的孩子,你是最勤快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胜枚举。此外父母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人父母者若希望子女未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果),现在就应该多加赞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几次愉快地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主地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灵,形成终身不移的性格特质。良好习性的养成、优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亲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经此赞美肯定后,会发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亲加倍的赞美肯定来弥补,以导正或减轻其不良习性于无形中。这可是幼儿教育的秘诀!贤明的父母们,请千万别错过这短短的三年啊! 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当幼儿渐渐成长到四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地增进,此时即应该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到十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如何把握其记忆的特长而善加教育,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问题。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背诵。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好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

国学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

国学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 摘要:在每个人的成长阶段过程中,国学的范畴通常将人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1]”而且,在国学的理解范畴里,提醒人们注意,在人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自身特点。从理论上来说,人成长的这四个阶段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环环相扣,如果细心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这每个阶段的替换与国学的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这四个阶段中,幼儿养性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这个阶段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深入影响着孩子以后的每一个阶段。 关键词:国学;幼教;启蒙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16-01 从幼儿园到少年时期,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小孩就会慢慢脱离父母的照顾,而逐步迈向学习行为和能力的独立发展阶段,而到了成年,作为独立的个体进入社会,开始显露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凭借自身的本领成家立业。在我认为,国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国学经典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在这众多的美德纲目中,有近乎一半是关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谦虚待人等等,对于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教师不仅要身体力行,进行正面的教育,也要考国学知识的不断熏陶。 中国社会的现状是三口之家,孩子大多是独苗,在家庭中的地位唯我独尊,全家人都围绕着孩子转,不论是吃穿还是住行都以孩子为中心画圆,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样的生活现状就让孩子养成了霸道、任性、自私、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不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让孩子接触到国学,那么他们就会在阅读和诵读的过程中受到国学教育的启发和教育,不断在生活中模仿和学习,比如国学经典中《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通过孩子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他们就会逐渐产生贵父母的感恩之心,为以后养成孝敬老人的良好行为打下基础;再比如国学经典中“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段话教育孩子要重视自身的修养,不与人攀比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国学经典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是引导和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从小向善、积极、开朗、健康的生活和学习。 二、有利于孩子记忆力的提高 教育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智力因

习国学经典,做谦谦少年

2014年7月6日,汉韵淮安国学社发起了公益性教学班――汉韵国学启蒙班。我们都知道一句古语:童蒙养正,少年养志。童蒙养正是一个始于儒家的儿童教育思想,大概意思就是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童蒙养正主要就是指以传统文化为前提的儿童教育。因此,启蒙班结合传统的儒家启蒙经典以及地方文化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主要以传统蒙学经典为主,有《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节选等,辅以传统技能,传统文化常识,传统文化习俗等知识,如:传统汉服知识、传统游戏、茶道、香道、手工、古典舞蹈、乐器等,力求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下让孩子了解文化常识。 经过我们的实践总结,在文化知识教育方面,针对现代环境下的儿童启蒙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经典,读经固然重要,但如何全面的展示文化,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健康的文化的种子才是最为重要的,中华文化百花齐放,每一朵都璀璨夺目,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习俗都有着厚重的文化土壤,引导孩子们了解这座触手可及的城市和身处其中的习俗,抽象的文化便成了具体的体验,这样的熏陶是最好的教学。我们努力寻找这样的机会,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去老街巷,去穿汉服,在传统节气动手制作与节气相关的物品,比如中元节折河灯,冬至节描九九。 在品格理念教育方面,我们为倡导“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的传统教育理念,强化力行的重要性,启蒙班所有老师均为公益性教学,不收取任何劳务费用,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学员与家长,希望带动更广泛的公益行动。社团是个公益组织,启蒙班也是个公益班,没有收入,从未给任何一位老师报销过一次车费或购买教学用品的费用,每一位义工老师却从未因此而有怨言。启蒙班义工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可谓尽心竭力,让人为之动容,王老师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却坚持每周六下午来给孩子们上课,张老师不管自己本职工作多累总是能够来参加教学和其他活动。福道茶品的福妹也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人,请她来给孩子上茶艺课,自备茶叶器具分文不收还给孩子赠送礼品,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人都是启蒙班有力的后盾,购买课堂小礼品,准备教学用具等等,每一位参与进来的义工都默默的为启蒙班奉献,或扫地抹桌,或照看孩子。 时下国学热一浪接着一浪袭来,不乏借此从中牟利之辈,而我们的义工老师努力用行动实践着国学文化的教诲,我时常想起曾经在彭城书院求学时门口的一副对联:“斯文今殆矣,人思古道;我辈试图之,此建义学。”每每想起总会感动。每次周六下午去上课的路上,都在想,这次课,应该教给孩子哪些有用的知识?后来逐渐意识到,我们为什么要思考这个问题,努力用奉献与善良去感染学生,义工老师的行为,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善与美,即使做的不够好,也是积极认真的,这就是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 当然,我们每做一件事,也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害怕我们的一次失误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害怕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够恰当,会影响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我们是在尝试,是在摸索,是一群乐于奉献却又不尽专业的文化爱好者,归根结底我们是业余选手,我们所期待的是能够有更专业的教育专家针对现代环境,创新出更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出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才。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亲子教育可按四大主题展开,即:幼儿养性(0-3 岁)、童蒙养正(4-12岁)、少年养志(13-18 岁)、成人养德(>18 岁)。对此,中国仁人智者已有成熟的见解,曰: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体现了按发展阶段因时施教的科 学态度。 专家简介和平妈妈陈希红深圳市第一届“中小学十大优秀家长”获得者,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深圳 GTP 共同成长空间 发展教育专家。陈老师帮助女儿在先天听觉障碍的薄弱起点上奋进,女儿获得第八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现清华大学建筑系在读。陈老师擅长亲子沟通和家庭规则教育,她将瑜伽运动和心灵修炼融合到家庭教育技巧中来帮助妈妈们做个平和、幸福的妈妈。 第一阶段约0~3 岁,幼儿期,从BB 到上幼儿园年龄阶段,主旨是幼儿养 性 性:性情、习性也。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却能够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因此,若常能被父母搂抱亲吻,被爱与欣赏的愉快情感与语言所包围,并且避免电子产品等不良外界刺激信息,孩子的性灵情感就会得到充足的滋养,养成活泼又静定、亲近人又不粘人、与人合作又有主见的驯良好性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零到三岁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阶段。西方心理学上,认为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亲密依恋关系,这与“幼儿养性”的中国传统观念相辅相成。 做到 5 点, 算合格家长想做合格的家长,性情、态度方面的准备,远比知识水平重要。以下五点,能够做到即堪称合格的家长。 1、家长需要学习,并学会认错教孩子不怕没有知识,只怕没有学习态度。高学历人士也不一定具备育儿知识,多数家长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断学习才能成为合格家长。家长要承认能力的有限,愿意学习:如吸取长辈的经验、与亲朋好友多交流、读科学育儿书籍、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切忌以为父母人人能当就够了,只要孩子吃好睡好,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 家长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自己犯错,要允许尝试,允许犯错误。对自己做错的事,要说:爸妈错了!这是改 错的第一步,能挽回错误对孩子的损害,也给孩子做示范。会认错的父母更受孩子喜爱,也更有威信。 2、把孩子、家庭看作自己的事业一旦生养了孩子,养育孩子就成终身职责,甚至比工作还重要。如果把孩子、家庭看作自己的事业,意味着安排事情时,会以家庭优先,具体如:预留亲子时间,参加孩子的家长 会、运动会、比赛、表演之后,再安排自己出差、加班。父母应尽量在中午应酬,晚餐回家吃,周末多陪孩子。家长陪孩子时要关掉手机、电脑。有的家长会安排年度、季度、一周的家庭活动计划。 3、愿意陪伴孩子玩耍 愿意陪孩子玩是合格家长的明显指标,在父母的怀里或身边长大孩子会感到安全。虽然孩子小、不会表达,但安全感是人格发展的基础。安全感能发展自尊自信、自爱和爱他人等品质。孩子小时跟谁呆的时间最长,就受谁的影响最大。 所以,不要让孩子跟保姆或老人相处的时间超过了和家长相处的时间。下班后,父母要陪孩子玩,带他睡,周末也交给孩子。 孩子越小,陪伴孩子的时效性越大。聪明的父母会花更多时间爱抚幼儿,等孩子长大后,和父母会特有感 情,经得起打骂,不记仇。 4、和孩子感情融洽,能一起享受快乐时光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即使家长文化不高,但能和孩子打成一片,也是有效的教育。 合格的家长温柔体贴,很关心孩子的感受,不作苛求。孩子高兴的时候她也高兴,孩子难过时,她也流泪;真心关爱孩子,功利心很淡,享受和孩子相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很舒服轻松,孩子 愿意说自己的感受。 5、给孩子安定的生活秩序孩子需要安定的生活环境,因此要准备安定的住所、规律的作息、稳定的陪护人(保姆尽量少更换)。还要有单一的就餐环境,少带幼儿出外用餐,更不要追赶着喂饭。少让孩子去商场、 歌厅等喧闹场所,减少不良刺激干扰,让他身心愉悦、平静地长大,性格不躁不烦。 良性刺激也最好定时定期进行,形成好习惯,如多到户外活动,睡前半小时的亲子阅读,让孩子在音乐中入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申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并付之实践。本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中的知识技术教育相辅相成,以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质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众所周知,0岁至3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回顾反省人的

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这段时期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信息,却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进行教育,现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例如,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你是最开朗的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健康的孩子,你是最勤快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胜枚举。此外父母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人父母者若希望子女未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果),现在就应该多加赞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几次愉快地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主地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灵,形成终身不移的性格特质。良好习性的养成、优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亲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经此赞美肯定后,会发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亲加倍的赞美肯定来弥补,以导正或减轻其不良习性于无形中。这可是幼儿教育的秘诀!贤明的父母们,请千万别错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亲子教育可按四大主题展开,即:幼儿养性(0-3岁)、童蒙养正(4-12岁)、少年养志(13-18岁)、成人养德(>18岁)。对此,中国仁人智者已有成熟的见解,曰: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体现了按发展阶段因时施教的科学态度。 专家简介 和平妈妈陈希红 深圳市第一届“中小学十大优秀家长”获得者,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深圳GTP共同成长空间发展教育专家。陈老师帮助女儿在先天听觉障碍的薄弱起点上奋进,女儿获得第八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现清华大学建筑系在读。陈老师擅长亲子沟通和家庭规则教育,她将瑜伽运动和心灵修炼融合到家庭教育技巧中来帮助妈妈们做个平和、幸福的妈妈。 第一阶段约0~3岁,幼儿期,从BB到上幼儿园年龄阶段,主旨是幼儿养性 性:性情、习性也。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却能够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因此,若常能被父母搂抱亲吻,被爱与欣赏的愉快情感与语言所包围,并且避免电子产品等不良外界刺激信息,孩子的性灵情感就会得到充足的滋养,养成活泼又静定、亲近人又不粘人、与人合作又有主见的驯良好性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零到三岁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阶段。西方心理学上,认为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亲密依恋关系,这与“幼儿养性”的中国传统观念相辅相成。 做到5点, 算合格家长 想做合格的家长,性情、态度方面的准备,远比知识水平重要。以下五点,能够做到即堪称合格的家长。 1、家长需要学习,并学会认错 教孩子不怕没有知识,只怕没有学习态度。高学历人士也不一定具备育儿知识,多数家长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断学习才能成为合格家长。家长要承认能力的有限,愿意学习:如吸取长辈的经验、与亲朋好友多交流、读科学育儿书籍、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切忌以为父母人人能当就够了,只要孩子吃好睡好,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 家长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自己犯错,要允许尝试,允许犯错误。对自己做错的事,要说:爸妈错了!这是改错的第一步,能挽回错误对孩子的损害,也给孩子做示范。会认错的父母更受孩子喜爱,也更有威信。 2、把孩子、家庭看作自己的事业

幼儿学国学的意义

学习国学经典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国学理念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 “幼儿养性”指的是为孩子奠定优美的人格。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在零至三岁时形成的,后来虽然有变化,但整体特点没有质的改变。心理学证明,零至三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多数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了。如何在纯净的白纸上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是天下父母应该关心的重要课题。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幼儿阶段几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此时的教育都依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童蒙养正”指的是用圣贤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幼儿四岁后,慢慢地学会了应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此时应该把“童蒙养正”教育提上日程。“养正”是指培养孩子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习惯。四至六岁儿童理解能力弱,学习生活中依赖父母之处尚多。此时也是孩子心性依然纯净,记忆力最强的阶段。父母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以历代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经典的价值也将随伴其人生成长,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克服人生逆境有着重要作用。

“少年养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养远大志向。孩子告别幼儿园,就进入了少年时期,理解能力显著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至于到了初高中的青少年时期,除了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外,建议父母选择有助于孩子立志的课外读物,鼓励他们阅读。有了书籍的力量,就会点燃青少年立志的热情,建立坚定的信心和为理想奋斗的勇气。 “成人养德”指的是积累厚重的德行,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展开真实的生命旅程。成年以后,孩子进入社会,开始发挥自己的专长,进而立业成家。此时应尽力以求自立,在与人交往、与社会对接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成为成熟的个体人,能够在为人处事中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 人生的四个阶段是环环相扣的,深入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每个阶段都与国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而幼儿养性正是其入门的门票。因此,抓好幼儿国学教育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华传统美德的18个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关于行为习惯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等待等,这

关于什么是国学文化经典

关于什么是国学文化经典 国学理念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 “幼儿养性”指的是为孩子奠定优美的人格。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在零至三岁时形成的,后来虽然有变化,但整体特点没有质的改变。心理学证明,零至三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多数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了。如何在纯净的白纸上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是天下父母应该关心的重要课题。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幼儿阶段几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此时的教育都依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童蒙养正”指的是用圣贤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幼儿四岁后,慢慢地学会了应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此时应该把“童蒙养正”教育提上日程。“养正”是指培养孩子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习惯。四至六岁儿童理解能力弱,学习生活中依赖父母之处尚多。此时也是孩子心性依然纯净,记忆力最强的阶段。父母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以历代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经典的价值也将随伴其人生成长,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克服人生逆境有着重要作用。 “少年养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养远大志向。孩子告别幼儿园,就进入了少年时期,理解能力显著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至于到了初高中的青少年时期,除了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外,建议父母选择有助于孩子立志的课外读物,鼓励他们阅读。有了书籍的力量,就会点燃青少年立志的热情,建立坚定的信心和为理想奋斗的勇气。 “成人养德”指的是积累厚重的德行,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展开真实的生命旅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幼儿养性,xxxx,少年xx,成年xx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申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并付之实践。本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中的知识技术教育相辅相成,以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质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 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众所周知,0岁至3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 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这段时期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信息,却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进行教育,现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例如,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你是最开朗的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健康的孩子,你是最勤快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胜枚举。此外父母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人父母者若希望子女未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果),现在就应该多加赞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几次愉快地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主地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灵,形成终身不移的性格特质。良好习性的养成、优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亲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完成。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申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并付之实践。本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中的知识技术教育相辅相成,以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质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众所周知,0岁至3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这段时期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信息,却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进行教育,现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例如,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

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你是最开朗的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健康的孩子,你是最勤快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胜枚举。此外父母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人父母者若希望子女未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果),现在就应该多加赞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几次愉快地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主地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灵,形成终身不移的性格特质。良好习性的养成、优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亲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经此赞美肯定后,会发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亲加倍的赞美肯定来弥补,以导正或减轻其不良习性于无形中。这可是幼儿教育的秘诀!贤明的父母们,请千万别错过这短短的三年啊! 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当幼儿渐渐成长到四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地增进,此时即应该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到十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如何把握其记忆的特长而善加教育,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问题。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为辅佐教

童蒙养正 立德树人

童蒙养正立德树人 一、前言 转型时期中国出现的文化失序、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种种社会现象,极不利于中国社会公民的成长和中华文化的发扬。 正是在这种青少年道德发展需求和整个民族文化建设 关键历史时机,“唯时代之所适,为道变化之所需”,催生了广大中小学的国学教育热。但在发展进程中,国学教育价值取向模糊、内容随意零乱、方式简单机械、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越来越集中突出,严重制约着它的健康发展。宁波市镇安小学所实践的国学是从“童蒙养正、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围学精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国学教育的内在精神,强调“古为今用”。从教育规律、儿童特点出发构建适合小学生的国学启蒙教育的课程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探索国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和融合之法。以国学教育促进学生学习态度、方法等转变,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方法的转变,以国学教育反哺学科教育,为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中国人”而奠基。 二、实践 1.以“养正启智”为核心确立课程目标

以同学文化蕴含着的丰厚的人生哲理、智慧、情趣,滋养儿童道德信念、人格熏陶、文化智慧、精神价值、文化能力、习惯养成,将同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融合,将文句诵溃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并以此培养“尚雅崇信,笃行创新,既具浓郁民族情怀的,又具国际视野”的现代小公民. 2.以“精粹适切”为标准设汁课程内容 我们所说的“围学”厘清了国学教育中的国故之学与国粹之学的关系,所甄选的围学内容和价值皆与现代社会的普适价值观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契合。内容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体现国学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见图1)校本教材之一《小学国语读本》精选了适合各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经学篇章115篇和精粹古诗词90首,分上下册,每年级由4个经典篇章单元和1个精粹古诗词单元组成。例:五年级国学文化的学习内容目录。(见表1) 校本教材之二《养正毓德》读本分上下2册,每册12 个主题。教材编写时梳理了国学经典名句,并以价值内涵的时代变迁来整合这些内容。这种编撰方式有利于学生感受传统国学的德性之光,领会国学的时代性和发展性。例:一年级国学德育素养教学内容。(见表2) 校本教材之三《国艺社团》学校依托“四点钟学校”为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砂子塘湘天小学曾旭英一、指导思想 童蒙养正,少年养志,一个人若能在儿童和少年时期读经典,口诵心惟圣贤智慧,获得最佳的人格参照标准,再结合日后自己的真实生命体验,方能转识成智,内涵于心,而形成于外,从而达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之境界,真正长成为文质彬彬之君子,成为国之栋梁。少年强则国强,年少时这段诵读经典的岁月,是启迪心智,完善人格的纯然沃土,定会为收获完满之人生打下坚实基础。立身,齐家,学养如汪洋,才能化行于天下,谦学至圣,道不虚行。 因此五年级通过开展《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活动口号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三、基本原则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实施方案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不要急于求成,不盲目追求数量。 2.可号召学生动手制作随身携带的古诗文诵读卡,便于记录背诵篇目。对于较难理解篇目,老师应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老师可指导有感情诵读,率先垂范,先行背诵。

3.安排一次以古诗文诵读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队会,形式力求新颖,为学生提供相互沟通、交流、创造的展示的机会。 4.期末举办一次全校性古诗文诵读展示、竞赛评比活动。 5.给家长印发通知,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回家后,每天再由家长带动诵读10分钟。 五、经典诵读内容: 古典诗词15首,《弟子规》。 六、诵读方式: 1、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我组织,自我学习。 2、课内、课外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 3、设计一张书签。在书签上写上一句读书名言,将优秀书签进行展出。 4、将读书活动延展伸到家庭。开展“我的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大家,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让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之,书声琅琅,笑声琅琅,让孩子在书声、笑声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我相信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将在读书中求得知识,在读书中明了事理,在读书中学会做人! 具体安排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幼儿养性、xxxx、少年xx,成人xx 亲子教育可按四大主题展开,即: 幼儿养性(0-3岁)、童蒙养正(4-12岁)、少年养志(13-18岁)、成人养德(>18岁)。对此,中国仁人智者已有成熟的见解,曰: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体现了按发展阶段因时施教的科学态度。 专家简介 和平妈妈xx 深圳市第一届“中小学十大优秀家长”获得者,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深圳GTP共同成长空间发展教育专家。陈老师帮助女儿在先天听觉障碍的薄弱起点上奋进,女儿获得第八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现清华大学建筑系在读。陈老师擅长亲子沟通和家庭规则教育,她将瑜伽运动和心灵修炼融合到家庭教育技巧中来帮助妈妈们做个平和、幸福的妈妈。 第一阶段约0~3岁,幼儿期,从BB到上幼儿园年龄阶段,主旨是幼儿养性 性: 性情、习性也。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却能够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因此,若常能被父母搂抱亲吻,被爱与欣赏的愉快情感与语言所包围,并且避免电子产品等不良外界刺激信息,孩子的性灵情感就会得到充足的滋养,养成活泼又静定、亲近人又不粘人、与人合作又有主见的驯良好性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零到三岁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阶段。西方心理学上,认为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亲密依恋关系,这与“幼儿养性”的中国传统观念相辅相成。 做到5点,算合格家长 想做合格的家长,性情、态度方面的准备,远比知识水平重要。以下五点,能够做到即堪称合格的家长。

1、家长需要学习,并学会认错 教孩子不怕没有知识,只怕没有学习态度。高学历人士也不一定具备育儿知识,多数家长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断学习才能成为合格家长。家长要承认能力的有限,愿意学习: 如吸取长辈的经验、与亲朋好友多交流、读科学育儿书籍、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切忌以为父母人人能当就够了,只要孩子吃好睡好,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 家长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自己犯错,要允许尝试,允许犯错误。对自己做错的事,要说: 爸妈错了!这是改错的第一步,能挽回错误对孩子的损害,也给孩子做示范。会认错的父母更受孩子喜爱,也更有威信。 2、把孩子、家庭看作自己的事业 一旦生养了孩子,养育孩子就成终身职责,甚至比工作还重要。如果把孩子、家庭看作自己的事业,意味着安排事情时,会以家庭优先,具体如: 预留亲子时间,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运动会、比赛、表演之后,再安排自己出差、加班。父母应尽量在中午应酬,晚餐回家吃,周末多陪孩子。家长陪孩子时要关掉手机、电脑。有的家长会安排年度、季度、一周的家庭活动计划。 3、愿意陪伴孩子玩耍 愿意陪孩子玩是合格家长的明显指标,在父母的怀里或身边长大孩子会感到安全。虽然孩子小、不会表达,但安全感是人格发展的基础。安全感能发展自尊自信、自爱和爱他人等品质。 孩子小时跟谁呆的时间最长,就受谁的影响最大。 所以,不要让孩子跟保姆或老人相处的时间超过了和家长相处的时间。下班后,父母要陪孩子玩,带他睡,周末也交给孩子。

童蒙养正

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到十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 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背诵。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好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对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亦将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熏习,可以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至于如何教导儿童诵读经典呢?方法很简单,只要父母、老师都利用课余时间,引导鼓励或赞美奖励儿童反复多读、熟读,他们自然就会背诵的非常流利。若父母亲能抽空陪孩子一起讯,不但本身受益,同时也是最佳的亲子活动。根据老一辈人的经验,若能把握这段记忆力最好的十年,每日能读诵30分钟,持之以恒,要背诵二三十本书是轻而易举的,并且可利用寒暑假期间来加强复习。 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 第四阶段:成人养德——真实生活的开展

2、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而6—13岁是记忆的黄金期 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1—3岁有显著的发展,3—6岁其时展更为迅速,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达到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20岁以后,心境若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0岁开始酝酿,1-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岁以后方有长足的进步,18岁以后渐渐成熟,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我们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而不要强制他去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慢慢悟进去,将来长大后学问就广博了。 3、科学教育与语文教育走的是两条路,不应该相互抵触,而应兼顾互补。 儿童时期背经典,不浪费好的记忆力,好的记忆力有助于将来提高理解力。 过去我们都错误理解了西方的谁知理论,以为不论学什么东西都必须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其实学数学,学技术等知识必须如此,可是学文化,学艺术就未必这样。幼年期是大脑发展最快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就这样被成人的无知给耽误了。 经典教育就是要用一流的经典文化烙印、渗透在孩子的潜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