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

(试行)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录

目录 (i)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 (1)

4总则 (2)

5建设目标 (3)

5.1总体目标 (3)

5.2具体目标 (3)

6建设条件 (3)

6.1基础条件 (3)

6.2建设区域 (4)

7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 (5)

7.1一般规定 (5)

7.2土地平整工程 (5)

7.3灌溉与排水工程 (6)

7.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8)

7.6其他工程 (9)

编制说明 (10)

前言

为规范推进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严格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参考《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7年),结合重庆市地形地貌、耕地、水源、交通等条件,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负责解释。

1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等。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

1.3 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除应遵循本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TD/T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5-2003农用地定级规程

TD/T10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32-201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TD/T1033-20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7年)

3术语

本技术要求明确了农村土地整治、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术语。

3.1农村土地整治

指对农村地区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活动。

3.2基本农田

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3.3高标准基本农田

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标准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

3.4基本农田保护区

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3.5基本农田整备区

指通过土地整治活动,逐步形成的集中连片、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规划期间区域内的耕地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田。

3.6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4总则

4.1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4.2坚持规划引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统筹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4.3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

4.4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促进农村地区景观优化、生态良好。

4.5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

4.6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发挥项目建设长期效益。

5建设目标

5.1总体目标

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落实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持续利用。

5.2具体目标

5.2.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2.2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

5.2.3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5.2.4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5.2.5加强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利用的监测监管,确保好地用好。

5.2.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6建设条件

6.1基础条件

6.1.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务院国土资源、农业、水利、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

6.1.2地形条件和耕地集中度。

a) 地形坡度在25°以下,其中15°以下区域应优先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以地形条件为基础,结合土地资源禀赋情况、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源条件等,将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分为浅丘带坝区/河谷平坝区、丘陵宽谷区/坪状高丘区/向斜平顶低山区、中低山区(岩溶槽谷区/溶蚀盆地区、中低山山塬缓坡区)。

b) 建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且每个耕作区规模见表1。

表1 高标准基本农田耕作区集中连片规模

6.1.3水资源有保障。建设区域附近应有可作为灌溉水利用的河流、小溪、水库、山坪塘、囤水田、蓄水池等保障水源;具有灌排条件;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规定。

6.1.4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

6.1.5具备建设所必须的水利、交通、电力等骨干工程设施。

6.1.6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积极性高。

6.2建设区域

6.2.1重点区域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包括:

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

b) 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

c) 全国农用地质量分等评定的优等、高等、中等耕地集中分布区域。

6.2.2限制区域

6.2.2.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限制区域包括:

a) 水资源贫乏区域;

b) 水土流失易发区、石漠化严重区等生态脆弱区域;

c) 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

d) 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

e) 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

f) 内陆滩涂等区域。

6.2.2.2在限制区域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提供相关部门论证同意的证明材料。

6.2.3禁止区域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禁止区域包括:

a) 地面坡度大于25°的区域;

b)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等;

c) 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

7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

7.1一般规定

7.1.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以及其他等五项工程。具体详见附表1(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表)。

7.1.2应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需要。合理布置耕作田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7.1.3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

7.1.4建成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达到所在区县的较高等别。

7.1.5基础设施使用年限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各项基础设施工程正常发挥效益的使用年限。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

7.2土地平整工程

7.2.1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耕作田块修筑工程主要包括田块调整与田面平整,田块调整是将大小或形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田块进行合并或调整,以满足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节水节能等应用;田面平整主要是控制田块内田面高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满足精耕细作、灌溉与排水的技术要求。土地平整具体技术指标,详见表2。

表2 土地平整技术指标

7.2.2浅丘带坝区/河谷平坝区、岩溶槽谷区/溶蚀盆地区梯田化率不低于90%,宜布置条田。以道路和主干沟渠为骨架,合理调整田型,条田规格宜为4亩~10亩(长度以50m~300m为宜,宽度取决于机械作业宽度的倍数,以20m~150m为宜);在有条件的条田区域内宜布置格田,格田长度以不低于30m为宜,宽度以不低于20m为宜。丘陵宽谷区/坪状高丘区/向斜平顶低山区的梯田化率不低于90%,坡地台面宽度不低于6m;中低山山塬缓坡区的梯田化率不低于70%,坡地台面宽度不低于6m;浅丘带坝区/河谷平坝区、岩溶槽谷区/溶蚀盆地区的坡地台面宽度不低于10m。

7.2.3田面平整度和田坎的位置、几何尺寸、修筑材料应符合《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7年)的规定。

7.2.4耕作层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的规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要保证耕作层厚度不低于25cm,有效土层厚度不低于50cm;土壤理化指标应满足农作物高产稳产要求。浅丘带坝区/河谷平坝区、岩溶槽谷区/溶蚀盆地区、丘陵宽谷区/坪状高丘区/向斜平顶低山区的农田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00公斤/亩以上,中低山山塬缓坡区的农田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做适当调整。

7.2.5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浅丘带坝区/河谷平坝区、岩溶槽谷区/溶蚀盆地区适宜农机化作业的耕地面积应不低于项目区耕地面积的90%;丘陵宽谷区/坪状高丘区/向斜平顶低山区、中低山山塬缓坡区适宜农机化作业的耕地面积应不低于项目区耕地面积的70%。

7.3灌溉与排水工程

7.3.1灌溉与排水工程指为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和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7.3.2通过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灌排体系,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a) 水源工程。建设区域附近有河流、小溪、水库、池塘、囤水田等灌溉水源,通过配套灌排设施,保证建设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建设区域水源保障不足,需通过修建拦蓄工程并配套引、输水设施保证建设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建设区距水源设施不宜超过3km。水源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不稳定区域的耕地,在旱作条件下,每亩耕地可用于补充灌溉的设施蓄水量宜在4m3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水源工程应满足项目区可抗旱30天以上的水源条件或水源设施。

b) 充分利用水资源,完善灌溉体系,主灌溉渠采用全断面硬化,满足建设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5;渠系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0。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70%。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农田面积应不低于95%。

表3 灌溉设计保证率

c) 按照整治规模、地形条件、交通与耕作要求,合理布局各级输配水渠。

d) 排涝标准为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0年。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见表4。防洪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洪水,并明确排洪设施及承泄区。坡面水系水平沟、纵沟必须畅通,并设有消能防冲和沉沙设施。

表4 农田设计暴雨历时和排水设施排除时间

7.4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指为满足农业物资运输、农业耕作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田间道和生产路。通过合理地实施田间道路工程,构建便捷高效的田间道路体系,使田块之间和田块与居民点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安全方便的生活需要、促进田间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和耕作成本的降低,并提高土地利用率。田间道路工程布设宜形成网状。

7.4.1 田间道应贯通项目区。田间道路面宽3.0m~4.0m,设置必要的错车道和回车道,同时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主干田间道宜硬化。

7.4.2生产路主要用于生产人员及人畜力车辆、小微型农业机械通行,并应到达耕作田块与居民点。生产路采用横向、纵向交叉布置,路面宽宜为0.6 m~2.0m。生产路可沿沟渠或田埂灵活设置,并形成网状。

7.4.3田间道路建设要科学设计,突出节约土地,田间道和生产路布设相互补充和联系,以保证田间路网密度布设合理。田间道及生产路的间隔可根据地块连片单元的大小和走向等确定,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应符合《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7年)的规定。

表5 田间道路工程部分参数表

2. 表中生产路分为生产大路和生产便道,在地势较平缓地区宜布设生产大路,生产大路宽度一般在1.2m~2.0m 之间,便于小、微型农机的出入,路面宜进行硬化;生产便道宽度一般在0.6m~1.2m之间,主要便于生产生活。

3、道路路基、基层应符合相关要求,路面材料因地制宜。

7.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7.5.1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指为保护项目区土地利用活动安全,保持和改善生态条件,防止和减少污染、自然灾害等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坡面防护工程。

7.5.2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应与田、路、渠、沟等有机结合。

7.5.3农田防洪标准应采用以镇乡村为主防护区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年一遇。

7.5.4农田防护面积比例指通过各类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受防护的农田面积占建设区农田总面积的比例。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应低于90%。

7.6其他工程

其他工程应符合相关规定。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

(试行)

编制说明

目录

编制背景 (12)

1 范围 (1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3术语 (13)

4总则 (22)

5建设目标 (22)

6建设条件 (23)

6.1基础条件 (23)

6.2建设区域 (25)

7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 (25)

7.1技术要求 (25)

7.2土地平整工程 (25)

7.3灌溉与排水工程 (26)

7.4田间道路工程 (27)

7.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27)

7.6其他工程 (28)

附表1 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表 (29)

编制背景

土地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我国实行基本农田保护是耕地保护的核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统计,重庆市现有耕地总面积244.29万公顷,其中旱地146.61万公顷,水田97.59万公顷,水浇地0.087万公顷。根据《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规划期末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83.33万公顷,其中坡度在15°以上的占50.68%,坡度在2°以下的仅占3.25%。

重庆市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全市90%耕地分布在丘陵和中低山区,田块较为破碎,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耕作不便,抗灾能力弱,适宜农机耕、种、收农田面积比重小,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规模经营的要求。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改善耕地耕作条件,强化水利设施配套,提高耕地质量,是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

根据《关于开展2012年粮食增产行动的意见》(渝办发〔2012〕52号)、《关于开展2012年粮食增产行动的意见》(渝办发〔2011〕134号)的要求,为确保重庆市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00万吨以上,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

按照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的要求,重庆市要在‘十二五’期间建成520万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为规范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参考《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7年),结合重庆市地形地貌、耕地、水源、交通等条件,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

1 范围

《技术要求》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具体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和工程验收等相关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技术要求》规范性引用文件除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引用文件相同外,还补充了《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7年)。

3术语

《技术要求》中的术语解释除直接引用国家标准外,为了便于解读,增加部分术语解释,其解释均引用自各行业的规范标准。

3.1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要素综合投入,农田可以稳定达到较高水平的粮食产出能力。生产要素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土壤肥力,以及优良品种、灌溉、施肥、植保和机械作业等农业技术(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以重庆市水热条件为基础,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平均复种指数2左右)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应低于800公斤/亩,在海拔较高的中山缓坡地区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作适当调整(平均复种指数1.5左右)。

3.2地形地貌

3.2.1丘陵

指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隆起高地。绝对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高差在50m以内的属于低丘,其中相对高差在20m以内的属于浅丘;相对高差在50~100m的属于中丘;相对高差在100m以上的属于高丘。

浅丘宽谷、浅丘带坝区,地势较为开阔,起伏平缓,农田分布集中,光、热、水资源较为充裕,是重庆重要的粮油作物产区。

图3.2.1-1方山丘陵(铜梁县)图3.2.1-2 丘陵(綦江县)

图3.2.1-3 浅丘(潼南县)图3.2.1-4 浅丘(潼南县)

3.2.2坝

指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或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区域耕地较为肥沃,水资源条件好,耕作方便,耕地利用程度高,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区。

图3.2.2-1河谷平坝(潼南县)图3.2.2-2 河谷平坝(城口县)

图3.2.2-3浅丘带坝(南川区)图3.2.2-4浅丘带坝(潼南县)

3.2.3岩溶槽谷/溶蚀盆地

指在构造形迹的控制下,长期受溶蚀作用形成的岩溶地貌。主要分布于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低山区,渝中岩溶槽谷区域,该区域地势较为平缓,耕地土层深厚,农田集中,地块较大,耕地利用程度较高,适宜建设高标准农田。

图3.2.3-1溶蚀盆地(巫山县)图3.2.3-2 岩溶槽谷(酉阳县)

图3.2.3-3 溶蚀盆地(巫山县)图3.2.3-4 溶蚀槽谷(巫山县)

3.2.4中、低山

低山指绝对高度500m~1000m之间,相对高度200m ~500m;中山指绝对高度

1000m~3500m,相对高度500 m ~1000m。

山塬地带地势较为平缓,多为缓坡耕地,耕作条件较好。受地形地貌影响,耕地相对集中,规模一般为200—500亩。

图3.2.4-1 低山(綦江县)图3.2.4-2低山单斜(丰都县)

图3.2.4-3低山缓坡(綦江县)图3.2.4-4中山山塬(城口县)

图3.2.4-5低山缓坡(巫山县)图3.2.4-6低山槽谷(酉阳县)

3.3土地平整

3.3.1耕作区

指以道路或沟渠等骨架划分并近似矩形的耕作单元;建设区由一个或几个耕作区组成,耕作区由若干耕作田块组成(TD/T1012 -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图3.3.1-1 耕作区(潼南县)图3.3.1-2耕作区(黔江区)

图3.3.1-3 耕作区(南川区)图3.3.1-4 耕作区(巫山县)

图3.3.1-5 耕作区(万州区)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首次有了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首次有了标准 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须坚持哪些原则?公众如何参与?诸如此类问题,可以从日前国土资源部出台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中找到答案。该《规范》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原则、内容与技术要求、程序等。 《规范》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5 项工程,实现每个耕作田块直接临渠(管)、临沟、临路,保证每个耕作区与农村居民点相连。重点区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整理重点县。对于地形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行洪河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库水面等区域,禁止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据了解,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xxx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效益分析

10效益分析 10.1社会效益分析 10.1.1社会影响 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产业,吸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通过土地整理理顺土地权属关系,有利于土地管理工作。对整理后土地进行合法、合理的权属调整,将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当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供和积累经验;通过土地整理使项目区内耕地集中连片,能够为高产农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并为今后实现规模经营、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将极大的增加粮食产量并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为其他地区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一个显著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是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能够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长久、深入、顺利发展。 10.1.2维持社会稳定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作用 项目实施后,通过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和未利用其它草地的开发,减少田坎占地面积,可新增耕地面积确保了xx县耕地总量增加,对xx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项目建设后,将形成较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灌排系统,项目区内目前耕作不便及受洪涝影响严重的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项目区内未利用地和田土坎将得到平整,水土流失将得到治理;提高了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中低产田得到改造,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改善,耕地将达到旱涝保收的土地标准;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夯实了农业基础,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能力和发展后劲,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扩大耕地面积,安置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对整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1综合说明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1.1.2项目类型和性质 项目类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土地整理。 1.1.3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项目所在地:*********。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于******,地理位置西至东经117°43′46″,东至东经117°45′49″,南至北纬32°17′28″,北至北纬32°19′54″。项目区涉及******全域。 1.1.4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目区属于平原微丘。 1.1.5建设规模 项目区总面积为821.2643公顷,高标准农田面积466.6667公顷,位于******。 1.1.6项目建设原则要求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

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益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1.2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 1.2.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有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两个方面。 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是确保项目区粮食稳产丰收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旱与涝)的能力。为解决灌溉水源,根据项目区供需水量要求计算结果,并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主要通过改善原有的灌排系统来保证项目区水源供应和排涝。本项目区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改建沟渠等。 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是对生产路和田间道的建设。田间道与乡村路相连接,辐射范围左右各300米;生产路布设在田间地头,并与田间道相通形成网络,利于田间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和劳作。 1.2.2建设工期 项目拟建设工期为4个月(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2.3项目估算投资 项目总投资356.1120万元,亩均投资0.0509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310.2545万元,占总投资87.12%;其他费用共计38.8749万元,占总投资的10.92%;不可预见费6.9826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1.2.4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56.112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350.0000万元,县级财政投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标范本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基本建设情况 1.2工程概况 1.3综合说明 第二章施工准备 2.1组织准备 2.2技术准备 2.3设备和材料准备 2.4现场准备 2.5原材料试验 第三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1 关键工序施工方案 3.2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3.3临时工程施工方案 3.4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3.5施工总平面施工方案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4.1质量管理岗位职责 4.2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3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4.4测量、监控等质量保证措施 4.5施工标准和现场检测规范 第五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5.1建立健全安全施工保证体系 5.2安全管理岗位职责 5.3安全生产措施 5.4治安保卫措施 5.5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6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 第六章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6.1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6.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3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6.4制定环境保护措施计划 第七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7.1施工进度总体安排 7.2阶段工期控制、施工均衡性及工序衔接7.3关键节点施工进度控制 7.4工期保证措施 第八章资源配备计划 8.1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8.2机械设备配置

8.3质量监控配备计划表 8.4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8.5资金使用计划 第九章施工管理及措施 9.1施工现场管理 9.2工程安全文明生产管理 9.3工程管理的配合、协调及服务措施 第十章雨季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基本建设情况 工程名称:青县马厂镇上马厂村等五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三标段 招标人:青县国土资源局。 1.2工程概况 工程建设地点:青县上马厂村、陈官屯。 1.3综合说明 (一)编制依据 1、青县马厂镇上马厂村等五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至六标段招标文件 2、河北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有关的设计、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 (一)田。通过归并和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连片田块规模适度,耕作层厚度增加,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1250px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500px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8%以下,丘陵区梯田化率不低于90%,形成一批1万亩、3万亩和5万亩以上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土。通过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促进良种良法的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g/kg以上,各项养分含量指标应达到当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中”或“高”值水平,土壤 pH值保持在5.5~7.5,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 (三)水。通过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提升农业生产的水利化程度。灌溉保证率达到50%以上,排涝标准达到5年~10年一遇,农田防洪标准达到10年~

20年一遇,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明显提高。 (四)路。通过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解决农田“路差、路网布局不合理”问题,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促进农业机械化。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达到90%以上,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林。通过农田林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等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解决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效能不高等问题,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打造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生态屏障。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应不低于90%。 (六)电。结合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完善农田电网、配备必要的输配电设施,满足现有机井、河道提水、农田排涝、喷微灌等设施应用的电力需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夯实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 (七)技。通过加快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完善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提高良种覆盖率、肥料利用率、农林有害生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农田监测网络,田间定位监测点覆盖率达到85%,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

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 (2) 二、总体施工组织规划 (2) 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尤其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3) 一、土地平整工程施工 (4) 第三章、工期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7) 一、工期保证体系 (7) 第四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7) 一、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8) 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8) 一、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8) 第六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9) 一、环境保护、水体保持保证措施 (9) 第七章、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0) 一、文明施工措施 (10) 第八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14) 一、项目风险预测 (14) 第九章、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15) 一、材料采购保障措施 (15)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 (16) 附表二:临时用地表 (17)

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为保证施工现场布置紧凑、适用、合理,现场施工顺利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原则如下: 1.在建设单位指定的临时施工用地范围内,根据施工流程规划好施工道路,搭建生产、生活临时设施及临时施工用水、电线路,合理布置搅拌场地及材料准备。 2.保证场地排水畅通,布置符合现场卫生、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符合要求。 2、施工总平面布置体系 由项目总工负责总平面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健全调度制度。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施工需要对总平面的使用进行协调和调整,并由材料组对总平面的使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施工总平面布置管理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及各阶段布置,以充分保障阶段性施工重点,保障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在工程开工前,制定详细的机具使用及进退场计划,主材及周转材料加工、堆放、运输计划,同时落实到具体实施方案上,实现科学文明管理。 二、总体施工组织规划 1、编制依据 A、本工程招标文件。 B、水利部颁发的现行施工技术规范、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C、水利部及张掖市现行的有关工程概预算定额文件。 D、我单位拥有的施工能力及多年来在工程和类似工程施工实战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2、工程概括 计划开工日期:2017年11月10日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地形图测绘要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测绘要求 1 测绘内容及范围 1.1 测绘内容为项目区内及周边的各种地形、地物及现状地类要素。 1.2 测绘范围测至项目区界址线外50—200米,并标示出与项目区有关的河流、 湖泊、水库、水工建筑物、道路、村庄及建(构)筑物等的相对位置。 2 地形测绘 2.1 基本比例尺:1:2000。 2.2 基本等高距: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统一为2m。 2.3 高程注记点密度:每个10cm×10cm的方格网内,平原地区不少于6个高程 注记点,丘陵山区不少于12个高程注记点,并标注地形变换点的高程。2.4 输出的图纸应以项目区为单位整体输出,当整体输出图纸大于1.5m?2.0m 时,适当缩小比例尺输出,缩小比例尺应不小于测图比例尺的2倍。 2.5 项目区范围的界址点需标注坐标,并列出界址点坐标表。 3 地物测绘 3.1 村庄只施测村庄的外围线,内部标注村庄名称。村庄内与项目区有关的沟、 渠、路、桥、水系等应完整绘出。 3.2 坑塘、河道应测注塘底、河道底的高程;河道每隔30米测注一个高程点。 3.3 水闸应测注闸顶高程,并注明水闸的孔数及水闸的宽和高,用孔数?宽?高 表示,单位为米,保留两位小数。 3.4涵洞应测注涵洞底高程,并标示涵洞的规格。其中,圆涵标注内、外孔径; 方涵标注宽和高,用宽?高表示。单位为米,保留两位小数。 3.5 项目区内的沟渠、坑塘、墓葬地、其他草地、盐碱地、沼泽地、裸地、双线 田坎、双线道路等要素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比例测绘,不得取舍。 3.6 项目区内各类道路的位置、长度、宽度、路面高程、类型等属性应根据现状 标示。

3.7 现状渠(或水沟)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类型要明确标示。 3.7.1 宽度:在图上标示为单线时,要在沟渠旁注明其实际宽度。 3.7.2 深度:每隔30米应测注一个沟渠底的高程,沟渠的转弯处必须测注一个高 程点。 3.7.3 类型:当沟渠的材料不是土质时,要加注沟渠的材料和尺寸。 3.8 电线杆的位置要准确,输电线路走向应按照规定标示。 4 断面测绘 4.1 河道断面测绘 4.1.1 河道要求每隔250米布设一个横断面。当相邻两横断面的河底高差大于2.5 米时,加测一个高程变化点的横断面。在河道突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处、有水工建筑物处,也应加测横断面。 4.1.2 河道两岸有防洪堤的,要在堤外20米范围内加测地形高程点。 4.1.3 纵断面测绘:沿河道中心线每隔50米测一个高程点,同时施测水面高程。 水面高程要加注测绘日期。 4.2 拦河坝、水闸断面测绘。 4.2.1 拦河坝、水闸要施测坝(闸)顶中心线的高程及坝(闸)体的横断面。4.2.2 拦河坝坝脚下游河道每隔20米加测一个横断面。 4.2.3 要测注拦河坝、水闸的冲坑范围及坑底高程。 4.3 桥梁断面测绘:应施测桥孔、桥墩的断面形状及尺寸,桥底地面高程,梁顶、 底高程及桥型。 4.4 堤防断面测绘 4.4.1 沿堤防中心线每隔50米测注一个高程点。 4.4.2 每隔50米加测一个堤防横断面。 4.4.3 堤防纵横断面位置要在地形图上标示出。 5 地类测绘 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分类标准及调绘要求,对项目区进行地类测绘,形成项目区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6 成图要求

高标准农田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二章、施工部署 第三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第四章、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和违约责任 第五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第六章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和进场计划 第七章、劳动力安排和材料进场计划、 第八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及施工道路平面图 第九章、冬季、雨季施工组织措施 第十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加固措施 第十一章、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施工组织措施第十二章、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的措施 第十三章、工期保证组织措施及违约责任 第十四章、特殊施工措施计划 第十五章、新技术应用及违约责任承诺 第十六章、项目管理机构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临沂市河东区农村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二期)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有关要求文件及工程设计要求,结合本工程工期短,任务重的特点,确定总体计划施工方案为: 首先对项目区进行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狠抓工程要害部位,分步实施。采取机械与人工结合,组织专业队伍施工。施工及测量放线人员始终跟班对点、线、桩进行控制,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定量定人定工期,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以下几项编制: 1、临沂市河东区农村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二期)( 八湖镇、相公街道、汤头街道) 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有关要求;施工现场有关地质资料; 2、相关的标准图集; 3、本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有关规定; 4、有关国家规范、标准、规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地质勘察规程》TJ064—86 3、《公路勘测规范》JTJ016—99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工程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建设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一、建设目标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 益。 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 3、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5、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二、建设内容 主要由田间工程和田间定位检测点组成。 1、高标准农田田间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培肥、灌溉水源、灌溉渠道、 排水沟、田间灌溉、渠系建筑物、泵站、农用输配电、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林网等内容,以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科技应用,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水平,保持持续增产能力。 A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包括田块调整与田面平整。田块调整是将大小或形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田块进行合并或调整,以满足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节水节能等农业科技的应用。田面平整主要是控制田块内田面高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满足精耕细作、灌溉与排水的技术要求 B 土壤培肥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和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耕作层土壤养分常规指标应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C灌溉水源应按不同作物及灌溉需求实现相应的水源保障。水源工程质量保证年限不少于20年。 D灌溉渠道渠灌区田间明渠输配水工程包括斗、农渠。工程质量保证年限不少于15年。 E排水沟排水沟要满足农田防洪、排涝、防渍和防治土壤盐渍化的要求。 F田间灌溉根据水源、作物、经济和生产管理水平,田间灌溉采用地面灌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

高标准农田实施计划方案

20××年××区×××乡××村×××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要 (1) 1.1项目背景 (1) 1.2编制依据及编制过程 (3) 1.3项目区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4) 1.4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6) 1.5效益 (7) 1.6组织领导和管理 (8) 1.7综合结论 (8)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10) 2.1自然概况 (10) 2.2社会经济状况 (15) 2.3基础设施 (16) 2.4林业现状 (18)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3.1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9)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 第四章水资源及供需平衡 (24) 4.1项目区供水水源概况 (24) 4.2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24) 4.3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25) 第五章建设标准及工程设计 (27) 5.1指导思想 (27) 5.2基本原则 (27) 5.3建设标准 (28) 5.4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33)

5.5规划原则及布局 (34) 5.6方案选定 (37) 5.7工程设计 (38) 第六章工程建设任务及内容 (72) 6.1建设任务 (72) 6.2建设内容 (72) 第七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74) 7.1编制依据 (74) 7.2资金筹措方案 (77) 7.3群众投工投劳 (77) 第八章项目主要效益分析 (79) 8.1经济效益 (79) 8.2社会效益 (81) 8.3生态效益 (81) 第九章环境影响与分析 (83) 9.1环境现状分析 (83) 9.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83) 9.3对策及措施 (84) 第十章组织实施和运行保障 (85) 10.1组织管理 (85) 10.2实施管理 (85) 10.3运行管理与维护 (86) 第十一章附件 (89) 11.1附表: (89) 11.2附图 (89)

高标准农田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部分技术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部署,包括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及管理程序安排 一、工程概况 肥城市2016年度第一批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石横片)第一标段位于肥城市边院镇境内,主体工程为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工作。 二、编写依据 通过对本工程各阶段具体情况的分析,结合我公司的技术实力,施工水平,我们认为本工程重点是保证田间工程顺利进展,使部分工程在尽量躲开冬季施工,因此分片区分阶段的工序必紧凑,安排要合理,在施工过程中,要抓住以上重点,合理部署,切实做好技术、设备、材料的准备工作,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工期完成。 (1)肥城市2016年度第一批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石横片)一标段施工招标及合同文件; (2)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 (3)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整理标准; (4)现行的施工操作规程,施工验收规范。 三、施工总体规划 我公司针对本工程施工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组建项目班子,并且入选一旦经过建设、监理单位确认,全班人选将处于启动状态,未进场之前可根据设计要求积极为本工程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为按质、按时完成合同赋与的责任和义务,公司针对该工程严格实行“项目法”施工,新组建一个由公司技术经理亲自挂帅,公司副总工程师任技术负责人,由公司优秀的项目经理组建的项目经理部,负责具体施工管理。 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及详细研读设计文件、图纸,利用我单位人员、设备及丰富的工程施工经验等诸多优势,拟对本工程施工作以下规划。

1、项目班子配备 我单位现场将成立“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肥城市2014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部”,项目部按项目法管理,负责该工程项目的实施。我们将按照与业主签订的承包合同,按期组织进场开工,并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配置人力、机械设备等各种资源进场,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严格按照项目法施工,对人、财、物进行合理调配,采用先进施工方法,严格控制质量标准,保质保量地圆满工。拟派遣具体丰富施上经验的项目经理为该工程项目经理,代表我单位具体组织项目施工和管理。作为驻工地的全权负责人,负责工程承包合同履约,直接对企业法人代表负责。项目经理依照与企业法人代表签订的委托书、责任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 项目部下设工程部、质检部、财务部、施工安全部、设备材料部,下设测量作业队、排水沟施工队、管涵、管道安装施工队、田间道路施工队、输电线路安装施工队。 工程部负责项目的全面技术工作,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和作业指导书.制定技术管理标准,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负责项目的人员、设备、资源的调配和计划实施,以及后勤管理;组织编制、审核、组卷、移交工程竣工文件等工作。 质检部负责项目的测量放样、统计报表、技术指导及合同管理;负责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检查、监督,现场试验及材料试验等工作的评定。 设备材料科负责项目的材料采购、供应及施工设备管理。 财务部负责项目的财务管理、资金使用计划、成本核算、财务报表和工程结算等工作。 施工安全部负责整个项目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工程施工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 针对此工程项目,我公司推选的项目班子一律持证上岗、并且该项目经理部仅负责此工程。项目经理将对质量、工期、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全面负责。各施工管理职能部门在项目经理部的直接指导下做到有计划的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方面达到目标要求。 施工组织机构详见《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监理规划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监理规划

临漳县称勾集镇称东村等十五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监理规划 河北中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监理范围、内容 ...................................... .. (1) 三、监理依据、机构、岗位职责及程序 ....................... . (3)

1、监理依据 (3) 2、监理机构 .......................................... (4) 3、各级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4) 4、质量监理程序 (5) 四、工程质量要求 (5) 1、田间道路 (5) 2、建筑材料的审查 .................................... .. (6) 五、施工安全 (6) 1、安全监理的原则 (6) 2、监理人员安全守则 (7) 3、安全员的岗位职责 (8) 六、监理工作制度 (9) 1、工地会议制度 (9) 2、监理记录及档案管理办法 (11) 七、保修期监理 (13) 1、工程保修期的起算、终止和延长的依据和程序 (13) 2、保修期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13) 一、工程概况: 1.1建设单位:临漳县土地整理服务中心 1.2工程名称:临漳县称勾集镇称东村等十五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1.3工程地点:称勾集镇称东村、集后李村、黄村、薛庄村、北杨庄村、南寨村、小呼村、呼西村、东寨村、舒刘村、常红村、常中村、常西村、西刘村、郭小屯村等十五个村 1.4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138 2.5234h㎡,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1347.2184h㎡,站总面积的97.45%。 1.5工程内容:道路工程、其它工程(标志牌1座) 1.6工程投资:1391.7306万元 1.7施工单位:邯郸市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河北兴途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河北远实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邯郸市亦翔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利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晟传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康企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河北达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越祥建筑有限公司、河南开宇建筑有限公司、邯郸市嘉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邯郸市丰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监理单位:河北中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1.9开工日期: 7月20日 1.10计划竣工日期: 10月20日 二、监理范围、内容 根据本工程项目委托监理合同及有关法规,本公司主要进行本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及信息管理,内容如下: 1、质量管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为切实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结合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标准。 凡国家立项投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须按照本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一、综合标准 (一) 高标准农田应达到田地肥沃、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林网适宜、生态优良、科技先进、全面节水、旱涝保收,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项目区产出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达到优质安全、高产稳产标准。 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总体经济效益增加12%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显著提升,特别是单产达到较高水平(详见表1),实现团场增效、农工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农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 高标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单位:公斤/亩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 项目按灌区或流域从源头上筹划,整体推进。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项目区必须集中连片,连片规模应不小于350公顷,使其显现规模效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平原地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丘陵山区基本实现园田化。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应通过严格筛选。 项目区应具备可持续稳定利用的水资源条件。干、支骨干渠系及相关外部水利设施配套完善;水源水质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水源水量能够满足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高标准基 本农田建设项目 施 工 实 施 方 案 建设单位:白马湖街道办事处 监理单位:贵州富友建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镇宁荣力土石方工程承建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实施依据 三、施工进度管理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施工质量管理 六、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七、合同管理 八、经验与建议

一、工程概况 1、镇宁县地理位置 我司承建的项目区位于镇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隶属安顺市。地理位置处东经105°35'至106°1',北纬25°25'至26°11'。东与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相邻;南濒北盘江与黔西南自治州望谟、贞丰两县隔江相望,西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普定县、六枝特区毗邻。 2、项目建设范围 项目区位于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距县城10公里,距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政府约5km。 3、项目建设规模 为了将项目区耕地建设成为优质农田,在项目区主要建设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 3.1、田间道路工程 为保证项目区居民生产和生活的方便,助推项目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在项目区内改建田间道,进行路面硬化,田间道路尽量经过项目区村寨,在提高劳动效率。项目区主要田间道路工程如下:改建田间道3条,总长度2117.08m,其中改建田间道-1长403.35m,路面宽3.0m,改建田间道-2长度1189.50m,路面宽度4.0m,改建田间道-3长度374.45m,路面宽度4.5m。新建错车道8座,新

建回车道2座,新建生产路1条,长235.85m,宽1m,在改建田间道-2旁修建路边沟1条,断面0.5*0.3m,长310.28m。 3.2、灌溉与排水工程 为合理利用项目区现有水源,对项目区现有的农渠进行改建维修,共计改建农渠2条,农渠断面采用0.3*0.3m和0.8*0.4m,采用C15混凝土现浇渠道,共计修建农渠长度526.83m。 4、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目区属于山地丘陵地貌。 5、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涉及的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属集体土地,土地四至明确,土地权属界线清晰,无权属争议。 6、项目设计目标 1、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设计,项目区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466.86亩。 2、通过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新建田间道路工程,提高项目区耕作区域道路覆盖面积,改建原有土质路面田间道路,提高和改善道路运输条件;同时新建和改建生产道路,为当地老百姓生活和生产提供方便,最后,通过田间道路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的道路通达度从项目实施前的70%达到90%以上,项目区土质路面改善为硬化水泥路面,路面情况得到改善,推动项目区机械化劳作的实现,逐助推项目区“精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稍加改造)项目测绘技术要求 (修订)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二O一二年十月

目录 1、目的和意义 (1) 2、适用范围 (1) 3、引用的技术标准 (1) 4、基本技术要求 (1) 4.1坐标系统 (2) 4.2电子成果数据格式 (2) 4.3地形图测图要求 (2) 4.4土地分类 (2) 4.5打印及装订要求 (2) 4.6测距要求 (2) 5、 1:500比例尺前期测量 (2) 5.1准备工作 (2) 5.1.1资料收集 (2) 5.1.2测区踏勘 (3) 5.1.3技术设计 (3) 5.1.4控制测量 (3) 5.1.4.1基本要求 (3) 5.1.4.2提供的资料 (3) 5.1.4.3平面控制网布设 (3)

5.1.4.4高程控制网布设 (5) 5.1.4.5 GPS RTK测量 (6) 5.1.4.6 图根点密度 (6) 5.2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 (7) 5.3 1:500与1:2000图件资料对接方式 (9) 5.4 测绘技术总结 (9) 6、成果资料提交 (10)

1、目的和意义 为规范、统一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测绘工作,依据测绘法律法规及国土资源部相关规定,结合重庆市地形特点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测绘成果的用途与生产流程,制定本技术要求。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测绘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重庆市辖范围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项目测绘成果的生产及质量评定。 3、引用的技术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要求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要求;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下发的文件以最新的为准。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工作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5]458号)。 4、基本技术要求

高标准农田技术标

目录 1、概述 1.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1.4施工目标 1.5施工中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主要施工方法 2.1土方工程施工方法 2.2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2.3石料砌筑施工方法 2.4混凝土衬砌渠道施工方法 2.5混凝土U型槽(梯型槽)施工方法 2.6主要渠系建筑物施工方法 3、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3.1物资组织计划 4、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 5、劳动力安排计划 5.1劳动力组织计划 5.2劳动力安排计划 6、施工现场机构设置 7、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7.1工程质量方针与目标 7.2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7.3施工检测 7.4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8、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8.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8.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8.4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8.5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8.6施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9、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及施工进度表 9.1工期编制依据和原则 9.2工期进度计划说明 9.3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9.4施工总进度计划 9.5赶工措施 10、确保文明及环保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0.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2、环境保护技术组织措施 11、施工总平面布置 11.1施工布置原则 11.2施工运输交通 11.3混凝土及砂浆搅拌站的布置 11.4砂石料堆放场 11.5生活办公设施布置 11.6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及通讯 11.7通讯设备配备 11.8临时用地表 附表一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施工进度横道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为了构建最大粮食产能,自2000年开始,依靠现有技术,注重加大投入,有规划、有组织的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十几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在无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都能高产的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细致总结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通过总结提炼我县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以一万亩为一个基准单位叙述如下: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主要由田间工程、田间定位监测点、农技服务和农机服务构成。 (一)田间工程 我县高标准农田田间工程主要包括方田规划、排灌体系、路林体系等内容,以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科技应用,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水平,保持持增产能力。 1、方田规划 网格化建设方田42个。每个方田呈长方形,长450米,宽350米,约240亩。方田之间由斗(农)沟相隔。 2、排灌体系 农田以井灌为主、黄河水灌溉为辅,排水与灌溉相结合,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设计,井灌工程的井、泵、输变电设备和井房等配套率达到100%。机井工程质量年限20年,斗、农沟工程质量年限15年。打机井126眼,配变压器12台,埋设节水管道60公

里;开挖疏浚沟渠40公里,衬砌渠道20公里,建过生产路管涵280座。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10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75%以上,每亩年节水240方,节水32.87%。 (1)、机井。每个方田内距一侧地边5米处横向平均排列3眼机井,单井出水量每小时45立方米,每眼机井配置5.5kw潜水泵、IC卡射频控制器和一座2.5米×2.5米井房。10眼机井配置1台100KVA变压器,每台配输高低压线路2600米(低压电缆埋深60厘米),5.5米×5.5米变压器房一座。变压器房与机井房一条线设置。每个方田沿机井“工”字型纵向平均排列6条直径110毫米、承压0.32MPA的PVC节水管道,每隔50米设一个40厘米高的玻璃钢材质节水出口。 (2)、沟渠。①斗、农沟。兼有引黄灌溉和排水防涝双重作用。斗沟横向排列于方田之间,口宽12米,底宽1.5米,深2.5米,边坡1:2;农沟纵向排列于方田之间,口宽8米,底宽1米,深1.5米,边坡1:2。斗、农沟沟坡全部实行衬砌,衬砌为厚度6厘米的预制板,每30米设一道2厘米的伸缩缝,预制板下面铺设两膜一毡防渗土工膜。②毛沟。每个方田内纵向平均排列6条排水毛沟,一端建过路排水涵。口宽5米,底宽1米,深1米。管涵直径60厘米,长4米,基础及出水口均为M10浆砌石。 3、路林体系 斗(农)沟两侧为林带;林带与方田之间修建道路,纵横双向,柏油路与砂石路间隔布局;跨斗沟建盖板桥,跨农沟建涵管桥。修建柏油路、砂石路各20公里、桥120座,植林网600亩(折实)。机耕路通达度达到1,生产路的通达度为0.2,道路密度最少6公里/平方公里。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100%。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稍加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点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稍加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点 (修订)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二○一二年十月

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渝办发〔2012〕203号)和《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及认定工作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12〕102号)文件的要求,以《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为依据,在全面摸清稍加改造项目现状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经过公众调查和现场实地踏勘,找准制约项目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农田基础设施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现状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之间的差距,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程内容,明确稍加改造项目的建设任务,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方案和标准,进行工程规划设计,为项目的实施和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验收认定等工作提供依据。 二、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四)《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五)《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05-2003); (六)《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 (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 1011—2000); (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 (十)《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十一)《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7年); (十二)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三、规划设计报告基本框架 规划设计报告内容应简要概述项目区基本情况,按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技术要求对项目区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全面分析评价现状情况,明确项目区现状条件与技术要求的差距,提出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按“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结合公众参与情况完成工程规划布局和设计,并编制工程投资预算和落实资金筹措方案,最终对工程实施后拟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值进行总体评价,明确是否可以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规划设计报告基本框架如下: (一)前言 (二)综合说明 (三)项目区概况 (四)项目区现状分析 (五)工程规划设计 (六)投资预算 (七)公众参与 (八)效益分析和后期管护 (九)图件 (十)附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