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ubuntu系统修改swap分区

ubuntu系统修改swap分区

ubuntu系统修改swap分区
ubuntu系统修改swap分区

目标:ubuntu系统将自己的swap修改为2Gb

1. 在根目录下创建一个Swap 目录

mkdir /swapfile

2.进入目录swapfile

cd / swapfile

3.在终端键入如下命名

sudo dd if=/dev/zero of=swap bs=1024 count=2000000

此时终端会出现下列提示,上面命令中的count 即代表swap文件大小。

记录了2000000+0 的读入

记录了2000000+0 的写出

2048000000字节(2.0 GB)已复制,63.3147 秒,32.3 MB/秒

4.把生成的文件转换成Swap 文件

sudo mkswap -f swap

5.激活Swap 文件。

sudo swapon swap

Linux(Ubuntu)硬盘”分区“图文教程

Ubuntu 硬盘”分区“图文教程(用于光盘,U盘安装Ubuntu) 关于Linux系统下的“分区”问题,对于新手来说一直是很头疼的。我来简单写一下,它的“分区”方法,规则。 郑重声明: 1.我为了让没有接触过Linux系统的人,理解更加简单。所以在言语表述上不是很规范,专业。我只需要新手们能够明白基础知识,以后想提高,延伸。大家可以去Linux专门的论坛,看帖子学习。这个帖子,只给新手们起到“入门”的作用 2.本教程虽然标题是Ubuntu分区,但其实大部分linux发行版系统,“分区”的方法,形式,都是基本相同的,我后面会给出另外几个发行版本的图,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3. 对于Ubuntu来说,其安装方法现在有:wubi 硬盘安装,普通光盘安装,U盘安装,三种。其中wubi安装不需要涉及到“分区”,另外2种安装方式,必须先学会“分区”方法再谈安装! 大家都看到了,我一直是给“分区”,加了引号,因为在任何的“类Linux”系统里(比如红旗,红帽子,Ubuntu),他们并没有硬盘分区这个概念,这个和Windows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挂载点 在Linux系统里面,“分区”,被称作“挂载点”,简单明了的说,“挂载点”意思就是:把一部分硬盘容量,“分”成一个文件夹的形式,用来干什么事情。这个文件夹的名字,就叫做:“挂载点”。所以,和Windows有着本质上的超级大的区别,你在任何linux发行版系统里面,绝对不会看到C盘,D 盘,E盘这样的,你能看到的,只有“文件夹”形式存在的“挂载点”。在Linux 系统里面,有一些已经定义好,用来干一些事情的挂载点,常见的“挂载点”有: 1. Boot 大家应该很常见这个英文,是引导的意思。对于Linux来讲,一部分容量,用来“挂载”Boot,就是用于存储系统的引导文件 2. / 或者/ROOT 就一个符号,是Linux系统特有的,是“根目录”的意思。根目录,用来存储用户的一些基本配置文件,软件设置文件等等很多 3. home “家”的意思,在Linux系统里面,它是用来存储用户的程序,文件,文档等等所有资源。因此,进行“分区”操作的时候,它是要分的很大很大很大的。 4. SWAP 这个,是Linux和Windows最大的区别了。Windows没这个东西,只有Linux才有。其实它也不是一个“挂载点”,为了菜鸟们理解方便,我这里姑且把它当作一种挂载点。SWAP分区,是让“内存”临时存储文件的专用空间。 小知识:对于大部分常见的Linux核心的系统,上述的2,4.有它们2个“挂载点”,就够了。

Ext4,Swap分区教程(Recovery分区,非Linux系统下分区)

Ext4分区需要在Linux系统下才能进行分区处理,而我们不可能仅仅为了分一个Ext4而开虚拟机装Linux系统。(麻烦死) 因此,我们选择一个可以在手机端直接分出Ext4的Recovery版本。(请勿乱刷未经测试是否适用的Recovery版本) TF卡读写速度对Ext4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关联! C2卡不建议使用Ext4,可能导致系统很卡的现像,建议使用Ext3。 C4,C6,C10卡均可使用Ext4,性能表现为:C4 < C6 < C10 新买的TF卡或者重新分区的话,Fat32里有重要数据的,必须备份,否则后果自负! 信息和个人程序,该备份的备份去,这就不多说了。 功能按键说明:本版本的Recovery模式下,导航键可以上下左右,中间黑色那个是确认键!返回键是“音量减少” 详细操作: 1. 在Recovery主界面下,选择“Partition sdcard”(将SD卡进行分区)进入分区功能界面,菜单及注释如下: (已有Swap分区及Ext分区的可跳过此步骤) Partition SD给SD卡分区 Repair SD:ext修复Ext分区

SD:ext2 to ext3将Ext2分区转换为Ext3分区 SD:ext3 to ext4将Ext3分区转换为Ext4分区 在这里我们选择“Partition SD”开始分区 ①Swap-size =MB使用上下键选择大小。确定键执行。软件多的,推荐96MB。 Swap分区需要ROM支持,如果ROM不支持或者不需要Swap分区的请选择“0 MB”不建立Swap分区。如果SD卡的读写 速度较慢,不建议设置Swap分区,否则系统性能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会变卡。 ②Ext2-size = MB使用上下键选择大小。确定键执行。一般我们分512MB即可。 这里设置的就是我们所说的Ext分区的大小,具体依个人情况而定,基本上512MB够你装一大堆软件了。 ③第二步完成以后Recovery会自动将剩余空间设为Fat32分区。最后我们再次按下确定键执行分区。 至此,分区操作完成,下面我们将已经分好的Ext2分区转换为Ext3或Ext4分区。 2. 首先,确认你已经分出Fat32和Ext分区。由于你所升级的只是Ext2分区,所以Fat32分区里面的数据,不会被格式化! 在分区功能主界面中选择"SD:ext2 to ext3" 将Ext分区由Ext2转换为Ext3,按下确

Ubuntu_Kylin _选择安装类型并处理硬盘分区

Ubuntu Kylin 14.04 LTS 系统安装——选择安装类 型并处理硬盘分区 一、选择安装类型 这一步的界面会随着硬盘状况的不同而不同。 (一)若电脑硬盘是全新的,或者之前处理过,没有任何数据,界面如下(图1): (图1) (二)若硬盘有数据,通常是别的操作系统,其界面可能如下(图2、图3):

(图2)

(图3) 上面的3 张图中,“清除整个磁盘并安装Ubuntu Kylin”、“将Windows … 替换为Ubunut Kylin”和“卸载Ubuntu ……并重新安装”选项是最简单的操作,几乎不用做任何事,一切交给系统去做;注意图中红色的“注意”的提示。 我们这里不管其界面如何,都选择“其他选项”,自己来处理硬盘分区。点击“继续”,进入下一步,处理硬盘分区。 二、关于硬盘分区的基本知识 硬盘分区是硬盘使用之前必须处理的工作。若将硬盘比作书房里的书架,那么,分区就是给这个“书架”分“格子”,其目的是便于分门别类地存放资料。而格子的多少是由实际需要和个人习惯来决定的,你甚至可以将整个书架只分一个格子,当然,最少也必须有一个格子。 (一)硬盘分区模式 1. MBR(主引导记录)模式 这种模式是传统的硬盘分区模式,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模式。最大支持2TB 的硬盘容量。 2. GPT(GUID 分区表)模式 这种模式是新型的硬盘分区模式,主要是为了突破硬盘的2TB 容量限制而出现的。 最大支持1024×1024TB 的硬盘容量。

(二)MBR 分区类型 现在个人电脑的硬盘容量超过2TB 还不是太多,所以这里我们重点介绍MBR 分区模式。 这种分区模式有三种分区类型: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另外还有个活动分区的概念。一块硬盘最多只能有 4 个主分区,扩展分区算是一个主分区,但其不是真正的分区,它是逻辑分区的容器,即扩展分区里可以划分出若干个逻辑分区;活动分区指的是用来启动系统的分区。 因此,若硬盘要划分的分区在4 个或4 个以下,则可以全部是主分区,也可以是n (n<4)个主分区加4-n 个逻辑分区(放在扩展分区中);若分区超过4 个,则最多只能有3 个主分区,剩下的分区再在扩展分区中去划分逻辑分区。 GPT分区没有这种限制。 (三)Windows 分区表示方法 在Windows 的文件系统中,用26 个拉丁字母表示不同的分区,称之为“盘符”。其中“A、B”被分配给现在已经淘汰的软驱,所以其他存储设备的盘符从“C”开始。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分区的顺序及它们所分配到盘符总是和字母的顺序相同,但这却不是必然的结果;第一个分区大多数情况下是“C”盘,但也可以是其他字母。所以,要确认一个分区的位置,最好还是看看它是第几个分区,而不是看它的盘符。 (四)Linux 分区表示方法 在Linux 的文件系统中,没有盘符的概念,所有的分区都被“挂载”为一个“目录”,这个目录看起来跟一般的目录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也无法据此来确认分区的位置。 要区分分区,需要搞清楚存储设备在系统中的信息。老式的IDE 存储设备用“hd”表示,老式的SCSI 存储设备和现在主流的SATA 存储设备用“sd”表示,系统中的多个存储设备则按顺序用拉丁字母表示,如第一块SATA 硬盘就表示为“sda”,第二块SATA 硬盘就表示为“sdb”,而分区则按一定的顺序(注意:不一定是物理上的先后顺序)用数字表示,如sda 的第一个分区就是“sda1”,第二个分区就是“sda2”。不过,对于MBR 模式的分区来说,若有逻辑分区,其数字总是从“5”开始。 (五)分区的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指的是操作系统在存储设备上存储文件的格式,由“高级格式化”(一般就说是“格式化”)操作来完成。不同的操作系统所采用的文件系统是不同的,比如Windows 操作系统采用的是FAT16、FAT32、NTFS 等格式,Linux 操作系统采用的是Ext2、Ext3、Ext4 等格式。一般说来,不同的文件系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支持是不一样的,比如较老的Windows 98 就不能识别NTFS 格式,所有的Windows 操作系统都不能识别Ext4 格式;不过现在的Linux 已经能够全部或部分支持FAT、NTFS 格式了。 三、处理硬盘分区 处理硬盘分区有很多种方法,无论是Windows 还是Linux,都有许多工具软件可以使用。但一般系统安装盘都带有硬盘分区工具,都可以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对硬盘的分区进行处理。 (一)全新分区 若硬盘为全新硬盘,或硬盘上所有的数据都不需保留,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处理。全新安装UB14 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见下面的两张图: 全新硬盘的(图4):

Ubuntu分区方法及各个分区的作用

一般来说,Linux至少要有两个分区,分别是/和swap,但这种分法不太科学,一旦重装系统,硬盘中的数据就很难保留了,所以建议把/usr和/home分出来,以下是我分出的80G硬盘2G内存的分区方案: / ---5G,swap ---1G,/usr ---20G,/home ---53G 由于分了/usr分区,所以根分区/给5G就足够了,如果系统不同常安装软件,/usr分给20G左右就行了。需要注意的是,“/”和“swap”这两个分区是一定要分的,还有即使你内存很大,也一定要分一个swap。 附Linux各分区作用,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根目录,建议在根目录下面只有目录,不要直接有文件。 swap交换空间,相当于Windows上的虚拟内存。 /boot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 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60MB—120MB之间。 /home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如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 /tmp用来存放临时文件。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操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这个目录是任何人都能访问的,所以需要定期清理。 /usr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bin /usr/bin /usr/local/bin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srv一些服务启动之后,这些服务所需要访问的数据目录,如WWW服务器需要的网页数据就可以放在/srv/www中。 /etc系统主要的设置文件几乎都放在这个目录内。 /lib

(新手分区不用愁)ubuntu分区方案归总 (1)

各文件及文件夹的定义: /bin:bin是binary(二进制)的缩写。存放必要的命令存放增加的用户程序。/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boot: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存放内核以及启动所需的文件等 /dev: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存放设备文件.这个目录下是所有LINUX的外部设备,其功能类似DOS下的.sys和Win下的.vxd。在LINUX中设备和文件是用同种方法访问的。例如:/dev/hda代表第一个物理IDE硬盘。 /etc:存放设置文件。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home:用户文件的主目录,用户数据存放在其主目录中 /lib: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链接共享库,存放必要的运行库存放库文件.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lost+found:这个目录平时是空的,当系统不正常关机后,这里就成了一些无家可归的文件的避难所。对了,有点类似于DOS下的.chk文件。/mnt:这个目录是空的,系统提供这个目录是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存放临时的映射文件系统,我们常把软驱和光驱挂装在这里的floppy 和cdrom子目录下 /proc: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也就是说,这个目录的内容不在

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存放存储进程和系统信息. /root:系统管理员,也叫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拥有系统控制的最大权限。 /sbin:s就是SuperUser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里存放的是一些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存放系统管理程序。 /tmp:存放临时文件的目录 /var 包含系统产生的经常变化的文件,例如打印机、邮件、新闻等假脱机目录、日志文件、格式化后的手册页以及一些应用程序的数据文件等等。建议单独的放在一个分区。这个目录中存放着那些不断在扩充着的东西,为了保持/usr的相对稳定,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可以放在这个目录下,实际上许多系统管理员都是这样干的。顺带说一下系统的日志文件就在/var/log目录中。 /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如果设立了这一单独的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的主分区。 /X11R6存放Xwindow系统 /dict 存放字典 /doc 存放追加的文档 /games存放游戏和教学文件 /include存放C开发工具的头文件 /info 存放GNU信息文件 /local 存放本地产生的增加的应用程序

linux swap分区

最近看到有朋友在我的Blog中问关于Linux环境下swap分区设置的问题,问题如下:“需要设置一个10G的swap分区,是设置成单个10G的好呢,还是5个2G的,还是其他的方案,比如2个5G的分区?” 看来有必要再写一篇Blog来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在网络上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经典问答: 问:我的内存大小是xxx,那么我建立的swap多少才合适? 答:大概物理内存的1倍即可。 我认为这种回答是很不负责任的,所谓1倍内存大小或2倍内存大小的swap分区设置,是给那些对Linux系统不是很熟悉的用户的简单建议,这种设置在桌面Linux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最多是占用一些硬盘空间而已。但是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下,这种设置是很不合理的一种设置。 一、swap分区大小是怎么确定的? 其实swap分区的大小设置是很考验Linux系统管理员水平的一件事情,swap的大小是这样决定的: ( 内存大小 Swap分区大小 ) * 80%或70% >= 程序需要占用总内存数如果系统内存大小已经大于系统中所有任务最大内存使用大小,那么就根本没有必要设置swap分区了,如果这个时候设置上,那么就是白白占用了那些硬盘空间(当然,如果硬盘足够富裕,可以忽略这些占用了)。 那么有的管理员就会说了:我不知道我系统中所有任务最大内存使用大小是多少啊! 我在这里给你一个方法,可以找到这个大小是多少,下面跟着我一步一步来: 1、用swapoff 关掉所有swap 然后正常运行任务,如果出现内存不足的提示,就需要逐步增加swap 2、一般来讲,物理内存达到256m,在安装时即可不用划分交换分区.。 3、可以在安装后建立交换分区,或者建立交换文件。 BTW:swap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在机器lock,出现问题的时候内存的内容会自动copy 到swap上面,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机器故障带来内存中的内容忽然丢失的情况。 二、为什么swap分区不宜过大? 为什么 swap 分区不宜过大,这是由于 Linux 内存分配的特点——它会尽可能多地使用内存(包括swap 分区)。尽量使用内存的目的是加快 IO 处理的速度,比如关掉一个程序,原先占有的内存空间并不立即清空,下一次打开时就不用去硬盘找数据,而直接从内存中读取。但是如果虚拟内存过大,那么保留在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实际上还是在硬盘中,那对于加快速度就没有多大的作用了。 swap 分区对于物理内存小的机器是必不可少的,假设物理内存只有64M,而某个程序启动最少要256M,如果没有足够的虚拟内存,这个程序是根本打不开的(系统会报内存不足错误,甚至崩溃)。对于程序而言,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它们只关心空间是否够大。在物理内存够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分配一些空间给 swap ,这仅仅是为了偶尔同时开很多大家伙时,防止出现内存不足错误。 三、swap是一个大分区还是多个小分区? 我记得有人说过在fedora和debian的文档中看到过说明,建议swap分区大小不要超过2G。 为什么是2G呢?我觉得首先是由于32位机的文件偏移指针是个无符号整型,所以单个文件偏移最大到2的31次方,也就是2G。其次,旧的文件系统对大文件的支持并不是

交换分区交换分区是硬盘中的一块区域目的是当内存使用太多的时候

交换分区 交换分区是硬盘中的一块区域,目的是当内存使用太多的时候,减轻内存的压力。当内存使用率超过某个阀值时,进程就会占用交换分区以释放内存空间给其他进程。 HPUX 要为每个系统中执行的进程reserve 同样大小的空间在交换分区中,即使这些交换空间不被使用,也依然要为进程预留不能被使用,以防内存不够时作数据交换,当预留的swap区用完时,系统就不能再启动新的进程。 传统上建议swap区是内存的2至3倍,但对于大内存系统,内存越大越不可能发生换页,如果按照这个原则分配swap区,会造成磁盘的浪费,所以HP 引进了伪交换的概念,伪交换只是逻辑意义上的交换区,没有占用任何物理空间,但对于操作系统来说,交换区大小为物理swap区和pseudo-swap(伪交换区)的总和,在HP11.11中,pseudo-swap是物理内存的3/4,在HP11.23中pseudo-swap 和物理内存大小一致。引进伪交换区后,不会发生交换的进程(如kernel进程)可以reserve伪交换区空间,不会reserve物理的swap区,这样大大减少了磁盘的浪费。 有了伪交换区后,物理swap区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或者设置为和内存大小一致。 以11.11为例: Swap(dev)=X pseudo-swap=75%physical memory APP/DB required memory=Y X+pseudo-swap=total swap=2Y+buffer cache+dynamic Swapinfo工具可以查看swap区的利用率,一般我们需要关心dev和total的利用率,dev表示物理swap区的使用情况,total表示总的swap区的使用情况,当dev使用率不为0,表明系统有换页发生,内存不足,当total使用率高时,表明系统总的swap区不足,可能导致新的进程无法创建,一般total的阀值设为80%,reserve表明物理swap区中有多少空间被reserver了。 Swapinfo命令示例如下: swapinfo -atm Mb Mb Mb PCT START/ Mb TYPE AVAIL USED FREE USED LIMIT RESERVE PRI NAME

把swap分区设置在手机内存上让swap分区的读写速度更快更省电减少sd卡的损伤

把swap分区设置在手机内存上,让swap分区的读写速度更快、更省电、减少SD卡的损伤 这是一个傻瓜化的教程,你只需要跟着作者一步一步的来就能成功,教程的目的是开启swap并开机起动,以swap 开在cache为例。第一步:首先,下载附件Swap in ROM.rar (330 Bytes, 下载次数: 1891 ) 解压得到两个文件90userinit 和CreatIMG.sh。。 第二步:将两个文件传到手机内存卡里, 第三步:下载re管理器,如果有请跳过这步。 第四步:用re管理器将CreatIMG.sh从内存卡复制到手机里的/cache目录中,长按CreatIMG.sh选择权限,勾选全部可运行复选框。 第五步:点击CreatIMG.sh运行,之后re选择刷新,会发现/cache目录多了个swap.img,长按它选择权限,勾选全部权限。 第六步:将90userinit复制到手机里的/system/etc/init.d/目录下,并用同样的方式给予权限,权限内容参考目录中的其它文件。 最后重启手机成功。 可用超级终端查看:su回车,free回车,swap分区不全是0,就是成功了

最后,如果你愿意用手机程序存储器的其它分区,如/data,或改变swap大小,则需要编辑两个文件, 在re中长按CreatIMG.sh和90userinit选“用文本编辑器打开”,内容分别如下 “ mount -o remount,rw /cache; swapoff /dev/block/loop7; dd if=/dev/zero of=/cache/swap.img bs=1024 count=20000; free; ” “ mount -o remount,rw /cache;losetup /dev/block/loop7 /cache/swap.img; mkswap /dev/block/loop7; swapon /dev/block/loop7; ” 只需吧文本中的/cache换车你想要的分区目录就行,如/data. 若要改变swap大小,则改变count=20000(即20m)中的数值即可。PS:虚拟内存不必要开太大,推荐开64M,下面是我开了swap的真相。 觉得爽的都顶起吧!!!!!

U盘安装Ubuntu系统(含硬盘分区)

U盘安装Ubuntu系统教程 准备工作: 1、从官网下载一个最新的ubuntu镜像 2、一个大于等于1G的支持启动的U盘 3、UltraISO最新版 4、可以上网的电脑一台(不上网也可以),空闲一个盘用来装ubuntu,尽量大些,里面的数据提前备份,不用格式化,安装的时候自会格式化。 步骤: 一、安装ultraISO,很简单,不详解。 二、制作优盘启动盘。 打开软件,点击“文件”——打开,找到下载的Ubuntu的镜像文件,然后点击打开,完成ISO文件的加载。接着我们插入U盘,点击UltraISO“启动”——写入硬盘映像,点击它进入到将要进行操作的界面。按图示操作进行选择,最后点击“写入”即可,等待完成,显示刻录成功。

三、安装ubuntu。 1 选择优盘启动,一般电脑都有快捷键,F10或者F11,多试试就能摸索到。不至于重新设置BIOS。

2 语言选择“中文简体”,点击“继续”: 3 这个界面是现实你计算机的状态,下面有两个选项,如果你的网速较慢,建议不要选择,点击“继续” 4 这里要注意了,因为不同的选择会对计算机硬盘数据造成不同的后果。 共存选项是傻瓜式的与windows共存,不一定合适你的计算。 建议选择“其他选项”,自己手动分区:然后选择“继续”

5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硬盘分区情况,这是最重要的过程。比如电脑原先共分为C、 D、E、F五个盘,其中最后的F盘打算用来安装Ubuntu,里面的资料事先转移到其他硬盘。然后就进行安装操作了。 选择G盘,ubuntu不显示盘标,根据容量选择。 1、在列表中选择G盘,点击下面的“删除”按钮,这样就有了G盘原先大小的空闲空间了。 2、在列表中选择“空闲空间”这个盘标,然后点击下面的“添加”按钮,会弹出下面的“创建新分区”窗口(图中的类型、挂载点和大小分别是通过下图中的用于、挂载点和容量控制),swap没有挂载点,设置好空间大小后,在用于中选

安装ubuntu分区问题详解

安装ubuntu分区问题详解 如果你只是简单地想用上Ubuntu,可以这样操作: 1)如果你是直接将整个硬盘都用来装Ubuntu,机器上没有需要保存的数据,或者已经做好备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在Ubuntu分区时选择“向导──整个硬盘” 2)如果你是做双系统,并已经在Windows下倒出一块空白空间(在磁盘管理中直接删除某个磁盘)。可以直接在Ubuntu分区时选择“向导──使用最大的连续空闲空间” 如果想更好地理解分区并实现自我定制,看看下面的内容补习一下文件系统和挂载点的概念再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结合需求而定。 一、文件系统 什么是文件系统?请看https://www.sodocs.net/doc/c512562878.html,/content/other/Linux/linuxmanage/node42.html。 现在的主流文件系统就是ReiseFS和ext3,关于这两者的介绍请看 ext3 简介 (https://www.sodocs.net/doc/c512562878.html,/about7040.html) ReiserFS文件系统(https://www.sodocs.net/doc/c512562878.html,/linux/docs/linux-2976.htm) ReiserFS与ext3的比较(https://www.sodocs.net/doc/c512562878.html,/html/article/partition/20070626/2969.html) 你在分区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种文件系统。 二、挂载点 Linux中分区要以文件系统的方式挂载到系统中的挂载点上,就如同Windows中分区也要以Fat32或NTFS 格式格式化成不成的盘符一样。至少Linux需要一个/分区(一定要打开启动选项,好像在安装过程中直接分区时不会提示,那就不用管了),一般也都会有个SWAP交换分区(这东西类似Windows中的虚拟内存,但比那个还要专业,直接搞成一个分区形式了,而且Linux也有SWAP文件的形式出现。),当然, 如果你的内存足够大,也可以不要SWAP分区。 Linux中文件系统是以/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呈树状组织起来的。请看wiki中的如何分区(https://www.sodocs.net/doc/c512562878.html,/index.php?title=%E5%A6%82%E4%BD%95%E5%88%86%E5%8C%BA&variant=z h-cn)。

增加、删除、修改LINUX SWAP区

在REDHAT LINUX 5.5 X86_64操作系统上安装ORACLE 10G 时发现,SWAP 分区只有786M,安装程序check时报错。 REDHAT LINUX 5.5 是安装在VMWARE 的一个虚拟机上。分配了一个10G的磁盘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补丁包,分配了一个10G的磁盘用于安装ORACLE软件(ORACLE RDBMS SERVER和GRID CONTROL)。本文就如何修改LINUX SWAP 区,进行了一些实验操作。 [root@linux_oracle ~]# fdisk -l Disk /dev/sda: 10.7 GB, 1073741824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130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13 104391 83 Linux /dev/sda2 14 1305 10377990 8e Linux LVM Disk /dev/sdb: 10.7 GB, 1073741824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130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isk /dev/sdb doesn't contain a valid partition table [root@linux_oracle ~]# vgs VG #PV #LV #SN Attr VSize VFree VolGroup00 1 1 0 wz--n- 9.12G 0 oravg 1 1 0 wz--n- 10.00G 96.00M [root@linux_oracle ~]# lvs LV VG Attr LSize Origin Snap% Move Log Copy% Convert LogVol00 VolGroup00 -wi-ao 9.12G LogVol01 VolGroup00 -wi-ao 768M lv_oracle oravg -wi-ao 9.90G [root@linux_oracle ~]# pvs PV VG Fmt Attr PSize PFree /dev/sda2 VolGroup00 lvm2 a- 9.12G 0 /dev/sdb oravg lvm2 a- 10.00G 96.00M

UBUNTU分区调整、home目录迁移成功

先看个图。这是我的硬盘。UBUNTU当然是装在ext3分区里。因为安装系统时太菜。所以只分了一个ext3的区。所以许多重要的目录都放在了这个区上面。后来才知道这样做不好。比如非常重要的保存个人设置的/home目录没有办法独立出来。于是想到了调整分区的方法。调整前是这样的:swap活动分区2G(后来才知道那对我1G的内存实在有点浪费),ext3分区为8.6G。 这张图已经是调整后的图了。我来说一下调整的过程。用live CD启动电脑,让硬盘里的系统不被占用。先把swap分区删掉。释放出2G的空闲空间,再新建一个swap,大小与我的内存相当就可以了。但把这一个G的空间挂载为/home又有点捉襟见肘。反正给ubuntu 的可用空间只有10个G多一点。而其它的分区都是NTFS的,装着XP系统。现在的ubuntu 已经可以很好的支持NTFS分区格式。所以,现有的NTFS分区不必做任何的调整。10G的UBUNTU分区如果不够用,就可以把文档放到NTFS分区上。但同为ext3格式的/home则应该尽量大一点。想到/目录不用8.6个G那么大,只是装个系统而已,而且该装的软件也装得差不多了。只有/home目录在不断扩大。所以应该把/目录的容量调整一点到/home目录。现在我的/home目录经过整理后为350M.至少要从/目录调整一个G到/home目录。也是用liveCD启动进行操作。因为此时,硬盘的所有分区都处于释放状态,很方便做调整。在LIVE 系统下启动分区管理器,可以很方便在调整分区的大小。先把/目录调整为7个G.这样就释放出1.6G的空闲空间。再把这部分空间加到/home目录上。 实际操作用了30分钟左右全部完成。ubuntu的分区管理工具工作非常警慎。每进行一项重要调整后就要进行整个分区的完全检测一次。虽然用掉不少时间,但这是对自己和用户都负责的态度。 最后,就是把图中sda9上的/home目录迁移到sda10分区上,并实现自动挂载。也是通过liveCD系统来完成的。不过注意一点,必须要有root权限。这个简单,虽然live系统的

LinuxSwap分区合理设置

什么是Swap? Swap,即交换区,除了安装Linux的时候,有多少人关心过它呢?其实,Swap的调整对Linux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调整Swap,有时可以越过系统性能瓶颈,节省系统升级费用。Swap的原理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在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在以后的文章中将和大家详细讨论Swap实现的细节。 众所周知,现代操作系统都实现了“虚拟内存”这一技术,不但在功能上突破了物理内存的限制,使程序可以操纵大于实际物理内存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虚拟内存”是隔离每个进程的安全保护网,使每个进程都不受其它程序的干扰。 Swap空间的作用可简单描述为: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空间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这样,系统总是在物理内存不够时,才进行Swap交换。 计算机用户会经常遇这种现象。例如,在使用Windows系统时,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当你切换到一个很长时间没有理会的程序时,会听到硬盘“哗哗”直响。这是因为这个程序的内存被那些频繁运行的程序给“偷走”了,放到了Swap区中。因此,一旦此程序被放置到前端,它就会从Swap区取回自己的数据,将其放进内存,然后接着运行。 需要说明一点,并不是所有从物理内存中交换出来的数据都会被放到Swap中(如果这样的话,Swap就会不堪重负),有相当一部分数据被直接交换到文件系统。例如,有的程序会打开一些文件,对文件进行读写(其实每个程序都至少要打开一个文件,那就是运行程序本身),当需要将这些程序的内存空间交换出去时,就没有必要将文件部分的数据放到Swap空间中了,而可以直接将其放到文件里去。如果是读文件操作,那么内存数据被直接释放,不需要交换出来,因为下次需要时,可直接从文件系统恢复;如果是写文件,只需要将变化的数据保存到文件中,以便恢复。但是那些用malloc和new函数生成的对象的数据则不同,它们需要Swap空间,因为它们在文件系统中没有相应的“储备”文件,因此被称作“匿 名”(Anon ymous)内存数据。这类数据还包括堆栈中的一些状态和变量数据等。所以说,Swap空间是“匿名”数据的交换空间。 如何设置Swap分区大小 我记得曾经有人对Swap分区大小的设置这样评论过:“只要不怕浪费硬盘的话越大越好,因为linux内核在物理内存完全用完之前不会去动swap”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可能不是这样喔!太大的swap 空间会造成kernel 以为有巨大的内存空间而毫不节制的想要把数据捉进内存中,从而导致kernel 一直在做memory swap,连带拖慢系统响应时间。老实说,1G RAM 如果不跑p2p 之类的东西,那设个256MB 就够用了;有2G 的话连设都不要设。另外如果说真的因为某一软件确实需要巨大内存空间才能运作的话,那只好在swap 上动手脚,但为了效能最好分散在多个实体硬盘上(等于类似raid 效果)! 其实如何设置Swap分区的大小是最能检查一个Linux系统管理员的水平的测试,Swap到底该如何设置呢?我是这样认为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台服务器都要运行哪些程序、他们各自占用的内存大小为多少,经过确切的检查后,Swap分区的大小可以这样确定: ( 内存大小+ Swap分区大小) * 80%或70% = 程序需要占用总内存数 Swap分区在程序测试期间也有很大的用途,例如管理员能够通过Swap分区的使用状况,监测系统内存是否出现泄露,同时对Web项目等应用也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流量峰值缓冲作用。一个Linux系统管理员要能够通过监测Swap分区的使用情况,对系统、程序有一个合理的评价。 系统性能监视 Swap空间的分配固然很重要,而系统运行时的性能监控却更加有价值。通过性能监视工具,可以检查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找到系统性能的瓶颈。本文只介绍一下在Solaris下和Swap相关的一些命令和用途。最常用的是Vmstat命令(在大多数Unix平台下都有这样一些命令),此命令可以查看大多数性能指标。

swapper2分区及使用

巧建虚拟内存,提高手机运行速度。 作者:木棉藤吉时间:2011-7-25 11:18:00 编辑:木棉藤吉来源:网络转载 DroidSwap是用来解决仅配备256MB RAM及以下的安卓手机,运行太多应用程序造成后台软件自动关闭、运行不流畅及卡等现象,尤其适合HTC G1(192MB RAM)、G2和G3(288MB RAM)、华为U8500(256MB RAM)等运行内存较小的安卓手机其他也可使用。 1.合理设置swap分区: DroidSwap的使用方法与“一键省电”类似,都是只需按一下按钮即可看到效果,不过在使用前需要简单设置:安装好该APK软件后,按“Menu”键进入“Configuration”(配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Swap place”选项,为新分区起个好记的名字即可。 2.设置虚拟内存大小: 接着进入“Swap size”选项设置分区大小,此处建议将分区大小设置在64MB以下。注意,笔者测试过选择96MB或128MB,均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虚拟内存太大,读取速度变慢,性能会下降。但如果是高速卡可选256MB,普通卡建议最大128MB,比较稳定。

3.一键启动Swap分区: 在主界面单击顶部“ON”按钮开始启动Swap分区。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2分钟,期间会有几个“Fail”(失败);不要惊慌,这是因为DroidSwap需先加载后取得ROOT 权限所致。第一次“ON”显示完成后,再一次单击“ON”直到出现“ALL DONE”启动成功。

用过Linux系统的机油都知道,Linux系统为了最大程度的适用低配置机器,而专门设置了了一个Swap交换分区,以减少对硬件的要求。Android是基于Linux的,这种方式同样可以应用在Android手机里。也就是扩展Android手机硬件的内存空间! Swap分区是什么? Swap分区,即交换区,Swap空间的作用可简单描述为: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空间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这样,系统总是在物理内存不够时,才进行Swap交换。通过调整Swap,有时可以越过系统性能瓶颈,节省系统升级费用。有点像Windows里的虚拟内存,就是减轻物理内存的负担(扩大物理内存),把内存中暂时不用(或者长久不用的数据)先放到swap上,用的时候在掉到内存。 为什么要对存储卡进行分区 给个最简单的例子、Neo同时运行QQ、UC、Opera Mini、飞信、人人、 Labyrinth、Twidroid、iReader的时候、 切换任务往往都会出现某个程序掉线、或者强制关闭的、 (当然、没有谁这么蛋疼开这么多进程、

Ubuntu_10.10_图形安装教程、网络设置、软件源、基本配置(超详细)资料

Ubuntu 10.10 图形安装教程、网络设置、软件源、基本配置(超详细) 一.准备安装Ubuntu 10.10系统 1.Ubuntu简介 Ubuntu 是一个社区开发的基于Debian GNU/Linux的操作系统,适合笔记本、桌面计算机和服务器使用。它包含了所有您需要的应用程序——网页浏览器、幻灯片演示、文档编辑和点子表格软件,即时通讯软件等等。 2004年10月,Ubuntu 的第一个版本正式发布。此后 Ubuntu 每六个月发布一个新版本,用户可以免费升级到最新版本。Ubuntu 鼓励用户及时地升级到新版本,以便享用最新的功能和软件。 Ubuntu 的命名遵从“Y.MM (开发代号)”格式,Y 代表年份,MM 代表月份。在括号里的名字是预发布版时确定的开发代号。 每一个普通版本都将被支持 18 个月,长期支持版(Long Term Support, LTS)的桌面版本支持 3 年,服务器版本则是 5 年。 2.获得Ubuntu发行版 (1)从镜像站点上下载ISO的镜像文件 中文官方:https://www.sodocs.net/doc/c512562878.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c512562878.html, 英文官方:https://www.sodocs.net/doc/c512562878.html, (2)验证下载的ISO镜像文件的完整性 #md5sum ubuntu-xxxxxxxxx.iso (3)将ISO镜像文件制作成安装CD/DVD <1>在Microsoft Windows下 用Nero、ImgFree等等的光盘刻录软件将ISO镜像文件转换、刻录成安装CD/DVD。 <2>Linux发行版下, #cdrecord ubuntu-xxxxxxxx.iso #dvdrecord ubuntu-xxxxxxxx.iso 二.光盘安装Ubuntu 将您计算机的 BIOS 设定成用光盘开机,并将 Ubuntu 桌面(Desktop) 光盘放入光驱起动。 1.语言 首先安装程序会问您安装 GNU/Linux 时使用那个语言来显示讯息。您在此选择的语言也会成为安装后 Ubuntu 的缺省语言。选『中文 (简体)』。

Linux 统计当前所有进程使用swap分区的情况

Linux 统计当前所有进程使用swap分区的情况 前言 若操作系统的物理内存用完了,则就会用到swap(虚拟内存)。系统就会跑得很慢,但仍能运行;如果 swap分区用完了,那么系统就会发生错误。通常会出现“Application is out of memory”的错误,严重时会造成服务进程的死锁。操作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内存使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怎么统计哪些进程使用了 swap分区,查看swap的方法有许多,下面我们就来一个个说明! 1. free 命令 free –m 命令中只能查看当前swap分区的使用情况,但不能查看具体哪些进程使用了swap! 2. top 命令 CentOS 5.5 (top) top 命令能查看swap总量和使用情况,我们还可以使用快捷键查看,top+f+p 来查看!

并不是实际的使用swap,而是VIRT-RES得来的,就是虚拟内存中所使用过的swap 部分,并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CentOS 6.0-6.4 (top) 这样就明显看出是取出的每个进程的swap,能很方便的查看哪些进程使用了swap。从中也能看到一个信息,那就是读取了/proc/#/status ! 3. vmstat 命令 vmstat 也不能查看哪个进程使用了swap,我们只能看到,swap --- si 与 so,下面我们简单说明一下! Memory(内存): ?swpd: 使用虚拟内存大小 ?free: 可用内存大小 ?buff: 用作缓冲的内存大小 ?cache: 用作缓存的内存大小 Swap (虚拟内存): ?si: 每秒从交换区读到内存的大小 ?so: 每秒写入交换区的内存大小 4. shell 查看 在Linux内核 2.6.16中引入了一个系统内存接口特性,这个接口位于 /proc/$pid/目录下的smaps文件中,一看内容发现是进程内存映像信息,比同一目录下的maps文件更详细些! [root@localhost ~]# cat /proc/1/smap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