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般民用建筑总平面设计与建筑环境控制探讨

一般民用建筑总平面设计与建筑环境控制探讨

一般民用建筑总平面设计与建筑环境控制探讨
一般民用建筑总平面设计与建筑环境控制探讨

一般民用建筑总平面设计与建筑环境控制探讨

一幢建筑物或建筑群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他在基地上的位置、朝向、体型的大小和形状、出入口的位置及建筑造型等都受到总体规划和基地条件的制约。建筑物在基地总平面中的布置,既影响到建成后环境的整体效果,又反过来成为建筑物单体在设计之初时,所必须考虑的外部条件。因此,为使建筑物既满足使用要求又能与基地环境协调一致,必须做好建筑总平面设计。

建筑总平面设计是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结合城市规划、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朝向、绿化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总体布局,确定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进行总平面功能划分,在功能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单体建筑的布置、道路交通系统布置、管线及绿化系统的布置。

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使用的合理性

合理的功能要求,良好的日照、通风和方便的交通联系是总平面设计要满足的基本要求。

(2)技术的安全性

总平面设计在满足正常情况下的使用要求外,还应当考虑某些可能发生的灾情,如火灾、地震和空袭等偶然因素,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技术措施,防止灾害的发生、蔓延,减少其危害程度。

(3)建筑的经济性

总平面设计要考虑与国民经济水平及当地经济发展条件相适应,力求发挥建筑投资的最大经济效益;并尽量多保留一定的绿化用地和发展空间,使场地的生态环境和建设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4)环境的整体性

任何建筑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周围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总平面设计只有从整体关系出发,使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才有可能创造便利、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

因此,建筑总平面设计时,应正确处理建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与场地的关系,这也是进行建筑总平面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1 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为保证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同时也为确保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协调,建筑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订制的设计标准、规范、规定,这是设计的前提条件。

1.1 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于建筑总平面的设计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指标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出入口的方位规定等等。他们对总平面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1)对用地性质的控制

城市规划对规划区域中的用地性质有明确限定,规定了它的适用

范围,决定了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

(2)对用地范围、建筑范围的控制

规划对用地范围的控制多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来完成的。另外,限定河流等用地的蓝线以及限定城市公共绿化用地的蓝线,也可以限定用地的边界。红线所限定的用地范围就是用地的权属范围,除了某些特殊项目(比如公共建筑物或构筑物),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以外,其他项目不允许超越红线布置。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边界线,一般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

规划中对基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通过上述指标将基地的适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4)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的控制是为保证城市整体的综合环境质量,创造地域特色、文化特质、和谐统一的城市面貌而确定的,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地段、城市重点区段、风貌街区及特色街道附近的场地,并根据用地共能特性、区位条件及环境景观状态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限制要求。

除了上述几方面的要求外,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1.2 相关规范的要求

设计规范对总平面设计也会有大的影响,他们是场地设计前提条件的另一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具体的功能和技术问题的要求。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于场地内建筑物的布局、建筑物与相邻场地的边界线的关系、建筑突出物与建筑红线的关系,基地内的道路设置、道路对外出入口的位置、绿化及管线的布置、场地竖向设计等方面有比较具体的规定;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场地内的消防车道、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等消防问题有很严格的要求。对规范中的规定和要求在设计中予以遵守和满足。

2 建筑与周围环紧的关系

任何一幢建筑物都必须处在具体的环境中,因此周围的环境状况必然影响建筑物的布局。在建筑总平面设计时,要处理好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便于使周围整体环境和谐有序。

建筑的周围环境主要包括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建筑周围的建设环境两部分。

2.1 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

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

(1)地形与地貌

地形条件对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从经济合理性和周围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设计时对自然地形应以适应和利用为主,深入分析地形、地貌的形状和特点,使建筑布置经济

合理。

根据建筑物与地形等高线位置的相互关系,坡地建筑一般有以下两种布置方式。

1)建筑物平行于等高线的布置

一般情况下,坡地建筑均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这样布置通入房屋的道路和入口容易解决,房屋建造的土方量和基础造价都比较省。当房屋建造在10%左右的缓坡上时,采用提高勒脚的方法,使房屋的前后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或采用筑台的方法,平整房屋所在的基地;当坡度在25%以上时,房屋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应适当调整,采用沿进深方向横向错层的布置方式比较合理,这样的布置方式节省土方和基础工程量。

2)建筑物垂直或倾斜与等高线的布置

当基地坡度大于25%,房屋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对朝向不利时,通常采用垂直或倾斜于等高线的方式布置。这种布置方式在坡度较大时,房屋的通风、排水(优点)问题比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容易解决,但是基础处理和道路布置(缺点)比平行于等高线布置要复杂的多。(2)地质与水文条件

地质、水文条件关系到建筑物位置的选择和地下工程设施、管道的布置方式及地面排水的组织方式。

建筑总平面设计时需要掌握的基地地质情况包括: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壤特性;土壤和岩石的种类及组合方式;土层冻结深度;基地所处地区的地震情况以及地上、地下的一些不良地质现象等。基地

的水文情况包括河、湖、海、水库等各种地表水体的情况和地下水位情况。

(3)气象与小气候

气象条件的依据是各地的观测统计资料和实际气候状态。影响总平面布置的气象要素主要有常年主导风向,冬、夏季主导风向,风力情况,日照、气温、降水情况等。

1)气象特点

从建筑节能、生态环保出发,建筑布局应适应所处地区的气象特点,建筑物采用的布局形式和平面的基本形态要考虑寒冷地区的保温或炎热地区通风散热的要求。一般寒冷地区的建筑物以集中式布局为宜,利于冬季保温;炎热地区的建筑物以分散式布局,利于夏季散热。2)日照因素

(A)朝向

由于我国地理纬度的不同,南北方日照情况差异显著。在总平面设计时,寒冷地区冬季应尽量争取日照,炎热地区则主要考虑夏季避免接受过多太阳辐射。不同朝向的建筑可以获得不同的日照效果,因而有不同的适应性。南北向的建筑是我国大部分采用的,这是因为南向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的原因。北方寒冷地区用房应避免北向;东西向的建筑,在温带和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不适宜的。对于北纬45度以北的亚寒带和寒带地区,主要争取在冬季有大量日照,可以采用;东南向的建筑在北纬40度一带,冬季需要大量日照的建筑可以采用;西北面不宜布置主要卧室等。

(B)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是为了保证房屋内一定的日照时间,建筑物彼此互不遮挡所必需具有的距离,即保证后排房屋在底层窗台高度处,在冬季能有一定的日照时间。房间日照时间的长短,是由房间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关系来决定的,这个相对关系以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表示,它和建筑物所在的地理纬度、建筑方位以及季节、时间有关。(C)风向因素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南北气候差异过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地区,炎热天气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湿度较大,必须重视自然通风,建筑朝向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布置,以获得“穿堂风”;在冬季寒冷地区,则存在防寒、保温和防风沙侵袭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可借助当地风玫瑰图所示的主导风向来考虑建筑的朝向。(D)小气候因素

小气候因素是指由于基地及周围环境的一些具体条件比如地形、植被情况、周围环境中的建筑物等具体情况的影响,基地内的具体气候条件会在地区整个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形成基地特定的小气候。

建筑布局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场地小气候环境,比如北方地区应注意广场、活动场和庭院等室外活动区域尽量朝阳。进行建筑群体的布置时,充分利用地形和绿化等条件,可以提高基地的自然通风效果。

2.2 建筑周围的建设环境

(1)建筑周围的外部环境条件

建筑周围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区域位置状况、周围的道路交通状况、市政条件、相邻环境状况及附近已有的一些城市特殊元素,这些建设现状是用地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总平面设计起着制约作用,设计时应充分重视。

相邻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建筑总平面设计,建筑物能否与环境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关键在于是否能处理好于周围临近建筑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总平面设计时采用与相邻环境的布局模式、基本形态以及其他环境要素相同的处理办法;建筑周围的道路交通状况、市政条件,是影响场地分区、场地出入口设置和建筑物主要朝向的重要因素。

另外,基地周围还可能存在一些不利条件,比如噪声源、污染源等,这时在建筑总平面设计时则应针对这些不利条件采取一些措施,减弱或降低其干扰。

(2)建筑场地的内部环境条件

建筑场地的内部环境包括场地原有的建筑物、原有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场地中的文物古迹的状况等等。这些场地内原有的建筑条件,如果具有一定的规模,状态良好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应尽量采取保留、保护、利用或与新建筑相结合的方法,达到与整体环境的和谐依存。

3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3.1建筑场地的功能分析与场地分区

(1)建筑场地的功能分析

建筑场地的功能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场地的使用功能特性、分析功

能的组成内容、分析使用者的需求,这是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基础。

分析场地的使用功能,是抓住主要建筑的功能特性,分析它的组成要求及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析使用者的组成情况及其心理、行为要求,明确场内各类使用状况及为之服务的各部分功能组成。

(2)场地分区

场地分区决定了场地组成内容的功能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确定了用地格局的基本形态。一般场地分区遵循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从内容组织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和组织,将性质相近,使用联系密切的内容归于一区;如中小学建筑可根据教学房间、辅助房间、办公房间、宿舍楼、运动场地等内容进行分区。

二是从基地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用地划分,作为不同内容布置的用地,比如将建筑用地划分为主体建筑用地、辅助建筑用地、广场、停车场及绿化庭园用地等。

3.2建筑在场地中的布置

(1)单体建筑在场地中的布局

在总平面设计中,如果要求在基地里安排一栋主体建筑(包括部分辅助用房),如高层写字楼、旅馆、商业建筑或综合体建筑,一般我们先根据建筑自身的要求或设计意图,结合用地条件来确定建筑物在基地中的位置,一般按以下几种方式布置:

1)以建筑自身为核心,布置在场地中部

把建筑安排在场地的主要位置或中央,四周留出空间来布置庭院绿化、交通集散地等,形成以建筑物为核心,空间包围建筑的关系。

这是一种突出建筑,以环境作为陪衬的布置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的特点是整体秩序较简明,主体建筑突出,视觉形象好,各部分用地区域大体相当、关系均衡、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有利于节约用地;但是其建筑形象单一,缺乏层次变化,空间关系单调。

2)建筑布置在场地的边侧或一角

建筑物占地规模和总用地规模相当的情况下,将建筑物布置在场地中偏向某一侧的位置上,使剩余用地相对集中,便于安排场地内应布置的其他内容。

在有些场地中,建筑虽是主要功能,但是其占地较小,而与之相配的室外活动场地占地相对较大。为使该场地的布置合理,常将建筑物布置在场地一侧或一隅(学校的教学房间和操场一般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2)建筑群体在场地中的布局

建筑总平面设计时,有时需要在建筑场地上同时安排若干个建筑物,如居民区、大学校园、商业建筑等,多由功能相关的数幢单体组成,在设计时必须协调各建筑单体或不同体部之间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建筑群体的空间布置

在建筑群体布置时,必须处理好建筑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建筑与场地中的道路、广场、庭园和绿化等既有功能关系又有空间形态关系,设计时应分析各种关系进行布局。建筑群体在场地中的布局一般有如下两种基本方式:

(A)以空间为核心,建筑围合空间。在场地整体空间组织中,对于几幢性质相近、功能相当的建筑,常以空间为核心、建筑围合空间的方式进行布局,即以建筑形体为界面,围合成封闭的内部结构。(B)建筑与空间相互穿插。将建筑与其他内容分散布置,形成建筑与空间的相互穿插,即在开阔的空间中布置建筑,形成空间对建筑的包围,建筑融于环境中,建筑物与其他内容结合更为紧密、具体,场地的空间构成层次更丰富。

2)建筑群体的组织方式

由于建筑项目的性质、功能要求及场地特点等因素的差异,外部空间的组合方式呈多种多样。如对称式、自由式、庭院式、综合式等。(3)建筑群体组合中的艺术性

对建筑形态及其空间形态的艺术处理是创造优美环境的重要手段。建筑环境中各部分的差异,反映了多样性和变化;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反映了和谐与秩序。建筑总平面设计时,要合理选择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使各组成部分既有多样性,又有和谐秩序,组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1)统一的手法

(A)主从原则

在总平面布局中,可以利用某一构成要素在功能、形态、位置上的优势,作为重点加以突出,控制整个空间,形成视觉中心,使其他部分处于从属地位,以达到主从分明,完整统一。

(B)秩序建构

利用轴线、向心、对位等手法,将总平面中各设计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依次建立明确的秩序性,以达到统一的设计手段。

①轴线:轴线在建筑布局中起到串连、控制、组织、建筑和暗示、引导空间的作用,建筑或其他环境要素可沿轴线布置,也可以在两侧布置。轴线是贯穿全局的纽带,可以是中轴线,也可以使偏轴线及转折轴线和交叉轴线。

②向心:在建筑群体组合中,把建筑物绕某个中心来布置,并借建筑物的形体而形成一个向

心空间,那么中心周围的建筑会由此呈现出一种收敛、内聚和相互吸引的关系,从而得到统一。

③对位:相邻建筑单体的位置之间呈平行或垂直或一定的几何关系,可以增强建筑物彼此之间的联系,使空间成为有机整体。

④重复与渐变:同一形体或要素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或将该要素作连续、近似变化,即相近形体有秩序的排列,可以以其类似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形成统一格局。

2)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是建筑群体空间组合的另一个重要的构图手段,常见的对比包括大与小、曲与直、高与低、虚与实、疏与密、动与静、开敞与封闭、内向与外向等,通过对比可以打破单调、沉闷和呆板的感觉,突出主体建筑空间而使群体富于变化。

3.3道路交通的布置

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道路交通系统的布置是总体布置的重要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场地内各块地的使用功能,同时也影响场地内各项内容的布置安排。

在场地中交通组织的基本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道路流线体系的确定,二是停车组织方式的确定。

(1)道路布置

1)道路布置的基本要求

(A)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道路布置时要考虑满足各种交通运输要求(如货物运输、消防、人流疏散等条件下的车行)。

(B)建立完整的道路系统。在总平面设计中,道路必须满足方便、安全和快速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用地环境的清洁、宁静、生动、美观的要求,因此在道路布置中要做到道路功能清晰、系统分明,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系统。

(C)明确道路性质、区分道路功能,划分为交通性质道路和生活性质道路,设计时满足各自特点。

(D)考虑环境和景观的要求。根据场地性质和环境要求,道路布置与场地景观环境密切结合,要在场地内为主要的景观环境设置好必要的观赏点,保证景点和观赏点之间的视觉联系。

2)场地道路的组织

场地道路的组织应根据场地的地形状况、现状条件、周围交通情况以及交通功能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A)场地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场地道路系统根据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其中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适应于人流、车流都较大的场地;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适应于场地内仅设一套人行、车行共享的道路系统。;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能灵活的解决场地内的交通问题。

B)场地道路布局的基本形式

场地道路布局按与建筑物的联系形式分为:环状式、尽端式和综合式三类。在其具体布局上又有内环式、环通式和半环式、尽端式、混合式等多种形式。

(2)场地停车系统的组织

(1)停车场的类型

停车场按其在场地中的存在形式分为地面停车场、组合式停车场(将停车场与建筑等其他内容组合综合考虑)、多层停车场三类。2)停车场的布置方式

场地停车可以采用集中或分散的布置方式。集中式停车场适应于场地规模适中,用地条件适宜,停车量不是很大的情况。分散式停车场则是把停车场分散布置在场地中,使场地布置复杂化,但是适应性大,有弹性,在停车量大或基地条件较为特殊时适用。

3)停车场的位置确定

确定停车场在场地中的位置要考虑它与场地出入口、与建筑物及建筑入口的关系,其原则上应靠近主体建筑。

3.4环境绿化

环境绿化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环境气候和质量,因此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群的性质和要求进行绿化设计。(1)绿地的基本形式

确定绿地在场地中的存在形式是总体布局阶段绿地配置的中心任务。从形态的基本特征来看,场地中的绿地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边缘性的绿地,如一些边角用地、道路两侧边缘等形式的绿地;第二是小面积的独立绿地,指一些小规模的绿化景园设施;第三种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绿地。这三种绿地中边缘绿地是绿地配置的基础形式,一般用它作为绿化的背景,其适应强,场地中大多数绿地以边缘绿地的形式存在;独立形式的绿地规模较小,布置起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点缀环境、丰富场地景观的一种有效方式;集中式绿地是场地绿地配置最有利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绿地的多重功能。在设计中如果场地允许,这三种形式往往结合起来使用,共同构成场地的整体绿地系统。

(2)绿地的规模

在确定绿地在场地中的占地规模时,既要考虑自身的用地要求,又要考虑其他内容用地之间的相互平衡。同时,场地绿地指标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有关规定。

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

建筑物理环境与 设计作业 姓名:姜亚兰 学号:201106323 专业:建筑学 指导老师:卢玫珺生态节能建筑 案例分析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梅纳拉商厦 ★新加利福尼亚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处原上海市静安区,市中心的静安雕塑公园内。公园被山海关路、石门二路、北京西路、成都北路围合,自然博物馆就在这公园的中北部盘旋升起。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和定位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功能,努力把上海自然博物馆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博物馆,是我们在思考和力图解决的重要课题。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是关系到百年大计的事业,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为后代人的发展需要留下空间,也是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人们目前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街与资源、降低能耗是每一个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建筑能耗占总能源的四分之一,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公共建筑能耗巨大。作为一个以“分析自然奥秘、展现自然与人和谐与矛盾、激发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与责任感”为主题的建筑项目,上海自然博物馆将不仅通过展品和科普活动发挥教益作用,更应该在自身场馆建设中集成与博物馆建筑特点相适应的生态技能技术,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上海自然博物馆大量使用建筑节能技术,并以可战士的方式呈现,使建筑形态本身和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成为展示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最大限度的体现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 2.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思路:由于上海位于长江三角区,而长江三角地区的特征为水热同季,湿润多雨,但变率稍大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降低夏季制冷能耗;由于雨量充沛,场地雨水综合管理也十分重要;详细分析该地区的年风向,将确定自然通风设计的开 窗面积和开窗。 上海市的气候属于夏热冬冷,同时又具有常年高温、太阳辐射不强等特点。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气候的特点,结合世界上最先进的整合技术工具来进行绿色生态建筑整合设计。根据上海的气候特征和资源状况来合理设计通风、采光和能源方案,最大限度优化建筑的能源特性。 节能设计: (1).东北部墙体是活生态墙体,垂直绿化墙可为办公区窗户遮阳;

民用建筑的总平面设计

民用建筑的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又称场地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根据一个建筑群的组成内容和作用功能,结合用地条件和有关技术要求,综合研究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项设施相互间的平面和空间关系,正确进行建筑布置、交通组织、管线综合、绿化布置等,充分利用土地,使场地内各组成内容与设施组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而进行的设计。场地条件分析场地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环境条件、现状条件及规划要求等四个方面一般从设计任务书、设计基础资料、规划部门提供的控制条件和现场调研中获得。场地条件是场地设计的重要工作基础,获取并分析场地条件是设计工作的开始。设计者只有对其认真分析,并捕捉有用的信息,才能快速正确的展开场地设计工作。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一般指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和水文等内容。地形地貌。场地设计中可能涉及场地的平整,平整场地的的条件中要注意综合场地的排水条件确定排水方向及雨水排出点,场地内不应有积水。此外,在布置建筑时应注意与场地高程的关系,特别是山地环境,布置建筑时更应注意错层后地面各层出口与地面高程的联系。气象条件。①纬度或太阳入射高度角。主要用于控制建筑的日照间距。②气温。主要参数是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及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它决定了建筑保温的要求、建筑形式及建筑的组合方式、场地道路和绿化组织形式等。③风向。依据风向频率的情况,在场地功能布局时可以有意识的把污染源安排在主导风向的下风

侧,在建筑布局和选择朝向时,也应考虑到夏季通风与冬季防风的问题等。④降雨量。包括年平均总降雨量最高月降雨量、最高日降雨量等参数,作为设置建筑落水管密度、设计场地排水条件、安排场地排水设施等的基础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主要体现在场地的地质稳定性、各项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和有关工程设施的经济性等方面,具体包括地层组成物质和不良地质现象两方面。水文条件。①河湖等地表水体、防洪标准②地下水位。主要影响建筑物的基础和防潮处理。环境条件。区域位置。这一条件决定了场地的使用人数及人流、货流方向,结合场地附近的设施分布状况,还可能影响建筑物的形态和场地的布局结构。周围道路与交叉口。周围的建筑与绿化。场地周围的道路与建筑物、绿化一起构成了场地的外部环境,形成了一定风格和艺术特征,场地内的新建筑物必须与之相协调,使之协调统一为有机整体。市政设施条件。场地内的各种管线,必须与场地周围的城市市政设施连接。在总平面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城市市政管线的位置走向标高和接入点的选择。现状条件。在熟悉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条件图后,应对建筑场地的现状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要求保留的建筑、构筑物及绿化等设施,针对具体情况,充分合理的加以利用,并有机的组织到场地总平面中来。规划要求。规划要求由城市规划部门提出,是场地及建筑设计中必须满足的要求。包括用地范围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泊位、出入口限制、空间要求与高度限制。此外,还可能涉及人防、环境保护等,均应在分析理解的基础

建筑学毕业设计方案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课题简介及选题意义(前言):目前我国都市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普遍存在共性的问题。因此,应打破传统的选址思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商业园区; 进行人性化的商业规划和设计,建立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注入现代商业文化理念,打造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建立起一套和谐高效的公共管理系统。我做了一系列的调研。。 这次选择这个题目(西安市长安区某小区商业综合配套建筑设计)作为毕业设计,我是这几方面考虑的: 第一,进一步认识城市设计课程。商业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商业建筑,必定与城市,城市设计脱离不了关系,它的设计最初应是从城市出发,以解决城市出现的问题为己任。它的建设必定丰富了城市,便利城市的居民,提供居民生活的良好环境。 第二,进一不了解商业建筑,掌握更加现代化的商业建筑的手法。在学校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种类型建筑的设计手法,但商业这一部分比较薄弱且不够系统,应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去系统以下商业建筑。并总结以下建筑设计的步骤和系统的方法。 第三,进一步对商业模式的演变和现代山业存在的问题做一系列的阐述,将商业中心建设成服务人类,方便人民的服务机构,并且应具备人性化,现代化, 与自然结合,融入自然,体现人本的特点。 第四,对自己的设计能力及各方面的调节能力,统筹计划的能力做一些总结,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调研对象:西安市长安区党校周遍环境调研。其位于秦岭脚下,周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城市亦城亦乡,令人舒畅。 调研目的: 商业网点是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承担着城市的商业服务,又是城市繁荣与否的标志。因此建设和发展城市商业、完善城市商业的服务功能是当今发展城市经济和构造城市风貌的重要课题。从人性化的角度看,目前我国都市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以及服务体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商业中心的投建开发缺乏自然元素。二是商业中心的整体规划设计缺乏地下、地面、空间三维的立体式交通传输体系和人性化的配套服务体系。三是商业中心的建筑风格缺乏现代商业文化理念。四是商业中心缺乏和谐高效的公共管理系统。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全新的视觉,将人性化理念注入现代都市商业,探寻最理想的都市商业服务模式。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所做课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研的的对象为场地地貌,场地的周遍环境,周遍的人文环境,周遍居民的生活状况,商业设施,经济条件。 调研对象的现状: 区位条件:场地位于西安长安区韦区内,坐落于秦岭脚下,该地区四面环山,虽然已接近城市的边缘,但这里感觉不到郊区,农村的感觉,相反,它与城市接轨,到处体现了城市的新风尚,新面貌,而又加了写乡村的气息,亦城亦乡。 这里原是城中村改造而来的城市,在城市中穿插着农村,居民普遍的消费水平不高,在这一地带有两个大学,一个高中,为这里带来了很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都偏低。 场地周围及其附近一带的居民数量很多,但是这里的公共设施很少,没有一

宾馆环境艺术设计调研报告

宾馆环境艺术设计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3年11月 调研地点:洛阳新友谊酒店 调研目的:通过新友谊酒店进行调研考察,整理调研所得到的资料,并通过对调研成果的分析、研究、总结来掌握宾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内容,为课程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课外资料。 一、调研前言: 酒店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物。酒店向顾客提供一定时间的住宿,也可提供饮食、娱乐、健身、会议;购物等服务。酒店作为住宿设施存在着不同的服务对象(家庭、企业、学生、地区居民等)因此针对不同的对象存在不同的潜在功能。但是不变的是酒店作为一个公共设施为客人实现了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延伸。随着生态观念的深入人心,酒店设计时应该提倡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关注。空间再造的同时也建立起人类生态环境的继承与延续。所以我们需要做到:1、重视酒店与度假地的生态环境的内在关系。2、重视度假地的生态承载能力。3、设计时需采用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从而满足生态保护的目的。酒店的设计反应着当地的文化,地域的文化,在总体环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将来发展的趋势。 为了更详细直观的了解宾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规范以及对设计理念的实践化,我对洛阳新友谊进行了调研分析 二.调研分析 分析对象:洛阳新友谊大酒店 酒店主楼高24层,总建筑面积45000余平方米,酒店拥有三个风格各异的中/西餐厅,国宴厅,以及精致豪华包房等,餐座1200位及高雅豪华、设施一流,同时能容纳400余人的多功能会议室和数间商务会议室,满足各种会议及展示需要,另设;美容美发、引大堂吧、棋牌、KTV、演艺中心、健身中心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外精英人士理想的商务及休闲场所。 基本信息 离王城公园(公里):8.5 离洛阳火车站(公里):7 离洛阳北郊机场(公里):15 商区:涧西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付6号 星级:挂牌三星级 餐饮:卡拉OK厅棋牌室桌球室按摩室桑拿浴室乒乓球室 服务:会议厅商务中心停车场外币兑换服务票务服务DDD电话IDD电话洗衣服务残疾人客房全部房间免费宽带上网邮政服务 娱乐:卡拉OK厅棋牌室桌球室按摩室桑拿浴室乒乓球室 最低价格:216.00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需求调研报告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研情况 (一)、室内设计与施工管理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装饰产业的前景也更加广阔。据资料表明,截止目前,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产值已经达到了一万亿元左右,现在全国各类装饰企业共有20余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400余万人。而且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增长率达到19.6%。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筑装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的增强,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约占我们国家生产总值的6%左右。因为建筑装饰行业产业链比较长,所以建筑装饰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包括建材、家具、工艺饰品、化工、家电、冶金、纺织等在内的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到目前为止,我们建筑装饰业吸纳城镇和农村的劳动力大约在1000万左右,这其中有80%是来自于农村。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包括木材深加工、装饰建材的生产、建筑五金塑料等加工产业,也吸收了大量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劳动力。所以建筑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农业人口的转移,改进城市就业借口,和缓解就业压力,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安徽建筑装饰业的基本现状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呈现出持续、迅猛增长的势头,成为成长性最

好的新兴行业之一,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下,安徽装饰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发展成绩,建筑装饰产值从1992年的几千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45亿元(2005年统计年报数据,不含住宅装饰产值),从业人员从1992年的几千人发展到2005年的20万多人,分别增长了近200倍和近30倍。装饰企业个数从1992年的179家发展到2005年的2250家,其中一级企业由5家增加到了76家。 近几年来,安徽装饰业的发展速度尤为惊人,“十五”期间装饰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3.4%,高出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0.9个百分点,装饰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左右,安徽装饰企业创筑巢奖(国优)(参建)、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个数均在全国处领先地位,同时,一级资质企业个数,甲级设计资质个数均排在全国前列,基本奠定了建筑装饰大省的地位。 2、安徽构筑建筑装饰强省的战略目标和对策 根据安徽构筑建筑强省的战略目标,即用15年左右的时间(2000~2015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比2000年提前实现翻二番的目标,全面建成建筑强省,建筑装饰行业作为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装饰行业增速必须略高于整个建筑业平均增幅水平的客观要求,考虑到2015年安徽必须建成建筑强省的奋斗目标的历史责任,我们设想,到“十一五”期末,也就是2010年,要初步建成建筑装饰强省框架。到“十二五”期末,也就是2015年,要把安徽建设成建筑装饰强省,从而和整个建筑业一道,同步进入强省状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摘要: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人居的最高境界。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自然与建筑的融合将是21世纪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位建筑师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建筑是“意”和“境”的完美结合,随着人们对景观的要求逐步增加,对景观的理解逐步深化,已经改变了人们过去只注重建筑的局面,一个以“人居环境”为关键词的景观新纪元正逐渐显露雏形,让景观融入建筑,让建筑影响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而再不是孤 立的个体。 关键词:景观建筑学;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和谐交融 一、建筑与景观的和谐交融 在过去的50年中,人们一直在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变暖趋势的影响程度。复杂的大气过程和不确定的数据促使人们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产生怀疑。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这需要我们努力探寻世界并且学会与世界的发展相协调,并且服从它的限制。在全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师的职责和角色十分重要。他们要劝说决策者和开发商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正确的抉择,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发展的程序。在面对未来和改善环境方面,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师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城市地域发展规划方面,做出城市规划如何融入大自然之中的决策。人类的进步改变着世界,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与大自然交融中的复杂问题。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时间不可能倒流,环境破坏的结果,不仅在于对自然的直接侵蚀,更在于剥夺了人们心灵中保存的美好的历史性记忆,因此必须探求一条与自然共生的道路。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 这种建筑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着眼点和目标上的转变暗示着建筑设计与绿化景观关系质的跳跃,逐渐向建筑中生态要素的角色转变。“环境协调”是近年来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它实质上就是讲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强调人类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协调好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使景观系统中诸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能持续而不断地生长与完善,整体的生态观体现于建筑环境协调中,就是从宏观创造和谐而适宜的人居环境,达到美学系统,生态系统,人文系统高度融合,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都得以保护而形成独特的建筑空间。 城市是包括人工与自然诸多要素综合而成的一个景观空间系统。城市建设本是地景规划、建筑一体化的过程与结果,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艺术品,一个有机的统一体。19世纪中叶西方城市产生了诸多“美化城市”的运动与理论流派,如巴黎的改建、英国的公园运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在美国以奥姆斯托德(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规划设计中,倡导自然田园风光,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满足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其理论与实践从一开始就从城市及地景的整体概念出发,使景观设计领域涵盖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各个层次,并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逐渐发展成为包含风景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等多学科复合的设计体系。从大地的生态规划、区域风景规划国家的生态保护与规划、国家公园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生态空间规划到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景观步行街、校园及居住区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小品等,几乎包括了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传统景园设计师所涉及的整个人居环境。 二、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景观建筑学是近年来国内刚刚兴起,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和技术。景观设计的范畴不仅包括

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2

沈阳理工大学 教案 院(系)艺术设计学院 教研室(研究所)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 课程名称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 主讲教师刘娜 职称职务讲师

第1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第 11 周周二第 1~4节课时安排 4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室内设计概念和基本观点。 1、调研的三个阶段 2、调研的意义与重要性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资料收集 2、资料分析与构造 3、资料比较与深入研究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调研的要点 2、调研的关键 3、分析与比较 讨论、思考题、作业: 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分钟,授新课60 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 5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第2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第11 周周四第 1~ 4 节课时安排 4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实例分析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点投影作图规律; 对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对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讨论、思考题、作业: 学会设计步骤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分钟,授新课60 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 5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居家风水学

居家风水学 作者:中国团购特区https://www.sodocs.net/doc/c915308699.html, 现代风水学在住宅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这里所说的风水,不是封建迷信的风水,而是传统风水学的去伪存真。现代风水学理论是集地理学、星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美学、和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精髓。 建筑物房屋一般具有直观表现和非直观表现两种特性https://www.sodocs.net/doc/c915308699.html, 直观表现:1.层高大小(层高过小的话会感觉有压抑感,层高过大如果装修不当会显得很空洞。) 2.门槛高低(门槛高的话会容易绊脚,过 低的话不美观同时也不利于截流。) 3.室内楼梯踏步(踏步过高的话上楼梯是 会很吃力,踏步过窄的话会感觉不踏实。) 4.开间、进深不合理的话也会带来很多不 适。 5.忌穿堂风(建筑物室内忌组织穿堂风, 在建筑风水学中称之为“漏财风”。) 6.窗户的开启以朝东为宜(紫气东来乃祥 瑞之兆。) 7.选房应靠近楼梯间、避难层消防室、有 水房间、现浇结构及整体性较好的房间。

8.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阳台护栏、楼梯护 栏的杆件净间距不应大于11cm,梯井净宽不 大于20cm。 非直观表现: 1. 生活家居摆放格局 2. 装饰品的位置、搭配及颜色格调 3. 吊顶、墙纸、地面的布置及颜色格调 4. 家用电器的安置 5. 门窗家居的配比数目 如果你新买的房屋在不符合《建筑风水学》具体要求的情况下,而进行不合理的装饰装修格局布置,很可能会产生诸多困惑(或许你会感觉财路不顺、运气不佳、家庭不和睦、心烦、压抑、失眠多梦)这些情况很可能就是违背了风水学的观点。 当人们处在一种美观舒适、色彩和谐的环境景观中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心旷神怡,甚至思维更加清晰敏捷,创造灵感也格外活跃,反之就会产生压抑、心烦、失眠、多梦充满紧张感。 您如果是为公司进行选址(选购办公楼),特意来我们公司选房,在您深思熟虑购房的时候,同时也建议您参阅《建筑风水学》中正确、合理的装饰装修布局,希望为贵公司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时运,为贵公司的效益引财、聚财。

中外建筑与环境艺术

中外建筑与环境艺术 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的第一个文明 古埃及建筑史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统治阶级的审美:追求永恒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28世纪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 后期、希腊文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古王国时期 正面律:指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运用以上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处理,是为了使人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和完整,这也是埃及绘画追求完整性的体现。与宗教信仰、生死观念相一致。 古埃及壁画利用格子作画,身体等比例有严格规定。 宗教情感:人死以后复生是基于灵魂与冥体的重新结合,必须为灵魂的复归找到门路 金字塔的原型:马斯塔巴 狮身人面像(又名:斯芬克斯)——图腾崇拜 高20cm长57cm脸长5m头戴“奈姆斯”王冠 中王国时期 (衰落)公元前2134年~前1787年 十一王朝建立起统一的中王国,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峡谷地带。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公元前2000年 优点:扩展了内部空间 新王国时期 第十八王朝------第二是王朝 公元前1800年喜克索斯人逐渐征服了埃及并建立了牧人王朝,统治了百年之久。后来十八王朝第一个法老阿赫摩斯一世驱逐了喜克索斯人,重新使国家统一,开始新王国时代。 女皇哈特什帕苏------哈特什帕苏女王陵墓 将山体作为建筑的一部分,运用弧面(女王) 金字塔的建筑开始衰落,王公贵族的陵墓开始建筑在山崖边,为了崇拜太阳神建造了一些方尖碑。 太阳神庙(宗教建筑)

公元前16世纪,举行将法老神化的礼仪的场所。 塔门(方尖碑)→柱厅(隔挡阳光让人感到压抑) 阳光:善于攫取自然的力量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 阿布辛波神庙-----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 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艺术产生的前奏和序曲:爱琴文化(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荷马时期(英雄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世纪 ——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前2世纪 色雷斯文明:大量小巧的黄金制品 基克拉迪文明:古希腊文明的源头 克里特文明(爱琴地区的古代文明):《巴黎女郎》、克诺索斯王宫——“迷宫”公元前1700年----前1300年 迈锡尼文明(希腊青铜时代的晚期文明):迈锡尼卫城发现者:谢里曼——狮子门(石灰石、浮雕嵌板高2.5米) +古代结构体系: 1、悬挂结构:用柱、绳索和钉或桩,后来出现钢索和钢链时得以充分发展 2、梁柱结构:A、石材B、木材。古埃及和古希腊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此后很少变化知道现代。采取钢 和钢筋混凝土材料后,潜能才得以发挥。预应力的应用更使其跨度大大增加。 3、券洞:在岩石或坚实土质上挖孔洞 4、放射形券:由楔形石块砌成,由于克服了两侧横推力而坚固稳定 5、出挑:用石或木悬臂挑出,尺寸因材料性能而受限制;现代采用钢、钢筋混凝土及桁架构后大大增加 了其出挑的可能。 6、叠涩券:(又称挑石券)只有垂直支承而无横推力。后来伊斯兰建筑以此同放射形券结合,形成尖券。 7、叠涩穹窿:主要发源于西亚。后来拜占庭与伊斯兰建筑用小料厚缝的方法,使穹窿形式多样化。 8、用土或天然混凝土构成的穹窿或内部骨架、骨架外铺草涂面形成的穹窿,主要用于民间建筑。 9、藤条券:产藤地的一种结构。后来印度以砖石叠涩拱券结构仿此形式,称为弓形券。 “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讶或难以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罗素 希腊神话:奥林匹斯十二主神 宙斯——天空和天气,主神 赫拉——婚姻和家庭 得墨忒耳——农业、谷物 赫斯提亚——炉灶 波塞冬——海洋、风浪和马匹 雅典娜——战争与智慧 阿波罗——太阳、音乐和预言

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技术措施

1总则 1.0.1本措施适用于全国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 1.0.2本措施遵守执行国家的现行规划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是 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中共性问题制定的技术措施。 1.0.3使用本措施时,除应遵守国家方针政策外,还应遵守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地 方政策与规定。 1.0.4本措施可与国家建筑标注设计图集(一下简称“国标图集”)05J804《民同建筑工程 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配合使用。 2基地总平面 2.1 一般规定 2.1.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2.1.2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空间,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2.1.3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 2.1.4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保护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保护生态环境。 2.1.5 基地内建筑物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卫生、安全等规范要求。 2.1.6 设计应考虑防灾(如防洪、防震、防海潮、防滑坡、防泥石流等)要求,并考虑相应措施。 2.1.7 规划总平面考虑远期发展时,应做到远近期结合,达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2.1.8 居住区总平面设计 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里、工程竖向、道路、场地景观、管线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以达到整体性经济合理。 2 居住建筑应满足日照、注重朝向、通风及卫生安全等要求。 3居住区配套共建项目应按需求设置,与城市协调互补,方便居民生活。 4居住区配套的幼儿园、小学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和住宅之间有便利安全的通行系统,并需考虑与周边共享。 5配套商业宜适当集中及沿外周边布置,以利于形成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与城市设计融合,便于使用、经营及管理。 6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宜靠近负荷中心。 7居住区内应考虑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及利用,其规模可按当地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2.1.9 公共建筑总平面设计 1 城市主干道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 2 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性质,满足其室外场地及环境设计要求,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车交通流线。 3以下列举常用公共建筑规划总平面有关规定: 1)幼儿园

浅谈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浅谈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与艺术追求并行的今天,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现今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高品质的生活与理想生活状态应该给人以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的外在环境,但是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人是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环境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课题。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 1建筑设计与环境空间艺术 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建筑是人用建筑材料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一种人造空间,最早的建筑雏形是原始部落的窝棚,安全成了第一需求,只要能躲避风雨虫兽的袭击,能“庇天下寒士”就足够了。可是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越来越多。现代人似乎更注重建筑的精神性,更迫切地需求一种“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的精神性物质载体。当前,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当下建筑界讨论的焦点。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环境之间上了。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 2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虽然现代资讯共享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

1 总则 1 . 0 . 1 本措施适用于全国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 1 . 0 . 2 本措施遵守执行国家的现行规划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是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中共性问题制定的技术措施。 1 . 0 . 3 使用本措施时,除应遵守国家方针政策外,还应遵守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地方政策与规定。 1 . 0 . 4 本措施可与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以下简称“国标图集” ) 05J804 《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配合 2 基地总平面(重点掌握) 2 . 1 一般规定 2 . 1 . 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2 . 1 . 2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空间,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2 . 1 。 3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 2 . 1 。4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保护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保护生态环境。 2 . 1 . 5 基地内建筑物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卫生、安全等规范要求。 2 . 1 。6 设计应考虑防灾(如防洪、防震、防海潮、防滑坡、防泥石流等) 要求,并考虑相应措施。 2 . 1 . 7 规划总平面考虑远期发展时,应做到远近期结合,达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2 . 1 . 8 居住区总平面设计 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体、工程竖向、道路、场地景观、管线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以达到整体性经济合理。 2 居住建筑应满足日照、注重朝向、通风及卫生安全等要求。 3 居住区配套公建项目应按需求设置,与城市协调互补,方便居民生活。 4 居住区配套的幼儿园、小学校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和住宅之间有便利安全的通行系统,并需考虑与周边共享。 5 配套商业宜适当集中及沿外周边布置,以利于形成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与城市设计融合,便于使用、经营及管理。 6 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宜靠近负荷中心。 7 居住区内应考虑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及利用,其规模可按当地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2 . 1 . 9 公共建筑总平面设计 1 城市主干道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 2 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性质,满足其室外场地及环境设计要求,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车交通流线。 3 以下列举常用公共建筑规划总平面有关规定: 1 ) 幼儿园 ①宜与居住区配套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调研

环境艺术设计调研 1.调研时间: 2011.07.02 2.调研地点 大雁塔北广场 3.调研内容 功能空间布置—景点、景线系统 道路系统 绿化系统 水系统 铺装系统 公共设施系统(公共家具、景观小品)标识系统 照明系统

西安大雁塔广场 大雁塔北广场堪称西安城市建设的一大创举。它体现了古都风韵和现代风采的完美结合。它使高科技文化和大雁塔遗迹融为一体,凸现了大雁塔的价值,使历史文化得到最好的延续和提升。 纪录: 全亚洲最大的矩阵喷泉广场,最大的水景广场。 高新技术运用最广泛的广场之一。 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 世界上坐凳最多的广场。 光带铺设最长的广场。 规模最大的广场音像组合。 大雁塔北广场中心部分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46米,以大雁塔为广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造景设计,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构成北广场的端景区。整体设计概念是以能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为轴,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手法,精致大气的设计构成,利用南北高差9米,大雁塔北广场设计九级踏步,每个台阶五步,每级水池有七级叠水,与大雁塔七层相印

合。由北往南逐步抬阶而上。进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为八座大唐文化柱及两座万佛灯塔,万佛归宗,盛世雄浑,堪称北广场的门户;北广场中心为中央水景;唐八大精英人物雕塑环绕水景四周;四处石质牌坊为广场的东,西,北三个主要方位;现代唐风的商业建筑分布于广场东西两侧。 西安大雁塔音乐喷泉 西安大雁塔音乐喷泉广场位于著名的大雁塔脚下,东西宽110米,南北长350米,定大雁塔为南北中心轴。前广场设有山门及柱塔作为雁塔北路与广场轴线之转接点。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组成。南北高差9米,分成9级,由南向北逐步拾级形成对大雁塔膜拜的形式。整个工程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广场整体涉及概念上以突出大雁塔慈恩寺及唐文化为主轴,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构成。它将不仅是全国最好的广场之一,为全国 重要的唐文化广场。 大雁塔广场喷泉位于北广场的中轴线上,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110米,T字形结构,共分为百米瀑布水池,八级叠水池及前端音乐水池三个区域,可分区独立表演或整体表演。其中八级叠水池中八级变频方阵,喷头点数为1024个,每个喷头均由一台水泵及一台变频器独立控制。此套喷泉共设计有独立水型22种,其中:变频方阵(排山倒海水型),莲花朵朵;百米变频跑泉,云海茫茫;海鸥展翅,蝶恋花,水火雾,中心60米高喷水柱等,均是国内最新推出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新颖水型。同时,北广场喷泉设计60米宽。20余米高的大型激光水幕,4台喷火火泉从水里喷出,在6米高空充分燃烧低温爆开,更增加了整个喷泉的夺人气魄。 水系统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大学生素质修养课程作业 班级:08级工程造价1班 学号: 姓名:唐月娇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重新寻找失落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环境问题成了世界的中心话题,人是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环境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矛盾! 一、建筑设计 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例如:在建筑学领域,屋顶被称为“第五立面”。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第五立面”也愈发显得重要,更加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可人们看到最多的却是灰蒙蒙、光秃秃的屋顶,其上还不乏脏乱的垃圾和七零八落的杂物,毫无美感可言。屋顶绿化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极佳方式。但是,在我国,由于政策、资金、民众环保参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屋顶绿化发展缓慢,且步履艰辛,它的普及还尚需时日。屋顶绿化好处多多。另外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例如:中国的皇家建筑最具有代表性,建筑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陈设之华丽、建筑之辉煌,在世界皇家建筑中极为罕见。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积累了丰富而成熟的经验。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产生了自己的多样的建筑类型:单层或多层的殿、堂、楼、阁、轩、谢、廊、亭、台,以及苑囿、坛庙、陵墓、桥梁、牌楼等等;也产生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建筑造型和装饰的实践的经验和法则。在建筑材料方面,表现了对于多种多样材料的熟稔的知识和营造的丰富与巧妙。 中国古代建筑在样式上具有若干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是建筑艺术造型技巧的具体运用。 (一)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是以院落为单位的。一个主要建筑物“正房”和“侧座”,以及“回廊”、“耳房”等附属建筑物组成的院落,作为一组完整的建筑群是生活活动的场所,也统一地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形象。此一建筑

环艺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环艺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环艺毕业设计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环艺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篇1 1、调研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感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创造美感的一门学科,也越来越受到学子的青睐。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同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一起构成国家建设设计人才格局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这一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成为许多高校办学的热点。 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状况环境艺术设计的就业面很广,原因在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市政建设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均需要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环境艺术的专业涵盖从过去的室内设计发展到今天室外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桥梁设计等全方位、多范围的设计领域。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和公共场所消费档次的提高,设计也由过去偏重于硬件设施环境的设计转变为今天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和更深意义的理解,除了美观外还要有艺术性、欣赏性、创造联想性等,是近年

来的一个新兴的行业。本专业就业市场一直很广阔,只要涉及到环境艺术类都可胜任,如建筑装饰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环境工程改造等而且待遇非常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环境艺术设计,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飞跃发展过程。特别是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社会需求度逐年提升,由此带来专业设计人才缺口突现,社会需求量每年突破近百万,原有的中国八大美院所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已无法适应设计市场的需求,学校开设这门专业是通过市场验证过的,因环境艺术类涉及的行业成本高,所以员工待遇也相当高,行业前景可观。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就业区域分布在人才的就业公司,岗位,区域分布上主要就业单位可以是,设计院、建筑公司、园林公司、装饰公司等,岗位一般刚进去是从设计员做起,两年后可胜任高级设计师职位,甚至以后有可能胜任公司领导级从事工程综合管理或自己开公司创业,区域大致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及各省市只要在发展中的城市都会有该专业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受到了相关就业单位的热烈欢迎,0013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和97%以上。就业总体趋势看,自主创业、在大企业企划部门及设计部门工作人数比例在增加。根据学校有关部门的调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的去向广阔,包括:自主创

探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探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的追求,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重新寻找失落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环境问题成了世界的中心话题,人是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环境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课题!本文对建筑设计之生态环境的回归做了简单的阐述。 标签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 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与简简单单的建筑的设计方面,而是,周围的环境与其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造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一、建筑设计 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 二、生态环境艺术 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