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精选医学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1.doc

2019精选医学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1.doc

2019精选医学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1.doc
2019精选医学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1.doc

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

绪论

*1.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从实用运动生理的角

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2),兴奋性;3),应激性;4),适应性;5),生殖。

3.生理活动表现:兴奋与抑制

第一章

*1.、三个能量系统各有什么特点?不同距离跑的供能有什么特点?

即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

磷酸原系统通常是指ATP和磷酸肌酸(CP)组成系统,由于二者的化学结构都属高能磷酸化合物,故称为磷酸原系统(A TP-CP系统)。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又称酵解),在合成ATP的能量系统。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主要是线粒体内)彻底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特点:有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2、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优于脂肪?

糖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和蛋白质,其主要特点是:在满足不同强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也可以无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快、消耗的氧量少、能量产生的效率高。因此,糖是肌肉活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3、什么是能量统一体?

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

第二章

*2、简述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指出它们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肌肉分为红肌和白肌,红肌又称为慢肌,红色肌纤维收缩速度慢,不易疲劳;白肌又称为快肌,而白色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但易疲劳,

快肌纤维直径较粗,肌浆少,肌红蛋白含量少,呈苍白色;其肌浆中线粒体数量和容积小,但肌质网发达,对钙离子的摄取速度快,从而反应速度快;轴突粗,与肌膜的接触面积大···慢肌纤维直径较细,肌浆丰富,肌红蛋白含量高,呈红色;其肌浆中线粒体直径大、数量多,周围毛细血管网发达;支配慢肌纤维的神经元是脊髓前角的小运动神经元,其胞体小,轴突细,神经肌肉接点小,终末含乙醚胆碱的囊泡数量少,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少。

代谢特征:快肌纤维无氧代谢能力较高,慢肌纤维有氧氧化能力高。

生理特征:快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短,收缩速度快,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与慢肌纤维相比,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曲线位于其上方,但收缩不能持久、易疲劳。慢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长,收缩速度慢,表现张力小,但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肌肉最大收缩速度、爆发力和纵跳高度与快肌百分组成成正相关,而静力耐力与慢肌百分组成成正相关。由此,快肌百分组成与速度、爆发力素质有关,而慢肌百分组成与一般耐力和力量耐力有关。从事短跑、跳跃即力量、速度为主项目的运动员,快肌百分组成占优势;从事马拉松、长跑,即以耐力为主要项目的运动员,慢肌百分组成占优势。

*3.、兴奋?兴奋性?动作电位?

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

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性波动,这种可逆性的迅速变化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第三章

*1.感受器?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感受器:人和动物的体表或组织内部存在着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形成的刺激结构和装置,称为感受器。

感受器的生理特征:A.适宜的刺激B.换能作用C.编码作用D.适应现象

前庭功能稳定性:指过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发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是存在于骨骼内的感受器,称之为本体感受器。

*2.何谓状态反射?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大题)

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

举例:(1)保持头部于一定位置,以维持身体平衡。例如: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或在平衡木上作动作时,如果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伸力部一致,身体随之失去平衡,常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动作。

(2)利用头部位置变化,以利动作的完成。例如:进行侧手翻时的头部导向、前滚翻的低头动作,都是应用状态反射规律;“头部前倾,将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对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以帮助运动员更顺利完成动作,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为防止身体过早直立,往往采用低头姿势,这些都是运用了状态反射的规律。

(3)头部做主动运动,加强局部肌肉紧张,提高肌肉收缩力量。例如: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可借以提高肩背肌群的力量,能更好地完成动作。

(4)但在某种情况下,要通过大脑皮层有意识的抑制状态反射,以适应动作的需要(违反状态反射规律)例如:有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在快速骑车时,做出头后仰而身体前倾的姿势。

*3.躯体运动时如何进行分类的?你认为随意运动、节律性运动和反射本质区别是什么?

根据运动时主观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躯体运动分为三类:

a,反射性运动:不受主观意识控制,运动形式固定,反射快捷的运动;

b,形式化运动:只控制运动的起始和终止具有节律性和连续性;

c,意向性运动:受主观意识支配,运动形式复杂。

*4什么叫翻正反射?

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运动称为翻正反射。.

第四章

1激素的概念?

激素: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2.激素的分类以及作用的一般特征。

分类:含氮激素;类固醇激素

特征:(1.)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2)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3)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4.)激素之间的互相作用。

第五章

1.我国健康成年人Hb浓度是:男?女?

我国健康成年人血红蛋白浓度为男:120`---160g/L,

平均140g/L,女:110---150g/L 平均130g/L.

2.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

白细胞参与机体的保护和防御反应。

血小板促进止血和血液加速凝固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第六章

1.名词解释: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即在一次尽力吸气之后,用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第1秒、第2秒、第3秒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成人第1秒、2秒、3秒的时间肺活量分别为83%、96%、99%,其中以第1秒的时间肺活量意义最大,功能检查中简称为FEV1.)

2.呼吸包括哪三个阶段?平和呼吸有什么特点?

呼吸的三个阶段:(1.)外呼吸(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

3有哪两种呼吸形式,试分析憋气的利与弊,运动中应如何合理应用?

呼吸形式: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憋气的利与弊:憋气能反射性地引起肌张力加强,使胸廓固定,为上肢发力的运动获得稳定的支撑。但憋气时,胸内压呈正压,导致静脉血回流困难,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致使心肌、脑细胞、视网膜供血不足,产生头晕、恶心,耳鸣及“眼冒金花”等感觉。憋气结束后出现的反射性深吸气,使胸内压骤减,潴留于静脉的血液迅速回心,血压骤升。这对与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和缺乏心力贮备者或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4.评价肺通气功能最好的指标是什么?

时间肺活量

5.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约为,男?女?

男:3500毫升,女2500毫升

第七章

*l.心肌的生理特性是什么?何谓自动节律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自动节律性。

*2.如何评价心泵功能的强弱?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3)心力贮备(4)心脏做功量

*3.重力性休克?

重力性休克:在较长时间剧烈运动结束时,如果骤然停止并站立不动,由于肌肉泵消失,加上重力作用,会使大量静脉血沉积于下肢的骨骼肌中,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随之减少,动脉血压迅速下降,使脑部暂时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这种现象称为重力性休克。

*4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1)可用于评定身体功能状态,了解和确定运动强度的大小,并可间接推算最大摄氧量、通气厥、乳酸阈和最大心率。心率储、靶心率等测定,能帮助我们科学控制运动强度。(2)测量血压可用于评价正常人的心血管功能。运动后测量血压有助于观察心血管功能变化及恢复和推测运动量,也是判定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方法。

A.了解评定安静状态下基本功能;B。可以作为衡量运动强度来用;C.判断疲劳情况。

第八章

*1.名词解释:

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称为酸碱平衡。

*2简述人体主要排泄途径。

人体主要的排泄途径有四条,

即:由呼吸器官排出CO2和少量的水分;

由消化器官排泄一些无机盐类(钙、镁、铁等和胆色素);

由肤、汗腺排出水分以及NaCl和尿素等;

由肾脏排出尿液。其中,由肾脏排泄的物质种类多,数量大,因此是人体最为重要的排泄器官。

*3简述运动时酸性物质的来源

(1.)ATP水解(2)6-磷酸葡萄糖和1—磷酸甘油的生成(3)乳酸的生成(4)不完全氧和完全氧化

第九章

*1、何谓体适能?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体适能:是指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组成。

健康体适能主要内容包括:有氧适能、肌适能、身体成分和柔韧素质。

技能体适能主要内容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等。

*2、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含义如何,各自包括那些成分?

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是实现有氧工作地基础,故又可称为有氧工作能力。

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3、何谓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运动处方:是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

运动处方四要素:A.运动形式 B.运动程度C。运动频率D。持续时间

运动处方的制定:1)。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PRA—Q筛选问卷

2)。用12分钟跑等方法推测其有氧适能水平

3)。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4).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

5)。实施运动处方。

注意事项:1)一次训练课的安排:a.准备活动b.基本部分c.整理活动部分

2)锻炼中运动强度的监控

3)运动中的医务监督

第十章

1.何谓肥胖?有何危害?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这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机体脂肪组织量过多,和/或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

危害:(1)肥胖降低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2)肥胖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3)肥胖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

(4)肥胖增加某些癌症发生地危险性;

(5) 肥胖还容易引起脑卒中、关节软组织损伤、生殖能力下降以及心理障碍等许多疾病。

2.论述运动员减体重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运动员减体重常用的方法:

A.主动限制能量摄入(减少食量、半饥饿或全饥饿)。

B.药物抑制食欲、催吐、催泻。

C.增加体力活动量。

D.脱水。

注意的问题:

为了避免长期减重会带来营养不良和快速减重带来的脱水等医学问题,建议:(a.)最大减体重量是每周不超过1千克;(b.)至少在赛前2—3天达到比赛体重;(c.)体脂%男运动员不应低于5%—7%,女运动员不应低于6%—10%;(d.)每天热能供给量不低于1500—2400千卡。

3.试述减肥方法处方制定的原则?

安全性;可接受性;有效性;

第十一章

1.名词解释:

免疫: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反应的结果并不总是对机体有利。

流动脑:大脑利用感官和感受器知声音、光线等感知性刺激,并通知兴奋和神经递质发动反应。而免疫系统则随时感知病毒、细菌和微生物等各种非感知性刺激,并通过细胞因子等免疫递质发动免疫应答。由于免疫系统不像大脑一样固定于颅内,而是随着血液循环到处移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将免疫系统称为“流动脑”

2简述适中运动对免疫机能的主要影响。(简答题)

答:(1)经常从事适中运动者比静坐工作者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明显低。如体育爱好者与不活动相比,有60%----90%的人感到患感冒的次数明显少。

(2)在适中运动期,免疫系统会发生数种有益变化;抑制免疫功能的应激激素和亲炎性,抗炎性细胞因子在适中运动可增强免疫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可见,适中运动可增强免疫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第十二章

*1、名词解释:

肌肉力量: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通常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区分为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基本形式。

超负荷原则: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超负荷不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而是指力量训练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的负荷,其中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的频率。

*2试述不同力量训练方法对肌肉力量增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训练方法:1)。等长练习2)。等张(向心)练习3)。离心练习4)。等速练习5)。超等长练习6)。电刺激7)。震动

简述肌肉力量检测的方法?

等长肌力的检测,等张肌力的检测,等速肌力的检测

第十三章

*1、名词解释:

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摄取氧量随运动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的氧和吸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

乳酸阈:在有氧供能的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时的值接近,可是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

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2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

最大摄氧量(VO2max)和乳酸阈(LT)

*3评定耐力训练效果最理想的指标?

最大摄氧量(VO2max)

第十四章

*1.根据其生理反应,赛前状态可表现为哪三种?

(1).准备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适应度提高,内脏器官的惰性有所克服,呼吸系统有所提高.

(2)。起赛热症型: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高,过度紧张,寝舍不安,四肢无力,全身微微颤抖及喉咙发堵等。

(3).起赛冷淡型:赛前兴奋性过低,对比赛淡漠,无兴趣,浑身无力。

*2.分析‘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机制及减轻‘极点’反应的措施。(简答题)

极点:由于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运动开始时每分吸氧量水平的提高不能适应肌肉活动对氧的需求,造成体内缺氧或氧供不足,乳酸堆积,血液pH向酸性方面偏移。

第二次呼吸:随着运动的持续进行,内脏器官的惰性逐步得到克服,吸氧水平逐渐提高;同

时极点出现时,运动速度暂时下降,致使运动的每分需氧量减少。

减轻极点放应得措施:

(1)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当的准备活动都能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而减轻极点的放应程度。

(2)极点出现时,应继续坚持运动,并注意加深呼吸和适当控制运动强度,有助于减轻极点的反应和促使第二次呼吸的出现。

*3.真稳定和假稳定状态有何区别?(是否真的达到需氧量和吸氧量的平衡。)

真稳定状态:是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中,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

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

第十五章

*2、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区别与应用?(概念,机制,应用){大题}

区别:概念不同:准备活动是指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身体练习。

整理活动是指正式练习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能恢复的轻松地身体练习。作用不同:

整理活动: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痛,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增加,加速乳酸利用,预防刺激活动骤然停止可能引起机体功能失调。

准备活动:(1)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使生理机能迅速达到适宜状态;

(2)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尽快发挥

最佳工作能力;

(3)体温适度升高使机体代谢水平提高,并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4)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升高;

(5)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应用:准备活动一般认为准备活动的强度以45%VO2max强度,心率为100---120次/min ,时间为10—30 分钟为宜,并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季节气候、运动员训练水平及个性特点等因素加以调整,通常以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与正式练习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5分钟,以2—3分钟为宜;做整理活动时,量不要大,尽量缓和和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5、(以下练习题)

(1)在竞技体育领域中“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没有效

果的,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这句话不正确(×)

(2)生理性疲劳是机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生理现象,

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保护性机

制。(.√)

(3)现代竞技运动不断冲击人体的生理极限,机体

功能水平在不断被打破而又不断建立新平衡的动态变

化中发展提高。(.√)

(1)运动时物质的(A )占优势,运动后物质的( B )

占优势。

A、消耗过程

B、恢复过程

(2)(正常范围内)运动量越大,消耗的物质越多,超量恢复越( A )出现的时间( D )。

A、明显

B、不明显

C、较早D.较晚

(3)运动后,不同的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 A ),程度( A )

A、不同

B、相同

(4)人体运动所消耗的物质是从( B )就开始恢复

A、运动前

B、运动中

C、运动后

(5)运动后不同的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不同,

( A )最早,( B )次之,( C)最晚。

A.CP B.肌糖元C.蛋白质

(6)现代生理学实验研究表明,CP的消耗对疲劳的发生更为重要。

(7)乳酸堆积引起肌肉疲劳,主要是通过肌肉中pH值下降所造成的。

(1).突变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在于(CD )

A 能量消耗引起肌肉的兴奋性下降;

B 在ATP耗尽时,不引起肌肉僵直;

C 肌肉兴奋性下降、能量消耗和肌肉力量衰退的综合表现;

D 兴奋性突然崩溃,并伴随力量或输出功率突然衰退。

(2).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AD )

A 运动时主要是消耗能源物质,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

B 运动时能源物质消耗,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不变。

C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各器官功能立即恢复到原来水平

D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第十六章

1.名词解释:

强力手段:是指一切不通过运动训练来提高运动成绩的措施或方法,统称为运动训练的强度(或辅助)手段.

*2 .运动前、中、后如何进行补液?(简答题)

运动前补液:在运动或比赛前30分钟饮水400---600毫升为宜。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引起恶心和排尿增多,不利于运动,因此运动前的补液量不宜过多。

运动中补液:为防止运动中过度脱水,在天气炎热、长时间运动过程中,应该每间隔15---30分钟补液100---300毫升或每跑2---3千米补液100---200毫升。一般情况下,每小时的总补液量以不大于800毫升为宜。若补液量每小时达2000毫升时,运动者多感不适,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大多数运动员在补液量达到失液量的75%---80%以上时,即有不适感。运动中的补液量一般为出汗量的50%---70%,其饮料以白水为宜。若从事长时间的运动,饮料中可适当加点糖,以增加机体能源物质的供给。

运动后补液:应以少量多次为好。补液量取决于失汗量。补液采取含糖、电解质饮料,可使血浆容量加速恢复;如补充白水会使血浆钠浓度和渗透压降低,并可减轻渴的刺激,但增加排尿量,延缓身体的复水过程。运动后补液切莫一次性暴饮,否则会增加排尿和出汗,使体内的电解质进一步丢失,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使胃产生容易性扩张,影响运动和呼吸。(一)填空题

1.运动能力的强力手段有多种,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都将强力手段分成五类:即生理学手段、营养学手段、药理学手段、心理学手段和机械与生物力学手段。

2.研究认为,人体运动能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运动中能量产生和利用。(二)判断题

1.所有的强力手段均能促进运动员的能量产生和动员,从而提高运动成绩。(×)2.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吸氧都是为了提高运动成绩。(×)

3.吼叫法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同时增加其气势和威慑力。(√)

4.训练中应用后效作用法时,用力前的最大负荷练习次数越多越好。(×)

5.最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的补糖时间应为运动前15~45min。(×)

(三)单选题

1.运动前合理膳食的方法是(D )

A 低糖高脂

B 低糖低脂

C 高糖高脂

D 高糖低脂

第十七章

*1.为什么要禁止使用兴奋剂?

(1)维护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的原则和道德规范

(2)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3.目前对兴奋剂的药检措施包括(D ):

A 血液检测

B 尿液检测

C 飞行药检

D 以上全有

*4.兴奋剂产生的作用主要是药理性的,而不是心理性的。(×)

第十八章

*1.在水环境中运动,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陆地上要求相同(×)

*2.高原训练对人体的负荷有(B )

A 运动缺氧负荷

B 高原缺氧的负荷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3.在热环境下运动可能出现热造成的危害,

包括热伤害、热痉挛、热衰竭和热疲劳等热疾病。

*4.运动员因时差而影响生物节律可采取两种调整对策:一是按预先调整生物节律;

二是,使生物节律逐步与环境变化同步化。

*5.机体产生的热量通过血液到达皮肤,通过

传导、对流、辐射、蒸发的方式向体外散发。

*6.大气污染会导致持续运动的能力,污染程度越,持续运动的能力下降越明显。

*7.试述人在水环境运动的急性适应过程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人在水环境运动的急性适应过程:

(1)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发白,散热减少,产热加强

(2)皮肤血管反射性舒张,血液流向皮肤,皮肤发红,有温暖感觉

(3)身体散热过多,会发生寒战,以加强产热过程

(4)引起小动脉收缩,小静脉扩张,血液滞留皮下静脉中而使皮肤和嘴唇青紫

注意的问题:

一般身体感觉寒冷时应上岸檫干身体,作些轻微活动以加强产热过程。如停留时间过久,散热过多,容易导致感冒。

第十九章

*1.名词解释:

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在身体素质发育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某项素质发育速度特别快,这段时间称为该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或快速增长期。

生物年龄:是生长发育的实际年龄,通常用法语程度来表示。

*2.简述科学选材的年龄特征(简答题)

(1)各运动项目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年龄期

(2)各运动项目达最佳成绩所需训练年限

(3)确定初级选材的适宜年龄及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各运动项目的年龄特征,就可大体上确定选材的最初的年龄。如田径中,长跑项目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最佳年龄,男子是25岁左右,所需专项训练年限是10年左右,那么在15岁左右可开始专项训练,基础训练需要2---4年,则选材的最初年龄就可确定在11—13岁的年龄范围内基本上是初一学龄段。而女子竞技体操高水平运动成绩最佳年龄期16---18岁,早一些的在14—15岁期间,所需训练年限是6—8年,那么,8—10岁或6—7岁就可选材。

*3.儿童少年疲劳和恢复的特点是容易疲劳,容易恢复。(√)

*4.儿童少年肌肉的生长发育要比骨骼生长速度慢。(√)

第二十章

*1.女子的动力性力量和静力性力量均较男子低,而且对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工作的适应

都比男子慢而弱。(√)

*2.女子能更有效地利用脂肪供能,因而女子的有氧能力比男子高。(×)

*3、运动对月经周期有哪些影响?月经期女学生的体育教学与锻炼应注重什么?(简答题)影响:(1)运动与初潮:据国外资料报道,运动员初潮年龄晚于非运动员,训练水平越高的动员初潮年龄越大,奥运会选手又迟于普通运动员。

(2) 运动与经血量:女子在月经期运动可以使经血量发生一定得变化,但变化的幅度不大。

(3) 运动与月经失调: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发生率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有关。一些运动强度

大,运动持续时间长的项目,易导致运动性月经失调。

注意的事项:

(1)应明确在正常情况下,月经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是有益无害的。

(2)经期运动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强度不宜过强,要循序渐进,逐渐提高难度、强度使之适应。

(3)经期不宜从事跳跃、速度和使腹压加大等形式的激烈运动。

(4)有严重的痛经,经血过多,子宫功能性出血、生殖器官炎症等病变时,经期不宜参加训练和比赛。

(5)经期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下水。

(6)要注意个别对待。

第二十一章

*1. 老年人在进行锻炼前进行的医学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临床物理检查、运动机能评定等几部分。

*2. 对参与运动的老年人进行体质评估主要是心肺功能、人体形态和运动能力等测定。

*3. 老年人采用的运动方式应尽量避免强肌力运动、举重、无氧运动等。

第二十二章

*1、名词解释:

残障人:指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原因,在身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或心理品质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的人。

残障人奥运会:只有残障人才能参加的奥运会,国际残障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届,截止2004年已举办了12届。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试题(必考)复习过程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2019-2020年北京市资格从业考试《核医学与技术》知识点练习题[第四十五篇]

2019-2020年北京市资格从业考试《核医学与技术》知识点练 习题[第四十五篇] 一、单选题-1/知识点:综合复习题 有关Tc-HMPAO描述错误的是 A.脂溶性的 Tc-HMPAO在脑内的分布与脑血流成正比 B. Tc-HMPAO进入脑组织后固定分布在脑内,并且出现脑内再分布的现象 C. Tc-HMPAO主要排泄途径为肝胆道和泌尿系统,24小时排出注射量的40%左右 D.9 Tc-HMPAO具备穿透血脑屏障的脂溶性、零电荷、分子量小三个基本条件 E. Tc-HMPAO配制后主张标记后10分钟以内,最迟不超过30分钟使用完毕 二、单选题-2/知识点:综合复习题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主要用于 A.鉴别诊断甲亢 B.鉴别诊断甲低 C.了解有无碘的有机化障碍 D.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E.诊断地方性甲状腺肿 三、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下列哪个疾病无甲状腺吸I率减低的表现 A.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B.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C.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摄入过多 D.先天性甲状腺过氧化酶缺陷 E.亚急性甲状腺炎 四、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以下哪种政策法规明确了放射性同位素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的防护、监督与管理 A.《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C.《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D.《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E.以上均不是 五、单选题-5/知识点:综合复习题 某女,30岁,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已2年,是否停药,最有参考意义的指标是 A.甲状腺摄 I试验 B.血清反T 测定 C.血清FT

,FT 测定 D.血清sTSH的测定 E.TSAb的测定 六、单选题-6/知识点:综合复习题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不宜做I治疗的条件是 A.术后有残留甲状腺组织 B.甲状腺显像见部分摄锝组织 C.甲状腺吸碘率为2% D.WBC计数为3.1×10 /L E.术后伤口未愈合 七、单选题-7/知识点:试题 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肿瘤放射免疫显像最大的特点为 A.特异性较强 B.灵敏度较高 C.特异性与灵敏度均较高 D.方法简便易推广 E.患者安全无痛苦 八、单选题-8/知识点:试题 肿瘤放射免疫治疗,肿瘤细胞浓聚放射性药物的机理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

人体三个功能系统的特点。 ①磷酸原系统功能特点: 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 ②乳酸能系统功能特点: 供能总量比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氧气,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③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特点: 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 试述糖与脂肪的代谢特点,运动中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优于 脂肪? 答:⑴糖与脂肪的代谢特点:糖在满足不同强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功能,也可以无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快、耗氧少、效率高;脂肪只能有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慢、耗氧大、效率低。 ⑵由于糖和脂肪上述不同的代 谢特点,对于长时间耐力运动主要依靠脂肪氧化供能,而短时间大强度的剧烈运动,脂肪的分解受抑制,糖成为主要供能物质,糖代谢的利用增强,血乳酸水平可显著增高。总之,运动时脂肪供能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糖的供能则相反。因此,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糖是肌肉活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比较肌肉三种收缩方式特点,指出他们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答:⑴缩短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起止点靠近 ②肌肉做正功 在体育实践中,缩短收缩是实现身体各种环节的主动运动,改变身体姿势,加速跑等原动肌活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⑵拉长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起止点远离 ②肌肉做负功 在体育实践中,拉长收缩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 ⑶等长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长度不变②肌肉没有做外功但仍消耗很 多能量 在体育实践中,等长收缩对运动 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 姿势起重要作用。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 特点是什么? 答:①化学传递 ②兴奋传递是节律1对1的 ③单向传递④时间延搁 ⑤高敏感性,易受化学和其他环 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易疲劳 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是 什么? 答:①电传导 ②生理完整性、绝缘性 ③双向传导 ④不衰减、快速传导 ⑤相对不疲劳 兴奋性 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具有产生兴 奋的特征,称兴奋性。 什么是牵张反射?举例说明牵 张反射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答: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 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拉 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 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 张反射。 ①牵张反射的主要生理意义在 于维持站立姿势,增强肌肉力 量,肌肉在收缩前适当受到牵拉 亦可以增强其收缩的力量。 ②例如投掷时的引臂动作、起跳 前的膝屈动作,都是利用牵拉投 掷和跳跃动作的主动肌,刺激其 中的肌梭,使其收缩更加有力。 ③为了能更大的增加肌肉力量, 在牵拉与随后的收缩之间的延 搁时间越短越好,否则牵拉引起 的增力效应就将消失。 何谓激素,简述激素作用的共同 特征。 答: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 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 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 发挥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 为激素。 共同特征: ①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②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③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④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血氧饱和度 指血液中Hb与氧结合的程度, 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 氧容量的百分比,其主要由氧分 压所决定。 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 大气体量为肺活量。其为潮气 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 和。 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 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答:①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 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②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 体中,总有一部分不能进行交换 的气体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 上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空腔为 解剖无效腔。 ③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 有效的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其 计算公式如下:肺泡通气量=(潮 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次/ 分),即在运动过程中当呼吸频 率过快时,气体将主要往返于解 剖无效腔,而真正进入肺泡内的 气体量却很少。所以从提高肺泡 气体更新率的角度考虑,增加呼 吸的深度是运动时呼吸调节的 重点。 ④适当的呼吸深度既能节省呼 吸肌工作的能量消耗,又能提高 肺通气量和气体交换率。所以说 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 要好。 何谓呼吸,有那几个环节构成? 答: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 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并 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环境 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呼吸。 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外呼 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 吸。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10994

绪论 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几个 (1)新陈代谢;(2)应激性;(3)适应性;(4)兴奋性;(5)生殖。 2、人本内的调节作用有哪几种 (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 3、调节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 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在不同的事与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细胞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所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变化,称为反应。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称为适应。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让人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 1、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3、骨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ATP、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直接来源是:ATP,间接来源 是:糖类、脂肪、蛋白质,而:糖类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 4、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是什么 (1)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2)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3)急性运动中能代谢的整合。 5、简述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 大强度运动中各能量代谢系统对能量供应的参与并非以顺序出现,而是相互整合、协调,共同满足体力活动的基本器官肌肉对能量的需求。一般来讲,依运动模式、运动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3种供能系统都参与能量供应,只不过各自在总体能量供应中所占的比例不同。 6、三个供能系统:(1)有氧氧化供能系统;(2)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供能系统);(3) 糖酵解供能系统。 第二章 1、兴奋是指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 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动作电位是指,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内正外负)。 2、刺激引起兴奋应具备哪些条件 (1)一定的刺激强度;(2)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3)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3、依肌肉收缩的张力和长度变化,肌肉收缩的形式可分为哪三类各类概念体育实践中的应 用(举例)。 (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同,肌肉缩短,并牵引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如:前臂弯举、高抬腿跑、挥臂扣球等练习;(2)拉长收缩(离心收缩):指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的收缩形式。如:跑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等,使臀大肌、股四头肌等被预先拉长,为后蹬时的伸髋、伸膝发挥更大的肌肉力量创造了条件;(3)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如:一些静力性运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6) 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注:1、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2、试卷内容共6页,请考生检查是否齐全; 3分,共15分) 1、内环境: 2、等张收缩: 3、有氧工作能力: 4、进入工作状态: 5、身体素质发展的稳定阶段: 20分) 1、肌肉中如果的百分比较高,肌肉的收缩速度较快。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双向性和相对不疲劳性特征。 3、激素按照其化学性质与作用机制可分为两类,即

和。 4、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是:男性g/L,女性是g/L。 5、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 6、心力储备包括储备和储备,后者又包括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 7、随着运动负荷量的增加,出现尿蛋白阳性的几率也会;当训练适应后,在同样的运动负荷量下,尿蛋白排泄量将会。 8、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诸多良好的影响,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和。 9、人体肌肉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加收缩,动员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越,则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 10、运动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多,越有助于的形成。 11、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有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性变化过程,即阶段、阶段、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2、在高温环境运动时,心输出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大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A.感应和分化阶段,增殖阶段,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C.感应阶段,增殖阶段,效应和分化阶段 D.分化阶段,增殖阶段,效应阶段 2、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呈正比关系。 A.持续时间 B.强度 C.时间与强度 D.以上都不是 3、与快肌相比,下列那条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 A.收缩力小于快肌 B.抗疲劳能力强 C.有氧代谢酶活性低 D.直径小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 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 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 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 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 4、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7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生理“功” 8、糖酵解: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因与酵母菌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为糖酵解(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 9、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

量恢复”。其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10、牵张反射:有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11、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 12、肌丝滑行学说的过程: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即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至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 13、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是K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造成内负外正,这是基础,当K离子的静移动两等于零时,其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就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由于Na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所以他一般向内扩散,但他由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控制,安静时关闭,受刺激时,通道激活钠离子内流,造成内正外负,出现电位变化,形成峰电位上升支,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点时,钠离子平衡电位。。 14、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动力性收缩(等动收缩、离心收缩、向心收缩)静力性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离心收缩是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15、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为该人的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力量/体重。

【2020年整理】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各种“组学”、“工程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从原始的“经验化治疗”、“同类疾病统一治疗”发展成为“个体化治疗”的分子病因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1]。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是在体准确识别病因靶[2]。因此,多种影像技术(设备)融合的分子影像技术,已经成为并将在未来20-30年内继续成为医学影像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根据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2010年普查结果,参考近期文献和与国外专家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重点介绍PET/CT 和PET/MR的技术进展。 关键词:核医学,PET/CT;PET/MR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第一章融合影像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 (3) 第二章 PET/CT设备的发展 (3) 第三章 PET/MR融合技术 (4) 3.1 PET/MR与PET/CT的比较 (4) 3.2 PET/MR的临床价值 (4) 3.3 PET/MR的技术难点与要求 (5) 五、关于融合设备未来的预测 (5)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融合影像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 1.以PET/CT为代表的融合影像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材料、制造、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不断为PET/CT技术发展注入活力;生物技术、药学、医学的进步,使PET/CT的科学和临床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分子影像显示体内疾病靶分子的能力,源于所选用的分子探针。各种“组学”、“工程学”发现的病因靶,经过处理、筛选,与信号源连接形成分子探针,能够在体内与病因靶动态结合,同时能释放信号用于测定和成像。多种物质可作为信号源(如纳米粒子、微泡、发光物质与磁物质等),但以放射性核素,特别是正电子类核素标记技术最成熟。其发展快、应用广、效果肯定,是PET/CT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重要条件。分子探针是融合影像技术今后的主要发展重点之一。 3.PET/CT的价格较高,必须严格适应证,充分考虑价格益比。大量数据证明,通过PET/CT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和及时监测疗效,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为国家和社会节省卫生资源。多项大样本(数万例)研究证实,PET/CT对各种肿瘤的临床决策影响率均超过30%。目前国内PET/CT服务价格偏高,无医疗保险覆盖,阻碍PET/CT推广。组织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循证医学证据,适当降低收费,争取医疗保险支持,对中国PET/CT事业发展十分重要。 4.知识结构和人员素质是保证融合影像诊断准确性的基本条件。PET和CT的融合产生了影像判断的革命性转变。根据图像模式的转变,拓宽相关影像专业知识,重视使用、操作、判断的规范,特别是对所有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临床路径,结合医疗保险是确保PET/CT技术健康发展、正确使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PET/CT设备的发展 提高采集速度,最大程度利用分子探针的信息,减少处理的复杂性,改进同步采集能力,制造最大程度发挥PET/CT技术潜能的设备,并通过融合、多探针方式满足临床不同需要,是PET/CT在今后15-20年内的主要发展方向。 1.改善探测元器件。探测器负责捕捉正电子湮灭光子、能量转换及光电转换,并输出电脉冲,是PET的“眼球”。 晶体:将高能光子转变为可探测的低能光子。理想的晶体性能包括:入射光子阻滞率高、初级闪烁光子量大、光衰减快、光子输出量高、能量合适、光衰减小等。早期的碘化钠、锗酸铋等,均未满足上述需求。 光电元件:将晶体输出的低能光子转化成电信号。光电倍增管的型号增益达106-107倍。线性好,技术成熟。近年来还有位置敏感型、多道型等上市,在3-5年内,PMT任可以保持主力地位,但PMT存在工作电压高、体积大、速递慢、易受磁场干扰等缺点。 理论上讲,光电元件与晶体块最好是1:1配置,因工艺和价格显示,PMT无法达到这一配比,所有才有组块式,anger式和四分式等设计。 2.获得更多测量信息。探测器输出的幸好,经过分析、甄别、校正、最后通过图像重建实现成像。这一过程中电路、程序可以加以改进,以提高整机性能。 TOF技术:是通过测定湮灭光子到达对向放置探测器的时间差别判定湮灭事件位置的技术。根据光速(2.9*108m/S)可以换算出:光子到达时间差1ns=29.9cm空间差。 作业深度:与晶体不垂直的高能射线可能斜穿透数个晶体后才能被吸收,其吸收点与实际入射点位置信息偏离,成为作用深度。利用入射光自在晶体不同深度作用产生的点扩展函数,可以确定作用深度。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 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 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 统完成)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 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 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 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一一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一一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 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 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2019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考试内容。 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 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 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 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教案资料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4、什么是准备活动,它有什么生理作用。 答: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练习,目的是预先动员人体的功能能力,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为运动中发挥出最大工作效率做好准备。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1)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机体内分泌的活动;(2)增强氧运输系统所有环节的活动;(3)使体温适度增高;(4)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弹性,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5)增强皮肤的血液流和降低泌汗阈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身体过热。

2019-2020年云南省资格从业考试《核医学技术》知识点练习题[七十六]

2019-2020年云南省资格从业考试《核医学技术》知识点练习 题[七十六] 一、单选题-1/知识点:基础知识 《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第一类人员要求 A.具有医学院校毕业或经核医学专业培训3个月以上,并获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 员 B.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或经核医学(放免)专业培训,从事本专业1年以上的技术人员 C.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或经核医学(放免)专业培训,从事本专业2年以上的技术人员 D.操作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应持有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放射工作人员证》 E.具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核医学专业培训1年以上,并获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 员 二、单选题-2/知识点:相关专业知识 生理气体交换效率取决于以下因素,除了 A.肺泡膜的通透性和扩散面积 B.肺血流量 C.通气量 D.体重 E.肺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值 三、单选题-3/知识点:相关专业知识 198Au-胶体颗粒的直径为 A.20~35nm

B.50~100nm C.100~200nm D.300~1000nm E.1000~3000nm 四、单选题-4/知识点:专业知识 骨显像时,为局部特殊体位像的是 A.全身骨显像 B.断层骨显像 C.平面骨显像 D.双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E.前位骨显像 五、单选题-5/知识点:专业知识 常用于诊断垂体瘤的性激素是 A.LH B.FSH C.PRL D.ProG E.E 六、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核医学工作中,下列哪种放射性核素的使用是封闭型放射性核素 A. TcO 甲状腺显像

B. I甲亢治疗 C. I粒子植入治疗 D. I放免药盒使用 E. Ge校正源 七、单选题-7/知识点:相关专业知识 成人肾静态显像Tc-葡庚糖酸盐的注射剂量为 A.18.5~37MBq B.37~74MBq C.74~185MBq D.185~370MBq E.370~555MBq 八、单选题-8/知识点:章节测试 一般认为,早期显像是指显像剂注入体内后几小时以内的显像 A.30分钟 B.2小时 C.4小时 D.6小时 E.8小时 九、单选题-9/知识点:相关专业知识

体育生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生理考试资料 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 过程。 2.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3.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 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这种电位差 存在细胞膜两侧。 5.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6.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7.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变化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8.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9.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 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10.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 运动单位。 1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即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统称为体液。 12.细胞外液:血浆和组织液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细胞外液。 1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14.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5.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在同一时期,左心和右心接纳回流的血量 大致一致,输出的血量也大致相等。 16.动脉脉搏: 17.心力储备: 18.基础心率: 19.收缩压: 20.舒张压: 21.潮气量: 22.肺活量: 23.肺泡通气量: 24.氧扩散容量: 25.体液调节: 26.感受器: 27.运动神经元池: 28.本体感受器: 29.牵张反射: 30.状态反射: 31.姿势反射: 32.翻正反射: 33.运动技能: 34.需氧量: 35.摄氧量: 36.身体素质: 37.赛前状态: 38.准备活动: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必背知识点 生物的进化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生物的进化 摘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内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希望大家在查看这些高考知识点的时候注意多加练习。 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 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 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 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从微观来看: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黑色基因(S)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s)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为5%。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

带你了解核医学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010303573.html, 带你了解核医学科 作者:罗光荣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21期 走进医院,大家知道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也知道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但若说起核医学科,相信很多人感到生疏,甚至对这个带“核”的科室感到恐惧。实际上,核医学早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院里核医学科到底是干什么的?核医学需要用到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有危害吗?……针对核医学中这些基础问题,本文为读者做详细介绍。 什么是核医学? 核医学是一门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可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两部分。其中,临床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无创、安全可靠、形态与功能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特点,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療效判断、预后评价和发病机制研究,有着特殊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临床核医学可再细分为诊断核医学与治疗核医学两大部分。诊断核医学主要用于脏器或组织影像学检查、功能测定,以及体外微量物质分析,可用于血液循环、内分泌、呼吸、泌尿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体外微量物质分析是指在体外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对机体分泌物、血液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如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性激素等的测定。治疗核医学根据照射源的不同,可分为内照射治疗和外照射治疗。外照射治疗目前多归于放射治疗科。内照射治疗是将放射性核素引入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是治疗核医学的主要内容,其具有无创、高靶向性、副作用较少、治疗作用持久、安全简便等优点,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骨转移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皮肤血管瘤以及瘢痕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放射性核素检查的安全有保障吗?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原子能的一项技术。该检查确实有放射性,因为在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把一种特殊的放射性药物注入受检者体内。人体中特定的器官摄取了这种放射性药物以后,该器官就成为“放射源”,它所发射出的射线被外部机器所接收,就能形成该组织或器官的影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信息。 那么,医生是如何保证放射性核素检查的安全性呢?首先,这种注入人体的放射性药物是经过严格鉴定的,它必须完全符合安全、有效两大原则。其次,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是纯γ射线的核素,γ射线的穿透力强,容易被体外的仪器所探测,但生物效应低,不像α射线和β射线带有电荷,不会造成周围生物大分子的电离和其他生物效应。第三,γ射线的半衰期(其

最新最新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