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学的利弊探讨

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学的利弊探讨

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学的利弊探讨
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学的利弊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910332061.html,

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学的利弊探讨

作者:王斌斌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19期

摘要:2017年,浙江开始新高考,高中“走班制教学”成为了新高考改革下的新形势。高中“走班制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新高考下实行的走班制教学,需要准确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在新高考下,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选课走班制教学存在问题。

关键词:高考改革;走班制教学;高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07-02

教育部将上海和浙江确定为第一批高考改革试点,两地考生的高考选考科目将有多种组合,并且有多次考试机会。高中“走班制教学”成为了新高考改革下的新形势。改革之前,高中班级授课形式简单,基本上是以固定班级为教学单位。这种教育培养模型,学生能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学习,但是学习科目过于统一,学习过程过于集中,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高考的基础下,学习选考科目组合多,“走班制教学”的出现符合当下发展的潮流。对于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学实践与探索成为相关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一、高中“走班制教学”

“走班制教学”是指班级中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新高考下的同学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要,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而在不同教学班之间奔走,这现象称作“走班”。新高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选考科目。一方面学生自己能获得最好的培养,另一方面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最好效果。[1,2]

高中“走班制教学”特点如下。

(一)教学班级不固定

高中“走班制教学”打破了以往固定班级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由于选择了相同的课程而汇集在一个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有机会一起学习与交流,丰富了同学们互相认识,接触的学生比固定班级大大的增加。[3]随着课程的结束,同学需要从一个教室到另外一个教室进行学习,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意识。下一节要去学习哪一门课?在哪一个教室?通过一些自我回答,让学生很快能为下一节课准备。相对固定班级,学生不舍得离开教室,表面上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但是对于学生是相当疲惫的一个过程,影响了学习效率。“走班”让同学们通过下课短短的几分钟,放松了大脑,更利于下一节课的学习,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走班制

走班制教学

什么是走班制 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 走班制三种模式 1.按各校原有模式随机分班,根据选报意向适当增设分层辅导课或选修课;(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2.按选择组合分班和开课,除数学、英语分层和选修课走班外,高一基础课原则上不走班,高二按所有科目适当走班;(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3.完全取消行政班,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课程。(彻底走班) 哪些学校在走班 国内北京、浙江等地多所高中近几年正在尝试走班制,广州近几年也有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其中,北京11学校将国家的课程校本化,设置了数百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职业考察课程,学生可以自由搭配,私人订制自己的课程。 在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和恒福中学正在试行走班,知用中学也计划推行。 高考改革政策一落地,走班是一定要做的。现在来看,即使高考不改,走班也可以推广,这激发了学生自己选择,自主发展的潜能。 北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是北京市较早实行“走班制”的两所中学,北京十一学校面向全校4000多名学生,开发出了200多个课程,随着“选课走班制”的推进,课程建设能力将成为校际之间拉开距离的

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师也需要有开发课程的本事。” 现状: 1.对于学校来说,完善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也显得更为迫切。 2.“分层走班”可能会导致学校必修课程无法按照行政班“齐步走”的方式开展教学,各个教学班在教学进度上会出现快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分层走班”为排课带来困难。一些课程要求具有同步性,而国家规定的课时又固定,在教师人数少和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在排课上需要排除很多干扰因素。 3.“走班制”不但会加大教师个人的工作量,而其还会为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数量等带来很大的压力.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4.因为教室容量所限,“标配”教室根本容不下,因此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扩容教室,要么增加教师。 措施:引入学分制,在具体操作上,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 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最初是教学法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国内外教育家、教学研究工作者展开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分层教学最初的形式是“班内”分层,有一定的效果但弊端很明显。随后借鉴国外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成熟的模式和实施办法后,提出“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模式。 引言:“走班制”分层教学基于“因材施教”原则而产生,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个体化教学。它的来源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但它又是分层教学法的创新和扩展。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尚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贡献。 “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禄丰广通中学杨以彪 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并说,“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前苏联教育家、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提出了“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 原苏联教育学家、心里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理论。赞可夫提出,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将学生的水平拉高就低,使之一般齐,降低教学要求,限制优等生的发展,而是让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在自己的智力起点上,按照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得到最理想、最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实施差异教学,力求将相同或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教学过程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他还指出,教学必须带动学生个性心理整体发展,整体的发展效果远远高于部分的单打一的发展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 —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感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 感 为期四天的外出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新高考改革后高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考考试和招生改革就是指挥棒,对高中的教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浙江和上海几所学校的考察和学习,让我对这一轮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高考改革实行的是3+3模式,语数外必考,其中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其他六科中任选三课,结合我省的情况这样的组合就有二十多种,这些对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在此就要通篇考虑,全局筹划,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做好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现在的选课决定了今后上大学的专业录取和今后的人生选择,所以高中阶段的选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选课。 2、做好走班制教学工作,组合越多,意味着学校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大,怎样科学分班,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学生管理,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科学评价等问题都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绕不过去的难题。 3、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原则改变了以往录取中的只看分数,分数成为了依据之一,素质评价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怎样科学公平公正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是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行的评价制度弄虚作假、应付了事肯定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所以学校需要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制定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规则。 4、我校学生生源基础差,根据高考改革录取方向,我校学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将大大降低,而以参加高职高专录取为主,这样我校在新高考后学校教学工作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处理好学术性高考和技术性高考的区分管理,怎样合理指导学生选择,怎样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资源等问题也更为突出。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1)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我国2014年开始试行的新高考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探索“三位一体”招生录取机制,实行“3+3”考试科目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构了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与探索,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时间、次数等,把刻板的学习活动转变为主动选择、充满意义的生动体验。其特征是关注学生个体意义的构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预示着我国普通高中差别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时代已经到来。在新高考制度下,选课走班成为普通高中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学不再是统一步调的“齐步走”,而是面向学生个体的“自然走”,颠覆了以往学生附着于固定课程、教师、教室的局面,代之以“一人一表”“一生一师”的学习样式。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面临的困境 梳理新高考试点区学校的有关实践,选课走班教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学生选课走班不自觉,存在盲目性 新高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发展取向和未来人生规划自主选择部分科目,但实际上学生选课走班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不够,存在很大盲目性。一是表现为不少学生选课时感到茫然与焦虑。有调查发现,%的学生自主选择科目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存在焦虑;%的学生期望教师能为自己选课提供帮助,甚至代办。二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功利性。部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时,会优先考虑那些简单的、容易得高分的科目,或者主要依据“目前成绩”来确定选课科目,而对选课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如大学要求和“长远目标”缺乏必要的重视。很显然,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由于没有考虑各科目的内在学习规律,学生在经历高强度的学习后,往往会对一些科目逐渐失去兴趣,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三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很多学生在听取他人对选考科目的介绍时,仅凭“一时兴起”的激情或者对某个教师的喜好选择高考科目,认为只要自己不排斥的科目和教师就是好的选择,然而这种激情是难以持久的,接下来的学业困难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让学生忘记选课时的“初心”,以致后期的学习行为变得仓促混乱。 学生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出现形式化 选课走班相比传统课堂,更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与个体发展,聚焦点放在那些被教师“遗忘的角落”,克服了传统课堂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弊端。但现实中存在着有的学校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的形式化现象。一是学校课程选择范围很有限。部分学校在实施选课走班过程中,没有科学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课程结构简单,只给学生提供几个很有限的菜单式选课模块。学生自由选课的热情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致使选课走班教学的功能大打折扣。二是选课走班实施过程太保守。有些学校或只是进行了选修课程“浅尝辄止”的选课走班,没有推进必修课程“全面实质”的选课走班,或只是在形式上做

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走班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趋势,出现在我们眼前。它的特点鲜明,并具有一定针对性,但自出现以来,对于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如何看待“走班教学”的利与弊,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下面,就由我来谈谈对于“走班教学”利与弊的一些观点。 “走班教学”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测试或评估,在保持原行政班级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成绩或结果以及学生的意愿,把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班级进行授课,实行动态流动式分层次教学。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出的差异就更为明显。而在传统班级授课中,要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施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因此,把某些方面类似的学生规划到一个层次里,既可兼顾学生个体问存在的差异,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一个可操作的水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走班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性,起到很大作用。“走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彰显了学生主体的地位。除此之外,“走班教学”能做到因材施教,把同一层次的学生统一起来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但“走班教学”的初步实施,存在诸多弊端,因为教师换了,有些学生会乘此逃课。因此,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首先,“走班教学”必然会使班级增多,学生自由选课必然使课程变动加大,教学管理将更加纷繁复杂:课表安排、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安全防范、教学研究、学生评价、社团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成绩分析、教师评价、教学评估等等,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走班教学绝非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走班制对自觉性强、自主学习能力强、自理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有很大优势,这类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有潜力的学科来学习,并且学得好,还可以与今后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但是对基础差、自觉性差、自学能力差的学生,没有班主任老师管理、督促,没有班主任耐心细致、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工作,放任自流,会越来越差,学生的两极分化将越来越严重。很容易就会出现想学习的学生学不了,不想学习的学生学不下去的局面。从教师的

分层走班体会冉伟

关于英语“分层走班”的体会 冉伟 由于初二英语难度的增加,学生兴趣在慢慢的降低,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愿望,真是让我煞费苦心。英语歌、英语电影、英语小剧、英语小报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是再适合不过的,既锻炼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又加强同学们的合作精神,而对于那些及格边缘的同学而言,他们仿佛一个看客,总觉得与自己无关,让别人去忙乎吧,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如何一节课高效分层照顾不同学生的需求难度太大,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就在此时学校正式在初二年级进行了语、数、外、物四学科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分层走班的探索 (一)学生分层 就是不打散学生的行政班级,保持任课教师不变,只在上语文、英语课时(或物理、数学课时),实施两个行政班之间的AB分层教学,这种小范围的分层,因为没有改变学生的行政班级和任课教师,最易被学生和家长接受,这样可以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在A班重基础的同时加强拓展延伸,满足优秀生,在B班以基础为主,反复巩固,照顾学困生。达到正视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目的。在分班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在自愿的基础上做调整,形成语文和英语的AB班。 (二)集体备课,分层备课 因为实施走班式的分层教学,同一学科教师每天上课要面对的是不同程度的两个班级,虽然是同一节教学内容,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法和难度必然不同,教师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以往两个行政班之间的重复,必然加大教师的备课和上课难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我们三位备课老师在充分了解教材后,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实现同课异构。 (三)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针对A班的教学,不但识记、理解、应用三个维度都要达到,还要注重拓展和延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容量加

关注选课走班制(杭师大附中)

关注选课走班制:来自一线的实践与思考案例 2014-05-28 12:44:0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作者:朱建民石杏元任学宝“选课走班”已经不只是一个理念问题,许多学校开始了探索性的实践。本期话题,我们试图从学校、学科及一些关键点上提供一些实践案例,希望能为一线学校提供些许现实路径。 “五二八五”课程实施体系为走班奠基 当前,单一、同质化、固化的教学系统与不断丰富的课程种类和课程资源及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相对固定的行政班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发展。所以,在课程资源足够丰富和教学环境得以满足的条件下,以“选课走班”为核心的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我校以培养“五有”人才为育人目标,即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传统文化底蕴,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理解力,具有正义感和责任心,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五有”人才的育人目标,学校建立了“五二八五”课程实施体系。第一个“五”是指建立“五制”教育教学实施与管理体系,即走班制、学部制、导师制、学分制、学长制;“二”是指共同基础通修课程和兴趣素质拓展选修(专修)课程两大课程类别;“八”是指八个课程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自然科学与技术、创新素养、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与美学、体育与健康、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第二个“五”是指实施“五证”教育,即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高中毕业证书、诚信证书、志愿者经历证书、才艺证书、体育健身技能证书。我们提倡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我超越,争取为每一个学生“全面扎实、个性发展”打牢基础,在赢得高考的同时,也为学生在“后高考”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终身发展种下希望的种子,奠定一生的基础。在此课程及实施体系基础上,我们开始对选课走班制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构建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选课走班”不是简单的分层教学,而是建立在丰富多元的、可选择的课程基础之上。这里包含了教师真实的指导和真诚的尊重,是对学生学会选择和承担责任的人生教育。把开发阶梯式、组合式的学科学习课程作为重点,每个学科设置多个层次和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为不同的学生铺设学科学业修习的路径和阶梯。 按需分层是让学生选课的基本出发点。比如,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必修和选修)按照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了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英语课分为A、B、C三层,A层以英语应用和英语思维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B层兼顾英语应用能力与基础能力、应试能力,C层重点在英语基础能力和应试成绩的提升。实行一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意度非常高,收获也非常多。在艺术课程的全覆盖走班选课模式下,我们开设了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的艺术主题课程:“艺术在身边”的体验欣赏课程,因“生”施教的兴趣特长发展课程,“因地制宜”的艺术素养课程等,都深受学生喜欢。学校国际部按发展方向分层走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应两类课程,学生选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在共同基础普修课程中,一般采用导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一般不设门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作出选择,完成修习。在兴趣素质拓展选修课程中,一般采用导师推荐、双向选择的方式,即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基础或特殊潜质和兴趣,才可以选择,任课教师可以对选课的学生进行考核选拔。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使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为招生取向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 一、新高考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举措 (一)基本精神 新高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加分事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一定程度上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存在扼殺在摇篮中。高考公平关系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二是走班制实行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新高考要求选课走班制是学校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也为每个学生发展特长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也鼓励了学生能够很好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取其学生所长,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也刚好迎合素质教育的倡导,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充分表达。四是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加重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靠拢。 (二)重要举措 1.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已41年,现今是知识、信息技术爆炸时代,传统的高考制度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传统高考模式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考试是教师教学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学习的命根,大多数学校唯“升学率”是图,家长拿孩子的“分数”是问,社会唯“名牌高学历”是追。唯分数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校家长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2.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新高考改革意见中,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理化生”模式。新高考做到了文理科不分家,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所要考取科目,这样赋予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其所好,考取所长”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产生自我效能感。通过“3 3”“6选3”“两次机会”“等级赋分制”等措施的提出,增加了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权,分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录取模式有了新格局。教育考试指导会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为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二是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效和考试之间的双向选择。不论是浙江的“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模式,还是上海的“专业群高校”志愿填报模式,事实上都打破了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档的传统模式。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新高考方案强化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生将“择大学”变为“择专业”。 新高考出现的这种录取和择校模式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涌而至的冲向所谓的985、211学校,出现“择校热”问题。考生也逐渐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很好的发展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发其所长。学校也会培养一批批拔尖型和创新型人才。对一个发展中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兴趣、抱负、理想、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览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这样一个共同理念:品学兼优。这里的品是指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等综合素质,学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走班制教学

什么是走班制? 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 走班制三种模式 1.按各校原有模式随机分班,根据选报意向适当增设分层辅导课或选修课;(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2.按选择组合分班和开课,除数学、英语分层和选修课走班外,高一基础课原则上不走班,高二按所有科目适当走班;(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3.完全取消行政班,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课程。(彻底走班) 哪些学校在走班? 国内北京、浙江等地多所高中近几年正在尝试走班制,广州近几年也有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其中,北京11学校将国家的课程校本化,设置了数百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职业考察课程,学生可以自由搭配,私人订制自己的课程。 在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和恒福中学正在试行走班,知用中学也计划推行。 高考改革政策一落地,走班是一定要做的。现在来看,即使高考不改,走班也可以推广,这激发了学生自己选择,自主发展的潜能。 北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是北京市较早实行“走班制”的两所中学,北京十一学校面向全校4000多名学生,开发出了200多个课程,随着“选课走班制”的推进,课程建设能力将成为校际之间拉开距离的

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师也需要有开发课程的本事。” 现状: 1.对于学校来说,完善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也显得更为迫切。 2.“分层走班”可能会导致学校必修课程无法按照行政班“齐步走”的方式开展教学,各个教学班在教学进度上会出现快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分层走班”为排课带来困难。一些课程要求具有同步性,而国家规定的课时又固定,在教师人数少和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在排课上需要排除很多干扰因素。 3.“走班制”不但会加大教师个人的工作量,而其还会为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数量等带来很大的压力.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4.因为教室容量所限,“标配”教室根本容不下,因此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扩容教室,要么增加教师。 措施:引入学分制,在具体操作上,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 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最初是教学法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国内外教育家、教学研究工作者展开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分层教学最初的形式是“班内”分层,有一定的效果但弊端很明显。随后借鉴国外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成熟的模式和实施办法后,提出“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模式。 引言:“走班制”分层教学基于“因材施教”原则而产生,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个体化教学。它的来源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但它又是分层教学法的创新和扩展。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尚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贡献。 “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走班制”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进行分层,体现了“学生学习为主体”、“因材施教”等理论。分层教学研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学科兴趣和爱好,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学科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学科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

(完整版)分层教学的思考

分层教学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 的群体。福州市教育局明文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学生分成快、慢班或尖子班、特色班。学生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教学面向中等生时,由于学生差异过大,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状况长期存在,并引起了主要是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尤其是他们家长担心:优秀的升入高一级学校后能否得到良好、高效的教育。也使原来不同类型学校从过去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如“高难度,高速度”,“抓中间,带两头”,“低起点,小步走,缓坡度”等受到了由于生源变化的挑战。 为了真正让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一些学校开始寻找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方式――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几种模式及其利与弊 分层教学从模式看主要有二大类型:分科不分班和同堂异步式,从层次看主要有分A、B二层式,A、B、C、D四层式。

1.分科不分班式 分科不分班式特点是:不改变原教学行政班,在部分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突破班级界限,依据学习水平和个人意愿重新组合成层次不同的教学班,使差生有了发言机会和勇气,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优生也能“吃得饱”,以确保教和学都更有针对性,这种教学班的学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据测试,平时表现和学生的人个意愿适时进行调整。 (1)分A、B层式。这是把学生分成A、B二层,即把相邻二个班如:1、2班学生分A、B层再合为A、B班,由原来行政班教师来上A、B二个班课程。这种分法比较适合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因为教师教学对象稳定,与原来行政班挂钩,便于教学管理。且由于各位教师所教学生总体水平仍相近,便于对教师评估,由于与行政班关系紧密易于形成班组氛围,这种班集体相对较稳固。但处于中间状态学生难以分班,尤其是有的学生数学好些,有的是英语好些,该往哪个班分,产生了矛盾。 (2)分A、B、C、D四层次,也有的分为A、B、C三层式。这种分法注意到学生层面差异必须缩小,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但相对而言打乱了原行政班,组成班级学生来源较分散,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适用于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由于学生较难与行政班挂钩,给教师评估带

探究分层走班模式,强化培优补基效果(青雅丽发学校 宋冬)

探究分层走班模式,强化培优补基效果 教心学与管理我校2016-2017学年试行初一数学科目分层走班,参 照对象为城区某中学初一年级,多次统考对比情况如下: 初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平均分差距-6.6,第一学期期末考 试数学平均分-0.95;第二学期全区质量抽测数学平均分差距+0.29;第二学期期末数学平均分差距-0.25。 分层走班制教学是挑战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预料中和意料之外的问题,但经过不但的总结得失,及时调整,最终分层走班下的数学整体水平有明显的提升,得到了广大家长、学生的认可及一致好评,教师综合水平迎接了新的挑战和也得到了有效的全面提升。不断的摸索过程为如何最有效地实施分层走班总结了可行的经验。 一、如何做到有效的分层走班 (一)优化教师资源 1.对教师人数配置需要增加 分层走班层次分得越明显,效果越好,这就需要在教 师配置上需要增加人手,因为分层后的班额会变小,尤其 是A班人数越少越好。 2.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 创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团队是一种的巨大的挑战,教

师需要调整以往的传统模式,一方面要接受和适应分层走班,另一方面要学会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分层走班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不便,如由于上课时间的同步性与固定性导致教师很难调课,也很难互相实时听课。这就需要老师们学会克服困难的同时创新听磨课方式,如改变实时听课,利用录播室录课回放的形式进行听、评课和磨课。课后及时辅导问题也可以继续采用微课辅导的形式,不断将这种模式进行优化,让辅导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 3.对各个层次的教师有了新的要求 首先,每一个分层班的老师既是任课教师同时也是该分层班的班主任,需要具备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如班级管理、各学生成绩的变化原因分析、对每个学生的了解与沟通、与家长的联系等等。 其次,不同层次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具有差异性,这也需要对应层次的老师具有相关的能力水平来应对。C班的学生整体成绩优异,学习十分自主,这就要求该班老师有很强的专业素养,能够让学生十分信服,高效地引导学生更好的拔尖。B班的学生整体成绩中等,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自觉,基础也较为牢固,但学习弹性空间较大,时而进取,时而会掉队,这就需要该班老师能够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鼓

走班制教学心得体会

走班制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走班制与工作室制的感想 看了深圳中学新课改中关于美术办学的模式很受启发,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其学生走学制和老师工作室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个办学模式可以说在美术教学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很值得各学校借鉴和学习。下面我相结合实际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 一.关于走学制。 5个班级250个学生同时上课,9个教学模块同时开放,让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自由选择所喜欢的模块。这是非常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能被动的接受学校所安排的课程。另外,选择自己想学的模块,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 想以前的美术教学中,很多学校大多采取一刀切的应试教学模式。只要是高考科目,不管你喜欢与否,都要强制性的统一上课学习,而非高考科目,学校一律不会安排课时。另外还有一部分学校,以前从来没有开过美术课,但在3+1高考模式的要求下,不得不开设美术课了。于是,它们就不

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律硬性规定只开《美术鉴赏》课,或者把《美术鉴赏》作为必学模块,另外再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开设两个模块进行美术教学。比如在九个模块中只选择《美术鉴赏》、《绘画》和《书法》,而《雕塑》、《设计》、《篆刻》、《摄影》等其他六个模块根本不会涉及。这样就出现好多学生想学某一模块而不能学,不想学〔或者已经学得很好没必要学〕某一模块而必须去学的现象。这其实是对学生学习其他模块权力的一种无形剥夺,也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 作为我们学校,其实校领导一直都非常响应国家美术新课改的各项政策,并积极对学校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自去年起,学校就配备专任美术老师开设开全了美术的所有模块。只是,我个人觉得不足的是,学校仍然沿用固定班级教学模式,学生也不能像走学制模式那样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一律都要学习这9个模块。其实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要想让所有的学生同时都把这9个模块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对学生来说,无形中又是一个学习负担的加重,而不是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恰恰又是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违背的。因此,我觉得从学生的利益这方面来考虑,实施走学制是很有必要的。 二.关于工作室制。

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学生的管理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910332061.html, 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学生的管理方法 作者:俞立柱 来源:《学生·家长·社会》2019年第01期 摘要:在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教学成为了主要的教育教学形式,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经验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的爱好与兴趣来自由选择教学班级,让学生的选课具备较强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行走班制教学模式之后,各科任课教师更要重视对学生的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本文对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学生的管理方法展开分析,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字:新高考模式;走班制;学生管理;方法 新高考模式下实施走班制教育模式,呈现出了管理目标人文化、管理制度精致化、管理对象复杂化、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现状,教育模式的改变也为学生管理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比如,改变了“教”和“育”的综合性。因此,需要设立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形式为:整合信息、搭建凭条、权责分明、优化管理、规范纪律、敬畏规则、育人危险、继承传统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管理质量,让学生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来可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 实施走班制的优势 实施走班制具备多方面的优势。首先,走班制能够保证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在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较为提倡“两个依据一个参考”的评价模式,展现出了把学生作为主体对象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与选择机会。实施走班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爱好、兴趣,对不同类型科目、不同层次班级开展自主选择,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结合“选课指导手册”了解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教学讲授模式,学生结合自身个性化学习需求来掌握学习进度、自主选择课程,更加体现出了新高考模式下的“私人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课表;其次,在走班制教学中能够保证课程类型的多样性,更加注重对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最后,在走班制教学中能够实现教学班级的动态生成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学生会因为自主选择课程而出现流动,完全消除学生之前的疲倦感,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感,加强学生之间交流沟通,互相借鉴和学习。 2 新高考模式下实施走班制的困境 在新高考模式下,很多学校实行了走班制,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走班制教学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在实行走班制模式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源、专职导师缺位、学校管理难度加大,这些都影响了走班制教学质量。首先,走班制的授课单位为“班”,其中包括了纪律、秩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教学班具备相对稳定性、短期性、

新高中走班制教学的利弊探讨与分析-二一排课

新高中走班制教学的利弊探讨,之前我们讨论过了什么叫走班制?为什么要推行走班制教学?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新高中走班制教学的利弊关系。 高中走班制教学的利 1、走班制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对于增加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走班制后,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接受能力、兴趣爱好与特长,确定教学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自主的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学会如何正确的评价自己,准确的估计自身的能力,提升对自身的了解,并逐渐找到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 3、对于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提升。在走班制度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自身的发展需要,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班级,在这种符合自身的教学下,能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减轻学历上的压力,让学生们保持一个自信,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从而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 4、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增加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力,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 高中走班排课的弊 1、分班之前的宣传不到位。如果在分班之前的宣传发动不到位的话,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们的选择,因此受到相对应的影响。因此,在分层走班之前需要做好思想工作并适当的铺垫,让学生们感觉到分层后,对自身的提升和发展, 2、走班制的成绩教学阴影。如果分层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仅仅是为了甄别与选拔,那将很极大程度的危害学生的发展,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所以如何更好的减少成绩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制度上也应该有相对应的改变。 3、走班制给学生带来的自由性。走班制的实施给学生带来的选课自由、充分主动权的同时,也可能会因为有些同学的兴趣爱好广泛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在选课的时候产生了盲目性,无目的性,造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所以在分层排课宣传时,学校应根据课程的关系,建立出专门的课程管理网络和数据库,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发布新学期的课程设置、课程意见和选课指导,帮助学生们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教师们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顾虑与需求,给予学生有益的指导。 在新高中走班制度教学的初步实施,将会存在许多的利弊问题,因此还需不断的改进制度,以更好的高中走班制度,增强国内的教育水平 同时更多的分层走班教学信息,可关注“二一排课”,二一排课合理实现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大大减少排课教师排课压力。

课程改革与走班制教学 (沈献章)

课程改革与走班教学 ——看清走班教学的“坡”和“坎” 作者:沈献章 伴随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新一轮改革启动,教育综合改革也迈开了新的步伐。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转变,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和育人模式的转变,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焦点。新高考改革方案采用“3+3”模式,学业水平考试,浙江按照7门选考3门的方案,就会有35种组合;上海按照6门选考3门的方案,就会有20种组合。把相同组合的学生组成各种班,必然要大幅度增加班级,这样需要大量增加教师,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设备也不足,很难满足大幅度增加班级的要求,所以,国家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倒逼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必须实行走班制教学。 有丰富的“菜品”,才适合搞“自助餐”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和自主权,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发展环境,成为学校发展的研究重点。学校要通过创设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为每个学生搭建起放飞人生梦想的舞台。这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就像我们吃自助餐,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菜,这个选择其实意义不大。这个自助餐只是自己给自己盛,你可以盛多盛少,或可以不盛,也许是你想吃的没有,不想吃的却有,也就这几种选择。真正的自助餐可能要有几十种菜,甚至几百种菜,有了足够的菜后我们才开始进行自助餐,这个时候你才有更多选择。课程体系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要确保学生吃完以后营养全面。但是现有的课程体系非常单一,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的丰富性和层次性问题,其次才是解决选择的问题。

对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对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想,枞阳中学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枞阳中学分层走班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把学生科学地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走班教学有利于实现人人学有价值,人人在学业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逐步缩小差距,实现整体优化。2013年枞阳中学从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实行数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2014年下学期又将高二年级的地理教学纳入走班教学。走班就是保持原有的行政班不变,根据学生上学期数学、英语、地理期中及期末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把学生分成C、B、A三层,将相应行政班的每个学生按成绩、学习潜力和学习态度等重组教学班级。学习困难的组成A层教学班,学习优秀的组成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在不同教室配备最相应老师同时上课。 的确,分层走班教学,能让行政班学生获取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分享更多的教学成果,师生的变化也比较大。以数学为例,13年下学期枞阳中学自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以来,组织了月考与期中两次大型考试,数学成绩C层学生更为优秀,B层学生能迈大步,A层学生不落伍,A层与B层均有部分学生冒了出来,达到了优秀学生水平,行政班的数学均分差距比以前大为缩小。期中考试4个C层次班级数学150分的有7人,140分以上有49人;9个B 层次班级130分以上有23人;2个A层次班级100分以上有13人。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实践,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能比、拼、赶、超,引入竞争机制,教学相长,共同追求卓越。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能力普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信心。数学教学组织有序、科学、高效,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得到了学生赏识、家长肯定、教师的支持、社会的认同。 枞阳中学在分层走班教学上已经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在未来的征途中会演绎更多的精彩,这势必为新高考开辟广阔天地。特别是为新高考的综合六选三走班以身试险,带领大家在新高考来临之际摸石头过河。为他们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点个赞。 但我认为,分层走班实际上还有很多的挑战。如果不能跨越,分层走班最终将流于形式而劳民伤财,师生疲于奔波,无功而返。 首先,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学校是否能承受?进入像枞阳中学这样的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都是县内各初中学校的尖子生,都是老师、家长的“掌上明珠”,他(她)们到了学校后经历一学期或更长时间的“历练”后,被考入“A”班,进入所谓学困生系列,这叫他们及他们的家长心理上如何能承受?三年后的高考现在还不得而知,要是平稳过度,大家无话可说。如果出现了波动,尤其是出现下降,那么学校的领导将背“千古骂名”于一身,谁敢“担此重任”? 第二,枞中将某次月考和期中考试的学生成绩进步作为分层走班教学的收获,我觉得有失偏颇。不同的考试,试卷的难度系数不一样,成绩有起伏,是一种正常现象,况且,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