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解决交换分区swap不足的问题

解决交换分区swap不足的问题

解决交换分区swap不足的问题
解决交换分区swap不足的问题

Checking available swap space requirements ...

Expected result: 1512MB

Actual Result: 1019MB

Check complete. The overall result of this check is: Failed <<<< Problem: The system does not have the required swap space. Recommendation: Make more swap space available to perform. the install. (从此处来看,急需解决的是如何调整swap空间,因为当然Vmware的内存为

1G,按常规看Swap交换空间应该为2G,下面就是解决swap交换空间的问题)

(一:使用free -m查看目前swap的交换空间情况,1019M,也可以使用grep SwapTotal /proc/meminfo查看)

[root@localhost swapimage]#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10 995 15 0 1 847

-/+ buffers/cache: 145 865

Swap: 1019 0 1019

(用df –h查看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

[root@localhost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3.8G 3.1G 572M 85% /

/dev/sda3 15G 1.7G 13G 13% /home

/dev/sda1 46M 11M 33M 25% /boot

tmpfs 506M 0 506M 0% /dev/shm

(二:确保系统中有足够的空间用来做swap交换空间,经过df –h查看,只有/home下面还有13G的空间是比较大的,所以我这边准备在/home/swapimage开辟swap交换区)

[root@localhost home]# mkdir swapimage(在/home目录下创建swapimage文件夹)

[root@localhost home]# cd swapimage/(进入swapimage文件夹)

[root@localhost swapimage]# dd if=/dev/zero f=/home/swapimage/swap bs=1024 count=1024000(添加交换文件并设置大小为1G- bs决定每次读写1024字节,count定义读写次数为1024000次)

1024000+0 records in

1024000+0 records out

1048576000 bytes (1.0 GB) copied, 16.2007 seconds, 64.7 MB/s

(再次用df –h查看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home的可以大小已经由13G变成12G了,也就是说通过上面的dd操作,我们已经成功的分配了1G的swap交换空间)

[root@localhost swapimage]#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3.8G 3.1G 572M 85% /

/dev/sda3 15G 2.7G 12G 20% /home

/dev/sda1 46M 11M 33M 25% /boot

tmpfs 506M 0 506M 0% /dev/shm

(第三步:使用mkswap命令,创建(或设置)交换空间)

[root@localhost swapimage]# mkswap /home/swapimage/swap

Setting up swapspace version 1, size = 1048571 kB

(第四步:使用swapon命令,启用新增的1G交换空间)

[root@localhost swapimage]# swapon /home/swapimage/swap

(使用free –m确认新增的swap交换空间已生效,2019)

[root@localhost swapimage]#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10 997 13 0 2 848 -/+ buffers/cache: 146 864

Swap: 2019 0 2019

(第五步:修改/etc/fstab文件,使新增的1G交换空间在系统重启后自动生效)[root@localhost swapimage]# vi /etc/fstab

/home/swapimage/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Red Hat Linux AS 4.7下安装Oracle RAC 10.2时碰到这个错:"Abnornal program termination. An internal error has occured. Please provide the following files to Oracle Support:"

/u01/oracle/oraInventory/logs/installActions2010-01-24_01-00-30AM.log

/u01/oracle/oraInventory/logs/oraInstall2010-01-24_01-00-30AM.err

/u01/oracle/oraInventory/logs/oraInstall2010-01-24_01-00-30AM.out"

查看/u01/oracle/oraInventory/logs/oraInstall2010-01-24_01-00-30AM.err日志文件报的错是:

Exception https://www.sodocs.net/doc/ca5574664.html,ng.UnsatisfiedLinkError: no nio in java.library.path occurred..

https://www.sodocs.net/doc/ca5574664.html,ng.UnsatisfiedLinkError: no nio in java.library.path

到系统去看一下,rsh和rsync这两个服务没有随系统启动. 把这两个服务启动后问题就解决了

java中实现swap函数的几种方式

佳音校区老师告诉你java中实现swap解决方案 由于java中“对基本类型的变量是不支持引用传递的”,所以根本不能像c/c++那样直接传地址,但是可以如下解决: 1.使用数组传值 public class TestSwap2 { //由于java中的参数传递都是采用值传递的传递方式,因此不能使用引用符号。 //可以使用重新赋值的方法 private static int[] swap(int a, int b){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return new int[]{a,b}; } //下面是主函数的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 = 4; int b = 6; System.out.println("before swap "+"a的值="+a+" b的值="+b); int[] swap = swap(a,b); a = swap[0];

b = swap[1]; System.out.print(a + " "); System.out.print(b);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after swap "+"a的值="+a+" b的值="+b); } } 2.采用类变量传值 public class TestSwap { /** * @param args */ //定义类变量 static int a = 3; static int b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Swap ts = new TestSwap(); System.out.println("before swap "+"a的值="+a+" b的值="+b); ts.swap(ts.a,ts.b); System.out.println("after swap "+"a的值="+a+" b的值="+b); } //改变的是类变量的值

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Ext4,Swap分区教程(Recovery分区,非Linux系统下分区)

Ext4分区需要在Linux系统下才能进行分区处理,而我们不可能仅仅为了分一个Ext4而开虚拟机装Linux系统。(麻烦死) 因此,我们选择一个可以在手机端直接分出Ext4的Recovery版本。(请勿乱刷未经测试是否适用的Recovery版本) TF卡读写速度对Ext4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关联! C2卡不建议使用Ext4,可能导致系统很卡的现像,建议使用Ext3。 C4,C6,C10卡均可使用Ext4,性能表现为:C4 < C6 < C10 新买的TF卡或者重新分区的话,Fat32里有重要数据的,必须备份,否则后果自负! 信息和个人程序,该备份的备份去,这就不多说了。 功能按键说明:本版本的Recovery模式下,导航键可以上下左右,中间黑色那个是确认键!返回键是“音量减少” 详细操作: 1. 在Recovery主界面下,选择“Partition sdcard”(将SD卡进行分区)进入分区功能界面,菜单及注释如下: (已有Swap分区及Ext分区的可跳过此步骤) Partition SD给SD卡分区 Repair SD:ext修复Ext分区

SD:ext2 to ext3将Ext2分区转换为Ext3分区 SD:ext3 to ext4将Ext3分区转换为Ext4分区 在这里我们选择“Partition SD”开始分区 ①Swap-size =MB使用上下键选择大小。确定键执行。软件多的,推荐96MB。 Swap分区需要ROM支持,如果ROM不支持或者不需要Swap分区的请选择“0 MB”不建立Swap分区。如果SD卡的读写 速度较慢,不建议设置Swap分区,否则系统性能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会变卡。 ②Ext2-size = MB使用上下键选择大小。确定键执行。一般我们分512MB即可。 这里设置的就是我们所说的Ext分区的大小,具体依个人情况而定,基本上512MB够你装一大堆软件了。 ③第二步完成以后Recovery会自动将剩余空间设为Fat32分区。最后我们再次按下确定键执行分区。 至此,分区操作完成,下面我们将已经分好的Ext2分区转换为Ext3或Ext4分区。 2. 首先,确认你已经分出Fat32和Ext分区。由于你所升级的只是Ext2分区,所以Fat32分区里面的数据,不会被格式化! 在分区功能主界面中选择"SD:ext2 to ext3" 将Ext分区由Ext2转换为Ext3,按下确

(完整版)交换机的分类及功能

交换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 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点A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自己的虚拟连接。假使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这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时,一个HUB的总流通量也不会超出10Mbps。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从层次上分类交换机可分为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四层交换机等:(一)二层交换技术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C++程序设计第一章函数编程题

6-1工作备忘录的生成(链表)(10分) 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务,为了更好地安排工作,希望在每天开始工作前,根据工作记录,生成工作备忘录。首先输入工作记录数(大于0的一个整数),再逐条输入各条工作记录,每条工作记录包括:工作名,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假设每项工作的开始时间均小于它的结束时间,并且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互不相同。 我们的工作是需要把这些工作记录按开始时间排序并输出,在输出时,如果某项工作与若干项工作冲突(在做该项工作时,需要同时做其它工作),则在该工作名前加'*'。 函数接口定义: Node*add(Node*,Node*); voiddisplay(Node*); 裁判测试程序样例: #include #includeusi ngnamespacestd; structNode{ stringname; intstart; intend; Node*next; }; Node*add(Node*,Node*); voiddisplay(Node*); boolcheck(Node*head){ if(head==NULL||head->next==NULL)returntrue; Node*p=head->next; if(head->start>p->start)returnfalse; returncheck(p); } intmain(){ Node*head=NULL,*p; inti,repeat; cin>>repeat; for(i=0;i>p->name>>p->start>>p->end; p->next=NULL; head=add(head,p); } if(!check(head))cout<<"ERROR"<

服务器交换机分类、定义

1.应用服务器是指通过各种协议把商业逻辑曝露给客户端的程序。它提供了访 问商业逻辑的途径以供客户端应用程序使用。应用服务器使用此商业逻辑就像调用对象的一个方法一样。简单的说能实现动态网页技术的服务器叫做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的区别——通俗的讲,Web服务器传送(serves)页面使浏览器可以浏览,然而应用程序服务器提供的是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调用(call)的方法(methods)。确切一点,你可以说:Web服务器专门处理HTTP请求(request),但是应用程序服务器是通过很多协议来为应用程序提供(serves)商业逻辑(business logic)。 2.接入层交换机:通常将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称为 接入层,将位于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的部分称为分布层或汇聚层。接入交换机一般用于直接连接电脑,汇聚交换机一般用于楼宇间。汇聚相对于一个局部或重要的中转站,核心相当于一个出口或总汇总。原来定义的汇聚层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核心的负担,将本地数据交换机流量在本地的汇聚交换机上交换,减少核心层的工作负担,使核心层只处理到本地区域外的数据交换。 1)接入层: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 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接入交换机是最常见的交换机, 它直接与外网联系,使用最广泛,尤其是在一般办公室、小型机房 和业务受理较为集中的业务部门、多媒体制作中心、网站管理中心 等部门。在传输速度上,现代接入交换机大都提供多个具有 10M/100M/1000M自适应能力的端口。 2)汇聚层:汇聚层交换层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它必须能够 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 因此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比较,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 接口和更高的交换速率。 3)核心层:而将网络主干部分称为核心层,核心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高速转发通 信,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拥有更高的可靠性,性 能和吞吐量。

Problem A 编写函数

Problem A编写函数:Swap (I) (Append Code) Time Limit: 1 Sec Memory Limit: 16 MB Submit: 6102 Solved: 4013 [Submit][Status][Web Board] Description 编写用来交换两个数的函数,使得“Append Code”中的main()函数能正确运行。 ----------------------------------------------------------------------------- 用C实现三个函数int_swap()、dbl_swap()、SWAP(),其中SWAP()是个带参宏。 用C++实现两个函数,都以swap()命名。 以上函数的调用格式见“Append Code”。这里不给出函数原型,它们的参数请通过main()函数自行确定。 Input 输入为4行,每行2个数。 Output 输出为4行,每行2个数。每行输出的两数为每行输入的逆序。 Sample Input 12 57 9 -3 -12 4 3 5 Sample Output 57 12 -3 9 4 -12 5 3

HINT “Append Code”中用到的头文件、全局变量或宏的定义应自行补充。Append Code #include usingnamespacestd; voidswap(double&a,double&b) { doublet=a; a=b; b=t; } voidswap(double*a,double*b) { double t=*a; *a=*b; *b=t; } voidswap(int*a,int*b) { int t=*a; *a=*b; *b=t; } intmain() { intx1, y1; cin>>x1>>y1; swap(&x1, &y1); cout<>x1>>y1; swap(x1, y1); cout<>x2>>y2; swap(&x2, &y2);

数据交换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建设背景 (3) 1.2应用场景 (3) 1.3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4) 第二章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5) 2.1必要性分析 (5) 2.2可行性分析 (5) 2.3效益分析 (5) 第三章建设目标、思路及原则 (6) 3.1建设目标 (6) 3.2建设思路 (6) 3.3建设原则 (6) 第四章总体设计 (7) 4.1系统总体结构 (7) 4.2系统逻辑结构 (7) 4.3系统物理结构 (8) 第五章数据交换平台功能设计 (9) 5.1交换中心管理系统 (9) 5.2接入管理系统 (10) 5.3交换前置子系统 (12) 5.4交换桥接子系统 (13) 5.5运行监控平台 (14) 5.6系统管理 (15) 第六章交换平台安全设计 (17) 6.1威胁与风险分析 (17) 6.2安全需求分析 (17) 6.3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设计 (18)

6.4数字证书认证 (19) 6.5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保障 (19) 第七章数据交换中间件选型 (20) 7.1数据交换中间件技术要求 (20)

第一章概述 1.1建设背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可见,电子政务建设仍然是今后几年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 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市电子政务建设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年初完成了全市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和全市公文交换系统建设,系统采用集中建设的模式,实现了×个市直单位的网上行政办公和区县的公文传输。 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实际操作过程中也碰到很多问题,比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条块分割、架构不统一。比如,以前所建的系统,大多数都是属于局部单位的、分散建设的和只有部分功能的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采用不同的系统平台,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发挥整体的作用。但这些已存在的业务系统通过多年的积累已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去挖掘和利用这些系统中的数据为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服务。 为了改变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分散状态,充分利用和挖掘已存在系统中的数据,使电子政务建设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从现在开始做好有关规划工作,也要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解决已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国内数据交换平台已经日趋成熟,数据交换平台的实现为解决电子政务领域的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提供的很好的解决方案。 1.2应用场景 ?场景一: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与其它单位的信息交换 由于各单位信息化进程不同,特别是一些垂直管理单位已经建立起了自己专门的网上办公系统,这些单位如果要接收市公文,都必须通过手工录入,无法进行信息的自动交换,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结合简单的接口开发,能使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与已有业务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自动对接和交换,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场景三:基础信息库 基础信息库包括:人口基础信息库、企业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基础信息库、

交换机分类

交换机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 局域网交换机和广域网交换机。 (二)根据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划分 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10千兆以太网交换机、ATM交换机、FDDI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 (三)根据交换机应用网络层次划分 企业级交换机、校园网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桌机型交换机。 (四)根据交换机端口结构划分 固定端口交换机和模块化交换机。 (五)根据工作协议层划分 第二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和第四层交换机。 (六)根据是否支持网管功能划分 网管型交换机和非网管理型交换机。................................................................................ .................. 由于交换机所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它的应用和发展速度远远高于集线器,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交换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各种不同应用环境需求。本篇就要为大家介绍当前交换机的一些主流分类。 一、从网络覆盖范围划分 1。广域网交换机 广域网交换机主要是应用于电信城域网互联、互联网接入等领域的广域网中,提供通信用的基础平台, 2、局域网交换机 这种交换机就是我们常见的交换机了,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局域网交换机应用于局域网络,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集线器、路由器、网络打印机等网络设备,提供高速独立通信通道。 其实在局域网交换机中又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类型的交换机。下面继续介绍局域网交换机的主要分类标准、 二、根据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划分

根据交换机使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及传输速度的不同我们一般可以将局域网交换机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G位)以太网交换机、10千兆(10G位)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 1、以太网交换机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所指的“以太网交换机”是指带宽在100Mbps以下的以太网所用交换机,其实下面我们还会要讲到一种“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和“10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其实也是以太网交换机,只不过它们所采用的协议标准、或者传输介质不一样,当然其接口形式也可能不一样。 以太网交换机是最普遍和便宜的,它的档次比较齐全,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在大大小小的局域网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影。以太网包括三种网络接口:RJ-45、BNC和AUI,所用的传输介质分别为:双绞线、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不要以为一讲以太网就都是RJ-45接口的,只不过双绞线类型的RJ-45接口在网络设备中非常普遍而已。当然现在的交换机通常不可能全是BNC或AUI接口的,因为目前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而一般是在RJ-45接口的基础上为了兼顾同轴电缆介质的网络连接,配上BNC或AUI接口。 二层交换机是对应于OSI/RM的第二协议层来定义的,因为它只能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二层交换机依赖于链路层中的信息(如MAC地址)完成不同端口数据间的线速交换,一般应用于小型企业或中型以上企业网络的桌面层次。 三层同样是对应于OSI/RM开放体系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来定义的,也就是说这类交换机可以工作在网络层,它比第二层交换机更加高档,功能更加强。三层交换机因为工作于OSI /RM模型的网络层,所以它具有路由功能,它是将IP地址信息提供给网络路径选择,并实现不同网段间数据的线速交换。当网络规模较大时,可以根据特殊应用需求划分为小面独立的VLAN网段,以减小广播所造成的影响时。通常这类交换机是采用模块化结构,以适应灵活配置的需要。 所谓“路由”,是指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和动作,而路由器,正是执行这种行为动作的机器,它的英文名称为Router,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路由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第一,网络互连;第二,数据处理;第三,网络管理。 二层交换机工作在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对它来说,网络上的数据就是MAC地址的集合,它能分辨出帧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因此可以在任意两个端口间建立联系,但是交换机并不懂得IP地址,它只知道MAC地址。 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即网络层),它能理解数据中的IP地址,如果它接收到一个数据包,就检查其中的IP地址,如果目标地址是本地网络的就不理会,如果是其他网络的,就将数据包转发出本地网络。 在技术领域中把TRUNK翻译为中文是“主干、干线、中继线、长途线”,不过一般不翻译,

政府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政府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各地政府部门和机构或多或少均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包括门户网站内容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办事审批系统、其它业务系统等。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同一地区的政府机构间也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可以说是一座座的“信息孤岛”。电子政务实施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这些“孤岛”有机地串连在一起,充分发挥其效能,同时也保护了各部门在该方面的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此外,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即使是统一规划,但具体的实施单位和解决方案会有很多,建设完成后的系统常常是自治的,异构的,数据可能存放于数据库、文本文件、XML文件,甚至普通文件中。因此也需要一种机制使不同时期建设的应用系统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上述两种情况,均要求解决应用系统间数据和信息的互通、互用问题。 如上图所示,原来的典型处理方法是需要一个个直接的“点对点”的数据链接,并且需要定制开发以实现系统之间的“会话”。随着新系统的不断增加,直接的定向连接和定制开发的情况会急剧增加,这最终将成为信息流动和系统维护的瓶颈。 在数据交换领域中,没有标准的部落式交换的代价是高昂的,相同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在很多应用中被重复地撰写,可能只是为了将某一数据源的数据转换到各个不同的目标数据源中去。由于没有中间标准,各个系统的实现人员也几乎没有可能将代码重用,昂贵的数据交换代价使得数据源只能散乱孤立地存在。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通用的、分布式的数据集成平台,用以解决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对于基于异构数据平台上的数据无法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问题。“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就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能够为需要数据集成的应用提供数据服务,解决数据从何而来,哪个应用对其感兴趣,以及如何被每个系统使用的问题。“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把信息提供者和消费者隔离,来构建灵活的系统,使得这些系统不会受到数据的物理位置的影响,也不会受到需要存取数据信息的应用个数的影响,对于每一个系统就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定制处理,就可以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集成了。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通过一个集成框架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为开发人员提供一组标准接口(适配器)来实现这个方案。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主要功能为:各应用系统数据的抽取或加载;交换数据通过交换平台完成数据的交换传输;各应用系统交换数据的比对、整理。各应用系统仅需负责确定本系统参与交换的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库之间数据的传送。 二、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 数据交换平台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设计原则: 不影响现有或其它相关信息系统的使用和信息安全。 采用先进成熟、稳定的技术和软硬件平台。 坚持开放性,易于技术更新。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便于和国际接轨,易于系统扩展及升级。 建立一个坚实的系统应用平台,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技术易于更新,网络及业务规模可以逐步扩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linux swap分区

最近看到有朋友在我的Blog中问关于Linux环境下swap分区设置的问题,问题如下:“需要设置一个10G的swap分区,是设置成单个10G的好呢,还是5个2G的,还是其他的方案,比如2个5G的分区?” 看来有必要再写一篇Blog来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在网络上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经典问答: 问:我的内存大小是xxx,那么我建立的swap多少才合适? 答:大概物理内存的1倍即可。 我认为这种回答是很不负责任的,所谓1倍内存大小或2倍内存大小的swap分区设置,是给那些对Linux系统不是很熟悉的用户的简单建议,这种设置在桌面Linux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最多是占用一些硬盘空间而已。但是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下,这种设置是很不合理的一种设置。 一、swap分区大小是怎么确定的? 其实swap分区的大小设置是很考验Linux系统管理员水平的一件事情,swap的大小是这样决定的: ( 内存大小 Swap分区大小 ) * 80%或70% >= 程序需要占用总内存数如果系统内存大小已经大于系统中所有任务最大内存使用大小,那么就根本没有必要设置swap分区了,如果这个时候设置上,那么就是白白占用了那些硬盘空间(当然,如果硬盘足够富裕,可以忽略这些占用了)。 那么有的管理员就会说了:我不知道我系统中所有任务最大内存使用大小是多少啊! 我在这里给你一个方法,可以找到这个大小是多少,下面跟着我一步一步来: 1、用swapoff 关掉所有swap 然后正常运行任务,如果出现内存不足的提示,就需要逐步增加swap 2、一般来讲,物理内存达到256m,在安装时即可不用划分交换分区.。 3、可以在安装后建立交换分区,或者建立交换文件。 BTW:swap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在机器lock,出现问题的时候内存的内容会自动copy 到swap上面,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机器故障带来内存中的内容忽然丢失的情况。 二、为什么swap分区不宜过大? 为什么 swap 分区不宜过大,这是由于 Linux 内存分配的特点——它会尽可能多地使用内存(包括swap 分区)。尽量使用内存的目的是加快 IO 处理的速度,比如关掉一个程序,原先占有的内存空间并不立即清空,下一次打开时就不用去硬盘找数据,而直接从内存中读取。但是如果虚拟内存过大,那么保留在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实际上还是在硬盘中,那对于加快速度就没有多大的作用了。 swap 分区对于物理内存小的机器是必不可少的,假设物理内存只有64M,而某个程序启动最少要256M,如果没有足够的虚拟内存,这个程序是根本打不开的(系统会报内存不足错误,甚至崩溃)。对于程序而言,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它们只关心空间是否够大。在物理内存够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分配一些空间给 swap ,这仅仅是为了偶尔同时开很多大家伙时,防止出现内存不足错误。 三、swap是一个大分区还是多个小分区? 我记得有人说过在fedora和debian的文档中看到过说明,建议swap分区大小不要超过2G。 为什么是2G呢?我觉得首先是由于32位机的文件偏移指针是个无符号整型,所以单个文件偏移最大到2的31次方,也就是2G。其次,旧的文件系统对大文件的支持并不是

交换机分类

机全部采用机箱式模块化设计,已经基本上都设计了与之相配备的1000Base-T模块。接入层支持1000Base-T的以太网交换机基本上是固定端口式交换机,以10/100M端口为主,并且以固定端口或扩展槽方式提供1000Base-T的上联端口。汇聚层1000Base-T交换机同时存在机箱式和固定端口式两种设计,可以提供多个1000Base-T端口,一般也可以提供1000Base-X等其他形式的端口。接入层和汇聚层交换机共同构成完整的中小型局域网解决方案。 按架构特点分 根据架构特点,人们还将局域网交换机分为机架式、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不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三种产品。机架式交换机是一种插槽式的交换机,这种交换机扩展性较好,可支持不同的网络类型,如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ATM、令牌环及FDDI等,但价格较贵。不少高端交换机都采用机架式结构。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换机是一种有固定端口并带少量扩展槽的交换机,这种交换机在支持固定端口类型网络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扩展其他网络类型模块来支持其他类型网络,这类交换机的价格居中。不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换机仅支持一种类型的网络(一般是以太网),可应用于小型企业或办公室环境下的局域网,价格最便宜,应用也最广泛。 按网络模型分 按照OSI的七层网络模型,交换机又可以分为第二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第四层交换机等,一直到第七层交换机。基于MAC地址工作的第二层交换机最为普遍,用于网络接入层和汇聚层。基于IP地址和协议进行交换的第三层交换机普遍应用于网络的核心层,也少量应用于汇聚层。部分第三层交换机也同时具有第四层交换功能,可以根据数据帧的协议端口信息进行目标端口判断。第四层以上的交换机称之为内容型交换机,主要用于互联网数据中心。 按可管理型分 按照交换机的可管理性,又可把交换机分为可管理型交换机和不可管理型交换机,它们的区别在于对SNMP、RMON等网管协议的支持。可管理型交换机便于网络监控、流量分析,但成本也相对较高。大中型网络在汇聚层应该选择可管理型交换机,在接入层视应用需要而定,核心层交换机则全部是可管理型交换机。

数值交换

数值交换 如果一个函数要修改传入参数的值,直接传值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只是在函数的栈中复制了参数的值,并没有修改实际的参数值。在C中可以通过将参数声明为指针类型达到目的。而在C++中,又多了一种选择,就是可以将参数声明为引用类型,实际上引用就是某种意义上得安全指针。 例题:将数a,b的值进行交换,并且不适用任何中间变量。 考点:两个变量值得交换方法。 出现频率:★★★★ 1#include 2 3void swap1(int &a,int &b) 4{ 5int temp=a; //适用局部变量temp完成交换 6a=b; 7b=temp; 8}; 9 10void swap2(int &a,int &b) 11{ 12a=a+b; 13b=a-b; 14a=a-b; 15}; 16 17void swap3(int &a,int&b) 18{ 19a^=b; // a^=b 等价于a=a^b 20b^=a; 21a^=b; 22}; 23 24int main(void) 25{ 26int a1=1,b1=2; 27int a2=3,b2=4; 28int a3=5,b3=6; 29int a=2147483647,b=1; 30

31swap1(a1,b1); //测试使用临时变量进行交换的版本 32swap2(a2,b2); //测试使用加减运算进行交换的版本 33swap3(a3,b3); //测试使用异或运算进行交换的版本 34 35printf(“after swap…\n”); 36printf(“a1=%d,b1=%d\n”,a1,b1); 37printf(“a2=%d,b2=%d\n”,a2,b2); 38printf(“a3=%d,b3=%d\n”,a3,b3); 39 40swap2(a,b); 41printf(“a=%d,b=%d\n”,a,b); 42 43return 0; 44} 解析: 以上的C++程序中友3个swap函数,都是采用引用的传参的方式。 ■swap1()采用的是教科书里常见的方式,用一个局部变量temp保存其中一个值来达到交换目的。当然,这种方式不是本题要求的答案。 ■swap2()采用的是一种简单的加减算法来达到交换a,b的目的。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做“a+b”和“a-b”运算时可能会导致数据溢出。 ■swap3()采用了按位异或的方式交换a,b。按位异或运算符“^”的功能是将参与运算的两数各对应的二进制为相异或,如果对应的二进制位相同,则结果为0,否则结果为1。这样运算3次即可交换a,b的值。 代码第31行~第33行调用3种swap函数。注意40行的调用,在swap2函数栈中的运算会有数据溢出发生。我们知道在32位平台下int占4个字节内存,其范围是-2147483648~2147483647,因此2147483647加1就变成了-2147483648。不过通过运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产生了溢出,但是交换操作依然是成功的。 答案 after swap… a1=2,b1=1 a2=4,b2=3 a3=6,b3=5 a=1,b=2147483647 注意: 采用程序代码中swap2和swap3的交换方式,swap2有可能发生数据溢出的缺点。相比较swap2,推荐swap3采用的按位异或的方式。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技术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

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心平台设计 1.1 平台功能结构 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 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交换分区交换分区是硬盘中的一块区域目的是当内存使用太多的时候

交换分区 交换分区是硬盘中的一块区域,目的是当内存使用太多的时候,减轻内存的压力。当内存使用率超过某个阀值时,进程就会占用交换分区以释放内存空间给其他进程。 HPUX 要为每个系统中执行的进程reserve 同样大小的空间在交换分区中,即使这些交换空间不被使用,也依然要为进程预留不能被使用,以防内存不够时作数据交换,当预留的swap区用完时,系统就不能再启动新的进程。 传统上建议swap区是内存的2至3倍,但对于大内存系统,内存越大越不可能发生换页,如果按照这个原则分配swap区,会造成磁盘的浪费,所以HP 引进了伪交换的概念,伪交换只是逻辑意义上的交换区,没有占用任何物理空间,但对于操作系统来说,交换区大小为物理swap区和pseudo-swap(伪交换区)的总和,在HP11.11中,pseudo-swap是物理内存的3/4,在HP11.23中pseudo-swap 和物理内存大小一致。引进伪交换区后,不会发生交换的进程(如kernel进程)可以reserve伪交换区空间,不会reserve物理的swap区,这样大大减少了磁盘的浪费。 有了伪交换区后,物理swap区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或者设置为和内存大小一致。 以11.11为例: Swap(dev)=X pseudo-swap=75%physical memory APP/DB required memory=Y X+pseudo-swap=total swap=2Y+buffer cache+dynamic Swapinfo工具可以查看swap区的利用率,一般我们需要关心dev和total的利用率,dev表示物理swap区的使用情况,total表示总的swap区的使用情况,当dev使用率不为0,表明系统有换页发生,内存不足,当total使用率高时,表明系统总的swap区不足,可能导致新的进程无法创建,一般total的阀值设为80%,reserve表明物理swap区中有多少空间被reserver了。 Swapinfo命令示例如下: swapinfo -atm Mb Mb Mb PCT START/ Mb TYPE AVAIL USED FREE USED LIMIT RESERVE PRI NAME

模块化交换机适用场所及端口分类

模块化交换机适用场所及端口分类 模块化交换机还是比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模块化交换机适用场所及端口分类,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中国企业面临的变化更加复杂。企业只有推动变化,驾驭变化,才能避免危机,抓住商机。而在当今中国网络与企业业务发展更加的紧密。对网络而言,灵活的架构和灵活的产品是关键。 在千兆交换机的家族中,固定端口交换机由于所有端口都是固化在设备上的,因此常常难以应对网络调整。针对经常变更、弹性较强的网络环境,曾有专业人士建议“选择模块化交换机,因为而模块化交换机配备了额外的开放性插槽,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不同速率、不同功能和不同接口类型的模块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作为交换机发展趋势的模块化交换机而言:灵活的模块化设计为用户提供了堆叠接口、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T、GBIC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端口选择,便于用户因地制宜,根据网络架构随时更换模块以扩展功能或提升性能,实现灵活组网。模块化交换机尽管价格上要比固定端口交换机昂贵一些,但是拥有出色的灵活性、扩充性和未来的升级性,从长远角度来看,具有更佳的投资回报率。 模块化交换机的适用场所 几乎所有网络都会遇到扩展和增容的问题,如何合理的、低成本的进行网络基础设施的购入、改造和更新是摆在很多用户面前的难题。建网初期,如若一味选择高端主流设备,势必会造成前期应用时设备的空余或闲置,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如若考虑前期购置成本而选择仅仅满足当前规模应用的网络设备,当未来需要继续增加工作站数量的时候,实现起来将会十分困难,采用级联或连入HUB集线器的方式拓展端口数量,将会产生传输瓶颈,严重影响网络的使用效率。这种情况下,初期的网络构建使用户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而模块化交换机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于网络规模随时增长或工作站接入数量巨大的网络环境特别是政府部门、高校等,模块化交换机将是首选。模块化交换机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易于管理等优点,便于网络升级扩容,能够有效保护用户投资,实现“按需扩展”,物尽其用。可以根据部门规模的增长速度随时增加设备的堆叠数量,有效的避免了超前投资和资源浪费,而超强的背板带宽充分保证了在实现高层堆叠的同时,所有端口均能够保持线速转发能力,不会影响网络运行的效率。 模块化交换机也经常被用于连接用户到高速的园区网骨干。通常,它们有一些所谓的高速“用户”端口,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当数据从这些端口汇总上来时,会从更高速的数据上联通路传递出去,以实现和中心服务器、IP PBX等设备的数据交互。模块化交换机通常会放置在企业的配线间或者机房中,它能适应增长中的网络。如果有新的用户加入到网络中,管理员只需简单地在原来的设备上面放置一台新的设备,然后通过一个外部的“堆叠”接口将所有的交换机连接起来。事实上,这就像您自己又开发了一台新的、更大的交换机一样,可以方便地和原先的交换机一起管理,只是容量增大了。 一般在大型网络的核心层、汇聚层采用模块化交换机,具有很好的灵活性。按照需求灵

内外网数据交互解决方案

内外网数据交互解决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政府机构内外网数据交换安全解决方案(内外网物理隔离光盘交换系统) 福州新华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7-3

一、研发背景 国家保密局2000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对国家机要部门使用互联网规定如下:“涉及 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的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 公共信息网络链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所谓“物理隔离”是指 企业内部局域网如果在任何时间都不存在与互联网直接的物理连接, 则企业的网络安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但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各个机构都需要在内网和互联网之间 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以提升效率。从而在网络安全和效率之间产生 了巨大的矛盾,而且矛盾日渐扩大化。 网络隔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而网络互连的目的是方便高效的进行数据交换。在此背景下,我们采用十五年技术积累的核心技术开发成功了完全自动化的双网隔离数据光盘交换系统,面向高安 全数据传输场合,实现网络完全隔离情况下的数据自动交换, 二、系统简介

(一)现行数据交换的模式及问题 “内网”与互联网实现严格的物理隔离后,内外网数据交换成为突出问题,影响了应用系统的有效部署, 1 、完全物理隔离。采用人工刻盘,将外部(或内部)网络的数据刻录到光盘,再由人工经过安全处理后将数据加载到内部(或外部)网络上。这种方式虽实现了外部与内部网络的物理隔离,但存在资源消耗大、效率低下和不易管理的弊端。 2 、采用逻辑隔离的方式。即互联网与内部网络之间采用单向导入设备连接,如网闸或光闸,虽然效率高,但不属于完全的物理隔离,不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的要求。 鉴于上述两种数据交换方式存在的弊端,因此提出以“物理隔离”为准则,建立以智能、可控、安全为基础的“内外网数据安全摆渡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系统开发思路和架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