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科版初中物理课本插图专项练习汇编(有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课本插图专项练习汇编(有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课本插图专项练习汇编(有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课本插图专项练习汇编(有答案)

第4题图 初三物理书实验复习

八上物理课本插图 学号 姓名

1.如图所示,透过烧瓶壁(烧瓶壁厚度忽略)看烧瓶内水中的金鱼比实际要大一些,是因为光由 进入

时,发生了折射,烧瓶壁和内部的水相当于一个 。

2.如图所示,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文字,则看到的“文字”将会 A.不变 B.变大 C.高度不变,但变宽了 D.

宽度不变,但变高了

3.如图所示,将一个回形针用细线拴着,固定于桌面,当手拿一个条形磁铁在回形针上方时,看到回形针被吸起并静止在空中,磁铁对回形针的作用是通过

发生的,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是 (写出一点即可)

,若分别将一块玻璃板、硬纸板、铁片、铜片横着穿过磁铁和回形针之间时,能使回形针下落的是 。

4.如图所示,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会沉入水底,是因为鸡蛋的平均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若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会慢慢的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在鸡蛋未露出水面前,所受的浮力大小

,从刚露出水面至漂浮的过程中,浮力大小 。

5.如图所示,向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轻轻地放入若干个回形针,会看到水面逐渐向上凸起而不流出,这是因为 。

6.如图所示把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敲打衣架时,能听到清脆的响声,这说明 。

7.如图所示,在水中摇动小铃铛,能听到铃声,这说明 。

8.如图所示,将一部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向这部手机打电话时,看到了荧光屏亮了,同时听到了手机的铃声,若用抽气机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铃声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说明 ,整个过程中看到手机荧光屏一直亮着,这说明 。

9.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冲击声波,再用椭球型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里包含的物理知识有(1) ;(2)凹面镜对声波也具有 作用。

10.如图所示,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这说明 。

11.如图所示,用力敲击鼓面,可使鼓声的 变大,如图所示,唱到“高原”的“高”就唱不下去了,是因为唱歌时的 太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2.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 时,卡片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8题图 第7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3.如图,用手蘸水后摩擦高脚杯的杯口,听到杯子发出声音,当注入杯中的水量发生变化时候,声音特性中的(音调、响度、音色)发生了变化,当水量增多时候,声音这个的特性变。

14.如图所示是长笛发声时的波形图,长笛发声是由振动产生的,由图像可知,长笛发出的声音属于(选填“噪声”或“乐音”)

,人们一听就能判断是长笛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

1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当增加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听到刻度尺发声的音调(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16.如图所示,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17. 如图所示,当有火车迎面驶来时我们会听到汽笛声比较“尖”,而当火车疾驶过你旁边时,又听到汽笛声突然变“钝”了,这是因为当声源一直移动时,声源运动前方的

声波会被“挤压”而变密,在声源后方的声波会被“拉长”而变疏,当声

波变密时,引起鼓膜振动频率增大,从而使音调,反之鼓膜振动

频率变小,从而使音调,这就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18.下列各图中应用到电磁波的是

19.如图(a)所示为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几种放置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如图(b)所示为读数时的几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如图(c)所示为读数时的三种视线,其中正确的是。

20.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要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分布于乡村之中,

这种现象称为“热岛效应”,如图所示。请你说出形成热岛效应的一个原

因:。为了缓减热岛效应,请你提

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B.体育馆的顶部用

吸音材料制成特殊

形状的结构

C.机场地勤人员头

戴耳罩进行工作

D.摩托车排气

筒安装消声器

A.市区禁

止鸣笛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3题图

第17题图

A.声呐回声定位

B. B超检查身体

C.电视机遥控器选台

D.超声波测速

2

图1 图3 第21题图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21.如图1所示为长用来测体温的“体温计”

,其测温范围是 ;体温计在使用前要先往下甩一甩,利用 将水银柱甩回到玻璃泡内;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2,其正面呈圆孤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孤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像。 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示数为 ℃。

22.如图所示为我国新疆特有的一种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坎儿井。坎儿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暗渠即地下的输水道;第二部分是竖井,每隔20-30米有一个通地面的竖井,作为挖掘暗渠的出土口和通风口;第三部分是明渠,在流经田庄处通过明渠引用灌溉。坎儿井有效地减少了地下水的 ,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

23.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针筒中的乙醚液体逐渐消失,再推压活塞,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实验中乙醚先后发生了 和 两个物态变化,实验说明 可以使气体液化。 24.如图所示,用茶壶烧开水时,你会发现,当水烧开时,在壶嘴上方一定高度处出现了一些“白气”,这种“白气”是 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25.如图所示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其叶子呈针状的作用是减缓液体的 。 26.如图所示,高温病人利用冰袋降温,应用的原理是 。 27.写出下列实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

(1)图1,冬天,形成的冰柱------ ; (2)图2,秋天,在江面上出现的雾------ ; (3)图3,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

(4)图4,冬天,早晨铁丝网上经常会有针状的“冰丝”------ 。 28.如图,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褐色的碘颗粒,对玻璃泡微微加热并仔细观察,发现在玻璃泡内逐渐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弥漫于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一过程要 热,停止加热后,在玻璃泡壁上又出现一些褐色颗粒,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一过程要 热。 29.填出图中发生的物态变化。

图1 图2 图3 图4

第22题图 第30题图 第29题图 第28题图

夜视仪 验钞机

图1 图2 第33题图

第34题30.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的光屏上看到了 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 ,这说明太阳光是 光(选填“单色”“复色”),如果在白色光屏上贴上一张绿色的纸,则看到的现象是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光通过三棱镜折射时, 光的折射能力更强。如果分别让一束红光和紫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到同一个凸透镜上,

光的焦距更长。 31.填出下列各图中的能量转化:

32.红外线、紫外线在生产、生活中以及军事上都 有很重要的应用,试写出下列设备分别应用的是 红外线还是紫外线。

(1)夜视仪------ ;

(2)验钞机

------ ; 33.下列两图中,说明月食成因的是 。

34.如图所示,怎样做才能通过三个小孔看见烛光,答: ,用的原理是 。 35.如图所示,高楼大厦的玻璃墙会造成光污染,是因为光照在玻璃幕墙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

36.如图所示,夜间行车时,由于车内景物的反射光在挡风玻璃上发生了 而成像与挡风玻璃前,干扰了司机的视线,因此为了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小

轿车前的挡风玻璃都是 (“竖直”或 “倾斜”)安装的。

37.如图所示,利用凹面镜可以将奥运火炬点燃,是利用了凹面镜对光具有 的作用。 38.如图所示为在街道拐弯处安装的反光镜,它是一面 (选填“平面”“凹面”“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39.光的三原色是红、 、蓝;在图中填出a 处的颜色。

40.如图所示,河水看起来比较浅,是因为光由 进入 时发生折射,折射角 入射角的缘故。

4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在空水槽中的O 点,然后向水槽内注水,看到水槽底部的光斑将会 A.静止不动 B.向右移动 C.向左移动 D.都有可能

太阳能电池植物的光合作太阳能热水器 第31题图 第35题

第38题图 第37题图 第36题图 第39题

第53题图

42.在图中画出光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路图。

43.如图所示为在太阳刚刚从海平面上升起时,看到的变扁的太阳和变方的太阳,这是由于海水的温度和空气的温度相差很大时,海面附近气体疏密分布差异很大,发生光的 而形成的变形的太阳。

44.如图所示,通过放大镜看到邮票正立、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此时,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为 。

45.如图所示,画出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

46.如图所示为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平面镜的作用是 ,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需将镜头 向 (选填“上”或“下”)调,要使像变清晰,需将投影仪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47.如图所示,为近视眼的是

,应佩戴 透镜制作的眼镜。

48.拿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稍远的物体,则通过物镜成

、 、

像,其原理与 机相同,通过目镜成 、 、 像。

49.如图所示,用日晷计时的原理是 。 50.如图所示,一名顾客乘自动扶梯一起上楼,则他相对于 是运动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

51.如图所示,小明认为火车根本没动,是以 为参照物的,小丽认为火车终于开动了,是以 为参照物的。

52.如图所示,游云西行是以 为参照物的,月之东驰是以 为参照物的。 53.如图所示为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情景,加油机以 为参照物时是运动的,以 为参照物时是静止的。

图a 图b 第47题图 第48题图 第49题图

第50题图

第42题图

第41题图

第45题图 第46题图 第43题图 第44题图 第51题图

第52题图 第40题

八下物理课本插图

1、在图1量筒是测量_______的工具,读数时,视线应与____ _____相平,如图所示;若仰视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

、在图2

,

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可以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了刻痕

,说明

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图3

3、图3中1L酒精和1L 水混合后,总体积

_____2L。混合后液体密度_______0.9g/cm3。图3中能闻到化学药品的味道,因为____________ __。图3中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______中红墨水扩散得更快,说明________ ________。图3中两个铅块紧紧压在一起后能“粘”在一起,说明__________ ________。

4、19世纪末,英国的物理学家___ ___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__________是可分的。质子是由______ _____发现的,他并提出原子的____ _______结构模型图。

5、在图5所示,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约137亿年前的_________ 。

6、在图6所示,一根塑料绳用手从上往下多捋几下,会观察到________ 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

7、在图7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电,丝绸带______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电,毛皮带_____电。图7的实验过程说明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8所示,重物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塑料片的___ ___产生的.

9、如图9所示,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___ ,物体的形变就___ 。

10、图10所示的实验中,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是___ __,由这个实验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下图所示,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目的是通过方式摩擦;在自行车转轴处加润滑油目的是;鞋底的花纹是通过方式摩擦;自行车的刹车装置,用力捏闸是通过方式摩擦;根据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变化,得出的结论是。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5

图4

12、如图12所示,在杯中装满米,压紧后插入竹筷,再慢慢将竹筷提起来,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

______,

此时米受到的_______力和

_________

力是一对平衡力.

13、如图13,小明梦见他和小华的小船停在非常光滑的冰面上,他们把行李向后扔出去,小船居然动起来了.后来小明的奇思妙想获得了科学家爷爷的肯定,实现飞天梦想的火箭正是应用了这一原理。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有:

(1)

;(2)。

14、如图14所示,把气球放在钉板上,再把木板放在气球上,向木版上施加压力,气球变形但不会被钉板上的钉刺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图15所示的装置,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线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端挂上钩码,

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在___ ____ ____的情况下卡片处于平衡状态;把小卡片旋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________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这个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 _________ ____.若安装的两个定滑轮不在同一高度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

16、图16是测量________的压强计,轻按橡皮膜,可以观察到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17所示是“高空王子”阿迪力在钢丝上行走时总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重心,尽量使重力作用线竖直向下通过钢丝,这样他能在和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18、图18中纸片________掉下来,因为_________的存在。图19将沸腾的水从酒精灯上拿走,水_____继续沸腾,泼上冷水后水_____沸腾,因为___ _______。图20中乒乓球___ ___掉下来,___ __ 。

19、图21中将塑料袋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当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图22为简易潜水艇的模型,向气管内吹气,潜艇将_________,吸气潜艇将_______,其浮力大小_______(选“变大”、“不变”或“变小”)。潜水艇是通过改变____ ___的大小来改变浮与沉的。

20、图23左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3右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图24所示“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中,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目的是;用刻度尺测出,可求出活塞的横截面积S。

22、如图25所示,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时,_________的作用使饮料沿着吸管上升到嘴里。若将瓶口封住,饮料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吸到嘴里。

23、图26”孔明灯”升空的原理:点燃松脂后,灯笼内部的空气被加热,由于热胀冷缩,灯笼内的空气密度________,重力________,而灯笼受到的浮力________,当F浮______G时,灯笼就能上升。

24、在图27所示,“浮沉子”,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打塑料瓶内的水面上。将大塑料瓶密封后,用力挤压塑料瓶后,瓶内的气体体积_________、压强_________、浸入小瓶中的水增多,小瓶将_________。

图12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25、如图28

所示,水坝的下部总比上部建造得宽一点,目的是

26、如图29所示,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最后停在粗糙水平面上的B点处,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小球做运动,原因是。

27、如图30所示,A、B、C是三个圆柱体容器,分别装有水或酒精。B和C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且其中的液体深度也相同。比较A和B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A p B;B和C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 B p C。

28、如图31所示撤去酒精灯加热让易拉罐冷却,观察到,说明了。灌口出现的“白汽”是现象。

29、如图32所示,实验步骤:(1)在空气中称出铝块的重力G;(2)称出水桶的重力G1;(3)将铝块浸没在图C的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则铝块受到的浮力F浮= ;(4)待排出的水流到小桶中后,称出小桶和水的总重G2,则排出的水的重力G排水= ;(5)若成立,则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0、如图33所示,“简易密度计”一端封闭加适当的配重,使其能在液体中,刻度线分布是否均匀?。

31、如图34所示,帕斯卡“裂桶”实验,有力的证明了。

32、如图35所示,由(b)(c)可得出的结论:。

由(c)(d)可得出的结论:。

九上物理课本插图

1、如图中的船桨属于杠杆,此类机械的好处是,与之同类杠杆有。属于等臂杠杆有。

图33

图32 图34 图35

(e)开瓶扳手

(f)定滑轮

2、如图3(a)用羊角锤拔钉子,在图中作出最小力的示意图。(b)镊子属于杠杆;(c)中用力将夹子张开,此时属于杠杆,当用夹子夹住物体时属于杠杆。

3、如图4中手握哑铃,可以看成一个杠杆,缓缓放下哑铃,手用的力会越来越

(在图

中标出杠杆的五要素)

4、如图5用绳和木棍组成了一个,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如图6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在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

速拉动小车至高度h处,小车的重力为G,在此过程中,F G,使用

斜面可以,所做的有用功为,总功为,机械效

率为,小车在沿斜面运动过程中摩擦力为。

图6 图7 图8 图9

6、如图7所示,将一张卡片对折,在开口的一边剪两刀,然后将橡皮筋套在开口边,就做成了一个会跳的卡片.将卡片反过来,用手压平在桌面上,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开手,会看到: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____________做功,即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具有____________能.

7、图8皮球落地后的照片,球越跳越低,原因是。

8、图9所示,高度公路上的限速标示牌,规定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原因是

9、(1)图10所示,在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在本实验中研究对象是(选填“小车”或“木块”),动能的大小通过观察,此过程中小车对木块。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图11所示中让不同质量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目的是,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本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和。

10、图12所示的“模拟打桩”实验,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桩”被打得越深;___________________,“桩”被打得越深.

11、图13所示,(a)使单摆偏离原来静止位置到A.当摆球从A向下摆动时,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动能逐渐_________,势能逐渐_________;当摆球到最低点O时,它的动能最______、势能最__________. 在此过程中,摆球的势能逐渐转变成__________能.此后,摆球又向B的位置运动,随着摆球的上升,它的速度越来越______,动能逐渐转变成_____能;当摆球到最高处B点时,它的动能为_______,势能最______.(b)中滚摆也在上下运动,说明。

图3 图4 图5

单摆和滚摆在实际摆动中,向上摆动的高度逐渐降低,原因是 , 能量是否守恒? 12、图14所示,“点火爆炸”的实验中,在透明塑料盒的底部钻一个孔,将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管紧紧地塞进孔中,打开塑料盒盖,向盒中滴入数滴酒精,再将盒盖盖紧,然后揿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盒盖________,同时听到“呯”的一声响.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产生的燃气对

________

做功,燃气的

_______能减少,转化为__ ____的__ _____能.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__.

13、图15所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是 ; 14、在图16中,在厚壁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压下,我们会看到_________,这表明用力压下活塞时,玻璃筒内的___________,并达到棉絮的________。如图17所示,将手中的铁丝在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_____________,表明铁丝的内能______________;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____________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上述的两个现象,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时,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15、如图18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的实验中,所选取的两种物质是水和干砂子。其器材有:两个酒精灯(带火柴)、两个金属罐、两支温度计、两个铁架台(带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秒表; (1)此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目的是: 。 (2)实验中水和沙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 。(选填“温度计的示数”或“加热时间”).

(3)在给两种物质同时加热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放在水和干沙子中的温度计,可看到 的温度变化得快,由此可知 的比热容大。 16、图19实验是研究“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本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器材有: 和 ,作

用分别为

和 ;

本实验通过 来判断放出热量的多少;

本实验需要控制的物理量有 和 。 17、图20中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其中油量表是用电流表改装而成的.

(1)这一装置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 ; . (2)当油箱中油面上升时,电路中的电流将 (填“减小”或“增大”).试想:将电路中的电流表换成电压表,即用电压表改装成油量表,则电压表应该并联在 两端,这样

才会当油面上升时电压表的示数也增大,显示出油量变化情况.

18、图21所示,是一个自动会转的“魔罐”,在金属罐的盖子和罐底各开两个小孔,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橡皮筋的中部制成的。推动“魔罐”使之水平滚出,滚动一定距离后,它自动

折回.……如此不断来回滚动。此过程中“魔罐”的 与橡皮筋的 之间相互转化。 19、(1) 电冰箱的压缩机和冷藏室内照明小灯泡工作时互相不影响,压缩机由温控开关控制,灯泡由门控开关控制,请在图1中用笔画线连接好电冰箱的工作电路图。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9 图20 沙 水 图18

(2)如图2所示的插座和电灯(带开关)是组成家庭电路的常用器件,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它们分别正确的接入电路中.

20、如图22所示,拖拉机发动机采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原

因是

;如图23

所示,汽油机工作时,压缩冲程中, 转化为 能;若一台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1200r/min ,该汽油机每秒钟做功 次。

21、如图24所示,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大海上吹来,而晚上的风从陆地上吹去,这叫海陆风.陆风和海风只在炎热晴朗的天气产生,由于 不同,即海水和泥土的 (填物理属性)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

九下物理课本插图

1.由图1可知目前电能表示数为 ;该电能表的电路允许接入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为 ;只将某一电吹风接入该电路通电5min 时,观察带该电能表转了200r ,所耗电能为 J ,该电吹风的电功率为 W.

2. 在图2所示“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实验中,将两个阻值 (选“相同”或“不同”)的白炽灯接在电路中,根据______ ___,可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

利用(a )图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利用(b )图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 。 3. 图3示,(1)在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R 1、R 2 是两个电阻圈,R 1的阻值大于R 2的阻值,接通电路,通过观察到______ ___的现象,说明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热量.本实验中探究产生电热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是的实验操是

。实验选用煤油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煤油的内能增加是通过 途径改变的,电阻丝的内能增加是通过 途径改变的。 (2)若用该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升温本领”时,应该完成

的操作是: 和 。 4.图4是测电笔的结构,它是由两个金属电极、氖管、弹簧和一个 组成。 5. 用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是可以“探究熔丝熔断的原因”,其中左图的实验可以表明,当电路中发生_________时,电路中电流将急剧增大,熔丝立即被熔断;右图的实验中熔丝熔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又称为_______ _______.

图23 图1 图2

图3

6. 图6所示的电路是用来检查家庭电路短路故障的.闭合闸刀开关,再逐个合上各用电器开关,若校验灯发出暗红色的光,则该支路___________;若校验灯正常发光,则该支路____________.

7. 如图7所示的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电流的磁场方向与有关.这一现象称为电流的_____ .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如果移走小磁针,该结论(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8. 如图8

所示,研究表明,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如图所示,在垂直于通电直导线的平面内,它的磁感线是以为中心的一系列。

9.如图9所示,医生对病人进行脑部手术时,需要将体温降至合适的温度.准备手术之前,病人的心肺功能开始由心肺机取代.心肺机的功能之一是用“

电动泵”替代心脏博动,推动血液循环.如图所示,将线圈ab缠绕并固定在活塞一端,利用其与固定磁铁之间的相对运动,带动电动泵中的活塞,使血液定向流动;阀门S1、S2都只能单向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当线圈中的电流从a流向b时,线圈的左端为极,活塞将向(选填“向右”或“向左”)运动,“动力泵”处于

(选填“抽血”或“送血”)状态.

10. 如图10所示,是汽车启动原理图。当汽车启动时将钥匙插入仪表板上的钥匙孔并旋转(相当于闭合开关)。请补完整电路图。

图7 图8 图9 图10 11. 如图11,甲图:家用电器要装接___________ 是为了用电安全;

乙图: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的判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

丙图:电铃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工作;

丁图:导体按图示方向运动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12. 如图12所示录音机的磁头录音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音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如图13所示根据小磁针的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并在右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

图11

图5

图6 图4

图12

14. 在图14中,开关闭合后,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__ ___,表明:。利用此实验原理可以制成____ __机,其工作时将___ __能转化为______ _能.

15. 图15所示的实验是观察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当通电线圈两端的漆全部刮去后放入磁场,

上开关,可观察到通电线圈

_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在磁场中转动,该通电线圈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在磁场中持续转动下去.若将该通电线圈两端的漆刮去一半后再放入磁场

,则通电线圈能在磁场中持续转动下去的原因是

.要改变线圈转动方向,可采用方法:

或 .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16.如图16所示,在微型电扇的插头处接一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发现______ _____,如果用手指捏紧插头的两极,你会有_______的感觉.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 __ ____. 17. 在图17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当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发现的,叫做

_____________现象.在此实验中__________部分相当于电源.

18. 在图18所示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手摇发电机主要是由和等组成。摇动手柄时,观察到小灯泡,说明电路中有;将小灯泡换成小量程电流表,缓缓地摇动手柄,观察到小量程电流表的指针,说明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随时间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19. 在图19所示是一种手摇发电的手电筒,当沿图示中的箭头方向来回摇动时,灯泡就能发光。手电筒里有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线圈。摇动时,可以感觉到有一个物块在运动,该物块是,依据是。

20. 在图20所示是自制交流发电机模型。这台小发电机在发电工程中能量转化过程是:。

21.如图21是自动空气开关的原理图,当电路由于短路或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导致电流过大时,磁性变强,吸引衔铁的力变大,使衔铁转动,闸刀在弹力作用下自动开启,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22. 如图22所示的实验可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可以听到______ ______,这是因为____ __.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23. 如图23所示“探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真空罩中的手机_________(“能”或“不能“)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_________ _ ____;

如图24的实验中,放在金属盒中的手机_____ __(“能”或“不能“)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4.如图25的实验研究的是“光纤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实验中,在光纤的一端附近放上发光的小电灯,在另一端可以观察到______.用光纤传输光信号,主要应用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26是“水滴实验”的示意图,小华设想通过图中的方式可以用毛巾把低处的水吸到高处,你认为____________(能/不能)实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图26

26. 如图27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7

27.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悬浮在轨道上的

(1)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结构如图28甲所示。要使列车悬浮起来,车身线圈的上端是_____极。

(2)图28乙是另一种磁悬浮列车的设计原理图,A是磁性稳定的电磁铁,安装在铁轨上,B是安装在车身上(紧靠铁轨上方)的电阻非常小的螺线管。B中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螺线管B与电磁铁A之间相互________(选填“排斥”或“吸引”),从而使列车悬浮在铁轨上方。

图28

28、见右上图太阳能的利用补充完整:

29.如图所示,一个不能打开的盒子外面露出一段细长的导线,试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在不损坏导线的情况下,判断导线中是否有电流,并完成右表。

实验器材实验主要步骤实验物理依据及判断方法方法

1

方法

2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插图

1.水中空气中放大镜或凸透镜)

2.C

3.磁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可以处于静止状态铁片

4. 大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

5.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6.固体可以传声

7.液体可以传声

8.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9 声波具有能量会聚

10.声波具有能量

11.响度音调

12.快

13. 音调变低

14. 空气乐音音色

15. 变低

16.B

17.变高变低

18.C

19. (4) (2) (2)

20.城市水少,使水蒸发吸热较少;(城市高楼林立,不利于空气的对流;城市的路面及建筑物材料的比热较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的更高;城市车多,车辆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内能;城市车多,汽车排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在市区多修建一些人工湖;在市区多植树,多种花草;汽车单双号出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1.35—42℃惯性放大镜(凸透镜)虚 37.50

22.蒸发

23.汽化液化压缩体积

24.液汽化液化

25. 蒸发

26.熔化吸热

27.凝固液化升华凝华

28. 升华吸凝华放

29

30.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复色原来绿光照射的地方仍呈绿色,其余地方都成黑色紫红

31.光能转化为电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能转化为内能

32.(1)红外线(2)紫外线

33. 光的直线传播

34.将三个小孔和烛焰调节在同一条直线上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5.(镜面)反射

36.反射倾斜

37. 会聚

38.凸面

39.绿

40.水中空气大于

41.C

42.

43.折射

44.虚一倍焦距以内

45.

46.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下远离

47.图a 凹

48.倒立缩小实照相机正立放大虚

49.光沿直线传播

50.地面扶梯

51.站台旁边驶过的火车

52.月亮云

53.地面战斗机

八下物理课本插图

1.液体体积液体凹面底部偏小

2.铁钉的硬度比石蜡大

3.小于大于药品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热水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分子间存在引力

4.汤姆生原子卢瑟福核式

5.一次大爆炸

6. 细丝会分开,因为摩擦起电,细丝带同种电荷相互相斥

7.正负负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8.弹性形变

9.越大越大

10.不变重力的方向是竖起向下的

11.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增大减小摩擦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增大增大压力增大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2.筷子能把米和杯子提起重摩擦

13.(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4.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15.拉力大小相等不能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不能

16.液体压强U形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17. 重力支持力

18.不大气压不能能(重新) 烧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随之降低,故重新沸腾不会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上方气压比下方气压大

19.变小0 上浮下沉不变自身重力

20.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液体对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2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

22.大气压不能

23.变小变小不变大于

24.减小变大下沉

25. 水越深处压强越大,为了更牢固,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建造得宽一些。

26.减速直线运动受到摩擦力作用

27.小于大于

28. 易拉罐被压瘪大气压的存在液化

29. G-G' G2-G1 G-G'= G2-G1

30. 竖直漂浮不均匀

31. 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2.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多浮力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 液体的密度越在,浮力越大

九上物理课本插图

1.费力省距离(方便) cd af

2.费力省力费力

3.费力大

4.滑轮组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

5.省力小于省力 Gh FS Gh/FS (FS-Gh)/S

6. 卡片弹起卡片弹性势能

7.受摩擦阻力作用,机械能减小

8.质量一定,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停不住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9.小车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做功物体的质量一定,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物体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10.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

11.(a)增大减小大小(为0) 动 0 大 (b)动能和势能可能相互转化存在摩擦等阻力,机械能减小守恒

12.被弹飞盒盖内盒盖机械内燃机

13.热传递

14.棉絮着火空气温度升高燃点温度升高变大做功机械内

15.(1)天平为了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砂子(2)加热时间 (3)砂子水

16.天平温度计为得到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测量水升高的温度比较燃料燃尽后,水升高的温度燃料质量水的质量

17.(1)杠杆原理欧姆定律(2)增大定值电阻

18.动能弹性势能

19.(1)(2)

20.水的比热容大机械能内能10

21.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比热容

九下物理课本插图

1. 2920.8 kwh 2200W 800

2.不同灯泡的亮度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时,电压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通电时间和电压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

3.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路电流大小,观察甲(或乙)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煤油纠比热容小,吸热升温快,效果明显热传递做功

(2)将甲瓶中的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乙瓶也可) 将甲瓶中的R1替换为阻值为R2的电阻

4.高电阻

5.短路总功率过大超负荷运行

6.正常短路

7.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电流方向磁效应奥斯特成立

8.电流同心圆

9.S 向左抽血

10.

11.接地线安培定则电流的磁效应会

12.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化电磁感应

13.

14.直导线摆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电动电能机械能

15.能不能让线圈在转过半圈时不再通电,则线圈可靠惯性转动,当再转半周时,可以加上电流,线圈受力即可继续转动改变电流方向改变磁场的方向

16.二极管发光麻电路中产生了电

17. 闭合回路和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法拉第电磁感应导体AB

18.磁体线圈发光电流左右摆动方向

19.永磁体(磁铁) 电磁感应现象

20.风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总功率过大电磁铁

22.电磁波的存在咔咔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

23.能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不能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

24. 光光的反射

25. C图能A,B 图不能能量守恒定律

26.能量转移和转化是有方向的

27.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1)S (2)排斥

28.

初中物理课本插图汇编八年级下

1 八下物理课本插图 1、在图1量筒是测量_______的工具,读数时,视线应与_________相平,如图所示;若仰视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在图2中,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可以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了刻痕,说明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图3 3、图3中1L 酒精和1L 水混合后,总体积_____2L 。混合后液体密度_______0.9g/cm 3。图3中能闻到化学药品的味道,因为____________ __。图3中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______中红墨水扩散得更快,说明________________。图3中两个铅块紧紧压在一起后能“粘”在一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4、19世纪末,英国的物理学家______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__________是可分的。质子是由___________发现的,他并提出原子的___________结构模型图。 图4 图5 5、在图5所示,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约137亿年前的__________ 。 6、在图6所示,一根塑料绳用手从上往下多捋几下,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7、在图7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电,丝绸带______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电,毛皮带_____电。图7的实验过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8所示,重物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塑料片的___ ___产生的. 9、如图9所示,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___ ,物体的形变就___ 。 10、 图10所示的实验中,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观察到悬线OA 的方向是_____,由这个实验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11、如下图所示,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目的是通过 方式 摩擦;在自行车转轴处加润滑油目的是 ;鞋底的花纹是通过 方式 摩擦;自行车的刹车装置,用力捏闸是通过 方式 摩擦;根据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变化,得出的结论是 。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插图改编试题:8年级下》(学生版)

教材插图试题 1.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两人通过腿、肩等部位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如图所示,当甲、乙两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且布带的重力不计时,下 ;如果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水平运动的方向放一个磁体如图甲,则观察到小铁球的速度;再次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运动的侧旁放一个磁体如图乙,看到的现象是.以上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 5.某同学利用两个相同的小车、两个相同的条形磁体,研究力的作用,他把A、B两辆小车放置在水平长木板上,在小车上各固定一块条形磁铁,如图(A)所示,轻推一下小车B,使其慢慢靠近小车A,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车A也靠近小车B.改变A车上条形磁铁的放置方法,如图(B)所示,把小车B放在靠近小车A的位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车A和小车B向相反方向运动.(1)由图A、B两实验,从磁学角度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2)由图A、B两实验,从力学角度可完整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1题)(2题)(5题) .撑杆跳高运动员从起跑到最后落在海绵垫子上,能量发生了多次转化.起跑过程中运动员获得能,撑杆点地并发生弯曲,此时运动员的动能转化为撑杆的能,撑杆恢复原状将运动员顶起,撑杆的能转化为能,运动员从最高处落向垫子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能.如图为撑杆跳高时,杆恢复原状把运动员向上甩的情景,画 出此时运动员所受力的示意图. (8题)(9题)(12题) 12.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静止不动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当跳水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正在向下压跳板时,运动员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跳板对运动员施加的力的作用效果 是.被跳水运动员压弯了的跳板具有能。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3 欧姆定律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题: 1、需要的实验器材? 2、实验电路图? 3、怎样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4、本活动的探究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后同桌相互 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学生上黑板进行活动探究 1、连接电路 2、进行实验 3、收集数据 引导学生 合理猜 想,引出 探究课题 培养学生 进本的实 验操作能 力,学会 用控制变 量法探究 问题 学会交流

刚才几位同学都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究,并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下面就请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组的探究结果。 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PPTflash动画展示该实验过程,进一步理清实验思路、过程以及探究时注意的细节问题 活动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学生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电 压变大为原来的两倍时,电 流也变为原来的两倍;电压 变大为原来的三倍时,电流 也变为原来的三倍。 即:电阻一定时,电流与 电压成正比。 认真观看的同时思考滑动 变阻器在本探究中的作用 实验 次序 电压 U/V 电流 I/A ① ② ③ 激发学生 交流的欲 望 学会分析 数据、归 纳结论 进一步掌 握电流与 电压的关 系

课堂 小结 1.回顾本课探究过程 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3.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研究方法? 同桌或邻桌间相互交流后, 点名回答 进一步掌握新知 课堂 练习 PPT 展示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 巩固新知 作业布置 作业:课本“www ”习题 独立完成 进一步落实新知 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主要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但由于本节课容量大、时间紧,学生素质较低时,教师不能一味放手,要注意适当引导。利用PPTflash 动画演示及实物投影显示学生归纳的结论,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板书,可以节约不少时间,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显得比较宽裕,是本课圆满完成的关键之一。

(完整版)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苏科版2017初中物理课本插图汇编

八上物理课本插图 1.如图所示,透过烧瓶壁(烧瓶壁厚度忽略)看烧瓶内水中的金鱼比实际要大一些,是因为 光由进入 时,发生了折 射,烧瓶壁和内部的水 相当于 一个。 2.如图所示,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文字,则看到的 “文字”将会【】A.不变 B.变大 C.高度不变,但变宽了 D.宽度不变,但变高了 3.如图所示,将一个回形针用细线拴着,固定于桌面,当手拿一个条形磁铁在回形针上方时,看到回形针被吸起并静止在空中,磁铁对回形针的作用是通过发生的,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是(写出一点即可),若分别将一块玻璃板、硬纸板、铁片、铜片横着穿过磁铁和回形针之间时,能使回形针下落的是。 4.如图所示,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会沉入水底,是因为鸡蛋的平均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若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会慢慢的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在鸡蛋未露出水面前,所受的浮力大小,从刚露出水面至漂浮的过程中,浮力大小。 5.如图所示,向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轻轻地放入若干个回形针,会看到水面逐渐向上凸起而不流出,这是因为。 6.如图所示把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敲打衣架时,能听到清脆的响声,这说明。 7.如图所示,在水中摇动小铃铛,能听到铃声,这说明。 8.如图所示,将一部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向这部手机打电话时,看到了荧光屏亮了,同时听到了手机的铃声,若用抽气机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铃声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说明,整个过程中看到手机荧光屏一直亮着,这说明。 9.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冲击声波,再用椭球型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里包含的物理知识有(1) ;(2)凹面镜对声波也具有作用。 10.如图所示,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这说明。 第1题图 第4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第6题图第8题图 第7题图

苏科版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t s v = 2012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 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靠近焦点)像远像变大。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 G —重力(N) m ——质量 (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4、密度公式: V m = ρ 变形公式:m=ρV V =m/ρ 5、浮力公式: ① F 浮=G – F (称重法)

S F ② F 浮=G 排=m 排g (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ρ水gV 排 V 排=V 浸 V 露=V 物---V 浸 ③ F 浮=G (平衡法) ④ F 浮= F 下-F 上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压力差法) 6、固体压强公式: p = 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F 1——动力(N )L 1——动力臂 (m ) F 2——阻力(N ) L 2——阻力臂 (m ) 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做垂线段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初中物理六种版本教材体会 1

初中物理六种版本教材体会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光现象是学生最熟悉的自然现象之一,不同版本教材在编写中都注意到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精美图片和照片来引入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探究光源、光的传播规律、光的色散和物体呈现各种多彩颜色的奥秘,进而引出光学元件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在众多光学元件的成像规律和应用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教材首先从透镜的结构特点和透镜对光的作用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几何特征与光学特征,进而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焦点”和测量“焦距”,在“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探究并了解透镜的特殊光线,第二节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中让学生了解凸透镜能够成不同类型的像,同时认识和辨别像的大小与虚实,为下一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够了知识的基础构建,第三节要求学生利用凸透镜、光源、光屏和一把刻度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探究实验过程做了足够的提示和铺垫,并提示学生以焦点和两倍焦距处为界限,分别观察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第四节、第五节的内容是透镜应用的延伸;人教版的教材特点是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甚至重要的地位;能够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在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并且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形式生动活泼,注意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北师大版教材的设计与人教版教材类似,但是采用光具座,而且在教材中利用一幅直观的图片来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蜡烛所在的具体位置,方便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提高探究效率。北师大版教材共设置9个课堂栏目,包括“问题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观察与思考、交流讨论、实验探究、想想议议、做一做、科学窗、你知道吗?”等等;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苏科版教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前也有足够的铺垫,对于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知识的学习,先认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再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最后从本质上认识光的折射特点。在苏科版教材中十分重视图片的教育教学功能,这些图片图文并茂、形式丰富、安排合理,让学生一看趣闻盎然,这样可以

苏科版初中物理新版教材解析文档

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2011年版) 特色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苏科版)在实验区使用已10年,它在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顺应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修订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该套教教科书进行了全面修订。目前,八年级教科书已通过教育部审查,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使用。 为了帮助老师们研究、分析、处理和使用好这套教材,我想谈一谈修订后教材的特色和教学建议。 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2.保持并强化教材特色,着力改善教材的薄弱环节。 3.关注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提高教材的适宜性。 修订教材主要特色如下: 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编写教材中,我们不遗余力地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学生喜欢物理,热爱科学。无论是在序言、各章节,还是在课外作业中,我们都极力关注让学生有兴奋感和充实感。 1.关注利用随手取材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堵住耳孔能听到敲击金属衣 架发出的声音吗?透过玻璃水杯 能看到什么现象?从不同角度观 察水杯中的小鱼,能看到什么现 象?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 到意外、惊奇,从而产生探究的欲 望。 图1. 修订方案P4图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教材利用卡通人物的对话,或引入探究的问题,或陈述不同的观点,或暴露学生常见的错误认识,以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探究的动机。如图所示的卡通画,用小华唱《青藏高原》歌曲的情景,自然引入探究音调的课题;以一幅人落水的漫画引入折射现象的课题。 图2,“音调”的引入 3.初中学生常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内容过于抽象,为此,对于教材中一些重、难点,我们关注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例如,先“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再“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先“初识透镜”,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再学习“速度”;先“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再“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等。由此较好化解了学习的难点,使学生树立信心。

最新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 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 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 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 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 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 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初中物理课本插图复习

课本插图复习 1. 在图1中,把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中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会发生的现象是鸡 蛋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2. 在图2中,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烛焰在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3中,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不同;在图4中,当玩具电动机的转速增大时,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变化是_________ _____. 4. 如图5甲所示,向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瓶口内___ _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白雾”,蒸发皿的底部出现了_____________.另换一只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向蒸发皿中倒入开水,如图5乙所示,瓶口内____ 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白雾”.该实验中“雨滴”的形成所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 观察图5丙,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____ ____(有/没有)出现“白气”,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图1 图2 图3 图 4 图5 甲 乙 丙 甲 乙 图7 图6

5. 如图6甲所示的实验显示的现象叫做________ ______,由这个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多种色光.在这个实验中,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如图6乙所示,发现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测时,温度也会上升,这说明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______线具有____ ____.将涂有荧光物质的纸条放在紫光外侧,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图7的实验中,要通过三个小孔看见烛光,必须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 图8是用铁丝绕成的圆环,在水中浸一下后取出,透过布满圆环的水膜看书上的字,发现字变大了,这时它是一个__ __透镜;轻轻摇动布满水膜的圆环,甩去少量水,透过布满圆环的水膜看书上的字,发现字变小了,这时它是一个__ __透镜. 8. 如图9所示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在投影过程中,凸透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9. 如图10所示,俯视玻璃砖下的线条,线条似乎升高了,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10.在图11中,当凸透镜距灯泡较近时,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灯丝_ ____、 ___ ___ 清晰的像:适当增加凸透镜和灯泡间的距离,墙上能看到灯丝__ __、 ____ 清晰的像:再增加透镜和灯泡间的距离,在墙上又能看到灯丝_ __、 __ 清晰的像. 11. 在图12中,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可以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了刻痕,说明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如图13所示,重物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塑料片的______ _____产生的. 图8 图9 图 10 图11 图 12 图 13 图 14 图15

初中物理课本插图复习

课本插图复习 在图1中,把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中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会发生的现象是鸡蛋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2. 在图2中,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烛焰在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3中,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不同;在图4中,当玩具电动机的转速增大时,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变化是_________ _____. 4. 如图5甲所示,向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瓶口内___ _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白雾”,蒸发皿的底部出现了_____________.另换一只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向蒸发皿中倒入开水,如图5乙所示,瓶口内____ 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白雾”.该实验中“雨滴”的形成所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 观察图5丙,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____ ____(有/没有)出现“白气”,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 如图6甲所示的实验显示的现象叫做________ ______,由这个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多种色光.在这个实验中,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如图6乙所示,发现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测时,温度也会上升,这说明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______线具有____ 图1 图2 图3 图 4 图5 甲 乙 丙 甲 乙 图7 图6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3.5 光的反射》word教案 (1)

第2节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之所以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教学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 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1~2 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1.光反射的规律 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实验1: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实验2: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结合图4.2-4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1)按照教科书图4.2-2,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图4.2-3),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路的可逆性 实验3:把入射光线沿原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实验4: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或灯光。 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呢?我们来研究这两种情况。 教师: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的情况如下图: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 演示:把几根大头针垂直插入硬纸条中表示“法线”,把硬纸条任意弯折后“法线”不再平行。(图略) 强调: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就可以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部分来的反射光,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三、课堂小结 1.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 总结(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中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l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人耳的距离都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测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 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 温度计使用:(估、选、放、等、留、读)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齐。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初中物理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物理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能全面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投入学习,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初中物理新教材采用了彩色图片,以调动学生视觉各个方面,使其投入学习,打开初中物理教材,可以发现每册教材都是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精彩纷呈。这种教材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自然学科,再次展现了物理一魅力和学习物理的价值。 这些丰富的教材插图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呢?笔者以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呈现于此,以供同仁参考,意在抛砖引玉。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新教材以丰富、精美的插图,增添了物理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师在教学初中物理(新人版物理教材)“科学之旅”即“前言”时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了教材资源,如:人教版教材科学之旅的图0。1—1是‘向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学生的回答是加快沸水冷却,学生当然不知道水会怎样,此时教师立即演示并告诉学生,这是因为大气压降低,沸点降低,水又沸腾起来。接着可引导学生看图01—4乒乓球会下落吗?学生想象的是下落得更快,教师抓住此机会进行演示,结果与学生想象的完全不同,再进行解释:是由于向下吹气时,乒乓球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快,气压变小,距乒乓球较远的地方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这样大气压将乒乓球紧紧压住而不能下掉,通过这有趣的插图和演示,既让学生惊讶,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插图,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新教材有关实验内容的图很多,其中有物理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这些图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物理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好资料,这些插图形象、直观地反应出实验所需器材和简单的实验顺序。它对学生学习新课、复习实验内容和设计实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八年级物理上册P82图4。2—1,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学生读图后便知道这实验所需器材和具体的装置,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便能进行较为规范的实验操作了,这对加强实验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插图,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物理教材中的插图有反应对某概念的理解,有反应某个规律的。均有直观性、趣味性,对学生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例如:九年级物理P107图15。2—1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又如:九年级物理P77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基本概念汇总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基本概念汇总(一)第一章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苏科版初中物理课本专项练习汇编

第4题图 2018届九年级物理复习 学号 姓名 八年级物理上册 1. 如图所示,透过烧瓶壁(烧瓶壁厚度忽略)看烧瓶内水中的金鱼比实际要大一些,是因为光由 进入 时,发生了折射,烧瓶壁和内部的水相当于一个 。 2.如图所示,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文字,则看到的“文字”将会 A.不变 B.变大 C.高度不变,但变宽了 D.宽度不变,但变高了 3.如图所示,将一个回形针用细线拴着,固定于桌面,当手拿一个条形磁铁在回形针上方时,看到 回形针被吸起并静止在空中,磁铁对回形针的作用是通过 发生的,这一现象包含的物 理知识是 ( 写出一点即可),若分别将一块玻璃板、 硬纸板、铁片、铜片横着穿过磁铁和回形针之间时,能使回形针下落的是 。 4.如图所示,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会沉入水底,是因为鸡蛋的平均密度 (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若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会慢慢的上浮最终 漂浮在水面上,在鸡蛋未露出水面前,所受的浮力大小 ,从刚露出水面至漂浮的过程中, 浮力大小 。 5.如图所示把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敲打衣 架时,能听到清脆的响声,这说明 。 6.如图所示,将一部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向这部手机打电话时,看到了荧光屏亮了,同时听到了 手机的铃声,若用抽气机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铃声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说 明 ,整个过程中看到手机荧光屏一直亮着,这说明 。 7.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冲击声波,再用椭球型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 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里包含的物理知识有(1) ; (2)凹面镜对声波也具有 作用。 8.如图所示,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 晃,这说明 。 9.如图所示,用力敲击鼓面,可使鼓声的 变大,如图所示,唱到“高原”的“高”就 唱不下去了,是因为唱歌时的 太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0.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和慢拨木梳的齿, 拨木梳的齿时,卡片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11.如图,用手蘸水后摩擦高脚杯的杯口,听到杯子发出声音,当注入杯中的水量发生变化时候,声 音特性中的 (音调、响度、音色)发生了变化,当水量增多时候,声音这个的特性变 。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XX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

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