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翻译的文化转向谈翻译策略.

从翻译的文化转向谈翻译策略.

从翻译的文化转向谈翻译策略.
从翻译的文化转向谈翻译策略.

从翻译的文化转向谈翻译策略

一、翻译文化转向的提出翻译,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语种转换把一种语言所承

载的信息转移到另一种语言当中。自古以来,翻译就在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

重的桥梁作用。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有交际的需要。同样地,不同的人类文

明之间也沟通的需要,因为各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前进的动力所在。翻译就是顺应了这样的需要而产生,成为人类文明之间交流的手段的。各

种类型的翻译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来展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翻译也一直扮

演着文化传播者和文化沟通载体的角色。正是因为有了翻译,各个国家和民族

之间的文化交流才得以实现。翻译不仅促进了各国、各民族自身文化的繁荣,

更丰富了世界文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可以这样说,翻译不仅是信息在

文本之间的过渡,更是在文化之间的过渡,它的实质是一项以交流信息为目的

的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翻译只是单纯地被作为

一种语言现象来研究,它被认为是纯粹的文字之间的过渡。翻译研究沉溺于对

字面形式的转换的研究,译文被视为与原文一一对应的复制品,译文对原文的

忠实与否被过分强调。这样从语言途径研究翻译无疑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不能

对翻译的目的、作用和功能进行深入的探讨,也没有认识到语言承载的是信息,更是文化。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问题,更是文化层次上的问题,是为了

文化交流。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勒弗维

尔(AndréLefevere)为代表的文化学派提出了“翻译的文化转向”这一口号,把翻译的重点由作者转向读者,从原语文化转向译入语文化,为翻译研究打开

了新的文化视野和途径。

二、翻译中的接受美学和读者的期待视野从翻译的文化途径来看,原文本产生于出发语及其文化,译者首先以读者的身份阅读原作,然后按照自己的

理解着手翻译,此后,译作被介绍给译入语的读者,到达译入语的文化,接受

异域文化的考验,其结果可能是被接受,也可能是遭到抗拒。而在这一考验的

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读者。众所周知,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存在于作品本身

的文学艺术价值,更存在于作品之被读者接受,有读者的赋予。一旦脱离了读者,文学作品就毫无生命力可言。同样地,翻译也必将归结于读者。翻译作品

的存在是为了读者,其真正价值在于它们最终能被译入语的读者和文化接受。

可见,读者的地位不容忽视,而认识到读者重要地位的正是接受美学的理论。

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以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姚斯(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为代表人物。接受美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传

统的文学作品研究一般都以作家或者作品为中心,往往忽视了文学作品与读者的联系,忽视了读者的能动性。接受美学的理论则认为,文学作品从根本上是为读者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他们对作品意义的探索和接受才是作者及其作品的意义所在。在作者-作品-读者三者的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读者。当文本跨越语言和文化时,翻译就成了这一开放循环中的重要一环,译者因此而具有了双重身份。首先,译者是原作品的读者;同时,因为译作也有读者,所以他们又是创作者。翻译的实质告诉我们,翻译是交流的过程,所以读者不仅仅是接受的一方,他们还能挑起新的审美和创作。读者期待读到什么样子的作品对作家、作品、译者和译作都有影响。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文学作品阅读之前和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具有一种潜在的对作品和作品意义的期待。冈·格里姆曾经提出过读者期待视野的四种可能:第一种,作品内包含新的因素,突破了读者先前的既定视野,他谓之为期待视野的“正面失望”;第二种,作品中没有任何创新,读者的既定视野得以维持;第三种和第四种是基于第一种可能的。如果作者的作品之前已经突破了读者的既定视野,那读者必然对作者的新作抱有更多的期待,如果新作又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那读者的期待视野再次形成,这是第三种可能;如果新作没有任何超越,只是在原地踏步,那就是第四种可能,谓之为期待视野的“反面失望”。从审美角度上讲,第一种可能,也就期待视野的正面失望,是有积极意义的。一部好的作品应该不断地打破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使作品中包含有新的元素,从而使之超过读者原来的想象。这样的作品可以给读者带来新鲜的体验,丰富、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使之获得审美愉悦。读者期待视野的丰富和拓展又会反过来影响文学作品的创作,这就是读者能动性的体现。但是,作品的创新必须要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使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保持适当的审美距离(aesthetic distance)。没有距离自然不行,因为读者会觉得作品索然无味,失去兴趣;但是距离又不能过大,如果作品的先锋意识过于强烈,读者在理解作品的时候就会遇到困难,对作品可能会产生厌恶,甚至是抵制的情绪。总的说来,读者期待的是可以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作品,文本应该提供给读者的,是比其原先的认识和经历更丰富的内容。

三、从读者的期待视野看翻译策略通常我们讲到翻译策略就是指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这一对概念被认为是意译与直译(sense for sense translation and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概念的延伸。因为如果说直译和意译是语言层次的讨论,那么,归化和异化就是把语言层次的讨论上升到文化层面。归化和异化的概念是文努迪(L.Venuti)在1995年提出的。这一对术语来源于德国的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在181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施莱尔马赫认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另一种是让作者靠近读者。如果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语境,读者就能感受到异国的情调。这一理论启发了文努迪,由此出现了归化和异化的提法。本文的第二部分已经提过,译作和文学作品一样,最终必定归于读者,能被读者接受才是译作的真正价值所在。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实践中也不能忽略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译者必须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如果译者没有适当把握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视野,那译作与读者之间的审美距离就会过大或者过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很难获得审美享受,对翻译作品产生抵制。如果译作

被顺利接受了,则说明译者正视了读者的期待视野,采用了适当的翻译策略,使得译作与读者的期待之间有一个理想的审美距离,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愉悦,开拓了读者新的期待视野。林纾在翻译时虽然经常随意对原文进行删节,但是他准确地把握了当时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他采用的是归化的翻译策略,其译文便于中国读者理解,以中国化的语言形式表达原作的主旨和精髓,所以被读者接受。而鲁迅的译作就不同。他曾经希望能通过翻译把新的表现形式引入中文,给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赋予其新的生机。他提倡欧化的翻译,但是他没有考虑到中国读者对过于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他当时与周作人合作翻译的《域外小说集》在让读者接受上遭遇了困难,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把握读者的期待视野固然重要,但是有一点不能忽视,读者的期待视野绝对不是一尘不变的。历史在向前发展,文学在不断创新,读者的期待视野会随之产生变化,他们的接受能力也会逐渐增,相应地,译者的翻译策略也应体现出转变。归化的翻译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占有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发生了变化,其接受能力也有了提高,归化的翻译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审美情趣。归化可能会抹杀文化差异,是对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蒙蔽,无法达到文化传真的效果。安托瓦纳·贝尔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都要经历来自异域的考验。而归化是民族中心主义的译法,是译入语对出发语的侵犯,不利于接受异域文化,也就不能实现通过异域文化丰富本国文化的目的。于是在当代,译者所采取的策略已大致从归化走向了异化,这是顺应了新时代新背景的需要的。全球一体化是现今我们面临的大环境。人类世界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的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同。事实上,经济全球一体化是无庸质疑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需要,但是语言和文化却应该是多样化的。人类文明之所以灿烂辉煌,就是因为它包含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成果。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不能一味追求同一性。翻译的最终目标不应该是消除差异。相反地,译者有责任尊重差异性,在尽可能保留原文价值的同时也引进异域形象。因为从接受美学和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角度看,这样的异化翻译能给读者带来陌生感、疏远感和新鲜感,传递异国情调,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从而丰富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四、结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更是文化层面上的问题。翻译的实质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其最终目的和功能除了要传递原文的信息以外,更要传递文化,促进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任何一个人都是具有社会性的个体,而译者是介于不同社会、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个体,肩负着传递信息,展示他方文化,解释文化差异,促进交流理解,丰富本国语言文化的重任。在进行翻译实践中,要拓展视野,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翻译文化转向的要求。

参考文献:[1]Bassnett,Susan&Lefevere André.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1

[2]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中国翻译》,2000 年第2期

[3]马以鑫:《接受美学新论》,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8

[4]仇蓓玲,陈桦:读者期待视野与译者翻译策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5]石琳:文化全球化与翻译的文化转向-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7月

[6]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7]许钧等著:《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8]刘凤梅:从接受美学视角论翻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

[9]罗选民: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归化翻译,2006 年2月18日

一、翻译文化转向的提出翻译,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语种转换把一种语言所承

载的信息转移到另一种语言当中。自古以来,翻译就在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

重的桥梁作用。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有交际的需要。同样地,不同的人类文

明之间也沟通的需要,因为各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前进的动力所在。翻译就是顺应了这样的需要而产生,成为人类文明之间交流的手段的。各

种类型的翻译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来展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翻译也一直扮

演着文化传播者和文化沟通载体的角色。正是因为有了翻译,各个国家和民族

之间的文化交流才得以实现。翻译不仅促进了各国、各民族自身文化的繁荣,

更丰富了世界文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可以这样说,翻译不仅是信息在

文本之间的过渡,更是在文化之间的过渡,它的实质是一项以交流信息为目的

的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翻译只是单纯地被作为

一种语言现象来研究,它被认为是纯粹的文字之间的过渡。翻译研究沉溺于对

字面形式的转换的研究,译文被视为与原文一一对应的复制品,译文对原文的

忠实与否被过分强调。这样从语言途径研究翻译无疑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不能

对翻译的目的、作用和功能进行深入的探讨,也没有认识到语言承载的是信息,更是文化。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问题,更是文化层次上的问题,是为了

文化交流。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勒弗维

尔(AndréLefevere)为代表的文化学派提出了“翻译的文化转向”这一口号,把翻译的重点由作者转向读者,从原语文化转向译入语文化,为翻译研究打开

了新的文化视野和途径。

二、翻译中的接受美学和读者的期待视野从翻译的文化途径来看,原文本产生于出发语及其文化,译者首先以读者的身份阅读原作,然后按照自己的

理解着手翻译,此后,译作被介绍给译入语的读者,到达译入语的文化,接受

异域文化的考验,其结果可能是被接受,也可能是遭到抗拒。而在这一考验的

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读者。众所周知,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存在于作品本身

的文学艺术价值,更存在于作品之被读者接受,有读者的赋予。一旦脱离了读者,文学作品就毫无生命力可言。同样地,翻译也必将归结于读者。翻译作品

的存在是为了读者,其真正价值在于它们最终能被译入语的读者和文化接受。

可见,读者的地位不容忽视,而认识到读者重要地位的正是接受美学的理论。

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以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姚斯(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为代表人物。接受美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传

统的文学作品研究一般都以作家或者作品为中心,往往忽视了文学作品与读者

的联系,忽视了读者的能动性。接受美学的理论则认为,文学作品从根本上是

为读者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他们对作品意义的探索和接受才

是作者及其作品的意义所在。在作者-作品-读者三者的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读者。当文本跨越语言和文化时,翻译就成了这一开放循环中的重要一环,译者因此而具有了双重身份。首先,译者是原作品的读者;同时,因为译作也有读者,所以他们又是创作者。翻译的实质告诉我们,翻译是交流的过程,所以读者不仅仅是接受的一方,他们还能挑起新的审美和创作。读者期待读到什么样子的作品对作家、作品、译者和译作都有影响。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文学作品阅读之前和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具有一种潜在的对作品和作品意义的期待。冈·格里姆曾经提出过读者期待视野的四种可能:第一种,作品内包含新的因素,突破了读者先前的既定视野,他谓之为期待视野的“正面失望”;第二种,作品中没有任何创新,读者的既定视野得以维持;第三种和第四种是基于第一种可能的。如果作者的作品之前已经突破了读者的既定视野,那读者必然对作者的新作抱有更多的期待,如果新作又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那读者的期待视野再次形成,这是第三种可能;如果新作没有任何超越,只是在原地踏步,那就是第四种可能,谓之为期待视野的“反面失望”。从审美角度上讲,第一种可能,也就期待视野的正面失望,是有积极意义的。一部好的作品应该不断地打破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使作品中包含有新的元素,从而使之超过读者原来的想象。这样的作品可以给读者带来新鲜的体验,丰富、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使之获得审美愉悦。读者期待视野的丰富和拓展又会反过来影响文学作品的创作,这就是读者能动性的体现。但是,作品的创新必须要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使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保持适当的审美距离(aesthetic distance)。没有距离自然不行,因为读者会觉得作品索然无味,失去兴趣;但是距离又不能过大,如果作品的先锋意识过于强烈,读者在理解作品的时候就会遇到困难,对作品可能会产生厌恶,甚至是抵制的情绪。总的说来,读者期待的是可以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作品,文本应该提供给读者的,是比其原先的认识和经历更丰富的内容。

三、从读者的期待视野看翻译策略通常我们讲到翻译策略就是指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这一对概念被认为是意译与直译(sense for sense translation and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概念的延伸。因为如果说直译和意译是语言层次的讨论,那么,归化和异化就是把语言层次的讨论上升到文化层面。归化和异化的概念是文努迪(L.Venuti)在1995年提出的。这一对术语来源于德国的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在181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施莱尔马赫认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另一种是让作者靠近读者。如果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语境,读者就能感受到异国的情调。这一理论启发了文努迪,由此出现了归化和异化的提法。本文的第二部分已经提过,译作和文学作品一样,最终必定归于读者,能被读者接受才是译作的真正价值所在。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实践中也不能忽略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译者必须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如果译者没有适当把握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视野,那译作与读者之间的审美距离就会过大或者过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很难获得审美享受,对翻译作品产生抵制。如果译作被顺利接受了,则说明译者正视了读者的期待视野,采用了适当的翻译策略,使得译作与读者的期待之间有一个理想的审美距离,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愉悦,开拓了读者新的期待视野。林纾在翻译时虽然经常随意对原文进行删节,但是

他准确地把握了当时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他采用的是归化的翻译策略,其译文便于中国读者理解,以中国化的语言形式表达原作的主旨和精髓,所以被读者接受。而鲁迅的译作就不同。他曾经希望能通过翻译把新的表现形式引入中文,给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赋予其新的生机。他提倡欧化的翻译,但是他没有考虑到中国读者对过于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他当时与周作人合作翻译的《域外小说集》在让读者接受上遭遇了困难,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把握读者的期待视野固然重要,但是有一点不能忽视,读者的期待视野绝对不是一尘不变的。历史在向前发展,文学在不断创新,读者的期待视野会随之产生变化,他们的接受能力也会逐渐增,相应地,译者的翻译策略也应体现出转变。归化的翻译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占有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发生了变化,其接受能力也有了提高,归化的翻译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审美情趣。归化可能会抹杀文化差异,是对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蒙蔽,无法达到文化传真的效果。安托瓦纳·贝尔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都要经历来自异域的考验。而归化是民族中心主义的译法,是译入语对出发语的侵犯,不利于接受异域文化,也就不能实现通过异域文化丰富本国文化的目的。于是在当代,译者所采取的策略已大致从归化走向了异化,这是顺应了新时代新背景的需要的。全球一体化是现今我们面临的大环境。人类世界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的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同。事实上,经济全球一体化是无庸质疑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需要,但是语言和文化却应该是多样化的。人类文明之所以灿烂辉煌,就是因为它包含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成果。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不能一味追求同一性。翻译的最终目标不应该是消除差异。相反地,译者有责任尊重差异性,在尽可能保留原文价值的同时也引进异域形象。因为从接受美学和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角度看,这样的异化翻译能给读者带来陌生感、疏远感和新鲜感,传递异国情调,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从而丰富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四、结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更是文化层面上的问题。翻译的实质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其最终目的和功能除了要传递原文的信息以外,更要传递文化,促进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任何一个人都是具有社会性的个体,而译者是介于不同社会、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个体,肩负着传递信息,展示他方文化,解释文化差异,促进交流理解,丰富本国语言文化的重任。在进行翻译实践中,要拓展视野,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翻译文化转向的要求。

参考文献:[1]Bassnett,Susan&Lefevere André.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1

[2]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中国翻译》,2000 年第2期

[3]马以鑫:《接受美学新论》,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8

[4]仇蓓玲,陈桦:读者期待视野与译者翻译策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5]石琳:文化全球化与翻译的文化转向-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7月

[6]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7]许钧等著:《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8]刘凤梅:从接受美学视角论翻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9]罗选民: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归化翻译,2006 年2月18日

英语广告的特点和翻译策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英语广告的翻译特点及策略分析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专业:xxxx 学校:x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英语广告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英语广告用词简洁,隽永,却有着丰富的含义,让人意味深刻。随着人们紧跟时代潮流,英文广告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各类广告中。如何使英语广告更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所理解,这正是本文提出的研究重点,了解英语广告翻译特点,以及对翻译策略的分析。 一、研究目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腾飞,英语广告翻译日益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翻译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不言而喻。广告是商战中的有力的武器,广告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他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广告英语的语法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三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特点,并浅析了其翻译策略。英语广告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引起了众多的翻译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这篇论文正是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特点和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等重要意义的课题。从而为英语广告的翻译

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众多的翻译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推动广告业及广告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际商品贸易发达的今天,广告也日益具有国际性。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广告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与其他翻译不同的是,上述目的要在对一个广告语的翻译中实现,这就需要运用语言,营销以及美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根据广告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使译文在表达出原文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原文风格和表现形式,再现原文风貌。 三、动机及意义: 目前,英语广告的翻译比英语文学的翻译起步晚,发展不成熟,随着国际品牌打入国内,英语广告的翻译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英语广告的翻译有了广泛的研究,《文学及语言巨献》杂志中多次刊登了中国的诸多学者关于广告英语翻译策略的文章,并且通过大量的鲜活的例子对具体的翻译方法做出了说明,虽然英语广告翻译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国内市场上,有的商家谋利心切且翻译人员也只是粗制滥造,使的众多品牌广告的翻译不够准确有的甚至偏离产品原本别具匠心的宣传口号,实际上是不利于商业和广告翻译事业的发展。因此了解英语广告的特点,提出并发展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是迫在眉睫。 四、主要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思路)

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开题报告

学号: X X 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 院(系)外语系 专业班级英语2008级1班 学生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职称) X X( X X) 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安康学院外语院(系)英语专业2012届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研究的内容(含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 基本内容:本课题从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在习语中的应用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和例证法说明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课 题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是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说明了习语、语言、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 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四个方面介绍英汉习语中反映的文化差异. 第三部分: 主要是关于异化和归化,其中包括异化、归化的起源和定义,异化、归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并通过举例说明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 用. 第四部分: 结论。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研究的重点: 异化和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研究的难点:具体的习语翻译中应该选择哪种翻译策略及方法。 研究的创新点: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论文提纲: 1.引言 2.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2.1 语言与文化 2.2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 2.2.1 地域文化 2.2.2 历史文化 2.2.3 习俗文化 2.2.4 宗教文化 3.习语在不同文化中的翻译 3.1 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翻译策略 3.2.1 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3.2.2 归化,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 3.2.3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

对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对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班级:外语学院、075班 学号:074050143 姓名:张学美 摘要:运用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不仅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作品的内容,也能让读者通过阅读译作,了解另一种全新的文化,因为进行文化交流才是翻译的根本任务。从文化的角度考虑,采用异化法与归化法,不仅能使译文更加完美,更能使不懂外语的人们通过阅读译文,了解另一种文化,促进各民族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跨文化的交流。有时,从语言的角度所作出的译文可能远不及从文化的角度所作出的译文完美。本文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分别从不同时期来说明人们对异化法与归化法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策略;异化;归化;辩证统一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两种在实践中运用最多,也是被讨论研究最多的方法。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说,将有关直译与意译的争辩转向了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思考。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是两对不能等同的概念。直译和意译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语言的范畴,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更广阔的领域。 一、归化翻译法 Lawrwnce Venuti对归化的定义是,遵守译入语语言文化和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潮流。采用归化方法就是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author towards him)。归化翻译法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原作的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不在于语言形式或个别细节的一一再现。它的优点在于其流利通顺的语言易为读者所接受,译文不会对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其缺点则是译作往往仅停留在内容、情节或主要精神意旨方面,而无法进入沉淀在语言内核的文化本质深处。 有时归化翻译法的采用也是出于一种不得已,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受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还要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

广告英语翻译的特点和翻译原则方法

广告英语翻译的特点和翻译原则方法在这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里,广告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我们的身边、在大街小巷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商品的广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商业广告的英汉翻译也成为了商业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广告对于商品的营销和企业知名度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企业想要做出国门,广告的英译工作不得不多重视。 想要做好汉语广告的翻译工作,我们就必须了解广告英语的特点和翻译原则,并学习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广告英语的特点,广告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宣传产品,所以一定要能够吸引读者,并在最短时间内传递给读者最多的信息,所以,广告英语具有一下特点。(一)多用修辞手法,比如说,1、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2、比喻,比喻可以给消费者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3、拟人,拟人给广告产品更多人情味,使之更贴近消费者。(二)多用简单形容词和动词。1、形容词,形容词的使用能让消费者产生舒适、快乐甚至信任的感觉。2、常见动词,英国语言学家曾列举了广告中最常用的20个动词,make, get, give, have,see, buy, com e, go, know, keep, look, need, love,feel, choose, take, start, taste。(三)多种句法的运用。1、多主动句。主动句具有积极的意义,较容易被接受,故备受亲睐。2、多短句、简单句、省略句,这是出于篇幅和受众接受程度两方面的考虑。3、多祈使句、反

问句,英文广告句式使用灵活多变,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都可出现在广告中,但是祈使句和反问句的使用频率更高。 了解了广告英语的基本特点之后,我们对于汉语广告的英译就有一个基本的方向了,而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广告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让你的广告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商务广告涉及多个领域,翻译时,可参照6“C”原则,根据产品的类型、服务对象、宣传目的、信息手段、文化语境等不同因素来考虑词语的选择。这样的广告语言针对性强,且风格、特色各异,容易达到商务广告希望取得的效果。 最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些广告英语的翻译技巧,也就是翻译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翻译方法。翻译的基本方法,常提到的有两种一是直译。直译不是词对词、句对句的死译,而是在译入语言条件许可前提下在译文中既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又保留原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当在翻译过程中直译难以满足原文的特点,那就需要用到意译法。意译是指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但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语言表达形式。意译比直译更明了。具体采用什么方法翻译就要靠译者根据所面临的情况而定了。

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 P4 My name’s Daming and I’m in Class One. I’m from China and I’m Chinese. I’m from Beijing. Beijing is a big city. Lingling’s in my clas s. She’s my friend. My name’s Lingling. I’m not from England and I’m not English. I’m Chinese. I’m in Class One. Daming is my friend. We’re twelve years old. He’s from Beijing and he’s in my class. We’re good friends. My name’s Wang Hui and I’m Chinese. I’m from Shanghai. I’m thirt een years old. I’m in Class One with Daming and Lingling. They ar e my friends. 我的名字叫大明,和我在一班。我来自中国,和我是中国人。我来自北京。北京是个大城市。玲玲在我的班。她是我的朋友。我的名字叫玲玲。我不是来自英国,和我也不是英国人。我是中国人。我在一班。大明是我的朋友。我们12岁了。他来自北京,和他在我的班。我们是好朋友。 我的名字叫王辉,和我是中国人。我不是来自北京。我来自上海。我13岁了。我在一班和大明、玲玲。他们是我的朋友。

P8 Miss Li: Please welcome Betty and Tony to our school. They are fro m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This is Betty. Betty: Hello. My name’s Betty. I’m from America. I’m 13 years old and I’m a student. I can play football and I can play basketball. I can speak English but I can’t speak Chinese. This is Tony. He’s my friend. Tony: Hello. My name’s Tony. I’m 11 years old. I’m from England and I can speak English. I can play football and table tennis, and I can ride a bike. Lingling: Can you swim? Tony: No, I can’t. And I can’t speak Chinese! 李小姐:请欢迎贝蒂和托尼来我们学校。他们来自北京国际学校。这是贝蒂。贝蒂:你好。我的名字叫贝蒂。我来自美国。我十三岁,和我是一个学生。我能踢足球,和我能打篮球。我能说英语但是我不能说汉语。这是托尼。他是我的朋友 托尼:你好。我的名字叫托尼。我十一岁了。我来自英国,和我能说英语。我能踢足球和打乒乓球,和我能骑一辆车。 玲玲:你能游泳吗? 托尼:不,我不能。而且我不能说汉语。

广告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研究范文2篇

广告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研 究范文2篇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adve rtisement transl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广告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研究范文2篇 前言:毕业论文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本文档根据毕业论文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广告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研究范文 2、篇章2:舌尖上的中国英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运用范文 篇章1:广告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研究范文 成功的使用规划策略能让产品更好的融入到译入语的当地文化中,从而获得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本文着重分析了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两种策略在中英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82017年,德国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指出,“有两种翻译方法:译者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 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施莱尔马赫只是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并没有为其命名。而归化(domestication or adapt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 or alienation)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他指出,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要求译者将源语言翻译得不漏痕迹,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把译作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让读者读起来觉得没有任何翻译腔。而异化是要求译者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来语的表达方式,即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我们在翻译中,始终面临着归化与异化的选择,通过选 择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这个“融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些,但无论接近哪一方,都要遵循一条原则:接近作者时,不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 太远。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

广告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广告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一、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广告,它有哪些作用,又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所谓广告就是一种面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体娱乐节目等内容的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纸、电视、招贴等方式传播,现在也出现在网络上。按照它的用途,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商品广告,公益广告,服务广告等类型。广告本身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包括标题,正文,口号,商标,附文这五个部分。而我们在对广告进行翻译时,要强调译文的效果,不仅要提供充分而且易懂的商品信息,还要具有原文的“切肤之感”。广告翻译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译文的效果与读者的感受,同时在进行翻译时还要考虑到语言文化的差异,因为广告除了有帮助消费者认识商品的作用外,还有诱发消费者感情,引起购买欲望,促进消费心理的功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实现广告主要目的的译文就是好译文,要达到预期的商业效果。 二、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广告有哪些特点。由于商品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保证商品的广告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人的眼球,广告商总是选择新颖别致的词汇,简洁的语句和生动的修辞为商品加分,以赢取消费者的享受,广告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lexical, grammatical, rhetoric. 今天我们也从经典英文广告的语言特点,词、句、形来进行简要的分析。 1、经典英文广告的用词特点, ①造词新颖,颇具创意。经典英文广告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部分原因在于它们的词汇别出心裁。“造词”就是创意之处和魅力所在。造词有很多的手法,包括添加词缀,拼凑词汇,模仿词汇等。 WWWhat’s new? 这是一个网站的广告,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网址都以“WWW”开头,这则广告利用添加WW 前缀的方法进行造词,一方面WWW暗示读者这则广告是介绍网站的,另一方面结合“What’s new?”“What are you waiting for?”来吸引读者的注意,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在这个广告橙汁广告中,用most和est 两个表示最高级的词与orange拼凑在一起,形成了Orangemostest, 暗示这个品牌的橙汁特点就是高浓度、高质量。这个创造词成为最大的亮点。 ②同音词替换,别有风味 一些英文广告巧妙的用同音词来达到宣传、促销的目的,十分有趣,颇具风味。 Pay-le$$ , 这个是美国连锁商店佩莱斯的广告,非常巧妙的将less 中的ss 改为美元符号,形象的表现出“本店商品价格优惠”,当然能吸引广大消费者。 下面这个例子是英国某个机场商店的广告“have a nice trip, buy buy”乍一看,好像礼貌用语,“祝你旅途愉快,再见”。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bye bye”变成了“buy buy”.这个同音词替换使得机场商店向旅客道别时,也提醒大家购买些商品作为礼物。 ③还有一些其他的形式。比如,韩国LG手机的经典广告,不管是英文广告,还是汉语广告都十分完美,创意独特。“I chocolate you”句式打破常规,chocolate 名词做动词用,不但点出手机的独特巧克力外表,而且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都给人强烈的印象。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下面的“born to shine”,句式简单却不失大气。善于玩文字游戏的广告商们,会故意把人们所熟悉的字或者词拼错,形成新词,新词不失原意,更添新意,赋予了广告更大的魅力。

外研版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

M1U1 李老师:您好,我的名字叫李芳。、我就是您们的老师您们就是我的学生。、我就是中国人。我来自武汉。您叫什么名字? 玲玲:我的名字叫王玲玲 李老师:、见到您很高兴。玲玲,您来自哪里? 玲玲:我来自北京。我就是中国人。 李老师:您多大了? 玲玲:我十三岁。 李老师:好的。您好,您那? 大明:您好,李老师。我的名字就是李大明我也来自北京。我十二岁。 李老师:谢谢。您好,您来自美国不? 托尼:不,我不就是。我来自英格兰。我的名字叫托尼?史密斯。 李老师:见到您很高兴。托尼。嗨,您也就是英国人不? 贝蒂:不,我不就是。我就是美国人。我的名字叫贝蒂?金。 玲玲:托尼与贝蒂就是我们的朋友。 李老师:好的。欢迎来到七年级四班。 M1U2 大家好。我叫李大明,我的英文名字叫戴维。我12岁,我来自北京。北京就是中国的首都。这就是玲玲,她的英文名字叫露西。她就是我的朋友。她也来自北京。 您们好。我叫王玲玲,我13岁。很高兴见到您。王辉就是我的朋友,但她不在我们班。她的英文名字叫亨利。她来自上海。上海就是个很大的城市。 您们好,我的名字叫托尼?史密斯。我来自剑桥。她在英国就是个小城市。托尼就是我的 名字,史密斯就是我的姓。我13岁。很高兴见到您们所有的人。 M2U1 玲玲:这就是您的家庭不? 托尼:就是的,它就是。 玲玲:好大的一个家庭啊!这就是您的妹妹不? 托尼:就是的,这就是她。她叫琳达。 玲玲:这些人就是您的祖父母与外祖父母不? 托尼:就是的,她们就是。我妈妈的父母在左边,我爸爸的父母在右边。 玲玲:我明白了。这就是谁? 托尼:那就是我爸爸。 玲玲:这就是您的妈妈不? 托尼:就是的。在她旁边的妇女就是我爸爸的姐姐,我的姑姑利兹。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_批判与反思

●语言间性?文化间性 ○翻译学 编者按: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纯粹语言(语音、语调、词汇、句子和语篇)转换,往往关涉文化、思维等重要因素。本期刊发伍小君老师的《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批判与反思》和姜菲、董洪学老师的《翻译中的显化思维和方法》。两篇文章正是上述学术理念的部分体现。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批判与反思 伍小君 (湖南师范大学,长沙410081) 提 要:自文化学派及其“文化转向”的翻译思想形成以来,学术界对其争论不休。翻译界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对这一转向进行反思,但是很少提出对相关学科的借鉴意义。文化是人类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相关研究的广义语境和不可忽视的背景。本文反思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产生的起源与发展,学界对“文化转向”的评价,尝试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文化转向;翻译研究;语言哲学;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4-0103-3 The Culture Turn i n Tran sl a ti on:Cr iti c is m and Reflecti on W u Xiao2jun (Hunan Nor mal 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Acade m ic circles have argued against cultural studies of translati on and its‘cultural turn’since it f or med a kind of trend. Some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cultural turn’,but we have seldom seen reflecti on and reference about it.A s an i m portant com2 ponent of s ociety,culture is the essential backgr ound of language studies.This article reflects the origin,devel opment and criti2 cis m for cultural turn of translati on studies.Mean while,we try t o p r ovide s ome reference for other relative field. Key words:cultural turn;translati on studies;phil os ophy of language;context 1 文化转向反思 1.1起源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学者Even2Zohar提出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 m theory)。作为描述学派的前身,多元系统理论并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种特殊的体裁(genre)上,而是着眼于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多元系统理论为翻译的“文化转向”奠定了基础。Z ohar在研究文学翻译时认为被翻译的文学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占有重要地位:“(1)当一个国家处于年轻阶段或是刚刚建立; (2)当某个国家的文学很薄弱的时候;(3)当某个国家的文学正处于危难之中的时候”(李和庆2005:106)。虽然他的翻译观已经体现出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和目的文化(target culture)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使翻译研究走出语言学派的束缚。因此,多元系统理论通常被看作是温和的文化派,强调翻译活动应有目的文化的各个系统决定,强调翻译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对此,Bassnett批评道,“过于重视目的文化,过于重视意识形态问题,而忽视了美学与价值观的方面”(Bassnett1998:107)。 此后,以Toury和Her mans为代表的描写学派(de2 scri p tive studies)发展了多元系统理论,“探索如何接受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条件与特征,研究文化交际的规则及翻译现象的规律,并提出描写性研究的重要性和以译入为导向的、功能的、系统的研究方法,注重决定译作的产生和被接受的翻译常规和制约因素”(曾文雄2006:91)。尽管描写学派强调了目的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但没有注意到翻译活动本身对目的文化的影响。因此,仍然未能 301 2009年第4期总第149期 外语学刊 F ORE I G N LANG UAGE RESE ARCH  2009,No.4 Serial No.149

探讨广告英语的翻译策略-

摘要:广告英语之“广告”目的决定了其句式和文体的独特性,进而必然地提出与该“目的”对应的符合性翻译要求。何以保证这一要求的实现?本文主要从功能发挥、文化通融、修辞手法、语言变异四个层面予以相关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纵深推演,争夺世界市场的竞争渐显激烈,我国企业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如何用广告将自己的商品及时、准确地介绍给国际消费者。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广告英语及其翻译质量的好否,不仅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成功与否,并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产品占领国际市场起着决定作用。故此,很有必要在分析广告英语个性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广告英语的翻译策略。 一、广告英语的一般特征 所谓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广泛地告知公众某种事物的宣传活动。而英语广告,就是用英语来表达信息的广告,英语与汉语的本体性区别就决定了英语广告不能沿袭汉语思维,所以,正确翻译英语广告的前提是必须先深刻领会广告英语的独特个性。 从句式结构看,广告英语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口号、商标、附文等几个部分。广告标题是表现广告主题的短文或短句,是一则广告的核心,必须能迅速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广告正文,比如Playboy杂志的标题是“: What kind of man reads play-boy”(“什么样的男士要看《花花公子》”),这种提问式标题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自然会吸引读者往下阅读;广告正文基本上是对广告标题的解释及对所宣传事物的详细描述;广告口号是用简明文字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和加强印象作用的文字形式,好的广告口号通常是简短的,并且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一般不超过十个字,如Coca-Cola的口号简洁到了只有两个单词:Drink Coca一Cola(请喝可口可乐);商标是商品的标志,在意义、外观、发音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广告附文是对广告内容必要的交代或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主要由商品名、公司地址、电话、价格、银行帐号等组成。 从文体特征看,广告英语的突出个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广泛使用人称代词、形容词及副词。广告的作用在于提供信息、争取顾客、保持需求、广大市场等,为更加有效地完成以上各方面任务,应当注意语言的感召力(Appeal)、大众化和口语化,力图在很短的时间内或很小的空间里用简洁有力的形式和充满诱惑力的词语达到宣传商品的最佳效果。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广泛地使用人称代词(尤其是第二人称)和形容词及副词(尤其是最高级)。因为,第二人称代词You的使用能拉近商家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处处散发出为顾客着想的理念;形容词、副词的使用则能使人们对商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常用简单句和省略句。如More香烟的广告:Ask for more.Toyota;汽车的广告:Everythingkeeps goingright。再次,使用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表达个人感受型的广告一般用第一人称,通常使用一些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词汇,并且带有诗歌的性质,文学色彩很浓。以读者为广告主角的广告经常使用第二人称,采用比较浮华的词藻强调该商品将给顾客带来的实际效用和精神上的愉悦。 二、广告英语的翻译策略 对广告英语一般表征予以多视角分析之目的除为本体的个性掌握外,意义更大的是在于根据这种特质挖掘其效果最佳化的翻译路数。从我国近一世纪的翻译实践看来,严复老先生的“信达雅”标准尺度已广泛地被业内大多数人所赞同。不过,如果是把“信达雅”作为总体上的标准来衡量的话,那么,就应允许不同文体有区别地有所侧重。在目的解释学意义上,广告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实用性应用文体,以“达到最佳推介效果”为原则,所以必然要求兼容一定的翻译灵活度。它既不能像普通文学翻译那样追求“信达雅”的完美适用,也不能等同一般的科技文体翻译过度强调语义对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广告翻译必须寻求自身的标准尺度,即必须立足于“广告目的”符合性的基础之上。 首先是功能发挥。总体上讲,广告的主要功能是“劝购功能”,即说服读者去购买广告中所宣传的产品或服务。广告翻译是否成功取决于它能否在译文读者中起到同样的作用。广告翻

翻译技巧:广告英语翻译探美

翻译技巧:广告英语翻译探美 在广告英语(论坛)翻译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广告语言艺术和广告语篇风格的再现,译者必须透彻地了解广告产品和广告语篇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遵循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习惯, 通过忠实和准确的翻译来再现原文的音韵美、形象美、简约美等语言艺术美。本文对列举的许多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演示美学观照下广告英语的翻译实践。 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是当今社会广泛使用的交流媒介。为了使广告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在瞬间引起读者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许多广告都是经多番推敲而成,用词优美独到,句法洗练而内涵丰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语言艺术美。优秀的广告,不仅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语言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往的迅速加深和扩大,国外广告的大量涌入使之成为我国企业和消费者获取商品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广告英语的翻译涉及到市场学、广告学、顾客心理学、美学及跨文化交际学等多科知识,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 傅仲选认为:“翻译是审美主体(译者) 通过审美中介(译者的审美意识) 将审美客体(原文) 转换为另一审美客体(译文) 的一种审美活动。”[1 ] (P28~29) 而翻译美的标准就是要求译者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及其审美品质,要求译文具有与原文等同的内容和审美品质。由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标准。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一般都会对原文进行审美加工处理,尽可能地让译文具备与原文等效的审美效果。 当美学与广告英语的翻译“联姻”,译者笔下的译文将发生哪些具体的变化呢? 一、音韵美 1.Big thrills , small bills. (出租车广告) a) . 大刺激,小花费。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具有差异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翻译是文化的媒人,起着不同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桥梁作用”。面对不同文化差异,面对事实上存在的矛盾,翻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从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对文化的反作用,意在强调翻译上的语言问题往往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在研究翻译问 标签:文化;翻译;交流;影响 引言 在翻译研究的解构主义大潮中,国内外学者同时向文化转向伸开了双臂。但对文化富有思辨性的理解并不是首先出现在翻译领域。从人类学视角而言,当代世界的状况,不是简单地通过在时间或空间上轻而易举地制作一些供比较的替换物可以说明的,它们固有的问题和全球性的特性具有持续性影响。世界依然充满着文化差异,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可能性已为人所知,或者至少已经被人们考虑到,而且所有的异文化世界都已经被现代生活所参透。因此,现在重要的问题,不是别的地方存不存在理想生活,或者古时候的生活是不是较为理想,而是任何地方日常生活过程的意义以及可能性的新组合如何可以被发现[1]163。可见,翻译研究应该如同翻译实践一样,尊重文化的差异性,诠释差异的复杂性。 一、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就我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而言,季羡林在为《中国翻译词典》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指出:“只要语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华民族包括很多民族)内,还是在众多的国家或民族间,翻译都是必须的。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前进”[2]。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可以说,翻译是因人类互相交流的需要而生,文字与文化的差异是翻译诞生的原动力,从这一点出发,寻求思想沟通,促进文化交流,却是翻译的目的或任务所在。在人类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翻译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若把翻译放在人类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那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翻译决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简单转换,它涉及文化交流中的方方面面:文字积淀的文化价值、文本所置身的文化土壤、文本转换所涉及的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互为尊重、互为补充,以达到人类心灵的沟通,应该是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一种理想追求。翻译在其中起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发挥翻译在多元文化语境交流中的作用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其文化要发展,就不能不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封闭与阻塞只能导致民族文化的贫瘠化和枯萎,只有交流,才会带来生机与发展。其次,翻译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有效阻止全世界的文化走向同质化和同一化的危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孙会军在《普遍与差异——后殖民批评视域下的翻译研究》一书中谈到文化“全球化”与翻译的关系时认为,多样性的文化是构建普世文化的重要资源,若要使多元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文化,唯一的构建方式是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文化之间的对话离不开翻译,翻译是异质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的最重要的媒介[3]232。 二、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其实,文化研究的理论始终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同时是一种理论的实践;与

论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论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摘要:文章从词法、句法及修辞三个方面分析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并针对广告语言特点,总结了英语广告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英语广告语言特点翻译 英语广告――种极具感召力和表现力的大众传播手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给产品营造新颖、与众不同的形象,广告商们在广告用语上不仅注重遣词造句,采用大量富有强调意义的流行新词和标语,而且运用能够增添广告原文美感的多种修辞手法,进而大大刺激了消费行为。譬如,孩子们所喜爱的Mars牌巧克力的广告语: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 此广告语采用day 与play的押韵,并且仿拟人们所熟知的谚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自然地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顿时对Mars产生了好奇心和好感。当然,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及魅力远不止这些。以下,文章便分别介绍其词法、句法及修辞特点,进而介绍其翻译技巧。 一.广告英语语言特点

㈠广告英语词法特点 广告英语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区别。一般来说,广告英语常采用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形容词、复合词及一些新造词,使行文简洁生动形象并且富有感染力。具体表现在: 1.选用简明易懂常用词,以求言简意明。 广告用语必须通俗易懂,使读者尽快得到信息。以下是一则英语广告: Bitter pursuit,sweet taste.(咖啡广告) 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 这里的Bitter,sweet,两词简洁明了,并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即客观描述了产品特性,又勾起了人们对产品的无限回味和遐想,不经意间垂涎三尺。 2.模拟造新词,以激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好奇心。 为使广告英语的语言生动活泼,进而引起顾客感知而达到促销目的,广告英语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创造新词。 (1)创造合成词,使本来需要一句话表达的意思用一个词来表示,如: Surefit shoe Ltd 舒飞鞋业有限公司 Surefit在这里就是一个生造的合成词,使人一下子就联想到了Surely fit your feet.(一定合您的脚),自然穿上便可让您“舒舒服服地飞了”。 (2)突破语言常规错拼,以增添广告英语的魅力。

论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与商标翻译

论归化与异化在商标翻译中的作用 摘要 在国际化的今天,商标的翻译已成为企业如何树立企业形象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进入他国市场的桥梁之一。在以质量取胜的前提下,企业都十分重视包装,使商品品牌,商标符合异国文化和语言习俗,从而得到新市场的欢迎。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商标翻译主要是运用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方法,但翻译出的实际效果仍然良莠不齐,主要原因就在于在翻译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很好地把握两国文化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因此,针对商标翻译中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解决:(1)合理应用音译法规划语音;(2)异化出民族的不同文化心理,归化出相同的特征与价值观;(3)充分发挥想象力。 关键词:商标翻译;归化;异化 前言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是生产者用来标识其生产和销售的商品的标志性的符号,一般由文字、图形或符号组成,是产品的形象,企业的象征,能够传递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商标的作用在于“促使保证商品质量,便于消费者选购,维护商标注册人的信誉和权益。”好的商标有助于企业宣传自己,并促进商品的销售,制造品牌效应,进而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厂家就会绞尽脑汁以求在商标命名上取得与众不同,印象深刻,取悦人心的效果,从而达到推销商品,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也日益扩大,经济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如何将我们的产品介绍到国外,如何将国外的产品引入国内并进行成功的销售就成了关乎企业命运的一件大事。作为商品的形象代表,商标就必须以另外一种语言出现在国际市场,而以另外一种语言去命名商标就涉及到商标的翻译。成功的商标翻译是使商品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和树立国际品牌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进行成功的商标翻译对企业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所以,一种商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除了其本身的质量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能否为消费者所了解和接受,从而打动消费者并诱使其购买。因此,一个好的商标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反之,一个糟糕的商标可以给企业带来惨重的损失。由此可见,商标的翻译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

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广告已成为当今市场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甚至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角角落落。广告英语作为广告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发展已从普通英语中逐步独立出来,形成一种非规范化的、专业化的语言形式,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以及拥有较高的语言欣赏价值与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广告英语语言特点的基础上,着力探讨广告英语语言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广告英语语言特点翻译技巧英语语言 一、前言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商品广告已成为企业开拓市场、促进销售、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海量的商品广告在新兴媒体中的出现,也使其成为广大消费者获得商品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美国著名的广告设计师D.Ogilvy认为,成功的广告语可以创造出一则广告的80%利润;也有部分广告设计者认为,广告词在整个广告中占据着50%—70%的力量。由此可见,广告语言在广告领域中的重要性。 广告语言作为商品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历经长期发展之后,逐渐在用词、修辞以及句法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了解这一系列特点,对激发我国广告设计者的创作灵感、启发英语广告翻译人员的发散思维等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

作用。同时,深入探析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还能够实现汉译广告向英语原文广告的转变,大幅提升广告的说服力、感召力以及艺术魅力,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及了解国际新产品,有利于我国的名优产品占据国际市场等等。 二、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1.词汇特点。广告的基本特征就是在特定空间内表达出尽可能丰富的商品信息,以此实现广告效益的最大化。这就使得简明扼要的常用英语词汇成为了广告英语语言的突出特点,简约别致的英语广告不但能够让受众过目不忘,而且具有烘托气氛与突出主题的重要功能。 2.语法特点。广告英语语言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于精炼简短,能够给人独特新颖、过目不忘且朗朗上口的感受。比如,飘柔洗发水所用的广告“Start A head”,即成功的道路,需要从头开始。这种广告英语语言不但简单明了,而且充满寓意,能够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非常易于牢记。另一方面则惯于应用祈使句。祈使句因具有强烈的感召力,所以深受诸多广告商的追捧与青睐。广告语言通常比较大众化与口语化,且为了给广大受众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多数广告商会绞尽脑汁设计出更具吸引力与商业价值的广告语,以此充分发挥宣传产品的功能,而祈使句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风格,通常更易于被广告商应用到广告语之中。 3.修辞特点。修辞能够让语言表达更为准确与生动,属于一

五四制英语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及翻译

五四制英语七年级上 册英语课文及翻译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Birthdayfoodaroundtheworld WhatwouldpeopleliketoeatontheirbirthdaysTheanswerwouldbedifferentindifferentcountries. Inmanycountries,peoplehavebirthdaycakeswithcandles,thenumberofcandlesistheperson’Brazil 世界各地的生日食品 人们在生日时愿意吃什么在不同的国家,答案会是不同的。 在许多国家,人们吃带有蜡烛的。蜡烛的数量是这个人的年龄。过生日的人要许个愿望并吹灭蜡烛。如果他或她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愿望将会实现。在英国,人们有时在生日蛋糕里放一块糖果。得到糖果的孩子是幸运的。 在中国,在生日时吃蛋糕正变得流行。但是,许多人仍吃。他们从不切断面条,因为长面条是长寿的象征。在一些地方,中国人也在生日的时候吃,它们是生命和好运的一个象征。 所有这些生日食品可能是不同的,但是想法是相同的。它们带给过生日的人好运。 第一个: 第二个:Ithinktoday’IndiaIndia一个令人记忆忧心的周末 我的姐姐前中学毕业了。作为一个特殊的礼物,我们的父母带我们去了印度。上个周末是有趣但是可怕。我们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宿营。首先,我们搭乘一辆长途公共汽车来到乡下的一个湖,在那里我们搭起帐篷,生活来取暖并上上面煮食物。在第一个晚上,我们就坐在月亮下,互相。但是我是如此疲倦,以至于我很早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和我的姐姐大吃一惊。当我们向我们的帐篷外看时,我们看到一条蛇正在火堆附近睡觉,我是如此惊慌以至于不能动。我们呼喊我的父母,以便让他们知道险情。开始在他们的帐篷内上下跳动。这样弄醒了蛇并且蛇移进湖附近的森林里,我的爸爸后来告诉我蛇没有耳朵,但能感觉到东西在移动,他还告诉我不要靠近蛇非常重要,对我来说,这是很有用的一次教训。

相关主题