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21世纪对人才素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外语教学已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框架下,从教育理念、文化素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等诸方面,对21世纪高校外语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标签]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创新精神教师素质

外语教育从广义上说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外语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时代发展,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法的主要弊端在于:长期以来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边听边记笔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以学生为根本,为核心,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结构,不仅要熟悉他们共性的东西,而且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要通过测试、提问、交谈、调查等多种方式尽快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才能详略得当,因材施教,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具体要求。

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还应时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也就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只有真正地理解、宽容学生,才能缩小与学生间的距离感,进而消除学生的畏惧感,使学习气氛轻松愉快。

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还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主动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深受“工具论”语言观的影响,认为学习外语就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因而满足于仅仅从语言知识(发音、语法、词汇)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层面上对于语言的掌握。然而,大量事实证明,语言不能与文化完全分离开来,因为它深深扎根于文化。不注入文化因素的外语教学无法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依据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创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探索研究。主要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和毕业论文于实验教学中的实施,使之互相影响并促进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其旨是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SRP 毕业论文改革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前沿性,是研究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对验证和巩固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机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并且运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是注重理论课程内容的复证,同时也在响应国家要求培养适应创新型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号召,进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优化组合,更新替换陈旧实验内容,对本科生开放一些实验室,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挥。因此,本实验室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

了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首先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从以前的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32学时的实验课程,对以前的实验项目进行大幅度删减,替换一些重复的和与学生创新性结合不紧密的实验项目,增加了适应学生创新和实践思维发展的综合设计性的大实验,同时把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纳入到实验教学中,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并融为一体,影响且促进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一方面可以满足理论课程需求并且使之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低年级农科类本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创新和动手能力,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胜任相关工作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于实验课中实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使SRP项目融入实验教学课堂,首先使大学生实践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内容与实验课进行有机结合,通过SRP项目的实施推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发生相应调整改革,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启动实施要求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从以下几方面陈述。 首先,改变以前课前教师为主体,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器材和实验所需要的设备,然后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

浅析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浅析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多语”人才的需求也来越大,因此,第二外语课程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第二外语的教学存在着教学双方对这门课的定位不清,重视不够等问题,本文从第二外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个人实际教学经验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标签:第二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1.引言 随着国际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双语”人才的要求,能够熟练使用三门及以上语言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就我国目前第二外语教学的效果来说还达不到为社会多多输送“多语”人才的能力,很多学生甚至认为第二外语的学习干扰了对其专业语言的学习。由于二外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局限性,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够掌握第二外语的单词及语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无从下手,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商务信函或留学申请等应用型文体的撰写都很难完成。因此,想要通过第二外语课程的教学为社会培养“多语”人才的目标也很难达到。本文将以第二外语(英语)为例,浅谈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2.教学现状分析 本文所说的第二外语是指除英语专业外以其他语种为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第二外语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无论是其专业语种还是第二外语都属于语言学中第二外语习得的范畴。无论是专业语言还是第二外语,对学习者来说都是非母语的学习,所处的地位应该是相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二外语除了课程名称中有第二之外,在受重视程度上也是处于第二梯队。 2.1教学目标模糊 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于第二外语的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本文以我校第二外语(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为例: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方法及西方国家概况的认识,熟练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能够运用英语与人交流,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要求。而基于此目标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多语”人才的要求。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就造成了现在的第二外语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第二外语的动力,只要能应付各类考试就可以了。 2.2教学内容过时 不同于英语或小语种专业教材的多样性,以第二外语(英语)为例,现在高校广泛使用的大学英语公共课教材有两种,即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供讨论) 作者:大英部加入时间:2005-10-27 10:52:18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及实施步骤 1、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坚持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目标。在教学理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上来,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2、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级教学,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并重的原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内外学习环境,特别要大力加强对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继承传统课堂教学的合理成分,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改革。 5、优化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益。探索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软硬件的合理配置方法、课程设置方案及其它相关问题,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和经验。 6、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语言教学规律,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有前瞻性又要兼顾现实。结合我校实际和兄弟院校经验,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5年2月开始,在2004级进行小规模试点,参加学生240人,使用外教社出版的《新理念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和网络辅助学习系统; 第二阶段: 2005年9月开始,在2005级中增加学生500人左右,扩大试点规模,使用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和网络辅助学习系统; 第三阶段:综合分析前两个阶段的试点教学,形成实验报告供学校决策。若前期实施效果良好,学校条件成熟,争取在2007年9月以后全校推广。 二、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分级教学的实施方案 1、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综合英语课程,其目的是保证所有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第二模块为英语应用技能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扩展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素质并培养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2、综合英语课程分为四个级别,即综合英语(1)、综合英语(2)、综合英

应用技术型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应用技术型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一、改革实验教学教学方式 为提升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质量,高校在化学实验教学转型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并积极参考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实验或者缺乏单独完成实验的意识,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基于这一问题,高校化学教师可以选择开放性的实验课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选择课题并完成,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探究效果进行评价。除开展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教师还应在实验教学中将科研与就业相结合[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今的教育技术优化实验效果,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科技竞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并将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践表现计入学分。 二、整合实验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 高校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知名度和综合教育实力,因此高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很多高校开始大批引入青年教师,为高校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很多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教育岗位上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缺乏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加强专业培训,并借助实验专家和行业佼佼者分享化学实验教学经验,积极调动广大教师的实验教学积极性,為他们的教学改革提供意见参考。为了给高校化学实验改革提供助力,本研究建议高校加强校企合作,基于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并借助企业的教育资源[2],邀请科研优秀人员进入高校课堂,传授学生工作经验和学习方法。由于实验教学对实验设备具有较大依赖,因此高校还应该强化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并强化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实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建立校级实验中心,以便资源能够共享。 三、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的环节 为突破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当前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应该积极进行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培养。教师选择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实验导学,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课上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并在课程教学后进行补充。在课前,教师需要将实验课题和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学习和查阅,在实验环节中找出自己的疑问,供课上讨论。教师也可以在上传实验步骤的时候故意出错,让学生通过查找错误、纠正错误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或者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预习情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选派学生进行实验步骤演示,并动员其他学生积极找错,然后在互动过程中探讨和分析实验目的、现象以及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并参与学生的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记录等多个环节,及时解释学生认识范围内的实验现象和原理,避免学生出现不当操作和危险操作,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实验

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

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作出了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适合国际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来对其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摸索中不断前进,英语教学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教学设施的改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等等。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脱节。当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本知识为主、主要讲授语法内容等等。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病就是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忽视了英语的实际应用,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被动的学习,没有实际应用的能力。并且,由于课堂教学强调语法知识,使得学生错误的认为语法学习好了就是学会了英语。这与社会实际需要应用性人才以及语言的实践性相背离。(2)高校英语教学教材内容缺乏创新。历年来,我国高校英语教材内容都有

变化,但是,大体内容都差不多,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高校英语教材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载体,也是考核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顺利的通过了考试,并且,有些学生考试分数很高,而遇到实际应用的情况就变成了“哑巴”。这就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分数再高也不能代表其实际应用的能力。(3)高校英语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落后。对于教学效果如何,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考核指标,考核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总的来说,各个大学在展示英语教学成果时基本上以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片面的追求四六级通过率。虽然是通过率提高了,但是,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加强。(4)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利用不充分,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现在大部分高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以及语音室,甚至还聘请了一些外教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总的来说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仅仅依靠多媒体这些教学设备还是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另外,随着各个高校的扩招,对于英语教师的数量也有了较大需求,这就使得没有许多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进入大学,这就使得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及措施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试行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试行) 一、改革背景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6年4号文件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引领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要求》)又一次指导和推动全国各高校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 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根据《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评估还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要求》建议,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是12

个学分,不到整个必修课144个学分的10%);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师生比合理;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为了帮助我国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所设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本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并充分发挥计算机可以帮助个体学习者反复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听说训练的功能,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和辅导,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借助计算机,较快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鼓励老师采用灵活多变的、互动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评估:《要求》提出,高校应对英语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 2013年教育部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二、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发表时间:2008-12-01T09:47:16.45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供稿作者:李玉明谭雄文李玉林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导读] 本文阐述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方法。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①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和作风,在育人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②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认知和发展具有促进的功能,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转化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是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铺设台阶,而且是整个学习的一部分,与理论教育密不可分,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③化学实验教学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锲而不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综合潜在能力,使人才培养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④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学生将各种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探究,启迪学生探索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创新思维和增强创新素质。[1] 二、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①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中各实验课的某些内容陈旧,与当代科学发展状况不相适应;②化学实验课程的验证性实验项目过多,诸多实验的差别仅仅在于对象的不同,不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4]③各门实验课之间缺乏联系和配合,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④许多实验内容使用的仪器设备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需要;⑤实验仪器设备数量不充分,不能满足学生人数增长的需要;⑥实验室面积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空间的需要;⑦许多实验课不能有效进行微型实验教学,跟不上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时代要求;⑧综合、设计、探究性实验偏少且不能有效开展,学生的独立性和开创性发展的能力培养亟待加强;⑨实验教学师资相对缺乏,实验教学队伍有待加强。 因此,为了解决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必须对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三、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方法 1.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各门基础化学实验课之间的联系。在开设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实验教学内容时,各实验课之间相互配合,消除重复性实验,统筹兼顾,横向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2.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无论学生人数增加多少,实验教学应该成为独立的、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计划要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做到大学四年不断线。在保证实验教学基本内容顺利完成的条件下,应是越少越好、越精越好。一方面要重新制定独立的实验教学大纲,删除过时陈旧的实验、合并重复性实验、更新缺乏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实验,保证实验内容体现特征和运用现代实验方法,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完整、精练与科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挖掘其潜能,尽可能开发高水平的实验,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5]现代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已由让学生验证理论转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现代实验教学就要对传统的实验类型进行改革;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创造型、探究型、综合型实验。减少传统的为获取实验数据而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开设讨论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允许学生自己选做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提高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率。扩招后,许多院校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物力与财力,更新大量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新建大量的实验场馆,因而实验教学只能以改革求发展。许多实验课应有效进行微型实验教学,[6]节约化学试剂和实验耗材,减少实验室“三废”,创建低耗环保型实验室。对通用性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哪个实验项目需要使用,则到保管室借用,用后归还。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对专用性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专门管理,有利于其维护和保养,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4.加强实验教学师资建设,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师资的作用,提高实验教学师资的待遇,在考核和评定中同等对待。加强实验教学师资的培训[7],鼓励实验教学师资进行科研或教研。引进或内部挖掘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或管理,返聘已退休或离岗的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或管理人员,充实实验教学队伍。 〖*本文为衡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JYKT200807)〗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等.面向21世纪化学教育专业实验体系改革的探究与试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95~96 2 徐林林等.改革高师化学实验体系提高学生化学素质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92~93

大学化学实验心得体会.doc

大学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大学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篇1 有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工专业的必修课,要想学好有机化学,首先,要认真读书,读懂书上的定义,只有明白了定义才是解决以后所有问题的关键。其次,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读完书之后做笔记,就是把书上的知识有条理的自己整理在本子上,记住方程式是重中之重,而且有机化学的方程式比较复杂,副产物多,而且在不同条件下产物不同,主要应记住特征反应以及重要反应条件。再就是整理网络图,就是有什么能氧化或还原成什么,这样让知识点成为知识面,方便在做推断题的时候能更好更快的推出产物。 想学好一门课程,死记硬背是肯定不行的。中学化学的知识比较散杂,要记的东西很多。例如:反应的颜色变化、沉淀的颜色、反应方程式等,这些都很重要,容易在推断题中出现。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上没有说明其原理,你就可以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简单了解原理来帮助记忆。你还可以查找一些有关化学史的资料,了解一些物质的发现过程或者一些化学家的资料来培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好知识。 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很重要,所以上课不可以不听,即使对老师不满意也要认真听讲。根据老师讲的内容作适当的笔记,但是记住,不可以老师讲什么记什么,那样对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浪费上课的时间。要定期整理笔记,对笔记进行删剔与补充。在阶段考试前将笔记拿出来看,对不扎实的知识夯实。而且要将新旧知识穿线,不要让知识结构发生断层。 要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东西,首先你要知道老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的怎样的补充,所以建议你借鉴同学的笔记,不要只看教材。在学新知识时,遇到问题要马上解决,因为你遇到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你对旧知识不了解所产生的。多背,多练习,多总结。 学有机化学要及时地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加以归纳与总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书

项目编号:10344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开题报告书 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主持人_ 徐江涛 起止时间__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_ 学校名称_____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______ _ 通讯地址_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一村 邮政编码400037 联系电话_ 65210591 ________ E-mail 填表时间_____ _ 2010 年 11 月________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印 制

一、开题会议简况 1.开题时间:2010 年 12 月 23 日 2.开题地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评议专家 施金良(专家组组长)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韩 西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及设备管理处处长冉学农 副教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丛连钢副教授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 李北平教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4.参加人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亚杭、教务处处长唐继红,学院教务处 相关人员。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 徐江涛(项目主持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刘琼荪重庆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组委会秘书 郭思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燕 长轩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陈善 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罗淑君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徐敏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张婧怡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陆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 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讲师

2021年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探讨

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探讨 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要尽快转变角色,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那么,高校教学 ___研究项目如何管理呢? 摘要:教学 ___项目是高校深化教育体制 ___、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载体,是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本文针对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教育教学 ___管理的新特点和新任务,探讨院系教学 ___研究项目的规划立项、过程控制、验收 ___、激励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 ___研究项目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 ___、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载体,其涵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 ___研究及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都通过设立教学 ___研究项目带动教育教学 ___,以教学 ___提升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诸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高效、科学、规范地 ___和推进教学 ___项目,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需履行的重要工作,需高度 ___和持续研究。 校院二级管理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实施管理体制 ___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权力下放和目标考核,提高学院的自由度和积极性,充分

发挥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主体作用。校院二级管理实施之前,多数教学 ___研究项目主要由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部门规划和管理,院系教学管理部门仅负责监督实施。因需考虑到全校所有学院和学科专业,使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 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进行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院系教学管理部门成为教学 ___研究项目规划管理和实施的主体,可以根据学院特点自主规划和管理教学 ___研究项目,其针对性和目标性大大增强。本文针对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教育教学 ___管理的新特点和新任务,探讨院系教学 ___研究项目的规划立项、过程控制、验收 ___、激励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教育教学 ___过程中,适时、求是、务实的教育教学 ___理念和导向是取得良好 ___成效的基础。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从国内外教育 ___趋势、学校教学 ___规划及本学院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开展多方调研和合理规划,充分汲取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内外专家及广大教师 ___和建议,建立和完善学院教学 ___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和申报指南。

国际理解教育视阈下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探析

国际理解教育视阈下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探析 一、国际理解教育与外语教学 1.国际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 国际理解教育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1974年该组织发表《关于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教育以及关于人权与基本自由的教育的建议》,明确了国际理解教育的任务。1981年编写《国际理解教育指南》,确定了国际理解教育主要目标。随着全球化发展,地区间交流日益频繁,各国高度重视国际教育发展,普遍把国际教育纳入本国战略发展之中。如日本20世纪70年代,就已提出培养国际型人才的主张,80年代开始重视多元文化教育,1986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咨询报告》中提出“21世纪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世界之中的日本人”。同期,美国也提出全球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形成多元文化共存观念,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以及面对全球化的适应力。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可见,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2.国际理解教育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分成三个目标,即国际理解知识、国际理解技能和国际理解态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中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国际理解教育,要特别加强阅读、词汇和写作表达的外语教学。” 目前,國际理解教育在国外众多高校得到普及,如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都将其作为通识教育推广。在我国,国际理解教育起步较晚,中小学教育主要体现在推广外语教育和鼓励师生对外交流等方面,在高等教育中尚未普及,没有形成课程体系。但已将国际理解教育目标纳入高校外语教学目标之中。如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2001年版)“教学目的”中提到:“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在“教学原则”中首次提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还要求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综上所述,可以说外语教学是我国推行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国际理解教育也是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阈下外语教学中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措施

外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措施 一.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不断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反映在:《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数次修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各类体系教材的升级换代;中小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普及和提高…但这些进步仍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对外语的需要。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改革,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取得2008年奥运申办权,大大提高了我国开放的程度,拉近了与世界文化的距离。这一切都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突显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二.问题 1.大学英语教学在目标要求上与实际社会需求存在着差距和错位。 2.大学英语教学在效率成本上难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3.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如何借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和方 法的问题。 4.大学英语教学方法面临着如何适应个性化培养和综合交流能力培养的问 题。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我校大学英语改革的具体思路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个性化教育为目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灵活的课程设置为途径全面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三.改革内容 1.社会发展已大大改变了对英语应用的要求。这一改变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改变,同时也要求与时俱进的改变现有的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后的 英语教学体系要能满足英语应用的社会需求。 2.大学英语教学属于正规课堂教学活动,它受学时和教学目的的约束。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耗时成本,要靠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先进的信息技术。 3.个性化的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理念和方法。 4.科学合理的分配显性学时和隐性学时。 5.优化配置教学内容和资源。 四:实施方案 1.教学分级 大学英语按课程群设置,分为基础级课程群、中级课程群、高级课程群和 自选课程模块课程群。 1)基础级(起点为1级)课程群教学时间为两年(四个学期),课程设置为听说1-4级,共160学时,8学分;综合英语1-4级,共256学时,8学 分,必修学分共16学分。 2)中级(起点为2级)课程群教学时间为两年(四个学期),进入中级的学生免修基础级1级的综合英语课程;中级课程设置为听说2-4级,共120 学时,6学分;综合英语2-4级,共192学时,6学分;自选模块课程4 学分,必修学分共16学分。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1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一、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1-1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1-2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1-3 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4 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5 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1-6 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1-7 本科专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2-1 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2-2 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2-3 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2-4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2-5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2-6 对高年级明确毕业去向的学生按类管理分类指导 2-7 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实施路径研究 2-8 应用转型背景下高校分类管理实践运行模式的构建 三、高校转型发展 3-1 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3-2 中外高校转型发展的比较研究

3-3 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研究 3-4 多元化办学模式下高校转型机制研究与实践 3-5 高校转型发展评价体系与推进路径研究 3-6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 3-7 高校转型办学定位和特色研究 3-8 高校转型后教师教学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3-9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融合研究 3-10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和重构3-11 校企合作办学对高校转型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 3-12 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思路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 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2 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4-4 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4-5 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4-6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4-7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4-8 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4-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4-10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与运行机制研究 4-11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4-12 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13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14 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5 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16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指南

附件2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立项指南 一、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 3.“双一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5.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6.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7.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8.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9.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10.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11.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12.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13.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14.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15.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的研究 16.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7.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研究 18.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9.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研究 20.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1.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 2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3.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 2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5.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

26.基于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研究 27.创新创业案例教学改革与建设 28.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29.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30.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2.服务“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33.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34.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35.高校关于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36.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37.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38.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39.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0.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1.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2.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3.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五、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44.有利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基地建设模式改革与实践 45.特殊人才专业教育标准建设与实践 46.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47.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与调整 48.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49.高等学校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50.本科专业质量标准建设与综合改革实践 51.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 52.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六、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与实践 53.通识课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54.面向数字化学习方式的电子教材设计 55.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研究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1目前独立医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1生源及学情分析 独立医科院校一般为三本院校,录取分数偏低,生源质量相对一本、二本医科院校较差,并且由于近几年各大医学类高校扩招和社会医护人才岗位的大量空缺,我院护理专业招生实行文理兼收,学生实验水平参差不齐,在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基本没有条件和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这给化学实验课的正常进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独立医科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实验课上敷衍了事,不喜欢自己动手而只是旁观同组其他同学如何做实验,实验结束后抄写同组的实验数据,或直接找人代写。这些现象导致了多数医科院校特别是独立医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因此,针对独立医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 1.2课程设置 独立医科院校的化学实验课主要是学生的大一、大二阶段开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安排不同的化学实验内容。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医药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学时数为18学时,而护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及学时数做了新的调整,实验课课程设置由原来的18学时缩减为9学时。这就需要我们在有限的实验学时数内设

置合理的实验内容,最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由于生源的扩招和教学资源紧缺,导致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无法同步。有的内容在没有讲授理论基础前就开始进行有关实验,导致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做实验时只能照单抓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验条件、学时限制及化学实验课的课程设置特点等实际,我们认为现行的独立医科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需要改革。 1.3师资特点 独立医科院校的化学实验课程一般都是由化学教研室承担,而我院化学实验课程则由化学教研室和化学、生化综合实验室共同承担完成,但教师大多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师范类大学的化学及相关专业,化学知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较强,但对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明显欠缺,教学中很难将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因此化学实验教师的医学知识和综合水平都有待提高,尤其是既有化学背景,又有医学知识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更亟待培养。 1.4实验教学条件 独立医科院校为民办院校,办学资金投入有限。化学实验室由于经费紧张;实验仪器和设备陈旧,数量少,根本无法满足大量学生人手一台亲自动手操作仪器;更无力购买先进的大型实验仪器,尤其是独立医科院校对化学实验缺乏重视,而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21世纪对人才素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外语教学已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框架下,从教育理念、文化素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等诸方面,对21世纪高校外语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标签]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创新精神教师素质 外语教育从广义上说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外语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时代发展,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法的主要弊端在于:长期以来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边听边记笔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以学生为根本,为核心,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结构,不仅要熟悉他们共性的东西,而且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要通过测试、提问、交谈、调查等多种方式尽快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才能详略得当,因材施教,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具体要求。 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还应时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也就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只有真正地理解、宽容学生,才能缩小与学生间的距离感,进而消除学生的畏惧感,使学习气氛轻松愉快。 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还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主动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深受“工具论”语言观的影响,认为学习外语就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因而满足于仅仅从语言知识(发音、语法、词汇)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层面上对于语言的掌握。然而,大量事实证明,语言不能与文化完全分离开来,因为它深深扎根于文化。不注入文化因素的外语教学无法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立项申请书》填报事宜说明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是省级教改立项申请、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1.项目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申报类别:指项目推荐为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和省级研究项目。 3.成果科类:指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4、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项目所属科类代码: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学—11,艺术学—13。 c:项目人员为一个人填1,两个人填2,三个人填3,四个人填4,五个人填5,六个人填6,七个人填7,八个人填8,九个人填9,10人以上填0。

d:项目属普通教育填1,成人教育填2。 e:项目属高职教育填1,本科教育填2,研究生教育填3。 f:项目内容属综合研究填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填2,课程教学改革填3,实践教学改革填4,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填5,教育教学管理填6。 7.《申请书》等书写、打印格式: (1)《申请书》可用原件按1:1比例复印(去掉“附件”字样)。纸张一律用A4纸,竖装,两面印刷。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45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 (2)《申请书》要求用中文和使用钢笔(或毛笔)填写,也可填好后复印或用计算机录入后一并打印,但不得以剪贴代填。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表中各项目均不要另附纸。 (3)《申请书》指定附件备齐后应合装成册(用软皮平装),以便于评审时阅读。其规格大小应与推荐书一致,但不要和《申请书》正文表格装订在一起;首页应为附件目录,不要加其他封面。 上报材料要用厚牛皮纸袋装好。每袋限装一项成果的材料,并将《申请书》封面(复印件)和袋内材料明细表分别贴于袋的两面。 8.所有推荐材料一律不退,请自行留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