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部分

教学内容

课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

2、认识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3、了解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必然联系。

教学重点:

1、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特点;

2、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掌握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谈论国家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引出本节课的核心话题——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思路:通过导入,让学生知道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性和意义)

Step 2 新课讲解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内涵,了解科学发

展观的历史背景,阐述科学发展观对人们的指导思想作用,并且帮助学生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观点、特点、指导原则,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和实践要求。

2、小康社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解释小康社会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进程,明

确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深化对小康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必然联系,以及科学发展观对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

Step 3 教师讲解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特点

(1)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以人为本的

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

(3)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基本战略之一。

2、小康社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小康社会是指经济相对发达、国民生活普遍富裕、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形态。

(2)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

性目标。

(3)小康社会是珂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出现的阶段性

目标之一。

Step 4 教师提问

1、科学发展观,是什么?

2、科学发展观有哪些特点?

3、小康社会,是什么?

4、小康社会的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Step 5 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且了解到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必然联系。同时,深入认识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二、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开头的导入部分安排得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完全认识到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接下来的几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讲解方式,包括课堂讲解、PPT演示、板书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在讲解过程中,我还采用了打比喻的方式来讲解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概念和特征,以便更深入和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比如,我通过比喻“科学发展观是一架飞机,可以带我们飞向更高的发展高度”,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特点。通过这种讲解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易于吸收和理解知识。

最后,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良好的,学生们对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因此,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相关知识。

(原创)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4单元第10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课题: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课程标准】 1.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的表现;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学生增加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学习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课前预习】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是什么?党的18大对全面建成效率社会的目标提倡了哪些新要求? 2、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是什么?怎样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P.87-88 3、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88-90 【问题导入】感受我们綦城和家庭生活近十年的八大改变: 鼓起来的钱袋子;滚起来的车轮子;高起来的大房子;精起来的米粒子;长起来的老头子;靓起来的綦妹子;快起来的手拇指;热起来的钞票子…… 试问:1、引起这些改变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2、这些改变表明白我国人民的生活已经达到什么水平? 3、这一水平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 1)通过横比,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通过纵比,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结论: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总体小康。 探究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追求GDP的大幅增长。 探究三: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2、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发呈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动稳妥推动城镇化 问题:依据纲要,谈谈国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突出谈谈每一新要求的新特点。)

高中政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课前问题导学】 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自主学习一】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第一要义。 着力把握、创新、破解,深入实施、、,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核心立场。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保障人民,不断在实现、上取得新成效。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基本要求。 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不断开拓、、的文明发展道路。(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根本方法。 要坚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 ,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试题演练】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探究学习一】 为了既保证经济发展,又改善空气质量,2015年下半年以来,S市采取了相应措施:减少煤炭消费量,增加天然气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优化机动车机构,淘汰老旧机动车;关停高污染企业和退出一批落后生产工艺,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教育、传媒、通讯等服务业产业;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地球环境的质量。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S市所采取的措施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的。 答案:S市的各项措施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②关停高污染企业和退出落后生产工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产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体现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第一要义③各项措施及推动经济建设,又重视生态建设文明,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④增加财政投入,帮助农村地区改善环境质量,这体现了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 【自主学习二】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原因 以为主题,以为主线,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要求 (1)以为主题,以为主线。 (2) ①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位置。 ②措施:要坚持走,增强 (3) ①重要性: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②措施: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更多依靠、、。坚持走、、、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限推进大开发,全面振兴,大力促进 崛起,积极支持率先发展。 (4)

高中政治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第1课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案

第二节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第一课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别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理解科学发展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现状的能力,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能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生活与发展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教师引导: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社会, 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有明显的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富足。这样一个美好目标应该如何去实现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一、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7页回答你如何评价这种发展经济的做法?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 这一材料说明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的推向前进,既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是的,他们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科学发展观。首先,请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他的地位P87。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地位(板书)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内涵(板书 接着,我们通过情景探究二一起来共同了解一下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请大家阅读材料:某市有三个“看不见”:站在江边看不见——塔吊林立、货轮密布,辨不清水与岸;出了城市看不见农村——道路宽敞,别墅成片,分不出城与乡;工业区里看不见浓烟和排污口——循环经济使副产品被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这看不见的背后是该市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是该市人对发展的全面理解。 (1)该市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实惠? (2)该市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要求? 导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第一要义(板书) 问题:该市巨变的最终受益者是谁?为什么? 导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2)核心(板书) 问题:该市的发展体现的是怎样一种发展模式? 引导学生思考全国文明城市是“四位一体”的文明,说明是一种全面的发展模式。(PPT 展示)导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高中政治人教版高一必修1教案:第4单元第10课第1框_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_word版有答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4.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难点:正确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基础·初探]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标志: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2)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4)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且惠及十几亿人口。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预习·提升] 1.判断 (1)到20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基本完成。(×) (2)实现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表明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 (3)我们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4)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想一想 你了解“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吗? 【提示】“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战略构想。在20世纪末

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1.教材P85探究问题 【提示】(1)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2)略。 2.教材P86探究问题 【提示】(1)约10%。 (2)略。

必修1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本课考点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考查重点: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课前复习案 【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结合一轮复习资料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意义P85 (2)总体小康的特点: (3)全面小康的总体任务及具体目标:P86第二段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 (2) (3)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 2、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后果。(课本P87页小字,理解即可)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1) (2) (3) (4) 点拨:注意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个“统筹”。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 (3) ①重要性: ②措施: A. B. C.

(4) ①原因: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措施: A. B. C. (5) ①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②措施: A. B. 【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自主检查: 1、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4、判断下列观点对错,简要阐述理由。 (1)GDP增长就是经济的发展。() (2)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探究二:步步高错题诊断 【体验高考】 1、(2013安徽)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3上海)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同时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表明我国() ①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②以自己的发展推动世界的进步 ③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3、(2013上海)“3D打印”是一种可能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美国一家小公司仅需几个员工操控12台3D打印机,就可以大量生产不锈钢船舶螺旋桨和油泵部件。人们也可以在家中用电脑设计一双鞋,然后“打印”出真鞋。因此在未来的制造业中() A.经营管理的功能将逐渐弱化 B.自然资源并非不可或缺的要素 C.脑力劳动者将成为生产劳动的主体 D.科学技术将成为最基本的实体要素 4、(2013浙江)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31分)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的经济成就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及不足;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 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旧知巩固: 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2.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3.如何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导入新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振奋人心。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水平。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先来学习第一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正确区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难点)

2.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重点) 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目标分别有哪些? 2.如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学生看书找出答案,存疑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略) 进行新课: 1、学生通过材料,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目前已实现了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过渡: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总体小康社会就没有缺点非常成功了?请同学观看下列图片分析总体小康存在哪些不足。 2.学生思考图片一、二、三,分析总体小康社会的不足。 图片一:2015年我国GDP 在世界排名,2015我国人均GDP 在世界排名 总结:我国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 图片二:污染、居住问题、教育问题。 总结:我国的总体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 图片三:贫富对比 总结:我国的总体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小结: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识记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能归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措施。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析不同的发展观,结合实例辩证分析我国现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教学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三、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设问、图片导入:忆一忆,儿时的衡阳是怎样的?——衡阳的昨天南天碧水,绿水青山 操作过程: ①学生回忆思考作答,老师逐步展示曾经的衡阳,与现在的衡阳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共鸣。 ②构建第一个具体情境并提出问题:请谈一谈衡阳的现在发展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③老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归纳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并板书。 板书跟进: 科学发展观1、为什么?(现状、地位)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1)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倡导绿色GDP,树立科学发展观)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与现在的衡阳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共鸣,对学生心理形成震撼,引发学生关注环保问题,体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教学推进】 具体问题情境的构建:图片素材、媒体报道、视频资料的呈现——衡阳今天的面貌以及对衡阳明天的憧憬。 情境探究一:衡阳的今天(灰天黑水,) 操作过程: ①教师呈现衡阳现在发展的图片、新闻视频报道以及衡阳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科学发展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②构建第二个具体情境并提出问题:请结合视频、材料和生活,谈谈衡阳明天的发展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的?(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③老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归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板书。 板书跟进: 科学发展观2、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设计意图: 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通过对衡阳前后发展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发展的魅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阅读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情境探究二:衡阳的明天(如何保护好南天碧水,绿水青山,实现更好的发展) 操作过程: ①紧接着第探究一衡阳人民为维护南天碧水做出的一番努力,创建第二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为了建设更加美丽的衡阳,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促进衡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②教师给予具体方向和要点的提示:可从科技、经济结构、新农村、环保、区域等方面探讨,并采取PPT嵌套方式展现衡阳企业发展具体素材的对比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和转方式、调结构两个关键要点。 ③老师启发诱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并板书。 板书跟进: 科学发展观3、怎么办? (创新驱动-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节约资源促环保) 设计意图: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 化,增强自豪感,关心国家和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 2.能力: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对人民生活水平进行评价,展 望国家家乡的发展前景。 3.知识:指导我国小康水平及其意义,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重点难点: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意义,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用歌曲《好日子》为背景,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三、小康目标的提出 1、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黑菱,要求思考讨论三个问题:(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2)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生:讨论交流略 2、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 师:请生阅读第一目第二个黑菱的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师补充:恩格尔系数:高于60%(贫困、绝对贫困),50%—60%(温饱),40%—50%(小康),30%—40%(富裕),30%以下(最富裕)。 请大家阅读第二个小字,总结我国的小康状况。 生: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师:实现这一目标有什么意义? 生:体现了综合国力的增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3、全面小康 师: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小康是总体达到了,那么你心中的全面小康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交流略

师:全面小康的具体规定性是什么呢? 生:经济、民主、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人民等 师:在这些丰富的内容中,什么是最关键的呢? 生:到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师:这一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 生: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四、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划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圈第二黑菱的内容思考:(1)哪三步走?(2)已实现了几步?(3)每一步的内容是什么?(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三步战略目标中的地位分别是什么? 生:交流略 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二十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懂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必须的,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面发展的目标。 六、教后回味: 课题:奔向全面小康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能力:客观认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距,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具体困难。 3.知识:了解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懂得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需要艰苦奋斗 课前准备: 师:将全班同学分为3个小组:第一组查本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低保人口等方面的数据及资料;第二组搜集反映目前我国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组查找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知道全面小康社会化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对宏观调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增加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教具准备】 学案、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79年对我们来说是个具有非常意义的年份,为什么呢?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概念“小康”——所谓小康,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从此,实现小康理想成为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二、进行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成就 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过渡:那现在我们所达成的总体小康社会是不是最终的目标?(不是)那就说明它有不足之处,我们一起来分析。 (2)总体小康水平存在的不足(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①利用图表《2010年世界GDP排名》和《2010年世界人均GDP排名》说明当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低水平 ②通过教育、社会保险、资源环境生态的资料和图片反映了总体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全面 ③通过图片、图表、漫画对比得出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的小康水平差距很大。——发展很不平衡 正因为我们当前的总体小康有这些不足,所以在本世纪前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那现在请大家发挥一下想象,你们期盼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引导学生思考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业污染(废气排放)——无烟装置——清洁能源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待遇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引导学生思考措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就业、收入分配问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列举近几年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如节能灯具、家电进社区、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立法限制过度包装、实行居民阶梯水、电价制度……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了解了目前总体小康的特点,学习了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及全面小康的新要求。

高中政治 复习案—科学发展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复习导学案《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总体小康的特点与表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识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转变 (3)区分统筹城乡与统筹区域发展 (4)理解并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展示点评 复习重点:全面、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复习难点:知识的熟练,灵活运用。 一、自主复习: (一)、请根据所学内容,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二)、写出未理解或者存在疑问的知识点:

(三)、知识清单 1、总体小康的表现及特点 ①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科学发展观 (1)、原因 ①地位 ②重要性 (2)内涵及如何贯彻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合作探究: (一)、展示交流 1、知识体系 2、盲点、易错点、易混点 (二)、典型题练 1、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鸡粪、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产值。这启示我们( ) A.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B.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 C.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D.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理由(依据的知识点): 2、2020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学案10.2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科学发展观 2.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重难点】 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认识感知】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要求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把推动作为第一要义。要着力掌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 深入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人材强国战略、可连续发展战略。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把作为中心立场。要一直把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 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把作为基本要 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停开辟生产发展、生活富饶、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把作为根本方法。兼顾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睦发展、国内 发展和对外开放,充足调换各方面踊跃性。

【深入学习】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决断。 2.怎样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A、科技创新的地位与作用: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 的战略支撑。 B、怎样做:一定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中心地点,走中国 特点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 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加强公司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 作用。) ②推动经济构造战略性调整。 A、地位:是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B、怎样做: a: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升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赖内需拉动,更多依赖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驱动。b:坚持走中国特点新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c:连续实行地区发展整体战略,优先推动西部大开发,全面复兴东 北地域等老工业基地,鼎力促使中部地域兴起,踊跃支持东部地域率先发展。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高一政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复习讲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②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当前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内容 (1)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 注: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表。

3、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新)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后果

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0课《关于小康社会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精品教案)

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0课《关于小康社会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成绩与问题)的前提下,懂得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必要性与如何才更好的发展的战略部署。 教学过程: 简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与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实例 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一,解决以下问题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要性:(背熟) (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背熟黑体字) (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怎么发展?——思想理念、战略机制) (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发展的目的与依靠力量是什么?) (3)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的基本要求:一个总体布局,五个基本要求) (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的根本方法:五个统筹)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结合课本探究活动三、四,解决以下问题 (一)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熟) 1、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2、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缺乏自主创新品牌;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对经济新增长贡献率低下;劳动者素质不高。 3、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正稳步上升,环境需求明显增加、对消费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高中政治必修1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1课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思想政治·必修1(人教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1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实现。 (1)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________明显提高。 (2)特点:________的、________的、发展很________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时间:到本世纪2020年。 (2)特点。 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答案:

1.(1)生活质量(2)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广东省社科院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最新出炉了一份关于粤东西北财政政策的分析报告。报告分析了目前粤东西北的现状,粤东西北县域GDP只占全省的12.4%;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39%,全国平均水平的56.4%。粤东西北12个地市,面积约占全省的七成,人口接近5 000万,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省份。如果把粤东西北看作一个整体,其人均GDP将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 思考:请你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做出简略判断。 提示:①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②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艰苦奋斗。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经济________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学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______国家行列。________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2.人民生活水平________。基本公共服务________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________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________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3.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新人教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新人教必修 1 一、内容标准

二、知识纵横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水平的微观表现 从微观上看,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主要特征是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总体小康水平的宏观表现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具体表现为GDP总量、贸易总量、重要商品的年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2)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特征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所以低水平,是指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人均收入只达到800-1000美元,刚刚迈进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所谓不全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农村还有近3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还有近xx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城乡失业人口还相当多;二是指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3)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 所谓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指标,这里具体指出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四个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xx年翻两番 ✧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体系方面的目标 ✧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的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目标 (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不能把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否则会带来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的问题。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教材分析】 本课立足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介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新要求,围绕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设计意图】 结合高三课堂复习模式,按照“基础知识梳理——考点突破——当堂巩固训练”的复习环节,同时设置典型例题进行“考点演练”,让学生加深对易错易混点、重难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高考考点: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考向定位: (1)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对涉及的选择题能够准确判断; (2)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3)深入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对涉及的“发展”类主观题灵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梳理基础、归纳问题 2.合作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自主思考与合作讨论相结合 3.讲解法: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和点拨 【教学过程】 【环节一:基础知识梳理】 (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知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特点:总体小康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发展很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将成为基本实现、显著增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普遍提高、明显改善、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参考答案: 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工业化综合国力国内市场富裕程度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民主权利文明素质安定团结开放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_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设计 一、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只到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能力目标:分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的能力,理解国民经济重大发展战略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信念,培养和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2.教学难点: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三、教法 1.讲授法:教师系统地讲解重点难点,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能够突破难点。 2.启发教学法:展示图片、视频,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对其所见的分析,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 3.自主探究法:通过向同学们提供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同学进行自主探究,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培养和锻炼其探究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四、学法 1.自主学习法:阅读课本,根据材料和探究活动,完成问题,掌握知识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现实材料,利用基本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活动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学案准备。对学生进行分组,方便学生搜集资料和课上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内容,基本理清知识网络。按照老师分组布置的任务,进行资料搜集。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导入:课前播放歌曲《领航新时代》,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调动起学生情绪,带着激情进入本框的学习。二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原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