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它会根据教学

内容和实践教学等调整学生学习时间和节奏,并且还需要建立相应的

评价制度,才能使课程体系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首先,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匹配应用。其次,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当前的行业和就业形势,选取当前流行的技

术和模块,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再次,课程体系针对不同能力

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学习水平的课程,例如基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

快速深入掌握课程内容,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理解学习。

此外,课程体系重视实践性教学,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练习,

实现扎实的基础训练,以及调剂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实际的行业技能

素养。

最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明确考试评价程序,建立系统的考核体系,包括笔试、操作考核、技能考核等,对学生进行一定度的考核,

以便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总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根据行业

的发展情况和就业形势,挑选合适的技术和模块,设置多元的课程,

推行实践性教学,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才能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

教学的有效性。

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的中职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

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的中职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梁桂 近年来,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的中职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此次改革浪潮的核心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尽管取得了某些成绩,但与预期效果仍存在较大差距。面对现实,有必要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的中职教育改革进行某些反思。 一、关于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反思 职业教育专家认为,应用性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事实与概念)和“为什么”(理解和原理),过程性知识要回答的是“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强调抽象思维,职业学校的学生无法接受,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学习障碍。于是职业教育专家提出中职学生逻辑思维较弱,但形象思维较强,所以中职教育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在这样的理念主导下,陈述性知识在中职教育中被排斥,仅以“够用”为度。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真的能够划分得那么清楚吗?其实陈述性知识是获得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很多程序性知识就是在陈述性知识基础上形成的。没有陈述性知识作为支撑,仅仅以学习程序性知识为主,这样的学习未必是高效率的。另外,仅仅靠某些调研课题的结论“70%以上的学生(职校生)认为自己不擅长逻辑思维,5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擅长形象思维”作为依据,认为中职生可以弱化逻辑思维的学习,而转向以形象思维学习为主,可能有失偏颇。不擅长不等于不重要。如果形象思维学习需要逻辑思维作为强有力的支撑,逻辑思维学习仍然是很重要的。 二、关于学科体系框架与行动体系框架的反思 最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次中职改革浪潮的颠覆性的是行动体系课程的流行。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是“平行结构”的,尽管考虑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学习过程的认知心理顺序,但结构庞大、逻辑严密的内容编排是“机械”的,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产生了冲突。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是“串行结构”的,与典型职业工作顺序一致,对内容的编排是“有机”的,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实现了实践理论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科体系的学习以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为着眼点,以行动体系的学习以隐性知识的生成与建构为着眼点。从理论上讲,行动体系课程有很多优势。但这样的理论思辨让很多一线的教师陷入了云雾之中,要掌握行动体系课程开发的整套术语和技术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今为止大部分一线教师都弄不明白什么是“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什么课程名称都要加入动作等等。学科体系的框架真的是职业教育的“罪魁祸首”吗?行动体系真的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课程体系吗?学科体系的框架里面没有工作过程吗?学科体系的框架与行动体系的框架其实并没有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另外不可回避的现实是,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在工作过程的顺序方面清晰了,但在知识结构的逻辑性方面变得混乱了。逻辑性不强不利于知识的积累与记忆,所以在实践中有的老师和学生感觉到行动体系课程教材内容编排总是有点“乱”。至于这种“乱”对学习效果有没有负面影响有待时间进一步检验。 三、教学过程都要按照“行动”过程序列去进行吗?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是典型的“行动”过程序列。严格来讲,这是工作的管理过程,是从领导的视角来划分的“行动”过程序列。现实中也很难保证每个工作项目都有这么完整的各个环节。把学习当成工作,进入学校就一步迈进了工作岗位,把学校变成工场,学校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吗?没有行动就没有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在学校缺乏岗位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早早将学生推向社会,寻找真实的工作情境。遗憾的是,社会工作岗位只是“行

关于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教育文档

关于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引言 教育是振兴民族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内力条件。教育优先发展以科教兴国为基本依托,它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党中央及国务院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明确指出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育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明确的部署。 职业教育是面向民众而实施的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教育形式。实践证明,职业教育是惠民、富民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全民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也是对高等教育的补充和对继续教育的延伸。相比十七大而言,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求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和改革,更赋予职业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和内涵。这种决策层面的改变,不仅体现出党中央对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寄予厚望,也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角色。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以推动素质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国策。新形势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职业教育机构面临着发展与淘汰的抉择,同时还承担着参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的重要任务。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精神和指示,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实力和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进展及主要问题 十八大以来,我国加速推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职业教育主要进展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实施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积极探索和实践了工学结合等实战教育方法,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整体就业质量和创业水平。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已达上万所,年招生量逾千万,这些数据都充分证明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具备大规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1]。其次,职业教育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在职业教育领域,我们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模式,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制度,为构建职业教育政策体系提供了法制条件。同时,中央通过财政拨款带动地方政府及社会企业的投资和赞助,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骨干学校和实训基地,优化了教师队伍及教学资源的重新配置,有效改善了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再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体系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教育部通过建立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发展解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发展解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家经济水平、推动社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 职业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专门针对从事某项职业或领域的人培养职业技能和素质的教育,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完整组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职业学校、培训机构、企业内部培训等方式。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1. 高度专业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针对不同的职业领域,特别是高技能领域,具有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 2. 高度个性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通过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方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强调职业素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学生秉持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提高职业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于职业素质的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规模逐渐扩大。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培养的职业技能人才数量不断增加。 2. 服务经济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是服务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致力于培育高技能劳动者和各类专业技能人员,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办学层次逐渐提高。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四、未来发展趋势 1.注重教学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注重教学创新,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 强化实践教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以实践为主,通过实验室、实习基地和生产实训基地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关于构建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专科课程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专科课程体系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行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技能水 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课 程体系,提升育人质量,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就汽车制造与试验技 术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专科课程体系构建的背景、现状、目标、重点、难点和途 径进行论述,探讨课程体系的构建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途径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代码460701)是2021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五 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其特殊在于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学生,学生年龄小。由于没有高中阶段教育背景,文化基础知识不足,要经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个段,才能达到专科层次的培 养目标。 1.课程体系构建的背景 在2002年3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 几点意见》(教职成〔2002〕2号)中指出:“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招 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招生和管理上,《意见》要求:“五年制高职的年度招生计划由各地教育、计划行政部门共同确定。前三年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后两年 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在教育实践中,五年制高职分为两大类:一是五年一 贯制,二是“3+2”分段制。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 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 强国的战略目标,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在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中提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是为了满足职业教育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教育形式。本文将介绍职业教育课程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发展趋势。 定义 职业教育课程是一套旨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课程 体系。与传统的学术课程不同,职业教育课程更加注重实践和就业 能力的培养。它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实践操作、实实训等内容,旨 在帮助学生掌握在特定职业领域中所需的技能并提高就业竞争力。 重要性 职业教育课程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几点说明: 1. 应对就业市场需求:职业教育课程能够针对当前就业市场的 需求,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 增加就业竞争力:通过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学生可以获得 实际操作经验和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在求职过程 中的竞争力; 3. 促进经济发展:职业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4. 实现个人发展:职业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兴趣 和潜能,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 发展趋势 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以下是一些当前的发展趋势: 1. 强调产业需求: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职业教育课程将更加 注重技能培养和实际操作,以满足雇主的要求; 2. 引入新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职业教育课程将会引入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 3. 强化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课 程将加强实、实训等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4. 强化终身研究理念:职业教育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 力和终身研究意识,以适应社会变革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的思考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为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技能型人才需求,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质 和实际业务能力的高级职业人才的教育形式。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要求,高等职业 教育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时,我们需要思考以 下几个方面。 我们应该注重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在现代社会,不同行业和职业领域 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趋势来调整和优化高等职业 教育的专业设置。专业设置的多元化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高学习和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需要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性和技能 培养,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我们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与时俱进。除了注重技能培养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沟通能力等。我们还可以引入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远程教育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 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注重学校类型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技工院校和 职业学院担任,但他们的办学模式和学校类型比较单一。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们 可以探索建立更多类型和不同办学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如行业合作办学、企业办学等。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我们还需要注重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不 仅仅是学校层面的变革,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建立行业导向 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专业和行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我们还可以 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贷款、奖学金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 育。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学校类型、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等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调整。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级职业人才的需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一、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环境下,职业教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时代下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更加苛刻,一个优质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满足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包括: 1.职业教育内容的更新换代与教育教学方法的变化; 2.急需具有实用性与技能水平的专业人才; 3.追求工匠精神、提升教育互动和效果、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等。 这些挑战既是职业教育的压力,更是职业教育的时代机遇。职业教育体系要从上述问题出发,不断改进,并做出更贴切于新时代的改革与创新。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1.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良好的职业教育,依靠的是有着出色教育理论与实际经验的师资队伍。所以,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实现职业教育素质化、适应性、创新性,主要是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的。 2.互联网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如今,互联网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质的突破口,例如通过在线教育、数字化教育、智能化教育等方式,推动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和教育资源的平等化。 3.实施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高等教育可以为企业或行业提供高端技术人才,对于推进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意义深远。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建立行业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行业化职业教育体系,既是保证培养过程紧贴行业发展需要的保证,也是提高企业内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益的重要路径。 2.收集行业需求和反馈 职业教育机构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并搜集本行业中企业的培训需求及反馈信息,尤其是针对非正规领域的创新性需求。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职业教育是指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 专业素养的人才的教育。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的背景下,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了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对于职业 教育的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 养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人才,而这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应该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动手解决实际 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 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 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 其次,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 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思维 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 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沟通,解决实 际问题。 再次,职业教育应该注重与企业的合作。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和 经济发展培养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人才,而这需要与企业密切 合作。职业教育机构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同时,职业教 育机构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亲身参 与职业实践,更好地了解职业要求和职场工作。

最后,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职业教育的目标 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人才,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 的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包括职业规划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职业 拓展能力等多个方面。在职业教育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培养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意识,提高职业拓展能力。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与企业的合作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提供各个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性 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撑社会的各种需求。因此,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生活,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很重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发展。以下是一些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质量不高 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一些职业教育课程,但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课程甚至缺乏实用性,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无法提高。 2.2 人才培训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许多学校培训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不匹配,一些行业需要的人才数量较大,而很多学校研究生等层次的教育却较为普及,导致该行业的人才需求始终未能得到大量的满足。 2.3 缺少实践机会 许多学校职业教育课程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甚至没有,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学生在工作上成功被一些不实用的理论课程剥夺了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3.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方案 针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3.1 聚焦教学内容质量 相应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统筹职业教育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各学校应注重实践性,针对行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开展教学课程,增加学生获得实际操作经验的机会。 3.2 加强与市场需求的衔接 通过与社会、行业的合作与沟通,学校掌握市场需求和趋势,适度 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定与工作内容规向,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让培 训出来的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 3.3 周全实践机会 学校应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机会的争取,提高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行业应对学校的实习计划进行有效规划,使学生可以在更多 的实验室、实验基地实习、培训,拓展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结论 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性和面临的问题,是各教育机构共同 面临的问题,加强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社会竞争力方面的 作用,应当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各行业应加快本行业人才 需求的研究,为学校提供更完善的人才需求规划方案。同时,学校也 应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当前人才环境 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构建“专本研直通”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构建“专本研直通”职业教育体系的 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急需构建“专本研直通”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 职业人才。 一、优化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因此,要想构建“专本研直通”职业教育体系,就必须优化职业教 育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基础学科和专业必备技能的融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术,还能够拥有广阔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思维。 二、强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构建“专本 研直通”职业教育体系必须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 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与考核,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鼓励他们参与实践和创新,形成一支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 职业教育要与产业紧密结合,因此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是关键。要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

开发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资源和课程,提供更加实用的专业技术学习环境,使学生具备更加实用与高效的职业技能。同时,对于职业教育研究,应促进学术界与企业间良性互动和协作,提高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四、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认证体系 构建“专本研直通”职业教育体系需要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 质量认证体系,用以提高培养质量,保障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该认证体系需要从各方面对职业教育进行评估和认证,包括教学质量、师资水平、教学设施、学生就业情况等等,通过认证、评估对学校和学生进行排名和评估,促进职业教育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总之,“专本研直通”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具有系统性、整 体性和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与支持。只有通过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强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等措施,才能够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和可持续性发展。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构建思考最新教育文档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构建思考 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想要培养高质量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前提。设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应该慎重选择培养方式和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并且应该积极地摸索学前教育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前进道路和反复思 考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1.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是促进教师能力开发的催化剂,它在教师职业技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会使教师在工作中充满使命感.同时,教师会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发展肩负的重大责任,因此,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会将幼儿的健康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为了能给幼儿成长构建良好的精神环境,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为幼儿树立榜样。 2.专业知识 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这些知识是教师们应该具备的,它们在学前教育中是不可代替的.因为学前教育职业所面临的对象主要是幼儿,要想实现好的学前教育就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在了解

幼儿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最新的知识理论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幼儿教学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3.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各个行业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学前教育也 不例外,拥有学前教育职业技能是学前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包括很多,大致包括以下方面:(1)组织安排职业技能;(2)与幼儿沟通与合作的职业技能;(3)实施教育活动的职业技能;(4)鼓励和评价幼儿的职业技能。 二、高校学前教育培养现状 如今,众多院校都不遗余力地改变着我国高素质学前教师缺少的局面,他们都明确地指出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对职业能力的急切渴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每一个行业都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学前教师也不例外,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化发展水平极高,面对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准确性 有一些高校对学前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现实的,例如“专家型幼儿园教师"“研究型幼儿教师",个别学校忽视了幼儿教师的使命,其实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教育好幼儿。 2.课程体系的不足 在课程安排上来分析的话,国家并没有制订针对本科院校

对会计专业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7页精选文档

对会计专业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 目前,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呼声中,课程改革方面的呼声尤为强烈。在会计专业职业教育领域,近年来也是批判和改革之声不断,大都提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单一、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滞后、考核评价不科学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如何进行改革,各种论著提及较多的就是课程改革。 课程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在这一方案中,对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做了设计和规定。随着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工学结合特征的认识逐步加深,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定位也逐渐清晰,那就是职业教育课程要符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核心特征。而传统的学科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仅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了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忽视了专业知识与工作的内在关联,也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近年来人们对会计专业职教课程体系的批判,就多集中于其以学科为中心的设计之上。如果说要打破陈规创建新体系,那么对于会计专业来讲,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才能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思路呢? 一、目前职教会计专业学科课程体系的缺陷 以学科系统为中心的会计职业教育课程,基于知识储备构建,以单科分段为特征,以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为层次和课程

结构,专业培训多沿用面对学生直接讲授的课程教学形式,从教学内容到方法都沿袭着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模式。然而,各自孤立的会计学科知识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将技能培训形成整体化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学生也因而无法获得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至关重要的“会计工作过程知识”的认识。 事实上,多份对会计专业中职毕业生岗位能力适应性的调查问卷都表明:超过50%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五项职业能力是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和税务核算与申报能力,而这五项重要的职业能力却未能从学校的专业教育中系统获得。 显然,在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离职业岗位要求是有偏差的,所谓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并不完全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 实现。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体系的开发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会计是这样描述的:它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要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除了有向企业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外,还担负着参与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责任。这一定义体现了会计专业的职业范畴和岗位要求,表明了会计的基本职业能力不仅仅是会计账务核算和处理、会计信息输出的单一能力,还要具备通过数据分析本质、参与管理、岗位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的体现并不是单一地存在,而往往是交叉融会在整个会计工作过程当中。因此,要达到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思考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思考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而这两个主体的课程体系却存在重复现象和缺失现象,造成高职目标定位不清,中职教学资源浪费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推进职业资格标准、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加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块化的研究来引导、保障和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来解决。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思考一、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是课程体系衔接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的层次不同要通过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而这一课程体系又要能让一部分中职生具备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因此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和核心。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要解决课程体系中知识与技能的“缺失”和“重复”问题。

二、目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 1.客观问题:技能缺失,高职不高 由于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了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参加普通高校的招生,招收的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这也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生源。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在文化理论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却没有通过相应的中等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的技能是缺失的。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不得不从零起点开始,高职学校也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初级和中级的技能,从而占用了学生学习高级技能和专业的时间,这会影响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高职不高的现象。这样的现象是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制度客观造成的。 2.主观问题:课程重复,浪费资源 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从中职升格而来,一些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升格了,但仍然保留3+2一贯制和直通式的学制,直接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这样的学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既担任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任务,又担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任务。这样的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准确的定位,层次不清,会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降低了教学的要求和效率。形成了高等职业院校有很大一部分课程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和层次都是重复的现象,与课程相对应的专业实训设备

关于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先阐述了“教学工厂”这一职业教育模式的概念及其内涵,之后讨论了我国“工学结合”模式和“教学工厂”的异同点,并探讨我国职业教学未来需要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教学工厂工学结合职教改革 今年8月,笔者有幸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学习,众所周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面典范,为新加坡经济腾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比我国的职业教育,笔者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学工厂理念”的阐述 1.教学工厂的概念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学习、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所采用的“双元制”的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其本国国内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其主要思想是学校的职业技能培养与企业实际生产、运营过程紧密结合,把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或者企业具体的日常运营而不是简单的模仿从而获得今后的工作技能和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际经验。 2.教学工厂的主要特点 (1)表明了职业教育所特有的性质和对国家的重要

性 职业教育具有其本身所独具的鲜明特点,与传统的学科式教育相比,一方面职业教育在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上投资较大,另一方面其与企业密切相关,离开了企业的需要,职业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源,离开职业教育,企业的人才贮备会陷入困顿状态。所以,职业教育必须紧紧跟随企业发展的脚步,在此基础上引领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革的潮流,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的技术人员。 (2)重视职业教育的实用属性,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根据南洋理工学院的有关介绍,“教学工厂”模式下,学生在第三年,会将一年的学习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的时间学习本专业的实际应用课程,另一半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生产中实际的技术改造或者相关的课题项目。所进行的技术改造、课题项目由学校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技术攻关,由于学生所进行的工业项目设计都是接受企业委托,在生产过程和运营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其所开发的产品甚至有部分可以申请专利,成为了该企业所涉及的领域内前沿、先进的技术,学校成为了企业的技术研究中心,参与技术攻关的学生进入企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并融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综上所述,在“教学工厂”这种模式下的新加坡职教不仅迎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输送了大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精品文档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 一、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课程开发理念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蕴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的重大变革。”根据北京师范大学赵志群教授的观点,我们首先应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的区别。普通教育主要构建的是学科式的教学框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学习内容是普通文化和科学教育;职业培训以完成岗位任务,满足企业要求为培养目标,注重岗位技能或职业资格的培养;而职业教育则以促进本职业领域内的生涯发展为培养目标,注重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学习。普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客观的、与情境无关的、学科系统化的;职业培训注重技能的训练,是主观的、与情境相关的、不系统的;职业教育则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情境密切相关,并以实践为导向,具有系统性。 因此,职业教育是介于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者之间的教育模式,它以学员在某个职业或职业群内的发展规划为培养目标,更注重职业知识、技能、素养的养成,尤其注重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见下图。 综合职业能力的构成图 专业能力可以看做是职业岗位工作范围内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多项需独立完成的单项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知识与技

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人们可通过认知与学习某个职业(或领域)的知识、技能、素养而获得。我们可将专业能力分解成:岗位工作流程与工作方法、岗位相关工具材料的认识与使用、人际沟通与交流等,而岗位工作方法、岗位工作流程、人际沟通与交流等属于知识、技能外的教学内容,无法简单通过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来实现,这需要通过教师建立情感交流并引导和培养。 如需让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则应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有学科知识进行重新解构和排序,学科知识解构和重排不出岗位经验性的工作知识。因此,必须开发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并选择适当的载体融入综合职业能力。 二、职业教育应构建学习领域课程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是构建适合的职业(或领域)学习课程模式。职业(或领域)学习课程的目的是获取综合职业能力,建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升通道。课程以典型职业工作任务为基础框架,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学习怎样完成工作任务,课程的特点是基于工作岗位、贴近岗位实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由教师团队共同设定课程学习内容并对学习内容负责,学生则按照学习情境进行学习,见下图。 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示意图 职业(或领域)学习课程,通常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