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c12847340.html,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作者:朱瑶瑶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7期

【摘要】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提出缓解石化的教学措施策略,主要是,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减少母语干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用合理的语言反馈对待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等,以促进外语教学的效果和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成因;教学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指

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

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

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

的停滞现象。自从Selinker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Selinker和Lamendella(1978)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

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word资料4页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愈来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对二语的研究主要是为学习第二语言提供合理的语言心理基础,通过对二语习得理论的分析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让学习者系统地了解英语语言的本质,也能为其他英语教育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二语习得理论概念 (一)习得――学习假说 二语习得理论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习得与学习。两者虽都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但是两者还是有着区分点,前者主要是潜意识,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语言的内化,是下意识的自然吸收的过程。后者是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学习有着一定的目标性。两者既可以分离又可以合并还可以相互转换,两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监控假设 监控假设是习得――学习假说的一种延伸,只有同时具有了三个条件才算是起到了有意识的监督语言正确的作用,这三个条件即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正确的语言形式与熟练语言的语法规则。到目前为止,这些条件很难完全满足,导致这种监控作用的发生十分有限。 (三)输入假设 二语习得理论的中心就是语言的输入,申拉克认为这一假设是人类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想进一步学习语言,首先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基础的语言理解性。这个过程就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的提供要求要比学习者的现有水平(现有水平用i表示)高出一些,材料的

提供有三种结果,即i+0、i+1、i+2,i+0表示取得效果不甚理想,i+1、i+2表示输入内容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也就是说输入的内容只有高于i时才能有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四)情感过渡假设 申拉克认为学习第二语言不能只依靠输入环境,还需要有情感的推进。这在申拉克理论中可以将情感分为三类,即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当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较强,同时焦虑值低时就会在二语学习中容易取得输入、输出的最佳效果。 (五)自然顺序假设 自然顺序的假设也就是说明在我们学习第二语言时是有学习规律可 循的,还有语言学习的可预测性,同时语言知识的难易与顺序是不存在正比的关系。 二、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启示 (一)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景化的教学场景 “互联网+”进入高校英语教学领域,改变着传统课堂,将传统课堂的“教师教什么”转变为利用技术环境“学生学什么”,推动教学更快的发展。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景化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知,为学生呈现生动直观的语言场景,近距离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使学生从栩栩如生的实景中得到语言学习的感受,记忆贴近生活的词汇,培养他们运用外语时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二)重视语言输入及输入质量 语言输入是首要的,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授课、语言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分析总结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后,本文探讨了减少石化现象出现采取的策略,旨在帮助学习者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语言学习 一、中介语及其特点 1.中介语的定义。S. Pit Corder和Larry Selinker在1972将中介语定义为: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戴炜栋在2002年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产出的语料,无论正确与否都可以看作是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连续体。 2.中介语的特点:系统性与可变性。系统性指的是,中介语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遵循一定的顺序。就像学习母语一样,第二语言学习者也是利用习得的语言系统进行交流。可变性是指,像其他语言一样,中介语也是不断变化的。导致中介语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语言本身、语言学习环境、母语的干扰、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能力、动机等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促使中介语处于不断的变换之中。 二、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是中介语的第三个特点,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石化现象指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一个时不时会出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成为了一个人说或写一门语言的方式的一个不变的部分。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不正确的发音、词汇选择以及语法都有可能固定下来被石化。戴炜栋指出,有时候石化现象会暂时消失,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又会再次出现,这被称为“倒退”。在仔细分析石化现象本质的基础上,语言学家们把石化现象分为两种: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和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从根本上讲,暂时石化其实是一种“稳定化”,它是石化现象的先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暂时石化就有可能变成永久石化,从而导致学习者学习的停滞或倒退。 三、产生石化的原因 1.内因 ①学习动机。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动机积极、良好的学习者其学习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内心长久稳定的一种学习态度。Gardner和Lambert指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可分为:综合性动机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共6页文档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

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自从Selinker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Selinker和 Lamendella(1978)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与学习者的年龄和受到的指导无关。根据中介语理论的理想状态,语言习得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学习者的中介语应该逐步接近、最后达到本族语水平。但大量的实验证明无论什么年龄的学习者,无论其得到多少指导,学习多么刻苦,外语学习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无法消除的语言错误,使其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无法达到本族语水平,从而形成语言的僵化。这种现象出现在外语学习的任何阶段,具有普遍性。 三、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 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原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Selinker(1972)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五个过程:(1)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2)培训转移(transfer of training);(3)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4)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5)目的语笼统化(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在 Selinker 的研究的基础上,Ellis(1999)把中介语石化的起因归纳为学习者的内因和外因。 1、石化内因说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分数: 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___________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结课作业 学年学期:2007-2008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二语习得 学生姓名:黄小芳 学号:1072571002 提交时间: 2008-5-6

再论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 ——及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硕0717 黄小芳 摘要:本文力图从分析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即监控模式理论的五个假设出发,探讨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启发,提出几点建议,即外语教学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通过精读+泛读+翻译的课堂教学,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二语习得的效果。 关键词:二语习得课堂教学输入 1. 引言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简言之,主要是是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 Krashen 二语习得理论—监控模式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监控理论”(Monitor Model)这一理论包括五个假说,即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ning hypothesis )、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2.1习得—学习假说 Krashen认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语言习得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指的是语言学习者用目标语进行自然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交流活动的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语言学得则是有意识的正式教育的产物,其结果是语言学习者获得和语言相关的语言知识。习得的语言储存在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可用来进行自动的语言加工;学得的语言知识也储存在大脑左半球,但未必在语言区,只能用于监控功能。因此说习得的语言在实际交流中能运用自如,而语言学得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不能正确流利的使用该语言。 2.2监控假说 监控假说是对习得—学习假说中习得与学习的关系做进一步解释。根据这一假说,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而语言学习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这种监控作用可发生在语言输出之前或之后。但是它要发挥作用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足够的时间。即语言使用者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第二,语言形式。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只有当语言使用者考虑到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时,监控系统才起作用。第三,规则。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因此合理使用监控功能,是成功交际的条件,过多使用,如在进行口头表达时,表现为结巴英语。但是在书面语中,人们更注重语言形式,就有必要用语言的监控功能来纠正错误。 2.3自然顺序假说

语言石化现象

Fossiliz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九班程莉20201238020078 Fossilization is defined as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 process occurring from time to time in which incorrect linguistic features become a permanent part of the way a person speaks or writes a language. Aspects of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usage, and grammar may become fixed or fossilized in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For me, what is most hard for me to overcome is grammar. For example, I can not tell w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 less than” and “not more than” is. More often than not, I know neither. But, if my teacher emphasis the difference on purpose, I can remember it for a few days. But as time goes by, I will forget, because it has become aporia in my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For most cases, I misused the two phrases, that is to say, in my opinion, “no more than” means not equal to, while “not more than” means “just”, finally I got a big red cross from my English teacher. Then, vocabulary usage is difficult for me either. Whenever my English teacher asked me to right an easy, once it was related to” go, move” or something, what came to my brain in the first place is “walk”. “walk” has become a stereotype in my mind when writing som ething of “mov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Gradually, I there are various words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Rul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姓名:吴忠通 学号:310045108027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Rul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 摘要:语言石化现象是中介语最主要的特征,而在第二语的习得过程中,中介语言是一个普遍且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然后分析了语言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最后根据语言石化现象出现的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避免石化现象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该研究,可以使广大的语言学习者能更好地学好第二语言。 关键词:石化;中介语;成因;应对策略 Abstract: Fossi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s among interlanguage, and interlanguage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refore, it’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a research into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This thesis will first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fossilization, then analyze the 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ose causes. The author expect the research in this thesis can help lots of language learners better learn the second language. Key words: fossilization; interlanguage; causes; strategies 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了十几年的外语了,怎么现在想要提高但却总感觉到自己的外语水平仍然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仍然停滞不前?怎么自己的外语越学水平越低呢?以上所描述的现象就是人们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些现象就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语言石化现象反映出了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种的不足之处,并很大程度地牵制其目的语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语言石化现象,提高学习者目的语水平,是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介语和语言石化现象概念 在1969年的剑桥国际会议上,著名语言学Larry Selinker最早提出了中介语的概念,并在1972年的他所发表的论文中第一次正式使用“interlanguage”来指称中介语这个术语。从此,中介语作为语言学及语言教学中的术语而诞生了。中介语又称过渡语、语际语,它是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不同于母语(native language)和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但同时又具备母语和目标语的特征,是介于两者之间、尚存在一定缺陷或还不是很地道的语言,是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连续体或临界体(《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5)。通过上述定义可以得出中介语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标语靠近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每个外语学习者都要不可避免地经历中介语阶段,才可能达到如本族语者般熟练使用目的语的水平依据。Selinker经研究发现,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外语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地提高,而是处在一种原地不前的徘徊状态,且可能伴有逐渐退步的趋势。Selinker在1972年将该现象命名为石化现象,又称之为语言僵化(fossilization),并在1996年将其定义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学分】2 【总学时】34 【讲授学时】34 【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方向高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打下基础,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 【内容提要】 第一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教学中几个最基本的议题,即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的全貌,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慎、理智、全面的思考,从中悟出自己的语言教学思路或理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语言 学习与教学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趋势 第二节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第一语言习得】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是认识第二语言学习原理的基础、掌握第一语言习得所涉及的主要议题、概念和主流理论观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虽然本章议题都尚无定论,但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系密切相关,其导向和成果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颇具启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行为主义 内在论 功能主义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问题] 能力与行为 理解与产出 先天本质与后天培养 普遍语法 系统性与变化性 语言与思维 模仿 实践 输入 语篇 第三章【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可做的三类对比及三类比较重涉及的6个议题(关键期假设;神经学的研究成果;精神运动协调方面的探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情感因素的作用;语言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 对本章所论述的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就任何一类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对比与对照] 对比与对照的类型 关键期假说 第二节 [对比与对照中的关键问题] 神经学问题

石化现象成因

石化现象的成因 摘要:当今石化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应用语言方面的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把石化现象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石化现象两种,与赛林格提出的石化现象的条目,规则和子系统不同。本文详细的论述了导致石化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高校教师应该了解其成因并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兴趣和动机。 关键词:成因;自信;兴趣;动机 abstract:nowadays, fossilization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by many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this paper classifies fossilization into voluntary fossilization and involuntary fossilization,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selinker’s fossilization forms of fossilized items, rules and subsystem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in detail and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and try all possible mean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confidence,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key words: causes,confidence, interest, motivation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ⅰint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e language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c12847340.html,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作者:朱瑶瑶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7期 【摘要】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提出缓解石化的教学措施策略,主要是,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减少母语干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用合理的语言反馈对待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等,以促进外语教学的效果和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成因;教学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指 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 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 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 的停滞现象。自从Selinker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Selinker和Lamendella(1978)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 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

中介语石化现象

中介语石化现象

————————————————————————————————作者:————————————————————————————————日期:

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 1.引言 外语学习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提高,而是处于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很难达到目的语这个理想的终点。1972年Selinker把这个现象定义为中介语的石化 (fossilization),此后相关研究、论著相继问世,中介语石化也成为目前二语和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2.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 中介语的石化概念是Selinker(1972)首先提出的:“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语言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状态,中介语是一种介于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个逐渐积累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整个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体(continuum) 。其理论假设是,中介语的始点是学习者的母语,然后随着目的语、知识的不断摄人,中介语逐渐向目的语靠拢。外语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以目的语为标准的不断调整和重组的连续体,是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过程中所使用的过渡语言。中介语是第二语言认知中的必经之路。理论上,随着语言习得的逐步发展,中介语会渐渐接近直到达到目的语水平。然而大量实验表明,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程度后,中介语的某些特征就会趋于停滞状态,很难甚至无法消除,从而形成语言石化。 后来,Selinker (1992) 对石化现象进一步阐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Selinker 认为所有外语学习

论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9年第6期第33卷(总第156期) №6,2009Vol.33General,№156 论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刘春艳 (沈阳化工学院外语系,辽宁沈阳110142) [摘要]在学习除了母语之外的第二门语言(简称二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使用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一种过渡语系统,是一种不断向目的语系统靠近的近似系统,是语言学习者自己构建的抽象的语言规则系统并以此作为理解和生成第二语言的基础。研究中介语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对我们的教学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石化成因;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09)06-0108-03 [收稿日期]2009-08-20 [作者简介]刘春艳(1970-),女,辽宁昌图人,沈阳化工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 一、引言 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涉及三大领域:1.中介语;2.学习者内部因素;3.外部环境。中介语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它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研究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介语(interlanguage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Selinker 在1969年提出的。他本人认为:由于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两种话语(目的语和中介语)是不一致的,那么我们在建立二语习得理论的理论建构时,人们完全有理由或者说不得不假定存在着一个独立的、可以观察到的言语输出为基础的语言系统,我们把这种语言系统称为“中介语”。Davies 在评价Selinker 提出的中介语概念时指出,目前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任何二语习得的共时状态都被看作中介语,所有学习者说的都是中介语;另外一种理解较为严格,即中介语被看作是对二语习得的一种特定的假设。 二、中介语的本质和特征(一)中介语的本质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普遍认为,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与本族语者的语言系统不同的、独立的语言系统。也就是说,除了学习者的母语系统、目的语系统外,还存在着与前两个系统并列的中介语系统。 后来的理论在阐述中介语这个概念时,作了如下概括:二语学习者建构了一个抽象的语言规则系统,以此作为理解与生成第二语言的基础。这个规则系统被看作一种心理语法,即所说的中介语。(二)中介语的特征 由于中介语研究目前还不完善,因此不同学者对中介语本身的特征在主体一致的前提下也有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有以下六个特征:系统型、可变性、可渗透性、石化、阶段性和反复性。 三、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中介语的石化是指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在一定阶段便停滞不前,很难达到和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这个特征最早是由Selinker 提出的。他认为,只有5%的学习者可以达到与母语使用者相同的心理语法 水平,大多数人在半路上便停顿下来。倒退现象 (即在早期出现的错误又重复出现)的普遍存在是一种典型的石化现象。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独特现象,现在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外语学习群体,但绝大多数人并不能成功地掌握外语,因此研究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意义重大。 (一)石化概念的变迁 石化现象虽然在二语习得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学者们对石化的定义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而同一学者对石化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就Selinker 本人而言,在1972年他提出此概念时,他的定义为:一种被认为也存在于潜在心理结构中的机制———石化语言现象指说某种语言的人无论年龄大小和接受目的语教育程度如何,都倾向于在某种中介语中使用的语言项目、规则和次系统。任何完备的二语习得理论都必须 ·108·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共4页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Corder在1967年写的论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开始。强调“第二”是指掌握母语后再学的另一门或二门、三门的语言,和外语学习是不同的。现在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的方面已经很细化了,二语习得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和作用的实证研究岑出不穷。 1 国外学者对二语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二语习得研究中,有一个“Interlanguag- e”一词,字面意思是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一种学习者语言。在学习一门外语期间,如果一个学习者的母语占强势地位,那么学习目标语言的难度就会增大,因为很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不利于学好外语。但是这种状态会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有所变化,当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发生语言固化,也叫僵化。这个词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提出的。而后就出现了很多的学者,如Krashen,如,Corde,Selinker,Garder,Gregg,Lightbown,Ellis。他们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发表了很多著作,为后人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如:监控模式理论;中介语功能,国际性期刊,推动了研究的发展,为促进课堂二语习得的研究,为教师如何创造进行,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 国内学者对二语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二语习得的研究也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关于二语习得与课堂教学的研究有很多,中国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学者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

语言石化现象的成因和改善策略的探讨

语言石化现象的成因和改善策略的探讨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关键词 (1) Key words (1) 1.语言石化现象的认识 (1) 2.语言石化现象的分类 (2) 2.1石化现象形式上的分类 (3) 2.1.1个体石化 (3) 2.1.2群体石化 (3) 2.2石化现象的性质分类 (3) 3.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3) 3.1 Lamendella的生物论 (3) 3.2相互作用论 (5) 3.3石化形成中的两个“策略”......... ............................................. (6) 3.3.1 学习策略 (7) 3.3.2 交际策略 (7) 3.4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7) 3.4.1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7) 3.4.2 兴趣的减少 (7) 4.石化现象改善的策略 (8) 4.1目标语知识的积累 (8) 4.2降低母语的干扰 (9) 4.3情感的反馈 (9)

4.4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9) 总结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是多年来困扰我国外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表现为外语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趋向于停留在固定状态。本文浅论了石化的定义,归纳了几种有关石化的成因,对缓解石化提出几点建议,使学习者最大程度的延缓和避免石化现象的产生,同时对研究前景予以展望。 Abstract: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 is a pervasive and inevitable phenomen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it has been a universal problem for learner, tending to keep in a Interlanguage relative to Target language. This paper defines the natural fossilization,analyzes and generalizes some reasons of fossiliz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may be helpful for learners, in order to make learners avoid fossilization in Interlanguage to maximum extent and meanwhile a perspective of its future is given. 关键词:二语学习;石化现象学习者;情感;思维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fossilization phenomenon; learner; emotion; mind 1 语言石化现象的认识 二语学习者在一定年龄期,一定目标语知识的获得后,常常会经历一个类似“关口”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语言能力的语言知识的“re-gain”将会缓慢或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语言学习的“高原期”。美国语言学家Senlinker则将这一现象定义为“过渡语石化理论”。过渡语:又为中介语,是由学习者本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具有自己独特规则和特点的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不是学习者的“母语”,也不是“目标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缺陷的语言(牛强,2000)。理想的过渡语是动态、个性化的,并随着输入的增加向目标语逐渐靠近。过渡语往往有一个典型的特征:石化性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步发展。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fossilization) 。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 interlanguage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 Larry Selinker 于1972年提出,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 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 立性。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 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 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 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 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

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 Selinker ( 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 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自从Selinker 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Selinker 和Lamendella(1978) 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与学习者的年龄和受到的指导无关。根据中介语理论的理想状态,语言习得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学习者的中介语应该逐步接近、最后达到本族语水平。但大量的实验证明无论什么年龄的学习者,无论其得到多少指导,学习多么刻苦,外语学习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无法消除的语言错误,使其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无法达到本族语水平,从而形成语言的僵化。这种现象出现在外语学习的任何阶段,具有普遍性。 三、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 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原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Selinker 1972)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五个过程:(1) 母语迁移 (language transfer) ;(2) 培训转移(transfer of training) (3) 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4) 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中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The Monitor Theory)并以五个假说为基础论。此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第二语言学习及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尽管围绕这个理论的争议不断,但毫无疑问的是它能够准确描述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及机制,完整地把握和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进而为更好地开展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本文拟从分析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入手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客观情况,探讨和摸索一种更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模式。 二、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包括五大假说,即习得――学习假说( 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和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1.习得――学得区分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这是五大假说中最基本的。在这个假说中,克拉申对“学得”(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的概念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区分。“学得”和“习得”指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学习方式,这两种方式相互区别并且彼此独立。“学得”指学习者在有意识的情况下通过学习语言规则和形式去获取语言知识;“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指注意力集中于意义层次上的交流,像儿童学习母语那样,在交际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学会使用第二语言。只有“习得”的语言知识才能够表达与被理解,有意识的通过“学得”获得的知识只能发挥“监控”作用,就是监察表达的语言是否符合语言使用规则。与此同时,“学得”和“习得”是不能相互转换的。 2.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根据克拉申的观察,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语法结构时,会遵循一定的可以预见的顺序,这一点和第一语言学习十分相似。他在总结第二语言教学的经验时发现:无论学习者的母语是什么,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差异有多大,他们掌握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的一般顺序是大致相同。顺序如下:进行式(ing)、名词复数(plural)、连系动词(copula )、助动词(auxiliary)、冠词(article)、不规则的过去式(irregular past)、规则的过去式(regular past)、第三人称单数(third person singular)、所有格(possessiv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