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
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1

2009年洛阳市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2009年,洛阳市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迎难而上,加大投入,圆满完成了新农村的各项建设目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洛阳市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根本目标,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示范村建设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为切入点,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任务落实,全市农村公益性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新农村气息初步显现。

(一)示范村建设档次高、效果好

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洛阳市200个示范村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面净化,达到建设标准。600个重点整治村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环境改善,面貌大变,全市新硬化通组通户道路3282公里,完成任务的109%;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13个,完成任务的106%,总数达到1027个。新建改建村部460个,卫生所814个,农村超市720个,文化大院359个,培训场所281个,活动健身场所563个。通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使农民小病不出村,购物进超市,休闲游广场,娱乐有场所,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建设后的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涌现出一批经济发展迅速、特色突出的专业村。如宜阳县的丰李镇马窑村2500

亩耕地全部退耕种植花椒并套种中草药,宜阳寻村镇的甘棠村、黄窑村和莲庄乡上涧村温棚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寻村镇黄窑村、甘棠村和莲庄乡马回村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示范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群众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日益改变,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并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影响着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二)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全市乡镇政府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了4次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集中整治突击活动,清运垃圾,清除杂草,摆放杂物,整治农村环境。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迅速,近年来不断新建户用沼气,积极实施改厕、改圈、改灶工程,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比如宜阳县,建设17个乡级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集中力量建设集村部、卫生室、图书室、计生服务室、文化大院、便民服务大厅等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共建成村部84个、514间,卫生所70个、258间,文化大院93个、369间,超市商店120个、7800平方米,健身活动场所95处、3.1万平方米,为农村群众休闲、娱乐、学习、购物创造了良好的场所和优美的环境。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还结合实际,创新保洁模式,不断改进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全市2771个行政村建立了保洁机制,基本做到了有人员、有经费、有工具、有制度。如:洛阳龙区、宜阳县、新安县等地每月召开流动现场会,对农村环境整治效果好的乡(镇)和村庄进行表彰并以奖代补,责令工作滞后乡镇和村庄主要领导表态发

言,并限期改正。伊川、汝阳等县财政列支农村保洁补助资金都超过200万元,嵩县筹措保洁资金100万元,为保洁员统一购买了服装和垃圾清运车,按时足额发放保洁员工资。洛宁县为143个整治达标村发放保洁经费43万元,并购买30多辆垃圾车发放到示范村。洛龙区各乡镇按照远郊农村人口的千分之三,近郊千分之四的比例配备保洁人员727名,区财政拿出100万作为长期保洁机制管理资金,按照每个农村人口每年3元的标准对乡镇进行补贴,确保了农村保洁人员的待遇落实,全市共清运垃圾250万方,修建村内雨污水排放实施116万米,村内空地绿化232万平方米,新建垃圾池2650万个,新建垃圾填埋场所800个,治理规范各类广告、标语19万条,农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干线公路路容路貌明显改观。

(三)财政投入力度加大

2009年,洛阳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用于通组通户道路补贴。县级财政投入资金1亿元,奖补新农村建设,如栾川县财政投入2300万元,伊川县财政投入1500万元,偃师市财政投入1400万元,宜阳县财政投入1300万元,汝阳县财政投入1230万元,新安县财政投入1200万元,嵩县财政投入860万元,洛龙区财政投入68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建设,有力的推进了洛阳市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四)各单位包村帮建工作扎实开展

洛阳市大部分包村帮建单位都高度重视,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副职具体抓,多渠道筹措资金,援建所包村基础设施,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65个系

统和48个市直单位共派驻工作队900多个2450人,投入各项资金3209万元,其中投入资金1508万元、争取项目资金1282万元、捐赠各类物资价值419万元;另外,2009年初,洛阳市遭受了严重旱情,200多万亩小麦受到旱情的威胁,为应对严重旱情,各包村单位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迅速组织包村队员深入所包村,产看灾情,制定具体的抗旱工作方案,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帮助,共投入抗旱资金520万元,购置水泵电机等92台,打井15眼,还购置了一大批抗旱物资支持抗旱浇麦。

(五)组织领导不断加强

2009年,洛阳市委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实施奖励和责任追究的通知》文件,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意识,市新农村办也建立了暗访工作机制,每月对全市进行一次暗访,及时通报,各县(市、区)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和村“两委”成员带头干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力和长效工作机制,偃师市、伊川县、嵩县等县(市)委组织部长亲自带队深入第一线巡回督促指导工作,对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的乡镇进行通报表扬,对差的由媒体曝光,并对乡镇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洛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洛阳市2009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收到的成效还是初步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培育任务艰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这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洛阳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大多数县的行政村位于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带,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难度较大。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特别是村集体经济普遍非常薄弱,在基础设施完善和日常管理维护上无力投入应有资金,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的培育主要依靠市、县、乡三级大力帮扶和资金投入,真正依靠自身经济发展、积累力量建设新农村的行政村主要集中在以县(市)城为中心的城郊地区。加快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二是农民主体地位发挥不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既是参与者,也是建设和受益的主体。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农民群众自给自足、小富即安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依靠自身力量建设改造家园、改变生活质量的热情不够高,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够积极主动。目前,随着农民转移输出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农村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经商,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农村村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新农村建设无论从人力、物力、智力上均处于劣势,也明显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主要依靠县、乡两级特别是乡镇政府的强力推动,建设资金主要依靠相关部门的扶持和资助,群众对改善自身基础设施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三是建设资金缺口很大。新农村建设虽然不是新村庄建设,但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落后的水、电、路、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是首要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各整治村和示范村上报的新农村建设投入预算来看,仅达到整治村和示范村的基本标准,平均每个行政村就要投入300万元左右,平均每人需承担1900余元。由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和社会历史原因,目前大部分行政村村办经济实体基本上是空白,没有什么可靠的经济收入,投入道路、文化设施、社区中心等基础设施和日常的管理维护等资金没有来源,加之洛阳过半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县乡财政拿不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

四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巩固保持新农村建设成果,必须有长效机制和持续的投入来保证。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近年来,洛阳在新农村长效机制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部分乡村实行“五户联保”卫生制度,县财政多方筹集资金购置配备保洁车,发放保洁补贴,部分行政村成立了专业保洁队伍,农村卫生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由于管理维护资金不足,群众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不强等原因,部分村村容村貌较差,特别是农忙季节“脏、乱、差”反弹现象十分突出,部分村卫生保洁管理存在问题较多,有的还被洛阳日报做了负面报道,影响了我县新农村建设对外形象。

三、洛阳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在工作中,要继续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为主的农村经济为重点,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根本,以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为保障,科学编制规划,选准有效载体,积极整合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强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会,造就一批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民工外出务工服务,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二是落实促农增收政策。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骗农等不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三是引导农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带动面大、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进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规模适度、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集中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快农村路网建设,加快通组入户道路建设进度,提高水泥路覆盖面和普及率;二是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确保农业旱涝保收,加强以集中供水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保障广大农民饮水安全;三是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使城乡电力供应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四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水平;五是实施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文化大院、休闲广场、卫生所、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

(三)确立农民主体地位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把工作重点放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动员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改变农民群众认识上的偏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等、靠、要”思想,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压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作用,增强村两委引导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四)加强村庄的规划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以自然村为单位,搞好村庄建设规划,有条件的地方要规划新村,鼓励农民到新村建房,没有条件的要在老村庄的基础上进行环境改造规划。规划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和旧宅基地,突出农村特色,形成不同的风格,防止搞成千篇一律。重点抓好改水、改厨、改厕等工作,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治理农村脏、乱、差,按村庄规划拆除乱搭乱盖建筑,建设垃圾池,实行垃圾定点堆放、定期处

理,确保村庄清洁卫生,实行人畜分居。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并推进农村养殖—沼气—种植(养殖)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五)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建设,提高村民自我管理水平

建设新农村,首先需要解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针对部分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和一些农民群众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农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一方面,通过开展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带头致富等活动,在广大党员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激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上进心,将思想认识统一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工作上来;另一方面,要求广大党员在增强自身党性观念的同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宣传、引导和教育群众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重农轻商、多子多福、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等落后观念,树立不进则退、无商不活、苦干还要巧干、勤劳加科技才能奔小康等新的观念,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六)抓好示范村,树立典型,稳步推进

乡镇要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示范村建设。一是在抓好示范村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使农村面貌有明显改变。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指标、原则要求、具体措施和好经验、好典型等,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强服

务,确保新建示范村工作和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能够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四是依靠农民,上下联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思想,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投工投劳,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五是巩固保持建设成果。要加大对农民宣传教育力度,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治理农村脏乱差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尽快改变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物品乱放、畜禽乱跑等不良现象。七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形成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长期保持,对已建成验收的示范村,尽快出台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效,做到“建成一批,管护一批”,严防脏、乱、差现象反弹。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期,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一方面,发展前景看好。从战略角度讲,中央连续四年发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2006年和2007年专讲社会主义新农村;省七次党代会,准确把握这一形势和趋势,超前性地将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从政策方面说,“三个继续高于”及农业四项补贴等惠农政策继续稳定、完善和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还相应地制订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的配套优惠政策等。从发展基础看,已具备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同时,农民参与集体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率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化、服务、娱乐的支出不断增加。此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法制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制约因素明显。一是“三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

主体,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民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文化素质、技能素养和意识形态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人均占有耕地和水资源量相对匮乏;同时,农村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缺陷。二是社会化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助力,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出现断层,种子管理体制和国家农场的服务功能弱化,改革工作亟需进行,农业综合执法还没有实现县级全覆盖,这就造成涉农公益性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三是管理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枢纽,功能相对还不完善。在联动创建、资金投入和引导参与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在运行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的现象,也没有形成一个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二、新农村建设应消除误区,树立正确观念。 当前,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很多细节问题都需要探索和实践,但应该注意防治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越位”。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是农民,因此,对这项工作不能行政干预过多,造成过度推动,出现拔苗助长,超越正确立场上的应抓范围;二是“错位”。一味图政绩,丢掉基础工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偏离方向,甚至用简单的新房舍、新村

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定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 学校名称:包头广播电视大学 姓名:郑佳妮 学号: 1515001402020 专业:行政管理 教育层次:专科 入学时间: 2015年春 指导教师:王晓然

论文提纲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严重不足 (二)人才流失严重 (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一)体质上的原因 (二)改革的负面影响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作用发挥不够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改革农村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 【内容摘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笔者认为,一是找问题——找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查“病因”——为何存在这些问题;最后才是“开药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规划。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有益的借鉴。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经常在新闻和课本上看到,觉得这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话题,通过这次回家的调查,在自己老家生活中也没有人提到这样的词汇,但是家乡人们生活水平大大的提升了,这不仅仅只是在生活水平上,人们的思想,闲暇时光,法律意识等等也都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正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也正体现了我国提倡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就通过这次我回家的几天家里发生的事情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家里的一些小事都能看到家乡变化,可以见证家乡新农村的建设现状及成就。 暑假刚刚放假,我想回家玩几天然后出来兼职,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平时不怎么在家的爸爸妈妈说也回来,因为伯伯生病了,说回来看望他,也可以回来看看我,我上午坐车回家下午就到了家,心里想着,现在的火车真好,要是坐汽车我肯定晕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我把家里整理好之后,妈妈打电话回家了,说他们快要到村口了,我当时就被震惊了,“什么?这么快就到了?!”,回来我问爸爸说怎么这么快回来了啊?你们做的飞机吗?爸爸当时打击我说“傻孩子,现在不是有高铁吗,你还是大学生呢”我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要知道爸妈也就是我大学这两年出去的,他们的变化真的让我有点反应不过来,更让我觉得“不适应”就是妈妈,她一个农村妇女,以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突然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普通话,这估计妈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普通话。 我想之所以爸妈会跟我见面也是国家富强的结果,带动科技的进步,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取得的进步,也说明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准备出去转转在不远的隔壁村听到震耳的音乐,我们上前去看,结果看到几个村里的大妈在一起跳广场舞,脸上挂的那种笑容没有感觉到他们因为一点生活上的压力,在我的记忆力曾经的他们在闲暇的时光不是织毛衣就是整天担心家里这事或者那是没有做完,这时候我村子里面的一个人看到妈妈,来了跟妈妈打招呼,我从来都觉得农村里面的寒暄才是最纯真的,没有一点杂质,现在的“新农村”既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也有那种淳朴的感觉。 在欣赏完他们的表演之后天已经黑了,以前这样的傍晚不带着手电筒是不敢走路的,怕地上有坑坑洼洼的把自己绊倒了,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因为现在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是“村村通”,都是平整的路面。现在的“新农村”远远不是像以前说的小洋楼那么简单了,现在家里有空调有热水器,洗澡很方便,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热了,曾经村子里面的人会坐在一起乘凉,现在村头有自己的广场,所以不担心关系会疏远。 “诚信,友善,自由,和谐”,我想这些虽然宏观,但至少在我的村子里可以看到,一幅全新的面貌,这些都与国家政策分不开的。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民为基础,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和轻工业;并且强调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村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性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二天妈妈做好早餐叫我这个懒虫起来吃饭,这时候的爸妈早已经洗漱完毕了,我问爸妈为什么起来的这么早,爸爸说今天去你伯伯家看望他,吃完饭我们就准备去伯伯家,可是他家在过去有点远,要知道爸爸小的时候十几里路都是用走的,现在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新农村建设民俗视觉元素应用研究-新农村建设论文-农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民俗视觉元素应用研究-新农村建设论文-农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文体以“ ”战略为背景,依托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庞家村为研究案例,对关中地区的民俗元素进行梳理与提取,意将其元素应用到庞家村新农村建设当中。根据该村的类型特征系统探讨民俗元素的应用方法与实施原则,所涉猎的民俗视觉元素主要针对有形的物质艺术范畴。 关键词:关中民俗艺术;视觉元素;新农村建设;庞家村 一、民俗视觉元素的基本概念

民俗视觉元素是民俗艺术与视觉元素的文化载体,也是民间文化的艺术符号。张道一先生曾在《民间艺人艺事》的序论中指出:“民间艺术是‘劳动者的艺术’,是民族的‘下层文化’,是艺术的摇篮。”它囊括了民间传承的乡土艺术、通俗艺术与宗教艺术等,具有供人欣赏、把玩、参与、祭祀等特征,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普通老百姓的文化信仰。从广义上看,民俗视觉元素是传统的人文科学,也是标记的历史演变。它源于劳动生产,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接触事物与形成社会关系中下意识的活动踪迹,它具有信息传递、信息储存、情感传达等功能,是符号与文化之间的桥梁。 二、关中民俗元素综述 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函谷关和大散关的平原河谷盆地之间。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美称,是人们理想的生活场所。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与13朝古都的根据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该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与民俗元素,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趣味性、古老性。从物质艺术范畴大致分为建筑文化、砖雕石刻与传统工艺三大类。

(一)建筑文化关中传统民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期的生产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例如,“屋子半边盖”就是典型的关中一景。由于该地区雨水并不充沛,这里的人们为储水方便采用单坡入窖的方法进行引流,保证用水的充足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义。另外,为节省建筑用地与木料紧俏的制约,当地居民普遍采用多土少木的构筑方法进行房屋建设,使民居普遍形成规整、狭长的平面格局与灵活多变空间形式,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瑰宝。 (二)砖雕石刻关中地区的砖雕石刻题材新颖、工艺精湛,类型丰富。这些精美的砖雕、石雕经过制胚、烧炼的制作工艺后在不同程度上通过线刻、浮雕、圆雕等工艺手法被广泛应用到民居建筑中。如拴马桩的隽秀、上马石的浑厚、砖雕画的饱满和抱鼓石的简约都彰显着该地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是我国雕刻艺术的文化精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毕业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毕 业论文 目录 内容摘要 (2)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4)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4) (一)投入严重不足 (4) (二)人才流失严重 (5) (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5) (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6) 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6) (一)体制上的原因 (7) (二)改革的负面影响 (7)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作用发挥不够 (7)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8)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8) (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9) (三)改革农村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作用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笔者认为,一是找问题——找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查“病因”——为何存在这些问题;最后才是“开药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有益的借鉴。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x x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日期: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xxx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一、xxxx的基本情况 xxx村坐落在xxx镇的西部,东邻xxx乡,是xx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

毕业设计(论文) 农村行政管理 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小城镇建设》论文题目: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姓名: 注册号码: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日期:二○一一年一月六日

【内容摘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中,应把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作为我们当今工作中的主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优惠的政策加强中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以便更好发挥城乡经济的功能,为大城市建设卫星城提供良好的模板? 【关键词】 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二元化结构 【正文】 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三农工作的物质载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是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状况?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乃至农村文明的总体水平?在建设新农村这个大背景下,建议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先抓点,后扩面?要壮大小城镇人口规模,提升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统筹城乡的功能,真正加快小城镇迅速发展? 一、支持全国重点镇,发挥以点带面示范效应

2004年2月,建设部等六部委从2万多个建制镇中确定了1 887个全国重点镇?选择结果无疑证明它们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表明其在“质量”上走在了全国小城镇发展的前列?应当强调的是,重点镇是小城镇衔接大中小城市形成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必须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格局中明确重点镇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努力达到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在对重点镇的扶持上,国家开发银行优先对全国169个小城镇提供信贷支持的探索,是实现党和政府发展目标?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的一种金融形式,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示范和样板,为党和政府在更大范围内有效指导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 二、整合小城镇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工作格局 小城镇发展需要按照综合协调?政策集成的要求,整合规划?建设?国土?农业?交通?水利?扶贫?卫生等各部门的资源,把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农房规划?生态农业以及扶贫等职能工作加以统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从中央到地方把小城镇发展全面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动纲领。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生产发展是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指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指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这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途径。村容整洁是指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要求。管理民主是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新农村集中安置区建设现状及其问题研究

新农村集中安置区建设现状及其问题研究 [摘要]:本论文以宝应县花庄村跃进新区为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并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宝应县安宜镇花庄跃进新区,位于环城公路以南原村民宅基地征为国有土地,并在环城公路以北的区域进行新村规划,建设单门独院的农村居住区。新农村集中安置居住区优点是用地相对集约、农民的居住环境大有改善、方便集中提供公共服务等;不足之处是新区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筑密度大,路网密,绿化覆盖率低。 [关键词]:花庄;新农村;居住区;住宅 1. 花庄村简介 宝应县花庄村地处宝应县城北侧,处于城乡结合部,村域面积4524亩,耕地面积175O亩,辖28个村民小组,1l87户,4627人。花庄跃进新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先后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扬州市文明村”等系列荣誉称号,通过开展新农村示范村的创建,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村庄面貌、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民主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花庄村跃进新区建设 2.1 花庄跃进新区的选址 跃进新区是花庄村土地被征村小组农民的新居住区,政府征用该村位于环城公路以南原村民宅基地征为国有土地,再在位于环城公路以北的区域进行新村规划,建设低层住宅的新农村居住区。花庄跃进新区新址西面滨河,南有环城公路,东临城市主干道经过,北靠村庄和农田,新区地段好,距离城市近,有良好的交通。 2.2 居住区建筑的平面布局 花庄跃进新区的住宅朝向正南方向,两层,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南北纵向两排一组,住宅间的巷道距离1.5米,支路宽度约6米,宅前入户道路宽4米。 2.3 居住区的交通环境 居住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应视居住区的区位、等级规模、交通结构、建设资金以及居民出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 花庄跃进新区的外部交通环境很方便,居住区有两条入村道路与城区主干道白田路相通,西面的水泥路可通往城区,居民出行可以乘公共交通工具,还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20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

新农村建设下河南省小额信贷的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下省小额信贷的发展问题研究毕业 论文 目录 引言 (1) 1 在新农村建设下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2) 1.1小额信贷的概述 (2) 1.2小额信贷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 (2) 1.3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3) 1.3.1 国际上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3) 1.3.2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3) 1.3.3 省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4) 2 省小额信贷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2.1小额信贷的资金矛盾突出 (5) 2.2小额信贷机构少,贷款能力有限 (5) 2.3缺乏保障机制来分担风险 (6) 2.4金融机构相关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6) 2.5政策法律环境建设滞后 (7) 2.6可持续能力不足 (7) 3 完善在新农村建设下省小额信贷的对策及建议 (7) 3.1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 (8) 3.2提出完善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8) 3.2.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解决资金供给矛盾 (9) 3.2.2 扩大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丰富信贷产品和服务 (9) 3.2.3 切实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 (9) 3.2.4 强化小额信贷机构部管理 (10) 3.2.5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切实可行的监管框架 (10) 3.2.6 鼓励金融创新,推动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0) 4 省小额信贷发展的未来展望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言 小额信贷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受民间信贷经验的启发,旨在为穷人提供自主创业的资金,以达到救助穷人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资金使用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贫困人口密集的大国。小额信贷就是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发展起来的。通过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式,又结合我国的国情,现在的小额信贷已经有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 省位于中原地区,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更是贫困人口密集地区之一。 其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状况的晴雨表。这些年来,政府都在倡导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扶持,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积极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金融市场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产生了农村大量的资金只向城市和工业集聚,无法回笼到农村的局面。同时,农民贷款难的,政府提倡扶贫贴息的政策还不完善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农村的经济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也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落后。 实践证明小额信贷是省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重要的金融扶贫形式。然而,由于受到种种问题的影响,省小额信贷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缓慢的。在新农村建设下,省为了更好的发展小额信贷,必须有效的分析小额信贷的现状,认清小额信贷目前在农村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从而更好的利用小额信贷,推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新农村建设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 近年来,“三农”问题不仅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而且已作为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被列入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出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设想;在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更把“新农村建设”摆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核心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也是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向农村偏向政策转变的重要标志和必然选择。 新农村建设是许多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即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城乡关系就会转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这个过程实际土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标志着国家发展战略从城市向乡村的转移,新农村建设过程实质上是城市工业文明向落后的乡村地区扩展的过程。新农村建设之所以成为许多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主要是基于消除伴随这一过程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需要。诸如欧洲的法国、西斑牙、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他们都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以国家财政所带动的投资为主来进行农村的基础设施改造和社会制度建设,来保持农村秀美风光的原貌。对于东亚这些小农经济国家来说,新农村建设更是一个普遍情况,日本、韩国,包括我国台湾省,也同样都是针对工业化过程、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出现的问题,以国家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首先,在经济方面。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 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 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 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 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在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是社会的首要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国

一村一毕业论文经典范文.doc

一村一毕业论文范文 一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概述 白马村隶属于当涂县塘南镇,地处塘南镇南端,东面与吴村港村、兴永村毗邻,南面与桃元村新卫接壤,西面与邰桥村相邻,北面与凤凰村相连。白马村距塘南镇政府所在村5公里,距县城39公里。村委会驻地赵家自然村。白马村下辖8个自然村,辖1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656户,总人口2446人。村党支部党员数46名(含预备党员4名),其中女党员6名,2017年被列为考察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2名。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7214.851亩,其中,内圩面积3431.551亩,南圩面积293.3亩。可放养水面1395.7亩。笔者经调查研究,就该村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 "村民自治"的提法始见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四个民主"的提法始见于1993年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村民自治示范 活动的通知之中。从"村民自治"到"四个民主",我们对基层民主的认识是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

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进行,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为农村建设不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受阻。然而,如果想让农村和谐发展,农村的管理,即村民自治是很需要改进的。新农村建设是进行村民自治改革的目的,村民自治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二者统一于现代化建设。 二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村民自治是一个有这多方面任务的制度:首先,她必须能够维持农村的稳定与繁荣,处理好村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村民之间的矛盾。其次,它还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认真劳动,发展生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第三,他还要能够维护农民的权益等。问题是现在农村比较稳定,各项设施正在稳定发展和建设,可使农民的权力没有得到实现和维护,权益没有很好的获得,甚至出现了一些危害农民利益的事情。

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以我的家乡为例 一、实践目的: 1.参与实践,体验生活,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2.了解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政策的实施状况。 3.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村民们的生活状况。 二、实践背景: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开封市内的一个小村庄,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省各级政府积极行动,人民群众的热情也极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以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我村有极其幸运的被选为示范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到宽阔平坦的街道两旁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各家门前的排水设施整洁通畅;文化大院里,村民正在欢快地扭着秧歌;娱乐室里,村民们或下棋打扑克,或看报纸读书,其乐融融……这些场景是我村农民普通生活的缩影,更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缩影。 三、实践内容: 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我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感到无比的高兴,也为中央的好政策感到无比的欣慰。于是在这个暑假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及简略的分析。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脚踏实地的抓生产发展,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加大了农业科 技投入,全县农业生产实现了新突破。全县90万亩小麦喜获丰收,亩产达372.5公斤,总产33.5万吨(图1-1)。40万亩大蒜单产达1250公斤,总产50万吨,亩产值近4000元,总产值16亿元,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00元。秋粮种植面积50.9万亩,总产21万吨。由于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40%,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村民的收入增加非常重视,村两委的同志积极思考,出谋划策做了大量工作,在种蒜大户中积极宣传,鼓励他们发展,切实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使种蒜大户发展信心足,干劲大。他们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今年以来积极筹划,扩大投资,通过上级的大力支持和他们自身的努力,我村的大蒜产业取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正在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快速增长。同时村两委充分利用好作为省级示范村的优势,积极争取支持。自去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投入300多万元,现已基本建设结束,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自全县实行村财乡管以后,严格地履行财务审批手续,我村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了加强,近年来村级财务化解明显,很少发生新的债务,村民政策负担为零。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论文

毕业论文系部经济管理 专业经济管理 班级11成教专业 臧尚远 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2012 年4 月2日

论文撰写要求 1.综合要求: (1)选题贴近实际生活,简洁科学。 (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中心突出。 (3)观点正确,论述有据。 (4)文笔流畅,表达准确,言简意赅。 (5)毕业论文由学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6)按正式行文格式,文稿的输出规定采用A4纸打印的形式。文稿的编辑必须采用WORD进行编辑,其编辑格式为:除题目的字体采用黑体字之外,其他部分的字体采用宋体字,小四号,左右边距分别为30、25毫米,且页号在页底中间。字间距和行距采用系统初装时的默认值。文稿统一规定在A4纸纸的左侧进行装订,并按封面、正文、和参考文献的顺序装订成册。论文一式二份,一份按照论文封面装订上交,自己留存论文底稿一份。 2.篇幅要求:文章完稿字数(含标点符号、空格)要求在3000字左右,确有较高水平者,可适当放宽。 3.撰写过程要求: (1)切实尊重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 (2)每次指导后请指导教师如实填写指导记录(无指导记 录或记录不完整者为无效论文)。 (3)引用的资料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或出处。

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提纲(三级标题): 第一章论绪 第二章如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容 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2.2.1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2.2提高农民保障和全民素质发展是重点 2.3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2.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3.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面临的问题以及原因 2.3.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