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写作训练

微写作训练

、微写作训练

一、概念:

微写作:“微写作”发源于“微博”“微信”,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情景或要求,写作150字左右的“微作文”。“微写作”对考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考“微写作”要求考生文字的表达、意境的创造等诸多方面,均应超过网络“微写作”。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1、小区里不少人遛狗时不牵狗,以致有人被咬伤,请你写一段文字,从狗咬人说起,倡议大家文明豢养各种宠物。

要求:1、语言精练得体;2、理由充分,有号召力;3、150字左右。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清晨,36名身着戎装的国旗护卫队员和60名武警军乐队员护卫着国旗从天安门拱形门洞走出,跨过金水桥和长安街,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伴随着国旗升起,现场演奏三遍国歌。国旗升起时,在四周观看的各族同胞,军人要行军礼,少先队员要行队礼,其他人应立正行注目礼。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开始升起到杆顶需2分零7秒,而这个时间正好是升旗时奏三遍国歌的时间。

参照上述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描写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场景的文字。(要注意描写的对象和特定的氛围,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说明:着重考查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描述场景、抒发情感的能力。)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据《河南商报》报道,2015年2月26日,河南大学生孟瑞鹏为救落水儿童溺亡,反被当地警方称,不是救人溺亡,而是不慎落水。落水儿童也称,当天是三个人一同落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3月2日凌晨零点45分,濮阳警方公布,经还原事实真相,孟瑞鹏溺亡前有救人行为。凌晨1点左右,落水儿童家长接受媒体采访,“他确实是为了救我的孩子跳下去了”,承认是怕赔钱或担责教孩子说谎。

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学校为初一新生设计了一款校服,男式帅气、女式俏丽,学生们很喜欢。但家长提出,这样的校服穿上后容易使学生分心,甚至会助长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心。校方对此很为难。

请你给校长写一段话,陈述自己的看法,帮助校长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

要求:观点明确,表达得体,150字左右。

(说明:着重考查学生用精练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某校学生会成立几个研究性学习专题小组。研究的内容分别是:李白、范仲淹、史铁生、龙应台、《我与地坛》、《目送》以及《人类群星闪耀时》等作家或作品。

请为其中一个研究小组(任选),写一则征招小组成员的启事。

要求:1、内容应包含:对作家(或作品)及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简要说明;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2、语言有个性,具有鼓动意味;3、150字左右。

(说明:着重考查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的能力。)

6、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夜幕降临的时候,许多小区的公共场所,都会被翩翩起舞的人群所占据,这就是现在风靡全国的业余锻炼活动——广场舞。然而,因广场舞音乐困扰而引发矛盾的事频频发生,近期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广场舞乐曲声起,附近居民就搬来集资买来的扩音器,奏响极高分贝的噪音,强力干扰舞者的旋律,令舞者苦不堪言。

请你以舞者或者

..附近居民的身份,给小区治安管理部门写一封短信,陈说自己对广场舞纠纷的看法,并为维护自身权益提出合理建议。要求表达精练、得体,150—200字。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最近,网络流传“最伤父母心的冷暴力口语”,其中4句颇能反映当今某些中学生的心态,请从中任选一句,再从(1)(2)题中任选一题,写一段话,不少于150字。

①我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

②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

③说了你也不懂。

④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

要求:(1)描述一幅说这句话时的生活画面。

(2)对说这句话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8、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请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微写作。要求语言精练得体,150字左右。

①请描述某一节日中的一个活动场景。(明确描述对象,注意特定氛围)

②有人说中国人过节过分注重吃,如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请写一段话谈一谈。(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③请选定一个节日,针对特定的对象写一段抒情文字。(对象明确,抒情真实自然)

9、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1)请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写一段文字,描述火车、地铁或公交车的这种场景,200字左右。

(2)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开头,写一段文字,表达面对这种情景时你内心的感受,200字左右。

(3)请以“关注健康”的角度,写一段文字,劝说同龄人“拒做低头族”。200字左右。

10、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微作文,200字左右。

11、请结合下面一则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前段时间,央视记者走上街头做了一系列有关家风的节目,很多人对“家风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有意思,有个孩子说,他们家的家风就是爸爸每周要打他一次,令人捧腹。但捧腹之余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那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今年过年回家,我特别观察了一下,发现很多亲戚朋友的孩子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个亲戚的孩子过年就知道玩电脑玩手机,不但对访客不理不睬,对父母也一样如此。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对他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

这其实就是家风或者说家规不严的恶果。

要求: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及对家风的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200字左右。12、公交车上为孙女挡太阳的爷爷有错吗?

在公交车上用身体为熟睡的孙女挡太阳20多分钟,相信很多爷爷奶奶们都会选择这样做。对于这种看不得孩子受一点苦的“隔代疼”,网友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位爷爷对孙女的“呵护行为”有些溺爱,这种“隔代疼”会疼坏了孩子;也有人认为,2到3岁是孩子塑造自我人格的关键时期,一老人过度疼爱孩子会造成人格缺陷……

请选择一个角度,就上述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13、阅读以下两则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材料一:近几年来,中韩两国的民众就“非物质文化”在网络上颇起了些冲突。其中导火索之一,是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在2005年被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而激起中国民众轩然大波:端午节是咱们的啊,怎么能被韩国人抢去?一时之间,群情激昂,甚至要求国家文化部门上书联合国,正本清源。

材料二:韩国“申遗”日前传出新动向——暖炕申遗,这很容易让国人联想到我们的“土炕”。于是乎,许多中国网友再次表达出情感上的不能接受,“全世界,不,全宇宙都是“思密达”的,不忿之情溢于言表。

补充材料:“思密达”最早见于中国电影《集结号》中,“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思密达”。现在“思密达”经常被恶搞,来讽刺韩国不停申请其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寡耻行为。甚至出现了“韩国人创世说”与“韩国人创宇宙说”,于是乎,“思密达”一词便成为了中国人搞笑的学韩国人讲话的一种符号。

14、结合以下材料,发表你的看法,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付彪:“带母上课”是一堂言传身教的反哺公开课

三尺讲台上,老师认真地讲着课;讲台下,年迈的母亲坐在学生群里,听着儿子的演讲。17日,一张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照片成为网友热议话题,网友感叹老师言传的是文化知识,身教的是孝顺美德!(3月18日《福州晚报》)

15、鲁迅应该不应该退出语文教材?

在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风筝》退出了课本,取而代之的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此后,网络上出现了“鲁迅作品全面退出教材”的消息。但事实并非如此,人教版的初一语文课本中,仅删去了《风筝》一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保留了下来。人教社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整鲁迅的文章,专门去掉《风筝》,是因为该文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障碍。此前一直传言鲁迅要淡出的声音是毫无根据的,鲁迅先生在教材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请鲁迅迷们不要慌张。中国是否需要鲁迅?中小学生是否必须学会深刻?鲁迅应该不应该退出语文教材?

16、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来,中央电视台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了观众。从今年8月这档节目在每周五“黄金时段”推出以来,观众的关注度持续攀高,掀起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

要求: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何以能够吸引观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17、结合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答题:

2013年12月5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走完了95个春秋的传奇式人生征途。然而,曼德拉的故事却没有就此画上句号。从世界各国政要对曼德拉的高度称赞中,从全球传媒对曼德拉逝世的大量报道里,从普通百姓对曼德拉的真诚评语内,我们能够强烈感受到一种精神——曼德拉精神,和这种精神折射出的人格魅力。要求:请结合相关资料,谈一谈我们今天为什么还需要曼德拉精神?

18、结合下面两则材料,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材料一:2014年 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着手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这意味着我国即将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日,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材料二:(2015年3月3日)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天就中方将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答记者问,正式发布中国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官方消息,一切猜测尘埃落定。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每逢五、逢十周年,都举行相关纪念活动。

今年,我们将根据惯例并参照各国作法,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包括举行纪念大会、阅兵式、招待会和文艺晚会,习近平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将出席。中方还将邀请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亚洲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出席。19、柴静:《穹顶之下》

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气污染成为她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在一年的调查中,柴静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调查记者,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2月28日光明网)视频推出当天就在优酷获得600万次播放量,24小时全网播放量近亿。

《穹顶之下》播出后,首先是一片赞美,然后是多种多样的批评与担忧,引起中产阶级钦佩的柴静式行动,也引起了另一个层面的警惕;然而,对于批评的反批评也已经出现。

20、2014年夏天,冰桶挑战几乎统治了中国社交网络。

冰桶挑战源自美国,规则是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点名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人症”)捐出100美元。

冰桶挑战一度在全美科技界“大佬”、职业运动员中风靡。该活动的发起者说,是要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短短两周内,活动为ALS协会的筹款就超过1000万美元。

很快,冰桶挑战活动也传播到中国互联网圈。8月17日晚间,新浪微公益

与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联合发起“助力罕见病、一起…冻?起来”微公益项目。此后不到两周的时间里,筹款金额突破了800万元。而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一度成为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达到数亿。

中国多名科技和企业界、文娱界名人也被点名参与了这一活动。同时,也有不少普通民众参与活动,上传自己的“冰桶挑战”视频。

但是,“冰桶挑战”随后在社会上引发诸多争议,支持与质疑并存。作为当代中学生的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21、阅读以下新闻,按要求答题:

2014年的5月31日,距离高考还有七天的时间,在江西省宜春市的一辆中巴车上,面对挥刀砍人的行凶者,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柳艳兵和同学一起挺身而出夺刀斗凶,换来一车人的生命安全,但他们却因伤重无缘高考。

随后,宜春市综治委正式授予柳艳兵“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教育部对柳艳兵及同学易政勇的行为表示赞赏,并为他们启动了江西高考历史上首次单考单招。同时,清华大学、南昌大学等知名高校也纷纷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提出将按招考政策,愿助其圆大学梦。

对于是否支持清华大学录取夺刀救人少年,一项微博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十余万网友中,86.2%的网友表示支持清华录取柳艳兵,认为此举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13.8%的网友表示不支持,认为影响高考公平。

那么,对于青年学生的见义勇为行为,应如何给予鼓励呢?

22、阅读以下新闻,按要求答题:

2月17日,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北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出诊过程中,被突然冲来的一名男子用钝器猛击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警方查明,犯罪嫌疑人齐某的作案动机是对孙东涛治疗结果不满意。

时隔一天,2月18日下午,河北省易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李爱新在办公室书写病历时,被闯入办公室的男子割喉。经过两个多小时抢救,李爱新脱离了生命危险。行凶者被捕后交代,他在易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后,认为治疗效果不佳,便产生了报复念头。

3月4日,广东省潮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一酒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下半夜抢救无效死亡。此后,家属纠集了100多人,押着值班医生在医院内游行,持续约半个小时。

延续近年来伤医案频发的趋势,2014年的一系列伤医、辱医事件仍在推高

人们对于医患关系的讨论。社会舆论在发出依法惩处犯罪人的同时,也在问:医患关系到底怎么了?“杀医伤医”频现究竟有无解决之道?

2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选择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外滩踩踏事件报道引发的新闻伦理讨论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左右,上海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此次拥挤踩踏事件成为迎接新年时刻世界各地报纸的头条新闻,也引发了各界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城市公共安全、事故救援等问题展开热议。在事件的后续报道中,一些媒体对一位不幸罹难的复旦大学女生进行了人物特写报道,报道涉及该女生的相关个人信息以及来源于社交媒体的相关信息等。

该报道首先引起其所在学生社团组织“复旦大学燕曦汉服协会”的不满,该协会在微博平台发表博文:“媒体无良,人心有爱。惟愿逝者安息。请所有同学们、朋友们、同胞们尊重死者,尊重家属,不要再打扰他们的平静了。我们不希望看到死者被当作新闻热点来炒作,也不希望生者和家属受到骚扰和二次伤害。请不要再传播私人信息及照片了,在此代所有亲友感谢各位!望理解!。”

随后,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出博文,呼吁“媒体尊重她、保护她,不要再挖掘她的隐私,不要再刊登她的照片,让逝者安宁。”微信公众号“复旦易班”发表评论《少点伤痛,多点尊重》引起广泛关注,微信公共号“复旦大学校友会”对该文进行转发,并重新命名为《今夜无眠:复旦学生致部分媒体的公开信》。文章批评道:“面对这么多失去的生命,媒体却独独抓住了复旦这一名学子,花了大篇幅来报道。有一些网友称,逝去的生命不分高低贵贱,那么为何独独具体报道复旦女孩这一名学生?新闻报道的工作者们,面对众多失去的宝贵生命,你们是不是已经为了新闻的噱头而分出了高低?”“把一个女孩子的微信、QQ、照片公布在网上的行为,不仅仅碾压了作为逝者的尊严和隐私权,更是将她亲人的伤疤血淋淋地揭露在了众人的面前,供大家评论,指点。”

针对上述批评,微信公众号“微观者说”转发了一篇“广州媒体人”写的“致部分复旦学生的公开信”,题为《媒体人就外滩踩踏事件致复旦学生公开信:别太矫情了》,认为“同学们指责媒体,通篇皆为泛道德化指责,忽略操作而直奔操守,实在令人遗憾”。

写作后面:以上材料均出自网络媒体,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认真完成。

说明:可查阅参考材料,但一定要写出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拒绝抄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