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及作品赏析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及作品赏析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及作品赏析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及作品赏析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五柳先生传》实为他的自传。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2)不详(3)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yān)(4)。闲静(5)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6);每有会(huì)意(7),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8)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9)知其如此,或(10)置酒而招之;造(11)饮辄(zhé)尽(12),期在必醉(13)。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14)。环堵萧然(15),不蔽(bì)风日;短褐(hè)穿结(16),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7),晏(yàn)如(18)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9)示己志。忘怀得失(20),以(21)此自终(22)。赞(23)曰:黔娄(qián)(lóu)(24)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5)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6)?衔(xián)觞(shāng)

赋诗(27),以乐(28)其志(29)。无怀氏(30)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亦】也。

⒊【不详】不知道。详,知道。

⒋【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于是,因此。以,把,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用这个作为)。焉,语气助词。

⒌【闲静】安静。

⒍【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⒎【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今意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⒏【嗜】特别喜欢,爱好。

⒐【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⒑【或】有时。

⒒【造】往,到。

⒓【造饮辄(zhé)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⒔【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⒕【曾(c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

意思是去,离开。

⒖【环堵萧然】四周的墙壁空空荡荡的,形容居室简陋。环堵,四周的墙壁。环,四周;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⒗【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⒘【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⒙【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安然如:……的样子。

⒚【颇】稍稍。

⒛【忘怀】忘记了。

21.【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2.【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本文中可直接翻译为“赞”。

23.【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4.【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5.【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兹与若同义,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6.【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衔,用嘴含叼着。

27.【以】连接词。

28.【志】:志向。志气

29.【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30.【欣然】:本意是高兴的样子,本句中翻译为高兴地

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黔qián俦chóu

觞shāng赋fù

瓢piáo蔽bì屡lǚ晏yàn戚qī兹zī欤yú汲jí

颇pō

【白话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于是就用“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但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喝酒。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就叫他来一起喝酒。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离开,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碗和饮水的工具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与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确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他也许是无怀氏时期治理下的人吧?也许是葛天氏时期遗留下来的人吧?

【讲解】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山水田园诗派),散文造诣也很高。北宋欧阳修便对他很倾倒,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一篇而已。”其实不只《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以及《五柳先生传》等,也都是好文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这话是有道理的。

《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本集有关作者的记事中得到印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这是读本文首先应该把握的。陶渊明的一生虽然主要是在田园中度过的,从同时代的人起就把他称为“幽居者”,但他却是一个有壮志和用世之心的人物。

在《杂诗》里,他自言“少壮时”,“猛志逸四海”。《饮

酒》诗中又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对年近四十仍然功业无成,颇为感慨。中年几度出仕,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又加上性情耿介,不会圆滑,难免不惹祸患,便毅然归田。他把田园看做是与腐朽现实对立的一片净土,在这里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怡然自得地生活,傲彼浊世。他的可贵处就在于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五柳先生传》正是托名五柳先生刻画出这样一个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全文不长,不同版本文字略有出入,但都在一百七八十字之间。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勾画人物,却能做到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不能不佩服作者的艺术功力。开篇四句是对人物身份的交待。起得飘忽,也起得风趣。但不要轻轻看过,以为只是作者的趣笔,实则其中隐含深意。“许”做“处所”解,“何许人”即“何地人”。古人是重视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之类,在两晋门阀制度下尤其如此。而五柳先生却不知何地人,可见他不在流俗观念之中。古人又是重声名的,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希图能够声名不朽,而先生却连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指宅旁五柳而为号,可见他又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不仅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说足,而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一上来便使“高人”之气笼罩全篇。语极平淡,味极深醇,这就是苏东坡评陶诗所说的“似癯实腴”的境界。

作者《归园田居》诗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

阴后檐,桃李罗堂前。”《传》文的“宅旁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可以说没有一点闲笔墨。锺嵘评陶诗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同样可以移来评他的文。“闲静”二句用正叙点出五柳先生最本质的情操。正因为不为荣名利禄动心,所以能守志不阿,也因此才高出于流俗之上。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话是比较能说到点子上的。“闲静少言”与“不慕荣利”相照应,“闲静”即不尚交往,“少言”即不喜应酬,也就是陶诗中所说“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意,二句前后呼应,互为补充。

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中心则突出其悠然自得的情调。“好读书”四句是讲读书。对于“不求甚解”,解法一向很有分歧,其实它只是对下文“会意”而言的。意思是说读书不求对书的系统的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已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作者《赠羊长史》诗说:“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是这种读书态度的最好说明。

“性嗜酒”八句是讲饮酒。“造”当“到”解,“造饮”即到那里饮酒。“不吝情”是“不系恋”、“不在意”之意。亲旧招饮,造饮则醉,却不以去留为意,见出先生之意在酒而不在人。于酒有情,于人无意,把嗜酒之味写得更为浓足。作者《己酉岁

九月九日》诗曾说:“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这几句便是写他醉酒陶情的意态。

“环堵”五句是写安贫。“堵”即“墙”,“环堵萧然”就是四壁空空。“短褐穿结”是说穿的粗布短衣还破着窟窿,打着补丁。“箪瓢”分别是盛饭和盛水器,“箪瓢屡空”即饮食不继。“晏如”是安然的样子。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却处之坦然。不因贫夺志,也不因贫败意,见出先生的高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平和的一面时说,他“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这里所写的境界。

“常著”四句是写著文,他吟诗作文,用意也是在示志娱情。示什么志,娱什么情呢?就是本篇传记中所写的高志奇情:憎恶世俗,守志于田园,甚至是陶醉于田园。他借文章“导达意气”,自乐其志,所以忘怀于世俗的得失,以此自终。

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读书适意,醉酒陶情,安贫乐道,著文娱志。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勾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立起来了,活起来了。选材极精,造语极简,意足笔止,风神宛然。古人说文章作到好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陶文够得上这样的标准。文章最后还有一段“赞”。“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

《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讲透,即所谓“明”之义。所以“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展拓文章的境界。

“黔娄”见于《高士传》,是齐国一个不受卿相之聘的高人。黔娄之妻的话见于《列女传》。“戚戚”是忧愁的样子,“汲汲”是热中追求之意。“其言”句意思是,黔娄之妻的话所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若人”,这个人,指五柳先生。如果我们把《传》文中五柳先生的形象予以概括,那么也就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赞”中这几句话成为画龙点睛之笔,把五柳先生的精神阐发得更为明晰,可以说是“赞”体的“明”的作用。“无怀氏”见《庄子》,“葛天氏”见《吕氏春秋》,都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陶渊明常用古史传说指称自己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时运》诗说:“黄唐莫逮,慨独在余。”“黄唐”即指传说中的黄帝、唐尧时代。《饮酒》诗说:“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羲农”即指传说中的伏羲氏、神农氏时代。赞赏五柳先生简直是无怀氏、葛天氏时代的老百姓,等于说五柳先生的生活是理想社会中的人们的生活,文章的境界更高了,文章的思想也进一步升华了,可以说是“赞”体的“助”

的作用。作者的《与子俨等疏》说:“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里写的显然是这种生活的折射。

《五柳先生传》在写作上的特色,还有以下几点值得一提。中国史书比较发达,传记一类文字也出现较早。《史记》《汉书》都包括大量人物传记。但是这些都是史传,本质上属于历史。所以,尽管它们也具有文学性,甚至被称为“传记文学”,对材料也有重要的剪裁和取舍,但总要比较全面地反映人物的生平事迹。《五柳先生传》不同,它是纯文学性传记,不等于人物的纪实。说《五柳先生传》是作者的“自况”,也只是在一定意义上讲,如果以为这就是陶渊明的全部真实,便未必妥当了。比如“闲静少言”四个字就很值得推敲。在对世俗一面来说,陶渊明是“闲静少言”的,所谓“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可是在另一个生活圈子里,他既不“闲静”,也不“少言”。他和田园中的农户“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和志同道合的佳邻好友“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都是“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的。另外,他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是整天那样悠然。由于他是“欲有为而不能者”,心情并不能完全平静。五十岁时写的《杂诗》还在说:“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对壮志未伸、年华虚度竟然焦灼到整夜不得安眠,哪里悠然呢!他的生活不断下降,“夏日抱长饥,寒冬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有时更“饥来驱我去,

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向人乞讨去了,也是无法一味“晏如”的。他还写了《述酒》《咏荆轲》《读山海经》等诗,写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那样的诗句,对时事的激烈情绪溢于言表,可见也没有完全遗世,成为无怀氏、葛天氏王国里的公民。所以《五柳先生传》虽是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对于陶渊明来说,虽然并不符合全部实迹,却比任何史传的记载更能表现出陶渊明的风貌。它着重刻画出一种人物精神,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称为“陶渊明精神”,这是作者理想的、衷心倾慕的、在诗文作品中竭力表现的精神,也是作者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这就是艺术和典型的力量。《五柳先生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传记,开创了文学传记体,隋末唐初人王绩作《五斗先生传》,即承其流。这是一。

第二、如果我们稍微细心一点,便会发现,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都是总结性语言。从性情品格到读书、饮酒、处贫、著文各方面生活,无一不是概括性的结论。好像作者在给五柳先生做鉴定。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中都包含大量的事实,所以,简约的语句中含有丰富的内容,高度凝练。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但是特点并不就是优点,用总结性的语言刻画人物,也可以写得干枯,而且很容易流于抽象、概念。本文的妙处在于,虽然使用结论式的语句,却决不抽象化、概念化。每一条都含有丰满的生活意境;逐条叙来,又具有诗一般的韵味。这是因为作

者提炼出来的结语,已经充分生活情态化、形象化、诗化了,显示了作者概括生活、表现生活的巨大能力。两晋时期玄风盛行,清谈玄言崇尚用简约的语言表述深奥的意蕴,那时连品题人物也讲究隽语传神,我们可以在《世说新语》中看到这方面的具体描写。影响及于文风,便取精约明净,简语传神。陶文的这一写法可能与这种风气有关。

第四、文字的特色也值得注意。朱熹评陶渊明的诗说:“平淡出于自然”。陶文也是如此。他的文字非常朴素质实,决不选声设色,讲究词藻色彩的华美。有柳有宅已足够了,便无取乎绿柳黄墙。《归园田居》诗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也只取桃柳绕屋,而不讲桃红柳绿。作者在这一点上,与在他之前的郭璞、之后的鲍照、同时的颜延之,都大异其趣。他的表现方式则纯取白描,只是用平淡的语言直叙情事,摹状物象,使人好像透过玻璃观物,不觉其有语言文字,而直触到其中的事、物、情。作者的文笔又极其自然,如清溪流水,随物曲折,如白云浮天,舒卷自如,读起来丝毫没有吃力之感。宋人杨时说,陶渊明“冲澹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话是不错的,用力学便不免做作,做作也便无法自然。必须是“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方能造自然之境,自然与“率意任真”分不开。但就文字表现上来说,平淡自然又不是率尔操觚所能办到的。文字要运用到十分圆熟的地步,才能达到平淡自然的境界,所以它是文字的高境。这里不是说只有平淡自然的文章才好,而

是说平淡自然是文字的高格之一,是文艺百花园中独具风韵的一朵奇葩。

【点评】

这篇传的写法很特别。正式给人立传,总要说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但陶渊明笔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来历,这就使人觉得高深莫测,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富于传奇色彩。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于是他也便把这作为自己的雅号。

本文赞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意谓大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也就是说五柳先生是黔娄一类人物。两句话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两个人物相映生辉。下面“衔觞赋诗”几句,用记述与抒情再补一笔,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画面上真的活动起来。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他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自有不可多得的乐趣。这几句也和前面“传”的部分相呼应。赞语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束,说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为怪了。两句话用或然语气表示肯定,尤为妙绝,使全篇神韵飘然而远。属于自传。

作者故意隐去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与精神气质,更加突出本文主旨。语言朴素

简练,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

本文作者在文中多处言“不”证实表明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体现了陶渊明的高洁志趣,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和安贫乐道的境界,以及对自己人格的坚持,让文章笔调诙谐,读来引人入胜,加重语气。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兰亭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法体系 1、词语: (1)词类划分(2)常用词法 2、句式: (1)判断句(2)省略句(3)被动句(4)倒装句 1、重要实词(生僻实词,一词多义,偏义复词)(1)修禊事也禊:古代祭祀礼节。三月三人们到河边去 邪修:做 (2)茂林修竹修:高 (3)况修短随化:修:长寿 (4)清流激湍:激湍:流得很急的水 (5)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把…作为 (6)列坐其次:列:排列其次:曲水旁边 (7)畅叙幽情: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8)俯察品类之盛: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9)所以游目骋怀:所以:所用来,表目的 (10)足以极视听之娱:足以:能拿来极:穷尽 (11)信可乐也:信:确实 (12)夫人之相与:相与:相处交往 (13)俯仰一世:俯仰:时间短暂

(14)或取诸怀抱:或:有的人诸:之于怀抱:志向 (15)或因寄所托:所托:爱好的事物 (16)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陈迹:旧迹 (17)况修短随化:短:长寿,短命。化:自然 (18)终期於尽:期:到 (19)齐彭殇为妄作:彭:长寿殇:短命 (20)故列叙时人:列:一个个 (21)录其所述:录:记下所述:作的诗歌 (22)其致一也:致:兴致,情致 (23)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这篇文章 2、重要虚词 ①之 (1)代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件事 感慨系之矣这种情况 不能喻之于怀古人的文章 (2)动词,到。 及其所之既倦 (3)主谓取独 夫人之相与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不知老之将至 (4)结构助词的,或音节助词无意义 1、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的 2、仰观宇宙之大的 3、后之览者的 4、悟言一室之内的 5、暮春之初音节助词无实意 (5)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以 (1)介词,表示方式,原因,工具等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表因为 (2)连词,而,表顺承、修饰 (3)连词,因为。 (4)连词,来 所以游目骋怀连词,来 ③而 (1)连词而,表顺承 (2)连词而,表修饰 (3)连词来,因而。表因果 (4)连词却,表转折

五柳先生传 注释和翻译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8],不蔽风日,短褐穿结[9],箪瓢屡空[10],晏如也[1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之妻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14],不汲汲于富贵[15]。”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6]?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17]?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何等样人。 [2]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3]号:古人除名、字之外,还有别号。 [4]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精神,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 [5]有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 [6]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7]造:去、到。 [8]环堵(dǔ赌):房屋四壁。堵,墙壁。 [9]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10]箪(dān丹):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嫖):舀水的葫芦。[11]晏如:安然自得。 [12]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被传人的评论。 [13]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14]戚戚:忧虑的样子。 [15]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16]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那人。指黔娄。俦:类。 [17]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古朴淳厚的上古社会中的帝王。 补充注释: 宅边有五柳树: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好读书: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shú)作美酒, 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一)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 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 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 2.用原文回答。(4分) “赞语”中“,”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体 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3.“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用原文

回答)(1分) 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五柳先生传1.①特别爱好②到,往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分)闲静少言不慕荣利(1分)好读书性嗜酒(1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1分)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4.“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8.解释加点的字。(2分) 造饮辄尽晏如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0.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3分) 参考答案:整理 8.造:往,到宴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评分意见:每处1分。 9.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评分意见:注意关键字戚戚,汲汲的解释,错一处扣1分。

《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读了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您知道吗?整理了是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上面是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下面是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处所(2)到,目(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学习文言文入门的语法常识

学习文言文入门的语法常识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学习文言实词,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语从右代发展到今天,词义持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的意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会造成什么困难。但另外有一些词语,文言文中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着打瞌睡扩大到指睡眠。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臭(xiù)”,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指秽气。“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汪》),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对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权势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现在,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其意义基本上变成了指有不正当行为的女子。如果你称呼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为小姐,那么,这位小姐会很生气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是个贬义词。

五柳先生传-翻译、注解、赏析

14.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派创始人,王维、孟浩然是该派代表。作者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谥号靖节。著有《陶渊明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本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传记。本文是按史传体例来写,以“传”概述任务生平行事,以“赞”评价任务品格。 二、全文翻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因. 以. 为. 号 焉.。闲静少言,不慕. 荣. 利.。 好.(h ào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 欣然..忘食。性. 嗜.(s h 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旧.知其如此.., 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 辄.(zh ?)尽,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 什么 处所 也 清楚地知道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因此 把 作为 语气助词 羡慕 荣华 利禄 因此把它作为号。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 体会、领会 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就 高兴的样子 天性 嗜好 经常 得到 就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嗜好喝酒,家中贫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 朋友 这种情况 有时 摆设 招待 往、到 就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设酒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eng )不. 吝情.. 去留..。 环. 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 a)穿结.., 箪(d ān )瓢屡.空,晏.(y àn )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 示.己 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 i án )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 h óu )乎? 衔觞.(s h ān g )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y ú)?" 三、重点问题 1.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督导见解是:不求甚解。 期望 一定 已经 回家 竟 不 舍不得 离开 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就回家, 一点也不舍不得离开。 周围 土墙 空寂的样子 遮蔽 粗布短衫 指衣服上有洞和补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有洞和补丁, 经常 安然自若的样子 写 消遣时光 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 很 表达 志趣 凭 能表达自己的志向。忘记得失,凭这点过完自己的一生。 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忧愁的样子 评论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 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心情急切的样子 此人 这辈、此类 酒杯 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五柳先生传》习题与答案

五柳先生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7分) 嗜.()酒辄.()尽吝.()情短褐.()晏.()如箪.()瓢.()屡.()空黔.()娄.()汲.()兹.()俦.()觞.() 二、解释加点字词。(10分) 1、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2、亦不详 ..其姓字() 3、因以为 ..知其如此()..号焉好读书()4、亲旧 5、造.饮辄.尽()() 6、期.在必醉() 7、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8、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三、翻译。(12分,每句2分)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四、填空(2分)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五、简答(19分) 1、从文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特征、生活条件、志趣爱好的语句。(3分) 性格特征: 生活条件:

志趣爱好: 2、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3、写出本文出现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用来表示什么意思?(2分) 4、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2分) 5、文中写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请结合你课内外读过的陶渊明的诗文的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的“志”是什么?(2分) 6、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7、“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3分) 8、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2分)

五柳先生传的意思,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

五柳先生传的意思,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 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 ō)(17)示己志。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诗(24),以乐(25)其志(26)。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黔qián俦chóu赋fù 瓢piáo蔽bì屡lǚ晏yàn戚qī兹zī欤yú觞shāng汲jí 颇pō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详,详细地知道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的总结

对文言知识中活用现象的总结 常见的文言现象有:实词的一词多义,实词的活用现象,及实词的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虚词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其中关于词类活用现象的复习,鄙人做了如下的总结,希望同仁给予斧正。 如何复习文言知识中的活用现象呢?如果仅仅让学生反复去做,或者不停地去记,我觉得效果都不太好。我个人认为,最好结合现代汉语的句法功能,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之后来记忆,可能更便捷,更有效果。现在,我把我结合句法总结出的一点小规律,列叙如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类别 例句 译法 名词直接带宾语 两个名词连用 名词后有代词 刑人如恐不胜 驴不胜怒,蹄之 ①换一个动词:刑-处罚 ②介词+名词+动词: 用蹄踢 ③名词前加一个动词:虏-俘虏 名词处在结构助词“所”字后 若属且皆为所虏 名词与动词连用 用“而”连接 不用“而” 连接 儿涕而去 相如乃前曰 名词带补语 沛公军霸上 名词受副词修饰 春师遂东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处在句末,而其前又没有动词 平地三月花者,深山 中则四月花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类别 例句 译法 形容词直接带宾语 素善留侯张良 ① 换一个动词。善-交好 ② 在形容词前加一个动词。先-抢先 在“所”字后 公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在能愿动词后 火尚足以明也 与动词连用 秦王与群臣视而嘻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例如: 处于主语的位置:《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处于宾语的位置: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盟约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②《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处于宾语位置)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处于主语位置) (四)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第一,比喻动作行为的状态。例如:①《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鸿门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第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卒廷见相如。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第六,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例如:予分当引决。分:按照。 第七,方位名词,表示动作的趋向或方位。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向……

文言文知识整理

【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翻译手段】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分类】 实词 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文言实词是主要的语言材料,也是我们阅读时遇到的较大障碍,而学习实词的难度比起学习虚词来又小得多。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时很有帮助的。 那么,如何积累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呢基本步骤应该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同一个常用实词,在这篇课文复习到时,可以想一想其它课文中是否见过,如果其它课文中见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中出现的这同一个词用法是否相同。若用法相同,则巩固旧知识;若用法不同,看一看不同在哪里,有什么规律可循。用这种方法,既省时间,又见效果。 虚词 所谓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词汇意义又比较抽象,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灵活,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要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The Story of Five-willow Gentleman 五柳先生传英文翻译

The Story of Five-willow Gentleman By Tao Yuan Ming The Gentleman’s place of birth is not known, nor is his name or surname. He is called such by the fact that five willow trees grow beside his house. He is a quiet man, being of little speech. He pursues no glory, nor material gain. He is fond of reading, but indulges not in hair-splitting. Each time he comes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he is so happy that he forgets his meals. He likes wine; but being poor he cannot obtain it often. His relations and old acquaintances knowing this occasionally invite his to drink; and each time he goes, he is sure to finish all the wine, or become quite drunk; and having got drunk he would retire, caring little to stay or to depart. His house is bare around, scarcely good enough to protect him from rain and wind. He is clad in a tattered jacket of hair-cloth, and his kitchen vessels are often found empty, but he is perfect at ease. He often enjoys himself by writing, thereby to show his opinions; and he is determined to remain so to the end, being indifferent about material loss or gain. Epilogue: Chieu Lu says, “Neither grumble about poverty, nor crave for honour and riches.” This is probably said of men of his kind, who, with wine-cup upon their lips, recite poems, and amuse themselves with their own ideas are they Wu Hwai’s subjects, or are they Ko Tien’s subjects?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集锦

《五柳先生传》中考试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每有会意颇示己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5、赏读与拓展(4分) 课文着力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品质? 6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 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3分) 答: 9.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10.《五柳先生传》的结尾,有一段评论性的文字。请你默写出其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品格的一句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分) 12.“箪瓢屡空”一句用了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典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13.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他这样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你有什么看法?(2分) 14、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1分)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3分)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______________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置:______________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去: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一) (甲)先生不知...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因以为号:②期在必醉: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何陋之有: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1.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2.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详,详细地知道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安然如:……的样子 17.【颇】"稍微",或“十分" 18.【忘怀】忘记。 19.【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0.【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文言文考点知识整理大全

. . word. .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文体分类: 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 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明朝: 明朝的吴讷著《文章辨体》、徐师曾著《文体明辨》,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都是讨论文体的重要著作。 其中《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13类: 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 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现代: 由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分析,文体分类有三种标准:依语言形式分、依内容分、依应用范围分。依语言形式,《古代汉语》先将古代文体分为3大类: 散文 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 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却不押韵,不能归于散文也不能归于韵文,自成一类在此分类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为4类: 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 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 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其自传散文。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文学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

五柳先生传详细字词翻译

二.阅读欣赏(共22分,选择题每题3分) 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侃之(的)曾孙也。(判断句)\(陶潜的)祖(祖父)茂,(是)武昌太守。(判断句)\潜少(年少)怀高尚,博学善(擅长,善于)属(写作,连缀成文)文,颖脱(颖,本义谷穗,细长东西的尖头,引申为突出,出众。颖脱:锋芒全部露出,比喻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不羁(受束缚),任(任凭,听凭,放纵)真(真性情)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为乡邻之所(为……所,表被动,被)贵(尊重,重视,看重)。尝(曾经)著《五柳先生传》以(来)自况(自比,拿别的人或事物来比自己)曰:“先生不知何(什么,1分)许(地方,1分)人,不详(知道,详细知道)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因此,所以)以(之)为(把……作为,2分)号焉(语气词)。闲静少言,不慕(爱慕)荣利。好(喜欢)读书,不求甚(很)解(了解)(不求甚解:本文指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每有会意(会心,领悟),欣然忘食。性嗜(爱好)酒,而家贫不能恒(常常,经常)得。亲旧知其如此(这样),或(有时)置酒招之,造(往,到)饮必尽,期(期望,希望)在必醉。既(……之后)醉而退,曾(zēng竟然,曾不如孀妻弱子)不吝(顾惜,舍不得)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洒脱,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偏义复词,偏指去,离开.)。环堵萧然(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褐,粗布,穿结,穿,破,破损成洞。结,缝补。指衣服破烂。),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晏(安宁,安逸)如(相当于“然”,……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也。(补充:河清海晏,拼音是hé qīng hǎi yàn,意思是黄河水清了,大海安宁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常著文章自娱,颇(很)示己志,忘怀得失,以(用)此自终(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其自序如此,时(当时)人谓(称,说)之实录。 以(因为)亲(亲人,1分)老(年迈)家贫,起(起用,任用,1分)为州祭酒,不堪(忍受,1分)吏职,少日(没几天,不久)自解归(辞官回家,1分)(补充: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解甲归田:脱掉铠甲,指军人离开军队,退伍还乡,回家务农)。州召主簿,不就(就任),躬(自己,亲自)耕自资(资,供给。自资,宾语前置,供给养活自己。),遂(于是)抱羸(léi,瘦弱)疾。复为(担任,做)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全,都)令(命令)种秫谷(shú gǔ ,黍米),曰:“令(让)吾常醉于酒足(足够)矣。”妻子固(坚决地)请(请求)种粳(jīng,稻的一种,可酿酒)。乃(于是)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陶渊明)素(一向,向来)简(简朴)贵(尊重,重视。陶渊明自己尊重自己,即自爱),不私(私自)事(侍奉,服侍)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告诉)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为了)五斗米(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不为利禄所动。),拳拳(忠谨恳切的样子,诚挚,诚恳)事(侍奉,服侍)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交还印绶,辞职)去(离开)县,乃(于是)赋(写)《归去来》。 顷之(不久),征(被征召)著作郎,不就(就任)。既绝(拒绝)州郡觐谒(拜见),未尝(从

《五柳先生传》全文与翻译

《五柳先生传》全文与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文章赏析】

本文赞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意谓大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也就是说五柳先生是黔娄一类人物。两句话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两个人物相映生辉。下面“衔觞赋诗”几句,用记述与抒情再补一笔,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画面上真的活动起来。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他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自有不可多得的乐趣。这几句也和前面“传”的部分相呼应。赞语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束,说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为怪了。两句话用或然语气表示肯定,尤为妙绝,使全篇神韵飘然而远。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人。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