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精选文档

浅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精选文档

浅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精选文档
浅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精选文档

浅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一

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指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主要是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上,在学生就业和行业、企业用人上合作办学,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近几年来,我院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充分利用学院地处开发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新路子。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开展细致的工作,建立了摩托罗拉电子XX公司、三洋通信设备XX公司、飞鸿达利通讯XX公司、中国移动天津滨海分公司等多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尤其是在2006年与摩托罗拉(中国)电子XX公司(以下简称“摩托罗拉”)签订了校企联办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班的合作协议。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路。

以摩托罗拉为例,工学结合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订培养方案,并切实加以落实。

在学生一、二年级期间,安排他们到摩托罗拉到企业顶岗认识实习,主要是利用学生第一次到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生产企业的机会,让他们身临其境,体验企业文化和自动化生产环境,并通过顶岗实习,在生产一线体验操作工的艰辛,锻炼体能,磨练意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好专业技术的上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志,

心。

近三年以来,我院已多次组织学生赴摩托罗拉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年度的每个季度末期,实习2~3周,岗位有手机完成制造、手机软件组装等。其时,摩托罗拉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临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由于时间紧、用工量大,在社会上一时很难招收到足够数量、素质较高的员工,渴望学院给予支援。我院以此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组织一、二年级学生经过短期培训,赴企业顶岗实习。经过4-8周的工作,完成顶岗实习后做小结,给出实习考核成绩。

在校专业课学习期间,除了完成必修的理论课程外,在二~四学期还要安排2周左右的专业实训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内容有初步掌握电子工艺(含SMT工艺)、智能仪器使用、手焊技能及手机线路板检测等。通过专业实训,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实践操作技能,还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考核,合格者可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在第五学期,根据摩托罗拉ANA线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实训内容,强化职业技能的应用能力。此期间,学生已基本学完应修专业课程,为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摩托罗拉等进行毕业前顶岗实习,我院安排热风枪手焊技术实训。由摩托罗拉等公司派工程师到校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由企业聘用上岗。2006年,从9

月~12月共进行了四期培训与考核,使我院04级电子三个班的名学生到摩托罗108经考核先后有学生都进行了手焊技术培训,

拉进行顶岗实习。由于部分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之前还有一些课程没有学完,我院又利用企业生产的淡季组织学生回校进行理论课的学习。由于学生在校经过了系统的专门化训练,学生到了摩托罗拉后工作上手很快,大大缩短了企业培训员工的时间,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摩托罗拉上下的一致好评。

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我院的体会主要有三个方面:

1.工学结合是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经之路

①是高职院校摆脱招生难、就业难困境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出现了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特色,能否培养出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破解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改变以往那种以“课堂为主、书本为主、学校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即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熟悉企业,熟悉生产流程,熟悉企业氛围,受企业欢迎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样既为企业、行业输送了急需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障。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吸引生源,形成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

②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可靠保障。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一定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等要素构.

集成。高职院校一般具有教学环境和教学软件的优势,但同时存在投入严重不足,硬件差,实训场所及实训设备短缺,缺乏真实意义的工作现场氛围的劣势。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正好能够通过与企业优势互补,解决这一问题。“借船出海”的实践教学方式,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校外实践学习基地,弥补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企业拥有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如手机生产技术、平板电视技术、笔记本电脑制造技术等。

③为高职院校前瞻性发展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专业设置依据。高职院校的发展与企业唇齿相依,要想拥有蓬勃发展的生机,必须与时俱进,与企业联手同步发展。因为,企业总是站在先进技术应用的最前沿。企业一项新技术、新工艺的问世,一种新产品的诞生,往往就孕育着新专业甚至新职业的产生。这就是高职院校创建新专业、发展新专业群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工学结合将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德育

①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做人。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提前进入企业,与企业员工打成一片,开始了解职场雨学校的区别,开始学会尊重领导、服从命令,开始懂得尊重它人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开始努力实践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过去学生不受企业欢迎的原因,除了技术、技能、经验不足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吃不了苦,受不了企业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实行工学结合的能够使那些“温室里的花朵”在工作实践中逐步体验培养模式,

到劳动创造财富的艰辛,在劳动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学习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这些正是当代青少年身上最缺乏而又最需要吸收的养分和精神食粮。

②改变了许多表现较差学生的不良习惯。很多平时学习懒散、旷课、上课睡觉、听课分心走神的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难发现,在工学结合中,很多学生平时邋遢、懒散的行为习惯销声匿迹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学起技术、干起活来,往往比起其他同学还认真、肯干、出成绩。工学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前基本达到了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③使学生获得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在工学结合期间,学生通过劳动获取报酬,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并促进学生养成厉行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同时,还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皆大欢喜。

3.工学结合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

①工学结合有利于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使用人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急需的是技术性人才。所谓“高工难求”,就是因为技术人才需要长期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积淀,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爱岗敬业品质为底蕴。许多企业都在为技术工人发展后继无人而担忧,都希望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很方便地使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使用人才。一位企业人事经理曾经风趣地说,学生就.

象一张白纸,没有经过社会各种形形色色不良思想、行为习惯的污染,可塑性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白纸上做出色彩斑斓的画卷。而从社会招来的人员,往往被污染得一身毛病,好多坏的行为习惯教育改变起来难度极大。

②工学结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很多企业,特别是季节性强的生产企业,在生产旺季需要一些季节性的临时工,而对这些临时工的知识要求、技术性要求、组织纪律性要求,往往不是随意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能够找得到的。实施工学结合,着实为这些企业解了用工的燃眉之急。

回顾近几年来工学结合的实践,笔者感触颇深,深深体会到工学结合的确是一种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紧密结合的最佳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便捷途径。笔者的愿望是把它做实、做细、做强,进而推广到我市乃至全国有条件的其他高职院校,让这一模式在高职教育的这方热土上普遍生根、开花、结果。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当前教学实践 当中,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次研究通过查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全面总结与分析前人的研究状况。在分析一体化教学主要定义之后阐述其实施的必要性,并对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实效性显著。 前言 近年来,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调整,社会以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全新的标准与要求。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也强调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为全面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当前教育体系广泛采用,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体化教学定义及实施必要性 1.一体化教学定义 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主要是指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换言之,则是将各类别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融合,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等各类别的实践环节重新分解与整合,进而安排在专业的教师实现教学工作的开展。师生在专业化的教室当中,将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动手操作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进而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教训实效性得以提升。真正做到“三个合一”,既教师合一、教材合一、教室合一。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为教学实效的全面发挥提供保障。 2.一体化教学实施必要性 (1)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 传统教学体育在当前的新型教学标准中,显然已经缺乏实用性。在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占整个知识比例当中的85%以上,造成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缺乏。而教学方式,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方式单一,授课十分枯燥乏味,影响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度。这种状况的产生,导致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较差,理解以及主动性受到影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2)符合教学改革基本要求 传统的中职院校教学理论教材,虽然能够直接表现出理论知识,但与企业以及社会的融合度不强,造成教材体系严重脱节。其中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实时性在教材当中无法凸显,实效性难以发挥。针对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出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能够转变传统教材理论知识的单一性,增强实践效果,使得授课内容可操作性全面提升。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结题报告 吴岫 蒲城县电力学校 2015.7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本课题属于渭南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使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全面提高了教学成绩。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上, 国内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各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始了研究,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采取 何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缺少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国际 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探索并总结出了 如“支架式教学”、“探索式学习”、“项目研究式学习”等教 学方法,但这些研究主要应用于课前及课后,而较少在课堂上去 进行认真研究,纵观国际国内尤其是我省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缺少有效的、可操作性的适合我省学生的教学理论和范例。我们 拟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对此项研究作探索、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办法。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使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

为当务之急。信息化融入教学,一改传统教育抽象、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形象而生动的情景中获取知识。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使静止、封闭、模式化的东西变为“虚拟现实”、“开放的”、“参与式”、“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让学生有了“思维实验室”与“理想空间”。 现代心理学: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学习活动中,情感兴趣以及兴趣的动机虽然不是直接承担认知任务,却是动力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因素,是提高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而利用信息技术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究,使师生课堂互动,无疑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之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实践能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我们将研究如何集合教学实际,探索并总结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新模式。具体形成以下三个目标: 1)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改进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

大学英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英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大学英语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课程,亦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日后就业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本文对较为符合高职高专当前教学形势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工学结合应用策略【abstract】university english is a foundation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not only the main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students, bu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far?鄄reaching impact to their career and long?鄄term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ork?鄄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which conforms to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situation much more i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university english; english teaching; work?鄄integrated learning; application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7-0110-01 一、工学结合简介 工学结合最早始于英国桑德兰得技术学院的“三明治”教育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性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实践自学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但是我认识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研究、探索和网上讨论交流,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上好实践项目课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1、情境创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就可以收到“电子”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也很关键。例如,在创设“美化工作表”这一课的情境时考虑到这一部分知识点多且杂,部分知识点与Word排版类似,容易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感觉没兴趣、不熟练的学生又跟不上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班的成绩表为操作样本,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组为单位,形成组合作、

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管理办法

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管理办法 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是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涉及到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主要是指在非毕业学年,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的实践教学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专业技能实习、专业技能培训、校外教学实习、校内教学实习等。 第二条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目的首先是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情境中,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技能应用于岗位实践,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运行情况,获得本专业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组织领导 第三条建立健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管理体系。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立由实习处、教务处、学生处等组成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负责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的规划、协调、检查、评估及重大问题或紧急事件的处理;由实习处负责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考核。 第四条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项目在正式实施前,必须进行以下审批程序:

1、由实习处与相关企业进行初步商讨,并实地考察该企业的工作、生活等设施,在确认可行的情况下提出书面申请,报校领导批准生效。 2、由实习处负责与相关企业进一步商讨并签署相关协议。协议内容应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各方的权利、义务,实习期间的待遇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由实习处负责与实习企业共同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教学文件,并提出教学进程调整方案,以及教师安排、实习成绩的认定等意见,经主管校长同意后,方可正式启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 第五条由实习处和实习企业共同负责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学生的 安全教育及管理。要以预防为主,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 1、双方应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前的动员和专题培训,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和考核办法,加强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预防各类意外事故发生;并在进入正式企业前,由班主任组织实习学生签署实习协议书,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共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学校领导必须定期到实习企业检查实习情况,加强指导和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正常有序开展。 第六条学生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结束时,应将学生实习报告、协议书、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实习大纲与进度计划及指导教师实习总结等教学资料及时汇总上交实习处存档备案。 三、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派出的实习带队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可由专任教师或辅导员担任;二是由企业选派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第七条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加强联系与沟通,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指导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检查实习进度和质量;在业务指导中注意培养学生敬业守纪的劳动态度、不怕困难的心理素质、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许艳妮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实现的途径、意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指明了当前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设施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目前中职学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标签:计算机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激情创境,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追求知识的重要手段。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科学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方法,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有关国家大事、媒体热点焦点、名人资料、美丽的家乡、校园文化等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处于优美的想象空间,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例如在《键盘指法》一课教学中,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精讲多练,熟练学生的操作实践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上机操作中,我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屏幕上播放,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 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法是新课程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应用并生成新知识的技能。本文主要阐述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法的定义、内涵、特征、注意点等。 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形成信息素养,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应用于生活,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信息技术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学科发展的辅助工具。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并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发展,但笔者从日常的教研听课中发现,在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全面实施“项目教学”还存在很多的虚假现象。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教师值得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1 项目式教学的定义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把 日常生活中项目及其管理的理念应用于教学,从实际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划分小组,扮演社会生活中的职位角色并借助社会生活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项目中的问题,最后汇总并将项目研究结果公示。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被称为基于项目的学习。 项目式教学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一种补充,它有许多优点:学 生在完成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能体验知识、技能获得再运用的过程,学会探究,去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迁移,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领域,项目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种体现。 2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信息技术课现状分析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相互渗透。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作为新兴课程,在中学已开设多年了,中学信息教师都有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基本都只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其他两个重要方面的目标培养。新课程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即“项目式教学”,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都以“项目式教学”层层展开。“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课时内完成

工学交替实施方案

济南第十三职业中专 工学交替实施方案 一、开展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意义、目的 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开展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内容 1、感悟企业环境(文化环境、管理环境、技术环境、生产环境)。 2、感悟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3、学习企业先进文化及管理理念,初步掌握生产技术。 4、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学习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部分专业课程。 5、通过学习和感悟,结合专业,进一步明确本人未来的发展目

标(在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零距离就业等方面怎样发展)。 三、参加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专业、时间、地点及指导教师 参与学生:09级六个班 时间:09级春季班2010年10月至12月,09级秋季班2011年1月1号-2月1号。 地点:09级春季班在济南佳宝乳业集团 09级秋季班到济南大润发堤口路店 指导教师:黄仕辉、李燕婷、贾青娟。 四、活动要求 1、学生在工学交替实践期间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因此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院相关管理规定和所在企业的管理制度。 2、本次工学交替实践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时间为三个月左右,所安排各专业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无特殊情况不准自行离开单位,擅离岗位未经指导教师及单位同意者,按实践环节成绩不合格处理。 3、要有高度的安全防患意识,严格执行企业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好安全工作。 4、在活动期间,要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 5、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全身心投入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案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重庆市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在职业教育的现行形式下~很多的学校都出现了上理论的老师不管实践~上实践的老师也是纯实践的现象。从而产生了或理论先于实践~或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理实严重脱节状况~让学生无所适从。这种状况已经远远跟不上需要。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在中职学生的培养“以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下~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理实一体化”的道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身素质~而且培养出了一批既懂理论又能操作的老师~更增强了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取得了学生、老师、学校、企业四赢的效果。 一、模式名称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项目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 模式有效的实现了“教、学、做、考”四位一体。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包含设定项目和教学目标——教师示范性操作和讲解——学生理论和实物联系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考评及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环节。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能力本位教学理论 能力本位教学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从业者的活动内容、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以提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思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特点的反应。结合素质教育思想和我国职业教育实践~能力本位概念中所说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心理承受能力。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态度~能力本位是强调围绕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表明了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建立在此学习理论上的创新和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起来,它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寓教于乐教学法 寓教于乐教学法就是在我们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的同时,根据小学生特点,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小学生爱学、好学。如讲解复制粘贴命令时加入一个“复制文字口诀”(操作之前要注意,先选文字别着急,选定文字点复制,然后别忘定位置,定完位置选粘贴,立刻印出所选字,还有两个快捷键,Ctrl+C,Ctrl+V帮助你)。这个口诀琅琅上口,小学生一学就会,然后再根据口诀讲解知识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学。再比如给学生讲解字体颜色设置的时候,课前先在写字板里输入一段儿歌,然后把字体颜色设置成与背景色一样“白色”,上课时说给大家变个魔术,把这段文字选中或者改变字体颜色后,儿歌出来了,小学生看了认为很神奇,这样就把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然后再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的认认真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景,通过这些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或者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窗口大小的调整时我们可以创设一种情景,我们课前先准备好一幅图画(可以是一个公园的图画,有山、有水、有人……或者是其它的山水图片),然后调整好窗口的大小,让它仅仅显出公园中的一小角。上课时打开这张图片,然后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美丽的公园里都有什么,学生们踊跃回答,在学生们回答的过程中,我边说边调整窗口的大小

工学交替实施方案

工学交替实施方案 1总则 1.1目的 为规范公司工学交替实习生的接收、管理程序,加强校企合作,满足公司用人需求,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各业务单元工学交替实习生的接收与管理工作。 1.3工学交替 根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需要,将教学实践环节移至企业进行,学生到公司进行阶段性(3-6个月)实习。参加实习的学生,毕业后优先考虑录用。 2职责 2.1人力资源总部 2.1.1统筹规划集团公司与各业务单元实习生招聘与实习管理工作。 2.1.2审核集团公司实习生需求并报集团总经理审批。 2.1.3招聘、管理在汉公司实习生。 2.2物流管理总部 2.2.1配合人力资源总部开展用工形式多元化工作。 2.2.2探索人才培训培养模式,建立仓储人才快速成长通道,缩短仓

储人员培养周期。 2.2.3协调、督促区域公司仓储部推进工学交替。 2.3各业务单元人力资源部门 2.3.1审核所在公司实习生需求,并报所在公司总经理审批、集团人力资源总部备案。 2.3.2招聘实习生并组织签订实习协议。 2.3.3定期跟踪实习生的实习情况。 2.4各公司仓储部 2.4.1根据部门实际工作情况,提出实习生需求。 2.4.2指定实习老师,并为实习生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 2.4.3根据实习生的工作情况,考核实习生的工作业绩。 2.4.4实习结束后,给予实习评价。 3实施步骤 3.1选择公司 3.1.1人力资源总部和物流管理总部根据多种用工形式的需要,选择有必要实施工学交替的公司。 3.1.2各公司也可根据自身用工需要,主动开展工学交替。 3.2筛选学校 3.2.1学校要求 (1)合作意向强烈,符合工学交替实习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 电子电工组吕家锦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最大不同就是学生毕业之后需要面对不同的阶段,学生在中职学校毕业之后面对社会的检验。为了让学生走出学校之后更快适应社会环境,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拉近中职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被社会所认可。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职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直面社会,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个行业。特别是如电气运行、机械制造等专业,需要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成为社会中的技术型先锋做好准备。中职教育由于受到普通高中教育以及中国式高考制度的影响,使得传统教育模式深入人心。出现了一种教师注重于对理论知识点的灌输,家长学生过分看重理论成绩的现象,却忽略了理论需要有实践证明的这一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性,面对枯燥的理论讲解与公式推导,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抵触心理,学习变的更加被动,更严重的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一种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的教学。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倾倒式教学将成为传统式教学模式的代名词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用倾倒式教学方法,尽量把更多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作为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在一个本应该是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却变成了被动接受。 (二)学习目标偏离自我提升的方向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般经历的都是传统教学过程,家长老师学生均以考试成绩来作为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好学生的标准单单从一张考卷来反应,那么就出现了学生应对考试的题海战术。那么究竟从这张试卷上学会了多少?如果碰到一个实际的问题,能否解决问题?类似这些问题,无从考证。如今出现的一个现象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般都是期末考试、会考、中考或者高考等考试中能考多少分、考入前几名,分数已经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路标。但是真正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学习理论是要更好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中职教育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三)偏重理论讲授,远离实践应用 在中职教育中的专业理论教学中,还是较多的出现教师作为“指导者”,学生作为“跟随者”的现象。教材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应用脱离较远。如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在模拟电路中,仍以三极管放大为重点。但是结合实际想想,在如今生产生活中三极管放大应用的领域已经少之又少,学生并不需要用一整个学期的时间来围绕这三极管放大来进行学习,对于中职学生需要的是最基础的知识以及与这些基础知识息息相关的实践应用,一些主流技术对于他们以后毕业就业来说更加有用。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必要性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区别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面向的是社会就业,学生未来的角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给公司带来收益的人才。而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的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 的运用 高明区技工学校杨婴宇 【摘要】本文从技工学校政治教学的现状出发,浅析了政治教学“一体化”的“四步”教学模式,即“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校内实验训练”、“校外实践和社会调查”、“成果展示——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教师课题成果发表或出版”。【关键词】一体化政治教学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近几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但这一改革涉及的只有专业课程,所以,一谈到“一体化”我们普遍认为它是专业教学的独有模式,而且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研究的重点也多在专业课程范围内,对文化理论教学一体化模式鲜有研究。笔者受暑期“全国通用素质师资培训”中“工学结合”的启发,在此与其他同行探讨技工学校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的相关问题。 一、政治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技校政治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材以理论为主,考核以分数为主,教学以满堂灌为主,实践教学比较欠缺,课堂教学难,教学实效不显著,达不到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上技工学校的教学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政治教学日益边缘化,使之在整个学校教学体系中变得可有可无,结果导致许多学生道德无知,是非模糊,行为失范,自卑疑惧,忧学怨学,扩大了“后进生”的范围。 二、政治教学“一体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关于“一体化”教学,不同的学者表述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方法,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二是认为一体化教学是将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上一体化教学的定义都是围绕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改革来谈的。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一体化的概念由专业领域涉及到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现结合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作一个新的表述: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是指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组合,将政治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重新分解、组合,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把政治教学任务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或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完成,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场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目标的教学改革活动。

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政策依据及意义入手,针对此种培养模式的特点,探讨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办学培养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被广泛采用,取得了较大成效,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要持久健康地走下去,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中等职业教师作为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中间联系者、学生的指导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根据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修正结合的坐标,找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才能让中等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快速向前推进。[1] 一、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是工学结合的发展助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

企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二、与企业合作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适用性的捷径 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必须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企业最了解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与企业合作能够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2] 三、关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1.在政策导向与制度安排方面 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的共识,并成为宏观政策的导向。目前主要靠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去摸索,一些企业并非都有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何使中小企业认识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当中来,需要国家政策和和相关制度的引导。 2.机制创新 “订单培养”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的重要机制,但全面推进“订单培养”关键在于取得企业的共识,要有名师、名专业,要有强大的实训基地和良好的实训条件,要有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学的融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媒体,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它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一面,但作为一门学科,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的意义出发,展开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的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策略,为信息技术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借鉴,并在各类深度融合的方法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在引领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相互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信息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复合交叉领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采用双重视角,就是要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互动性双

向融合。融合是彼此靠近,优势互补,寻求连接点与共同点,产生实质的、有意义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融合必须要实现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系统性的改造与流程革新,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教育新形态,为师生的生活提供人本信息化空间。在该空间中,信息技术更多表现为文化性的存在和精神性的存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并不是教育信息化,将教育与技术双向融合才是教育信息化,然后,再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1] 二、加强教学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创新是实现深度融合的指导思想,教学创新内容及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教学手段创新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要求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必然要求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我们可以建立学习平台,学习平台是实现深度融合的载体,是有支持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载体;是师生交流、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的平台,更是全校师生员工体验大学生活,共享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活幸福感的精神家园。[2]

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运行机制 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运行机制学生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做好工学交替工作也是建设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规范我校的工学交替学生实践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工学交替,主要是指按照我校四大骨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的实践教学活动。 第二条学生参加工学交替,须经过各个专业教研组审定同意后办理完审批手续,由学校招生就业培训处统一安排方可离校参加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活动。 第三条工学交替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 二、细则 第一条组织领导工学交替工作,由学校分管校长总负责,并组成由教务处、各个专业教研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成的工学交替管理领导小组。工学交替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学生所在专业和企业共同承担。 第二条工学交替安排 1

1、工学交替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程,安排一年级在第一学期进行一周的参观学习,二年级在第三学期进行两周的实践操作,三年级在第五学期进行八周的实习锻炼。 2、工学交替的内容要求:专业对口、分项目实训,具备专业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条工学交替学生的管理 1、安排参加工学交替的学生由各个专业和实习单位共同管理。学校和实习单位在学生参加工学交替期间,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2、要建立健全工学交替管理体系。学校成立工学交替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工学交替工作,要加强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学生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档案,定期巡回检查工学交替实习情况,加强工学交替实习指导和管理,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工学交替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3、建立学校、工学交替合作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制度,定期进行沟通联系。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前,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应当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四条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 (一)学校职责 1、学校应当加强工学交替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学交替管理制度,加强工学交替工作的监督检查,要明确对学生工学交替期间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认真进行考核。协调有关部门和实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