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沙门菌属的检测方法及鉴别

沙门菌属的检测方法及鉴别

沙门菌属的检测方法及鉴别

【摘要】沙门菌属是一群通常寄居在人或动物肠道中,形态、培养、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人和世界各地所有动物中分离得到。沙门菌属

是肠杆菌科中最复杂的菌属。

【关键词】沙门菌属;检验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直杆菌,较细长,大小为宽0.6~2.0μm,长l.0~4.0μm。多具有周身鞭毛,

能运动,有时也会出现无鞭毛的突变型。无芽孢,无荚膜,有菌毛。

1.2培养和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生长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的菌落为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边缘整齐的S型菌落。在肠道选择性

培养基上菌落为小至中等,透明或半透明,乳糖不发酵,与志贺菌的菌落相似,有些能产生

硫化氢的菌株,在ss琼脂上形成中心黑色的菌落。对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发酵,不发酵

乳糖和蔗糖。

2细菌学检验

2.1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根据疾病的类型、病情和病程的不同分别采集不同的标本。分离培养原则上于发病第1周采血,第2周取粪便或尿液,全程均可做骨髓培养。副伤寒病程短,采样时间可相对提前。血

清学诊断应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分别采集2—3份标本。①血液和骨髓液:肠热症患者,在病

程第1周内采取静脉血液;第1~3周内亦可采集骨髓液。②粪便或直肠拭子:伤寒患者,

在病程2周后;胃肠炎患者在急性期、早期采集新鲜粪便,并且最好在药物治疗前,取粪便

黏液、脓血或可疑部分。带菌者用直肠拭予采集直肠表面黏膜。③尿液和其他体液:应无菌

导尿或采集中段尿、胆汁、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3 000转/分钟离心30分钟,取沉

淀做培养用。④呕吐物或食物:固体的呕吐物或食物,先用无菌剪刀剪碎,放人加细砂的乳

钵中进一步磨碎,再加入l0倍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混匀,备接种用。液体标本可直接用于培养。

2.2检验方法

2.2.1直接检测

①显微镜检查:为革兰阴性杆菌。同时排除肠球菌。②检测抗原:采用SPA协同凝集试验、胶乳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和ELISA等方法,来快速早期诊断粪便、血液或尿液中的沙门

菌等可溶性抗原。③检测核酸: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探针可检出标本中的伤寒沙门菌

量为l 000个,而PCR法对标本中含10个伤寒沙门菌就可检出。

2.2.2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合适的培养基。

①血液和骨髓液:静脉血5 ml或骨髓液0.5 ml分别注入50 ml的胆汁葡萄糖肉汤或胰化酪蛋白大豆肉汤中,35~37%培养,每日观察,阳性者多在2~4天内出现。②粪便或肛拭:

最好做床边接种,如不能立即培养,则用卡一布运送培养基或甘油盐水保存液送检。一部分

粪便接种于增菌液内,另一部分标本直接划线接种于肠道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上,以提高标本

检出率。③其他非粪便标本:各种体液取其离心后的沉淀物,各种分泌液拭子以及经预处理

后的呕吐物或食物等标本,接种于增菌液或划线接种于肠道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上。这些材料,除注意沙门菌的培养外,还应注意其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3.鉴定与分型

3.1生化鉴定

疑为沙门菌的可疑菌落,可用手工或商品化的生化反应试剂盒进行生化鉴定,常用三糖铁琼

脂(TSIA)和赖氨酸铁琼脂来初步鉴定。并做触酶、氧化酶及硝酸盐还原试验;再以沙门菌

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即可作出初步鉴定。本菌在TSIA上典型的生化模式为:碱(K)/

酸(A)、葡萄糖产气,硫化氢阳性(K/A++),枸橼酸盐+/-,脲酶-,吲哚-,动力+,V-P

阴性,鸟氨酸+。少数菌株为乳糖发酵型,呈A/A,这些菌株的硫化氢往往阴性。在赖氨酸

铁琼脂上的典型的生化模式为K/K和硫化氢阳性,但亦存在赖氨酸和硫化氢阴性的菌株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凡临床分离株乳糖、吲哚阳性,或脲酶阳性者,均不考虑为沙门菌。初步反应疑为沙门菌的菌株须经全面生化反应证实和血清学分型后才能发出报告。

3.2血清学分型

用抗血清对所分离菌种的菌体O抗原、表面Vi抗原、第l相和第Ⅱ相H抗原进行凝集试验(0:Vi:第l相H:第Ⅱ相H)。沙门菌的血清学分型鉴定,应在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属定

义的基础上进行。鉴定试验步骤:首先用A~F多价O抗血清与沙门菌分离株做玻片凝集试验,进行分群(血清群A、B、cl、c2、D等),确定其是否在A~F 6个O群内。因为95%

以E的沙门菌临床分离株都属A~F群,这样可得到一个快速、初步的鉴定结果,对临床早

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多价抗血清凝集之后再用分别代表每个O血清群的单价因子血清定群,

有5种重要的临床分离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和伤寒沙门菌分别属于A、B、B、C和D血清群。再按照确定的0群,分别用H因子血清检

测第1相和第Ⅱ相H抗原,综合0、H及Vi因子血清的检查结果,判断沙门菌的血清型。

5细菌鉴别

沙门菌在克氏双糖管中,斜面不发酵和底层产酸产气(但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硫化氢

阳性或阴性,动力阳性,可与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等鉴别。在双糖铁培养基上,沙门菌属与

变形杆菌属生化反应很相似,为了鉴别这两属细菌,可将双糖铁斜面上的培养物接种到尿素

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若为变形杆菌,则因迅速分解尿素产生碱性反应,使培养

基变红;沙门菌因不分解尿素,故在尿素培养基中,虽然培养24小时,但培养基仍不变红。以此相鉴别。

参考文献:

[1]杨福江,王玉平,吴永宁,沈建忠.沙门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和分型研究[J].现代预

防医学,2011年04期

[2]李爱华.沙门菌属stn基因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沙门菌检查法

沙门菌检查法 1 简述 沙门菌属是肠杆菌科的重要致病菌,按Bergey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卷(1984),沙门菌分5个亚属。2003年出版的第八版的临床微生物手册将沙门菌属分成两个菌种即肠炎沙门菌和乍得沙门菌,其中肠炎沙门菌分6个亚种,包括常见的伤寒、甲型副伤寒、乙型副伤寒、丙型副伤寒、,鼠伤寒,猪霍乱等沙门菌杂内,迄今已发现2501个血清型。O抗原抗血清A-E群包含了沙门菌分离株的95%,所以常用沙门菌A-F O多价血清进行沙门菌初筛试验。药品中的沙门菌,是以鉴定沙门菌属为准,即对没10g(或10ml)药品中是否检出沙门菌作出检验报告。 由于沙门菌血清型繁多,各血清型的生化及血清学特性虽密切相关,却不尽相同,采用一种增菌培养基和两种分离培养基,不可能涵盖所有沙门菌的最适增菌及分离条件。 此外,由于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加热、干燥等加工步骤的影响,药品中污染的沙门菌可受到损伤或呈休眠状态,故须在增菌培养前先进行预增菌。然后再进行增菌及分离、三糖铁琼脂初步鉴别、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步骤。 2 仪器、设备及用具(见大肠埃希菌2)。 3 试液指示液(参见大肠埃希菌3) 3.1 无菌脲试液[附录2.5]。 3.2 酚磺酞指示液[附录 4.4]。

3.3 亮绿试液[附录2.9]。 3.4 氰化钾试液[附录2.14]。 3.5溴甲酚紫指示液[附录 4.5]。 3.6 革兰染色液[附录2.4,2.10,2.16]。 3.7 沙门菌属A-F“O”多价血清(即O多价1)生物制品研究所供应。 4 培养基 4.1 营养琼脂培养基[附录 5.2]。 4.2 营养肉汤培养基[附录 5.1]。 4.3 半固体营养琼脂培养基[附录 5.3]。 4.4 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EMB)[附录 5.8]。 4.5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C)[附录 5.9]。 4.6 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TTB)[附录 5.11]。 4.7 三糖铁琼脂培养基(TSI)[附录 5.10]。 4.8 胆盐硫乳琼脂培养基(DHL)[附录 5.13]。 4.9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SS)[附录 5.12]。 4.10 蛋白胨水培养基[附录 5.18]。 4.11 脲(尿素)琼脂培养基[附录 5.23]。 4.12 氰化钾培养基[附录 5.24]。 4.13 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附录 5.25]。 5 对照用菌液 取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是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少许,接种至5ml营养肉汤培养基内,36℃±1℃培养18~24h后,用0.9%

沙门菌属的检测方法及鉴别

沙门菌属的检测方法及鉴别 【摘要】沙门菌属是一群通常寄居在人或动物肠道中,形态、培养、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人和世界各地所有动物中分离得到。沙门菌属 是肠杆菌科中最复杂的菌属。 【关键词】沙门菌属;检验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直杆菌,较细长,大小为宽0.6~2.0μm,长l.0~4.0μm。多具有周身鞭毛, 能运动,有时也会出现无鞭毛的突变型。无芽孢,无荚膜,有菌毛。 1.2培养和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生长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的菌落为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边缘整齐的S型菌落。在肠道选择性 培养基上菌落为小至中等,透明或半透明,乳糖不发酵,与志贺菌的菌落相似,有些能产生 硫化氢的菌株,在ss琼脂上形成中心黑色的菌落。对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发酵,不发酵 乳糖和蔗糖。 2细菌学检验 2.1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根据疾病的类型、病情和病程的不同分别采集不同的标本。分离培养原则上于发病第1周采血,第2周取粪便或尿液,全程均可做骨髓培养。副伤寒病程短,采样时间可相对提前。血 清学诊断应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分别采集2—3份标本。①血液和骨髓液:肠热症患者,在病 程第1周内采取静脉血液;第1~3周内亦可采集骨髓液。②粪便或直肠拭子:伤寒患者, 在病程2周后;胃肠炎患者在急性期、早期采集新鲜粪便,并且最好在药物治疗前,取粪便 黏液、脓血或可疑部分。带菌者用直肠拭予采集直肠表面黏膜。③尿液和其他体液:应无菌 导尿或采集中段尿、胆汁、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3 000转/分钟离心30分钟,取沉 淀做培养用。④呕吐物或食物:固体的呕吐物或食物,先用无菌剪刀剪碎,放人加细砂的乳 钵中进一步磨碎,再加入l0倍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混匀,备接种用。液体标本可直接用于培养。 2.2检验方法 2.2.1直接检测 ①显微镜检查:为革兰阴性杆菌。同时排除肠球菌。②检测抗原:采用SPA协同凝集试验、胶乳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和ELISA等方法,来快速早期诊断粪便、血液或尿液中的沙门 菌等可溶性抗原。③检测核酸: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探针可检出标本中的伤寒沙门菌 量为l 000个,而PCR法对标本中含10个伤寒沙门菌就可检出。 2.2.2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合适的培养基。 ①血液和骨髓液:静脉血5 ml或骨髓液0.5 ml分别注入50 ml的胆汁葡萄糖肉汤或胰化酪蛋白大豆肉汤中,35~37%培养,每日观察,阳性者多在2~4天内出现。②粪便或肛拭: 最好做床边接种,如不能立即培养,则用卡一布运送培养基或甘油盐水保存液送检。一部分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是一种主要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其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下面是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培养分离 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来检测。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XLD培养基、SS培养基和BS培养基等。将待检样品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并采用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培养。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红色或无色的菌落,可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2. 生化检测 生化检测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代谢产物或酶活性来进行的。常用的生化检测方法包括气体产生试验、亚甲蓝试验和尿嘧啶酸试验等。气体产生试验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氢气或硫化氢气体来判断其存在。亚甲蓝试验则是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对亚甲蓝的还原作用来进行检测。尿嘧啶酸试验则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产生的尿嘧啶酸来进行。 3. 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对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来进行的。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在这些方法中,沙门氏菌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物或荧光产物,从而判断是否感染沙门氏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序列来进行的。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杂交和基因测序等。PCR方法可以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沙门氏 菌基因的特定片段,从而进行检测。核酸杂交可以通过与沙门氏菌特异性探针结合,形成杂交信号来进行检测。基因测序则可以直接检测沙门氏菌菌株中的特定基因序列,确定其身份。 总结: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提供准确鉴定和检测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沙门菌属检验

文件页码:1/2 1.概述 沙门菌属是一类分布广泛、血清型较多、抗原复杂的肠道病原菌,分为6个亚属、2200种以上的血清型。伤寒沙门菌属亚属I,多价O抗血清D群,是临床上最为重要的沙门菌。 2. 标本类型 粪便、血液等标本。 3. 鉴定 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菌体细长。有周鞭毛。 3.2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小时,形成无色、透明的菌落。SS 琼脂平板上呈无色、透明菌落,但大部分菌落中央呈黑色(产H2S)。 3.3 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三糖铁琼脂(TSI)为K/A,动力、赖氨酸脱羧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大多数菌株H2S试验阳性,IMViC-+--或-+-+。 3.4 鉴别要点 3.4.1 本菌属特征选择SS平板上无色透明、半透明或中心黑色的菌落,TSI为K/A,H2S阳性或阴性,动力试验阳性,,IMViC-+--或-+-+,氧化酶、脲酶试验阴性。符合上述特征者,可通过血清凝集试验作出诊断。 3.4.2 与志贺菌属的鉴别少数伤寒沙门菌在TSI上H2S阴性,动力不明显,易与志贺菌属相混淆,可用血清凝集试验相鉴别。 3.5 操作步骤 3.5.1 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做TSI试验。参见《三糖铁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2 血清学鉴定参见《沙门菌血清学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3.5.3 鉴定从SS琼脂平板上挑取纯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4. 药敏 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5. 质量控制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 沙门菌属的鉴定应依赖于传统或商品化系统生化反应和血清学两种方法。若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但A-F多价血清不凝集,首先考虑是否存在表面抗原(Vi抗原),因为Vi抗原能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凝集,加热可将其破坏。应将细菌制成菌悬液,放入沸水中加热15-30分钟,冷却后再次做凝集试验。若去除Vi抗原后仍不凝集,此时应考虑是否为A-F以外菌群,应送专业实验室进行鉴定。 7. 临床意义 沙门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品和水源经口感染,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沙门菌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或亚临床感染,主要有胃肠炎、菌血症、肠热症等。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完整版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沙门氏菌生化试验判定步骤 三糖铁琼脂赖氨酸脱羧 酶初步判断 斜面底层产气硫化氢 产碱红产酸黄+(-)+(-) 黑 +紫可疑沙门氏菌 产碱红产酸黄+(-)+(-) 黑 -黄可疑沙门氏菌 产酸黄产酸黄+(-)+(-) 黑 +紫可疑沙门氏菌 三糖铁琼脂原理分析:本培养基适合于肠杆菌科的鉴定。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而发酵乳糖的细菌,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黄色。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 底层产酸:是因为细菌分解糖类物质使酚红退色变黄。 斜面产碱,低层产酸:是细菌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由于量较少进而分解蛋白胨而产碱变红。因为底层是厌氧环境,葡萄糖分解慢,24小时培养后还没分解蛋白胨产碱;而斜面是需氧环境分解较快,一般8小时左右就把葡萄糖分解完(此时斜面也是酸性),但继而分 解蛋白胨产碱,斜面又转为碱性。 2-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 乳糖,不产生H2S。 4-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 糖,不产生H2S。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 H2S,多数产气。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1、试验管及对照管均要加一层约10mm厚的灭菌石蜡或矿物油以覆盖表面,此可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通过细菌消耗掉,并控制培养基的pH。 2、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

沙门氏菌生化试验判定步骤 三糖铁琼脂原理分析:本培养基适合于肠杆菌科的鉴定。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 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 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而发酵乳糖的细菌(e.coli),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黄 色。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 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 底层产酸:是因为细菌分解糖类物质使酚红退色变黄。 斜面产碱,低层产酸:是细菌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由于量较少进而分解蛋白胨而产碱变红。因为底层是厌 氧环境,葡萄糖分解慢,24小时培养后还没分解蛋白胨产碱;而斜面是需氧环境分解较快,一般8小时左右就把葡萄 糖分解完(此时斜面也是酸性),但继而分解蛋白胨产碱,斜 面又转为碱性。 2-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 糖,不产生H2S。 4-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 不产生H2S。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H2S, 多数产气。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1、试验管及对照管均要加一层约10mm厚的灭菌石蜡或矿物油以覆盖表面,此可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通过细菌消耗掉,并控制培养基的pH。 2、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2)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氨基酸(赖氨酸,鸟氨酸或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1支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管(无氨基酸),各覆盖至少0.5cm高度的无菌石蜡油,35℃孵育1~4d,观察结果。(3)结果:若为溴甲酚紫指示剂,则试验管紫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对照管应为黄色。

沙门菌检测技术

沙门菌为常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所致疾病统称沙门菌感染,其中由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全身系统性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而由非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则占我国内陆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 及时准确地检验沙门菌,为诊断和控制由该菌引起的疾病提供依据。沙门菌检验程序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标本的处理与接种、菌株分离与鉴定和PCR检测几个步骤。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应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和器材,主要有:血液需氧培养瓶、血琼脂平板、XLD(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平板、BS(亚硫酸铋)琼脂平板、SC(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酒精灯、采样瓶、剪刀、镊子等。 沙门菌检验标本主要分为:食品样品、可疑食物中毒标本,沙门菌患者标本。 可疑食物中毒标本主要有:可疑食品、相关环境标本、疑似病人标本。 可疑食品的采集:在采集可疑食物中毒标本时,应重点采集剩余食物以及食品加工有关的炊事用具,操作人员的手、肛试等相关环境标本。采样时,用棉试子涂抹物品表面后,置于少量增菌培养基内,也可根据情况在接种现场接种分离平板。 沙门菌感染患者标本的采集:沙门菌感染患者应采集新鲜粪便标本或肛试子直接接种分离平板和增菌液。对伤寒、副伤寒患者,在病程的第1~2周,可采集静脉血液4~8ml,接种血液需氧培养瓶中。 每个标本需做好标识和记录,采集的食品样品4℃保存,已接种标本的增菌液和培养基,室温下保存,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标本的处理与接种 沙门菌标本的处理与接种常用培养基有:TTB(四硫磺酸钠)增菌液、SC(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XLD琼脂平板、BS琼脂平板和麦康凯(MaC)琼脂平板。 可疑中毒食品标本的处理:对采集的标本通常按1:10的比例分别接种于100mlTTB和100ml增菌液中,每瓶增菌液加入标本约10g,同时还可将可疑中毒食品标本直接接种于分离平板。将接种后的TTB增菌液置42℃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将SC增菌液和分离平板置37℃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待观察。取培养后增菌液转种XLD琼脂平板和BS琼脂平板,将接种后的平板置37℃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待观察。 血液(骨髓)标本的处理:将已接种标本的血液培养瓶直接放置37℃培养箱中培养7天,在培养期间分别于培养的第1天、第2天和第7天取培养液一环接种血琼脂平板,将平板置37℃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待观察。培养至第7天时,如培养物仍无菌生长,则可判为阴性。 肛试子及其他环境标本的处理:将现场采集已接种标本的分离平板和增菌液直接放置37℃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待观察。取出18~24小时培养的增菌液转种XLD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将接种完毕的平板置37℃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待观察。 菌株分离与鉴定 主要实验试剂有:氧化酶(试剂)、三糖铁(TSI)、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MIU)和赖氨酸铁琼脂斜面、API20E、沙门菌诊断血清。 沙门菌菌株的鉴定主要试验有:菌体形态观察,菌落形态观察,氧化酶实验,初步生化鉴定(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 菌落形态观察:在XLD平板上沙门菌菌落呈粉红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产H2S的菌株,可形成中心黑色或全部黑色的菌落。在BS琼脂平板上,沙门菌菌落呈黑色有金属光泽、棕色或灰色,培养基周围可呈现黑色或棕色,有些菌株可形成灰绿色的菌落,周围培养基不变。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沙门菌菌落为无色、透明或半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沙门菌检查

1.简述 沙门属是肠杆菌科的重要致病菌,药品中的沙门菌,是以鉴定沙门菌属为准,即对每10g (或10ml)药品中是否检出沙门菌作出检验报告。由于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加热、干燥等加工步骤的影响,药品中污染的沙门菌受到损伤或呈休眠状态,故须在增菌培养前先进行预增菌。然后再进行增菌及分离、三糖铁琼脂初步鉴别、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步骤。 2.仪器、设备及用具(参见大肠埃希菌2)。 3. 试液、指示液(参见大肠埃希菌3)。 3.1 无菌脲试液。 3.2 酚磺酞指示液。 3.3 亮绿试液。 3.4氰化钾试液 3.5 溴甲酚紫指示液 3.6革兰染色液 4.培养基 4.1营养琼脂培养基。 4.2营养肉汤培养基。 4.3半固体营养琼脂培养基。 4.4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EMB)。 4.5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C)。 4.6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TTB)。 4.7三糖铁琼脂培养基(TSI)。 4.8胆盐硫乳琼脂培养基(DHL)。 4.9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SS)。 4.10蛋白胨水培养基。 4.11脲(尿素)琼脂培养基。 4.12氰化钾培养基。

4.13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 5.对照用菌液 取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的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少许,接种至5ml营养肉汤培养基内,36℃±1℃培养18~24h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106(浓度相当于50~100cfu/0.1ml),作阳性对照用菌液。其菌液浓度可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得。即取0.1ml加入平皿内,倾注营养琼脂,混匀,或以0.1ml均匀涂布于事先准备好的营养琼脂平板上,经培养后点计求得。 6.操作方法 6.1准备工作:(见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6)。 6.2供试液的制备:(见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7)。 6.3阳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见大肠埃希菌 7.1)。 6.4增菌培养 6.4.1预增菌取营养肉汤培养基2份,每份200ml,1份加入10g或者10ml供试品混匀,另1份加入稀释剂10ml作阴性对照,36℃±1℃培养18~24h,观察。摇动阴性对照瓶后应清亮透明,无菌生长。 6.4.2增菌培养轻微摇动供试品增菌培养瓶,吸取1ml接种于1管含10ml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18~24h。 6.5分离培养轻微摇动供试品增菌培养瓶,以接种环沾取1~2环培养液划线于胆盐硫乳琼脂(DHL)或沙门菌志贺菌琼脂(SS)平板及曙红亚甲蓝(EMB)琼脂或麦康凯琼脂平板各1个,倒置培养24~48h,必要时延长至40~48h。检查平板上有无疑似沙门菌菌落。沙门菌在上述平板上的菌落形态见下表 沙门菌的菌落特征 6.6初步鉴别试验 从每个供试品的分离平板上挑取2~3个疑似菌落分别接种于三粮铁琼脂斜面,接种时应以接针轻轻接触单个菌落中心部位,沾取培养物划线于三糖铁琼脂斜面并穿刺到底层或先穿刺底层再划线斜面,培养18~24h,观察结果。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要点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要点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它 是一种引起人和动物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沙门氏菌有两个主要的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和Salmonella bongori,其中Salmonella enterica是最常见的感染人类的菌株。 首先,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杆状形态,通常为直杆状。它 是兼性厌氧菌,可以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生长。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 杆菌科,因此具有外膜、细胞壁和细胞膜等典型的细胞结构。 其次,沙门氏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生境中存活和繁殖。它可以在动物消化系统中生长,因此通过食物、水源或其他途径传播给人类。沙门氏菌还可以在动物皮肤、血液等环境中存活一段时间。 沙门氏菌还能产生多种毒性产物,包括细胞毛、猪流感毒素、产碱酯酶、核磷酸腺苷酸二磷酸酶等。这些毒性产物能够破坏宿主细胞的完整性,导致宿主感染。 另外,沙门氏菌还具有抗药性。由于长期暴露于抗生素的压力下,沙 门氏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它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如β内酰 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四环素酰移酶等。 鉴定沙门氏菌的主要要点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形态学鉴定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沙门氏菌的菌 落形态多呈灰白色或深红色。菌体形态为短杆状或长杆状。

生理生化特性包括对营养源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沙门氏菌可以 利用葡萄糖、果糖等碳源进行发酵,并产生气体。它能够降解胆红素,产 生硫代硫酸盐和亚硝酸盐,以及耐久表型的产生。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利用PCR技术针对沙门 氏菌特异性基因进行检测。这些特异性基因包括invA基因、hilA基因等。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沙门氏菌。 总体而言,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致 病能力。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可以准确鉴 定沙门氏菌。对沙门氏菌的鉴定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相关感染疾病的传播。

实验四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的检验

实验四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的检验 1 目的 1.1 理解沙门氏菌属生化反应及其原理 1.2 掌握沙门氏菌属血清因子使用方法 1.3 掌握沙门氏菌属的系统检验方法 2 原理 沙门菌属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其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种类繁多,少数只对人致病。其他对动物致病,偶尔可传染给人。主要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以及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常占首位或第二位。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有五个基本步骤:1 前增菌;2 选择性增菌;3 选择性平板分离沙门氏菌;4 生化试验,鉴定到属;5 血清学分型鉴定。目前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按统计学取样方案为基础,25g食品为标准分析单位。本实验以蛋品为检测样品,以已知的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对照。 3 材料 3.1 菌种 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 大肠埃希氏菌(E.col.) 3.2 检样 冻肉、蛋品、乳品等。 3.3 培养基 缓冲蛋白胨水(BP)、氯化镁孔雀绿(MM)增菌液、四硫酸钠煌绿(TTB)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SS琼脂、EMB琼脂、亚硫酸铋琼脂(B S)、三糖铁琼脂(TSI)、蛋白胨水、尿素培养基、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鸟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丙二酸钠培养基、氰化钾(KCN)培养基、ONPG培养基、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DHL琼脂、HE琼脂。 3.4 试剂 吲哚试剂、V-P试剂、甲基红试剂、氧化酶试剂,沙门菌A—F多价诊断血清,革兰氏染色液等。 3.5 器具 天平(称取检样用)、均质器或乳钵、显微镜、广口瓶、三角烧瓶、吸管、平皿、

食品沙门氏菌检测

食品沙门氏菌检测 沙门氏菌为肠道细菌科,即引发食物中毒细菌。根据既有研究结果表明,因沙门氏菌导致的 食物中毒病例占比较高,所以对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并且备受关注。而对食品沙门氏菌的检测需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 沙门氏菌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沙门氏菌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是十分常见的致病菌。此病菌的型别诸多且抗 原复杂,其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性较为明显,而且能够在食品中存活较长时间,在粪便内的 存活时间达到1-10个月之久。 沙门氏菌的传播路径一般包括肉产品、禽和蛋等,在身体状况的基础上,还和菌株血清型存 在一定关联,会严重危害老人与孩童,或者是免疫有缺陷的人。所以说,有必要对容易被污 染的食品进行分类型地管理,以免沙门氏菌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检测沙门氏菌的国标方法如何? 现阶段,根据国家规定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的方法被称作是国标方法。而这种检测方法的步 骤较为繁杂,需经过增菌→增菌→分离→生化试验→血清学检定等多个环节完成。正是因为 国标检测沙门氏菌的程序复杂,所以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一般在4-7天之间才能够 获得所要的检测结果。 3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沙门氏菌 第一种,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的应用。这种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的技术相对便利且快速,可以获得稳定且可靠性较高的结果,因而在检测微生物方面的应用较为常见。在众多研究中,针对沙门氏菌株展开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指纹分析,并了解到血清型的差异所获得的扩增 片段长度多态性指纹图也有所差异,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进而对不同的菌株进行有效地区分。 第二种,聚合酶连反应技术的应用。聚合酶连反应技术本身敏感性与特异性较为突出,且应 用十分便捷,同样被使用在检测微生物方面。大部分研究者通过对聚合酶连反应技术的合理 运用,开展了沙门氏菌的检测工作。在对聚合酶连反应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食品中的 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在和增强化学发光反应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即可实现交杂扩增产物的目的,最终实现了检测方法的成功研发。 第三种,核酸探针技术的应用。在成功克隆特异性探针的基础上,被应用在检测食品沙门氏 菌的过程中。其中,选择使用的探针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且在增菌两天以后,每毫升所能 够检测到的细菌数量已经达到了108个。然而,所使用的探针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后,要求 在特定实验室内才能够顺利开展,因而使得此检测技术的应用受限。基于核酸杂交所产生的 比色计技术所具备的敏感性和放射性同位素检测方法是一致的,且不存在辐射问题。 第四种,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寡核苷酸芯片方法的运用,对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展开 系统分析,并发现在对细菌毒力因子进行运用的基础上,可以对致病菌进行必要地检测。而且,在对基因芯片技术应用过程中,检测未知菌属的时间只要3个小时。 第五种,噬菌体裂解技术的应用。对于噬菌体而言,能够实现对细菌特异性裂解的目的。通 过对沙门氏菌噬菌体的运用,可以完成未知细菌裂解试验,且沙门氏菌裂解率远远高于其他 细菌。 4 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鉴别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鉴别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是常见的细菌之一,它们在细菌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鉴别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角度进行介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菌(Salmonella)都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形态相似,但在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上有明显的差异。鉴别这两种菌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学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从生理生化特性上来看,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在某些反应上有一定的差异。大肠杆菌能够产生大量的酸和气体,而沙门菌则产生的较少。在发酵乳糖能力上,大肠杆菌产生酸,而沙门菌则无法产生酸。此外,大肠杆菌对氧和温度的要求较低,能够在无氧条件下生长,而沙门菌则对氧和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血清学反应也是鉴别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重要方法之一。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在O抗原、H抗原和Vi抗原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O抗原是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多糖物质,大肠杆菌的O抗原较为单一,而沙门菌的O抗原则较为复杂。H抗原是细菌鞭毛上的一种蛋白质,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H抗原也存在差异。Vi抗原是沙门菌特有的一种抗原,通过Vi抗原的检测可以鉴别沙门菌。 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鉴别上。通过PCR扩增特定基因片段,可以检测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存在与否。

此外,基于DNA序列的比对分析也可以鉴别这两种菌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室中鉴别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免造成交叉污染。同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在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上有明显的差异,通过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学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准确鉴别这两种菌。在实际的临床和食品安全检测中,对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沙门菌属微生物学检查及鉴定总结

XXXX医院 沙门菌属微生物学检查及鉴定总结 一、沙门菌属 二、培养特性 三、生化反应 四、抗原结构 五、变异性 六、致病性 七、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来源 2、检查及鉴定方法 (1)不同标本的分离培养 (2)鉴定 (3)血清学诊断与分型 八、沙门菌的预防 一、沙门菌属 沙门菌属体型大多为(0.7~1.5)μm×(2.0~5.0)μm,其无芽胞,是无荚膜的革兰阴性直杆菌,除鸡沙门菌外都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多数有菌毛。 二、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上即能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在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5℃~37℃24h可形成直径约2~4mm的透明或半透明菌落,对胆盐耐受。产H2S者在SS琼脂上形成黑色中心。 三、生化反应 除亚利桑那菌沙门菌外均不能发酵乳糖,大多数IMViC试验为-+-+,KIA:K/A、产气+/-、H2S+/-,MIU:动力+、吲哚-、脲酶-.

四、抗原结构 主要由0抗原和H抗原组成,部分菌株有类似大肠杆菌K抗原的表面抗原,与细菌的毒力有关,故称Vi抗原。 (1)0抗原:即菌体抗原。沙门菌属的菌体抗原有58种,以阿拉伯数字依次标记:根据沙门菌有共同的O抗原这一特点,分类学者将有共同抗原的细菌归为一组,这就使沙门菌分成42个群(或组)。即A、B、C……Z和O16~O67群。每群都有群特异性抗原,如A群O2、B群04、D群O9等。 (2)H抗原:即鞭毛抗原。H抗原是定型的依据。 沙门菌H抗原有两相,第一相为特异性抗原,用a、b、c……表示;第二相为共同抗原,用1、2、3……表示。 (3)表面抗原:已证实沙门菌属有Vi、M和5抗原三种。Vi抗原加热60℃30min或经石炭酸处理被破坏,其存在时可阻止0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凝集。 五、变异性 (1)S-R变异,菌落光滑型经人工培养传代后逐渐变成粗糙型。此时菌体表面的特异多糖抗原丧失,在生理盐水中可出现自凝。 (2)H-O变异,指有鞭毛的沙门菌失去鞭毛的变异。 (3)相位变异,具有双相H抗原(第I相为特异相,第Ⅱ相为非特异相)的沙门菌变成只有其中某一相H抗原的单相菌,称相位变异。 (4)V-W变异,失去全部Vi抗原的变异。 六、致病性

沙门菌监测标本采集及检测的基本要点doc

沙门菌监测标本采集及检测的基本要点doc

————————————————————————————————作者:————————————————————————————————日期:

附件2:沙门菌监测标本采集及检测的基本要点 一、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应在2小时内用无菌方法采集新鲜标本,置于灭菌容器中或直接接种于增菌培养基中,写上标本编号并填写采样登记表,将标本与采样登记表一同送到指定实验室,如路途较远,标本要存放在专用的标本运送箱内,包扎好以免容器破损。 1.粪便标本宜在服用抗菌素前采集,尽快送检。 (1)留便用棉拭子采取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2~3克。 (2)肛拭用棉拭子在生理盐水中蘸湿后(棉拭子贴管壁挤出多余的液体),轻轻旋转插入肛门内约4~5cm(婴幼儿约2~3cm)处,于紧靠肛环边的隐窝处旋转采集直肠表面黏液后退出,棉拭上要沾有粪便。 采集的粪便标本立即放置采样管送检,如2小时内不能送检时,将肛拭或用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运送培养基(Cary-Blair,C-B)内保存,常温条件下运送至实验室。 2.可疑食品标本固体食品需剪碎和研磨,奶和奶制品可直接取样增菌。 二、标本增菌 1.粪便标本 将标本立即接种于加有磺胺抑菌剂-亚硒酸盐煌绿的增菌液(Selenite Brilliant Green Sulfa Enrichment,SBG),37℃培养18~24h。 哨点医院可先将标本插入3~5ml缓冲蛋白胨水(Buffered Peptone Water,BPW)中37℃预增菌4~6h,然后再将预增菌处理后的标本按检验项

目要求取0.1ml接种至9ml各相应选择性增菌液37℃培养16~18h。 2.食品标本 可疑食品固体25g研磨后或液体25ml先于225ml BPW中37℃8~12小时进行前增菌。取前增菌液0.1ml加入9ml RVS中,置40℃继续增菌16~18小时(此项仅用于暴发食物中毒原因调查时)。具体操作及所用的培养基、鉴定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0》。 三、分离培养 接种环提取1满环(约10ul)增菌液,划线分离到科玛嘉沙门菌显色培养基/HE、XLD(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琼脂平板各1块,置37℃24h分离培养,如果没有观察到有可疑菌落生长,再继续培养24h,观察结果,挑取可疑菌落(见表1)。 表1 沙门菌及大肠菌在选择培养基上菌落生长特征 选择性培养基 沙门菌大肠埃希菌菌落颜色、形态菌落颜色、形态 MaC无色、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圆形 粉红或红色、混浊、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或不 规则 XLD粉红或无色、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圆形a黄色、混浊、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或不规则科玛嘉紫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圆形蓝色、混浊、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或不规则DHL 无色、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圆形a粉红色、混浊、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或不规则SS无色、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圆形a粉红色、混浊、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或不规则HE蓝绿色、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圆形a黄色、混浊、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或不规则

细菌鉴定学习

现有一株细菌宽度明显大于大肠杆菌的粗壮杆菌,请你鉴定其革兰氏染色反应.你 怎样运 传统的细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繁琐,初学者不易掌握,寻找一种简便方法。方法:玻璃片上将细菌与碱液混合,用接种环或接种针往上挑,观察有无丝状物出现,我们把它叫作“细菌拉丝实验”。结果:用本法鉴别细菌革兰氏染色性质,G^-菌有丝状物出现,即拉丝实验阳性,G^+菌无丝状物,拉丝实验阴性经过对照使用,本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结果易判断,成本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革兰氏染色法可使有的细菌染上初染的的紫色,为革兰氏阳性细菌,有的细菌染上复染的的红色,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后为红色,细菌形态为短小的杆状,单个存在。枯草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后为紫色,细菌形态为杆状,比大肠杆菌大,可排成链状的,有的菌体里有椭圆芽孢(无色)或在视野中有散在的芽孢。 实验十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多数为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时可引起感染。根据其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DNA同源性等可将肠杆菌科分为120多个菌种,其中与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 一、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E. coli)俗称大肠杆菌,是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该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可引起急性炎症或继发感染;有些血清型可引起腹泻。从水和食品中检出较多大肠杆菌时,可判断它们已被粪便污染。因此,大肠杆菌常被作为饮水、牛乳及食品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一)形态与培养特性 【材料与方法】 1.大肠杆菌革兰染色标本片。 2.大肠杆菌普通琼脂平板、SS平板、中国蓝平板、伊红美蓝(EMB)平板培养物。 【结果】 1.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中等大小杆菌,两端钝圆或稍弯曲,呈分散排列。 2.菌落特征(表10-1)。 表10-1 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及选择鉴别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培养基菌落特征 普通琼脂平板圆形,中等大小,灰白,整齐,光滑菌落 SS平板呈红色 中国蓝平板呈蓝色 伊红美蓝平板呈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二)生化反应 【材料与方法】 1.取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发酵管,37℃培养24h,观察结果。 2.取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结果。 3.靛基质产生、甲基红、VP、枸橼酸盐利用试验(IMViC试验),见实验四。 【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