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2018年3月

目录

一、项目建设团队 (3)

二、建设目标 (5)

三、建设基础 (5)

(一)专业发展规模适度,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5)

(二)校企合作稳步推进、工学结合不断深入 (6)

(三)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团体水平持续提高 (6)

(四)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7)

(五)实训条件初具规模,校校合作稳步推进 (7)

(六)社会服务初见成效,区域影响显著提升 (9)

(七)专业特色逐渐形成,服务老区不可替代 (10)

(八)顺应老区民生期待,抢抓机遇直面挑战 (12)

四、建设内容 (15)

(一)建设思路 (15)

(二)专业建设内容 (15)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5)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5)

3.师资队伍建设 (16)

4.实训基地建设 (16)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7)

6.创新创业教育 (17)

(三)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17)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 (17)

2.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有效课堂认证 (18)

3.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从教能力 (19)

4.持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 (20)

5.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深度,积极拓展专业办学空间 (21)

6.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 (22)

(四)建设进度 (22)

(五)经费预算 (27)

五、预期成效 (2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7〕58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统筹规划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7〕821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将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行业领先,综合办学能力在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省级示范专业。

一、项目建设团队

(一)项目负责人

方小强(师范系主任,教授)

(二)团队成员

1.校内成员

潘传中(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向世见(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钟诚(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王泽华(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卫宇(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柏晶(师范系副主任,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唐光胜(学前教育专业群骨干教师,副教授)

钟钦(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刘兰萍(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郭涛(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刘兰萍(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黄明友(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张栓云(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汪小红(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张进(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郑小军(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欧晓燕(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讲师)

莫慧波(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讲师)

何小钧(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讲师)

陈丹(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讲师)

谢芯(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讲师)

2.校外成员

王仕斌(通川区第一小学校长,研究生学历,正高级职称,主研学校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

付黎明(通川区第一小学副校长,本科学历,副高级职称,主研学校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

石强(通川区第二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主研学校管理)

袁玲(通川区第二小学校副校长,本科,副高级职称,主研家校共育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胡玉兰(达川区逸夫小学校,正高级职称)

冯正东(通川区第七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职称)

候红英(通川区第四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职称)

胡逐云(通川区实验小学,正高级职称)

何丹(达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主研特教方向)

二、建设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家对小学师资培养的要求和国外小学师资培养的发展趋势,坚持“人无我有,建立行业主导的品牌专业;人有我优,建立市场导向的优势专业;人优我特,建好地方定位的长线专业”的理念,强化专业特色,巩固和加强专业建设。以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小学班主任为核心岗位,植根老区,面向秦巴,培养具有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要求,具备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能力,同时在某一学科教学方向上有所专长,能较好地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专科层次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小学教育师资。到2020年,完成小学教育专业一级认证和二级认证,力争成为小学教育专业改革的示范、建设的示范、管理的示范;到2030年,通过小学教育专业三级认证,建立培训学分银行,建成秦巴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到2050年,建成实验小学1-2家,牵头成立秦巴地区小学教育集团。

三、建设基础

(一)专业发展规模适度,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本专业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551人,2017年实际招生数206人,2011年新生报到率103%(含通过专业调整进入本专业就读的学

生)。2017届毕业生数173人,2017年9月1日就业数163人,就业率94.22%,对口率86.71%,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获取比例97.69%。专任专业教师31人,兼职教师25人。校企合作企业10个。

本专业立足达州,面向秦巴,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现代小学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小学教育师资。在全科培养的基础上、支持学生专长发展,分别形成以语文为核心、人文社会多学科相关联的综合课程教学能力和以数学为核心、自然学科多学科相关联的综合课程教学能力。

(二)校企合作稳步推进、工学结合不断深入

近年来,小学教育专业高度重视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这一高职教育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确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策略,校企双方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校校合作、学做结合、德能双馨”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共同完成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现在本专业有稳定合作关系的小学10家,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师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等各方面开展合作,良好的合作有效促进了专业发展。

(三)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团体水平持续提高

鼓励教师“学历提高、技能提高、教学能力提高”,鼓励教师进修深造、到小学实践锻炼,同时为教师创造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更新职业教育观念。通过实施学训一体、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宁波职院合作实施有效课堂认证等途径,现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日趋合理,

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一批高职理念鲜明、高职教育素质和能力较强、积极主动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中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专业带头人2人,教学名师3人,骨干教师4人,达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现已建成省精品课程2门,出版校本教材5部,完成市级以上课题7项,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

(四)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小学教育专业以“深入调研、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构建精品”为指导思想,深入调研多家单位,找准各专业的定位,将高职教育理念融入师范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就业为主导,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兼顾综合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兼顾学生长远发展。坚持“思想教育重专业,日常管理重养成”的育人思想,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职业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以学生“人人参与、个个重视、共同提高”为目的,每年都要开展常规性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技能竞赛、教学成果展示等教学实践活动。在各类活动中,把企业行业的标准引入到比赛中,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已建设成为学院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五)实训条件初具规模,校校合作稳步推进

1.校内实训室

近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着“实际、实用”、服务现代化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原则,本专业建设了一批设施完备、设计先进的

校内实训室。每间教室都配置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充分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及学生学习需求。同时在校内建有微格教室、语音教室、书画实训室、舞蹈厅、钢琴练习室、音乐教室等实训室,较好地满足了音乐、舞蹈、书写、美术、美术创作、小学语文学与教、小学数学学与教、教师口语等课程实践和校内专项实训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培养学生多种职业技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

在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特点,积极建立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建设校校(企)双赢实训基地。近年来,本专业先后建立了达州市通川区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等10个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大都是达州市级重点小学,设施完善,教学水平较高。

本专业充分挖掘了实训基地的功能,服务于专业建设。从第一学期至第六学期,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这些实训基地开展课堂实践、教学观摩、教育认识和教育实习等各项实训活动。本专业还聘请实训基地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实践,参与实训的管理。校外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教育认知实习、课程实践、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各实践项目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保障,同时也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本专业聘请多位实训基地的专家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建设;还邀请他们的骨干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编写实训大纲、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兼职教师参与实训指导、兼职教师参与毕业论文指导。在“校‘校’合作,共同育人”的实施过程中,充分保证实践时间,实习实训规范有序进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小学一线老师走上大学讲台,又让高

职学生在小学接受培养。把学生放在小学真实教育环境中持续培养,把培养过程看作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学生在服务小学中学习,在接受小学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充分显示师范专业教育特色,体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与此同时,本专业为实训基地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服务,双方在合作中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加强与实训基地校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横向课题研究,使实训基地能更进一步分享学校优势资源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将校实训基地建设成集教学、实训、生产、研发、培训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这些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六)社会服务初见成效,区域影响显著提升

开办小学教育专业15年以来,培养了近3000名适应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和教育行政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近几年,该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保持在500人左右。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川陕革命老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及甘阿凉三州地区,他们在校期通过开展家教、三下乡、社会调查、走进社区、深入敬老院等活动服务社会,毕业后又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小学教育事业服务。

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表现突出,社会反响良好。第一,他们通过在校三年的专业学习,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力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和掌握;第二,有较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师职业技能。通过在校期间的不断培养和强化各种教学能力并进行严格考核,学生的“三字一画”和普通话过关率达98%以上;第三,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实际从事小学课程教学的能力。在进行

专业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还开设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的教学法,开展了经常性的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集中实习,加强了教学实践的环节,学生经受了教育教学实践的考验,角色转变较为容易;第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准确,特别注意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兴趣寺、特长,通过课堂培训、课余强化、逐个考核、集中展示等方式,帮助每一个学生至少都有一至二项专长。

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技能水平等给予了高度评价。近五年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均达98%以上,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80%的学生回到在川陕革命老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及甘阿凉三州地区就业。毕业生获社会高度认可,2013级届毕业生曾秋平,在2017年四川省一类模式汉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无数本专业毕业生成为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在各自战线上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七)专业特色逐渐形成,服务老区不可替代

小学教育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即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特色打造和未来教师即学生的特色培养。

1.教师的特色打造

一是突出师范特色。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要具备对教育事业的浓郁的专业情意、高水平的教育理论素养、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师范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借鉴范型。

二是突出小学教育特色。要求从事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的教师要了解儿童、研究儿童,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理论和较强的指导小学教育教学能力。除了完成所教专业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善于联系小学教育实际,教会师范生把所学知识和小学教育实际结合起来。

三是突出培养途径特色。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保持教学科研的独特风格,能以专长特长去指导学生,为学生广泛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提高修养提供更丰富的营养。通过教师独特的展示,促进学生特色的形成。

四是打造特色教师群体特色。特色教师群体特色的形成是对学生实施特色培养的必要条件。要求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个体的特色能够汇聚成为一个群体的整体特色,满足学生多方学习、特色发展的需求。

2.学生的特色培养

一是文化育人,塑造师表。致力于建设好三个“文化”,即大学文化、师范文化、儿童文化。强调大学文化的主导精神是“自由、开放、创新”;强调师范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浓郁的师范文化氛围中完成尊师敬师品德的养成、爱岗乐业的职业情感的培养、师表形象的塑造;强调儿童文化的建设是因为我们培养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儿童,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的情怀,自觉提高为儿童服务的本领。

二是综合培养,发展个性。重视学生综合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综合知识(文科知识、理科知识)、综合能力(主教与兼教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实施主修、必修结合,为学生提供锻炼发挥特长的舞台,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专业特长、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个性化特长。

三是校校合作,全程实践。小学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基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培养计划聘请小学教育专家参与课程实践、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同时分阶段组织学生到基地单位进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与顶岗实习,做到在岗与在校,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训,校内专项实训与校外实习等实践环节交替进行。

四是课岗对接,一专多能。结合国家教师职业资格标准,以教师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其能力训练为轴心,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统一,重构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岗对接”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学生内功培养,拓宽学生发展路径。要求学生不仅应有“一专”,即在语文、数学等主干课程上有一专长,更应有“多能”,德能并修、文理并习、多才多艺、能说会做、知行合一,培养基本技能过硬,专长突出的优秀人才,进而实现学生个人和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特色打造,小学教育专业特色逐渐形成,学生扎根老区、服务家乡的意识逐渐形成,小学教育专业在就业老区、服务老区、奉献老区的作用不可替代。

(八)顺应老区民生期待,抢抓机遇直面挑战

在十三五规划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脱贫致富,让全国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努力减少贫富差距。在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与发展事实上的不均衡之间的矛盾还将在一定时期长期存在,小学教育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大有作为。

1.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小学师资的培养与建设。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做起。小学教育也是我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亿万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正是由于小学教育的这种重要地位,保证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及其重要。《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大力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农村小学教师全学科培养培训计划,着力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地方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视,这为我们努力办好小学教育专业,为各地尤其是农村小学输送合格的小学教师,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2.广大农村小学师资缺乏或严重老化。从我省各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小学师资年龄老化严重。许多农村小学多年来没有分配新的师范毕业生,学校师资年龄结构断层现象十分明显,急需补充年轻教师以缓解该问题。二是学科结构失衡。从总体上讲,教师人数超编了,但是实际上部分学科教师奇缺,有些学校在安排教师代课时感到头痛,只有安排教师改行,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差,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三是业务素质不高。高中需要教师从初中选拔,初中需要教师从小学选拔,这种层层抽血的现象,使部分小学教师到初中任教不能胜任教学。农村学校第一学历是专科起点的少,大多数都是通过函授学习取得的专科或者本科学历,这也是业务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四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不大,教师应当流动的不能流动,应当留住的不能留住。素质高、业务强的教师都往城区或者待遇较好的地方调走。五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农村教师负担重、待遇低、压力大、思想多元化导致的职业倦怠在所难免。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农村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阻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为我省广大农村小学输送合格的毕业生是小学教育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国家以及省、市各级政府的这些政策和措

施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小学去,既满足农村小学对师资的需求,也为师范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3.发展小学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我院于2003年开始招收小学教育(2015年及以前专业名为初等教育)三年制大专学生。通过15年的专业建设,达州地处边远山区的区位弱势已经逐渐变成了专业发展的优势,使专业在为区域小学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大有可为。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创建,更加凸显专业办学特色和优势,以打造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和西南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为平台,发挥小学教育专业在达州市小学教育师资培养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引领达州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为达州市乃至整个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小学教育师资,为达州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生育政策调整和小班化教学趋势必将导致小学教师需求逐渐增大。近年,随着我国生育政策调整,拥有二孩的家庭将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选择,这就为小学教师需求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从教育发展趋势看,小班化教学(学生数在25人左右)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选择。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考虑生师比数值,生师比数值越低小班化教学实施的可能性就越高。早在2002年,北京、上海、天津的生师比就已经分别达到:12.81:1;17.74:1;1

5.36:1。而达州市至2016年小学生师比仍高达1

6.77:1(学生41.59万人,教职工2.48万人,教师数量为教职工总数。据达州市教育局网站数据)。到2030年,达州市若以生师比达到北京2002年的水平计算的话,不算新老更替的因素,小学专任教师缺口也会达到8000人才能满足需求,教师数量缺口明显,秦巴地区缺口更为巨大。

四、建设内容

(一)建设思路

将高职教育思想融入师范教育办学理念中,坚持“人无我有,建立行业主导的品牌专业;人有我优,建立市场导向的优势专业;人优我特,建好地方定位的长线专业”的专业发展理念;按照“校校(企)合作、学做结合、德能双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走“校校(企)合作之路,施“学做结合”之教,育“德能双馨”之才;经过三年努力,实现小学教育专业在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整体提升,达到全省一流,国内领先。完成小学教育专业一级认证和二级认证,力争小学教育专业在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改革的示范、建设的示范、管理的示范。

(二)专业建设内容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专业调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校(企)深入合作,加强与小学(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加大小学(企业)参与力度,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全面实施“校校(企)合作、学做结合、德能双馨”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小学教育专业一级、二级认证,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实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构建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岗对接”课程体系,逐层提升的职业技能训考体系。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积极参与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课程或创新创

业课程建设。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特别是教材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有效课堂认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上网,让学生享受教学资源;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重点,促进课程、教材建设的规范化、现代化和系列化,实现课程内容与小学教师职业标准对接、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3.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强专任教师的教学、研究、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名师的培养;加大兼职教师结构调整力度,使更多小学优秀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实训基地建设

重视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健全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按照校校(企)相互提供服务、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健全校校(企)共赢长效机制,加强与现有实训基地校的协作关系,开辟合作渠道,拓宽合作领域,实现合作双赢,同时,根据发展需要建设新的校内外实训基地3家。完善已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规划建设新校区实训室10个,逐步搬迁老校区实训室至新校区实训基地,使校内基地设施达到省内同行先进水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进行实训及顶岗实习条件。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为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小学教育师资,使之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利用本专业自身专业优势,提升专业对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群的辐射作用,带动专业群及其它专业的共同发展,并与之资源共享。积极承担达州市各种相关的培训工作,利用技术优势,积极服务社会,为社区和小学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建立与实训基地校的长效合作双赢服务机制,利用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和学生的人源优势,为实训基地的教学科研活动、学生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持。加强本专业与我省其他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我省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

6.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导师——学生”创新联合体,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在培养创新创业导师方面,强化“三种能力”,即教学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增强创新育人的时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培养创新创业学生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实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企业、行业、社会发展,在培养“善创意、会创新、能创造、勇创业”的拔尖人才上下大力气、用真功夫。

(三)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

不断完善“校校(企)合作、学做结合、德能双馨”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完成小学教育专业一级、二级认证,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实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完善有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发动行业、小学(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管理,实施多元化管理主体。

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在专业建设中,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各个项目责任到人,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责任人的重要指标,提升专业团队全体成员的战斗力。

2.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有效课堂认证

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及“课岗对接”课程体系。依据专业调研,结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制订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试行)”,调整完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课程整合工作,整合理论教学课程结构,强调实践教学,按职业发展素质要求设置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岗对接”课程体系,逐层提升的职业技能训考体系。根据实际及时调整行课。改革以往课程全学期式实施形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各学期的学习重点,开展阶段模块课程教学。

开展课程改革,建设精品课程。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专业课程按照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依据“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选用合适教材,重视自编教材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教材,争取主编公开发行的校本教材3部,形成系列化、规范化的实训教材;在原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争取再增加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课程或创新创业课程1-2门。加

强与课程配套的网络课程建设,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完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使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学。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有效课堂认证。职业能力课全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少讲授、多使用、多练习,真正达到会用的目的,将课堂搬进实训室,边讲授边练习。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按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实施有效课堂认证,从课程设计、课堂实施、信息化应用、课程评价、教学创新等方面来评价课堂的有效性,要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实现做中学。

改革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根据实际需要,依据教育部教师司制订的“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面试部分)”,合理制定职业操作项目和操作标准,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改革传统评价模式。课程考核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考核为主、授课教师单方参与的评价方式,加大“形成性考核过程”的比重,课程考核评价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在实训实践过程中的持续性的技能表现以及职业态度等方面作出评价,由课程教师与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3.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从教能力

完善师资结构。引进高学历,专业紧缺人才2名,培养院级以上教学名师1人,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鼓励过剩学科的部分教师转岗。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到小学开展专业调研、课题研究、参加教研活动、上“下水课”等,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加强与同类高校和行业的联系,选送教师参加各种会议、交流以及进修、培训,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力争三年内完成市级以上课程6项,发表学术论文50等。

加强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工作。继续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数量保持在25位左右,着重提高兼职教师对学生实践指导的广度和深度。

4.持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

规划建设新校区实训室基地。完善已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规划建设新校区实训室基地,新建语音实训室1个、微格实训室2个、手工实训室2个、舞蹈实训室2个、书画实训室1个、音乐实训室2个共10个实训室,逐步搬迁老校区实训室至新校区实训基地,使小学教育专业校内基地设施达到省内同行先进水平。

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将课程教学放在实训室,教、学、做合一;增强校内实训室的开放性,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

适时新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发展需要,建设新的校内外实训基地3家,满足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社会实践、锻炼培养需要,满足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磨练技能需要。

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成立以经验丰富的小学教育专家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些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识

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识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事业中,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教 师队伍的成长。优良的教师队伍,必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专业性技能和技巧,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目前,针对小学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若干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技能训练 一.引言 在中国,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自1998年开始,由南京师范大学首创开办本科层次师资培养。至今在全国共有百余所高校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虽然它已走过十余年的建设历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小学教育纳入到高师教育体系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探索学习,也感觉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面,训练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为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现状 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意识浅薄,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由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一些高校多把培育的重点放在思想理论的提升上,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意识相对浅薄,学生也未认识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认为获得教师资格证就可以顺利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由原教育学系或院系开办的专业,教育师资水平和力度薄弱,曾一度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提升上,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我们老师所说的一种现象,和我们本科同专业的专科生毕业后就业率远远高于小学教育本科生,大多数用人单位批评本科教育比不上专科,专科毕业的小学教育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这充分说明了本科院校对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现在教师这个行业就业形势严峻,一般的本科毕业生想要进入一所普通的小学门槛都非常高,更何况一线的学校。所以,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上大学前,我以为小学教育专业只需要学习简单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进入大学后,才发现,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课程安排十分齐全,各种科目都有,老师说,这是要把我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我在心里偷偷捏了一把汗。纵观当前本科小学教育课程培养方案,一般多设“通识类课程”,又称教养课程,包括政治、外语、计算机、体育等,和我们现在所学的公共课差不多;学科类课程,又称“执教学科课程”,是培养未来教师执教科目的课程,即解决未来小学老师“教什么”的课程,多按不同课程模式予以设置;教育类课程,又称教师养成课程或教师专业课程,是培养小学老师专门职业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与研究的课程,多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等专题性课程,就是缺乏教师职业能力训练的课程。少数高校开设了这类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大多是纸上谈兵,不能落实到实处。针对我们学校的小学教

小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小学主题教育活动 方案

小学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工作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 二、活动时间 时间: 4月至12月 三、参加对象 全校师生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校“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决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 *** *** *** ***负责活动简报的编写及资料收集、报送等工作。 五、活动主要内容

1.召开“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动员大会; 2.开展明“五礼”知“五耻”道德教育活动; 3.开展“小手拉大手、我把礼仪带回家”活动; 4.开展“祖国好·家乡美”、“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主题教育活动; 5.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 6.开展“道德讲堂我来讲”主题实践活动; 7.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美德少年及最美少年评比表彰活动; 8.开展文明校园创立活动; 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0.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改进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 六、方法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15日至30日) 4月11日,学校召开动员大会,充分利用校会、班会、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等宣传平台,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主题活动的宣传动员,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5日至11月30日) 1.开展明“五礼”知“五耻”道德教育活动。 在全校广泛开展明“五礼”(五礼,即:仁、义、诚、敬、

关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张清水

Vol.28No.1 Ja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小学教师由中师培养,初中教师由师专培养,高中教师由师大(或师院)培养,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步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取消了有百年办学历史的中等层次的师范,小学教师的教育培养纳入了高等教育的体系.作为培养本科学历层次小学教师的主渠道———小学教育专业应运而生.由于该专业办学历史不长,缺乏经验,“师范性”等一些好的传统正在丢失,或被削弱,失去了往日中师生教学质量高,思想素质好,站得稳三尺讲台的光彩.本文试图通过描述小学教师培养应有的本色要求,分析小学教育专业办学特点,在专业建设方面作一些探索,以期提高对小学教育的认识,从而提升办学质量.1找准专业建设基本要素,形成专业特色 1.1 突出师范教育的专业品质 原有的高师院校,对培养中学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培养 的学生专业知识面广而深.小学教师由本科高校教育培养后,自然地沿用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的方式来培养,这种认为知识的叠加就可以培养好小学教师的思路,或参照中学教师培养方法来培养小学教师,出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出现了“中学教师化”的偏向,虽然专业知识强,学历提高了,知识面却窄了,专业化水平也下降了,不能胜任小学的教育教学.二是由于高校教师不了解小学,缺乏针对性,培养的毕业生职业情感差,站不稳三尺讲台,不如过去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三是由于专业技能训练不到位,教学技能不扎实,综合知识应用不自如,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第一,部分高校缺乏研究小学,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培养模式存在盲目性.[1]第二,高校的定位和办学功能,决定了高校讲究学术性,强调科研成果.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个体研究小学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很难被认可,迫使这些教师更多地做一些理论研究, 追求高学术品味,而脱离了小学教育实际.第三,即使是原来中师合并组建的二级院、系的教师,虽然对小学教育熟悉,合并后需提升学历、 职称,或因有被“边缘化”的危机感,唯恐自己的学术水平低而满足不了高校的要求,对教育教学投入的热情大大降低,更别说对小学教育研究的再投入.专业思想教育也由于体系的变化———班主任主导改为辅导员负责而被削弱,坚持技能训练等好的传统也在不断地被抛弃. 我们现在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小学教师的现状进行扫描,目的是要创新培养方式,希望过去中等师范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敬业精神培养,有着浓厚的师范教育文化氛围,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情况再现,引起对小学教师培养的“师范性”的关注.实际上,师范性是教师的职业属性,是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应有的内涵,研究师范性本身也是学术性的,是教师职业属性的学术性.[2]通过研究师范性来认识其重要性,才有可能坚持师范性,培养出符合小学教育实际的教师. 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生年龄小,从师的心理强,对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很关注,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面对的如何教书,如何育人这两大任务,责任也更大.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在于特别强调小学生学习的规律,思维的规律,成长的规律.小学的教育教学,如何遵循小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如何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获得相应的专业思想,具有为小学教育服务的专业精神、专业素质和专业技巧.就要求高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考虑采用怎样的模式,安排怎样的课程,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举办怎样的活动,使他们获得以上的专业品质.[3]如此,本科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应当大力提倡研究小学,突出师范教育的专业品质. 关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张清水 (三明学院 教师教育系,福建 三明 365004) 摘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创办时间不长,师范性正在丢失,专业特性未能很好体现.文章简述了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要素:突出师范教育的专业品质,坚持面向小学的培养模式,着眼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打造专业特色;通过更新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专业素质,办出专业特色.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专业建设;特色;教师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1-0249-0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质量工程项目(ZL1102/TS (sj ));三明学院教育改革试点计划项目(W1124/Q ) 第28卷第1期(上) 2012年1月249--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方案

邵集小学德育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打造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全面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活动主题:围绕着“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创新思路,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创建和谐、文明、快乐的校园。 三、主要活动内容: (1)微笑进校园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学校“微笑生态文化”。(2)“礼仪伴我行”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学生礼仪要求,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展示自信、快乐的精神风貌。 (3)“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榜样,立自信,扬正气。引导鼓励学生争优竞优,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实践(时间:1周至4周) 1、“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学校动员会和班级动员会。 2、编印《学校文明礼仪歌谣》,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要求学生熟读歌谣,同时利用学校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广泛宣传。 3、制订文明礼仪规范。制定学生在校文明礼仪规范要求。编印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及外国基本礼仪常识等学习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4、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通过学习、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5、微笑进校园,践行学校快乐理念。要求师生见面、交往时,与人为善,脸带微笑。 6、规范课堂语言。明确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落实,培养学生上课做到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回答问题时逐步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要完整,声音响亮,通顺流畅。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语言等。教师多鼓励、多帮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多让学生用“我觉得…”“我认为…”等表达和回答问题。 第二阶段:深化、提升(时间:5周至9周) 1、小结阶段情况,调整工作部署。 2、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快乐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动合作、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教学节奏控制以及课堂评价等元素构建“快乐课堂”,落实“三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多一分笑容,少一点动怒;多一分鼓励,少一点埋怨;多一分表扬,少一点批评;让学生学得舒心,学得有信心,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组织家庭生活礼仪、社交礼仪讲座,进行礼仪知识测评。 4、组织文明礼仪标兵集体授章表彰会。 5、“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多利用校会课、课间操、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表彰校内好人好事,树榜样,扬正气。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精选、

附件2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第一级)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是国家对小学教育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第二级)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是国家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 一、培养目标 1.1 [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1.2 [目标内涵] 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 1.3 [目标评价] 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二、毕业要求 专业应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

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涵盖以下内容: ?践行师德 2.1 [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2 [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学会教学 2.3 [学科素养] 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其他学科基本知识,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实践、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 2.4 [教学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

小学家庭教育活动方案

呼图壁县第四小学家庭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以为学生成长负责、为学生发展服务、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教育合力为出发点,为营造和谐、高效、优质的教育体系,建立密切、融洽、信赖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促进各类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形成我校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 二、活动目的 以“增进了解,增强服务;关注学习,关注成长;家校一体,共育共赢”为主题通过家长开放日,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促进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我校各项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三、领导小组 组长:蔡雨花 副组长:徐琴李今赵静 组员:各位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如经济状况、文化教养、教育方式、家庭对学生的 影响等) 2、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表现状况,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想表现、个性特点 兴趣爱好等。 3、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和在校的表现。与家长共商促进孩子发展的教育措 施、方法和手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家长关心的问题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 五、活动要求、 1、确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的学生家长,每班至少10名。这些学生家长要有代表性,可以是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进城务工子女,也可以是特长生、优等生、潜力生的家长。 2、依据了解到的学生情况,做好家长开放日的目的、与家长谈话内容的准备工作。 3、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待家长的态度要诚恳,赢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要注重方式方法,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提高家访的质量。

小学教育专业简介(本科)

小学教育专业简介(本科) 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学历及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其中,文史类面向文史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 目前很多村镇市缺少幼儿园、小学,为补充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的不足,小学大多设置学前班,而现有的小学教师队伍中,小学教育的专业老师几乎没有,很多小学和幼儿园都招聘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解决专业教育人员不足的问题,从而使教育类专业一度成为近几年及今后几年的热门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人格特征,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素养,具有胜任小学教育教学要求的专业知识,具有驾驭课堂的教学力、体验反思的教研力、协同创新的实践力、心志专一的坚持力和为人师表的引导力,安心服务小学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 主干课程简介 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 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学生。 2、中国教育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教育的起源、我国历代文教政策、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取士考试制度、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名著和教育流派。 3、外国教育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的教育、学校的产生以及外国奴隶社会时期与封建社会时期的教育状况和教育思想、资本主义时期外国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前苏联的教育发展史。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研究方法的沿革及其发展趋势、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概念、教育科研方法的选择、各种教育科研的具体方法及技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小学教育论文的撰写等。 5、教育统计与测量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统计篇(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教育

哈尔滨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哈尔滨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年——年)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新兴专业。为进一步推进这一新兴的朝阳专业的发展,按照重点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依据我校总体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方针的基本规定和要求,根据《哈尔滨学院——年发展规划》、《哈尔滨学院——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的具体安排和部暑,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特制定小学教育专业——年的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本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准确定位,和谐发展,重点创建并突出专业特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并举,科学管理,把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影响的省级重点专业,为基础教育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合格师资。 二、专业建设基本原则 坚持共性与个性有机统一的原则,既要坚持专业建设的高等教育水准,又要坚持并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不动摇,坚持规划在前,统筹兼顾,立足于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创品牌专业,

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为高等教育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专业建设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创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规范化的省级重点专业,达到国家本科院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优秀标准。在年之前,把本专业建设成为整体规模适度,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科研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层次,人才培养充分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具有的较高知名度的小学教育师资培养和研究中心,在省内成为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小学师资的办学典范,并为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点的创建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分阶段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年——年) 着重提高师资层次,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正高职专业教师的数量和比例,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完善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本专业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造就—名有影响的教学名师,为各项目标的实现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年——年) 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准,力争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中取得好成绩。 第三阶段(年——年) 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内

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方案

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方案 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黑板报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专栏、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 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小学教育专业简介 本科

小学教育专业简介(本科)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学历及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其中,文史类面向文史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 目前很多村镇市缺少幼儿园、小学,为补充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的不足,小学大多设置学前班,而现有的小学教师队伍中,小学教育的专业老师几乎没有,很多小学和幼儿园都招聘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解决专业教育人员不足的问题,从而使教育类专业一度成为近几年及今后几年的热门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人格特征,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素养,具有胜任小学教育教学要求的专业知识,具有驾驭课堂的教学力、体验反思的教研力、协同创新的实践力、心志专一的坚持力和为人师表的引导力,安心服务小学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 主干课程简介 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 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学生。 2、中国教育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教育的起源、我国历代文教政策、学校教育制度的演

变、取士考试制度、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名着和教育流派。 3、外国教育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的教育、学校的产生以及外国奴隶社会时期与封建社会时期的教育状况和教育思想、资本主义时期外国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前苏联的教育发展史。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研究方法的沿革及其发展趋势、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概念、教育科研方法的选择、各种教育科研的具体方法及技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小学教育论文的撰写等。 5、教育统计与测量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统计篇(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教育测量篇(测量的概念、功能、测验的质量指标、测验的编制与实施等)、教育评价篇(评价的概念、功能、指标体系、模式、方法、内容等)。 6、德育原理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德育的本质、德育过程、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与艺术、德育评价、以及班级工作的内容、方法与艺术等。 7、教育心理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学习概论,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与技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1)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班风是班集体在情感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风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实践表明,正确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比教师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和有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要建设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培养骨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发扬民主作风。 关键词:优秀班风建设奋斗目标

目录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4、5 二、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 (6) 三、培养骨干力量,形成班级核心 (6) (一)帮助班干部打好“两个基础”.......................................6、7 (二)培养班干部树立“四种意识”....................................7、8、9 (三)提醒班干部注意“两个问题” (9)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9、11 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11、12 六、发扬民主作风 (12) 参考献 (13) 致谢 (13)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班风是班集体在情感、言论、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风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实践表明,正确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比教师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和有效,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良好的班风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守纪律、讲奉献等特征,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的班风,归根到底取决于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集体,要求班主任有一颗活跃的心和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要求班主任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光荣感,树立事业心和自信心,热爱本职工作。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 1、制定“远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指一个学期、一学年本班的奋斗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远期目标”是一个优秀集体达到的要求。这些

小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小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舞钢市第二小学李素芳张广雷徐广文张玉珍学生针对第一阶段制定的目标自我评价,并对今后行为做出相应承诺4.各班积极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积极畅谈对感恩的认识和感受,深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3、组织一次古诗文诵读各班进行一次“中华传统勤俭节约在我心中”古诗文朗诵比赛通过勤俭名言、古诗、警句诵读比赛活动,让学生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的含义和内容,树立勤俭意识3、不乱扔纸屑,节约每一张纸要求师生节约使用草稿纸,提倡双面书写;用过的纸盒不随意丢弃;提倡使用电子贺卡,或使用再生纸制作贺卡;提倡使用手帕,少用一次性纸巾2、2月20日,各班级召开《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的主题班会,会后将该主题班会教案交德育处中高年级开展一次以“学会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手抄报制作比赛2008年92、利用晨会课、班队课,讲讲“雷锋的故事”、背背“雷锋的名言”、读读“雷锋的日记”,论论“雷锋的精神”十月份开展民族精神传承教育,通过开展“清明节教育、学会自理自为有效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点进行“校学习之星”、“合作之为了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组织学生各村邻近3、手抄报展出百尺河小学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教育计划安排表2011年

3月二、工作要求活动进展情况,并及时宣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事例,供大家交流学习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识竞赛、讲一个自己亲历的诚信故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确保活动做出实效历史意义学校把此项活动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工作要求2、运用宣传栏、黑板板、展板、各种学习和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三个倡导”,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和普及化会等形式,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党章和团队要求,讲认识、谈体会、说收获五是利用主题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和普及化同时,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度重视心理关爱工作,培育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主题教育活动推向深入,推向高潮,树立典型,常抓不懈,形成良性循环**学校爱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双高双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求,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优美、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健康发展,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通过这次活动力争达到?三深入三树立?即深入推进革命传统和形势政策教育,树立党员教职工的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入师生走访调研解决问题,树立为民排忧解难的

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我校现有教师17人,大专学历2人,本科15人,学历达标率100%。都是小学高级职称,共有3名专职教师(2名体育、1名音乐)。其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在我校的教师专业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创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环境,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内涵。 我校长期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适时举办师德典型事迹报告会和暑期师德集中培训会,开展师德“教育月”、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表彰师德标兵等活动;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定期召开家长会,印发《告家长书》,广泛听取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师德建设的意见。我校严格治理“三乱”现象发生,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现象,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侮辱学生现象发生。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引领,现身说法,向专业化发展。我校多次请区教研员及名师来我校“现身说法”,对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每次教研活动及时安排有关教师全程学习——观摩课例,听取专家对课的精彩评析。通过活动,我校教师在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授课理念以及课上教师关注视角等方面都有了眼界开阔之感。专家近距离地与老师互动交流,给老师们以细致的指导和引领,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全面提升。 (2)、骨干引领,全方位互动,加快教师同步发展。学校成立帮扶结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经验交流、示范课、集体备课、常规听评课等形式,通过名师的传授、交流、示范、指导、帮助其他教师发展提高,做到整体学科的同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梯队建设,真正实现教师同步发展。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在省、市组织的讲课、论文评比等活动中,都取得斐然的成绩。 (3)、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我校校本教研形成“三线,四化,五环节”,“三线”即教研的研究方向围绕“课标、课堂、学生”三条主线开展;“四化”即教研形成“中心化”(每学期指定一个研究中心)、主题化、系列化(研究主题形成系列)、“精细化”的特色;“五环节”即教研的流程经过理论学习,教研组研讨,课例实践,评课反思,成果推广五个环节,教师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课题引领,激励提高,使教师向专家型发展。学校鼓励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尽快突破自身发展的“高原期”,学校支持基于自己课改教学开展课题研究。近年来,各学科承担的课题都在有序进行研究,其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深入教师心灵,引领着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水平提升。 二、科学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出更出色的“优秀教师” 1、学校在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引导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作全面自我诊断,剖析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和优势点,从而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点,制定出个人专业成长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短期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围绕个人目标,每学期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就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2018年3月

目录 一、项目建设团队 (3) 二、建设目标 (5) 三、建设基础 (5) (一)专业发展规模适度,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5) (二)校企合作稳步推进、工学结合不断深入 (6) (三)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团体水平持续提高 (6) (四)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7) (五)实训条件初具规模,校校合作稳步推进 (7) (六)社会服务初见成效,区域影响显著提升 (9) (七)专业特色逐渐形成,服务老区不可替代 (10) (八)顺应老区民生期待,抢抓机遇直面挑战 (12) 四、建设内容 (15) (一)建设思路 (15) (二)专业建设内容 (15)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5)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5) 3.师资队伍建设 (16) 4.实训基地建设 (16)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7) 6.创新创业教育 (17) (三)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17)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 (17) 2.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有效课堂认证 (18) 3.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从教能力 (19) 4.持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 (20) 5.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深度,积极拓展专业办学空间 (21) 6.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 (22) (四)建设进度 (22) (五)经费预算 (27) 五、预期成效 (2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7〕58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统筹规划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7〕821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将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行业领先,综合办学能力在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省级示范专业。 一、项目建设团队 (一)项目负责人 方小强(师范系主任,教授) (二)团队成员 1.校内成员 潘传中(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向世见(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钟诚(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王泽华(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卫宇(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柏晶(师范系副主任,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姓名: 学号: ____ 专业: _ 站点: 年级层次: _ 指导老师: 目录 内容摘要 (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5)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6. (二)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6)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七大行为习惯 (7) (一) 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7) (二)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7) (三) 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7) (四) 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7) (五)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7) (六) 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7) (七 )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7)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8)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 (8) (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8) (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 (9) (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内容摘要 新课程计划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行为和习惯的内涵。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行为习惯。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第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第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第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第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注重教师的自我培养,从学生个性和习惯入手,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有效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课堂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创设高效课堂。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行为习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和成因培养目标培养对策 研究背景及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一课题在国内外已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一部分专家将其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的辅导,经过发展,已经构建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使这项工作成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研究中,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班杜拉的“榜样法”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等。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教师要在学生有了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去教;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记;要在学生明白行动规则的条件下再要求去做。其中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讨是热点,提出了大量的有关学习策略的思想和理论模型,可以作为教

2020中小学最新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最新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新时期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要求,通过扎实细致、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守则》、《规范》)为基础,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文明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为核心,深入开展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养成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辱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通过学生的文明影响,带动家长的文明、社会的文明,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 三、领导小组 组长:郭 副组长:谭 成员:校委会成员、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事抓、抓小事。结合《守则》《规范》,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富有成效的养成教育活动。 (一)把学习习惯抓实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都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主动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二)把生活习惯抓严 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要从学生的作息、就餐、洗手、洗脸、理发、剪指甲、整理衣被、锻炼身体等最基础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抓起,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把行为习惯抓细 1、举止文明的习惯 学校下发的《沙口二小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细则》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继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对长辈、老师、同学、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争做文明公民,并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 2、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生活、活动三方面的秩序。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如交通秩序、商场秩序、剧场秩序等,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3、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习惯 懂得尊重他人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人们互相尊重,生活才能快乐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团结。要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宽厚待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4、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要教育学生既要讲究个人卫生,也要讲究公共卫生。 5、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从爱惜学习用品、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做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