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物理精讲精练:位置 位移

高中物理精讲精练:位置 位移

高中物理精讲精练:位置 位移
高中物理精讲精练:位置 位移

高中物理精讲精练:位置位移

考点精讲

考点1:路程与位移

1.路程与位移

比较项目路程位移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大小等于轨迹的长度等于从物体运动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方向无方向有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联系(1)二者单位相同,都是长度单位

(2)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特征的物理量

(3)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不小于位移的大小,只有质点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1)图示表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

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矢量的方向.

(2)数字表示:先建立坐标系并规定正方向,然后用正负数来表示矢量,“+”“-”号表示方向(“+”号表示与坐标系规定的正方向一致,“-”号表示与坐标系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矢量大小的比较要看其数值的绝对值大小,绝对值大的矢量大,而“-”号只代表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

【例1】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 m处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25 m、25 m

B.65 m、25 m

C.25 m、-25 m

D.65 m、-25 m

【技巧与方法】

(1)几何法:根据位移的定义先画出有向线段,再根据几何知识计算.

(2)坐标法:写出初、末位置坐标,位移即为末位置坐标减初位置坐标,结果中的正、负号表示位移方向.

【针对训练】

1.(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位移是相同的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2.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A.质量B.路程C.位移D.时间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不等于路程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考点2:位移—时间图像

1.s-t图像的理解

(1)斜率: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截距:纵截距表示物体起始位置.

(3)交点:交点表示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即相遇.

2.几种常见的s - t图像

(1)静止物体的s - 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中直线A所示.

(2)匀速直线运动的s- 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中直线B和C所示,其斜率表示速度.其中B沿正方向运动,C沿负方向运动.

(3)若物体的s- t图像为曲线,如图所示.则说明相等的时间Δt内,位移Δs不相等,也说明物体的速度在变化,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那一瞬时的速度.

【例2】如图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s - t图像,由图可知()

A.t=0时,A在B后面

B.B质点在t2秒末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在0~t1时间内B的运动速度比A大

D.A质点在0~t1时间内速度越来越大,之后做匀速运动

【技巧与方法】

由s - t图像可得出的三个结论

(1)s - t图像上两点纵坐标之差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Δs,即Δs=s2-s1.

(2)s - t图像的斜率k=Δs

Δt表示质点的速度.

(3)交点坐标表示两质点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

【针对训练】

4.(多选)如图所示,Ⅰ和Ⅰ分别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 - t图像,则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当t=15 s时,甲、乙两物体相距150 m

D.乙物体超前甲物体5 s到达位移150 m处

考点达标

1.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表示位移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

C.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

....云和月

2.(多选)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量只有正值,矢量可以取负值

B.标量和矢量无根本区别

C.标量和矢量,一个有大小无方向,一个有大小也有方向

D.标量和矢量的运算方法不同

3.(多选)下列关于位移与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出租车收费标准为2.00元/km,“km”指的是位移

B.一个标准操场是400 m,“400 m”指的是路程

C.从学校到家约2 km的行程,“2 km”指的是路程

D.田径比赛中的200 m比赛,“200 m”指的是位移

3.某同学为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绘制了物体运动的s- 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s,横坐标表示时间t,由此可知该物体做()

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

C.匀速曲线运动D.变速曲线运动

5.沪杭高速铁路连接上海与杭州,是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中沪昆客运专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长169 km,全程所需时间约为45分钟.这两个数据分别指() A.位移、时刻B.路程、时刻

C.位移、时间D.路程、时间

6.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形槽中由A点释放,经B点(与B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点等高的C点,设A点的高度为1 m,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2

3 3 m,

2

3 3 m B.

2

3 3 m,

4

3 3 m

C.4

3 3 m,

2

3 3 m D.

4

3 3 m,1 m

7.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 t图像,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段运动速度最大

B.AB段物体做匀速运动

C.CD段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运动4 h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 km

8.如图所示,坐高铁从杭州到南京,原需经上海再到南京,其路程为s1,位移为x1.杭宁高铁通车后,从杭州可直达南京,其路程为s2,位移为x2,则()

A.s1>s2,x1>x2B.s1>s2,x1

C.s1>s2,x1=x2D.s1=s2,x1=x2

9.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车轮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车轮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A.πR B.2R

C.2πR D.R4+π2

10.阅读下面的对话:

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

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 m就到了.

甲:谢谢!

乙:不客气.

请你在图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及位移表示出来,并求出大小.

11.一个人晨练,按如图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走到

D点时,求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多少?位移的方向如何?

12.如图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

(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

(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知识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误区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精品文档,百度专属】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质点、参考系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 ,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式:a =Δv Δt ;单位是m/s 2 .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考点一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 (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 (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习题

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 习题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学案2时间和位移 题组一对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理解 1.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点35分从天津发车 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 C.我们早上8:00开始上第一节课 D.列车到站时间晚点5分钟 答案BD 2.下列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间隔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 B.第2 s内和前2 s内指的是不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 C.“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 D.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有方向是矢量 答案BC 解析时刻不是一段时间,故A错;第2秒内的时间间隔是1 s,前2秒的时间间隔是2 s,故B对;12点整是指时刻,故C对;时间是标量,故D错. 3.下列叙述中表示时刻的是() A.第3 s初B.第3 s末 C.第3 s内D.前3 s内 答案AB 解析当出现“初”、“末”等字时往往表示时刻,“内”一般指时间间隔,故选项A、B表示时刻. 题组二位移和路程、矢量和标量的理解 4.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 答案 B

解析物体从某位置出发,经一段时间又返回到该位置,此过程位移为零,但它运动了,A错.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说明它未动,反之物体若静止不动,它运动的路程一定为零,B对.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C错.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D错. 5.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出租车按路程收费 B.出租车按位移的大小收费 C.在曲线运动中,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一定大于位移的绝对值(即大小) D.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 答案AC 解析出租车按路程收费,曲线运动中路程一定大于初、末位置间线段的长度,所以曲线运动中路程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所以A、C正确,B错误.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而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任何情况下位移都不能是路程,所以D错误. 6.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 m比5 m小 D.-10℃比5℃的温度低 答案AD 解析由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可知,A对,B错;关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的绝对值决定,因此-10 m表示的位移比5 m表示的位移大,温度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10℃比5℃的温度低,C错,D对. 7.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答案 B 解析位移是矢量,其大小等于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

高中物理目录(知识清单)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第1问章直线运动1 第1节直线运动的描述1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7 第3节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抛体运动13 第2章相互作用16 第1节力重力16 第2节弹力19 第3节摩擦力23 第4节力的合成与分解28 第5节受力分析34 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36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36 第2节牛顿第三定律39 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41 第4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6 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52 第4章曲线运动61 第1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61 第2节抛体运动68 第3节圆周运动73 第5章机械能85 第1节功85 第2节功率91 第3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94 第4节动能定理97 第5节机械能恒定律101 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06 第1节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06 第2节宇宙航行112 第7章静电场119 第1节电荷守恒定律库化定律119 第2节电场电场的力的性质123 第3节电场的能的性质128 第4节静电现象140 第5节电容器143 第6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48 第8章直流电路154 第1节部分电路欧姆定律154 第2节电阻定律半导体与超导体157 第3节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159 第4节串并联电路161

第5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68 第6节简单的逻辑关系178 第9章磁场181 第1节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181 第2节安培力187 第3节洛伦兹力192 第4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195 第5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205 第6节带电粒子在三种场并存的复合场中运动211 第10章电磁感应214 第1节磁通量,电兹感应现象214 第2节楞次定律右手定则218 第3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23 第4节互感与自感涡流电磁阴尼磁驱动235 第11章交变电流239 第1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239 第2节描述交谈电流的物理量242 第3节电感电流对交变电流的影响246 第4节理想变压器248 第5节电能的输送252 第12章传感器255 第13章分子动理论259 第1节分子动理论259 第2节物体的内能262 第14章气体267 第1章气体实验定律267 第2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271 第15章物态及物态变化274 第1节固体和液体274 第2节饱和汽与物态变化中的能量277 第16章热力学定律280 第1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280 第2节热力学第二,三定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83 第17章机械振动秘机械波286 第1节简谐运动287 第2节单摆,外力作用下的振动292 第3节机械波及其描述295 第4节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射、多普勒效应及声波304 第18章光312 第1节光的反射与折射312 第2节全反射、光导纤维315 第3节光的干涉、衍射及偏振现象318 第4节光的颜色和色散激光324 第19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328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 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 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 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 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B A B C 图1-1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 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 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 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1)位移图象(x-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 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 1=20m/s,v 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 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 速度运动。 6、加速度(A )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 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t v v a t 0 -=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

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质点、参考系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 ,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式:a =Δv Δt ;单位是m/s 2.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 (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 (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汇总 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gR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ω相同,A ω=C ω,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 =G 2 2 1r m m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 =GM/r 2

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 g G M R 02 = g g R R h R h ' () = +2 2 ——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 =2 r GM 、r mv r GMm 2 2 = 、v = r GM 、 r mv r GMm 2 2 = =m ω2R =m (2π/T )2R 当r 增大,v 变小;当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v 1=r GM =gR gR 2 =GM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相位,求?y t x y t gT v S T v x v t v v y gt v gt S v t g t v v g t tg gt v tg gt v tg tg == =====+=+== =2 0002 02 2 24 0222 00 1214 21 2αθα θ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 =g △t ,△p =mgt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x 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 点以速度v 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 点,求:S AB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 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以视为共点力。 2、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实质是加速度为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ΣF=0。 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 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若物体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一个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与另一个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 三个不平行力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为三个以上的平面汇交力,都可以通过等效方法,转化为三力平衡问题。为此,必须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1)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两个分力必定跟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若三个力不平行,则三个力必共点,此即三力汇交原理(汇交共面性)。 (4)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三个力的矢量图必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 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点拨:在进行一些平衡类问题的定性分析时,采用共点力平衡的相关推论,可以使问题简化。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 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 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高一物理必修一时间和位移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位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 2.路程与位移的根本区别在于(D)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C.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D.路程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3.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哪些是正确的?(BC) A.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 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一段时间间隔包含无数个时刻,所以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间隔 4.一质点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 若质点只运动了1/4周,则路程是_______,位移大小是_________。(0,2πR,πR/2, R) 5.小球从2m高度竖直落下,被水平地面竖直弹回,在1.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多少?(3.2m,0.8m) 6.在如图所示的时间坐标轴上找到:①第3S末,②第2S初,③第3S初,④3S内,⑤第3S内. 7.一辆小汽车从某路标出发向南行驶1000m时,司机忽然想起有一件工具丢在那个路标的北侧3m处,于是沿原路返回,找回工具后继续向南600m停在那里休息。试在坐标轴上表示出几个特殊的位置,并求出位移与路程。(597m,2603m) 8.一位健身爱好者在广场上散步,从广场上的A点出发,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然后又向南走了40m到达C点,最后又向西走了60m到达D点做深呼吸运动。取在出发点A 正东10m处的一点为坐标原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该人的运动过程。 2 第1页共1页

用思维导图学习高中物理复习电磁学

用思维导图学习高中物理电磁学 物理是高中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物理方面的知识,对我们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电磁学是物理学的分支,其中包含电学和磁学,主要学习电磁波、电磁场以及带电物体动力学的相关内容。在学习电磁学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弥补直线性笔记的缺陷,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逻辑顺序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学习思路,强化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脑力激荡图、树状图、概念地图和灵感触发图,主要用来表达发散性思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将图片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使用相关的层级图将教学重点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图像、颜色之间建立记忆链接,发挥人的左右脑机能,借助阅读、记忆和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在科学发展与逻辑想象中建立平衡关系,激发人们的潜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思维导图是在众多感觉、记忆、思考、数字、食物、颜色和节奏中找寻一个关节点,形成思考中心,在点与点的连接中构建放射性的立体结构。每个连接点都是人们的记忆,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数据库[1]。 二、高中物理电磁学的学习现状

(一)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低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教材内容较单一,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的枯燥和无聊。我们在高中的物理学习中更重视考试结果,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使我们感到压力太大,对学习物理会产生畏惧心理。在面对着抽象的电磁学内容时,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只是死记硬背公式,解题思路不能举一反三,将考试的重点标记出来,不考试的内容就忽略过去,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例如,在学习“恒定电流”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电阻、欧姆、焦耳等三大定律,我们会先将各个定律的内容学习一遍,然后将定义和相关公式背过。这样做我们虽然知道各个定律的重要性,但是根本没有对其理解。我们的学习兴趣低,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在电磁学教学活动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低[2]。 (二)自主学习能力差 长期依赖“被动式”学习方式,抑制了我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学习电磁学内容时思维处于一种固化的状态,对教材资料中的内容缺乏理解,没有主动探索精神。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逃避过去,等到学期末统一复习时才发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力 一、力 1、力的定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测量(一般用弹簧秤) 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N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通常用力的图示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图示.做力的图示时,先选定一个标度,再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将力的大小与标度比较确定线段的长度,最后加上箭头. 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受到了力 4.力的分类: 按力的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按力的效果分类:拉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性质相同的力,作用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反之,作用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重力不是万有引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3、重力的测量:使用测力计。重力大小计算:G=mg. 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实际上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5、决定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6、悬挂法求薄板重心位置:任意选择两个不同的点,先后用选取的两个点作为悬挂点,两 次悬线所在直线的的交点即为重心。 三、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3、塑性形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4、形变的种类:通常有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等。 5、弹性限度:物体发生形变能产生弹力,但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 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6、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的施力 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 7、弹力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接触处发生形变. 8、弹力大小与形变大小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最新(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资料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归纳(打印版)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 ........(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Array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 )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 a=0 V 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 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 ⑧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 ⑨类平抛运动; ⑩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 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 (1)力或定义的公式 (2) 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①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③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④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⑤加速度a 的正负含义:①不表示加减速;② a 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⑦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⑧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 ⑩根据电荷的正负、电场线的顺逆(可判断电势的高低)?电荷的受力方向;再跟据移动方向?其做功情况?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V 。知识分类举要 1.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 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三力平衡:F 3=F 1 +F 2 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1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高中物理知识点 【全】

高考114个考点知识浓缩本 必修1知识点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Ⅰ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路程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Ⅱ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和速率Ⅱ 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v-t 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4.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Ⅰ 如果在时间t ?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t x v ??=(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t x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Ⅱ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2aT x =?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 6.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Ⅱ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t v a ??=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v t =v o +a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