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支持二次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支持二次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支持二次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支持二次备课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正方形、长

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进行教学,为以

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老师拿出积木,要求学生分组搭建积木。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在学生活动后,制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应的让其他学生找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引导认识长方形。

1.摸一摸

摸一摸长方形积木,观察。

2.画一画

动手绘画长方形。

3.比一比

学生分组比较各自所画的长方形并相互评价。老师拿出各式各样的长方形,并总结长方形的特点。

三、自主认识正方形

1.谈话启发方法。

请学生们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的方法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2.学生活动,教师在一旁观察指导

3.交流后概括正方形的特点。

四、放手认识圆形

要求学生们遵循以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认识圆形,认识后每一小组排除代表来向同学们介绍圆形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平成下面的图形吗?(教师出

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让学生们自己试着照样子去拼,拼出三角形和长方形时要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拼成平行四边形,由教师介绍名称。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主要是在学生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与形状相关的图形)

它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这节课老师看看哪位同学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流程一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带着学生做风车,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纸的每一步变化,从面体会到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2.教学流程二

师: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让学生分组拼,拼完后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布置作业

认识平面图形练习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课型: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思维导航

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是一样长的,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以下几种都是三角形,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二、基础知识训练

下面的说法对吗?你认为对的在后面的()里画∨,错的画×。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三、实践与运用

看图回答问题。

(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图中有()个三角形,

有()个长方形,有

()个圆。

(3)还有什么图形?

板书设计:

七巧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内容。了解七巧板从而巩固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印象。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引入

师问: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出示《打乒乓球》动画片中的几张图片)

大家观察这几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答:……

师问:想知道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课间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导入新课。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出示组图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比大小

提问:哪些大?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哪些小?小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比形状

提问: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还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三、拼一拼,练一练

1.师示范拼,学生按同样方法自由拼图

2.拼指定图形、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材第二册P10页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回顾准备:

1.复习十几组成

2.拍手组成。

3.创设情景

出示:过年的主题图

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交流:

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会解答吗?

2.整理算式

15-9=14-9=12-9=

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

4.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分组探究

(2)汇报成果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A、出示百果树,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果子后面是算式)

B、交流经验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

C、出示:迷宫路线图!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学生试算展示学生作品。

D、出示:-9=有不同的填法吗?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F、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139+()=169+()=15

13-()=916-9=()15-9=()

9+()=189+()=149+()=17

18-9=()14-()=917-()=9

(2)12-9=()11-9=()27-9=()

(3)听算练习

(4)看图列式请生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二、练习:

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

2.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

可以交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扩大练习量。

3.第5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4.学生独立完成6——8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材第二册P10页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

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

(1)8+3=8+7=8+4=8+6=

8+5=8+8=8+9=8+10=

(2)13-9=16-9=12-9=11-9=

15-9=18-9=17-9=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128+()=14

12-8=()14-8=()

8+()=158+()=17

15-8=()17-8=()

二、探索交流:

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这里12.15.14.17.都减一个什么数?

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1.观察主题图:

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

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

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

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交流汇报算法

三、自主巩固练习:

1.可以边摆边算。

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

集体订正。

四.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训练。

2.限时口算20题。

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8的计算正确率。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

先填()里的数,再计算(指定学生上台练习)

看卡片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12-8=16-8=13-8=17-8=

14-8=11-8=16-8=17-9=

二、练习:

1.游戏

找凳子,学生手哪算式卡片找到有合适数字的凳子坐下,每组派代表上来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

2.找朋友游戏。

三四组发算式一二组发数字卡片

互相找朋友。

3.完成第1,2题

先提出问题再列算式解答。

4.第3题

开火车完成。

5.独立完成课本练习

第5——8题

三、基础训练:

1.限时口算

2.听算练习。

十几减7

教学内容:

学习计算十几减7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7的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

7+47+67+5

7+77+9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117+()=137+()=12

7+()=157+()=167+()=14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例1。

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

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教师对照黑板上的图,再说一遍。

教师再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2减7等于几?”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把书上例1中的两个空填好。

2.出示例2左边的题目:11-7=

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11减7等于4。)

再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出示例2右边的题目:15-7=

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学生回答后,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把例2填完全。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3。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看着例3,教师提醒学生;“下面的3道题大家自己算,算的时候先要想一想,每道题减7,应该怎样想。然后把得数直接填在□里。

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记下来。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别的同学发表意见,共同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

教学内容:

练习十几减7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7的计算正确率。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做第1题。做之前教师说明,要先做左边的两题,再做中间的两题,最后做右边的两题。订正每一组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做这些减法题是怎样想的,它的得数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题来得到。

再让学生做第2题。做的要求同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也要注意让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课间活动。

二、小结。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减法算式,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7)板书:十几减7。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2-7和15-7),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说:做十几减7的减法题,要想7加几得被减数。

三、做练习三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订正时,可以再选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板书设计:

十几减6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2和“做一做”,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6的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

6+5=13-7=6+6=9+6=

7+6=8+6=17-8=14-8=

6+8=6+9=6+7=15-9=

2.准备题。

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出的数。

6+()=126+()=146+()=13

6+()=116+()=156+()=1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第l~3题。

(1)做第1题。

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及时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教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

3.做练习四的第2题。

教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教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

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

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四的第5题。

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教学内容:

练习十几减9.8.7.6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2-7 12-8 12-9 14-8 16-9 14-7

13-6 14-8 11-9 15-7 17-8 15-9

二、课堂互动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分别贴有3.4.5.6.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算式卡片放到相应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放得又快又对。

(2)还有没有未送出去的卡片?

那你们想不想也给它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们找个家(学生活动)

1.找朋友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10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找得又对又快。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并计算.

2.一本书有18页,方方看了9几页没看?

□○□=□

3.小华做了15朵花,送给幼儿园8朵,他还有几朵? □○□=□

4.要送13份礼物,现在剩下4份,送了几份?□○□=□

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学习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的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5.4.3.2的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喜欢动物吗?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学生猜)

师问:今天老师请来了小猴贝贝。大家看(出示课件),贝贝可爱吗?你们想和贝贝成为朋友吗?那先要给贝贝帮一个小忙。

原来猴妈妈给贝贝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一群可爱的小狗在草地上玩耍,有的小狗玩累了就回到小房子里去了,大家看草地上现在还有几只小狗?那有几只小狗回到小房子了呢?

二、展开探讨

引出例题,探究算法。

1.小房子里有7只小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观察,汇报:

共有12只小狗,现在草地上有5只,12-5=7,所以有7只小狗回到了小房子。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分组讨论,举手汇报想法。

教师适时板书、指导。

2.继续探索十几减5.4.3.2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自己的方法来计算题目。

三、练习

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3-4=12-5=14-5=12-3=

13-4=15-5=11-3=11-2=

2.同桌相互出题计算

用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 16-9= 13-4= 12-8=

11-6= 15-7= 12-5= 16-8=

说一说:16-8=?是怎么想的?

二、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练习五第3题)

对做得又快又好的予以奖励。

2.找朋友(第6题)

将第6题制作成卡片,然后将分别写有算式与答案的两种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

三、口算题(每题1分共20分)

1.11-9= 15-8= 12-8= 14-8=

18-9= 14-10= 16-10= 17-8=

2.11-8= 13-8= 15-9= 18-7=

16-9= 12-9= 16-8= 14-8=

13-9= 14-9= 17-9=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例1及做一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年级数学学科五月考试质量分析 学校三新小学班级一年级班任课教师宋安顺 为了及时总结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及时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现对五月一年级数学月考进行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参加考试的有72人,及格16人,及格率22.2%,60分以下56人,60分—79分11人,80分—100分5人,优秀率6.9%,均分:41.7分。 二、试卷分析 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和附加题,包括了填空、判断、选择、比较大小、计算、解决问题和附加题。本试卷重视了基础知识,题型具有童趣性,能激发学生乐于完成试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学习的习惯不好,如:倾听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 2、学生的计算不过关,本班还有一小部分学生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还不能流利熟练的口算,导致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速度。 3、学生不会审题,有少数学生还没有建构一般解决问题的模型,不能将语言叙述的题目转换成图画形式。 (二)教学建议 1、学生的计算力还很差,需要花时间去训练。 2、还是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够活学活用。 3、严格要求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规范作业质量。 四、整改措施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从平时作业看,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从本班学生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表格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或短文之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加强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测试成绩看,还有大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因此,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采取“一帮一”或“二帮一”学生互助方式,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注意教学中评价方式的运用,如:作业批改,上课问题的回答,差生的鼓励等! 2015年5月27日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成版二次备课表格式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

四、诵读感悟。(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学了本 诗,你有何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讨论, 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尝试有感情 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出诗句中的景物,再结合插图的直观展示,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熟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两首古诗。 3.了解诗句意思,能从诗中描绘的场景中体会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意思,从中感受诗人的心情。 课前准备课件,范读录音。(教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用时:5分钟) 1.复习背诵《绝句》。 2.板书诗题:惠崇春江晚 景。 3.介绍作者苏轼。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 春江晚景》。 1.背诵《绝句》。 2.交流收集到的苏 轼的相关资料。 3.听范读录音,熟 读古诗,注意“惠、崇” 二字的读音和写法。

二、理解诗意,感受美景。(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将诗歌读正确、 流利,认记生字“惠、崇、芦、 芽、短”。教师指导书写。 2.教师出示前两句诗和相 应插图,指导学生抓住诗中的景 物,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 3.再读诗句,感受诗句所描 绘的美景。 1.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自读古诗,把古 诗读通顺。熟记诗中5 个生字的写法及笔顺。 2.诵读前两句诗, 结合课件出示的插图理 解前两句诗的意思,感 受意境。 3.抓住关键字词, 诵读理解后两句诗的意 思。 4.朗读全诗,感受 美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三、自读古诗,明意悟情。(用时:15分钟) 1.板书诗题,引导解题。指 导学生自读古诗,认记诗中的生 字。 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描 绘了什么景色?写出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 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理解 字词意思,引导学生交流:这两 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 4.出示后两句诗,思考:这 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结合 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读古诗,认记诗 中的生字。 2.学生思考回答问 题。 古诗描写了春末夏 初时宁静的景色,写出 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悦 的心情。 3.读前两句诗,理 解字词和诗句意思,交 流回答问题。 首句点明了游览的 时间是梅子黄时,第二 句点明了此行的路线。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二次备课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三 1----5得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14—33) 二、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三、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难点: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五、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5以内个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因为5以内各数,再整数集合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低,儿童理解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入学以前对5以内的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各数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是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认数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书写数字,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字的写法。 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法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的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对数大小的感知,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发现,计算方法的选择都存在着差异。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体现算法多元化,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本单元的加减法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特点。 六、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如3写成ε)。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18+56=7474-29=45(2)44-17=2727+32=59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01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的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多少或分成了几份。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电子备课二次备课的要求

电子教案二次备课要求 一、指导思想 强化二次备课,立足教师、班级、学生实情,实施差异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执行能力,使电子备课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化,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二次备课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本班教学实际,为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益而对教案所进行的再加工、再深思和再创造;也是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的有效体现。 二、二次备课的要求及方法 1、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备课,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自己教学的素养及风格,采取相应的措施,修改、调整集体备课设计的教学过程,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标、增、删、改、调,形成可操作的、针对性较强的教案。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二次备课。 2、二次备课要根据他人完成的电子备课,针对不适合本班学情的环节要加以改动,对整个不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思路作必要、合理的修改,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增加自己的创新备课内容。 3、二次备课的数量要占本课时教案总量的三分之一。 4、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删、改、调”,具体做法如下。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有关环节补充具体说明。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写出自己的见解改: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

计的先后顺序。 5、个人二次或三次备课要突出教法和学法,体现以学论教和以学定教,在教法优选、学法指导上下功夫。 6、教师在教材上也必须要有批注、勾划,体现深入研究教材的思想。 三、二次备课的内容(突出三备) 1、一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以本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本班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二备教学设计。 (1)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3)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4)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这一环节,是否给予足够的时间,是否设计了巩固练习。 3、三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的练习、新知与课外延伸。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下册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例1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 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