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目标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

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 .001 ~ 0.38 μm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 ~ 0.76μm之间的遥感技术。】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 - 1000μm之间的遥感称为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 - 1m之间的遥感称为微波遥感。】

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当发生镜面反射时,对于不透明物体,其反射能量等于入射能量减去物体吸收的能量。

漫反射:如果入射电磁波波长λ不变,表面粗糙度h逐渐增加,直到h与λ同数量级,这时整个表面均匀反射入射电磁波。

混合反射:表面粗糙度中等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q < 1。比值因子q = 2πγ/λ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即q = 3 非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因此称为无选择性散射。q = > 3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线性构造: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特征。

反射率: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x 100%

地物反射波谱: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黑体辐射:【黑体发出的电磁辐射。】

灰体:在各波长处的光谱发射率ελ相等即:ελ=ε但0<ε<1

选择性辐射体:在各波长处的光谱发射率ελ不同ε=?(λ)发射率ε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ε= W′/ W(发射率ε就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地物发射波谱:【用曲线表示某物体的辐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此曲线称为该物体的发射波谱。】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遥感器的工具。安装传感器的平台。

轨道倾角:【轨道平面与基本坐标平面的夹角。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运行周期:指卫星绕地一圈所需要时间,即从升交点开始运行到下次过升交点时的时间间隔。太阳同步卫星:【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

灰阶:【即若干大小不同并按顺序排列的一系列灰度组合。】

影像分辨率: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1mm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白线对数(线对/mm)。

地面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能分辨的两个地物间的最小距离。

红外摄影:【利用红外感光设备进行的摄影。】

旁向重叠:相邻航线间的影像重叠,重叠率通常为20%一30%。地形起伏强烈,重叠率相应要加大。

航向重叠:沿航线方向的重叠,重叠率要求达到60%或不少于53%。

解译标志:地质解译标志:能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

三基色:红、绿、兰即为三基色。

空间分辨力:传感器瞬时视场内所观察到的地面的大小称空间分辨力。

波谱分辨力:光谱分辨力:探测光谱辐射能量的最小波长间隔,应为光谱探测能力。

辐射分辨力:指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

时间分辨力:是指对同一地区重复获取图像所需的时间间隔。时间分辨力与所需探测目标的动态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像主点:航空摄影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称像主点。

像底点:过投影中心的铅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称像底点。

二填空:

按运载工具,可将遥感分为()、()和()。

按电磁波波段,可将遥感分为()、()、()和()。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的波长范围分别是()、()、()和()。

物体发射红外线主要与()有关。

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有()()。

对电磁波有吸收作用的主要大气成分是()、()、()、()等。

大气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有()、()和()。

解译地质体时,(形状和大小)、(色调和色彩)、(阴影)、(纹理和图案)等是直接解译标志。解译地质体时,(水系)、(地貌)、(水文)、环境地质及人工标志(植被的分布)等是间接解译标志。

阴影在解译中的作用是()()()。

MSS 4、5、6、7的波段范围分别是()、()、()和()。

三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能量衰减的原因是什么?

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不仅要受到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水汽和灰尘的散射,而且要受到大气的氧气(O2)、臭氧(05)、水汽(HzO)和二氧化碳(COZ)等分子的吸收和反射,致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显著衰减。

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常用窗口

1 反射窗口区

1)0.3 - 1.3μm 紫外、可见光、红外,白天作业,摄影、扫描。

2)1.5 - 1.7μm 和2.0 - 2.5 μm 白天作业,扫描。

2 反射和发射混合窗口区

3 - 4μm和4.5 -5 μm 全天侯作业。

3 发射窗口区

1)8-14 μm 主要为夜间作业。

2)微波区主动与被动。

反射包括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征?

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

1 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当发生镜面反射时,对于不透明物体,其反射能量等于入射能量减去物体吸收的能量。自然界中真正的镜面很少,非常平静的水面可以近似认为是镜面。

2 漫反射:如果入射电磁波波长λ不变,表面粗糙度h逐渐增加,直到h与λ同数量级,这时整个表面均匀反射入射电磁波。

3 混合反射:表面粗糙度中等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说明植被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征及其在黑白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变化。

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

可见光波段:在0.45微米附近区间(兰色波段)有一个吸收谷,在0.55微米附近区间(绿色波段)有一个反射峰,在0.67微米附近区间(红色波段)有一个吸收谷。

近红外波段:从0.76μm处反射率迅速增大,形成一个爬升的的“陡坡”,至1.1μm附近有一峰值,反射率最大可达50%,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中红外波段:1.5-1.9微米光谱区反射率增大。在1.45μm,1.95μm和2.7μm为中心的附近区间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反射率下降,形成低谷。

植被:植被掩盖的程度,可见光波段一般使色调变深。近红外波段一般使色调变浅。

说明水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征及其在黑白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变化。

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率很强,特别在近红外、中红外波段有很强的吸收带,反射率几乎为零,因此在遥感中常用近红外波段确定水体的位置和轮廓,在此波段的黑白正片上,水体的色调很黑,与周围的植被和土壤有明显的反差,很容易识别和判读。但是当水中含有其他物质时,反射光谱曲线会发生变化。水含泥沙时,由于泥沙的散射作用,可见光波段发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有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水面与阳光角度也会影响其反射率。

含水多少:含水多,色调深。

遥感图像上地物的色调与其反射率有何关系?

为什么解译地质体要用大于0.6 波长成像的遥感图像?

影响地物反射光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时,空)

有很多因素会引起反射率的变化,如: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等。

太阳位置:主要是指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如果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不同,则地面物体入射照度也就发生变化。为了减小这两个因素对反射率变化的影响,遥感卫星轨道大多设计在同一地方时间通过当地上空,但由于季节的变化和当地经纬度的变化,造成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传感器位置:指传感器的观测角和方位角,一般空间遥感用的传感器大部分设计成垂直指向地面,这样影响较小,但由于卫星姿态引起的传感器指向偏离垂直方向,仍会造成反射率变化。

不同的地理位置: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地理景观等都会引起反射率变化,还有海拔高度不同,大气透明度改变也会造成反射率变化。

地物本身的变异:如植物的病害将使反射率发生较大变化,土壤的含水量也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反射率,含水量越高红外波段的吸收越严重。反之,水中的含沙量增加将使水的反射率提高。

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同一种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特性曲线也发生变化。比如新雪和陈雪,不同月份的树叶等等。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由于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包括外界的随机因素和仪器的响应偏差)也会引起反射率的变化。

什么是影像分辨率,哪些因素会影响影像分辨率?

影像分辨率: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1mm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白线对数(线对/mm)。它受光学系统分辨率、感光材料(或显示器)分辨率、影像比例尺、相邻地物间的反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什么是地面分辨率?为什么有时小于地面分辨率的地物可以判读出来?

地面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能分辨的两个地物间的最小距离。扫描影像常用遥感器探测单元的临时视场大小表示。

说明在航片上不同部位像点位移的规律是什么?

像点位移量(?h)的计算公式:?h = ±?h·r/H,式中r是像点至像底(主)点的距离称向径,H为航高,Ah为地面点与T。的高差。

根据上式,像点位移的规律是;

1)?h与r成正比。像点距像底(主)点越远,像点位移量越大,像幅中心部分像点位移量小,像底(主)点处r为o,为唯一没有像点位移的点。

2)?h 与?h成正比。高差越大,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点位移发生在以像底(主)点为中心的辐射线,即像点与像底(主)点的连线上,当?h为正值时,?h为正值,像点背离像底(主)点向外移动,当?h为负值时,?h为负值,像点朝向像底(主)点方向移动。

3)?h与H成反比。航高越大,像点位移量越小。

航片上不同部位的比例尺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求得其平均比例尺?

航空像片与地形图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资源卫星要选择中高度,近极地的近圆形轨道?

为什么资源卫星要与太阳同步?

说明解译标志的可变性。

航高和焦距对象片比例尺有何影响?

说明不同太阳高度角成像的像片,对地物解译的利弊?

资源卫星有几种周期,其涵义各是什么?

热惯量与热红外图像上地物色调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不同遥感图像上,色调的含义各是什么?

水系类型与岩性之间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树枝状水系:是最常见的侵蚀型水系,发育在各种岩性地区。共形态为树枝状,支流的流向自由发展无明显方问性,并以锐角相交。

黄土,页岩,泥岩等细粒结构岩性地区多为密集型树枝状水系。

不易风化,裂隙发育的侵入岩,变质岩、砂岩区多为粗疏型树枝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有一些变种:

(a) 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为花岗岩类等球形风化形成的水系。两条支流相交时成“钳

状”。

(b) 似平行状树枝状水系:其支流略有定向的平行排列,常发育在中等倾斜的细粒结构物质组成的岩石区。

水系类型与断裂之间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倒钩状水系:其特点是支流与主流以钝角相交,即主与支流相交的锐角指向与流向相反。这种异常的水系是断裂控制的典型标志。

水系类型与褶皱之间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平行状水系:多条支流相互平行,并以近似的角度与主流相交汇。这类水系常发育在滨海平原,褶皱的翼部,掀斜构造的倾斜面上。

四论述题

试述发展遥感技术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试述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及其效果。

讨论雨后、沙尘暴及清晨太阳呈红色的情况

遥感技术基础[习题]

遥感技术基础习题 1、遥感的基本概念。 广义而言,遥感(Remote Sensing)泛指各种非直接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目标的技术。对目标进行采集主要根据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特性,利用声波、引力波和地震波等,也都包含在广义的遥感之中。 通常认为,遥感是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等各种方式,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综合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①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遥感传感器: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 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遥感平台: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 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②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③地面实况调查系统(如收集环境和气象数据) ④信息分析应用系统 3、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 ①大面积实时观测。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 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②时效性强,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 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③信息客观、真实,信息量大。 ④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好。 ⑤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 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①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分类: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 ②按所利用的电磁波的光谱段分类: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三种类型。 ③按研究对象分类:资源遥感与环境遥感两大类。 ④按应用空间尺度分类: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和城市遥感。

遥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遥感概述 1、遥感: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2、光谱特性: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这种特性叫做光谱特性。 3、传感器:接收从目标中反射或辐射来的电磁波的装置叫做传感器。 4、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载体成为遥感平台。 5、遥感探测的特点: 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 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 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或者 大范围监测 动态监测 技术多种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广泛应用,经济效益高 6、遥感的分类 (1)根据工作平台的不同,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2)根据电磁波的工作波段不同,可分为紫外 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μm之间; 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μm之间 和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 (3)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主动式遥感 和被动式遥感; 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 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 地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

(4)根据遥感资料的获取方式, 可分为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成像传感器:摄影传感器、扫描成像传感器、雷达成像传感器; 非成像传感器:高度辐射计。 (5)根据波段宽度及波普的连续性,可分为高光谱遥感和常规遥感。 (6)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环境遥感、城市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军事遥感等,还可以把它们划分为更细的专题领域进行研究。 7、现代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展望 多分辨率多遥感平台并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光谱分辨率普遍提高; 新型传感器不断涌现,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 遥感的综合应用不断深化 商业遥感时代的到来 8、RS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对地观测数据,而GIS的空间数据库则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分析、成图,GPS依靠远程通讯而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 第二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 1、遥感技术中较多使用可见光、红外和微波波普区间。太阳光是地球的光源,可见光部分可以被人眼观察到,所以在遥感探测中使用非常广泛。红外区间探测不可见的辐射信息,远红外区间可以探测热辐射,扩大了遥感的应用。而微波辐射的探测更可以成为全天候探测,不受白天黑夜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在遥感研究中应用前景广泛。 2、太阳常数=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的区域内 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的黑体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I=1.36X103 W/m2 3、地球自身发射的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6微米以上的热红外区段。地球自身的辐射接近于300k黑体辐射。 4、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

《护理_学基础》试题八_3

《护理学基础》试题八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1、护理学的核心概念是: A人 B 健康 C 疾病 D 护理 E 环境 2、关于安适的概念描述不妥的是: A是生命充满活力和完美感觉的客观感受 B 是能客观描述的一种状态 C 个体存在不同水平,并能绘制成一线形连续体 D 高水平的安适是整体人生理、心理、社会、情绪和精神的和谐统一 E 安适有生理、社会、情感、智能和精神五个方面组成 3、社会心理学家贝克提出的健康模式是: A 健康-疾病连续体模式B健康信念模式 C 健康促进模式 D 整体健康模式 E 个体-社区模式 4、关于健康的论述下列不妥的: A健康是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过程 B健康可以有不同水平 C健康是躯体没有疾病,既是个人责任也上医务人员工作者的目标 D衡量健康的标准可以有多样化 E健康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5、下列不隶属于卫生部门的卫生机构是: A卫生管理组织 B 医疗服务机构 C 预防医学机构 D 医学教育机构 E 中华护理学会 6、适应患者角色后,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承担起本应免除的社会角色而放弃患者角色,称: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冲突C角色行为强化 D角色行为消退E角色行为假冒 7、不属于患者的权利: A患者有权选择医院并要求减免费用的权力

B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疾病的所有信息的权力 C患者有权享受平等医疗、护理、保健的权力 D患者有权要求医护人员对个人隐私保密的权力 E患者有监督医护人员工作权力 8、下例护理理论家提出的相应理论错误的是: A 罗杰斯——整体人学说 B Roy——适应理论 C Neuman ——保健系统理论 D Orem ——自理理论 E 韩德森——人际关系理论 9、关于心理防卫机制的概念下列不妥的是: A 往往发生在应激事件中 B 是一种心理保护行为 C 是有意识的积极行为 D 常常在潜意识状态下运用 E 大多带有掩耳盗铃的性质 10、奥瑞姆根据个体自理缺陷的程度设计的三种护理补偿系统为: A.初级预防系统、二级预防系统、三级预防系统 B.一级评估系统、二级评估系统、三级评估系统 C.教育系统、支持系统、帮助系统 D.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支持教育系统 E.全补偿系统、支持教育系统、辅助系统 11、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构成要素中不包括: A 智力 B 专业知识基础 C 护理经验 D 思维技能 E 态度倾向 12、组成护理程序的基本结构框架的理论是: A 一般系统论 B 生长发展理论C需要理论 D 应激与适应理论 E 沟通理论 13、护理评价中最重要的是: A 护理目标的评价 B 护理措施的评价C护理过程的评价 D 护理效果的评价 E 护理内容的评价 14、制定护理措施时,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护理措施应针对预期目标 B 应切实可行 C 应以护士的经验为依据

护理学基础考试试题

《护理学基础》考试试题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型题 ㈠ A 1 1、护理专业化开始于( ) A、中世纪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19世纪中叶 E、20世纪初 2、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的护理特点以下哪项错误( ) A、护理学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B、护理的任务由疾病的防治护理扩大到全面的保健护理 C、护理的对象由个体到全体 D、护理的场所主要在医院 E、护士成为向社会提供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主要的力量 3、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护理的工作方法为( )A、个案护理 B、责任制护理 C、小组护理 D、功能制护理 E、综合护理 4、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不包括( ) A、人 B、环境 C、健康 D、护理 E、疾病 5、现代健康观的崭新特点下列那项错误( ) A、改变了健康的导向 B、从生物、心理、社会诸多方面来解释健康 C、健康是动态的过程,但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 D、从关注个体健康扩大到重视群体健康 E、把健康放入人类社会生存的广阔背景中 6、关于系统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是指若干关联又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

B、各部分有着相同的目的和功能 C、各部分共同发挥着整体功能 D、几个系统可以联合为更大的系统 E、系统按层次组合 7、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一般规律中,以下错误的是( ) A、多种压力源可引起一种压力反应 B、人们对同一压力源的反应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C、大多数人都能设法避免一般性压力源 D、对极端的压力源和灾难性事件,大部分人都会以类似的方式反应 E、压力源的挑战都是有害的 8、应用奥瑞姆的自理模式护理病人时,护理系统的选择取决于( ) A、医生医嘱 B、病人病情 C、病房护士的人员构成 D、病人的自理能力 E、病人的自理需求 9、评估的根本目的是( ) A、找出要解决的护理问题 B、制定护理计划 C、做出护理诊断 D、培养护士的能力 E、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0、关于护理诊断和医疗诊断下列错误的是( ) A、护理诊断随病情的变化而变化 B、护理诊断的决策者是护理人员 C、护理诊断是对个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临床判断 D、医疗诊断的名称在病程中保持稳定 E、医疗诊断描述一种疾病 11、护理计划的制定是以( )为依据 A、护理评估 B、护理目标 C、护理诊断 D、护理措施 E、护理问题 12、PIO记录法中的I指的是( ) A、分类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推荐文档).doc

一名词解释: 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目标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 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 测的遥感技术。】 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 .001 ~ 0.38 μ m 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 :【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 ~ 0.76 μ m 之间的遥感技术。】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 - 1000μ m 之间的遥感称为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 - 1m 之间的遥感称为微波遥感。】 镜面反射 : 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当发生镜面反射时, 对于不透明物体,其反射能量等于入射能量减去物体吸收的能量。 漫反射 : 如果入射电磁波波长λ不变,表面粗糙度h逐渐增加,直到h 与λ同数量级,这时整个表面均匀反射入射电磁波。 混合反射 : 表面粗糙度中等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瑞利散射 :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 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q < 1。比值因子 q = 2π γ /λ 米氏散射 :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 到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即 q = 3 非选择性散射 :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 波长无关,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因此称为无选择性散射。q = > 3 大气窗口 :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线性构造 : 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 特征。 反射率 : 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x 100% 地物反射波谱 : 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 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黑体辐射 : 【黑体发出的电磁辐射。】 灰体 : 在各波长处的光谱发射率ε λ相等即:ε λ=ε但0<ε<1 选择性辐射体 : 在各波长处的光谱发射率ε λ不同ε =?(λ ) 发射率ε来表示它们之间 的关系:ε = W ′ / W(发射率ε就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地物发射波谱 :【用曲线表示某物体的辐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此曲线称为该物 体的发射波谱。】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遥感器的工具。安装传感器的平台。 轨道倾角:【轨道平面与基本坐标平面的夹角。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 平面之间的夹角。】 运行周期:指卫星绕地一圈所需要时间,即从升交点开始运行到下次过升交点时的时间间隔。 太阳同步卫星:【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 :【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 造卫星】 灰阶:【即若干大小不同并按顺序排列的一系列灰度组合。】 影像分辨率: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 1mm 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白线对数(线对/ mm) 。

遥感复习资料

1、遥感定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 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及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的分类: 根据遥感平台分类: ①地面遥感:将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之上,常用的遥感平台有车载、船载、手提、固定和高架的活动平台,包括汽车、舰船、高塔、三角架等。地面遥感是遥感的基础阶段。 ②航空遥感:将传感器设置在飞机、飞艇、气球上面,从空中对地面目标进行遥感。主要遥感平台包括飞机、气球等。航空遥感是航天遥感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③航天遥感:将传感器设置在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上面,从外层空间对地物目标进行遥感。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一起构成了目前遥感技术的主体。 ④航宇遥感:将星际飞船作为传感器的运载工具,从外太空对地-月系统之外的目标进行遥感探测。主要传感平台包括星际飞船等。 根据工作方式分类: ①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能量并接受目标地物的后向散射信号的遥感方 式,常用传感器包括侧视雷达、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激光雷达等。 ②被动遥感:指传感器不向目标地物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标地物自身辐射和对 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因此被动遥感也被称为他动遥感、无源遥感。 3、光谱曲线 4、几个分辨率 ①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是地面物体能 分辨的最小单元. ②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光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 分辨率越高.

③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集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 期.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A太阳辐射、B地面吸收、C大气反射、D地面反射E大气吸收、F大气散射、G大气逆辐射、H大气辐射、I地面辐射、J大气吸收、K地面辐射到宇宙中的部分 ①大气的反射:主要发生在云层顶部,取决于云量和云雾,且波段不同大气影响 不同,削弱了电磁波强度。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②大气的吸收:地球大气选择性地吸收电磁辐射,严重影响传感器对电磁辐射的 探测,导致电磁辐射强度衰减;吸收作用越强的波段,辐射强度衰减越大,甚至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完全不能通过大气。在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时,形成了电磁波的某些吸收带。 ③主要吸收带: 水:0.94 μm ,1.38 μm ,1.86 μm ,2.5-3.0 μm ,3.24 μm ,5-7 μm ,7.13 μm ,24 μm-1mm; 二氧化碳:2.8 μm ,4.3 μm 臭氧:0.2-0.32 μm ,0.6 μm ,9.6 μm 氧气:0.2 μm ,0.6 μm ,0.76 μm 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 ④大气的散射:散射类型与以下因素有关:入射电磁波的波长,气体分

护理学基础考试试题

《护理学基础》考试试题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㈠A i型题 1、护理专业化开始于() A、中世纪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 19世纪中叶 E、20世纪初 2、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的护理特点以下哪项错误() A、护理学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B护理的任务由疾病的防治护理扩大到全面的保健护理 C护理的对象由个体到全体 D护理的场所主要在医院 E、护士成为向社会提供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主要的力量 3、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护理的工作方法为() A、个案护理 B责任制护理 C小组护理 D功能制护理 E、综合护理

4、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不包括() B环境 C健康 D护理 E、疾病 5、现代健康观的崭新特点下列那项错误( ) A、改变了健康的导向 B从生物、心理、社会诸多方面来解释健康 C健康是动态的过程,但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 D从关注个体健康扩大到重视群体健康 E、把健康放入人类社会生存的广阔背景中 6、关于系统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是指若干关联又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 B各部分有着相同的目的和功能 C各部分共同发挥着整体功能 D几个系统可以联合为更大的系统 E、系统按层次组合 7、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一般规律中,以下错误的是( ) A、多种压力源可引起一种压力反应 B人们对同一压力源的反应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C大多数人都能设法避免一般性压力源

D对极端的压力源和灾难性事件,大部分人都会以类似的方式反应 E、压力源的挑战都是有害的 8、应用奥瑞姆的自理模式护理病人时,护理系统的选择取决于() A、医生医嘱 B病人病情 C病房护士的人员构成 D病人的自理能力 E、病人的自理需求 9、评估的根本目的是() A、找出要解决的护理问题 B制定护理计划 C做出护理诊断 D培养护士的能力 E、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0、关于护理诊断和医疗诊断下列错误的是() A、护理诊断随病情的变化而变化 B护理诊断的决策者是护理人员 C护理诊断是对个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临床判断 D医疗诊断的名称在病程中保持稳定 E、医疗诊断描述一种疾病 11、护理计划的制定是以()为依据

基础护理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基础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稽留热是指体温持续在39—40~C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l~C。 2、医院感染:又叫医院获得性感染(HAI)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3、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4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灭细菌芽孢的过程。 5、继发效应: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所产生的与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 6、无菌技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感染的技术 7、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压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8、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波动大,24h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C 最低仍高于正常,体温在39C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肺结核)。

9、要素饮食:又叫元素饮食,一中=钟化学精久制食品,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易吸收营养成分包括游离氨基酸单糖,维生素无机盐类,微量元素、主要特点无需经过消化过程直接被肠道吸收。 10、多尿:24h尿量超过2500ml。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无尿: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无尿者。 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 1、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溶液温度一般为,降温时为,中暑时为。 2、口腔护理时如为真菌感染,应用溶液,如为厌氧菌感染,应用溶液。 3、250ml溶液需在30分钟输注完毕,其滴速为。(输液器的点滴系数为15) 4、测量血压时,需做到“四定”,分别 是、、、、。 5、压疮按其皮肤损伤程度可以分为、 和三期。 6、医护人面在工作时应保持四轻、、和。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章 绪论 ? 什么是遥感?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 电磁波的传输过程 PxYBRXQ 。SOt0ure 。MDGVcH2。 ? 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MR4gQja 。im8FEKh 。l0lznrK 。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②遥感仪器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⑥分析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过程 1.问题声明(分析问题、假设建模、指定信息需求) 2.数据收集(遥感、实地观测) 3.数据分析(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可视化分析、测试假设) 4.信息表达(数据库、误差报告、统计分析、各类图件) ? 遥感的发展趋势 高分辨率、定量化、智能化、商业化 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 电磁波、电磁波谱(可见光谱) 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电磁波的几个性质: 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 干涉(interfere )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光/波相遇时,使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显得明亮),或者始终减弱(显得暗淡)的现象,叫光/波的干涉现象。应用:雷达、InSAR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 发射(Emission ) 吸收(Absorption ) 散射 (Scattering ) 反射(Reflection )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全册完整版)复件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全 一) 一、护理程序 1.在护理程序中,指导护理活动的思想核心是 A.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中心 B.以医院管理的重点任务为中心 C.以医院的利益为中心 D.以执行医嘱为中心 E.以护理的服务对象为中心 2.护士收集健康资料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了解患者的隐私,为确立护理诊断提供依掬 B.为制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C.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 D.为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选择护理实施力 法提供依据 E.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3.护士在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过程中,丕查 确的做法是 A.所有资料均来自护士与患者的正式与非Ⅱ式交谈 B.正式交谈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州引导患者交谈 C.正式交谈的内容应贴近患者的病情 D.非正式交谈常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蠢程中进行

E.非正式交谈有助于护士和患者感情的增避及对病情的了解4.以下客观资料,记录正确的是 A.每天排尿l~2次,量少 B.咳嗽剧烈,有大量黏痰 C.每天饮水5次,每次约200ml D.每餐主食2碗,一日3餐 E.持续低热1个月,午后明显 5.护士获取客观健康资料的主要途径是 A.阅读病历及健康记录 B.患者家属的陈述 c.观察及体检获取 D.患者的主管医生提供 E.患者朋友提供 6.面对老隼患者进行健康史采集时,应注意 A.交谈一般从既往史开始 B.以封闭性问题为主 C.-定要耐心倾听,不要催促 D.始终保持亲密距离 E.当老年入主诉远离主题时,不要打断 7.患者,女性,37岁,甲状腺囊肿,择期手 术住院。护士为其提供整体护理,该护理模式 的特点是

A.以治疗为中心 B.以家庭为中心 C.以疾病为中心 D.以患者为中心 E.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8.患者,女性,68岁,因病情危重入住ICU。 第2天病情平稳后,对护士说:“我想见孩子,老伴,心里憋得慌。”该患者存在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安全需要 E.生理需要 9.患者,男性,41岁,颅脑外伤。主诉:剧烈头痛、头昏、视物不清。查体:呼吸10次/分,心搏有力、50次/分,血压160/120mmHg。护士收集资料后为其制订护理计划。计划中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A.皮肤完整性受损 B.潜在并发症:脑疝 C.潜在并发症:呼吸性碱中毒 D.有感染的危险 E.睡眠形态改变 10.患者,女性,27岁,车祸外伤急诊入院。

护理学基础考试试题

八月份基础护理学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无菌技术 2、压疮 3、疼痛 4、体位引流 5、间歇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书写各项护理记录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护士尽可能的为病人创造安静的环境,应做到四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_________。 4、抢救室内备有完善的抢救器械和药品,需要严格执行“五定”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证抢救时使用。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流行性感冒常表现为()。 A.稽留热 B.间歇热 C.不规则热 D.驰张热 2、发生压疮的原因,以下哪项不符()。 A.局部组织受压过久 B.全身营养不良 C.机体免疫力低下 D.重度水肿 3、股静脉穿刺的部位()。 A.股动脉外侧0.5cm B.股动脉内侧0.5cm C.股动脉外侧1cm D. 股动脉内侧1cm 4、做24h痰量检查时哪项是不正确的()。 A.应准备有盖、有刻度的无色广口瓶 B.容量为500ml~1000ml的广口瓶 C.不可混入漱口水 D.留取时间为12h 5.胆囊造影试验检查当天早晨应该()。 A.进食2个煎鸡蛋B.进少油素食C.普食D.禁食 6.医生在4pm为术后病人开医嘱为:哌替啶100mg IM.SOS医嘱执行的有效时间应在()。 A.当日9pm之前B.次日4am之前C.次日9am之前D.次日4pm之前 7、瞳孔缩小指瞳孔直径()。 A、< 2mm B、< 5mm C、> 2mm D、< 1mm 8、盆腔术后病人常取()。 A、半坐卧位 B、侧卧位 C、仰卧位 D、端坐位 9、禁忌冷疗的部位不包括()。 A、心前区 B、枕后、耳廓 C、腹部 D、腘窝 10、使用超声波雾化器过程中,水槽内蒸馏水地温度不超过()。

护理学基础学习知识模拟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新生儿病房,最适宜的温度是() A.18——20℃ B.20——22℃ C.22——24℃ D.16——18℃ E.24——26℃ 2.胃穿孔患者急诊手术后需要准备() A.麻醉床 B.暂空床 C.手术床 D.抢救床 E.备用床 3.通风的时间一般应为() A.10min B.15min C.20min D.25min E.30min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人的心理社会环境() A.患者需要爱和被尊重 B.社会交往

C.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D.患者渴望对疾病知识的掌握 E.良好的病室环境 5.接到住院处通知后,病区护士应根据病情需要立即选择() A.医生 B.床位 C.治疗措施 D.护理措施 E.责任护士 6.对前来门诊的患者,护士应首先进行() A.卫生指导 B.健康教育 C.心理安慰 D.预检分诊 E.查阅病案 7.用轮椅接送患者时,轮椅位置应是() A.放在床尾,面向床尾 B.放在床头,面向床尾 C.放在床旁,椅背靠床沿 D.放在床旁,面向床尾 E.面向床头,椅背与床尾平齐 8.许某,23岁,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表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血压90/50mmHg,脉搏110次/分,入院护理的首要步骤是() A.准备急救药品,等待医生到来

B.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测量生命体征 C.介绍病区环境、有关制度 D.了解患者身心需要,作护理体检 E.填写有关表格 9.纠正子宫后倾应取的体位是() A.俯卧位 B.膝胸位 C.截石位 D.侧卧位 E.头低足高位 10.一级护理病人正确的巡视时间是()A.15-30分钟 B.30-45分钟 C.30-60分钟 D.15-20分钟 E.20-30分钟 11.预防患者自伤或伤人的防护用具是()A.约束带 B.悬吊带 C.棉圈 D.床档 E.枕头 12.保护具应用于() A.大手术后患者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过程中吸收和散射很小,透射率很高的波段。绿色植物反射波谱特征,并作出相应植物反射波谱曲线。 3、电磁波(横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中的传播叫电磁波,如:光波、热辐射、微波、无线电波等。 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 6、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相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 7、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受到的目标物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即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 8、(遥感)数字图像: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影像。 9、辐射畸变:指从传感器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物的光谱反射率与光谱反射亮度等物理量不一致。 10、几何精校正:利用控制点的影像坐标和地图坐标的对应关系,近似的确定所给的影像坐标系和应输出的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公式。 11、多源信息复合: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 12、程辐射度:相当部分的散射光向上通过大气直接进入传感器,这部分辐射称为程辐射度。 13、差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减就是差值运算。fd(x,y)=f1(x,y)- f2 (x,y) , 14、比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除(除数不为0) 就是比值运算。 15、信息复合:指同一区域内遥感信息之间或遥感与非遥感信息之间的匹配复合。 16、正像素:把一个像素内只含有一种地物的称为正像素。 17、混合像素:像素内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地物的称为混合像素。 二、填空 1、… 2、遥感系统包括: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3、遥感的特点: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

妇产科护理学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二)

更多2019年妇产科护理学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点 击这里 (公众号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 妇产科护理学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二) 51.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是 A.高脂肪饮食 B.高纤维素饮食 C.大肠息肉 D.溃疡性结肠炎 E.高维生素饮食 5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人术后第2天体温升高至38.2℃,最可能的原因是 A.切口感染 B.肺部感染 C.泌尿系感染 D.血栓性静脉炎 E.手术热 53.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最基本的病因是 A.饮食不调 B.胃酸分泌过少 C.胃黏膜屏障破坏 D.胃酸分泌过多 E.精神神经因素 54.腹部空腔脏器中最容易损伤的是

A.胃 B.胆囊 C.小肠 D.结肠 E.直肠 55.切口疝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 A.营养不良 B.切口感染 C.切口血肿 D.术后咳嗽、腹胀 E.放[更多初级中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置引流物时间过长 56.在下列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是 A.乳头状腺癌 B.髓样癌 C.未分化癌 D.滤泡性腺癌 E.小细胞癌 57.恶性肿瘤病人放疗期间血小板降至80×109/L,首先应 A.暂停放疗 B.加强营养 C.少量输血 D.减少放射量 E.服用生血药物 58.以下最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外伤是 A.挫伤 B.扭伤 C.穿通伤 D.挤压伤 E.切割伤 59.可波及前臂化脓性腱鞘炎的感染部位是 A.拇指 B.食指 C.中指 D.环指 E.无名指 60.下列关于特异性感染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B.同一种致病菌可引起同一种疾病 C.不同致病菌可引起同一种疾病 D.手术后感染多属此类 E.一种致病菌只能引起一种特定感染 61.外科病人营养不良的特点是 A.以蛋白质不足为主 B.以能量不足为主 C.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不足 D.蛋白质-能量不足 E.脂肪摄入不足 62.术后疼痛对于病人的影响不包括 A.肺通气功能增加,二氧化碳排出过多 B.血压升高,心动过速 C.胃肠道蠕动能力下降 D.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E.产生不良情绪 63.测定中心静脉压时,测压的玻璃管的零点应在 A.锁骨中点水平 B.剑突水平 C.胸骨角水平 D.右心房中点水平 E.右心室中点水平 64.全脊髓麻醉的主要危险是可引起 A.截瘫 B.高血压 C.剧烈头痛 D.呼吸、心搏骤停 E.肢体感觉恢复缓慢 65.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病人可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钠血症 B.低镁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钙血症 E.低磷血症 66.各型休克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 A.组织缺氧 B.代谢改变

护士执业考试-护理学基础模拟试题护基试题

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一节护理程序 1. 有关“护理程序”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指导护士工作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B .其目标是增进或恢复服务对象的健康 C. 以系统论为理论框架 D.具有计划、决策与反馈的功能 E. 由评论、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组成 2. 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是 A. 系统论 B.信息论 C.控制论 D.应激理论 E.解决问题理论 3. 患者,女性, 40 岁,因夜间阵发呼吸性困难 5天入院,入院后诊断为二尖瓣狭窄,入院评估时发现患者呈“二尖瓣面容”,收集上述资料的方法属于 A.视觉观察法 B.触觉观察法 C.听觉观察法 D. 嗅觉观察法 E.味觉观察法 4. 患者,男性,50岁,患肝硬化3年,1h前呕血800ml,患者诉心慌乏力。体检:精神萎靡,皮肤干燥。体温 36.5 度,脉搏 120 次/分,呼吸 24 次/分,血压 80/60mmHg 。下列资料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A.皮肤干燥 B.心慌乏力 C.脉搏120次/分 D.呕血800ml E.体温36.5度

5. 患者,女性,因头痛头晕入院,护士为其评估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属于客观资料的是 A.头痛 B.咽部充血 C.头晕 D.睡眠不好,多梦 E.感到恶心 6. 患者 18 岁,因大叶性肺炎入院,护士收集的主要来源是 A.患者母亲 B.患者本人 C.患者的病历 D.文献资料 E.其他医护人员 7. 下列哪项病人资料可用触觉观察法收集 A.醉酒病态 B. 口唇发绀 C.肠鸣音亢进 D.腹肌压痛、反跳痛 E.呕吐物呈血性 8. 患者,女, 58 岁,因发热、咳嗽 3 天住院,入院后诊断为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以下是护士收集到的病人资料,其中属于主管资料的是 A.体温39.5度 B.咳白色痰 C.急性病容 D.头痛3小时 E.呼吸20次/分 9. PES公式中的S代表的是 A.护理问题 B.病人既往史 C.症状和体征 D.护理措施 E.相关因素 10. 有危险的护理诊断书写格式常用 A. PES公式 B.PE公式 C.PS公式 D.P公式 E.ES公式 11.体温过高”这一护理诊断的必要依据是: A.皮肤潮红 B.呼吸频率增快 C.心动过速.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hj遥感技术基础 第一、二章 概念 1.遥感:广义:遥远的感知。狭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2.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步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3.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5.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6.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7.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的物体。 8.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 9.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10.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11.辐射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12.大气窗口:电磁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13.发射率(比辐射率):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 i于同一温度、统一波长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的关系(比例)M=εM0 14、光谱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占总入射能量的百分比; 15、光谱反射波普曲线:在平面坐标上表示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规律的曲线。 填空 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3、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组成。 4、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 5、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和波长成正比关系。 6、维恩位移定律表明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乘绝对温度是常数2897.8。当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波长短方向移动。 7、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 μm 8、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的微粒粒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选择:(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大气米氏散射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无关。 3、大气瑞利散射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无关。 4、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 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5、大气窗口是指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问答: 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遥感常用的是哪些波段? 电磁波组成: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遥感复习题(学生用最终版)

《遥感导论》复习题(共计152题) 一、名次解释(2-3分每题) 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 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地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 大气窗口。 3、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高光谱遥感: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 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空间定位系统: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 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6、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 的最小单元。 7、遥感影像地图: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 状况的地图。 8、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9、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 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10、加色法: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的方法。 11、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全部吸收,则为黑体。其特点是吸收率为 1,反射率为0。黑体具有最大发射能力。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的黑体,黑色烟煤被认为最相似。 12、航空摄影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13、“红移”: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接受的光波频率比其固有频率低,即向红端偏移。 14、数字地球: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 15、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6、比值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之比。 17、辅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8、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9、减色法:从白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光,形成彩色。 20、邻域增强:根据像元与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改变各像元的数值,获得新图像,从而突 出某些信息的方法。像元的亮度值不再由它自己决定,而是由它和周围像元共同决定。 21、判读标志:在遥感图像上,不同的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识别各种 地物的依据称为判读标志。 22、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23、距离分辨率:分辨垂直于飞行方向上两个目标点的能力。 二、填空题(1分每题) 1、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 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五部分。 2、遥感中较多的使用可见光、红外、微波三个波段。 3、遥感图像的分类依据是地物光谱特征。 4、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特征有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 图型相关布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